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具体实施方案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第1篇: 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连日来,奎屯—独山子经济技术开发区辖区企业新疆登煌管业有限公司结合党史学习教育进一步强化企业党建,实现了党建强、经济强的双赢目标。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党员干部要不断在实践中丰富工作经验,提升工作本领,以党建为抓手,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

为全面落实“双强六好”党建目标责任制,该公司采取班子成员和支部委员交叉任职,成立以公司副总经理任党支部书记、企业骨干管理人员任委员的企业党支部,通过普遍化交叉任职,落实党建和企业发展的双重责任;针对党员分散,集中学习难的问题,设立车间课堂、专题课堂、掌上课堂、实践课堂等多种学习形式,不断增强职工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通过落实主题党日制度,强化教育,激发其立足岗位、努力工作、争当先锋的积极性。

该公司将党史学习教育与企业创新、生产、销售和企业文化建设统筹谋划推进;坚持“提素质”与“促发展”相结合,以专家授课的方式,从管理、运营、协作、创新等方面系统化、规范化开展培训,提升员工综合素质以适应企业发展需要;坚持开展“三亮三比三无”活动,通过“亮身份、亮标准、亮承诺”,亮出岗位标准与先进党员标准;通过“比技能、比业绩、比作风”,提高党员业务技能;通过“无违章、无违纪、无事故”承诺,激发党员职工干事创业热情,助推企业打好提质增效攻坚战,为圆满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发挥龙头引领作用。 为激发员工主人翁意识,推动企业健康发展,公司积极构建新型劳动关系,开展工资集体协商要约活动,促进利益平衡,积极维护职工权益。定期组织生产经营情况交流会、建言献策民主恳谈会、“金点子”大赛,在“我是登煌,我要发展”合理化建议活动中,收集建议26条,为公司节支创效100余万元;开办“优秀对策建议评选和技术创新应用课”6场次,促进了党建与企业发展同频共振。 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引领,以党建促公益,以公益润人心,公司建立了“红色帮扶基金”,实施“爱心圆梦工程”,出资50万元资助5名贫困学生,直到高中毕业,用初心点燃学子成才的希望。

同时,分别向奎屯市北京路街道阿乐腾肯特社区和叶林桃社区捐赠4万元建立“民族团结基金”,帮扶社区困难群体,彰显企业责任担当。

第2篇: 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我国国有企业的光荣传统,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是我国国有企业的独特优势。”20xx年10月召开的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为新时代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全面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5年来,全省广大国有企业旗帜鲜明讲政治,理直气壮抓党建,红色基因底色愈鲜明,红色引擎作用更强劲,通过高质量党建推动高质量发展,交出了一份又一份亮丽的成绩单,为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提供了重要支撑,彰显了“压舱石”“顶梁柱”的责任担当。

打造最可信赖的中坚力量

10月30日晚,伴随嘹亮汽笛声,由徐矿集团苏能煤炭运销公司紧急调拨的42车、2700余吨煤炭从新疆出发,跨越5000余里、行驶5天4夜抵达江苏,进入当地能源保供市场。今年以来,能源市场波动牵动各方神经,保供稳价成为“重中之重”。徐矿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冯兴振表示,“作为省属实体型能源企业,我们责无旁贷,坚决扛稳保障江苏能源安全的重任,守住民生、发展、安全底线,不计成本、不讲条件,全力以赴增产增供,千方百计保供应保民生,为全省能源保供作出徐矿贡献。”

关键时刻,党旗所指,行动所向!省国信集团锚定“承担江苏能源保供第一责任、省内装机和发电量占比达20%、总装机容量达3000万千瓦”的“123”目标,实施能源“一张网”建设,加快推进射阳港和滨海港4台百万千瓦、如东H2海上风电、液化天然气储运调峰等重点项目,全资及参控股企业担负全省近50%的电力、15%以上的天然气供应。

江苏交控主动融入国家战略,助力江苏打造“交通强国”建设示范区,并且当好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商,5年来累计完成综合交通投资1604亿元,“主渠道”作用充分凸显。“同时,公司投资30亿元改善农村道路,投入1亿元帮扶精准脱贫,投身乡村振兴,助力疫情防控,参加公益慈善……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江苏交控扛起国企‘担子’、立好国企‘样子’。”该公司党委副书记马腾飞表示。

把抓党建、强党建作为第一责任,国有企业正在打造全省经济最值得信赖的中坚力量。省惠隆公司旗下省燃料集团,在“实”上求突破,务求实效凝聚发展动力。公司董事长钟华告诉记者,公司聚焦贯彻新发展理念办实事,奋力开拓市场,启动了LNG销售业务,向清洁能源领域业务迈出第一步,为公司持续稳定健康发展蓄力,“前三季度,公司实现销售收入同比增长55%,利润总额同比增长%;并新增天然气销售万吨。”

初心如磐学党史,奋楫笃行谋新篇。省海企集团将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推动安全生产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截至10月22日,集团旗下江苏省国际货运班列累计开行1398列,提前70天突破去年全年1395列的开行量,再创新高。第三季度,公司在去程计划紧张情况下,进一步强化回程组织力度,3个月实现开行556列,同比增长%,环比增长%,创造了单月开行209列、回程114列的历史记录。

党的领导“融入”现代化公司治理

“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是重大政治原则,必须一以贯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也必须一以贯之。”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深刻论述了国企发展的规律所在。

作为全国国企改革“双百行动”入选企业和江苏首批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企业,华泰证券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把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环节。

据华泰证券党委书记、董事长张伟介绍,20xx年以来,公司先后引入了更高协同性的战略投资者,建立了背景多元、更具专业能力和专业精神的职业经理人队伍,实施了核心骨干员工A股限制性股票股权激励计划,有效激发了企业市场主体活力。“混改”落地的同时,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同步完善起来,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实,各治理主体权责明晰、运转协调,到位不越位,补位不缺位,有力提升了公司治理效能。“党的领导是定力,深化改革是动力,两者缺一不可。今后,公司将在党的领导下,在更深层次、更广领域持续深化改革,不断巩固和扩大改革成果。”张伟说。

在融入上下功夫、在结合上求实效,全省国企正努力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江苏高投集团充分发挥党委领导作用,把党建工作要求写入集团章程。“把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企业经营管理的优势,强有力地促进集团跨越式发展。”江苏高投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董梁告诉记者,今年上半年高投体系组建基金规模达50亿元,围绕强链补链、突破“卡脖子”技术等方向投资企业72个,总额亿元,所投企业在科创板IPO数量、本土VC机构IPO数量、A股IPO数量方面勇夺三个“行业第一”,展现出硬科技领域投资布局的强劲实力。不仅如此,集团党委围绕国家及全省战略需求设立基金,坚持投早、投小、投硬科技的政策导向,通过混改激发市场主体和人才队伍活力等,切实保障集团投资、经营与管理实现全面提升。

