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美术绿洲说课稿优推10篇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七年级美术绿洲说课稿优推10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七年级美术绿洲说课稿【第一篇】
教材分析:吉祥物设计课,,是一门综合的课程,它包含了创作技能、文化背景、风格流派等内容的综合。不论是中国还是外国一些大型的活动(体育运动会、节日、纪念日等)都可以见到各种各样的吉祥物的出现。它们象征欢乐吉祥,内含企盼成功的愿望,以卡通化的拟人艺术形象出现。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道部分吉祥物,了解他们的造型、色彩、年代、国度、代表哪个重要活动。
创造目标:能自选媒材,设计制作自己喜欢的吉祥物。
情感目标:培养集体创作的兴趣。
教学重点:创造吉祥物的构思。
难点:吉祥物的造型特点和色彩设计。
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法、演示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由欣赏有关吉祥物的资料导入本课。
1、出示课件(与学生一起欣赏)。
2、提出问题(什么是吉祥物)。
师:通过刚才的欣赏,哪个同学能给大家谈谈你对吉祥物的理解?
生:自由回答。
师:刚才你们所都说是你们个人的看法,现在请同学们看课本,看一下课本上是怎样定义吉祥物的?呆会儿,我找个同学归纳一下。
(生看课本)。
师:看完了吗?哪一位同学愿意给大家说一下?
(生总结完毕)。
师总结:吉祥物是人们为组织主题活动而设计的标志性的形象,象征欢乐吉祥、内含成功企盼的愿望。
二、研讨吉祥物的造型特点。
师:同学们课下对本课的学习都做了精心的准备,好多同学都把自己搜集到的吉祥物的资料带到了课堂。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希望同学们能够养成这样的习惯。那么,吉祥物之所以会成为吉祥物,它在造型和色彩上有什么样的特点呢?现在同学们就根据你手中的吉祥物以及大屏幕上老师搜集的吉祥物,分组讨论一下,四人一组,现在开始。
(生讨论)。
师:每组选出代表,说出你们讨论的结果,大家踊跃发言!
师总结:(课件显示)形象可爱、夸张、活泼、幽默、憨厚。
色彩对比:对比鲜明、色彩亮丽。
三、吉祥物的设计思路。
师:设计吉祥物首先要有一个主题,你是为哪种活动而设计的,比如我们的主题班会、爱鸟日、校运动会、艺术节等。
师出示课件吉祥物的设计思路。
师:主题确定后,就是原形的选择,比如爱鸟日,同学会选择什么样的形象呢?
(生自由回答,各种鸟的形象都有)。
师:不管同学们选择什么鸟的形象,都有你们的理由,那么,为了使这个形象更加突出,更有趣味,我们可以对它进行大胆的拟人的夸张变形,同学们可以借鉴一些的吉祥物的设计。
(师举例,课件显示)。
师:关于吉祥物色彩的设计,老师要求你们做到大胆、鲜亮、明快、有特点。以上就是吉祥物的设计思路。那么下面,就充分发挥你们的想像力,尽情展示你们的才艺吧。
[课件显示作业要求]。
1、用绘画的手段将设计表现出来,注意线条的清晰、色彩的鲜明。
2、干后用剪刀剪下所画形象,注意留白边,衬托效果,亦可将作品裱在黑板上。
3、在背后加支撑,使其能够在桌面上稳定摆放。
四、学生讨论确定主题,分组制作。
师:为了更好的体现你们的合作意识,更好地表现团队力量,我们采用分组制作,最后我们大家评选一下哪组做的又快又好。另外老师还有一个要求,作业完成之后,每小组为你们的吉祥物编写一段台词,用第一人称的口吻自我介绍,并点明主题。
(生讨论确定出主题,开始制作。师巡视指导,并播放背景音乐,使学生在和谐优美的环境中设计制作)。
五、成果展示,评比作业。
师:同学们的作品都已经完成了,那我们就请每组的代表上台展示你们的作品,并作介绍。好,我们从第一组开始。
(1、每小组的代表上台展示作品,并用第一人称的口吻代自己的吉祥物自我介绍,内容风趣幽默,不时的引发台下学生的大笑和掌声,课堂气氛生动活泼,并加深了对本课的印象。)。
师:看了各小组的作品及介绍,我想同学们在心里都有了各自的评价。现在各小组讨论商量一下,由代表把你们商量的结果写在黑板上。
(2、生讨论,各小组把结果写在黑板上,师汇总给出每组成绩,作为年度累计得分,并得出最有创意的作品,给予奖励,这样就大大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
六、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对我们全国来说是一个欢欣鼓舞的日子,能够在我们的首都北京举办奥运会,是我们的无上荣耀。那么,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同学们能否给我们的20奥运会设计一个吉祥物,也许到时会有千千万万的作品参加竞选,也许我们的作品只是沧海一粟,但至少,这是我们的心愿,是为奥运献上的一份心。那么,从现在开始,同学们,准备吧,为奥运献上我们独特的创意!
七、师生再见,下课!
