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方法与技巧样例精彩8篇
【请您参阅】下面供您参考的“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方法与技巧样例精彩8篇”是由阿拉网友精心整理分享的,供您阅读参考之用,希望此例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一下小编了!
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方法与技巧【第一篇】
一、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
应用的难易不仅取决于数据的多少,往往是由应用题的情节部分和数量关系交织在一起的复杂程度所定。同时题目中的叙述是书面语言,对小学生的理解会有一定的困难,所以解题的首要环节和前提就是理解题意,即审题。审题就要读题,读题必须认真、仔细,通过边读边想掌握题中讲的是什么事情,经过怎样,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应用题的条件。结果怎样,则是所讲的问题。要想弄清楚题中给定的条件是什么,要求问题是什么?不仅要边读边想,在必要情况下还要借助简单的实物图或线段图来辅助理解,这样能把题目里难以理解的内容或抽象的概念简单化,具体化,把抽象的东西摆在眼前,便于让学生容易理解和掌握其题意。
二、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解题步骤。
虽然概括解题步骤是在学习了复合应用题时才进行的,但在开始应用题教学时就要注意引导学生按正确的解题步骤解答应用题,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特别是检查验算和写好答案的习惯。
三、帮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
《数学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教学要求中增加了“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这不仅要求应用题的选材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而且还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教学中,要让应用题的情节具有现实性,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除应用题本身的内容要联系实际外,还要扩大联系实际的范围,如在百分数应用题中增加利息的计算,以及一些保险、纳税等内容,从而提高学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方法与技巧【第二篇】
对于小学生而言,数学是众多家长和学生比较头疼和担心的学习科目之一。在不加重学生学习负担的情况下。如何有效利用课堂教学时间来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成为许多小学数学教师考虑和实践探讨的内容,笔者结合自身经验。就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一些方法和心得进行简单的阐述.
1、讲授法。
讲授法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向学生描绘情境、叙述事实、解释概念、论证原理和阐明规律的一种教学方法。
2、谈话法。
谈话法又称回答法,它是通过师生的交谈来传播和学习知识的一种方法。其特点是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借以获得新知识或巩固、检查已学的知识。
3、演示法。
演示法是教师把实物或实物的模象展示给学生观察,或通过示范性的实验,通过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获得知识更新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是辅助的教学方法,经常与讲授、谈话、讨论等方法配合一起使用。
4、练习法。
练习法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巩固知识和培养各种学习技能的基本方法,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种主要的实践活动。
5、课堂讨论法。
讨论法是在教师指导下,由全班或小组围绕某一种中心问题通过发表各自意见和看法,共同研讨,相互启发,集思广益地进行学习的一种方法。
6、动手操作法。
动手操作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使用一定的设备和材料,通过操作,引起实验对象的某些变化,并从观察这些变化中获得新知识或验证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它也是自然科学学科常用的一种方法。
