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译 读书之法文言文翻译【精彩8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言】此例“文言文翻译 读书之法文言文翻译【精彩8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经典文言文句子及翻译 精选70句【第一篇】

1. 春风不度玉门关。(《凉州词》) ——春风吹不过玉门关。

2.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曹刿论战》) ——衣物食品使人安身立命的东西,不敢独自占有,一定拿出来分给别人。

4. 敝帚自珍 文人相轻,自古而然。傅毅之于班固①,伯仲之间耳,而固小之,与弟超书曰:“武仲以能属文,为兰台令史,下笔不能自休。”

5. 君子*之美,不*之恶。小人反是。—《论语》

6. 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论语》

7.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出师表》) ——今天将要远离了,面对表章落泪,不知道自己说的是什么了。

8. 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论语》

9. 不怨天,不尤人。—《论语》

10. 三思而后行。译:每做一件事情必须要经过反复的考虑后才去做。

11.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 ——我确实知道自己(长得)不如徐公漂亮。

12. 当仁,不让于师。—《论语》

13.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增广贤文》

14. 言必信,行必果。—《论语》

15. 不以一眚掩大德。——《左传》

16.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17.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译:能把一本书读过百遍,其中的含义自然就领会了。

18. 崔九堂。

19.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

20. 宁信度,无自信也。(《郑人买履》) ——宁可相信所量的尺寸,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21.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

22.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国风·秦风·蒹葭》

23.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鸿门宴》) ——你替我把他叫进来,我应该像对待兄长一样对待他。

24.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25. 蜀之鄙有二僧。(《为学》)——蜀地的边邑有两个僧人。

26.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

27. 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活板》) ——如果印几十几百几千本,就非常快了。

28.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9. 学不博者,不能守约;志不笃者,不能力行。译:学识不广博,就不能得其要领;志向不笃诚,就不能努力去做。

30. 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活板》) ——毕升死去之后,那些印版被我的侄子们得到。

31. 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陈涉世家》) ——将军您亲身穿着坚固的铠甲,拿着锐利的兵器,攻打无道暴虐的秦王朝。

32.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出师表》) ——我本来是平民百姓,在南阳种地为生。

33. 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周易》

34.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译:干活

35. 覆盖闻妻言,如被冰雪。(《促织》) ——听了妻子的话,全身好像盖上冰雪一样。

36.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译:君子总是责备自己,从自身找缺点,找问题。小人常常把目光*向别人,找别人的缺点和不足。

37.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愚公移山》) ——天帝被他真诚的心意所感动,便派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这两座山。

38.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诗经·国风·周南·桃夭》译文:桃树蓓蕾缀满枝杈,鲜艳明丽一树桃花。

39.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40.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41.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屈原列传》)——诚信却被怀疑,忠贞却被诽谤。

42.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

43.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

44.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周易》

45.

46. 古法采草药,多用二月八月,此殊未当。(《采草药》) ——按照古法采草药,多在二月和八月,这很不恰当。

47. 不迁怒,不贰过。—《论语》

48. 父母者,人之本也。(《屈原列传》)——父母是人的根本。

49.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曹刿论战》) ——那些做官的人见识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50. 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论语》

51. 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咏田家》) ——医治完了眼前的创伤,却挖掉了心上的肉。

52. 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论语》) ——君子只担心自己无能,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

53. 内立法度,务耕织。(《过秦论》) ——对内设立法令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54.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晴阳缺,此事古难全。

55.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用来使他的内心警觉,使他的性格坚忍,增长他的才干。

56. 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木兰辞》) ——面对窗户梳理头发,照着镜子在额头贴上花黄。

57.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送东阳马生序》) ——成年以后,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

58. 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屋,以突隙之*焚。

59.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捕蛇者说》) ——如果我不做这个差使,早就困苦不堪了。

60.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61.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

62. 人之于文学也,犹玉之于琢磨也。

63. 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隆中对》) ——如果能这样,那么,霸业就可以成功,汉室就可以中兴了。

64.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

65.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

66.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国风·周南·关雎》

67. 满招损,谦受益。——《尚》

68. alon

69. 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揠苗助长》) ——今天我太累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

70. 此言得之。(《六国论》) ——这句话说对了。

高中文言文翻译【第二篇】

[关键词] 英文电影;翻译理论;英语语境;译法

一、英文电影翻译研究的必要性

英文电影翻译介入到英文电影领域能够促进英语语境文化与汉语语境文化互相交融。学术界,尤其是语言学术界单纯语言本体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语言哲学、语法学、修辞学等领域都获得长足的发展,语言翻译研究因为研究对象的重要性以及外部环境综合因素致使翻译领域研究水平也在不断提升。在语言翻译研究的众多研究对象中,电影语言翻译成为新的研究热点。首先,电影市场异常火爆为研究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新课题、新现象,为了提升英文电影的整体质量,尤其是英文电影的翻译水平,英文电影语言翻译吸引了众多的学者和电影人参与到该领域的研究中来。目前,语言研究者由于传统语言研究领域出成果难,尤其是无法超越前人的研究成果,让很多语言研究者开始关注新的研究领域和新课题,英文电影语言翻译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催生的新的研究方向。