[教后体会与反思]。
这一节课是同学们比较喜欢的一节课,通过这堂课,我第一次发现原来一些学生有这么多的潜力可挖,连我这个做老师的都有点自叹不如。的确,每个人的创意是无穷的,也许,新一代的学生对于卡通的了解是远远超过他们的老师的。当然,创意无穷,并非作品就十全十美,但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已基本掌握了吉祥物的设计方法。也许以后,他们不是专门的设计师,但他们可以从自己的创意中获得生活的乐趣。我想这才是最重要的。
七年级美术绿洲说课稿【第二篇】
这篇习作要在学完台湾作家张晓风的散文《我喜欢》之后进行,要让学生观察与写作的基础上,做到习作有中心,或说明道理,或抒发感情。重点是要“有情有意”。并且乐于表达和学习修改作文。
说教法。
写作教学应该贴近学生的实际,我这个班的学生基础较差,表达能力欠佳,平时一听写作文就头痛,所以教学时我得努力想办法让他们乐于表达,激发他们观察思考能力,并提供他们自主写作的条件和机会。为此我动用了铺垫法、感官导入法、下水文写作法、师生共赏法、共同评定法。
教学流程。
一、营造气氛,激发兴趣。
我设计了一段导入语:同学们,昨天我们共同欣赏了张晓风的《我喜欢》,文章中那么多的喜欢,你最喜欢她写的哪些文句?因为是学过的文章,学生们纷纷举手,背诵自己喜欢的语句,课堂气氛活跃起来。然后我让大家打开书本,一起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二、观察思考,产生共鸣。
读完课文后,我给学生两种选择,或者静静思考,或者和同学讨论,再说说张晓风的喜欢自己有没有同感,或者自己喜欢什么。这一阶段,学生的语言组织会单调平淡一点,但是没有关系,重要的是让他们乐于表达。
三、方法引路,步步提高。
回答结束,我提醒学生把自己刚才说的与张晓风的比较,思考有什么不同。学生给出答案后,我归纳总结出几条:文章按一定的顺序写;文章语句优美,词汇丰富;作家热爱生活,热爱自然,写得有情有意。(板书)。
四、出示下水文。
这时,我拿出自己写的片断,读给学生听,让学生听后发表感受,这一环节算是给学生再次点亮一盏灯吧,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欣赏分析能力。
五、学生动手习作。
听完我的下水文,学生已经跃跃欲试了,我挑选几个前面学生提到过的喜欢的事物,如大海、家、花儿、看书。让学生根据习作要求,规范写作片断。
教室里静悄悄地,只有笔的沙沙声。
六、习作交流。
习作交流可以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学习别人的优点,积累别人用得好的词语、句子和写作方法。学生写好后,先让他们同桌互相交流,再请学生个别朗读作文,学生作出评价,我适当进行点拨。
七、修改习作。
文章不厌百回改,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余下的时间里,我让学生对自己的片断描写进行修改。我个别进行指导。
七年级美术绿洲说课稿【第三篇】
各位评委老师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美术第二册第2课《我喜欢的卡通形象》(江西版)。我准备从教材、教法学法和教学设计三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
本课属于设计与生活的学习领域。本课通过欣赏学生喜欢的中外卡通形象,在了解卡通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用绘画的形式进行适当创作,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和提高他们的造型能力。毋庸置疑,卡通深受学生喜爱。本节课抓住了学生的兴趣,才能真正让学生心动、行动。通过教学,教师要帮助学生认识了解卡通,学习设计卡通形象。
根据新课程的要求,从学生动脑、动手、情感体验这三方面,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初步了解卡通画的基本特点,知道卡通画的表现形式,认识到卡通形象在形与色上具有夸张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与讨论,发现并交流卡通画特点,在创作的过程中学习卡通画表现技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卡通画的兴趣,感受卡通画的时代特征,培养学生节约、爱护环境的好习惯,增强爱国主义情操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使学生了解知道卡通形象的特点、形式和设计方法。
教学难点则是使学生能设计并制作出简单生动的卡通形象,培养学生学会在日常生活中去发现美、创造美的良好品质。
二、说教法与学法。
1、教法运用。
理特点,运用多媒体展示大量生动的卡通形象激发学生的好奇和注意力,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采用情境教学法、比较讨论法、引导发现法进行教学,以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通过对卡通的欣赏,感受卡通形象美的过程,并创作出更具个性、更生动可爱的卡通形象。
2、学法指导。
综观全课,学生的学法可以概括为:积极参与、探究发现。主要表现在:
(1)参与实践。
课堂上学生动口、动脑又动手尝试;练习时学生大胆想象,把身边熟悉的物品设计成可爱的卡通形象。这就是在实践中积累,最终通过美术创造来提升对生活观察和感知的境界。
(2)参与评价。
我认为,正确的评价理念,是要体现出美术的多样化、个性化、创造性。因此,在评价时,我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自己作为一个组织者、主持人,帮助学生完成展示和自我评价活动。
(3)参与探究。
在课堂上,学生始终处于认知主体的地位。他们自主尝试,探索方法,发现规律,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正因如此,学生在作业中创意迭生、充满智趣,闪耀着自由想象的光辉,折射出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对美的追求和向往!
三、说教学设计。
如果说研究教法、学法是教学的前提,那么我认为合理优化地组织教学过程便是成功的关键。本课的.教学环节设计如下:
(一)、情境导入。
展示同学们熟悉的卡通形象,把同学们带到轻松、快乐的卡通世界里。来唤起学生的生活记忆,激发了学生对学习卡通的兴趣。
(二)、探索新知。
1、观察比较。
通过直观对比,自己发现总结卡通形象的特点:造型简洁、幽默生动拟人夸张、色彩艳丽等。
2、欣赏与启发。
通过欣赏一些优秀作品,如:《海宝》、《林晨》、《举起手来》、《小兔天使》、《友谊长存》、《苗家少女》等。拓宽学生视野提高审美能力。使学生养成节约、爱护环境的良好意识,增强爱国主义情操和民族自豪感。
3、设计练习与实践探究。
结合所学设计方法,我随手把身边的物品,如:粉笔、饮水机变成有趣、幽默的卡通形象,很好的激发了学生对卡通形象设计创作的热情。并以“小兔米菲”的故事唤起了学生的创作欲望和信心。
4、设计体验。
抓住学生好表现的心理特点:比一比,看谁设计的卡通形象最可爱?在学生作业过程中,教师巡回辅导,细致、具体指导,对学生进行充分的肯定与鼓励,如:善于在生活中观察、想象力很丰富、紧扣拟人、变形、夸张、很有个性、很生动有趣、一定能成为优秀的设计师和画家等词语引导学生自由发挥想象,大胆进行创意和设计。
(三)、作业展示与激励评价。
评选出新颖有特点的作业到前面展示,运用学生自主评价,相互评价和老师点评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得到充分的交流并体验到设计的快乐与成就感。
七年级美术绿洲说课稿【第四篇】
提高学生审美水平,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培养高尚的审美情操,发展健康个性,充分发挥学生潜能,使学生全面地发展。
二、教学学情分析。
初一共有xx个班,七年级学生刚由小学进入初中阶段,在学段上处于过渡期和适应期。由于在小学阶段各校对美术课的教学水平参差不齐,因而学生对美术知识的掌握存在的差距也很大,部分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不浓,主动性不强。俗语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调动其主动性、积极性是本学期教学的关键。
三、教学任务与目标。
本册划分为五个单元,共xx课时,内容如下:
第一单元:主要通过对表现劳动题材的优秀绘画作品的欣赏培养学生对劳动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念。
第二单元:通过对校园环境、人物以及校园内各种活动的绘画表现,培养学生热爱校园生活的情感,并了解对相关环境、人物活动的最基本的造型语言和表现方法。
第三单元:通过教室壁报的编排设计练习,加深对校园丰富多彩的学习生活的热爱,培养同学之间相互团结、密切合作的人际关系,体验和分享共同合作获得的成功与快乐。
第四单元:通过对学生装、校园环境艺术品的设计与模拟制作活动和校园规划模型的设计制作活动,创设人与环境的自然和谐情景,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学校的情感,以及发现美创造美的愿望,同时在活动中提高综合运用多领域知识、技能的能力。
第五单元:通过对几组常见的生活用品的欣赏和评述活动,启发学生积极关注生活中一些日常用品。