实践证明,党建工作做实了就是生产力,做强了就是竞争力。在绿色低碳成为主流的当下,省环保集团加强低碳方向的政策和技术研究,成立由党员和省“五一巾帼标兵”领衔的科研攻关团队,与清华大学贺克斌院士合作搭建院士研发平台,全面了解国内外先进低碳技术,重点在节能减排、碳核查等领域加强攻关,加快形成相应的技术服务能力。

“工作能够迅速落实,得益于我们做到了党的建设和集团改革同步谋划、党的组织及工作机构同步设置、党组织负责人及党务工作人员同步配备、党的工作同步开展。”据省环保集团总经理助理、党委组织部部长姜勇介绍,目前,集团直接管理的二级子公司6家,直属党委1家、党总支3家、独立法人企业党支部1家,共21个党支部,集团正紧紧围绕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美丽江苏建设、沿海高质量发展等国家、省重大战略,统筹发展资源,加快发展布局,做强项目引擎,不断夯实美丽江苏生态基底。

释放干部人才潜力

夯实“一流”根基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5年来,全省国企始终把领导人员和人才队伍建设放在重要位置,通过党建引领,以市场化手段不断优化选育管用工作,为打造世界一流企业奠定了基础。

金陵饭店集团旗下省外事旅游汽车有限公司是省内最早且规模最大的从事政府接待和涉外旅游交通服务的专业企业。20xx年以来,公司以鲜明的市场化方式打破干部的“铁饭碗”,35名中层管理人员全体起立、竞聘上岗,10名管理人员竞聘后未能“再坐下”,9人获提拔在新岗位履职,充分激发全体干部职工的创造性和能动性,点燃了高质量可持续性发展的动力引擎。改革后,公司在全力护航江苏援鄂医护人员奔赴抗疫前线、开通专线助力企业复工达产的同时,实现营业收入亿元,较预算数增加1017万元,增幅%;实现利润总额万元,较预算数增加万元,增幅%,首次实现扭亏为盈的历史性突破。

得益于不断深入实施的人才强企战略,当前,全省国企选人用人标准和程序日益规范,人才选拔模式不断创新。

近年来,省沿海集团大力度、超常规开展人才招聘。“集团党委提出并组织实施‘卓越人才引进计划’,通过社会招聘、校园招聘、组织推荐等方式,5年来共从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应届毕业生、大学生村官中引才200余人,接近集团总人数的50%。”沿海集团党委委员、党委组织部部长马晓鸣介绍,其中,超过40%是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超过50%是中共党员,超过70%是35周岁及以下,这些人员较大程度改善了干部员工队伍的年龄、学历、专业、能力结构,为集团发展奠定了根基。同时,集团还积极引入职业经理人,发挥专业人才作用,在产业投资、股权投资等专业性强的子公司中大力引进职业经理人,近3年来共选聘7名职业经理人担任总经理或副总经理。

既从严管理,又关心爱护。识才爱才敬才用才之风在全省国有企业日益浓厚,各类人才潜力不断释放,迎来新的机遇和春天。省农垦集团为完善创新人才制度体系,陆续出台、实施一系列人才政策33项。其中,出台“人才新政12条”,通过落实落地,对垦区科技创新成果等奖励1260万元;开展两届江苏农垦首席农艺师、首席工程师、首席技师和两届人才突出贡献奖等评选,共59人获评;建立以“80后”“90后”为主体的优秀中青年干部人才库,持续动态更新并保持60人左右……“通过建立集团领导班子成员定向联系人才机制,设立联系点9个,对人才政治上充分信任、思想上主动引导、工作上创造条件、生活上关心照顾,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把各类人才团结到党组织周围。”省农垦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魏红军表示。

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特点。国有企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的历史。省国资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进入新时代、迈向新征程,全省国有企业将始终牢记初心使命、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坚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在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中奋勇争先,为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现代化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第3篇: 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州关于金融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部署要求和全省中小微企业发展推进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落实“六保”任务,实现“六稳”目标,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纵深推进三大攻坚战为重点,以服务乡村振兴、支持民营小微企业、强化金融扶贫、发展绿色金融为着力点,推动金融改革,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促进金融更好为全县经济发展服务,助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全县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确保与全国全省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结合县情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有效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促进信贷合理增长

县人行要灵活适度执行好稳健的货币政策,统筹好金融支持“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加强政策引导和窗口指导,守住风险底线,促进金融机构合理把握信贷投放力度和质量,保持全年信贷总量合理增长。20xx年,全县金融机构计划新增贷款亿元,同比上年多增加亿元,增长15%,其中农发行新增亿元、工商银行新增亿元、农业银行新增亿元、邮储银行新增亿元、农村信用联社新增亿元。

各金融机构要在控制好全年信贷投放总量的前提下,提高信贷质量,适当地、有针对性地支持全县经济发展中的薄弱环节,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高质量发展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要积极争取上级行给予更多的倾斜政策,重点在增加授信和信贷总量、提升下级网点机构授信额度、创新信贷模式和金融服务试点等方面予以更多、更大的支持。要围绕20xx年县委、县政府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文化旅游“一十百千万”工程等重点工作,加大信贷支持,强化金融服务,进一步降低融资成本门栏,增加授信额度,提高审批效率,着力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要积极挖掘有效信贷需求,大力培育新的信贷增长点,尤其要针对疫情影响,加大对企业复工复产、相关行业快速复苏和农业生产的信贷投放,努力保持信贷合理增长。要通过银企对接座谈会等形式,对接项目,挖掘客户,千方百计扩大信贷投放,年内全县金融机构贷款增幅应不低于9%。

二、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努力提升货币政策绩效

县人行要综合运用央行评级、MPA评估、准备金、再贷款等货币政策工具,突出政策引导和激励约束作用,畅通货币信贷政策传导机制,提升货币信贷政策绩效。要进一步加强窗口指导,健全完善经济金融形势分析会、行长联席会议等例会制度,准确传达货币信贷政策意图。要继续开展金融机构涉农、小微企业信贷政策导向效果评估,加大政策落实情况的督查通报,扩大评估结果应用范围,将评估结果作为实施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办理再贷款以及贷款风险补偿和奖励的重要依据。各金融机构要准确、客观理解稳健货币政策的内涵,做好政策宣传和解释工作,引导政府、企业和客户保持合理的融资增长预期。要积极宣传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支持企业降本增效的做法及成效,提升社会各界对金融服务工作的认可度。

三、紧盯关键聚焦重点,促进经济结构优化调整

各金融机构要加大对民营、小微、涉农、扶贫、基础设施建设、社会民生及新动能培育等方面的信贷支持,促进信贷结构调整优化,更好地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县人行要通过组织银政企对接会、金融机构信贷产品宣介会等形式,深入推进“融资畅通提速年”活动,从“信息畅通、渠道畅通、机制畅通”入手,协调发改、工信等相关部门建立银政企协调沟通机制和平台,收集建立县级重点项目、中小微企业名单库、专业合作社名单库,掌握县域中小微企业经营运行情况,实现信息共享,推动银企对接效率、促进扩大信贷投放,打通银行服务企业“最后一公里”。各金融机构要紧盯“重大项目突破行动”,对接重点领域、重大项目、重要在建工程,在依法合规的前提下灵活运用多种模式提供融资支持,确保每一个项目都有承办银行。要深入推进“行长进企业”活动,鼓励一对一提供个性化的融资解决方案,努力解决首贷难、续贷难等问题。