其次,电影艺术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范式,在历经百年后,电影艺术已经成为众多艺术中成就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艺术形式。英文电影艺术的成就要远胜于中国,无论从电影发展的历史,还是影响度、规模上,都让中国电影界虚心学习,正因为如此,从动力学的角度,就会发现电影艺术发达地区会向电影艺术相对落后地区流动,也就是常说的优秀电影生产国家会向其他国家出口大量的电影作品,而且随着国家政策的松动,外国电影,尤其是美国的英文电影已经成为中国电影市场最为畅销的电影类型,2012年国家广电总局放宽了外国电影进口的数量,并在利益分成上给予更多的照顾,这让英文电影更加迫切提高产量和质量,因此,英文电影翻译显得尤为重要,在英文电影翻译过程中片商和放映商都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在翻译领域,聘请专家学者,包括文化专家参与到英文电影翻译领域中来,尽可能让英文电影翻译能够切合中国观众的文化心理,两种不同的文化通过语言进行衔接,语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翻译家要懂得翻译技巧、翻译理论,同时,更要懂得不同文化之间融合的技巧。

最后,英文电影翻译研究作为新的研究热点,还没有形成独立的研究范式,作为全新的研究领域,英文电影翻译需要借鉴语言学、影视学、社会学、传播学、文化学等多学科,这就为英文电影翻译研究增加了难度。从范式理论视角来看,英文电影翻译还不具备独立研究视野、方法、体系,但是,英文电影翻译研究带给学术界的全新研究视角以及对文化研究领域的触动,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英文电影翻译需要借鉴的理论

英文电影翻译研究成果少对于学术界还是电影界既是研究的迫切性,也是研究理论的缺失,英文电影翻译有三个领域需要借鉴其他研究领域的成果,一是英文研究领域,二是翻译研究领域,三是方法问题。这三个问题对英文电影翻译研究至关重要。

英文电影翻译研究中的英文研究注重的是英语本体研究、英语语法研究、英语文化研究,其中英语文化研究在英文电影翻译领域比较重要,英语文化是英文电影拍摄的大环境,这个环境包括语言文化心理,语言影响下的民族文化特征等。汉语、英语分属两种不同的地域、文化环境、心理特征,汉语是象形文字,注重语意,英语是字母文字,注重构成,而英文电影翻译就要在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进行转换。电影史研究表明,我国英文电影翻译研究多是由文本翻译专家进行翻译,然后翻译家与配音演员共同研究,最后定的翻译稿。在这个过程中,老一辈翻译家在条件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在对英语语境文化了解有限的情况下,翻译出了很多优秀的影片。同时,也给当今英文电影翻译留下很多课题,这些课题已经得到了解决,有的还需要进一步去挖掘。

英文电影翻译中翻译研究需要借鉴翻译理论的相关研究成果,尤其是文化翻译理论引入到英文电影翻译研究领域。英文电影翻译不仅仅是两种语言的转换,更是两种不同文化的衔接。文化意象重构(Reconstruction of Culture Image)的翻译手法在电影翻译过程出现频率较高,也是英文电影翻译主要借鉴的翻译理论之一。还是以英国电影《红菱艳》为例,红菱在中国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出淤泥而不染,高贵而纯洁,红菱的品格也是中国社会比较推崇的品格,多用来形容中国女人的品格,但是这里的品格也存在人性的缺陷,高贵而纯洁,必然要限制女性的社会地位,让女性在社会的各个方面难以发挥自己的才干,这和《红菱艳》电影的主题也存在某种契合。英文电影要想真正打动中国观众,深入到中国观众的内心深处,就必须在文化中与中国对接,就必须要通过翻译实现两种不同文化的共鸣。无论是英文电影的片名,还是电影中的对话,在不影响原意的基础上,都要做出适当的中国化阐释,同时,也不能颠覆英文电影里英语文化的主旨。

英文电影翻译不可或缺的是翻译方法,英文电影翻译与文本翻译具有相同的地方,但是电影翻译因为具有影音效果,翻译也具有自己的独特性,并不是所有翻译理论都适用。一是音译翻译法。该方法就是根据发音将电影称谓和电影人物对话翻译成中文。如获得第16届奥斯卡奖最佳影片奖并被誉为最伟大的爱情电影的Casablanca译作《卡萨布兰卡》,就是采用了音译的方法。还有电影Tess译为《苔丝》以及Harry Potter翻译成《哈利·波特》,在英文电影的对话中会有一些地名、专有名词都需要用音译法来翻译。二是直译法。直译顾名思义就是按照一一对应的方法来翻译。中国早期电影翻译家主要依靠的就是直译法,之所以选择直译法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早期中国翻译家应用的翻译理论主要来源于英语本体研究和文本翻译研究成果,第二个原因是中国早期英文电影市场还没有成熟,观众都是以好奇的心理来观看影片,当今观众更多的是见多识广,以挑剔的眼光来看电影的。由此,直译法在中国早期电影翻译中比较受欢迎。当代电影继承了直译法在英文电影翻译中的应用,很多电影依然运用直译法来翻译。如好莱坞著名电影The Pearl Harbor,该片以地方名作为电影的名字,该名字具有重要意义,因为二战中重要转折点的开始就是以珍珠港战役为开端,译者把此名直译为《珍珠港》符合历史。三是意译法。英语与汉语在构成、语法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内在含义上更是相差甚远,单纯的音译和直译不能准确表达出两种不同文化背后的深层次含义。意译方法是纽马克所称的交际翻译。意译方法是指消除语言上的差异的同时,没有保存言语上的特色。不保存原文的修辞形式和民族特色,词有增减、重复、词性和句型有转换、语序有颠倒、句子有拆、有合、正说和反说互变等译法,应该视为意译。我们把改换法、变通法都归为意译。