四、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设想与措施。
2、挖掘丰富的课程资源,利用多媒体教学,将美术学习与学生经验,生活世界和社会、科学世界紧密联系。将学习美术富有时代生活气息,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3、不断吸纳先进的美术教学理论和方法,深入挖掘文本,借助资料分析教材,驾驭教材,对文章把握有自己独到见解,给学生理智的挑战,认知上的冲实,内心的震撼和无言的感动,带给学生充实的精神生活。
4、欣赏课部分,主要采用讲授的方式进行教学,注重帮助学生在学习中掌握一定的欣赏方法,引导学生自觉的去感知美术作品的艺术风格和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5、技能技法课部分,本学期将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将采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观察,学会制作,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七年级美术绿洲说课稿【第五篇】
各位专家、评委、老师:
你们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透视法。
本节课内容是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七年级美术上册第二单元(造型表现领域)多彩的学习生活、第一章《优美的校园》活动二:学习与研究——透视法。其主要内容是:透视知识的学习。是活动一:体验与选择的更深入更理性的学习,是活动三:写生与表现必备的造型基础之一。透视知识的学习不但可以丰富学生的美术语言,提高学生的空间表现能力,还可以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空间想象力,发展学生具有个性的表现能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美术课程标准》和素质教育的要求,我特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对透视知识的学习与探究,使学生了解多种空间表达法,掌握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基本规律,学会运用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法来表现校园的空间。
(2)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体验、交流、总结和运用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探。
究能力、观察能力和空间表现力。
(3)情感目标。
在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认识到透视知识于生活,同时学会。
运用透视知识美化我们的生活,表现校园的空间之美。
3.教学重点、难点及依据。
根据初一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我特制定如下。
重点:透视的规律、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基本知识。
难点:如何运用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表现空间的变化。
教师只是作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
的传授者、灌输者。透视知识的学习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较为抽象和理性,学习的难度较大。如果还是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不仅会让学生觉得学习困难,而且还会挫伤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本节课设计了四个活动,更多地让学生接触实际事物和具体环境,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能力,同时结合教师的引导观察——情景创设——启发点拨——汇总归纳,以便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空间表现能力。本课的基本教学程序如下图: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动手操作,自主探索——总结归纳,得出结论——练习、反馈应用——巩固新知。
长尺。
直尺、铅笔、纸。
我通过一个提问——黑板是什么形状的?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的兴趣,因为学生会觉得奇怪“黑板不是长方形的吗?老师怎么会提这么简单的问题?”接着进行活动一:让几位学生通过对黑板正面和侧面的观察并讨论,了解到黑板会由于空间的变化呈现出梯形的形状,即原本相等的两条边会产生“近大远小”变化。活动二:伸出你们的食指放在眼前,比一比老师高还是你们的手指长?同时让学生举出生活中这样的现象,从而引出透视的概念、透视的规律、透视的类型,以及让学生知道透视知识于生活,符合“美术课程应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像力和创造力”的新课程标准要求。
透视的概念:用线或色彩在平面上表现立体空间的方法。
透视的规律:近大远小、近高远低。
透视的类型:平行透视、成角透视。
活动三:让学生拿出直尺比一比,找出“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有几个消失点及适用于什么样的观察角度,这两种透视有什么异同点。从而从直观上认识这两种透视的消失规律。这个活动的设置,让学生动手操作和自主探究,以便于让学生当学习的主人,体验学习的乐趣。
通过活动三,结合学生的探究、讨论、交流的情况,让学生自主归纳出两种透视类型的异同点:同样具有“近大远小”、“近高远低”的规律;不同在于平行透视的上下轮廓线平行,观察角度是正面角度,只有一个消失点,所以又可以称之为一点透视。成角透视的上下轮廓线不平行且成角,观察角度是半侧面角度,有两个消失点,所以也可以称之为两点透视。
教师小结。
活动四:每个小组派一个学生代表,运用两种透视法到黑板上画两张书桌,并进行评价和检查是不是符合两种透视法的规律。通过这个活动,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和深化透视知识的学习(特别是两种透视法的共性的学习)。在这个环节里,学生也许可以根据透视规律来画出书桌,但许多学生画的桌子会出现倾斜的现象,原因在于学生把竖直线画得不垂直于视平线。此时可以启发学生:这与如何写字端正是一样的道理。
教师请一个小组的同学在黑板上画,其他小组讨论后用铅笔、直尺画在书上。教师巡视,分组指导。(指导时抓住成角透视和平行透视的消失规律,让学生明白,即使有一千个楼层,每个楼层的延长线总会消失在两边的消失点上。而教室内的所有窗户或桌椅的延长线总会消失在中间的消失点上。)活动四和活动五的设置,目的是让学生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产生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
教师总结并进行演示。
让学生从课本第2页中间的图例《清明上河图》中寻找消失点,引出中国画独特的空间表达法——散点透视法,激发学生对祖国优秀传统绘画的热爱和学习兴趣。
最后,我对本节课的教学后进行评价分析:
我在教学中深刻地体会到新教材与以往的不同,新教材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始终贯穿本课。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较大的提高,学习效果好。原本纯美术的技法学习通过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变得有趣、易懂。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的那种单一传授式的教学方法。不但使学生掌握了课本上的知识,还使学生加强了对日常事物的观察分析的能力。真正使教学提高到培养学生能力的层面上来了。
我从以上几个方面阐述了“透视法”这一节课的有关设想,我对自己本课的教学基本上是满意的。但有些细节还有待完善,不足之处,请各位专家、各位评委和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七年级美术绿洲说课稿【第六篇】
本节课内容是选自湖南美术七年级美术上册第二单元《多彩的学习生活》第一章《优美的校园》课,依据美术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我明确了本课的课型属于绘画应用领域。本节课内容有两个活动。
活动一:学习与研究——透视法。其主要内容是:透视知识的学习;
活动二:写生与表现必备的造型基础之一。透视知识的学习不但可以丰富学生的美术语言,提高学生的空间表现能力,还可以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空间想象力,发展学生具有个性的表现能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二、学情分析。