如何培养孩子自主学习。
(一)科学导入,激发学习热情。
情境导入部分的科学合理,是数学教学有效展开的重要方式,需要在教学中营造和谐活跃的情境,以寓教于乐的形式促进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
1.利用生活经验促进数学学习。对孩子们来说,生活中的成就是十分有意义,而这些生活经历和课堂学习十分不开的,教师可以在课堂中让孩子们能够切实的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数学教学中,情境与生活愈相关,愈容易激发他们生活中的感悟,提高学习效率。
2.以游戏为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参与意识。学生十分喜欢和积极的一个教学过程就是游戏,因此数学课堂可引进一定的游戏环节,激发他们探究的乐趣,寓教于乐,有效的教学。
3.以故事导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的学习。学生十分喜欢故事,所以在教学中适当的通过讲故事来增加趣味,能够促进学生展开创造性的想象并且展开自主积极的学习。
(二)师生共学———尝试自主参与的探究学习过程。
关于老师对学生的教育,有这样一句俗话:告诉的知识,容易忘记;分析出来的知识,可以记住;自主参与的知识,就会真正理解。这表示唯有使学生主动学生、积极参与,才会在不断的交流、探索之中将新的知识进行内化,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1.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的探索学习。在进行“认识钟表”这部分的教授的时候,要使学生能够进一步认识中钟表,可以让他们对真实的钟表进行抚摸、观看,让他们在这个环节中发现长短针的不同,并且注意接近的2个数字间的大小是一样的,他们在这个环节中,也达到了本课教学的目的。
2.根据学生层次进行小组合作式自主式探究。分组合作一定要在老师的引导以及耐心辅导中进行,老师要带领他们进行认真的观察,例如,在教授长方形的时候,需要让每一个组展开分组竞赛,能够发现最多的长方形的一组就赢得比赛。
(三)数学知识的应用———巩固数学知识的自主性究。
在学习中,学生获得最基础的知识以后,老师还需要把这些知识进一步加深巩固,通过复习记忆的方式,让学生对相关知识不断的巩固,学会在生活中使用。
比如,在“做一做”这个部分,老师需要带领孩子们展开互相检查这种方式来巩固知识,还能够利用课堂评估等等方法展开对知识的巩固。
如此一来,能够促进孩子们主动的对知识进行巩固并且有效的运用,把越来越多的知识变成内化成属于自己的知识。
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方法与技巧【第三篇】
2、甲乙两人分别从a、b两地出发,相向而行,出发时速度比是3:2,第一次相遇后,甲的速度提高了20%,乙提高了30%,甲到达b地后乙离a地还有14千米,求ab两地的距离。
3、“六一”时候六(1)班王老师和该班37位同学一起去公园划船,小船每只可坐4人,每小时租价25元,大船每只可坐6人,每小时35元,公园优惠:小船一次性租10条可打折,大船一次性租7条可打8折,请帮王老师设计一个最优惠的租船方案。
专业里面三个问答题:
1、创新意识的培养(案例分析)。
2、记忆的品质。
3、建立师生关系。
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方法与技巧【第四篇】
小学数学面试试讲教材多以当地区使用的教材版本为主,多数选择3至6年级的篇目(但也出现过本地区是北师大版本教材,面试却使用人教版篇目的情况,次数相对较少)。考生在面试前需要或借或买这8本教材(总价值不到50元),翻看这些教材,整理好前后知识点的承接关系。建议考生可以按照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概率与统计这三类按学生学习的先后顺序进行整理排序,在每节课的小标题后标注主要内容,如北师大版-数与代数-四年级下-小数除法-精打细算(小数除以整数,竖式除法)。这样可以很好的整理思路,知道先学了什么可以为这节课打下基础,哪些知识是不能当已知的内容在试讲中讲出来。如果在讲平行四边形面积时用三角形面积的求法导入或者讲解,就会给考官很直观的这个考生根本不熟悉教材的印象,因为三角形面积额的求法是在讲了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用图形剪切转换之后得出的。因此,花时间熟悉教材整理知识点非常重要。