Her mothers pride in the girls appearance led her to step back.

她母亲看看她女儿,非常得意,所以特地倒退了几步。

另外,由于中英(说英语的国家)民族在历史发展进程中选择了不同的政治体制,也经历了不同社会发展阶段,这必然造成中英文化在价值取向、审美心理、文化背景等方面存在差异。如果把英文电影中的对白直译过来,有时候会造成信息的失真,在理解同一语言中,中英之间有着不同的阐释意义。因此,有必要针对英文电影中的对白进行意译。意译不但给了译者创造的天地,也给了观众想象的空间。需要注意的是,译者应使意译的影片通顺上口,让中国观众明白。

三、英文电影翻译研究的建议

1.英文电影翻译是电影发展的重要构成,要提高对英文电影翻译研究的重视程度。英文电影翻译的重要性来源于好莱坞电影在中国电影市场上的成功,英文电影已经成功地打开了中国的市场,但是随着中国电影市场的成熟,中国观众对影片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英文电影要想在中国进一步打开市场,就必须要提高影片的翻译质量,影片的配音质量,影片翻译质量的提升除了需要优秀的译者能够深刻领会影片的精髓之外,还要有科学的翻译理论作为指导,还需要学贯中西,这些需要中国影视界和翻译界重视英文电影翻译工作,并把该项研究作为电影翻译研究的一个起点,加快推进外来电影翻译理论的成熟。

2.英文电影翻译人才培养上要加大投入。英文电影翻译人才是复合型人才,他们既要懂得电影艺术的特征,同时,又要懂得翻译理论和翻译技巧,最为重要的是懂得两种语境中文化的差异,并且通过语言能够把这种差异度降到最低。高校是培养英文电影翻译的摇篮,一些高校开设了英文电影课程,但是几乎没有开设电影翻译课程,该领域培养,还仅仅处于个人爱好或者生活所迫,使得一些英语系学生转行做电影翻译工作。英文电影翻译随着英文电影进口力度的增加,英文电影翻译需要的翻译人才也需要增加,高校要适当开设电影翻译课程,引导学生进入该领域学习和研究。

3.英文电影翻译的成果需要进行严格的审查。要建立健全英文电影翻译审查制度,很多英文电影翻译完成后直接进入院线,这样做不能保障翻译的质量,更不能保障翻译后的影片与原来的影片存在的差异。英文电影翻译是英文电影进入中国电影市场的前提,尽管现在原版影片也允许在院线放映,但是英文电影翻译成中文是必须要完成的工作。在这个过程中翻译也是一种审查的手段,通过对英文电影的翻译能够剔除糟粕,留下精华,让英语文化得到正面的传播。

4.要加大电影翻译领域研究的投入,增加电影翻译相关课题研究经费。目前,电影翻译研究领域,尤其是英文电影翻译领域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研究成果少,能够应用的就更少了,很多研究课题并没有得到学界的认同,这就需要电影翻译研究的相关课题能够得到通过和认可,让该领域研究逐渐成为翻译领域的研究重点和热点。英文电影进入中国后,都要进入中国的翻译片厂,进行翻译和配音,为保障影片的质量,要增加翻译过程中相关的投入,包括在配音方面的成本,提高影片的翻译质量。

[参考文献]

[1] 钱绍昌。影视翻译——翻译园地中愈来愈重要的领域[J].中国翻译,2000(01).

[2] 刘靖之,主编。翻译论集[M].香港:香港三联书店,1981.

[3] 刘重德,主编。三湘译论[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5.