依据初中生的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制定本课教学方法。初中生两级分化已形成,个体差异明显,形象思维往抽象思维转化,但形象思维仍然占主体地位,因而直观性教学更贴近学生实际,如在小学时学生主要以平面画为主,进入初中后开始学习立体画。刚开始接触时学生的空间思维可能难于转变,有部分学生思维会停留在平面里,通过实物观察后会有所转变。
三、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美术课程标准》和素质教育的要求,我特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对透视知识的学习与探究,使学生了解多种空间表达法,掌握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基本规律,学会运用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法来表现校园的`空间。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体验、交流、总结和运用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观察能力和空间表现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认识到透视知识来源于生活,同时学会运用透视知识美化我们的生活,表现校园的空间之美。
四、教学重点、难点及依据。
根据初一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我特制定如下教学重难点:
重点:透视的规律、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基本知识。
难点:如何运用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表现空间的变化。
五、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画具等。
学生准备:美术教材、分享的“七年级美术绿洲说课稿优推10篇”,我以体验、问答和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完成本课内容,目的在于培养学生乐于学习美术的兴趣。另外以多媒体课件贯穿课堂,通过直观、详尽的直观演示,来达到教学目标。
七、教学过程。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透视学,透视知识的学习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较为抽象和理性,学习的难度较大。如果还是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不仅会让学生觉得学习困难,而且还会挫伤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本节课设计了三个活动,更多地让学生接触实际事物和具体环境,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能力,同时结合教师的引导观察——情景创设——启发点拨——汇总归纳,以便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空间表现能力。本课的基本教学程序如下: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得出结论——练习、反馈应用。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我通过一个提问——黑板是什么形状的?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的兴趣,因为学生会觉得奇怪“黑板不是长方形的吗?老师怎么会提这么简单的问题?”接着进行活动一:
(2)讲授新课。
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得出结论。
活动二:
探究第1个问题“透视”现象。播放幻灯片:当我们站在宽阔的马路上,放眼往远处望的时候,马路两边的景物会产生什么现象呢?学生观察很容易得出结论:马路越来越窄;两旁的树木越来越小,越来越密;行人、车辆越来越小,越来越密。看到物体时产生的这种近大远小、近疏远密的现象就叫透视现象。
探究第2个问题“平行透视”及其消失规律。通过教师引导,学生探究理解:什么是平行透视以及它的消失规律。
探究第3个问题“成角透视”及其消失规律。通过教师引导,学生探究理解:什么是成角透视以及它的消失规律。
(3)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活动三:
把学生分成三部分,坐在教室中间的小组运用平行透视法对讲台上的正方体实物进行描绘,两边两小组运用成角透视法对讲台上的正方体实物进行描绘。
通过这个活动,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和深化透视知识的学习。在这个环节里,学生也许可以根据透视规律来画出正方体,但许多学生画的正方体会出现倾斜的现象,原因在于学生把竖直线画得不垂直于视平线。此时可以启发学生:这与如何写字端正是一样的道理。
(4)作业展示。
展示学生作业进行对比并进行点评。
(5)小结——拓展。
针对本课内容进行设计了三个问题。
你学会了什么?
你的体会是什么?
你喜欢今天这堂课吗?
目的是通过学生回顾内容,尊重其个体感受,从而实现本教材人文性特点,同时又起到巩固今天所学知识的作用。
课后拓展。
通过今天的学习,课后同学们可以用透视法来描绘我们的校园,如教室、操场等。
七年级美术绿洲说课稿【第七篇】
教师要积极挖掘和紧密结合学生生活、校园文化,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请柬文化的体验与传承当中,顺应学生的心理发展需要,在突出情感、学习态度、价值观的养成的同时,循序渐进地提高其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下是网友分享的“七年级美术绿洲说课稿优推10篇”,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教材分析。
盛情邀约,即呈递请柬,邀请校领导、老师、各班同学及学生家长等参加学校艺术节中的某个活动,这是艺术节实施中的一个必要流程。
请柬,作为感情联系纽带的礼仪性书信,经过古老文化的积淀,蕴涵着深刻的人文内涵,寄托着深情厚谊,彰显着独特的视觉美感。本课内容是对前一课的海报设计和小学阶段贺卡设计教学内容的梯级延伸;因此,可适当弱化“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相关知识、制作技法的学习,适当加强“综合探索”领域的学习研究。可积极挖掘和紧密结合学生生活、校园文化,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请柬文化的体验与传承当中,顺应学生的心理发展需要,在突出情感、学习态度、价值观的养成的同时,循序渐进地提高其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本课在内容的编排上没有过多地涉及涉及和制作方面的知识,而是侧重于介绍请柬设计的独特要求,为学生留有更多的空间进行协调统一的设计练习。拓展环节通过同一主题系列作品的展示,为下一单元——视觉传达设计作品的欣赏学习进行了适当的铺垫。
教学目标。
1、了解并掌握请柬的内容、意义、书写及制作方法,设计制作一张校园艺术节请柬。
2、通过观察、分析、合作、探究等学习活动,使学生掌握请柬的设计制作过程和具体步骤,并能在实际生活中得以运用。
3、使学生了解重大活动的基本礼仪,培养学生的基本礼仪规范,增强学生的社交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请柬的一般知识,学会请柬的设计方法。
教学难点。
设计并制作出有创意和特色的校园艺术节请柬。
教学方法。
直观感受、讨论、欣赏、观察、发现、情景、讲授、演示、比较等。
评价要点。
1、是否掌握了请柬的书写格式要求和设计技巧。
2、是否利用所掌握的请柬知识和技能,设计、制作出符合校园艺术节主题的请柬。
3、是否热心参与学习活动且学习兴趣持久。
4、能否将所学请柬知识及设计制作方法运用于学校艺术节的实际活动中。
课前准备。
教具:多媒体教学软件及设备、请柬实物、卡纸、彩笔等。
学具:卡纸、铅笔、橡皮、彩笔、剪刀、固体胶棒、其他各种装饰辅助材料。
教学设计示例。
一、动画导入。
播放动画经典故事《森林音乐会》,请学生思考:小动物们是通过什么方式得到音乐会的消息的?进而导入本课课题:盛情邀请-----请柬的设计。
二、新授内容。
课件出示学习目标,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和要求。
环节一了解并掌握请柬的内容、意义、书写格式等基础知识。
1、请柬的意义。
(1)设问:举行活动为什么要送请柬?(引导学生说出请柬的意义)。
小结:请柬又叫邀请函,也称请帖,是单位、团体或个人邀请有关人员出席隆重的会议、典礼等活动时发出的礼仪性书信。
(2)学校一年一度的校园艺术节就要召开了,同学们能否试尝自己动手制作一张精美的请柬,邀请亲朋好友来参加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请柬的类型。
设问:同学们都知道,请柬来源于生活。那么在生活当中,你都见过哪些类型的请柬?