四、创新信贷产品,加强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

各金融机构要紧盯复工复产,主动服务大局,全面落实国家一系列超常规金融扶持政策,对小餐饮、小住宿、小电商、小批发、小零售、小加工等市场主体降低申贷门槛,设立企业转贷基金,多措并举破解融资难融资贵和抽贷断贷难题,帮助全县中小微企业解难题、渡难关。要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立足全县乡村实际,找准金融服务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契合点,通过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创新,建立和完善金融服务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市场体系、组织体系、产品体系,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农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推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更加健全,金融产品更加多元,融资供求对接更加精准,金融生态环境更加优化,金融消费维权更加到位,更好地满足“三农”多样化、多层次的金融需求,探索推进乡村振兴金融服务示范县和金融服务示范村创建工作。各金融机构要进一步推广年审制贷款、无还本续贷等还款方式创新,提高转贷服务和效率,减轻企业转贷成本。要做好防疫物资保障的金融服务,有针对性的创新信贷产品,切实满足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的资金需求。要积极配合“全县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深度融合发展年、农业农产品高质量发展年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标准化建设年”行动,大力支持经济林果、中藏药材、特色养殖、设施种植等特色富民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强对园林生态农庄、精品民宿和农(林)藏家乐、农民专业合作社标准化建设的信贷需求。要紧盯全县实施文化旅游“一十百千万”工程,加大对提升旅游基础设施、培育精品旅游线路、丰富乡村旅游内涵、旅游宣传推介、健全乡村旅游要素、繁荣乡村旅游经济等方面的信贷支持和商品流通、消费、电商服务等方面的移动支付结算等金融服务。要针对全县“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民生服务保障网”建设,在就业、教育、医疗、社保、养老等优质服务方面提供金融支持和服务。

五、推进LPR改革政策落地,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

各金融机构要有效落实利率市场化改革政策措施,充分考虑当前实体经济经营困难的实际,将LPR内嵌到内部价格传导相关环节,切实打破贷款利率隐性下限,疏通利率传导渠道,支持企业降本增效,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争取年内全县各项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保持在6%以下。要严格执行人民银行利率管理政策规定和自律机制的约定,进一步规范定价和服务收费行为,遏制大额资金竞争性存放中的非理性行为,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要主动适应并积极应对利率市场化改革,完善利率和资金转移定价机制,合理确定存贷款利率,通过管理创新、减少不合理收费、缩短链条等途径,进一步推广网络信贷、手机信贷等产品,减少信贷资金空占时间。要积极发行同业存单、大额存单等利率市场化创新产品,利用更加透明规范、流动性更好、成本更低的主动负债工具,多渠道筹集低成本资金,优化负债结构,促进企业融资成本下行。要继续深入推进LPR改革,在8月底前基本完成存量浮动利率贷款定价基准转换工作。

六、加强金融宣传,全面提升金融服务水平

各金融机构要充分利用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结合“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金融知识宣传普及月等重要时间节点,在线上线下广泛开展以支付结算、反洗钱、反假币、征信、打击非法集资和消费者权益保护等为主要内容的金融宣传,努力提升社会公众的金融知识知晓度。要加强代理支库监管,提升国库服务水平,开展财税库银联合行动,进一步提高电子缴税金额占比,推进财政支出无纸化。要加强农村支付结算服务,相关涉农金融机构要加大工作力度,年内新设立20个便民金融服务点,全面消除空白金融服务村,实现县域便民金融服务点全覆盖。要进一步发挥好现金调剂中心作用,实现现金服务“城乡高水平全覆盖”的目标,深化反洗钱跨部门、跨区域协作机制作用,加强资金监测和分析,联合公安、司法等部门严厉打击非法集资、地下钱庄、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等非法金融活动。

七、加强风险管控,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

各金融机构要将防控金融风险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县人行要树立底线思维,加强金融风险研判及重点领域风险防控,完善金融风险监测、评估、预警和处置体系,有效防范潜在的金融风险隐患。要明确认识防控风险不能以牺牲实体经济为代价,不能以防风险为由,弱化对“三农”、小微、民营企业的金融支持,在稳增长的基础上防风险。各金融机构要坚决扭转偏离主业、盲目追求速度和规模的发展模式,切实回归本源、专注主业,夯实存贷业务基础,坚持在改革发展中逐步化解风险。县人行、各金融机构要落实好五部委《关于中小银行深化改革和化解风险的指导意见》,厘清各方职责,压实各方责任,对高风险机构要多措并举,落实好风险早期纠正措施,层层传导压力,着力构建协调高效的金融管理机制,上下联动、部门协同,合力推动穿透监管、全面监管,坚决打好金融风险化解的攻坚战、持久战,力争年末将全县不良贷款率控制在16%以内。

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扩大信用信息应用范围

继续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践行征信为民理念,努力打造“诚信舟曲”。县人行要加强对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接入机构的检查力度,督促征信机构落实征信业务规则,坚决查处泄露、滥用、倒卖征信信息等违法行为。要加强征信查询便民服务,着力扩大征信信息自助查询机的使用比例和布放范围,力争20xx年底全县征信信息自助查询比例达到95%以上。要推进小微企业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探索建立农村电商、民宿旅游、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信用采集和评级机制。要继续开展“三信”评定工作,做好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的创建与评定。要积极运用信用评价结果,发挥正向激励作用,稳步提高信用贷款占比,争取全年信用贷款占比再上新台阶。要做好全省“农牧户信用信息系统”推广应用,完成中小企业信用信息平台建设,做好二代征信系统上线工作。要加大信用信息应用力度,探索在公职人员职务升迁、考核、评先选优等方面查询个人信用报告,在干部队伍中树立“信用是第二身份证”的新型理念。

第4篇: 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近年来,国家电网XX省电力有限公司X州供电分公司党委坚持把党的领导与党的建设工作的重心落在促进公司生产经营的关节点上,以“双循环”打通贯穿企业发展全过程的基层党建“最后一公里”,在探索高质量党建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新格局中打造电网样本、呈现X州经验。

把党建重心落在公司生产经营的关节点上,构建有电网特色的点—线—网基层党建组织体系

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党的全面领导、党的全部工作要靠党的坚强组织体系去实现。工作中我们发现,把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环节,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关键在于把企业党建的组织节点与生产经营的功能节点统一起来。在把握行业特色、彰显地域特征以及深入探索的基础上,公司党委提出实施以节点党建抓党建节点,从而构建起相互连结、相互支撑的星形基层党建的组织体系。