[4] 杨自俭。英汉语比较与翻译[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5] 柳耀辉。影视文化论文集[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

文言文翻译【第三篇】

文言句读

古人很重视句读的训练,因为明辨句读是读懂古文的起点。现在,句读作为文言文阅读的一项基本功,常涉及到语法、修辞和音韵等知识,历来为命题者所偏爱,常见于各种练习与考题中。想要答好这类题,熟读、甚至背诵一定数量的文言文名篇,从量上培养文言文语感是十分必要的。实践也证明了语感越强,句读也越顺利。另外,我们还应注意以下四个方面的技法:

一、联系上下文,明辨词句的意义

大体说来,词和句的意义有未了解的地方,这是弄错句读最主要的原因,有的是不明白一个复音词的意义,有的是把甲误认为是乙,这些情况都会错断句读。所以,我们不仅要掌握单个字词的意思,还要联系全篇,结合具体语境和上下文仔细体会推敲,句读出文句的本来结构,使语气清楚明了。

例如:(正)洪于大义,不得不死;念诸君无事空与此祸,可先城未败,将妻子出。

(误)洪于大义,不得不死;念诸君无事,空与此祸,可先城未败,将妻子出。

要是没有弄懂这句话中“无事”是两个单音词,是“没有必要”,“犯不上”的意思,很容易句读成第二种形式即“念诸君无事,空与此祸”。

二、利用字词标志

文言文当中有许多词在句中位置比较固定,具有暗示性,可以用作句读的标志。

如处于句首的虚词有:盖、夫(且夫、故夫、若夫)是用来表议论性的,俄、旋、向者、既而是用来表时间的,故、然、而、然则是用来表逻辑关系的连词。

处于句末的虚词有:也、矣、哉、乎、焉、邪、耳、耶等。

另外一个不得不提到的是“曰”,“曰”字后面是引语的必须冒号再加双引号,但是须注意的是对话中又有对话的情况,和文中省略说话人和“曰”字的。

最后,还应注意具有独立性、可单独成句的一些发语词,如噫、嘻、呜呼。

三、利用句型标志

比如“……者……也”这种句式就是表判断的。如“兵者,凶器也”。

而疑问、反问句式有“如……何”“何……为”“无乃……乎”“不亦……乎”“何……之有”“奈……何”“若……何”“与……孰”等。如“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

四、利用修辞标志

文言文中存在大量的修辞现象。有些修辞现象在形式上具有易于分辨的特征。这些特征就成为帮助标点文言文的形式。比较常见的是排比、比喻、回环、顶真等。例如:

狡兔死,良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排比)

民之有口也,犹土之有山川也。(比喻)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顶真)

以上四种技法,还无法包容句读之万象,实际运用要复杂多变,但要谨记以内容为干,技法乃叶。

文言翻译

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意思相对。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在中学阶段,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具体翻译时,我们需要注意如下六个字:留、删、补、换、调、变。

“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翻译的文言虚词。比如“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沛公的侍卫樊哙。“者也”是语尾助词,不译。

“补”,就是增补。(1)变单音词为双音词。(2)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3)补出省略了的语句。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

“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你”。

“调”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介宾后置句、定语后置句等翻译时一般应调整语序,以便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

“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如“波澜不惊”,可活译成“(湖面)风平浪静”。

专项训练

1.用斜线“/”给下面两段文言文画横线的部分断句。

(1)弹棋,二 人 对 局 黑 白 各 六 枚 先 列 棋 相 当,下呼上击之。

(取材于晋・徐广《弹棋经》)

(2)弹棋,始 自 魏 宫 内 装 器 戏 也 文 帝 于 此 技 亦 特 好 用 手 巾 拂 之 无 不 中 有 客 自 云 能 帝 使 为 之 客 著 葛 巾 拂 棋 妙 逾 于 帝。

(取材于魏・邯郸淳《艺经・弹棋》)

2.翻译下面的文段。

贾岛初赴举,在京师。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又欲“推”字,炼之未定。于驴上吟哦,引手作推敲之势,观者讶之。时韩退之权京兆尹,车骑方出;岛不觉,行至第三节,尚为手势未已。俄为左右拥至尹前。岛具对所得诗句:“‘推’字与‘敲’字未定,神游象外,不知回避。”退之立马久之,谓岛曰:“‘敲’字佳。”遂并辔而归,共论诗道,留连累日,因与岛为布衣之交。

(取材于宋・阮阅《诗话总龟・推敲》)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翻译下面的文段。

李超,宇魁吾,淄之西鄙人。豪爽好施。偶一僧来托钵,李饱啖之。僧甚感荷,乃曰:“吾少林出也,有薄技,请以相授。”李喜,馆之客舍,丰其给,旦夕从学。三月,艺颇精,意甚得。僧问:“汝益乎?”曰:“益矣。师所能者,我已尽能之。”僧笑令李试其技。李乃解衣唾手,如猿飞,如鸟落,腾跃移时,诩诩然交叉而立。僧又笑曰:“可矣,子即尽吾能,请一角低昂。”李欣然,即各交臂作势。既而技撑格拒,李时时蹈僧瑕。僧忽一脚挪,李已仰跌丈余。僧抚掌曰:“子尚未尽吾能也!”