(引导学生说出常见的请柬类型:结婚请柬、生日请柬、会议请柬、活动邀请函等,课件出示图片)。
3、请柬的形式。
(小组合作探究)各小组打开桌面信封观察分析手中的请柬具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从请柬的类型、色彩、图案、结构等方面进行观察和分析,并说出请柬的结构形式:单贴、双贴、组合贴)。
4、请柬的内容。
结合请柬欣赏,总结出时间、地点、邀请人和被邀请人等相关内容。
5、请柬的书写格式。
出示两种不同书写格式的请柬,在观察和对比中,引导学生发现请柬书写格式:横式写法和竖式写法。
拓展介绍:古人之所以竖着写,是因为在造纸术发明之前,古人是在竹木简牍上写字的,而竹木简牍都是窄长的片状,用绳串起来可卷成册,二打开卷册自然是右手执端,左手展开阅读,所以,书写也就形成自上而下、从右往左的顺序。后来,蔡伦发明了造纸术,随着中西文化的涌入,拼音文字与中文混写现象的增多,人们横向阅读和书写的习惯逐步养成,请柬的书写也出现了横式。根据人们的喜好,竖式写法还常被运用在请柬上。
6、请柬作品欣赏。
课件出示3—5幅作品,分析其优缺点,提出改进建议。
环节二合作探究请柬的设计制作步骤。
1、小组合作分析手中的请柬,探究制作步骤。
2、教师示范制作步骤。
(1)构思,确定活动主题和结构形式。
(2)剪出衬底图形。
(3)装饰美化。
(4)写上请柬文字内容。
3、小组展示请柬,总结请柬的制作方法。(剪刻粘贴、绘制、电脑设计等)。
环节三小组合作进行请柬的设计制作。
1、提出设计制作要求。
(2)可用绘画、剪刻粘贴等方法。
(3)内容要与设计统一,信息准确完整,书写格式规范。
(4)设计新颖,别出心裁,色彩搭配和谐。
(5)注意刀具安全,保持教室卫生。
2、学士制作,教师巡视指导,计划书展示典型作业,指出优缺点以供借鉴。(播放背景音乐,展示以往学生优秀作品,自动切换)。
环节四作业展示评讲。
1、组内互评,推选本组1—2件优秀作品。
2、班级小组展评,讲解设计思路及制作过程。
三、课堂小结。
1、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请柬知识和制作技巧,总结精彩亮点和需要改进之处,为以后的学习提供借鉴。
2、教师总结教学情况。
四、知识拓展。
运用计算机常用应用程序-----windows中的“画图”或photosshop软件等,设计制作请柬。
五、教学反思。
本课内容是对前一课的海报设计和小学阶段贺卡设计教学内容的梯级延伸;因此,可适当弱化“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相关知识、制作技法的学习,适当加强“综合探索”领域的学习研究。可积极挖掘和紧密结合学生生活、校园文化,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请柬文化的体验与传承当中,顺应学生的心理发展需要,在突出情感、学习态度、价值观的养成的同时,循序渐进地提高其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教材分析。
本课的具体内容是学习面具的设计制作,并进行表演活动。
面具是人们内心世界的一个象征,是一种纵贯古今、遍及全球的重要文化现象,它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特殊的外在形式。我国事面具产生最早、流行时间最长的国家之一,直到今天它的原型和影子仍然在我国民众心理上、民俗上、文化上和艺术上发挥着作用。
面具的制作和表演是引导学生“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很好的切入点,因此,本课的编写改变了以往只侧重于面具的制作技法而忽视美术文化学习的做法,注重引导学生关注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面具的起源、演变和不断发展的过程,了解不同国家、地域、民族对面具的理解、情感态度和审美习惯等,通过了解面具的造型特点、材料特点、人物特征,认识面具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认识面具深刻的文化内涵,从而增强对人类文化遗产的尊重、保护和发展意识。
本课内容可安排两课时进行:第一课时以“收集、交流、欣赏、探究、评价”为主,广泛、深入了解面具文化;第二课时以创作实践为主,根据校园艺术节表演需要,引导学生准备材料、确定方案、分工合作、完成作品,并进行小型模拟表演,为演出做准备。实际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学校工作安排和学生的学习情况灵活处理。
1、通过对面具艺术的欣赏,认识面具的演变、发展过程,了解面具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培养丰富的情感表达方式和审美习惯。
2、能分析面具的造型、色彩、材质特征,了解面具在表现人物外形特征和性格特征上常用的方法,初步学会面具的设计与制作。
3、通过自编自演面具表演活动,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领略面具这一古老艺术的独特魅力,体验面具带给人们的乐趣,提升关注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和情感。
教学重点。
1、了解面具的由来和演变发展过程,了解不同国家、地域、民族对面具的不同理解。
2、了解面具的造型特点及表现形式和方法。
教学难点。
设计出具有新意、艺术效果独特并符合表演角色性格特征的面具。
教学方法。
直观感受、讨论、欣赏、观察、发现、情景、讲授、演示、比较等。
评价要点。
1、能否自觉地以艺术的眼光关注并分析具有民族特色的面具。
2、能否运用美术术语对面具作品进行评述。
3、能否按照所学的方法步骤细致地完成面具制作过程。
4、能否联系以往所学的设计内容积极交流。
5、能否积极参与面具表演活动,并体现出对这一古老艺术的兴趣。
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图表、面具实物及范作、相关图文资料等。
学具:制作面具的各种纸、胶水、剪刀等工具材料,面具表演用的道具和音乐光盘等。
教学设计示例。
第1课时。
一、游戏导入。
课前让几个学生戴上面具,交换服装,伴着上课铃进教室,其他同学猜其姓名。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引起学生探究面具的兴趣。
二、面具知识的介绍。
1、引导学生把搜集到的图片、文字资料,以小组为单位向全班同学展示,师生交流对面具文化的了解。
(1)古代面具的由来、意义和功能。
(2)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国家面具的造型特点及风格。
(3)面具的材料及色彩特点。
(4)现代面具的功能。
2、提问:现代社会中,面具都运用在哪些方面?