面试时间5-15分钟不等,而考官对考生的首要印象对整场面试的结果直接正相关,独具特色的导入设计就显得相当重要了。面对3-6年级的学生,有很丰富的导入方式能吸引学生注意调动学习积极性,其中最能打造亮点的导入就可以是设置情景导入,讲一个唐僧师徒四人取经路上的故事、动物城堡的经历、数学王国的际遇、一休哥的`数学疑惑、老师自己的故事情景这一类语言为主的导入要求考生有较好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当这方面能力较弱的考生若驾驭不了,建议用实物演示、视频播放,或者减短的故事的形式导入,以免放大缺点。温故知新的导入很难吸引考官,只有在没有其他选择的时候用师生提问互动和设疑的形式展现。考生可以参考教师参考用书上的有价值的导入,并化成自己的语言投入的演示出来,对照镜子多练习,务必大方自然,且符合小学学情。看多了练习好了,慢慢就可以熟悉这种形式,并打造自己的风格,对于各类课程,想到关联物,就可以整合到故事中呈现出来。
考生在应试的时候切不可抱着自己讲的内容只有教小学数学的老师懂行,其他考官是外行的心态,因为其他考官即使在考前没有关注篇目,他们也能看懂重难点,能凭经验感知合适的课堂节奏,应有的环节设计,况且跟其他考生前后对比就能直接见真章。小学数学一节课教材不超过两页,内容较少,但是因为小学生接受能力有限,不能想当然的觉得内容太简单,随便讲讲学生就能懂。新课的讲授需要注重环节的设置,调动学生的感官和积极性,知识点的讲解要注意由浅入深,内容要有层次感。比如讲数与代数中的运算定律,就需要精心的去铺垫:可以先设计情景引导学生计算,由学生的两种不同的计算方式得到相同的成立,这种环节能让学生感知这一类的算式都是成立的,接着引导学生思考讨论这一类式子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再归纳得出运算定律并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最后让学生做一个练习,感受这种运算定律能使运算结果更简便。
无论是哪个学科学段的试讲,都需要体现与之匹配的教资教态,小学也需要分中年级、高年级,学段越小可以愈加亲切、活泼,就是让自己整个人幼稚一点,更像是哥哥姐姐而不是老师。相同的环节设计,不同的人展现出来可能效果能立马分出上下,起极大作用的就是考生在试讲过程中是否有流利且语速适当的言语表达,是否能站在讲台上落落大方亲切自然,是否能投入感情将自身融入到这个虚拟的课堂只有考生享受这个过程,才能让考官欣赏你的试讲。
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方法与技巧【第五篇】
通过对比数学条件及问题的异同点,研究产生异同点的原因,从而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叫比较法。
比较法要注意:
(1)找相同点必找相异点,找相异点必找相同点,不可或缺,也就是说,比较要完整。
(2)找联系与区别,这是比较的实质。
(3)必须在同一种关系下(同一种标准)进行比较,这是“比较”的基本条件。
(4)要抓住主要内容进行比较,尽量少用“穷举法”进行比较,那样会使重点不突出。
(5)因为数学的严密性,决定了比较必须要精细,往往一个字,一个符号就决定了比较结论的对或错。
例1:填空:的最高位是(),这个数小数部分的最高位是();十分位的数4与十位上的数4相比,它们的()相同,()不同,前者比后者小了()。
这道题的意图就是要对“一个数的最高位和小数部分的最高位的区别”,还有“数位和数值”的区别等。
这是两种方案的比较。相同点是:六年级人数不变;相异点是:两种方案中的条件不一样。
找联系:每人种树棵数变化了,种树的总棵数也发生了变化。
找解决思路(方法):每人多种7-5=2(棵),那么,全班就多种了75+15=90(棵),全班人数为90÷2=45(人)。
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方法与技巧【第六篇】
自主探究小数乘小数的算理,能正确确定小数乘法中积的数位,能正确的进行笔算。
过程与方法。
在探究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培养运用迁移的数学思想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验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位数和小数点位置的确定。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口算下列各题。
6、4×=641、25×4=()1、6×5=()。
2、列竖式计算。
4、65×24=6、25×35=。
3、出示例题。
(1)同学们,最近我们要给学校宣传栏刷油漆,你能帮忙算算需要多少千克油漆吗?
(2)在计算需要多少千克油漆之前,需要先算出什么呢?
(3)板书(或用ppt课件演示):2、4×0、8=......
(二)探究新知。
1、尝试计算。
(1)同学们,请观察这个小数乘法算式,它与我们上节课学习的小数乘法有什么不同?(两个因数都是小数。)。
(2)我们上节课学习的小数乘整数是怎样计算的?那两个因数都是小数又怎么计算呢?
(4)指名学生口答,教师适时板书(或ppt课件演示)学生的讨论结果。
2、理解算理。
引导学生得出:先把第一个因数2、4乘10变成24,积就乘了10;再把第二个因数0、8乘10变成8,积就又乘了10,这时的积就乘了100。就应把乘得的积192除以100,得1、92。
3、进一步明确算理(两个因数的小数位数不同)。
(1)计算出了宣传栏的面积后,怎样计算需要多少千克油漆呢?
