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鸟和鱼的故事 飞鸟与鱼的故事(实用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言】此例“飞鸟和鱼的故事 飞鸟与鱼的故事(实用4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飞鸟与鱼的故事范文1

鸟类的老祖宗

1861年秋天,在德国南部一个叫索尔霍芬的地方,内科医生卡尔・哈白林发现一处石灰石岩壁上有一块奇特的石头,表面刻着一幅画,画的像是一种小动物,大小和乌鸦差不多。它的头很像蜥蜴,两颚长着锯齿样的牙齿,细长的尾巴是由许多尾椎骨串连成的,活像爬行动物鳄的骨骼。可它又带着飞翼和羽毛的印痕。这到底是什么怪物呢?

哈白林医生和在场的人看了又看,谁也捉摸不定。最后干脆把这块石头从青色的石灰岩中凿了出来,送到动物学家那里弄个明白。

石块送到学者们的书桌上,望着这只奇特的石头动物,他们一时也毫无头绪。

在研究过程中,一位学者从《物种起源》一书中得到启示:他认为这种动物既保留了爬行动物的特征,又具备鸟类的特点,很有可能是鸟类的祖先。

其他动物学家也都赞同他的观点,最后得出了结论:这是一块古鸟的化石,人们将这种古鸟取名为“始祖鸟”,意思是“羽翼之始”。并通过对它形态特征的分析,认定鸟类是由爬行动物进化而来的。

据科学家们考证,始祖鸟生活的年代,离现在大约有亿年。这种古鸟具有爬行类动物向鸟类动物过渡的形态。它身上有爬行动物的许多特点:有牙齿,尾巴是由18-21块分离的尾椎骨构成的,前肢有3枚分离的掌骨,指端有爪。但它又有羽毛和翼,后足有四个脚趾,三前一后,这是鸟类的特征,所以又像鸟。动物学家们把始祖鸟追认为鸟类的老祖宗。

始祖鸟真的是鸟类最早的祖先吗?有人对这个定论提出了疑问,这些动物学家推测,在始祖鸟之前,还应该有更早的鸟类,始祖鸟不可能是最原始的鸟。他们还指出,由始祖鸟进化到种类众多的现代鸟类,这中间相距的时间太短了。这个论点的佐证就是美国古生物学家查特吉在波斯特城附近发现的两只古鸟的化石。这个发现使学者们欣喜若狂,因为它证实了他们的推测是正确的。生物学家们给它们取名叫“原鸟”,就是“祖先鸟”的意思。

祖先鸟的个子跟乌鸦差不多,与始祖鸟相比,更像现在的鸟类。它有细长的前肢、龙骨状的胸骨、头骨跟现代鸟类一模一样,而且颌的背部已经没有牙齿。只是它还遗留着一些爬行动物的特征,如 颌的前边还有4颗牙齿,有一条长尾巴和带爪的指。

但也有人提出了疑问,既然新发现的祖先鸟比始祖鸟出现得早,它为什么更像现代鸟?查特吉认为,始祖鸟可能是现代鸟类的直接祖先,所以进化得比较快。他们是鸟类进化过程中的正源。

鸟类的祖先就是祖先鸟吗?现在还不能这样下结论。古生物学家奥斯特朋就指出,祖先鸟化石是“个离奇的和不大可能的发现”,因为鸟类的骨骼很脆弱,是很难如此完好的。这位教授怀疑它根本就不是鸟类的化石头。

看起来,鸟类起源的研究还得继续进行下去了。

我是一只小小鸟

春天来临的时候,也是勤劳的小蜜蜂最忙碌的时候,每年的这个时候,蜂鸟也会风尘仆仆地赶到这里。花园已经为它准备好了盛开的鲜花和美味的花蜜,热情地款待这位北方的来客。北方的春天要比南方的春天来得晚,所以当花园里的花朵陆续绽放时,蜂鸟也正飞行在它北归的途中。蜂鸟可以在空中静止,可以向后飞,还可融不停地长途奔袭,这使它们的体力消耗很大,因此它们必须不停地进食以补充能量。蜂鸟每天要访问1000朵花,吃掉相当于自身一半重量的花蜜。它们将细长的失嘴探入花中,但并不是像吸管那样吸食花蜜,而是吐出一条长长的舌头,用舌头上面长长的蛇须,黏住花蜜,然后送入口中。

如果蜂鸟有了自己的宝宝,它们的工作量就会成倍增长。刚出生的小蜂鸟身体细小,只有大黄蜂那么大,软弱无力,当蜂鸟外出觅食时,孤立无援的蜂鸟宝宝只能靠自己来躲避危险。蜂鸟一次只孵化两只幼鸟,所以它们会竭尽全力抚育它们成长,保护它们的生命。蜂鸟妈妈必须辛勤工作来抚养自己的儿女,它不停地在花园里搜索,绝不放过任何可以到手的猎物。它把所有战利品带回鸟巢,用长长的喙将食物送到幼鸟的喉咙里。

蜂鸟是一种特别美丽的动物,尤其是雄鸟,它们正是靠着迷人的外表使雌鸟倾倒的。它们五彩缤纷的色彩,并不是来自羽毛的色素,而是因为它们羽毛特有的结构,可以像棱镜一样折射太阳的光线。当雄鸟遇到雌鸟时,会调整身体,让光线从各个角度折射出去,呈现出各种各样的颜色。它们这样煞费苦一心地炫耀,无非是为了吸引雌鸟的注意,盼望雌鸟能在它们的地盘上定居,共同筑造自己的小窝。

蜂鸟体型小、饭量大,因此农药对它们的影响最大。如果蜂鸟吞食了被农药污染的昆虫,这些农药便会聚集在它的体内,特别是脂肪组织里聚集得最多,这是有致命危险的。

“与狼共舞”的牙签鸟

鳄鱼是爬行动物,牙签鸟是鸟类动物,一个在水里游、地上爬,一个在天上飞,但它们之间却产生了亲密关系。这要从2400多年前的个故事讲起。

公元前5世纪,有一位名叫希罗多德的古希腊历史学家来到埃及。那时候,鳄鱼是古埃及人最尊崇的动物,被称为塞贝克神。虽然鳄鱼很凶恶,古埃及人却把它当作种“吉祥”的动物。希罗多德一到埃及的奥博斯城,祭司们就请他参观鳄鱼神庙。那里绿树成荫,许多大鳄鱼在大理石砌成的水池里打着瞌睡。给这些“神圣”动物喂食时,佣人们会用珍贵的餐具给鳄鱼送上香喷喷的油炸沙鸡、火腿、馅饼和各种蛋糕。