思考交流:家具装饰、表演、狂欢节、物品的设计等。现代面具是人们去旧迎新、欢歌劲舞、交流情感时常用的装饰。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演示现代面具图片,加深对面具的了解。
三、讲解面具设计的制作方法。
按照以下步骤讲解面具的设计制作方法:确定角色——选择材料——设计形象——剪裁部件——拼接组合——添加装饰——调整完成。
四、学生制作面具。
在教师介绍面具制作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的基础上,学生进行设计与制作。
学生思考:
1、设计什么风格的面具?(粗犷、奔放或细腻;写实或抽象)。
2、运用什么样的色彩表现人物的个性?(色调统一或对比强烈)。
3、采用什么样的制作方法?(平面或立体)。
要求:面具造型色彩夸张独特,符合表演角色个性。
五、教学反思。
面具的制作和表演是引导学生“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很好的切入点,因此,本课中我改变了以往只侧重于面具的制作技法而忽视美术文化学习的做法,注重引导学生关注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面具的起源、演变和不断发展的过程,了解不同国家、地域、民族对面具的理解、情感态度和审美习惯等,通过了解面具的造型特点、材料特点、人物特征,认识面具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认识面具深刻的文化内涵,从而增强对人类文化遗产的尊重、保护和发展意识。
第2课时。
1、才艺展示。
分别以小组为单位,上台表演本组设计好的节目,体验角色的内心情感。为了使节目更生动,可以考虑分组设计音乐、旁白、服装、道具等。
2、互动点评。
发给每人一张评价表,对每组节目给予评价。
3、交流体会。
学生交流体会,赞美他人的优点,欣赏他人的成功。
4、教师总结评价。
本课应体现“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的特点,在教学设计上应注重学生的探究和体验。另外,在设计面具和表演节目环节上,教师要尊重学生个性的流露及情感的表达。节目的选择应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充分展示学生的所思所想。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习海报设计的基本知识。
2、方法与过程:掌握海报的设计步骤和制作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启发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
1、了解掌握海报的构成要素、设计原则及创意方法。
2、尝试设计一幅有创意的海报。
教学难点。
对学生分析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使他们能根据活动的主题去设计一幅富有创意的海报。
教学方法。
直观感受、讨论、欣赏、观察、发现、情景、讲授、演示、比较等。
评价要点。
1、是否掌握了海报设计的基本原则和设计方法。
2、能否根据活动的主题展开思维联想,设计出创意独特的海报。
3、是否热心参与学习活动,能否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4、操作实践过程能否细致耐心,与同学合作是否融洽。
课前准备。
教具:多媒体教学课件及设备、实物投影仪、卡纸、彩笔等。
学具:卡纸、铅笔、橡皮、彩笔等。
教学设计示例。
一、范例导入。
以“长安大学第一届图书文化节”的宣传海报或其他代表性的海报为例导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了解海报中传递的信息,发现和总结海报的特点。
二、新授内容。
1、海报的构成要素。
对比多幅海报的异同点,引导学生发现和总结海报的构成要素。
2、海报设计的原则。
利用“第十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海报,引导学生说出各要素的选择和处理的特点。
(1)文字:
a、标志性文字即海报的主题文字,必须醒目、简洁,字体的选择和编排应根据活动的需要作艺术化的处理。
b、辅助性文字是对标题的具体说明,一般需要写明活动的地点、时间及主要内容。
(2)图形的位置和比例在海报中一般比较重要,图形的选择应呼应主题且构思新颖。
(3)色彩应醒目,常用对比色,以增强视觉冲击力。
3、海报的创意设计。
引导学生结合说学的海报知识,分析优秀海报作品构思、处理等独到之处,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4、海报的制作方式。
通过欣赏大量优秀海报作品,了解优秀海报制作方式——计算机制作、手绘制作。
三、实践练习。
用手绘的方式为学校艺术节设计一张创意独特的海报。
1、说创意思路。
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说出自己的思路和想法,并通过讨论完善自己的创意思路。
教师辅助总结,让学生了解海报设计的具体设计步骤。
2、画创意海报。
把创意想法表现出来。(要求:构图合理、完整,主题明确)。
四、展示评价。
1、四人小组展示交流,进行自评和互评。
2、教师点评部分作业,巩固本课知识。
五、拓展提升。
出示几幅能引发深层次思考的公益海报,引导学生去领悟其中的含义,向学生渗透爱的教育,进行德育深化。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让学生加强美术及相关学科与校园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运用美术语言表现生活、表达思想情感的综合能力;进一步认识和理解美术在社会生活及历史文化中的地位、作用,增强设计为生活服务的意识,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校园文化生活的热情。
七年级美术绿洲说课稿【第八篇】
美术老师要更注重学生的体验,由于学生知识、能力不同,在设计面具和表演节目上,教师要尊重学生自主兴趣,情感的表达。以下是网友分享的“七年级美术绿洲说课稿优推10篇”,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教学目标。
了解如何策划校园活动。
了解怎样结合校园活动进行调查研究。
通过调查了解活动所涉及的部门与学科。
跨学科全面的思考与设计创作出好的策划。
教学重点。
如何应用美术的形式把校园生活中设计的方方面面表现出来。
教学难点。
找准美术表现形式与活动策划的结合点培养综合解决问题和整体艺术策划的能力。
教学准备。
纸板、聚苯黏合剂、束扎用铁丝、绳子、水彩、水粉颜色、水彩笔、油画棒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每一年,我们学校都会组织很多活动,如艺术节、绘画展、科技周等等。它们是一次欢乐的盛会,展示自己的舞台。如果让我们班来策划一次活动,我们有这个信心和能力吗?板书课题:策划一次校园活动。
二、新授。
在课前我们已经以艺术节为例,请同学们调查了关于艺术节的策划知识,你是通过哪种途径了解的?生答:专业书、网上的信息、报纸、杂志、访谈。现在我们以组为单位共同献计献策,以出示题板的方式回答问题,比比谁的方案秀:
(一)艺术节策划方案将涉及哪些的环节?请各小组讨论后出示题板,看哪一组同学想。
到的详细:(活动时间、地点、目的、各种宣传和准备、内容安排、活动进程、部门分工、费用预算、负责组织人员等等)。
(三)这么多的活动,应该有哪方面的准备?同学们出示:场地的租用、人员的安排、
舞台的设计、服装、道具、器材、宣传品、美术材料、奖品等等。
(四)要与哪些部门进行沟通?学校后勤部、器材室、团委、歌舞团、演出公司、美术公司、赞助单位等。策划活动的确是一个即复杂又综合的过程。
(五)哪些内容可以借助美术这种视觉形式来传达?学生讨论:策划图、策划方案、舞台布置、宣传品:如海报、吉祥物、会标、纪念册、请柬、节目单、面具、签到册、标语等等。老师总结:看来,美术的作用可真不少,形式也是多种多样。好的艺术设计将使主题更加一目了然,获得更隆重、成功的效果。
用大屏幕显示策划图的绘制方法、流程图、路线图、鸟瞰图、卡通图、图表加说明的几种方法,并加以解释说明各自的特点。
如流程图主要显示机构设置或表达活动流程;路线图主要显示各地点的顺序;鸟瞰图是俯视的直观效果;图表加说明更使策划图文并茂,清楚明了。
值得注意的如何使各图统一和谐:可利用几个明度相近的色块作背景或用线条、文字或图标分割或组织成组。做到有主有次,多而不乱。
三、作业。
以组为单位,用所学的美术知识为学校设计一个方案,可用手绘或电脑等方法。评选标准:紧扣主题;设计整体、新颖、多样;色彩和谐;图文并茂。
四、总结。
各组展示作品,集体评价,按标准选出秀的方案。
老师总结:本节课我们了解了策划活动及策划的环节,通过集体的力量完成了一次有意义的探索,使我们对美术与生活有了更全新、全面的了解。希望同学们多运用美术的方式表达思想,创造生活。
五、评价。
这是一节与同学们生活密切相关的探索学习,是同学们主动把美术学习变成文化实践的过程。老师要使学生在具体情景中把创新观念转化为具体成果,跨学科学习,理解共通的原理,发展综合实践的能力。
教学目标:
1、了解面具的由来和演变发展的过程,了解不同国家、地域、民族对面具的不同理解。
2、了解面具的造型特点及表现形式和方法。
3、了解现代面具的功能和作用。
教学难点:
设计出具有新意、艺术效果独特并符合表演角色性格特征的面具。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图表、面具光盘。
(2)面具相关文字资料及图片资料。
(3)学生制作面具的海绵纸,胶水等。
(4)学生表演节目用的道具和音乐。
三、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第一课时激发兴趣与合作探索。
1、影片欣赏:播放童话剧《马兰花》录像资料。
2、教师总结:看了录像中戴面具表演的节目。我们也要开一场联欢会。要以小组的形式每个同学戴上面具,表演你喜欢的节目。
4、请你用形象或语言描绘出你所演角色的特征。
5、请同学查阅有关面具的文字资料、图片资料、实物等。(通过书籍、网络、电影、录像等)。
(二)第二课时:面具知识的讲解与面具设计与制作。
1、面具知识的介绍。
引导学生把搜集的图片、文字资料,以小组为单位向全班同学展示。交流对面具文化的了解。
交流内容应包括:(1)古代面具的由来、意义、功能。
(2)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国家面具的造型特点及风格。
(3)面具的材料及色彩特点。
(4)现在面具的功能:随着社会的发展,面具的功能已不再是祭祀,驱鬼怪,除病魔。
提问:现在社会中面具都运用在哪些方面?