读书之法文言文翻译【第四篇】

复以众说互相诘难,而求其理之所安,以考其是非,则似是而非者,亦将夺于公论而无以立矣。大率徐行却立,处静观动,如攻坚木,先其易者而后其节目;如解乱绳,有所不通则姑置而徐理之。

字词注释:

1 读书之法:选自《读书之要》。

2 大抵:大概、大都。

3 皆:都。

4 以:用。

5 亦:也。

6 勿:不要。

7 遽:匆忙。

古文翻译:

看书大多数都必须先要熟读,让书上的语句都好像出自于我的嘴巴,紧接着就精心地思考,让它的道理好像都出自于我的心里所想的,这样以后可以有所收获了。至于那些对于文章道理有疑惑的地方,各家说法纷繁错杂,就也要虚心静静思索,不要匆忙急促地在各家意见中确定谁对谁错。先假定一种说法自己单独列为一说,然后顺着文章的思路去想,来验证它思路的通畅和阻塞。那么那些特别没有道理的说法,不等到和其他的学说相比较,就已经自己屈服了。再用大家的言论互相诘问反驳,然后寻求它的道理的稳妥,来考证它的正确或错误,那么好像是对其实是错的,也将被公众承认的'说法所否定而不能成立了。一般情况下,慢慢地停下来看,用平静的心态来观察发展变化,如攻击坚硬的木头,先攻击它的容易的地方而再攻击它的关键之处;如解开缠乱在一起的绳子,有所不通的地方就暂且放在那儿慢点去处理它。

高中文言文翻译【第五篇】

关键词翻译标准原则方法

文言文翻译是语文试卷中除作文之外分值最大的一道题,如何做好这道题已成为学生普遍关注的焦点。与此同时文言文翻译对考生而言也是难度较大的一道题。它是对考生文言阅读能力的综合考查,虽然一般考生都能了解句子的大意,但想要将它准确的表达出来,拿全分,还真是不容易。

那么,怎样才能把握住这些得分点呢?这里结合往年高考的命题特点,将其归纳如下。

一、把握翻译标准和翻译的原则。

1、翻译三标准——“信、达、雅”

(1)信:要求译文准确,不歪曲,不遗漏,也不随意增减内容。

(2)达:要求译文明白通顺,无语病,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

(3)雅:要求译文遣词造句讲究文笔优美、生动形象乃至传神。

2、翻译原则(十六字方针)——“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词不离句,句不离段”

(1)直译:即“字字落实”,要求原文字字在译文中有着落,译文字字在原文中有根据,要尽量译出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能同原文保持一致。

(2)意译:只求表述原文的基本内容和思想,译出原文大意,并不拘泥于字字落实,甚至可以采用和原文差别较大的表达方式。“意译”是一种辅助手段,只在难以直译或直译时难以表达原文意蕴的时候,才酌情采用。

(3)“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

我国分析语言的传统经验是“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

我们要紧紧抓住语境规律,联系上下文进行推敲判断、学会把单个的词语放在整个句子中来理解它的意义。

二、灵活运用文言文翻译的“对、留、换、调、增、删、推”七字决。

文言语句的翻译是以理解为前提的,而理解又是建立在掌握相当数量的文言实词和文言句式的基础之上的。但是,在译文语言的组织上是有一些基本的方法的。

1、对译法

译文对应原文,基本遵照原文的句式,大量采用双音节词来翻译。

文言词语单音节词居多,翻译时应将文言单音节词补充为现代汉语中相应的双音节词。

例如: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曹刿论战》)

——大国的虚实是难以推测的,我惧怕他们有兵马埋伏。

“测”、“惧”、“伏”都是单音节词,应译为双音节词“推测”、“惧怕”、“埋伏”。

2、保留法

保留原文中的词语,凡有古今意义相同的字、词及人名、地名物名、书名、国名、官职、年号、度量衡单位等古代专用名词。翻译时不宜改动,都要保留原词。

例如: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黔之驴》)

黔州那个地方,从未有过驴子,有个喜欢多事的人,用船载了头驴子到那里去。

“驴”、“船”古今的的词义完全相同,翻译时不能改变它的原意。

3、替换法

也就是说用现代词语替换古代词语。这也有两种情况,一是把古词换成同义或近义的现代词,如:诸葛亮《出师表》中的“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愚”要换成“我”,“悉”要换成“都”,“咨”要换成“商量”。

又如《曹刿论战》中“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狱”、“虽”分别用“案件”、“即使”换之。就译成“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处理。”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有些文言词语,其字形在古今上完全相同,但词的意义却发生了变化。体现如下:

(1)词义扩大了。如:“江”、“河”古代专指长江和黄河,现在泛指一切河流。

(2)词义缩小。如“妻子”古汉语中指妻子儿女,现在指男子的配偶。

(3)感彩变化。如“卑鄙”古代表示地位低下,见识浅陋,并没有贬义,现在指品质恶劣。实例:诸葛亮《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中“卑鄙”即为地位低下,没有贬义色彩。

4、调整法

就是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如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主谓倒装等在翻译时要把这些倒置的成分调整过来,否则就不符合现代语法。