一种灰色的小鸟引起了希罗多德的注意。他发现,鳄鱼们饱餐一顿之后,就张开大嘴,静静地趴在水池边上。这时候,这种灰色的小鸟便立即飞到鳄鱼的大嘴里,在鳄鱼的牙齿之间跳来跳去,啄吃牙缝儿里的东西。希罗多德在他的著作里回忆说:“所有的鸟兽都避开凶残的鳄鱼,但这种小鸟却能和鳄鱼友好相处。鳄鱼从不伤害这些小鸟,因为鳄鱼需要这些小鸟的帮助。鳄鱼离水上岸后,张开大嘴,让这些小鸟飞到它的嘴里去吃水蛭(蚂蟥)等小生物,这使得鳄鱼感到很舒服。”

后来人们把这段故事发挥成:这些小灰鸟是鳄鱼的牙科医生,没有它们的帮助,鳄鱼的牙齿就会坏掉。有时候,鳄鱼睡着了,小灰鸟就会飞到它的嘴边,用翅膀拍打几下后,鳄鱼会自动张开大嘴,让小灰鸟飞进嘴里。人们般都把这种小鸟叫做“牙签鸟”。多少年来,人们一直对这个说法坚信不疑,并且把牙签鸟和鳄鱼的友谊当成是动物之间互患共生的范例。

然而近年来,一些严肃的动物学家却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他们认为,现在到非洲大陆旅游的人越来越多,其中有不少摄影家或摄影爱好者。如果他们见到了小鸟钻到鳄鱼嘴巴里的有趣场面,无论如何也会摄

下这珍贵的镜头。然而,这样的照片却一张也没有。另外,到非洲进行考察的众多科学家,也都没有见过这种奇异的现象。在希罗多德去世以后的2400多年当中,只有两位动物学家自称看到过牙签鸟飞到鳄鱼嘴里吃东西的场面,但他们讲述的事情都没有具体的时间间和地点,没有真凭实据,不能让人信服。

为了揭开这个千古之谜,美国加州大学的鸟类专家豪威尔先生专程来到非洲埃塞俄比亚的甘贝拉地区,进行了两个半月的考察。因为多数动物学家认为,希罗多德提到的小灰鸟,应该是分布在尼罗河流域的“埃及”,而且贝拉地区正是研究埃及最理想的地方。同时,这里还有很多非洲鳄鱼。

这种被叫做“牙签鸟”的埃及,大小跟鸽子差不多,长着黑、白、灰、浅黄4种颜色的羽毛,远远望去,特别醒目。这些小鸟特别勇敢,只要有同类或猛禽入侵它们的“领地”,埃及就会展开双翅进行攻击,就算是老鹰,也会在埃及的顽强攻击下败下阵来。

在长达两个半月的考察中,豪威尔教授不辞劳苦,早出晚归,发现了埃及的不少有趣的生活习性,这都是前人从未了解到的。但他从来没有看到埃及在鳄鱼嘴里捉虫的现象。因此这位鸟类专家认为,即使希罗多德记述的鳄鱼与牙签鸟是好朋友的故事是有根据的,也是十分罕见的现象,不应该把它看做是动物之间互惠共生的范例。

随着进一步的考察研究,这个传说千年的动物之谜肯定会被彻底揭开的。

鸟类歌唱家

在鸟类王国中,出类拔萃的音乐家很多。云雀的歌声优美嘹亮,被称为“告天鸟”;丹顶鹤曾被《诗经》赞美说“鹤鸣九皋,声闻于天”;号称“金衣公主”的黄鹂,更是以善于歌唱而著称。

这些小鸟是如何发出悦耳歌声的呢?鸟类是没有声带的,它们是靠肺里吹出的气流振动鸣管中的声膜发声的。有些鸟能鸣叫,可是声音单调,这是因为它们只有两三对鸣肌。善于唱歌的鸟类不仅有完善的鸣管,而且鸣肌发达,一般都有四五对,能较好地调节声膜的振动,从而发出各种优美悦耳的鸣声。

人们都以为母鸡很笨,其实它们的语汇很丰富。母鸡惊叫时就有好几种不同的声音,有的表示老鹰空袭,有的警告猛兽来犯。小鸡会根据不同声音做出反应。

在孵蛋时,母鸡常发出“咕咕咕,咯咯略”的声音,它其实是在和未出生的小鸡说话。科学家把高灵敏度的话筒放在鸡窝里,这种话筒可以接收十分轻微的声响。小鸡破壳前两三天,话筒开始接收到一些奇妙的声音。开始声音很轻,以后逐渐变响,最后在快要破壳的时候,这种声音就变成我们熟悉的“叽叽叽”的小鸡叫声了。如果你把耳朵贴在蛋壳上,可以很清楚地听到这种声音。

科学家认为,母鸡在孵蛋时发出的叫声,对小鸡的发育起着刺激和调节作用,可以让宝宝们同时出世。同时,母鸡对小鸡的亲切呼唤,可以使蛋壳中的小鸡感到十分安全。而小鸡的叫声,又可以使母鸡及时了解它的“要求”,母鸡能根据弦子的“要求”及时翻动鸡蛋,或暂时离窝散热,或伏在蛋上加温。这样巧妙地调节温度,能使一窝鸡蛋中胚胎发育的进度基本上一致,并保证小鸡发育起好。

神秘的火鸟

火鸟,学名“秃鹩”,鹩科,是鸟类王国中的珍稀品种。火鸟的外貌和色泽很美。鲜红的长喙稍稍向下弯曲,头顶虽秃却长着鲜红色的肉冠,眼圈和头面侧有白色皱褶,与红色的头顶和长喙形成鲜明的对照。别的鹩科鸟通常营巢于乔木枝头、灌木丛、芦苇中、偏僻小岛或平地上,而火鸟的巢几乎都筑在悬崖峭壁上;其他鹩鸟双足纤长,常常成群在沼泽和水边涉行,在浅水里或软泥中啄食蠕虫、虾蟹、贝类、小鱼和两栖动物,而火鸟则是以生活在陆地上的甲虫、蝗虫及其他多种昆虫为食。

美国鸟类学家戴维・E・曼里博士曾经花费整整三年时间,在非洲东南部德拉肯斯堡山脉地带考察火鸟。

德拉肯斯堡山脉地带的广阔草原,面积足有万平方公里,海拔高度从270-3300米,是一个独特的动物栖息“岛”。四周较低,生长着林木和半沙漠植物群落。在这片辽阔的草原上,生活着许多独特的动物和植物,火鸟就是其中之一。

人们为什么要叫它们“火鸟”呢?

