高中研究性学习精编范例成果5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参考阅览】此篇精品资料“高中研究性学习精编范例成果5篇”由阿拉网友整理分享,帮您减少加班熬夜,轻松写作尽在阿拉范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高中研究性学习优秀范例成果篇1

课题题目:环保购物袋的使用现状及推广建议

指导教师:

课题组成员:

主导课程:地理

相关课程:化学

课题提出背景说明

1.塑料袋在给人们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了长久的危害。由于塑料不易被分解,塑料垃圾如不加以回收,将在环境中变成污染物永久存在并不断累积,会对环境造成极大危害。而塑料购物已成为“白色污染”的主要来源

2.国务院办公厅发出通知,自20**年**月1日起,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

3.与此同时,国家也在鼓励寻找代替塑料袋的最好替代品。目前商场上最好的替代品是棉布袋和帆布袋因为他们取之于自然对环境没有任何污染,其次为无纺布袋,因为它有利于重复使用,可回收再利用

研究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目的:通过了解“限塑令”的执行状况及环保购物袋的使用现状,大致了解目前在推广环保购物袋的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建议,从而更好地推广环保购物袋,宣传环保意识。

意义:1.在研究的过程中,组员们对于环保购物袋会有进一步的了解,提高环保意识

2.通过调查研究和提出建议,每一位成员都会为环保提出自己的建议,发挥主人翁的作用,为环保事业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

3.最后,我们希望通过这次调查,向同学,家人,以及市民推广环保购物袋。

任务分工:

组长:

组员及分工:

资料查找:

摄像,拍照:

问卷设计:

调查问卷发放:

问卷统计,分析:

采访:

材料汇总及整理:

论文撰写:

高中研究性学习优秀范例成果篇2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是信息时代学习方式变革的需要。“教育作为一种传递文化的工具,它的内容和形式是随着时代变迁和社会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的。在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教育传递着不同的内容,并服务于不同的目的,同时也形成了与之相适应的教育形式和学习方式。”农业社会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与之适应的是个别式学习;工业社会是大工业生产,与之适应的是集体接受式学习;信息时代最大特点是信息的复杂繁多,对信息快速而准确的处理能力尤为重要,效率低下的传统被动接受式的学习远远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与之适应的应该是高效学习、研究性学习、创造性学习。

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是国家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的需要。中国当代中学语文教育在中国传统语文教育和西方现代语文教育的双重影响下,在提高国民语文水平、普及国民教育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也由于各方面原因而在流变的过程中泥沙俱下,该吸收的被吸收了,该扬弃的却没有扬弃,在步入知识经济信息时代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奏出了一些不和谐音符。

综合考察中国当代中学语文教育,主要还有着三方面痼疾:

一是受传统封建语文教育影响,中学语文课堂上还飘浮着“专制主义”的阴影。具体表现为教师角色的“唯我独尊”,无视学习主体个性生命的存在,教学方法的“一言堂”“填鸭式”。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只能唯师是尊,唯教材是尊,唯知识是尊;只能被动接受,全盘接受,不愿也不敢个性思考个性表达,这些倾向从部分中学生不敢交际、羞于表达、畏惧与老师交流等一系列不正常情形中可见端倪。这些情形的出现与学校教育有关,也与家庭教育背景有关;追踪溯源,无论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都是时代教育文化在不同领域的映射。

二是受苏联语文教育模式影响,中学语文课堂还流行着机械刻板的程式化操作。具体表现为无视文本的个性化特色,一律机械的“字词句语修逻,作者背景段落中心思想写作手法”。在作品主旨的把握上,还表现为随意粘贴时代标签、阶级标签,篇篇如此,年年如此,把本来属于艺术范畴的文学文本肢解得支离破碎而使索然无味。有个性的学生曾这样说:“老师没讲时,我读了非常感动。听了老师的讲解之后,再也不想读了。”这种语文教学不仅忽视了文本的个性,还泯灭了学生的个性,培养出来的只可能是知识的机器、思想的奴隶。