(2)板书(或用ppt课件演示):1、92×0、9=......
(3)这道题也可以先按整数乘法计算吗?积里的小数点应该点在哪里呢?
4、小结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1)组织学生回顾、讨论小数乘法是怎样计算的。
(2)引导学生总结: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再点小数点。
(三)巩固提高。
1、计算下面各题。
3、7×4、6=4、87×6、43=5、4×1、07=。
(四)小结作业。
小结: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0、85×0、08=。
四、板书设计。
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方法与技巧【第七篇】
讲授法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向学生描绘情境、叙述事实、解释概念、论证原理和阐明规律的一种教学方法。
2、谈话法。
谈话法,又称回答法。它是通过师生的交谈来传播和学习知识的一种方法。其特点是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借以获得新知识或巩固、检查已学的知识。
3、讨论法。
讨论法是在教师指导下,由全班或小组围绕某一种中心问题通过发表各自意见和看法,共同研讨,相互启发,集思广益地进行学习的一种方法。
4、演示法。
演示法是教师把实物或实物的模象展示给学生观察,或通过示范性的实验,通过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获得知识更新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是辅助的教学方法,经常与讲授、谈话、讨论等方法配合一起使用。
5、练习法。
练习法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巩固知识和培养各种学习技能垢基本方法,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种主要的实践活动。
6、实验法。
实验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使用一定的设备和材料,通过操作,引起实验对象的某些变化,并从观察这些变化中获得新知识或验证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它也是自然科学学科常用的一种方法。
7、实习法(或称实习作业法)。
实习法是学生利用一定实习场所,参加一定实习工作,以掌握一定的技能和有关的直接知识,或验证间接知识,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方法与技巧【第八篇】
小学五年级数学中有立体图形的学习章节,涉及立体图形的章节一般具有抽象性,如果教师在进行这部分教学时,不利用教具等进行辅助教学,会导致学生缺乏空间想象力。教师在进行立体图形板块教学时,应利用教具进行辅助教学,让学生通过教具近距离观察和探索立体图形的结构、特点,将抽象变具体。生活用具贴近学生的生活,如果将课堂知识投射在生活用具上,可以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更加具体的映射,有助于学生学习和理解知识。
例如,教师可以在学生观察长方体的结构和边长特点后,让学生在纸板上画出长方体的展开图,并将展开图制作成长方体,这个过程可以给学生时间独立思考,并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直观地看到长方体的结构。在立体几何学习中,还有一种题型经常出现,一个长方体的某处有一个食物,蚂蚁从长方体的某一点出发,求最短的行走距离。这类题型如果出现在平面几何上,用两点间直线最短这一理论就可解出,但在立体几何中,会变得复杂和多变。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自己制作的长方体进行模拟演示,将两个点精确地标注在长方体上后,将长方体展开,观察标注的两个点,探索两点之间的最短距离,找到方案后可以将平面图制作为长方体,经过几次的联系和实践,可以让学生归纳总结这类题型的解题技巧。
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教学。
数学是具有实用性的学科,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于考试和解题技巧,忽略了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加大了学习难度,并且,数学是物理、化学等学科的基础,打下一个坚实的数学基础对学生今后多科目的学习都有带动作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注重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通过自己熟知的生活经历来学习数学知识,可以降低数学的学习难度,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加强数学和生活之间的联系,可以提高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难题的能力。也可以让学生用生活经验解决数学难题。在解题时,要让学生仔细审题,发现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分析关系之间的联系,并联系与之相关的生活情境,提高学生的解题速度和能力。同时,也要让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和数学运用范围,让学生将数学思维灵活运用在生活中。