在德拉肯斯堡山脉地带,同时生长着酸草和甜草。酸草主要生长在地势较高处,那里年降雨量多,土壤酸性重,所以生长的草也带酸味;而地势较低处气候干燥,生长出来的草就带甜味。

南半球的季节与我国不同,6―8月是冬天,草原上的草已经干枯。为了防止自然火灾蔓延,当地人每年都在此时划出一片草原放火焚烧枯草,开辟一道防火走廊,当地人都知道甜草的营养价值高于酸草,他们在开辟防止天然火灾的隔离带时,舍不得把甜草烧掉,因而每年放火烧的都是长酸草的地块。火鸟知道酸草经过火烧后,躲藏在草丛中的昆虫会被烧死烤焦,觅食昆虫会更容易,于是在火烧过的地方,人们经常能够看到火鸟的身影。“火鸟”的名字便形成了。

猛禽食猴鹰

在菲律宾南部密林中,生活着一种食猴鹰。它在鹰类中,也算得上是大块头了,身长米,两翅展开时长达3米。

食猴鹰的羽色大部分呈浅黄色,上半身为深褐色,下半身则是浅黄和白色相问,全身羽毛丰满。当它遇到敌害或猎物的时候,会立即竖起羽毛,发动进攻。

飞鸟与鱼的故事范文2

所谓美术才能,是指人对形象中的线条、明暗、结构、色彩等方面而引起情绪变化的感受,并具有美术某一方面的特殊才能,如绘画、泥塑、雕刻、折叠等。那么怎样及早地发现孩子的美术能力,并及时加以培养和教育呢?

在美术课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好奇、易兴奋、好探求的心理特征,抓住兴趣点,借助一定的教学手段,使学生产生强烈的获得知识、表现艺术情感的欲望,从而主动自觉地进行想象。

1.故事激趣

在教学《字谜画》一课时,我先给学生讲了一个《唐伯虎卖画》的故事:“唐伯虎挂出一幅水墨画来,上面画着一只黑狗。他对围观的人说,这是一幅字谜画,谁猜对了,我就把这幅画送给他,可是很久都没有人猜中。突然,人群中走出一个少年,一声不响地把画取走了,唐伯虎望着少年的背影哈哈一笑,说:‘多聪明的小家伙!’”故事讲完了,有不少学生也猜出来是个“默”字,大家很自然地沿看“故事”导向的思路想象开了。

2.儿歌激趣

上《我喜爱的动物》一课前,我编好一首儿歌,一上课就朗诵给小朋友们听:“小熊树上偷蜂蜜,大象长鼻卷树叶。鱼儿水里吐泡泡,小鸡土里捉虫子。青蛙田里捉害虫,鸭子水里叼小鱼。谗猫桌上偷小鱼,黄狗‘汪汪’啃骨头。小牛‘哞哞’吃青草,小羊追着妈妈要吃奶。动物世界真有趣。我要和他们做朋友!”听着听看,学生不由自主地想起了自己在动物园里看到的那些动物。我话音未落,学生就都抢着说开了:“我也去过动物园,有很多很多动物,我最喜欢猴子,它们非常玩皮。”“我最喜欢长颈鹿。”“我最喜欢青蛙!”这样,学生自觉地随着记忆进入了想象世界。

3.音乐激趣

《小鸟齐飞》是第一册教材中的一课,课前,我与音乐教师联系,教唱好《快乐的节日》这首歌。上课铃一响,录音机里轻轻播放《快乐的节日》,我随着音乐唱起来:“小鸟在前面带路,风儿吹向我们,我们像春天一样,来到花园里,来到草地上……”学生也跟着唱了起来。唱着唱着,小鸟齐飞的画面自然地呈现在学生的脑海里,激发了学生学习小鸟画法的兴趣。

进入想象氛围只是达到教学目的的基础,引导学生大胆想象才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而小学生由于受年龄特点和知识面的局限,想象范围受到很大限制,但只要通过恰当的方法去启发、引导和点拨,就不难使学生的想象展开翅膀自由飞翔。

1.直观引伸

小学生的发散思维很强,根据从具体到抽象再到具体创造的心理过程,直观引申是培养学生创造想象的一种有效方法。在《小鸟齐飞》一课中新授小鸟画法时,我先用课前准备的挂图,简单地向学生介绍各种鸟的形体特征,再看教材上介绍的照片《小鸟齐飞时的不同姿态》,接着运用幻灯片演示飞鸟的不同姿态,一边演示一边板书:①当头、身子不动时,变动翅膀的位置,看鸟的姿态发生了什么变化;②当翅膀、身子不动时,变动头的位置,看鸟的姿态发生了什么变化。然后告诉学生在画飞鸟时,可根据这些想象出飞鸟的不同姿态。懂得了这些,学生进行画飞鸟想象时,就不会那么困难了。

2.儿歌牵引

学生喜欢儿歌。教学时我根据这个特点,把枯燥、难以理解的知识编成儿歌,加强教学趣味性,使教学内容形象化,读起来琅琅上口,易懂易接受。以《我喜爱的动物》一课为例,我把动物特点归纳成生动有趣的儿歌:“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爱吃萝卜和青菜,蹦蹦跳跳真可爱。”“小斑马,跑得快,大清早,去锻炼,吃吃草,跑一跑,争做赛跑小冠军。”“小花猫,喵喵喵,清早起来去钓鱼,钓完鱼,拿回家,我和宝宝一起吃。”“小白鸽,吃玉米,一粒一粒吞下肚,飞来飞去会送信,大家夸他是个能干的邮递员。”听着听着,学生浮想联翩,自然地想象出各种动物可爱有趣的形象。