学生思考:家居装饰、表演道具、狂欢节、物品的设计等。现代面具是人们除旧迎新、欢歌劲舞、交流情感不可缺少的装饰。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演示现代面具图片,加深对现代面具的了解。
2、教师讲解面具的设计制作方法,步骤。
3、学生制作面具。
在教师介绍面具制作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的基础上。学生展开设计与制作。
学生思考:(1)设计什么风格的面具?(粗犷、奔放或细腻。写实或抽象)。
(2)运用什么样的色彩表现人物的个性?(色调统一、色彩对比强烈)。
(3)采用什么样的制作方法?(平面或立体)。
要求:面具造型色彩夸张独特,符合节目的角色。
(三)第三课时展示、体验、交流。
根据上节课制作好的面具向全班同学展示、体验、交流。
1、分别以组为单位,上台表演本组设计好的节目。同时,体验角色的内心情感。为了使节目更生动,可以考虑音乐、旁白、服装、道具等。
2、发给每人一张评价表。每组表演完节目后,给以评价。
3、全班同学的面具贴在黑板上。教师引导同学评价。(从面具及表演两方面评价)。
教师提出问题:你最喜欢哪组同学设计的面具?为什么?
你最喜欢哪组同学表演的节目?为什么?
4、学生交流体会,赞美他人的优点,欣赏他人的成功。
5、教师总结评价。
附:
评价表。
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第四组第五组第六组。
面具造型30分。
色彩30分。
节目创意20分。
表演20分。
五、教学反思。
本课程属于设计应用课。在教学设计上更注重学生的体验,由于学生知识、能力不同,在设计面具和表演节目上,教师要尊重学生自主兴趣,情感的表达。节目的选择应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充分展示学生的所思所想,是学生内心世界的一种真情流露。
13课设计吉祥物。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吉祥物设计课,,是一门综合的课程,它包含了创作技能、文化背景、风格流派等内容的综合。不论是中国还是外国一些大型的活动(体育运动会、节日、纪念日等)都可以见到各种各样的吉祥物的出现。它们象征欢乐吉祥,内含企盼成功的愿望,以卡通化的拟人艺术形象出现。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道部分吉祥物,了解他们的造型、色彩、年代、国度、代表哪个重要活动。
创造目标:能自选媒材,设计制作自己喜欢的吉祥物。
情感目标:培养集体创作的兴趣。
教学重点:创造吉祥物的构思。
难点:吉祥物的造型特点和色彩设计。
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法、演示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由欣赏有关吉祥物的资料导入本课。
1、出示课件(与学生一起欣赏)。
2、提出问题(什么是吉祥物)。
师:通过刚才的欣赏,哪个同学能给大家谈谈你对吉祥物的理解?
生:自由回答。
师:刚才你们所都说是你们个人的看法,现在请同学们看课本,看一下课本上是怎样定义吉祥物的?呆会儿,我找个同学归纳一下。
(生看课本)。
师:看完了吗?哪一位同学愿意给大家说一下?
(生总结完毕)。
师总结:吉祥物是人们为组织主题活动而设计的标志性的形象,象征欢乐吉祥、内含成功企盼的愿望。
二、研讨吉祥物的造型特点。
师:同学们课下对本课的学习都做了精心的准备,好多同学都把自己搜集到的吉祥物的资料带到了课堂。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希望同学们能够养成这样的习惯。那么,吉祥物之所以会成为吉祥物,它在造型和色彩上有什么样的特点呢?现在同学们就根据你手中的吉祥物以及大屏幕上老师搜集的吉祥物,分组讨论一下,四人一组,现在开始。
(生讨论)。
师:每组选出代表,说出你们讨论的结果,大家踊跃发言!
师总结:(课件显示)形象可爱、夸张、活泼、幽默、憨厚。
色彩对比:对比鲜明、色彩亮丽。
三、吉祥物的设计思路。
师:设计吉祥物首先要有一个主题,你是为哪种活动而设计的,比如我们的主题班会、爱鸟日、校运动会、艺术节等。
师出示课件吉祥物的设计思路。
师:主题确定后,就是原形的选择,比如爱鸟日,同学会选择什么样的形象呢?