三是受“语言学”影响,中学语文课堂上还流行着“伪科学”的语言分析。老师过于放大语文的交际工具作用,忽略艺术作品之中浸润的作者独特的生命情感,无视语文的人文内涵,把动态的情感文本看作静态的语言学材料,一味进行语言学的材料分析。在这种语文教学思想中,学生接受了无数次的所谓科学的语言分析之后,不仅语言水平没有提高,语文能力没有增强,反而对语文永远失去了学习兴趣,语文课堂变成“你说你的,我玩我的”,彼此井水不犯河水。

因了这三种因素的影响,现代语文教育满目疮痍,步履维艰,永远的高投资低回报,高投入低产出,永远的“少慢差费”,永远的“学与不学一个样”。

这些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严重影响了当代素质教育的实施,影响了现代信息社会所需要的对创造性人才的培养,终于引发了1997年文化界关于现代语文教育的第二次大讨论。也正因此,上海教科院1999年正式提出“研究性学习”概念,立即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并成为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亮点。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也明确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并出台了《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新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设”中也明确提出“学习应当是‘接受’和‘探究’的和谐统一”,“针对我国学生目前的实际情况和教育发展的需求,特别要重视探究学习”。

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是研究性学习在语文学科实践的需要。随着国家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行,研究性学习作为综合实践课的一部分正式实施起来,各学科也积极渗透研究性学习;语文学科就其性质来说应该是研究性学习的主阵地,高中语文自然应该是研究性学习的肥沃土壤。相对传统的学习方式和现今的中学生来说,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全新的创造性学习方式。虽然研究性学习都在各领域各学科大力推行与实践,语文学科也进行了不少尝试,然而却是少有真正语文味的语文研究性学习。具体表现为:语文专题式研究活动的多,语文课堂研究性学习少;课外校外研究的多,校内课内研究的少;研究性学习方法及理论研究的多,实践操作研究的少。结果,语文研究性学习背离了自身应有的特点,使语文研究性学习等同于综合实践课,没有体现语文研究性学习应有的特色,改变了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初衷,留下的只是一些徒具形式的空壳,影响了学生继续深入进行研究性学习的积极性,影响了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效果。

语文研究性学习要回归语文,要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服务,高中语文要有高中语文的特色,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当然要有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个性,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开展了本课题的研究。

二、课题的界定及研究内容

关于研究性学习的定义,很多专家和一线教师根据自己的实践体验以及理论研究,给“语文研究性学习”下了不少各具特色的定义,而国家《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对研究性学习的概定简洁具体、便于操作,“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这里就明确了研究性学习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特点,强调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实际运用,注重学习的过程和学生的实践与体验,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学会分享与合作,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我们的“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有着建立在国家《指南》对“研究性学习”的界定基础之上又与高中语文学科紧密结合的产物本身固有的特定内涵。

语文研究性学习,终归还应该是具体的语文学习,而不应该是综合实践课。因此,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终归还应该是具体的高中语文课程的学习,它的目标就应该是具体的高中语文,主阵地就是高中语文课堂,当然也不排斥一定的社区语文活动,以及与其它学科的互相渗透与综合。研究性学习的本质是学习,但有研究性质。这种研究性质怎么体现呢?那就是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进行语文学习,那么,这种学习就必然是实践性的主动性的学习活动。研究,必然会发现新的问题,并继而产生新的见解,因此,研究性学习又必然是一种创造性的学习。研究性学习的目的不是科学研究,而是获取知识、培养品德、形成能力,总之是学习,因此,仍然需要老师的指导,要在一定科学思想指导下科学的思考并实施。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认为,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高中语文课程学习为目标,以语文课堂为主阵地,创造性地从高中语文学习内容中自主选择、确定相关主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进行个性化的阅读与表达,从而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语文学习活动。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范围是很宽泛的,但凡高中语文学习的听、读、讲、写所有领域都是其研究学习的对象。

我们的课题遵循“问题就是课题,发展就是成果”思想,坚持“三个结合”原则,即把语文研究性学习与高中生语文学习相结合,把语文研究性学习与高中语文课堂相结合,把语文研究性学习与高中生知识的获得、能力、情感、人格的形成相结合。课题目标定位为高中语文课堂学习实践,旨在研究怎样使高中生在语文听说读写之中获得主动发展、创造性发展,研究高中语文教师怎样进行语文研究性教学,使师生都获得高效发展,而不是进行关于研究性学习理论的研究、争鸣与建构。

具体说来,我们的研究内容定位为以下三个方面:

1.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素养,促进语文学科的“有效学习”。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潜能,培养学生的积极学习动机,养成主动学习品质,扭转长期以来的语文课堂被动接受式学习方式,变传统的“听语文”为“学语文”,变传统的“理论语文”为“实践语文”,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和语文学习效率。

2.开展语文“创新阅读”活动,培养学生“创新学习”的素养,促进语文学科的“高效学习”。通过个性阅读、创造性阅读的探索与指导,激活学生潜在的创造欲望,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创新学习的素养。

3.开展“专题研究”活动,培养教师“研究性教学”素养,积极构建高中语文“有效课堂”、“高效课堂”。通过教学目标双向细目化专题式研究性教学的研究与实践,培养师生的研究素养,形成特色语文课堂,构建高效语文课堂。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我们的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研究建立在现当代中外人文研究、教育研究理论新成果之上,在新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基本精神指导下,并创造性接受现阶段语文研究性学习研究的新成果。

1.建构主义理论。皮亚杰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的。建构主义理论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创造性使用教材;教师只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强调学生是认知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要在学习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强调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教材提供的知识不再是教师传授的内容,而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媒体成为用来创设情境、进行协作学习的认知工具。

2.接受美学理论。接受美学认为文学作品只是一种图式化结构,它永远不可能通过有限的语句把客体对象无限丰富的性质毫无遗漏地表现出来,总会留下许多“未定点”,认为文本解读具有多元性。文学作品“未定点”的不确定性使作品具有了开放性,这些“未定点”有待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予以填充和具体化。当代哲学解释学理论家伽达默尔说:“对一个文本或艺术品真正意义的发现是没有止境的,这实际上是一个无限的过程,不仅新的误解被不断克服,而使真义得以从遮蔽它的那些事件中敞亮,而且新的理解也不断涌现,并揭示出全新的意义。”也就是说,对文本意义的解读是一个无限增值的过程,文本意义的可能性是无限的。姚斯说:“在作家、作品和读者的三角关系中,后者并不是被动的因素,不是单纯的作出反应的环节,它本身便是一种创造历史的力量。”接受美学认为文本解读的多元性也是由解读主体的异质性所决定的。个体在思想、阅历等各方面都是异质的,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作者、文本、读者形成了一个三极的格局,那么,任何解读都只是审美主体从个人独特的视角去理解诠释。总之,文本的开放性和解读主体的异质性共同增加了文本解读多元性的可能。同一文本,不同的教师和学生都可以在自己的期待视野下对其进行不同的体验、解读与研究。

3.创新教育理论。创新教育,是通过一系列教育活动培养学生再次发现的探索能力、重组知识的综合能力、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教育。创新教育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主要目标,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和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创新教育有着鲜明的时代特点:在知识传授上,反对“填鸭式”,变消极被动的“满堂灌”为积极的课堂讨论;在学习内容上,反对只强调“专深”,主张通识教育;在教学目标上,反对片面追求“结论”,而注意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在教学氛围上,反对强化“严格”,忽视“赞赏”,而力求营造民主宽松的学习环境。另外,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也正是创新教育思想的要求和体现。

4.比较阅读理论。比较,是人类思维的基本方式,也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方法。根据心理学原理,彼此互相联系又互相区别的感知对象,同时或相继出现,可以提高感知效果。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就可以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创造性地处理教材。可引导学生把一个独立的文本放到一个更大的参照系中,把内容或形式上有一定联系的两篇或几篇文本集中起来,有比较、有分析地进行阅读,打开学生思路的闸门,连点成线,组线成面,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让学生有所领悟,有所发现,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创新能力和迁移思维能力。

5.多元智力理论。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加德纳在《学习的革命》一书中提出了崭新的“多元智力理论”,认为人类至少有七种智能,即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空间—知觉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自我认知智能。认为智力以组合的方式进行,每个人都是多种智能的组合体,教育的功能就是扬长避短,促进个体独有智能的发展。“多元智力理论”的核心是承认个体的差异性,在语文领域之中就应该是承认阅读与表达差异的合理性。因此,语文教学应该允许并提倡学习主体的在学习活动中的个性阅读与个性表达。