3.故事启发

故事对小朋友的吸引力特别大。在教学中,我让学生从故事中主动、愉快地获取知识。在教学《古诗配画》一课时,我首先运用教材提供的范例《月是故乡明》指导学生如何大胆想象。接着,我利用古人的故事启发学生大胆想象:“宋朝皇帝赵佶招考画工,要求给‘深山藏古寺’这句诗配一幅画,当时不少人画的都是茂密茂密的森林呀,高大古老的寺庙呀,虽然绘画技巧都很不错,但并没有考取,而有一个考生却被录取了,原来呀,他的画面是这样的:一个和尚在井边挑水,一条石板小路伸入深山……”学生的眼睛眨巴眨巴的,不一会儿,小脸上露出了甜甜的笑,好像一下子懂得了许多。

4.典范引导

飞鸟与鱼的故事范文3

飞鸟给鱼讲辽阔的天空,讲广袤的大地,……鱼给飞鸟讲深邃的海洋,……它们为彼此打开了一扇未知的却又丰富多彩的窗;

它们还有好多共同的话题:每个早晨的朝霞,每个傍晚的落日,每个夜晚的星空,每分钟空气里的味道,树木的,土地的,海水的,春天的,夏天的,秋天的,冬天的,……它们彼此深深爱慕着对方,这样就过了好久,它们以为此生就这样斯守,飞鸟可以忘却飞翔的天空,鱼可以忘却深潜过的海底。

谁说鱼和飞鸟就不能在一起?

一天,飞鸟看见别的鸟飞过,它想起了天空,它问鱼是否愿意和它一起感受风从身边掠过的自由,鱼看看自己的鳍没有说话;又是一天,鱼为了躲避暴风雨,深深潜入水中,在太阳重现的时候,它兴奋的问飞鸟是否能看到水中珊瑚的灿烂,飞鸟只能看着波光粼粼的水面苦笑。

它们知道了飞鸟与鱼是不可以在一起的,虽然彼此相爱,但是鱼终归是水里的鱼,飞鸟终归是天上的飞鸟,飞鸟离开了那片海域,永远的再也没有回来,它并不知道,鱼亦再没有游回这片海域,它们都在小心翼翼地躲避那段往事,那段飞鸟与鱼的故事。

——————————引子

还记得刚认识你的时候,你还像个孩子,爱哭。第一次见到你哭,是因为出黑板报吧!那时候你因为出黑板报的原因,委屈的一个人在教室里流泪,当时见你像个孩子,哭得让人心疼,我留了下来,与你说了很久,只是内容都已淡忘。那时的我,正处于青春亢奋期,有自己喜欢的人,考上自己想要来的地方,脑子里满都是狂妄和骄傲。却不知,为何被你那带着点娇弱的坚强给深深的印入了脑海,越陷越深。

从那以后,你很喜欢找我聊天,我也莫名的享受那种感觉,虽然那时我心里,除了我爱的那人外,其他谁也容纳不下,包括你。你和我说你的烦恼,你和我说你的委屈,你和我说你的无奈,你的抱负,你的追求,你的骄傲。还记得你第一次谈恋爱,是我们系和我们不同专业的一个高个子男的,那段时间,现在回想起来,确实和你离的很远,只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你们之间开始有了冲突,日子开始不平静,那时候我每次见到你,都能从你眼神里面察觉到一种谓之忧伤的元素满溢,让我心莫名的发疼。那次见到那男的牵着另外一个女孩子的手从我身旁走过,当时的我,仍然记得心里那股猛然爆发的怒火,那是为你的委屈抱不平,因为不愿让你受委屈。不要!!

我们那时候像不像是那飞鸟与鱼,我被天空压的喘不过气来,你却溺水到无法呼吸,我和你说我在爱情上的苦恼生活上的无奈,你和我说你心里的种种情绪和对于爱情的各种失望,现在想来,你和我说过最多的话,怕就是“想死”两字罢!我不是个会安慰人的人,最多只能算是个勉强及格的听众。后来,我也分手了,我不知道那时候我是怎么样度过的,或许你分手的那时候,你也不记得是我一直在你身边了吧?其实,在分手后的那段时间里,我开始慢慢发觉,其实心里最想念的人竟然是你,好像有种习惯,让我觉得若是每天都能见到便是一种安心,一种温暖。

有很多东西,我表达不出来,说不出来,只能做给你看,写给你看。

那一次暑假,你20岁生日,我跑去长沙,只为陪你一起过你的生日,我不会说话,只能在你身边,傻傻的看着你笑,你开心便是我的幸福。

那一回感恩节,我用硬币在我保留了很久的棋盒里镶嵌了送给你,只为让你知道,因为有你,我觉得世界充满阳光!

那一次你说你不舒服,把我吓的要死,你说你要去医院检查,其实我不想你提前一天晚上就赶过去了的,因为那天下雨,你坐车过去总让人担心,只是你说提前过去方便一些,我也就没有阻止,其实若以你的性格,我阻止也没什么作用的。那晚我一直没睡好,早上六点就爬起来,赶去坐公交。赶到那的时候,你见到我,我能看得出来你的惊喜和惊讶,虽然我不知道那里面蕴含着的情感,有没有些许的温暖。那天检查完,我们逛了很久,回去的时候都累到不行,你靠在我的肩上,我突然就觉得哪怕是再累,只要能在你累的时候给你提供一个能够依靠的肩膀就已让我心温暖,让我再次充满力量!

........