(1)《曹刿论战》“何以战?”一句是宾语前置句,“何”作“以”的宾语应译为“凭什么打这一仗”。

(2)“甚矣,汝之不慧。”是主谓倒装,意在强调谓语“甚矣”,应按“汝之不慧甚矣”的语序翻译。

5、增补法

就是把文言句子中省略的成分如主语、谓语、宾语、介词等补充出来,以求句意的完整。

(1)《扁鹊见蔡恒公》:“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句中“以”后面省略了代词“之”,翻译时就要补出来,应是“医生喜欢给没病的人治病,把治好‘病’当作自己的功劳。”

(2)在古汉语中,数词可以直接修饰名词,但在现代汉语中数词必须与量词结合成数量结构后才能修饰名词。因此,对于这类有数词的语句进行翻译时应在数词后加上量词构成数量结构来修饰名词。如《口技》中“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的“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数词修饰名词都没有量词,翻译时应对应把这些量词“个”、“张”、“把”、“把”、“块”补出来才清楚连贯。

6、删削法

文言文里的一些虚实,只在句中起某种语法作用,没有实在意义,在现代汉语里也没有相应的词语对应,就可以删去不译。

陈胜者,阳城人也。(《陈涉世家》)

——陈胜是阳城人

原文中“……者……也”是文言文常见的判断句式的标志。“者”起提顿作用,“也”表示判断语气。翻译时,“者”、“也”也都可删去不译。

7、推断法

文言语句中负载关键意义的、解释通常与现代汉语不同的或有多个义项的实词极为重要。翻译时要联系全文,特别要结合上下旬语境仔细推敲,以防误义。

1、字形判断法

汉字本是表意性文字,特别是“偏旁”与字义联系密切。有些字能直接从字形分析出词义,有些字虽不能直接分析出词义,却可以根据字形圈定出该字的意义范围,为进一步猜测词义提供根据。

如“樯橹飞灰烟灭”,“橹”是木质的“船具”,“樯”从“木”,同“橹”字联合成词,都属船具,便可推知“樯橹”有“船”的意思。

2、结构对应法

文言文翻译【第六篇】

在我国,翻译的对象领域被人为的划分为“非文学”的和“文学”的,“非文学”的主要是指一般的实用性文体。如政治、经济、科技、金融、商贸、旅游、体育等,其中最主要的要数“科技翻译”,“文学翻译”则是与科技翻译并行的翻译的门类和方法论。随之也便产生“非文学”研究和“文学”研究,“非文学”翻译被认为是一种技术性的活动,在翻译活动中长期处于优势地位,与此同时,我们不能否认。文学翻译研究在翻译研究这一领域中占了主导地位。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20世纪80年代以来,受文化研究大潮的影响,翻译的历史文化研究日益受到重视,中西翻译的语言和文化思维的差异表现得极为突出,基于对语境、语气、含蓄等的敏感度及广泛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等方面的关注。翻译的文化因素被更多地加以考虑。

语言不仅是人类思想感情表达与交流的工具,而且是文化的组成部分,是文化的载体。语言能真切地反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生态地域、政治经济、物质文化、、风俗习惯等。不同的语言决定了不同民族的不同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以及语言表达方式。然而语言的个性与共性是共存和并重的,洪堡特曾经说过:“比较语言研究是对语言差异的准确探索。”可以说,寻找差异的目的是达到统一,其中必须特别关注的,则是语言的音形、词句、文体等形式中所内涵的精神文化实质。

翻译的实质是将一种语言转换成另一种语言,其目的在于把原语的全部信息输入译语,同时取得最大限度的等值效果。英汉两种语言分属于印欧语系和汉藏语系,不同的语系特点,决定了各自的构词法和词义表达差异很大,要想确切地表达原作内容,在翻译过程中就要应用各种技巧,有时为了使译文更加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和规律。在忠实于原文的前提下,必须选词、增词、省略、把词类适当地加以转换,才能使译文通顺自然。当然翻译并不是纯语言本体的转换,它与社会文化等有着各种关系,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社会文化特色,文化使人们凝聚为一个共同整体的一系列共享的意义、信仰和价值,有其特定的时空范围。因此,一些话语的正说与反说、句型和习语等在翻译时也要考虑到他们各自的特点。

在中国文化和历史中,有许多辉煌成就令外国学者向往,他们认为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多姿多彩,其历史源远流长,因此形成了构思方式和语言组织上的重视意合和悟性,区别于西方思维差异上的重形合和理性。汉语的意合无须借助词汇语法的衔接手段。仅靠词语与句子内涵意义的逻辑关系或借助语境、语义、语用的因素。便能构成连贯的语篇,这一特点的集中体现在古汉语文学作品中:英语在语言形式上把词语句子结合成语篇整体时则少不了词汇语法的显性衔接。

德国思想领袖哈贝马斯倡导的“交往行动理论”以理解与沟通为现代社会最高目标,认为翻译研究应该成为人类交往实践的一项基本训练,从他人的角度出发,建立起主客体间的有效联系,这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交往甚至是相同背景下的交往都是必要的,这样可以改变现实生活中单向的思维模式,建立一种新的主客体认识模式。