6.近现代语文教学新理论。一是叶圣陶的“例子说”教材观。叶圣陶曾说:“教材的性质同于样品,熟悉了样品,也就可以理解同类的货色。”“选本的阅读是举一,推到其他东西的阅读是反三。”人们将叶圣陶的教材观归结为“例子说”。既然教材文本是例子,那么“例子”就不能是语文教学的终极目的,而只是“桥梁”。通过这个“桥梁”到达更广阔的人文空间,“达到不需要教”才是语文教学的终极追求。二是当代的“大语文”教学观。“大语文”教学观主张语文教学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展,全方位地把语文教学同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把教语文同教做人有机结合起来,把传授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同发展智力和发展非智力素质有机结合起来,把读写听说四方面的训练结合起来,使学生接受全面、系统的训练。

7.中学语文新课标。新课标是倡导语文教学中经典诗文创新阅读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注意作品内涵的多义性和模糊性,鼓励学生积极地、富有创意地建构文本意义”,“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学习多角度多层次地阅读,对优秀作品能够常读常新,获得新的体验和发现。学习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提出自己的看法。”“充分关注学生阅读态度的主动性、阅读需求的多样性、阅读心理的独特性,尊重学生个人的见解”。类似表述还很多,很显然,这些阅读教学建议是以发展学生个性为出发点与归宿点的,是倡导经典诗文阅读走个性化多元解读之路的。

四、研究方法与计划

我们的课题创造性借鉴吸收现有的能够拿来为我所用的各种科学研究方法。

1、文献法。我们广泛收集并充分利用国内现有的研究性学习的研究成果,分析借鉴其优点,改进其不足,大胆拿来为我所用,结合我校实际创造性运用研究实践之中。我们从课题开展伊始就创办了“语文研究性学习导报”,开始前半年是每月两期,后来改为每月一期,向课题组成员及时介绍推荐相关理论文章和课题组自己的科研成果,给课题组成员以理论、方法和实践的指导与交流。

2、调查法。为了摸清大多数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方法,我们印发了相关调查问卷,由各子课题研究教师负责,在学生中进行信息调查与反馈,从不同角度掌握学生学习习惯、方法以及对待学习方式转变的态度,从此获得大量而又真实的资料与信息,为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提供必要的资料参考。

3、观察法。课题研究人员互相深入班级听课,参与校内外课改活动,在听课中了解、掌握学生学习方式转变情况;通过观察不同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进而观察不同层次学生学习方式转变情况,记录统计并分析所获信息;同时,由教师通过召开学习主题班会、学习交流活动来观察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方式。

4、归纳法。为促进课题研究更有效进行,迅速提高课题组成员整体研究水平,我们组织实验班学生和课题组成员教师及时进行教和学的经验总结,形成教育教学论文和案例,并以自办的“研究性学习导报”为交流平台,及时发表交流课题组成员的研究文章、开发的案例、研究成果和学生作品,以期互相学习借鉴,共同提高。两年来,我们编印了22期导报,及时发给课题组成员进行研究交流。

本课题计划用两年时间完成,具体分四步实施:

(一)课题酝酿确立阶段(20**.10-20**.12)

①确立子课题目录;

②各个教师的具体情况认定,成员申报子课题;

③总课题审定成员申报的子课题。

(二)课题研究准备阶段(20**.12-20**.1)

①各子课题制定相关的研究细目,及课题组成员分工;

②调查了解实验班学生对语文教学现状的看法;

③了解教师前阶段个体研究的情况,找准下阶段研究的重点;

④印发、学习并研究相关理论文章,确立课题研究的理论支撑;

⑤了解教师教学中的困惑,以便有的放矢地开展研究。

(三)实验阶段(20**.1-20**.12)

①理清语文课程资源情况,找准开发和配置的突破口;

②开展子课题的实践研究;

③广泛开展读写专题研究,作好个案积累与分析,使有成型的成果出现;

④有目的地举行围绕课题研究为中心的公开课、研究课等教学实践研究活动,重点抓好课前集体准备、课后评析反思等环节;

⑤及时写好阶段小结和研究论文,使教学实践和理论研究有机结合起来,将教学实践的第一手材料及时上升到理性的高度,形成阶段性专题性成果。

(四)总结结题阶段(20**.12-20**.2)

①各子课题开设课题研究汇报课;

②召开课题研究评议会,撰写子课题结题报告;