立足电力行业特色构建节点党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新时代做好国企基层党建工作,要传承好支部建设的光荣传统。公司党委认为,充分发挥国企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就应该把党建重心落在生产经营的关节点上。近年来,公司党委积极落实党委“六个标准化”、支部“五个标准化”要求,规范基层党组织设置,新增党委X个、党支部XX个。作为电网企业,在生产经营中特别重视电力系统网络中的节点,正是一个个网络节点的相互连结,构成了一张完整的电网,这是电力系统的特征。节点是电力系统的入口、出口,是电能传输与供给用户的“最先一公里”与“最后一公里”,是电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同时,节点还是电力系统安全监测的基本单位,是安全用电的基本保障。公司党委认为,供电所既是公司生产经营的节点又是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节点。所以,把党建的关键点落在这些关节点上,党建节点就成为公司高质量发展的活力点、动力源。

在公司生产经营中突显党建五个节点。新时代国企基层组织党支部战斗堡垒功能的实现,不仅是组织结构中的节点存在,更是公司生产经营的功能性节点发挥。落实国企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的深度融合,公司党委提出,节点党建的重点是在于作为公司生产经营的质量(战略)节点、安全节点、服务节点、责任节点、监督节点五个功能的充分发挥(见图1)。质量(战略)节点是党建与质量强企业战略深度融合,通过深入实施卓越绩效模式,积极参与电力体制改革,推动能源变革,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形成企业发展优势。安全节点是党建与安全生产深度融合,推动基层党支部和党员主动抓安全、夯基础、促提升,巩固安全生产的良好局面。服务节点是党建与优质服务深度融合,引领广大党员进一步解放思想、增强服务意识、提升服务品质、拓展服务业务,提升客户获得感和满意度。责任节点是党的使命责任与国企社会责任深度融合,通过在日常工作中加强责任意识教育和履责行为管理,推动职工党员的职业责任、政治责任与企业社会责任相统一。监督节点是党的监督、行业监督与社会监督深度融合,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与公司生产经营的质量(战略)、安全、服务以及责任的履行都离不开监督,监督节点是企业高质量党建的保障。

连点成线,节点党建打通贯穿企业发展全过程的“最后一公里”。节点成为公司党建的组织布局,但同时防止节点碎片化、零散化必须要有一条主线串起来。这条党建主线三个环节一以贯之,打通基层党建“最后一公里”。线头是支部书记,公司党委牢牢把握加强带头人队伍建设这个基层组织建设的总抓手,着力做强基层党建工作的专业化主力队伍和基础力量。公司党委提出实施牵引力党建工程,把供电所党支部专职书记比例从23%提升至40%,有序推进基层党组织换届,选优配强支部委员,健全支部班子。中间环节是责任心,公司党委依托全国第一个企业社会责任标准构建责任心党建。20xx年以来,公司下辖XX市供电公司有序实施社会责任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标准试点应用工作,扎实推进社会责任融入业务流程和决策管理,社会责任融入制度建设、绩效管理和品牌建设等工作,开发了多个社会责任管理工具,XX公司于20xx年被国网公司首批表彰为社会责任示范基地。末梢是任务的分级落实,公司党委提出一级做好一级事的托举力党建,即从基层出发,为基层解决问题,而不是给基层增加负担,各层各级不同节点的党建任务要求各不相同、环环相扣。

点线交织成网,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组织支撑保障。国企基层党建节点网络中,质量(战略)节点是企业发展的统领,安全节点与服务节点是两翼,监督节点与责任节点是保障。同时,“三点两线”之间形成相互犄角的三角态势(见图2),各具特色并构成一个相互支撑的网络体系,从而真正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号召力和凝聚力。其一,国企战略中发挥引领作用的是党的领导,构成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党建支撑要素是监督与责任,由此构成质量(战略)——监督——责任的党建组织保障体系;其二,企业安全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前提,安全的党建支撑要素是高度的责任感与高质量的服务,由此构成安全——责任——服务的党建组织保障体系;其三,现代企业的价值创造中服务是根本因素,以服务为导向的党建支撑因素是安全与监督,由此构成服务——安全——监督的党建组织保障体系。

探索嵌入公司治理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的基层党建双循环工作新格局

公司党委认为,打造“五节点”与“三环节”的党建工作机制关键在于系统活力。国企中加强党的领导与党的建设不能只是单向度、静态化的嵌入,而是双向度、互动性的融入融合。因而,公司党委提出要探索国企基层党的领导融入、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的双循环工作新格局。即党的领导通过公司的治理循环而融入,党建工作通过生产经营的内部循环而融合,最终形成党建的独特优势、高质量党建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良性循环的工作新格局。

党的领导通过公司的治理循环而融入。传统意义上,把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环节,是静态化的体制机制,无法在动态化、流程化的工作中形成融入和融合。公司党委提出党的领导在公司治理与生产经营中动态化的循环机制,党的领导与党的建设只有在动态化、流程化的工作中双向互动与循环,才能真正破解国有企业基层党建的单向度、静态化难题。

突出整体融入,明确治理地位。坚持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健全双向进入、交叉任职领导制度。进一步厘清党委会、总经理办公会的关系,以文件形式明确公司治理结构中党组织的领导地位、职责和必须经党委会研究讨论的重大事项明细,为党组织发挥领导作用提供制度保障。

突出目标统一,完善治理机制。遵循重大问题党委前置讨论程序,修订完善党委议事规则,细化梳理“三重一大”议题清单。公司党委重点从是否符合党和国家大政方针、是否符合党和国家对国有企业要求等角度,对重大经营管理事项进行科学评判,行使以否决权为主的领导权和部分决策权。党委会讨论完成后,公司管理层从生产经营角度行使完整决策权,并按照谁决策谁担责原则,建立权责相当的责任制,确保企业始终保持改革发展正确方向,推动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突出内外联动,落实治理责任。健全明责、履责、问责的责任落实机制,创新构建“内外双片区”党委委员复合式分工制度。对内,以职责分工、片区分工、项目分工为主要内容,推动党委委员积极履行一岗双责,既要履行好企业经营管理职责,更要参与党建日常工作,推进各项党建工作任务落实到位。对外,党委委员同步挂钩联系市(区)和8个重点工业园区,定期走访政府、企业,交流党建工作经验,及时响应服务诉求,推动国企发展与地方建设互促共赢。

党建工作通过生产经营的内部循环而融合。公司党委在调研基础上发现,融合的关键在于面对企业生产经营要进行全流程、全要素融合,进而形成根据生产经营不同领域不同要求的具体工作方案。同样,不同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流程与要求不尽相同,于是不同领域不同环节在融合中要求也不相同,“党建+”落细、落小就成为深度融合的科学化与规范化的重要抓手。

公司推行“党建+生产”,让安全更无忧。公司党委坚持抓党建与抓安全联动同责,着力抓好人这个安全生产的变量,组织开展党员带头不违章、党员带头讲规章、党员带头反违章活动,通过开辟违章曝光专栏、组建党员安全宣教队、评选月度安全之星、举办安全流动党旗竞赛,督促广大党员在安全生产上亮身份、树形象、作表率,影响和带动身边职工,培育抓苗头、抓细节、抓履责的安全生产理念,推动安全管理工作履责到位。公司连续10年实现“八个不发生”安全目标,已连续安全生产3650多天。