中国人的传统思维讲究天人合

一、人法自然、万物皆备于我,所以主体参与意识很强,在语言表达上表现为多以“人”作主语,西方人由于理性的分析而偏重于主客分离和区别,所以有时以“人”这个主体为主语,有时以客体为主语,视情况需要而定。但更多的是抱着客观审视的态度,以事物为主语并进行客观、冷静的剖析和描述,这就导致了英汉语篇主语、主位或是重心上的差异。从根本上讲,这是中西方各自重综合与重分析思维习惯的表现,中国人喜欢螺旋式的展开方式,先宣称主题之重要,继而进行反复的论述和强调,最后回归到主题:西方人喜欢直线形逻辑思维,就是先表达出中心意思,由此展开,或层层推演或逐项分列,后面的语由前面的语句自然引出。在一句含有时间、地点、事件的通知性的话语中,中国人的习惯表达是:我们将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做什么事情,西方人的表达是:要进行的事件+地点+时间。例如,中国人习惯上说:我们明天早上去看姑妈,7:00在院子门口集合:西方人的表达是:Wewillmeetatthecourtyardgateat7O''''clocktomorrowmorninginordertovisitouraunt。

翻译是传译两种相异的语言与文字,总需要将译者与被译者两方面的语言文字做一番深刻的研究,看中文与外文究竟有哪些相异之处,这些相异之处有文法上的、修辞上的、习惯上的和表现手法上的,如:由于英语重句子的建构,英语句型多,尤其长句多。西方人习惯于使用“叠床架屋”式结构的长句子,在进行翻译时,都要关照到。

在某种意义上说,翻译活动中准确和流利的表达就是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通过深入的逻辑分析和推理,不断冲破原文词义或句法结构的强制范畴,把原文精髓用规范、通顺的译文语言全息再现出来的过程。由于这样的译文不是原文的机械复制品,它往往需要创造性劳动,亦即语言艺术。而表达的艺术主要体现在理解翻译法以及对于原文用词、句法结构、叙述顺序等问题的恰到好处的处理上。由“直译”与“意译”引发出“异化”和“归化”,在翻译实践中都不能不采用。没有哪一种译文是完全异化或完全归化的。在翻译过程中若能使二者相得益彰,那么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西方美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许多优良的学术传统,尤其是近几十年来它的飞跃发展,对译学影响越来越大,在进行文学翻译时,不能忽略作品的比较美学价值,不拘泥于表层结构和形态,不注重译作语言质量的高下,现代翻译需要我们对译品所蕴含的代表不同文化系统的审美特征,乃至于对不同国家和民族所持有的不同审美理论和思维方式做出美学价值上的判断,以探索其审美本质和规律。

比较文学的翻译研究不能局限于某些语言现象的理解与表达,也不参与评论其优劣,而是把翻译文学作品作为既成事实加以接受,不仅要对其进行一般意义上的价值判断,还要在此基础上展开对文学交流、影响、接受、传播等问题的考察与分析。

研究文学翻译、研究翻译理论,可以拓展新的角度、新的方法,不再单纯评价译品的优劣高下,而是将各类译品作为审美对象,从美学角度进行鉴赏、品味、对比、分析,使文学作品及其译品所蕴含的美学因素及其价值得到淋漓尽致的揭示,使读者在研读文学翻译作品的同时,充分领略原作与译作的审美价值。

文言文翻译【第七篇】

一、文言文翻译的原则

文言文翻译的特点是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针对文言文翻译的特点,同学们在学习中应落实每个字、每个词、每句话的含义,重视每次翻译练习目标的达成。对疑难语句,可使用意译的方法进行翻译,但要忠于原文意思,不可妄加猜测。

二、文言文翻译的标准

对于文言文的翻译,前人总结出了信、达、雅的翻译原则。这三个原则,对我们进行文言文翻译很有用处。如何准确理解这三个原则呢?

1.信――忠实于原文意思,不歪曲,不误读。翻译时要做到字字落实,句句清楚。

2.达――译文意思明确,语言通畅,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

3.雅――译文语言简洁,优美典雅。

三、文言文翻译的态度

文言文的翻译,本来就很枯燥,没有一个好的翻译态度很难取得好的效果。除了要认真仔细外,翻译时必须做到字不离句,句不离文。除此之外,还要统观全文,了解语境。翻译之后,还须把句子放到原文中验证,看是否合理合情。总之,翻译时要做到:大胆翻译,细心检查。

四、文言文翻译的方法

笔者将文言文翻译的方法概括为五个字:留、换、调、补、查。

1.留 文言文中的专有名词、惯用语、至今仍在使用且意义没发生变化的熟语等,保留不变,不翻译。

2.换 把古汉语中的词语直接替换成意思相对的现代汉语词语。比如,“孰”换成“谁”,“日”换成“说”等。通假字先换成相应的字,再根据情况翻译意思。

3.调 调整文言句的语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习惯。比如,倒装句。倒装句有几种类型,应区别对待。

①宾语前置句。如:“大王来何操?”(大王来操何?)