③课题组对各子课题进行评估验收;

④申请结题,收集、整理研究成果和教育教学论文等一系列材料;

⑤集中各子课题研究材料,形成课题研究综合成果;

⑥准备总课题结题报告,迎接市教科院专家组进行课题验收。

高中研究性学习优秀范例成果篇3

一、课题名称:

山水与文化

二、课题组组长:

成员:

三、课题提出背景说明:

中国山水千姿百态,可谓得天独厚;中国又是文明古国,历代人文荟萃。这自然与人文的两大特点,孕育出丰富多彩的中国山水文化。中国众多的名山胜水,不仅自然景观雄奇秀丽,而且沉积着深厚的文化,闪耀着灿烂的异彩。所谓“中国山水文化”,就是山山水水中蕴涵和引发的文化现象。这是中国的宝贵财富,也是全人类的自然与文化遗产,在世界上有显著的地位。

四、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中国山水文化具有多层面的价值。当今世界,旅游越来越普遍地成为人们的一种重要的生活内容,人们以这种活动来满足高层次的需求。我国风景名胜区遍及全国各地,旅游资源极其丰富,旅游业被称为我国的“朝阳工业”,风景名胜区是我国的“无烟工厂”,发展旅游业的潜力很大。中国山水文化的研究,揭示出我国风景名胜固有的独特魅力,帮助人们真正地认识和欣赏她们的美,激发起人们强烈的感情,从而吸引更多的人游览我国风景名胜,热爱我国风景名胜,理解我国风景名胜。这方面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都是不可估量的。这是第一层面的价值。中国山水文化保留着历史的足迹,又是了解中国文化及其发展的特殊的窗口。中国自古就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之说,把游历与读书相提并论。许多风景名胜区都保留着丰富的实物资料,生动地体现出不同时代的文化特色。发掘中国山水文化的这一层面的价值,是弘扬中华文化的一条重要的途径。发扬中国山水文化中蕴涵的优秀民族传统,这是它更深的一个层面的价值。

五、预期成果:

了解山水文化的行成与本质,特点与形态,立足于当下从新时代的高度去理解人与山水的关系。

六、研究方法:

搜集资料,问卷调查

七、活动计划:

1、任务分工:

分为3个小组

第一组:-负责制定问卷与发放。

第二组:-整理和搜集资料。

第三组:-打印文件及最终整理。

2、活动步骤:

(1)全体组员进行讨论、确定课题、出动全体组员收集有关资料。

(2)全体组员发放问卷。

(3)对回收问卷和所收资料进行整理。

(4)上网将活动细则及成果打印出来,便于写论文报告和总结。

高中研究性学习优秀范例成果篇4

一、活动开展的目的和好处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也在不断的发展,一种新的教育理念研究性学习随之产生。这种新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为基础,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取和确定主题,以个人和小组合作的方式,透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潜力。

二、《人与环境》研究性学习的具体实施

1、研究动员、确定课题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新的学习方法,学生对此比较陌生,所以活动的第一步即向学生介绍研究性学习这种新的学习方法及其优点、特点、开展的过程,然后,结合学生的实际状况。刚刚进入高一,所学知识较少,知识体系不够完善,从而选取学生比较熟悉而又与之息息相关的水作为研究的课题。

2、制定方案,分组调查

为了更充分的研究主题,根据我国环境污染的现状,以及关于环境保护的一些热点问题,经过师生的共同研究,把研究的课题细化为几个子课题:

一水污染问题;

二水的净化问题;

三饮水与健康;

四珍惜水资源。

班级成员自由组合分别承担四个子课题。制定子课题的研究方案后,有小组成员查找和收集相关资料,为课题的研究寻求证据。

3、整理材料,交流信息,论证结果

小组成员对资料进行归类整理,筛选有用的材料,从多角度,以多种方式对相关课题进行具体的研究,同时针对有关问题小组之间进行交流研讨,以求对其地研究更深入。

4、评价审核

(1)各课题小组汇报研究状况,展示研究成果,得出研究结论。

(2)撰写实验报告,构成有必须学术价值的论文或经验。

三、研究资料

首先进一步研究“人与环境”的基本内涵和外显行为,再透过新一轮的教育教学实验,探索中学地理教育中培养学生地理基本素质和基本技能的原则和方法。课题研究的基本资料如下:

不同的课题组采用不同的方式对本课题进行了系统地阐述

一、水污染问题

介绍水污染的涵义、类型,并到马家沟进行实地考察。拍摄的照片充分体现了马家沟的污染状况,并对马家沟的水质进行测定,同时对解决水污染问题进行了系统地阐述。

二、珍惜水资源

从身边说出,介绍水污染和浪费的现象,提出水危机的问题,漫画设想未来的银行存入的不是钱而是水,呼吁同学们珍惜和爱护水资源,强调透支水就是透支生命。

三、节约能源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了解天气预报,似乎是一件必不可少的事情,但是你会像关心天气那样来关心我们空气的质量吗?

近些年来,在我国一些主要城市实行了空气质量公报制度,此刻,就连普通的老百姓也有机会了解我们每一天呼吸的空气究竟是个什么样的状况。

四、建立绿色社区

随着人类社会进入崭新的二十一世纪,世界性的环保潮流正朝着社区层面深入,各个国家纷纷寻求建立社区的可持续发展模式。“绿色社区”成为一个新的时尚名词。环境状况的严峻,呼唤着人们关注环境,参与环保。公民参与环保正成为世界环保的主要特点,它与生态建设、污染治理构成了完整的环境保护体系。

五、研究方法

系统学习研究教育教学理论的基础上,发挥本人探索性教学的特长,充分利用校园网络和个人主页资料,借助地理课堂教学和课外研讨活动等形式,透过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用心探索培养中学生地理素养的方法。

主要研究方法为个案分析法、调查法和观察法。

本课题的创新之处在于:

第一,选题富有挑战性。培养学生地理素养,是中学地理教育中极具挑战性的课题,探索其方法,是中学地理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的迫切需要,也是当前中学地理教学领域的一个新颖课题。

第二,大胆打破传统的地理教学模式。课题研究中,务必以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为指导,采用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与丰富多彩的课外地理教育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教育教学实践。

第三,手段先进。利用校园网络和个人主页资料,给学生一个充分自主学习空间和用心思维的素材,强化培养学生实践潜力和创新潜力,构成基本的地理素养。

六、研究成果及其鉴定方式

研究成果的形式:

1、论文;

2、建立相关环境保护网站;

3、结题报告;

4、学生课题研究论文集;

由学校组织专家、教师给予鉴定。

七、课题研究进度计划

1.20XX年9月-20XX年10月:相关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研究,阅读参考文献资料,制订课题研究的实施方案。

2.20XX年10月:开始第一轮实验。

3.20XX年10-12月:教学实验,完善课题研究方案。

4.20XX年1月:完成第一轮实验,提交中期成果:《》(论文)。

5.20XX年3月-20XX年5月:进行第二轮实验

6.20XX年6月:完成结题报告和相关地理环境研究网站建设,出版学生地理环境研究论文集。

高中研究性学习优秀范例成果篇5

经过几次较深入的社会调查,我们逐步掌握了鲁班湖地区的基本概况,那里就我个人方面,作以下几点总结。

1、我在研究小组负责的是采访的任务,所以得到了极好的锻炼口才和胆量的机会。由于我们在采访前作了细致而充分的准备,所以在与被采访对象一对一的谈话中,我并没有陷入不知所措的境地,而是显得游刃有余。

2、因为交通不便的缘故,我们在研究过程中多为步行,由于山路崎岖不平,耗费时间较长,所以多次陷入身心俱疲的境地,但对于研究的工作,我们自始至终十分投入,因而坚持到了最终,我很高兴自我及全组成员能够坚持下来,这样对磨练自我的意志很有帮忙。

3、经过此次调查研究,我们对书本上出现过的知识有了更深刻、更全面的理解,更是接触到了许多学校里无法学到的新知识,“社会是最好的大学”,在切身体会下,印象更加深刻。

48 2390340
");
单篇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该篇文章

限时特价:8.88 元/篇原价:20元

微信支付
包月付费复制
付费后30天站内所有文章不限量复制

限时特价:15.9 元/月原价:100元

微信支付
联系我们
付费后若不能复制,请刷新页面重试。 (复制和下载权限相互独立,并不通用) 还有问题,再加客服QQ。 在线时间:星期一至五 8:30~12:30 14:0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