推行“党建+营销”,让服务更优质。服务是企业的生命线。公司党委坚定践行人民电业为人民的方向不偏,着眼提升电力服务质量,大力推行党员先锋岗创建,要求党员职工带头承诺践诺,明晰服务时限、标准等,并向社会公开,接受公众监督;开展“我是党员、服务有我”活动,推动党员担任社区网格化联络员,积极开展“三省三零”服务,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建立金泰阳、繁星花等党员服务队,开展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活动,帮助企业、群众解决用电难题,提升人民群众电力获得感。公司在省内率先实现无证办电,高、低压接电时长分别压降至25和3个工作日。多年耕耘,公司由此连续15年被X州市表彰为“十佳服务地方发展单位”。

推行“党建+基建”,让项目更高效。电网是企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公司党委坚持电网建设工作开展到哪里,党的建设就延伸到哪里,在电网重大工程项目现场,组建涵盖业主、监理、施工等单位的临时党支部,把支部建在项目上,党旗插在最前线,引领安全管理、技术攻关、廉洁干事等。围绕项目建设,组建风行者、守护者、蓝精灵党员攻关队,由党员领衔带头攻坚克难,有效破解了一批电网建设中的棘手难题,推进企业良好发展。近年来,党员攻关队成功建成全国首家无人机智能运检技术实验室,自主研发的4项技术标准全部入选国网公司技术标准库。

推行“党建+专家”,让创新更有活力。公司党委委员带头联系、强化工作支持,关心尊重、强化思想引领,工作上提供政策支持,生活上提供贴心保障,发展上提供广阔施展平台,充分释放专家人才的创新创造活力。公司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工作实施以来,获得省公司级及以上科技成果奖励XX项——国网公司科学技术奖X项、中国电力科学技术奖X项、XX省科学技术二等奖X项、省公司科学技术奖X项、省电力科学技术奖X项。公司党委以国网专家XXX创新工作室、青年创新工作室等为平台,吸纳整合公司各部门各专业优秀人才,通过小发明小创造,解决实践中的小问题,并在实践中培养多名非党员专家积极申请加入党组织。

强化节点党建的组织化、机制化运行,注重日常日用中精神品格的养成

国企党组织的生机活力离不开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体现企业职工群众的主人翁地位。即国企党的领导与党建工作如何化为广大职工群众的日常日用,成为检验基层党组织活力、融入融合效果的关键。公司党委认为在探索国企基层党建高质量发展的有效组织载体与工作机制的同时,党员职工的行为内化、先锋榜样与精神追求的党性心学修养是基层党建的动力源头,即在职工日常日用中精神品格的养成。

通过实施“四多内嵌”工作法,真正把党性要求内嵌到项目管理流程中。即“多一点思考”,在融入融合中把党员优势显出来,要求在业务工作中勤于思考,强化对标意识,深入思考本岗位、本专业与标杆的差距,通过对标找差距、结对创先,推动岗位争先、专业领先。“多一点奉献”,在生产经营中把党员形象亮出来,要求在日常的生产经营工作中,公司党员干部更要坚守本职岗位,增强全局意识,在推动业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攻关技术难题等方面多看一眼、多想一点、多做一些。“多一点实干”,在提质增效中把党员身份树起来,落实聚焦提质增效专项行动“八个全力”“八个增效”要求,坚持眼睛向内、挖潜增效,在流程改进、技术优化、管理提升等方面广泛开展创新实践活动,探索业态新模式,促进党建与业务提质增效相融并进。“多一点拼搏”,在攻坚克难中把党员作用燃起来,要求围绕公司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重点难点问题,实施党员先锋工程,开展课题研究、科技创新等活动,凝聚形成勇攀高峰、争创一流的强大合力。20xx年公司党委提出把“四多”要求全面内嵌到项目管理流程中,在广泛讨论、达成共识的基础上,固化形成基于党员“四多”实践要求的业务流程图XX份。

弘扬新时代“螺丝钉精神”,把岗位要求升华为职业精神。每一个党员干部都是一颗为人民服务的螺丝钉,只是处在不同的岗位、发挥不同的作用。20xx年起,公司党委发起开展大力弘扬新时代螺丝钉精神活动,从平凡处见真章,从细节处显精神,从而推动公司加快高质量发展。于是,公司党委提出思想明、能力强、作风硬、责任实、管理精、监督严的新时代螺丝钉精神,从学习、反思、超越、提优四个方面展开。通过活动的开展,新时代螺丝钉精神逐渐深入人心。即做团结又协作、项目精益化的高质螺丝钉;做风险预控强、安全生产稳的安全螺丝钉;做机制体制新、管理品质优的服务螺丝钉;做施工效率高、发展后劲足的责任螺丝钉;做底线意识强、爱岗又廉洁的监督螺丝钉。通过大力弘扬和持续实践,逐渐形成了全体职工争做新时代螺丝钉精神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践行者,立足新时代新担当新使命,发挥职工群众的主人翁精神,为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而努力奋斗的良好局面。

第5篇: 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健康委(卫生计生委)、中医药管理局: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推进实施健康中国战略,进一步转变药学服务模式,提高药学服务水平,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健康需要,现就加快药学服务高质量发展提出以下意见:

一、进一步提高对药学服务重要性的认识

药学服务是医疗机构诊疗活动的重要内容,是促进合理用药、提高医疗质量、保证患者用药安全的重要环节。药师是提供药学服务的重要医务人员,是参与临床药物治疗、实现安全有效经济用药目标不可替代的专业队伍。药师为人民群众提供高质量的药学服务,是卫生健康系统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的组成部分,也是全面建立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必然要求。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含中医药主管部门,下同)和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必须高度重视药学服务,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加快药学服务模式转变,加强药师队伍建设,探索构建适应人民群众需求的药学服务体系,促进新时期药学服务高质量发展。

二、推进分级诊疗建设,构建上下贯通的药学服务体系

(一)统筹分级诊疗整体推进。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在构建医疗联合体、推进分级诊疗工作中,要将药学服务统筹考虑,纳入整体工作安排。加强医疗联合体内药学服务体系建设,确定不同医疗机构药学服务定位,加强培训和指导,提高医疗联合体药学服务整体能力和水平。

(二)加强药品供应目录衔接。以推动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和强基层为重点,加强医疗联合体内各医疗机构用药衔接,逐步实现区域内药品资源共享,保障基层诊疗、双向转诊用药需求,方便群众就近取药。鼓励城市医疗集团和县域医疗共同体建立药品联动管理机制,做好基本药物供应保障工作,以全面配备和优先使用基本药物为基础,推进实行统一的药品供应目录,实施统一采购、统一配送。

(三)促进药学服务向基层下沉。探索建立医疗联合体内的药学服务标准或规范,构建统一供应药品的知识库、处方审核的规则库,实现医疗联合体内药学服务、药品信息的标准化。牵头医疗机构要加强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指导,通过进修培训、对口支援、远程会诊等方式提高其合理用药水平,尤其是为签约服务的慢性病患者提供用药指导的能力和水平,实现医疗联合体内药学服务连续化、同质化。