飞鸟与鱼的故事范文4

一只鸟儿在枝头婉转歌唱,它想要表达什么?一只蝴蝶轻轻地飞过花丛,它轻灵的翅膀里隐含着怎样的故事?一条已被制成鱼干的鱼被人携带着过河,它想对河里游来游去的鱼儿们说些什么?自古以来,中国的诗人们就在试图了解动物们的心曲,并试图对动物们的命运进行书写。然而你知道,这样的书写里,一定有诗人自己的悲欢和思考,他们无疑在借着动物们的命运,表达对自身命运对人生的思考。我们把这类诗歌,叫作“动物寓言诗”。

舒菡,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读书人,写作者。创作多为散文,出版有散文集。杂志主编。现居太原。

当人类不能将所看到的现象、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用文字直接书写出来的时候,便使用了“曲笔”。曲笔有很多种,借物抒怀是一种,寓言诗也是一种。寓言诗,顾名思义,就是以寓言的形式来叙事的诗,又称“诗体寓言”。动物寓言诗是寓言诗中的一种,也是最早的寓言诗形式。可见,那些能够在大自然中飞翔、奔跑、游动并且能够发出声音的动物,首先进入了人类关注和思考的视野。它们更像人类的兄弟姐妹,在浩瀚的天地间演绎着自己的故事。诗人们看着它们,许多时候好像是看见了自己。于是,诗人们便以吟咏它们为题,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悲欢和生命思考。中国最早的动物寓言诗,出自《诗经》的《豳风・鸱》。

中国第一首动物寓言诗

《诗经》中的动物并不少,比如“关关雎鸠”“皖黄鸟”“燕燕”“萧萧马鸣”“呦呦鹿鸣”等等,然而这些动物,因为只是诗人“托物起兴”之“物”,是为了吟诵其他内容而“先以他物起兴”,所以并不是寓言诗。我们所要讲解的,是完全以动物为主人公,以动物的故事表达一种心情或思考的诗歌。

中国第一个进入寓言诗被吟咏的有名的动物,是一只鸱。鸱(chī xiāo),猫头鹰。猫头鹰是一种不被我们人类喜欢的动物,宋代学者朱熹在解读这首诗的时候,给“鸱”作的注释便是“恶鸟”。为什么说它是恶鸟?因为它的叫声不好听。西汉刘向《说苑・谈丛》中就有一则寓言故事叫《枭逢鸠》,又名《枭将东徙》。故事说猫头鹰要搬家――“我将东徙”,斑鸠问它为什么,它说:“乡人皆恶我鸣,以故东徙。”斑鸠的回答是:“子能更鸣,可矣;不能更鸣,东徙,犹恶子之声。”意思是说,如果你能改变叫声,就行了;如果你改变不了叫声,那么即使你向东边搬迁,那里的人照样会讨厌你的叫声。这则寓言故事告诫人们,对待自己的重大缺点和某些重大问题,要从根本上加以解决,不能像猫头鹰搬家那样,就事论事,回避矛盾,这样的话问题是解决不了的。如果仅仅是叫声难听,未必就说其“恶”吧?鸟的叫声如人的长相一样,都是遗传基因在起作用,自己再努力也改变不了多少。我们不能因为叫声难听就说人家“恶”,正如不能因为一个人长得丑就说人家不是好人一样。那么,朱熹为什么说猫头鹰是“恶鸟”?因为在这首名为《鸱》的诗里,“恶鸟”之“恶”,远非叫声难听这么简单。我们来具体看一下。

“鸱鸱,既取我子,无毁我室。”诗人是在为一只柔弱的母鸟代言。或者她是一只黄鹂鸟,或者她是一只画眉鸟,或者她是一只啄木鸟,诗人没有说,但我们知道她是一只“愤怒的老鸟”。她是一位母亲,外出为孩子觅食,衔食归来时,却看到了人间最悲惨的一幕:她的巢被“恶鸟”鸱洗劫一空,她最亲爱的孩子们已不知去向。这位可怜的母亲于惊惧绝望中盘桓四顾,看到了刚刚攫去了雏鸟的鸱正在高空得意盘旋。于是她对着那只鸱,发出了愤怒的呐喊:鸱啊鸱,既然你已经取走了我的孩子,就不要再毁坏我的巢了!这一声凄惨的呼号破空而来,直接将读者带入了一场悲剧中。我们可以想象,这位发出凄厉呼号的母鸟,毛羽愤竖,哀怒交集,站在被风吹得摇晃的树枝上,浑身瑟瑟发抖,几乎要掉下来。然而鸱既恶又猛,又岂是孤弱的母鸟惩治得了?所以,她只有伤心,只有痛哭,只有在风中怀想自己养育子女的辛苦,发出绝望的呜咽。“恩斯勤斯,鬻子之闵斯。”恩,爱,一说作“殷”解,尽心之意。斯,语助词。鬻(yù),育。闵,病。这句意思是说:我含辛茹苦,早已为养育雏子病了! 自己曾经的勤苦付出,都在一瞬间化为云烟。原来觉得,为了孩子,为了爱,操劳也愿意,贫病也愿意。如今,孩子不在了,自己曾经的付出还有什么意义?

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这只母鸟,或者说这位母亲将何去何从?她很快从惊惧和悲愤中冷静下来,痛定思痛,思考应该如何应对这场灾难或者以后更大的灾难。“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迨(dài),及。彻,通“撤”,取。桑土,桑根,此指桑树之皮。绸缪(móu),缠缚,密密缠绕。牖(yǒu),窗。户,门。这句是说:我要趁着这天还没有阴,没有下雨,赶紧啄取那桑皮,把窗门缚紧。这就如地震后的重建家园,遭遇不幸的人总是要从废墟中坚强地站起,思考以后的路应该如何走下去,因为生活总要继续。这位刚刚遭遇丧子之痛和家园被毁之痛的母鸟,她选择了勇敢坚强地面对这场灾难。她重建家园,既是为了自己以后的安全生存,也是为了从此以后不再受欺侮:“今女下民,或敢侮予?”女,汝。下民,下面的人。或,有。这句意思是:现在你们树下的人,还有谁敢将我欺凌?这是对饱经“下民”骚扰的往事的痛愤回顾,更是对筑结实的鸟巢的骄傲自许,当然也包含着对欺凌鸟儿的“下民”的严正警告。是啊,鸟儿要想免于受欺凌,就得将自己的巢打造结实;人要想免受欺凌,就得让自己成为一个强健的人。我不犯人,人也莫犯我。我可以宽容地对待世上每一个人,但我始终保持着那样一种凛然不可侵犯的状态,这其实便是最好的状态了。