(生自由回答,各种鸟的形象都有)。
师:不管同学们选择什么鸟的形象,都有你们的理由,那么,为了使这个形象更加突出,更有趣味,我们可以对它进行大胆的拟人的夸张变形,同学们可以借鉴一些的吉祥物的设计。
(师举例,课件显示)。
师:关于吉祥物色彩的设计,老师要求你们做到大胆、鲜亮、明快、有特点。以上就是吉祥物的设计思路。那么下面,就充分发挥你们的想像力,尽情展示你们的才艺吧。
[课件显示作业要求]。
1、用绘画的手段将设计表现出来,注意线条的清晰、色彩的鲜明。
2、干后用剪刀剪下所画形象,注意留白边,衬托效果,亦可将作品裱在黑板上。
3、在背后加支撑,使其能够在桌面上稳定摆放。
四、学生讨论确定主题,分组制作。
师:为了更好的体现你们的合作意识,更好地表现团队力量,我们采用分组制作,最后我们大家评选一下哪组做的又快又好。另外老师还有一个要求,作业完成之后,每小组为你们的吉祥物编写一段台词,用第一人称的口吻自我介绍,并点明主题。
(生讨论确定出主题,开始制作。师巡视指导,并播放背景音乐,使学生在和谐优美的环境中设计制作)。
五、成果展示,评比作业。
师:同学们的作品都已经完成了,那我们就请每组的代表上台展示你们的作品,并作介绍。好,我们从第一组开始。
(1、每小组的代表上台展示作品,并用第一人称的口吻代自己的吉祥物自我介绍,内容风趣幽默,不时的引发台下学生的大笑和掌声,课堂气氛生动活泼,并加深了对本课的印象。)。
师:看了各小组的作品及介绍,我想同学们在心里都有了各自的评价。现在各小组讨论商量一下,由代表把你们商量的结果写在黑板上。
(2、生讨论,各小组把结果写在黑板上,师汇总给出每组成绩,作为年度累计得分,并得出最有创意的作品,给予奖励,这样就大大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
六、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2008年对我们全国来说是一个欢欣鼓舞的日子,能够在我们的首都北京举办奥运会,是我们的无上荣耀。那么,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同学们能否给我们的2008年奥运会设计一个吉祥物,也许到时会有千千万万的作品参加竞选,也许我们的作品只是沧海一粟,但至少,这是我们的心愿,是为奥运献上的一份心。那么,从现在开始,同学们,准备吧,为奥运献上我们独特的创意!
七、师生再见,下课!
[教后体会与反思]。
这一节课是同学们比较喜欢的一节课,通过这堂课,我第一次发现原来一些学生有这么多的潜力可挖,连我这个做老师的都有点自叹不如。的确,每个人的创意是无穷的,也许,新一代的学生对于卡通的了解是远远超过他们的老师的。当然,创意无穷,并非作品就十全十美,但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已基本掌握了吉祥物的设计方法。也许以后,他们不是专门的设计师,但他们可以从自己的创意中获得生活的乐趣。我想这才是最重要的。
七年级美术绿洲说课稿【第九篇】
尊敬的评委老师:
你们好!
教学。
目标、重点、难点、教法学法和教学过程七个方面来说明我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内容是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七年级美术上册第二单元《多彩的学习生活》第一章《优美的校园》课,依据美术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我明确了本课的课型属于绘画应用领域。本节课内容有两个活动。
活动一:学习与研究——透视法。其主要内容是:透视知识的学习;
活动二:写生与表现必备的造型基础之一。透视知识的学习不但可以丰富学生的美术语言,提高学生的.空间表现能力,还可以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空间想象力,发展学生具有个性的表现能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二、学情分析。
依据初中生的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制定本课教学方法。初中生两级分化已形成,个体差异明显,形象思维往抽象思维转化,但形象思维仍然占主体地位,因而直观性教学更贴近学生实际,如在小学时学生主要以平面画为主,进入初中后开始学习立体画。刚开始接触时学生的空间思维可能难于转变,有部分学生思维会停留在平面里,通过实物观察后会有所转变。
三、
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美术课程标准》和素质教育的要求,我特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对透视知识的学习与探究,使学生了解多种空间表达法,掌握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基本规律,学会运用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法来表现校园的空间。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体验、交流、
总结。
和运用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观察能力和空间表现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认识到透视知识来源于生活,同时学会运用透视知识美化我们的生活,表现校园的空间之美。
四、教学重点、难点及依据。
根据初一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我特制定如下教学重难点:
重点:透视的规律、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基本知识。
难点:如何运用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表现空间的变化。
五、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画具等。
学生准备:美术教材、分享的“七年级美术绿洲说课稿优推10篇”,我以体验、问答和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完成本课内容,目的在于培养学生乐于学习美术的兴趣。另外以多媒体课件贯穿课堂,通过直观、详尽的直观演示,来达到教学目标。
七、教学过程。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透视学,透视知识的学习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较为抽象和理性,学习的难度较大。如果还是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不仅会让学生觉得学习困难,而且还会挫伤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本节课设计了三个活动,更多地让学生接触实际事物和具体环境,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能力,同时结合教师的引导观察——情景创设——启发点拨——汇总归纳,以便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空间表现能力。本课的基本教学程序如下: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得出结论——练习、反馈应用。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我通过一个提问——黑板是什么形状的?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的兴趣,因为学生会觉得奇怪“黑板不是长方形的吗?老师怎么会提这么简单的问题?”接着进行活动一:
(2)讲授新课。
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得出结论。
活动二:
探究。
第1。
个问题“透视”现象。播放幻灯片:当我们站在宽阔的马路上,放眼往远处望的时候,马路两边的景物会产生什么现象呢?学生观察很容易得出结论:马路越来越窄;两旁的树木越来越小,越来越密;行人、车辆越来越小,越来越密。看到物体时产生的这种近大远小、近疏远密的现象就叫透视现象。
探究第2个问题“平行透视”及其消失规律。通过教师引导,学生探究理解:什么是平行透视以及它的消失规律。
探究第3个问题“成角透视”及其消失规律。通过教师引导,学生探究理解:什么是成角透视以及它的消失规律。
(3)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活动三:
把学生分成三部分,坐在教室中间的小组运用平行透视法对讲台上的正方体实物进行描绘,两边两小组运用成角透视法对讲台上的正方体实物进行描绘。
通过这个活动,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和深化透视知识的学习。在这个环节里,学生也许可以根据透视规律来画出正方体,但许多学生画的正方体会出现倾斜的现象,原因在于学生把竖直线画得不垂直于视平线。此时可以启发学生:这与如何写字端正是一样的道理。
(4)作业展示。
展示学生作业进行对比并进行点评。
(5)小结——拓展。
针对本课内容进行设计了三个问题。
你学会了什么?
你的体会是什么?
你喜欢今天这堂课吗?
目的是通过学生回顾内容,尊重其个体感受,从而实现本教材人文性特点,同时又起到巩固今天所学知识的作用。
课后拓展。
通过今天的学习,课后同学们可以用透视法来描绘我们的校园,如教室、操场等。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
人美版七年级美术教学工作总结。
七年级美术绿洲说课稿【第十篇】
在上级教育部门和学校教导处的领导下,以现代教育理论和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实施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实施素质教育的运行机制为重点。加强素质教育的改革步伐,提高学生美术技能,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二、基本情况。
本期担任初一两个班的美术教学,该年级共有学生88人,每班44人。通过初步摸底,该年级学生虽然美术基础较差,但对于美术学习的兴趣较高,这是学好美术的前提。
三、方法措施。
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实施素质教育,注意美术科的特点,结合新课标,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四、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是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初审通过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七年级上册),由课程教材研究所、中小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著、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新教材。本册教材共有课文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