(四)探索慢性病长期处方管理。鼓励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商医保部门制订出台慢性病长期处方管理政策,明确可开具长期处方的慢性病目录、用药范围、管理制度、安全告知等要求,对评估后符合要求的慢性病患者,一次可开具12周以内相关药品。首次长期处方必须在实体医疗机构开具。药品调配时随药品同时发放“慢性病长期处方患者教育单”,告知患者关于药品储存、用药指导、病情监测、不适随诊等用药安全信息。鼓励药师参与家庭医生团队签约服务,为长期处方患者提供定期随访、用药指导等服务。

三、加快药学服务转型,提供高质量药学服务

(五)转变药学服务模式。落实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部署要求,进一步实行药学服务模式的“两个转变”,即从“以药品为中心”转变为“以病人为中心”,从“以保障药品供应为中心”转变为“在保障药品供应的基础上,以重点加强药学专业技术服务、参与临床用药为中心”。通过转变模式,进一步履行药师职责,提升服务能力,促进药学服务贴近患者、贴近临床、贴近社会。

(六)加强药学部门建设。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加强医疗机构药学部门建设管理,落实《二、三级综合医院药学部门基本标准(试行)》和《医院中药房基本标准》。坚持公立医院药房的公益性,公立医院不得承包、出租药房,不得向营利性企业托管药房。医疗机构要加强药品库存管理,建立短缺药品储备制度,对易发生短缺的药品应当保证2-3个月药量。按照要求做好短缺药品监测预警和信息报告,保证临床用药需求。

(七)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加强处方审核和处方点评,鼓励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依托药事质控中心等组织,开展本区域内、跨医疗机构的处方点评,将点评结果纳入对医疗机构的绩效考核指标中,并与医师处方权授予、职称评定、医师定期考核和药师审核处方质量评价挂钩。加强临床用药监测、评价和超常预警,对药物临床使用安全性、有效性和经济性进行监测、分析、评估。对用药不合理、问题集中或突出的药品品种,依法依规及时采取措施。鼓励使用通过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

四、加强药师队伍建设,充分调动药师队伍积极性

(八)加强药学人员配备培养。各医疗机构要根据本机构的功能定位、诊疗服务量等因素,科学设置药学岗位,加大药学人员配备力度,使得人员数量能够满足药学服务需要。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医疗机构要持续开展药学服务培训,使得所有药学人员均掌握药学服务基本技能,提升服务能力。加强临床药学学科带头人、骨干青年药师等药学人才的培养;支持医疗机构与高校、行业学协会等合作,开展具有针对性、前瞻性的高层次临床药学人才培养。

(九)充分发挥临床药师作用。各医疗机构要深入落实临床药师制,按照规定配备临床药师。要逐步实现药学服务全覆盖,临床药师为门诊和住院患者提供个性化的合理用药指导。针对疑难感染性疾病、恶性肿瘤等疑难复杂疾病,要有临床药师参与药物治疗和会诊,提供多学科诊疗服务。探索实行药师院际会诊,为疑难复杂患者解决药物治疗问题。鼓励医疗机构开设合理用药咨询或药物治疗管理门诊,重点面向患有多种疾病、使用多种药品的患者。

(十)完善绩效考核管理机制。建立以临床需求为导向、符合药事服务特点的绩效考核制度,并与药师的薪酬发放、岗位聘用、职称晋升等挂钩,提高药师待遇水平,稳定和壮大药师队伍。坚持多劳多得、优绩优酬,收入分配要向工作任务重、工作质量高的人员倾斜。改变唯论文倾向,更加激发药师服务于患者、服务于临床的积极性。鼓励各地在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中有效体现药事服务价值,合理设置药学人员服务收费项目,采取多种方式补偿药学服务必需成本。

五、积极推进“互联网+药学服务”健康发展

(十一)加强电子处方规范管理。落实《处方管理办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医疗机构处方审核规范》《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等规章、规范性文件规定,加强电子处方管理。加强电子处方在互联网流转过程中关键环节监管,处方审核、调配、核对人员必须采取电子签名或信息系统留痕的方式,确保处方可追溯,实行线上线下统一监管。

(十二)探索提供互联网和远程药学服务。根据《互联网医院管理办法(试行)》和《远程医疗服务管理规范(试行)》规定,有资质的互联网医院可探索开设专科化的在线药学咨询门诊,指导患者科学合理用药,提供用药知识宣教,解决患者药物使用中遇到的问题。鼓励借助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面向基层提供远程药学服务。有条件的可以探索建立区域性处方审核中心,并加强处方调配事中事后监管。

(十三)加快药学服务信息互联互通。继续加强医疗机构电子病历建设,逐步实现医疗联合体内处方实时查阅、互认共享。鼓励将药学服务纳入区域健康信息平台建设,逐步实现药学服务与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供应等数据对接联通,畅通部门、区域、行业之间的数据共享通道,促进药学服务信息共享应用。

(十四)探索推进医院“智慧药房”。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处方系统与药房配药系统无缝对接,缩短患者取药等候时间。通过开设微信公众号、患者客户端等,方便患者查询处方信息、药品用法用量、注意事项等。探索开展对慢性病患者的定时提醒、用药随访、药物重整等工作,重点是同时患有多重慢性病的老年患者,以保障用药安全。

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认真落实本意见的工作部署,全面提高药学服务水平,促进药学服务高质量发展。国家卫生健康委和国家中医药局将加强工作指导和督导检查,对不履行药事管理职责,或违反有关规定的医疗机构进行通报批评、追踪整改,问题严重的,将追查有关单位和人员责任。

第6篇: 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药学服务作为医疗机构诊疗活动的重要内容,在保证患者用药安全、促进合理用药、维护人民群众健康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迫切需要适应新形势,加快高质量发展。为进一步明确新时期药学服务发展方向,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更好地保障人民健康,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加强药师队伍建设

(一)加强临床药学专科建设。健全医疗机构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组)组织架构和工作制度,按规范开展日常工作。推动药物治疗相关临床诊疗指南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制定与实施,监测、评估本机构药物使用情况。建立药品遴选制度,保障药事管理程序公开透明、临床用药合理安全。

(二)推进临床药师队伍建设。打造一支“以病人为中心、以合理用药为核心”的临床药师队伍,参与临床药物治疗工作,直接为患者提供药学专业技术服务,进行药学查房和药师会诊,开展对所在病区的药物治疗医嘱审核,与医生共同制订药物治疗方案,保证用药安全有效。

(三)全方位提升临床药学服务能级。开展体现专业技术优势和价值的临床药学服务,包括但不仅限于治疗药物监测(TDM)、精准药学个体化治疗、药学监护、参加多学科会诊等。鼓励医疗机构探索实行药师院际会诊,开展临床药学教学和药学应用研究。

(四)探索建立合理激励机制。确定临床药学服务质量标准,明确服务内涵,规范服务流程,通过药师提供的各项具体药事服务内容,在薪酬上体现药师的劳动技术价值。保障药师薪酬待遇,使药师队伍人员稳定并合理发展。鼓励医疗机构用优厚条件吸引临床药学优秀人才,同时着力选拔培养院内青年临床药师,用合理的工资待遇促使院内药学人才队伍健康稳定发展。