如果说上一节是想象、决心和誓言,那么下一节便是计划的具体实施了。这位还处在伤痛中的母亲,开始了艰难的重建家园的过程。“予手拮据,予所捋荼;予所蓄租,予口卒,曰予未有室家。”予,我。拮据,手病,此指鸟脚爪劳累。捋(luó),成把地摘取。荼,茅草花。蓄,积蓄。租,通“苴”(ju),指茅草。卒(tú),患病。室家,此指鸟窝。这句是说:我用拘挛的手爪,采捋茅草花;蓄积干草垫底,喙角也累得生了病,只为还未筑好的家。我们可以想象,这位母鸟,她急急忙忙,忽而飞落在桑树林间,啄剥着桑皮根须;忽而飞返树顶,口衔着韧须细细缠缚窠巢。她的鸟爪拘挛了,她的喙角累病了,至于羽毛、羽尾,也完全失去了往日的细密和柔润,而变得稀疏、枯槁。这些悲怆的自怜之语,令我们既对这只母鸟报以同情,又对她的坚强和执着报以敬佩。

诗歌的最后一段,是母鸟再一次的自怜:“予羽谯谯,予尾。”谯(qiáo)谯,羽毛疏落貌。(xiāo),羽毛枯敝无泽貌。在那让鸟爪拘挛、让喙角累病的劳作之后,母鸟再一次发出了自怜的悲鸣:我的翅羽稀落,我的尾羽枯槁。然而如果以这样的代价,巢果真能够安稳,自己果真能够安全地生活,那也是非常美好的。可是,这只鸟儿悲伤地看到:“予室翘翘,风雨所飘摇,予维音哓哓!”翘翘,危而不稳貌。哓(xiāo)哓,惊恐的叫声。意思是说:我的巢儿垂危,正在风雨中飘摇,我只能惊恐地哀号! 这位母鸟仅仅看到了她的“下民”,那些骚扰她的其他动物,却没有发现更大的危险,那挟带着自然威力的“风雨”。鸱的进犯纵然可以凭非凡的勇气抵御,但对这天地间之烈风疾雨,小小的母鸟却无回天之力了。一只不能掌握自身命运的母鸟,她的哀伤在这“哓哓”的叫声里,让我们为之痛惜,也让我们思考:这只母鸟,应该怎么办?

《鸱》是一首代鸟写悲的寓言诗,塑造了一只虽经灾变仍不折不挠重建“家室”的可敬又可怜的母鸟的形象,这只母鸟控诉鸱以及风雨为自己的命运带来的不幸。从艺术手法上来说,这首诗用笔非常细腻,可谓对鸟的生活情状描摹精妙、对鸟的心理情感体味真切。然而我们知道,寓言的作用,不仅仅是写事、写物,它一定有“寓意”在。诗人是想说什么呢?细想,与其说诗人是在代鸟写悲,不如说是在借鸟写人,是诗人在为弱者悲鸣,在向侵略他人的贼寇以及推波助澜的恶势力提出控诉。这种悲鸣和控诉,正是希望世间所有的弱者都能看到自己的境遇,强大起来,从而保护好自己的人格尊严,保护好家庭,保护好国家。

“鸱”这一意象后来就成为侵略者、小人的代称,在后世文学中屡有出现,也被称为“鸱枭”。三国曹植《赠白马王彪》中有“鸱枭鸣衡轭,狼当路衢”之句,李善注:“鸱枭、豺狼,以喻小人也。”《文选・张悛》中有句:“鸱恤功,爱子及室。”刘良注:“鸱,鸟也。言此鸟忧毁其室。”明代诗人王有《春芜记・解嘲》词,其中有“他奸谋恣行,恨鸱枭恶吻,把凤雏喧憎”之句。明代作家冯梦龙《东周列国志》中有句:“今凤凰麒麟不来,而鸱数至。”可以说,只要引用“鸱”之处,一定是怀着痛恨和嫌恶之情的。

《诗经》中还有一首《鹊巢》:“维鹊有巢,维鸠居之。”也有一点寓言的色彩。这也是成语“鸠占鹊巢”的出处。但它最终是为“之子于归”的故事起兴,因而人们通常不把它归入动物寓言诗中。

汉代:动物寓言诗成批出现

除了这首《鸱》,动物寓言诗在先秦文学中并不多见。它大规模的发展是在汉代的乐府诗中。汉乐府中寓言诗成批涌现,一时蔚为奇观。汉代寓言诗的想象力极其丰富,行文奇特,文思饱满。这些作品的思想内容,都是假托动物的故事,揭露当时社会的各种危机,表现受害者的生存环境和忧伤心理。

汉代乐府中还有一首《枯鱼过河泣》,写得非常有趣,却又含着诗人深重的悲悯情怀:

枯鱼过河泣,何时悔复及。

作书与鲂,相教慎出入。

一条已经被制作成鱼干的枯鱼,被人携带着过河。这时,它看到了在水中游来游去的鱼儿们――它的兄弟姐妹,不禁伤心痛哭。它是在为自己的悲惨命运而哭,悲叹现在后悔已来不及了。然而它并没有止于对自身命运的悲叹,而是写信给另外两种鱼――鲂和,“相教慎出入”,告诉它们:无论外出还是归来,都要谨慎小心,千万不可粗心大意,自己当初就是由于麻痹大意才被人捕去,成为“枯鱼”的呀。它用自己的惨痛教训告诫伙伴,希望它们不要再重蹈自己的覆辙。

鱼的悲剧之后,我们再来看看蝴蝶的悲剧。汉乐府《蝶行》:

蝶之遨游东园,奈何卒逢三月养子燕,接我苜蓿间。

持之我入紫深宫中,行缠之,傅栌间,雀来燕。

燕子见衔哺来,摇头鼓翼何轩奴轩!

蝶,蝴蝶。养子燕,正在哺雏的燕子。接,遇,碰到。紫深宫中,阴森森的屋子里。栌(bó lú),承接大梁的方木,又叫斗拱。何轩奴轩,高举貌。这首寓言诗的主人公是昆虫界一只美丽蝴蝶,它正在遨游东园。刹那间,情节发生突变,“燕妈妈”来到东园觅食。这只蝴蝶还来不及从苜蓿花上飞起,便被飞掠而下的燕子叼了去。现在,主人公已束手受缚。它被燕妈妈叼着飞入深宫的楼檐下。结尾两句,雏燕见燕妈妈归来,嘴里还衔着美味的佳肴,摇晃着脑袋,张开大嘴纷纷来争食了!可怜的蝴蝶,此时必然一命呜呼。原非恶鸟的燕子,此时竟成为了罪恶的凶手,可见自然界的弱肉强食。人世间有时并非本质很坏的人,为了自身的利益往往会做出伤害他人之事。《蝶行》是一首既富于奇趣,又生动形象的寓言体社会讽刺诗。