②定语后置句。如:“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太子及知其事者宾客)

③状语后置句。如:“佚之狐言于郑伯日”(佚之狐于郑伯言日)

4.补 经过留、换和调之后,查看译句的成分是否完整,如有缺失,应及时增补,以使句子结构完整。补,主要是针对省略句而采取的方法。省略句有不同的类型,有主语省略、宾语省略、介词省略、兼语省略等。

①主语省略。如:(烛之武)许之。

②宾语省略。如:欲呼张良与(之)俱去。

⑧介词省略。如: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汜南。

④兼语省略。如:使(之)毕使于前。

5.查 主要是对已经翻译出来的句子进行仔细检查,看其成分是否完整,结构是否合理,意思是否合理合情。如有问题,再做进一步修改完善。

具体查什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查:判断句、被动句和固定结构三个方面。

①判断句一般分为三类。一是用“……者……也”表示判断;二是用“……也”表示判断:三是直接进行判断。如: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者……也)

邻之厚,君之薄也。(……也)

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直接判断)

②被动句的形式也有多种。主要是用“为”“为所”等来表示被动。如: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用“为”表被动)

若属皆且为所虏(用“为所”表被动)

文言文翻译【第八篇】

一、读

首先,通读原文,整体把握。把要翻译的文句放到原文中去,正所谓“字不离句,句不离段”,然后读几遍,意思自然就明白了。

例如,2010年江苏省高考语文11题(2),“使吾不以富贵贫贱累其心者,抑吾妻之助也”。句中关键词语“其”,或虚或实。若不“回归”原文,观其大略,则很难翻译准确;反之,结合本段大意“妻子安贫乐道,治家有方,善于相夫教子”,则很容易联想到“而余亦悔其随而不能极夫游之乐也”的典型例句。“其”译为“我(自己)”。整句

话译为:“让我不因为财富多少、地位高低而焦虑,这是妻子对我的帮助吧。”

其次,细读文句。通过细读文句来了解句子的成分,分清主谓宾,判断有无特殊的文言句式,并且根据分值推测文句中有哪些关键词。

例如:2010年江苏省高考语文11题中(1),“敛以嫁时之衣,甚矣吾贫可知也”。句子成分为“殓+以嫁时之衣(介宾结构后置),甚矣吾贫(主谓倒装)+可知也”。整句话译为:“用出嫁时的衣服(给她)穿上入棺,我的贫穷超乎寻常,就可以知道了。”

二、译

把文言词语及句式转换成现代汉语的词汇和句式。采用“一一对应,字字落实”的直译方法,要达到原文中每一文言词都有“着落”,答案中每一现代词都有“来历”的要求。采用常规的“六字法”来翻译。

1换

用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替换相应的古文中的单音节词,包括虚词也要有着落,千万不可随意丢掉。如上题中“殓”译为“入棺”,“嫁”译为“出嫁”,“穷”译为“贫穷”等。

2留

古文中的人名、地名、朝代官名、礼俗习惯等专有名词要留下。如2010年全国卷(Ⅰ)11题(1),“会元遣脱脱征饷,胁王以危言,必欲杀”。“脱脱”、“王”、“”就是人名,不要翻译。

3补

增补句子省略的成分。省略句式要“补”。“补”就是要补出文言文中省略的主语、谓语、宾语、介宾短语等。翻译中,要用括号注明省略成分,显示专业性。如2010年广东卷翻译题(2),“今天以授予,不可失也”中“以”的后面省略了宾语“之”,翻译时要补上“居庸关”并且用括号注明。参考答案为:“而今上天把(居庸关)授予我们,不可以(再)丢失。”

4调

调整倒装句的语序。把倒置的成分调整过来。如2010年江苏卷11题(1),“敛以嫁时之衣,甚矣吾贫可知也”中“以嫁时之衣”为介宾结构后置,“甚矣吾贫”为主谓倒装,翻译时均要调整语序。

5删

删去那些只起语法作用而没有实在意义的或在现代汉语中找不到相应的词来翻译的虚词,通常是句首语气词、音节助词、结构助词和个别连词等。如2010年湖北卷翻译题(3),“苟知一时之不为盗,而不知终身骄惰而窃食也”。句中“之”是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的助词,应删去不译。整句话译为:“但是如今当官的不是这样,只是处理公文、办理政务罢了。”

6变

在无法直译的情况可以适当变通,尤其是存在修辞现象的词句。如果文言文中使用了比喻、借代、婉曲、互文、用典等修辞方式,一般不宜直译,应结合上下文进行意译。如2010年全国卷(Ⅰ)11题(2),“天既讫汝元命,我朝实代之。汝爝火馀烬,敢与日月争明邪”中“爝火馀烬”、“日月”就是使用比喻修辞,分别翻译为“就像微火残灰一样的(元朝)、“像太阳月亮一样的(明朝)”。

三、连

连即连缀成文。在把文言词句转换成现代汉语的词句后,要把这些词语连缀成符合语法规范的句子。就是把实词、虚词和句意揣摩的结果,再回归到相关语段,遵循“信达雅”的原则整体贯通,连缀成句。这当中不可忽略特殊句式。

48 30581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