二、加快药学服务转型

(一)转变药学服务模式。结合实际,及时推出有效措施,促使医疗机构药学部门更好更快地实现“两个转变”,即药学服务从“以药品为中心”转变为“以病人为中心”,从“以保障药品供应为中心”转变为“在保障药品供应的基础上,以重点加强药学专业技术服务、不断提升药学服务能级、参与临床用药为中心”。进一步培养一支专业素质过硬,有能力指导、协调和参与临床药物治疗活动的药学人才队伍,尤其是临床药师队伍。

(二)探索药学部门标准化建设。落实国家对医疗机构药学部门的基本要求,完成药学部门的分区布局、人员、房屋、设备设施、规章制度的各项要求和指标。医疗机构药学专业技术人员按照国家及本市有关规定进行配置。探索开展门急诊药房、住院药房和静脉集中配置中心等的标准化建设,建设的相关标准由我委组织本市相关专业协会学会制订发布。

三、构建上下贯通的药学服务体系

(一)统筹医疗机构用药衔接。将药联体建设纳入我市分级诊疗工作规划,促进药学服务向基层下沉,药联体中的基层医疗机构与二三级医疗机构要在规范化药房管理、标准化处方点评,用药咨询等基本药学服务项目实现药联体内药学服务连续化、同质化、规范化。要加强药联体内各医疗机构用药衔接,以基本药物为基础,重点保证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等慢性疾病药品的目录衔接及长处方患者的用药管理。

(二)发展居家社区药学服务。鼓励各区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中,积极探索开展用药咨询、药物治疗管理、重点人群用药监护、家庭药箱管理、合理用药科普等服务。鼓励医疗联合体内将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药师纳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有条件的区可探索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孕产妇、儿童等重点人群开展上门的居家药学服务。大力开展全科医生、社区护士的合理用药知识培训,采取进修学习、对口支援、远程教育等方式,帮助基层提高药学服务水平。

四、提高药事管理整体水平

(一)加强药事管理。探索开展“总药师”制试点工作,实行“总药师”负责制,形成统一、共享的药事管理和药学技术标准,以及不同类别、同样优质的临床药学服务、教学和科研模式。先在一定范围的医疗机构内试行,以切实提高整体的药事管理水平和临床药学服务能力。待试点取得成效后,再在全市范围内推广。

(二)普及合理用药知识。通过多样化的信息化手段,加强合理用药宣教工作。门诊药房强化合理用药窗口咨询指导工作,通过制作用药宣传折页、候诊区大屏幕播放宣传视频、开设微信公众号等方式对患者进行宣教,方便患者通过各种智能终端查询药品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合理用药咨询门诊探索开展对慢性病患者的用药随访工作,尤其是同时患有多种慢性疾病的老年患者。

五、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一)加强处方(医嘱)审核。探索建立合理用药审核智库,为实施处方(医嘱)实时和前置审核提供技术支持与保障。智库根据药品说明书、临床路径、诊疗指南、医学计算规则等循证数据,建立合理用药决策支持数据库。组织全市临床医师、药师,收集整理临床工作实际,建立数据库更新机制,不断完善合理用药决策支持数据库信息。实现医生开具医嘱时的提示功能, 并根据患者相关生理生化指标和诊断,自动计算并提示用药剂量及用药推荐。

(二)推广处方前置审核。运用信息化手段开展门急诊处方前置审核工作,鼓励开展住院医嘱审方全覆盖。利用信息系统对处方实施动态监测及超常预警,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提高患者就医过程中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推进药物剂量、配伍禁忌、不良反应智能提示、用药权限设置等相关功能的开发应用,加强系统的监测、警示和拦截作用,建立处方审核知识库更新机制,定期组织临床医师、药师,对知识库规则进行完善,用信息化手段提升临床用药管理水平。

(三)加强处方点评。开展专项处方点评或区域联合处方点评,重视处方点评结果的应用,定期公布处方点评结果,登记和通报不合理处方。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汇总和综合分析,研究制定有针对性的临床用药质量管理和药事管理改进措施,并责成相关部门和科室落实质量改进措施,处方点评结果纳入相关科室及工作人员的绩效考核、年度考核指标和医师定期考核等指标体系,建立健全相关奖惩制度。

(四)探索开展临床综合评价。建立临床用药监测、评价和超常预警制度,并开展监测、分析和评估等相关工作。探索开展药品临床综合评价试点工作,对药品临床使用的安全性、经济性、有效性、依从性等进行综合评价,进而对临床合理规范用药起到正面导向作用。同时,建立药品不良反应、用药错误和药品损害事件监测报告制度。

六、积极推进“互联网+药学服务”

(一)加强电子处方规范管理。规范电子处方在互联网流转过程中的关键环节的管理,电子处方审核、调配、核对人员必须采取电子签名或信息系统留痕的方式,确保信息可追溯。

(二)规范“互联网+药学服务”。在开展互联网诊疗或远程医疗服务过程中,以实体医疗机构内的药师为主体,积极提供在线药学咨询、指导患者合理用药、用药知识宣教等“互联网+药学服务”。

(三)处方信息互通。探索医疗机构处方信息与药品零售消费信息互联互通。强化电子处方线上线下一体化监管,不断完善监管措施。探索建立药事管理或处方审核平台,提升处方调配事中事后监管水平。

(四)探索推进医院“云药房”。门急诊具备接收互联网电子处方和医院信息系统医嘱的信息化能力,云药房系统中医师可通过APP等互联网在线开方系统开具电子处方,经药师在线审核通过后可在线推送给患者,患者自主选择线上配送、线下定点医疗机构、社会药房等不同的购药方式,完成对应的缴费支付后自动生成电子发票,提供购药服务的药师为其提供相应的药学服务,也可通过移动互联网推送语音化、视频化等多种形式的用药交代与指导。

第7篇: 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加强药事管理转变药学服务模式的通知》(国卫办医发〔20xx〕26号)和《关于加快药学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国卫医发〔20xx〕45号),进一步转变药学服务模式,提高药学服务水平,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健康需求,现就全省加强药事管理推动药学服务高质量发展提出以下实施方案:

一、提高思想认识,加快药学服务转型

(一)高度重视药学服务。药学服务是医疗机构诊疗活动的重要内容,是促进合理用药、提高医疗质量、保证患者用药安全的重要环节。药师是提供药学服务、参与临床药物治疗、实现安全有效经济用药目标不可替代的专业队伍。药师提供高质量的药学服务是卫生健康系统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的组成部分,也是全面建立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必然要求。全省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必须高度重视药学服务,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加快药学服务模式转变,加强药师队伍建设,提高药学服务能力,探索构建适应人民群众需求的药学服务体系,促进新时期药学服务高质量发展。

(二)转变药学服务模式。落实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部署要求,推动实现药学服务模式“两个转变”,即从“以药品为中心”转变为“以病人为中心”,从“以保障药品供应为中心”转变为“在保障药品供应的基础上,以重点加强药学专业技术服务、参与临床用药为中心”。进一步履行药师职责,提升服务能力,促进药学服务贴近患者、贴近临床、贴近社会。