《蝶行》的姊妹篇《乌生八九子》则写了一只乌鸦的悲剧,一只生养了八九个雏鸦的老乌鸦发出的悲叹。故事中,它正端坐在“秦氏”家的大桂树上。这时,一位浪荡公子,手执睢阳产的强弩、西域香配制的带香弹丸,瞄准了树上的老乌。伴随着一声惊嗟之叹“我”,刹那间,老乌鸦被击中了!可以想象,那八九只“乌子”也同时四散惊飞和哀哀悲啼。这只垂死的老乌,刹那间想起了很多美好的往事,比如自己与孩子们在南山时的美好生活。就在“魂魄飞扬上天”的时候,它又想起了自己的同类――上林苑的“白鹿”、摩天高飞的“黄鹄”和深居洛水的“鲤鱼”:它们都曾小心翼翼,躲避着“射工”“钓竿”的伤害,结果白鹿成了射工口中的脯肉,黄鹄烹作后宫品尝的佳肴,连洛水深渊处的鲤鱼也照样被钩钓而出,难逃一死。这样一想,伤痛的老乌终于得到了一些安慰。

还有一首乐府诗《雉子班》,写到了鸡的悲剧。雉(zhì)子,指小野鸡。班,同“斑”,指幼雉毛羽色彩斑斓。故事讲道:幼雉的毛羽色彩斑斓,它飞到了可以觅食的稻粱之处。老雉叮嘱它要小心被人类捉了,不要不懂得知足,因贪食而忘了危险。但幼雉还是不听话被捉了!母雉和公雉都赶来救自己的孩子,但它们没有黄鹄那样强壮有力。它们真羡慕黄鹄能够高飞,如果在这个时候能有力高飞,那就可以救幼雉了啊!可惜它们没有那样的才能。此时猎人已经将幼雉捉住,驾上车,猎人的马已经迅速跑起来了,幼雉将被活捉到猎人的住处。老雉仍依依不舍地跟着猎人的车飞行,久久不愿离去。这有点像“小红帽”的故事,妈妈让走大路,别去路边的地里采野花,因为那里有大灰狼,可它非要去,结果就被大灰狼吞到了肚子里。“拳拳父母心”,在这首动物寓言诗中被表现得淋漓尽致。

汉乐府中有一首《飞鹄行》,又名《艳歌何尝行》,通过双白鹄的故事讲述了一个爱情故事:

飞来双白鹄,乃从西北来。十十将五五,罗列行不齐。

忽然卒疲病,不能飞相随。五里一返顾,六里一徘徊。

吾欲衔汝去,口噤不能开。吾欲负汝去,毛羽何摧颓。

乐哉新相知,忧来生别离。踌躇顾群侣,泪落纵横垂。

今日乐相乐,延年万岁期。

白鹄即天鹅。白鹄双双飞翔,忽然雌白鹄病了,不能相随。雄白鹄非常难受,“五里一返顾,六里一徘徊”。它想衔雌鹄、背雌鹄同行,但都不能实现,最终只好带着无穷的遗恨飞走了。相恋相顾的雌雄白鹄就是人间的恩爱夫妻形象,艰难痛苦的诀别,寄寓了夫妻离别之悲。

拟人手法是这些动物寓言诗创作的基本特征,而且它们都有基本的故事情节,只是由于是诗的形式,故事情节会显得简略一些。诗人们所关注的动物,大都是些弱势物种,如无助的鱼、蝴蝶、乌鸦、雉及天鹅,在悲剧来临之际都无以自保,无力反抗。这些动物界的受害者正是人世间诗人的化身。弱小的动物,无助的人民,同病相怜,令人心酸。

西汉中后期的著名易学家焦赣所著的《焦氏易林》中,动物寓言诗数量非常多,题材无所不包,涉及社会、自然界等方方面面,用象新奇,寓理精警,实为历代寓言诗所罕见。我们试举几例来欣赏一下。

猕猴冠带,盗在非位。众犬共吠,仓狂蹶足。

(《剥》之《随》)

――这就是后来的成语“沐猴而冠”,讽刺了当时奸佞小人身居要职。

千雀万鸠,与鹞为仇。威势不敌,虽众无益,为鹰所击。 (《无妄》之《明夷》)

――千雀万鸠,虽多而小,与鹞为仇可谓以卵击石。讽刺了乌合之众,不能对敌。

狗逐兔走,俱入谷口。与虎逢之,迫不得去。

(《观》之《》)

――狗欲捕兔,反落虎口。可谓福祸无形。其造境之奇,远超“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戏剧性极强。

蜗螺生子,深目黑丑。虽饰相就,众人莫取。

(《需》之《恒》)

――以蜗螺喻人,写天生丑人,虽欲以饰遮丑,反更增人厌。

九雁列阵,雌独不群。为罾所牵,死于庖人。

(《复》之《丰》)

――罾(zēng),鱼网。一只孤雁,失其群类,一意孤行,终遭祸咎。团结力量大,人不可离群索居。

鱼鳖贪饵,死于网钓。受危因宠,为身殃咎。

(《既济》之《明夷》)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贪欲使人“受危因宠”,今之贪官落马,哪个不是因为贪?

龟厌河海,陆行不止。自令枯槁,失其都市。忧悔为咎,亦无及已。 (《泰》之《节》)

――龟不安其分,弃水就陆,结果“自令枯槁”,“忧悔”何及!

蚍蜉载盆,不能上山。摇推跌跋,顿伤其颜。

(《震》之《否》)

――蚂蚁载盆上山,力本不能任,反欲上山涉险,终致“顿伤其颜”,寓量力而行的道理,讽刺、劝诫兼具。

寓言诗在汉代成批出现,究其原因,与作者当时生活的时代背景密切相关。汉武帝后,剥削日见其重,民生日益凋敝,底层人民苦不堪言,用寓言诗来抨击世事、讽刺时政,正是一种极有效而少危险的形式。

唐代:动物寓言诗极大发展

其实,唐诗里写到动物的非常多,最多的就是咏鸟诗,鹰、雁、鹤、杜鹃、鹧鸪等都成为诗人们吟咏的对象,像蝉、蚊等小昆虫也成为诗人们关注的对象,而专门以龙、马、猿、龟、兔、鹿等动物为题的诗词也非常多。然而它们大多是咏物诗,或者借物咏怀诗,而不是我们所说的用拟人手法写就、有一定故事情节且寄予一种情怀的动物寓言诗。在唐代诗人中,王维、韩愈、李白、杜甫、白居易、刘禹锡等著名诗人,都有寓言诗传世。尤其是白居易和刘禹锡,有人专门写了《白居易寓言诗研究》《刘禹锡寓言诗研究》作为学术论文,可见这两位大诗人的寓言诗,不但数量多,而且内容丰富,值得深入研究。

唐代诗人元稹和白居易是好朋友,世称“元白”。两人经常写诗互相酬和。比如元稹写了一首题为《大觜乌》的寓言诗,以一只大嘴乌鸦的命运发展,喻权奸大臣的命运走向。白居易则写了一首《和大觜乌》以作酬和。元稹写了一首《雉媒》的寓言诗,白居易又作了《和雉媒》予以酬和。两人可谓一唱一和,极大地丰富了寓言诗的内涵。

而诗人刘禹锡在被贬官,心情抑郁、痛苦时,写下了《聚蚊谣》《飞鸢操》《百舌吟》《昏镜词》《有獭吟》《鹈吟》等以动物为主人公的诗作,发泄自己因政敌聚讼而被贬的愤怒。特别是《聚蚊谣》中,诗人让成批的蚊子作为主人公,把宦官和大官僚比作渺小而又可恶的蚊虫,大胆地揭露了宦官和大官僚的丑行。伺暗出动,“利嘴迎人”“声如雷”,气势嚣张,穷凶极恶,但是“清商一来秋日晓,羞尔微形饲丹鸟”,既在痛骂政敌中表达了政治斗争的胜利信念,也有对那些死到临头还洋洋得意的政敌们可耻下场的嘲笑。但总体来说,这些诗归入咏物诗更为合适,因为其寓言的成分较小。

在此,我们仅列举几首,以了解其特点及风格。

白居易有一首《感鹤》,写了一只志趣高洁的鹤的蜕变过程。诗人写的这只鹤,它卓然不群,高翔于田野之上,饿不吃腐鼠之肉,渴不饮盗泉之水,可谓志趣高洁,而且“如此十馀年”,一直保持了十余年之久。然而,“物心不可知,天性有时迁”,这只鹤“一兴嗜欲念,遂为缴牵”。(zēng),古代用来射鸟的拴着丝绳的短箭。缴(zhuó),拴在箭上的生丝绳,用于射鸟。因为起了贪念,被箭射下来后被捕获。“委质小池内,争食群鸡前。”从前那种鹤立鸡群的卓然不俗成为过眼烟云,落个与鸡为伍的可悲下场。

韩愈的《双鸟诗》,则讲述了两只鸟的故事。两只沉默的鸟,从海外飞到中州,但长期分离,不能相伴鸣酬。及至春风卷地而起,双鸟忽然相逢,从此相互鸣唱,百日不休。它们的声音使得雷公大为恼怒,于是很夸张地向天公报告这两只鸟的罪过,说它们使得百鸟皆为之停声,万物亦为之生愁:“不停两鸟鸣,百物皆生愁。不停两鸟鸣,自此无春秋。”乃至使天机运转失灵:“自从两鸟鸣,聒乱雷声收。鬼神怕嘲咏,造化皆停留。”更有甚者,如果再这样叫下去,“周公不为公,孔丘不为丘”,圣人都不是圣人了。天公听信了雷公的汇报,于是“天公怪两鸟,各捉一处囚”。从此,“百虫与百鸟,然后鸣啾啾”。世界似乎恢复了正常。然而,这正常的世界果真正常吗?一个容不得不同声音出现的世界是个正常的世界吗?韩愈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寓言式的夸张中,引发人们的思考。这两只大鸟后来怎么样了?诗人相信:“还当三千秋,更起鸣相酬。”诗中的双鸟,像两个被神符镇压住的精灵,诗人相信它们终会有被释放的一天,天地间终会留下它们不同于世俗之人的声音。

写过《游子吟》的诗人孟郊,还写过一首题为《黄雀吟》的寓言诗。“黄雀舞承尘,倚恃主人仁。主人忽不仁,买弹弹尔身。”黄雀把自己的命运寄托在主人之仁上,一旦主人不仁,它的命运便会被改写。诗人劝黄雀:“何不远飞去,蓬蒿正繁新。蒿粒无人争,食之足为珍。”自己的命运自己掌握,世界很大,为什么不去找一个可以自由啄食之处?“莫觑翻车粟,觑翻罪有因。”不要试图去吃那因为翻车而掉下来的栗子,主人会把车翻的原因怪罪在你的身上。然而,诗人的谆谆之言,黄雀是否能听得进去?“黄雀不知言,赠之徒殷勤。”诗人的失望是一定的,然而它留给我们每个人的思考却是深入的。

诗人胸中怨悱,不能直言,便以低回要眇之言出之,国事之忧思,隐然蕴于其内。寓事能见事之所指,寄思遥深,不言胸中正意,自见无穷感慨。

动物寓言诗的前世今生

现代作家的作品中,郭沫若的《凤凰涅》可以算作是动物寓言诗。它以凤凰浴火重生的故事,对新的理想社会表现出了热烈的追求和对新生活积极的创造精神,同时饱含着诗人对祖国的眷恋之情。其中的《群鸟歌》部分,以岩鹰、孔雀、鸱枭、家鸽、鹦鹉、鸡等的鸣叫,反衬了凤凰的大无畏精神。

如今,铺天盖地的动物寓言诗,绝大多数都是儿童诗。关注儿童成长的诗人们,以自然界中的动物为主角,演绎出了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让孩子们在动物的故事中获得了成长。而那被称为“恶鸟”的猫头鹰,在儿童的世界里,已成为同情或羡慕的对象。孩子天真的童心,一方面安慰猫头鹰不要因为自己的叫声不好听而伤心难过,一方面又羡慕它可以在白天睡觉,夜晚出来活动。我们就以一首可爱的儿童诗作结,来体味一下儿童世界的纯粹与美好吧!

睁一只眼――放哨

闭一只眼――睡觉

我要是只猫头鹰该有多妙!

48 302877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