二、加强能力建设,提供高质量药学服务

(三)加强药学部门建设。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加强医疗机构药学部门建设管理。严格落实《二、三级综合医院药学部门基本标准(试行)》和《医院中药房基本标准》规范药学部门建设;坚持公立医院药房公益性,禁止公立医院承包、出租或向营利性企业托管药房。鼓励医疗机构根据需要建立静脉用药配置中心,将静脉用药进行集中配置与供应。医疗机构要加强药品库存管理,建立短缺药品储备制度,做好短缺药品监测预警和信息报告,对易发生短缺的药品应当保证2-3个月药量,保证临床用药需求。

(四)加强药学队伍建设。加快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落实医院用人自主权,医疗机构要根据功能定位、诊疗服务量等因素,科学设置药学岗位,合理配备药学人员,实现按需设岗和岗位管理。制定药学人员专业发展规划,持续开展药学服务培训,使得所有药学人员均掌握药学服务基本技能,提升服务能力。加强临床药学学科带头人、骨干青年药师等药学人才的培养。支持医疗机构与高校、行业学(协)会等合作,开展具有针对性、前瞻性的高层次临床药学人才培养。

(五)发挥临床药师作用。加大临床药师培养力度,发展一批临床药师带教基地,培养一批以病人为中心、以合理用药为核心的临床药师队伍。医疗机构要落实临床药师制,按照规定配备临床药师。临床药师为门诊和住院患者提供个性化的合理用药指导,参与疑难感染性疾病、恶性肿瘤等疑难复杂疾病的药物治疗和会诊,提供多学科诊疗服务,逐步实现药学服务全覆盖。探索实行药师院际会诊,为疑难复杂患者解决药物治疗问题。鼓励开设合理用药咨询或药物治疗管理门诊,重点面向患有多种疾病、使用多种药品的患者提供合理用药指导服务。

(六)建立药师激励机制。重视药师队伍建设,保障并逐步提高药师待遇,吸引优秀药学人才,稳定药师队伍。建立以临床需求为导向、符合药事服务特点的绩效考核制度,并与药师的薪酬发放、岗位聘用、职称晋升等挂钩。改变唯论文倾向,坚持多劳多得、优绩优酬,收入分配要向工作任务重、服务质量高的人员倾斜,充分调动药学人员拓展服务领域的积极性。鼓励和进一步研究在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中有效体现药事服务价值,合理设置药学人员服务收费项目,采取多种方式补偿药学服务必需成本。

三、推进分级诊疗,强化药学服务体系建设

(七)推进专科联盟建设。加强药学专科联盟建设,通过开展全省调研摸清药学服务现状和底数,通过对每所医院提出专科发展意见为医院领导在医学服务建设决策时提供科学参考,通过培训和指导提高全省药学服务整体能力和水平,通过科研协作探索解决药学领域的重大服务需求和共同技术问题。药学专科联盟理事长和副理事长单位要联合加强对全省药学机构的指导,通过提供进修培训、对口支援、远程会诊等方式提高其合理用药水平,实现全省药学服务连续化、同质化。

(八)加强药品目录衔接。深化县乡医疗卫生机构一体化改革,县级医疗集团在优先采购使用基本药物的前提下,实行药品采购“五统一”管理,即统一目录、议价、采购、配送、结算,实现同县同药同质同价。在信息化管理全面完善的基础上,探索在三级医院紧密型医联体内实现药品采购和管理一体化,保障基层诊疗、双向转诊用药需求,推动分级诊疗制度进一步落地。

(九)探索慢病长期处方。会商省医保局共同研究制定慢性病长期处方管理政策,明确可开具长期处方的慢性病目录、用药范围、管理制度、安全告知等要求,对评估后符合要求的慢性病患者,一次可开具12周以内相关药品。首次长期处方必须在实体医疗机构开具。药品调配时随药品同时发放“慢性病长期处方患者教育单”,告知患者关于药品储存、用药指导、病情监测、不适随诊等用药安全信息。鼓励药师参与家庭医生团队签约服务,为长期处方患者提供定期随访、用药指导等服务。

(十)构建互联互通体系。探索建立全省统一的药学服务标准和规范,构建统一供应药品的知识库、处方审核的规则库,实现全省药学服务、药品信息的标准化。探索建立全省药学服务互联互通平台并纳入全省健康信息平台建设,加强电子处方管理,实现处方审核、调配、核对信息留痕,确保处方可追溯。加强电子病历建设,逐步实现药学服务与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供应等数据对接联通,畅通部门、区域、行业之间的数据共享通道,促进药学服务信息共享应用。

四、提升管理能力,保障药学服务质量安全

(十一)落实工作主体责任。省卫生健康委根据全省药学服务发展实际,决定由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牵头,山西大医院等重点配合落实药学专科联盟建设;山西大医院牵头落实辅助用药合理使用工作;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牵头落实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和药物临床试验工作;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牵头落实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和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工作;山西省肿瘤医院牵头落实抗肿瘤药物合理使用工作;山西省儿童医院牵头落实儿童用药合理使用工作。下一步将根据工作实际逐步增加和调整单项药学服务牵头单位。

(十二)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加强处方审核和处方点评,开展诊疗合理性评价工作。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依托药事质控中心等组织,开展本区域内、跨医疗机构的处方点评,将点评结果纳入对医疗机构的绩效考核指标中,并与医师处方权授予、职称评定、医师定期考核和药师审核处方质量评价挂钩。加强临床用药监测、评价和超常预警,对药物临床使用安全性、有效性和经济性进行监测、分析、评估。对用药不合理、问题集中或突出的药品品种,依法依规及时采取措施。鼓励使用通过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

(十三)鼓励开展特色中药服务。鼓励医疗机构根据本医疗机构临床用药需要配制和使用中药制剂,支持应用传统工艺配制中药制剂。医疗机构特别是中医医院要积极开展接受患者委托,按医师处方制作丸、散、膏等剂型的服务,挖掘整理传统中药加工方法,探索中药饮片代加工、配送等服务,方便人民群众。

(十四)探索“互联网+”服务。探索推进医院“智慧药房”,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处方系统与药房配药系统无缝对接,缩短患者取药等候时间。通过开设微信公众号、患者客户端等,方便患者查询处方信息、药品用法用量、注意事项等。探索开展对慢性病患者的定时提醒、用药随访、药物重整等工作,重点是同时患有多重慢性病的老年患者,以保障用药安全。有资质的互联网医院可探索开设专科化的在线药学咨询门诊,指导患者科学合理用药,提供用药知识宣教,解决患者药物使用中遇到的问题。

五、工作要求

(十五)全省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认真落实工作部署,全面提高药学服务水平,促进药学服务高质量发展。省卫生健康委将加强工作指导和督导检查,对不履行药事管理职责,或违反有关规定的医疗机构进行通报批评、追踪整改,问题严重的,将严肃追究有关单位和人员责任。

48 16857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