例如,在学习中数、众数和平均数时,教师可以用生活中的实例进行实例演示,小明去书店买了几本书,a书15元,b书28元,c书18元,d书15元,求这四个数字的中数、众数和平均数。买书是学生都经历的生活经历,通过这个实例进行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加透彻地理解题目。这样,可以轻松地得出答案,众数是15,中位数是,平均数是。在结合生活进行教学时,教师要考虑学生的年龄和生活阅历,继而选择学生熟知的生活情境,这样才能达到结合生活进行教学的目的。
3创设情境激发数学兴趣。
创设和谐氛围,提高学习兴趣。
平等、和谐、信任的师生关系,自由、宽松、民主、融洽的课堂气氛是唤起学生学习兴趣并促其主动学习的基础,也是实现主体性参与教学的前提。在教育教学中,努力创造自由、宽松、民主、平等、和谐、乐学、互相信任、心情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的个性潜能得到释放,使学生的充分自由得到发展,学生才能把精力放在学习上,愉快的学习,生动活泼地发展。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发扬教学民主,充分信任学生,给学生提供发表不同见解的机会,引导、鼓励和督促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对学困生和潜能生更要关注,多与他们沟通,不挖苦、不歧视,用真情关心、爱护他们,使他们真正感受到老师的爱,减少他们因学业成绩不理想而造成精神上的沉重压力,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以促其建立自信,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精心设计问题,提高学习兴趣。
问题是串成课堂的链子。因此,教师简洁而有效的课堂提问是形成有效课堂的重要因素。我们设计怎样的问题?怎样设计问题?设计的问题是否有价值、是否切合实际?只有考虑全面了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我们常常见到这样一种现象: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发现数学的意识,教师出示主题图后,就让学生说说:“你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就漫无边际地说,往往会兜很大的一个圈子才能绕到主题上,有时甚至回不到主题上。
这样学生的观察力、问题意识又培养了多少呢?所以教师的提问要讲究技巧:首先提问要问在当问之时。其次,提问要问在症结之处,当学生的思维受阻时,教师巧妙的发问能适当点拨学生的思维。如在教学六年级“数据世界”时,让学生估算一亿粒大米约有多少千克时,很多学生都不知从何下手,这时我提出一个问题:一千克大米大约有多少粒?然后再估算一亿粒大米有多少千克……这样的问题就会引发学生思维,引起学生的思考。
激活知识积淀,促进自主探究。
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任何学习都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外在信息和简单地传递、复制书本知识,而是主动地根据先前认识结构注意和有选择地知觉外在信息,构建当前学习内容。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为了学习新知识,必须有一定的知识积累,但具备先前的知识并不意味一定能学到、学好新的知识。
例如在教学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时,首先让学生回想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计算公式是怎样得到的?思考能否把圆也转化为以前学过的图形而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接着让学生分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最后评价统一,补充完善各组的思维方法。整个活动过程,通过教师激活学生的知识积淀,面对新问题自然而然地利用先前经验进行真实的认识过程,亲自体验到前后经验的对比和变化历程,心灵产生深深地震动,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变化和收获。因而,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性学习,努力培养学生形成一种依靠已有的知识储备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从已学的知识中独立获取新知识,得到新经验,产生新创造。
丰富情感体验,形成积极态度。
在课堂学习中,如果缺乏情感参与,就感觉不到情感魅力。品尝不到情感体验的学习,是不完整的学习,是缺乏灵魂与活力的学习。华裔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崔琦先生说过:“喜欢和好奇心比什么都重要。”如果数学教学使学生饱受挫折而与成功的喜悦无缘,学生也就不会喜欢,更谈不上“终身学习的愿望”了。
所以数学教学活动应该成为喜欢和好奇心的源泉。数学教学中每一个数学概念的学习,公式、法则、数量关系的分析,只有学生自觉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学生才有可能在体验成功的愉悦时,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从而形成积极的态度。数学课堂中要使学生学会按自己的意愿形成适宜的情绪状态,用数学逻辑的精确性、数学概念和结论的确定性以及推理的规则等,使他们自觉地遵循思维规律、规范思想形式,调控自己情绪、情感发生的强度,保护健康适宜的情绪状态投入数学课堂活动中。数学知识需要通过一定量的训练来掌握,数学思维品质、数学能力也需要通过一定量的训练来培养,只是教师要特别注意准确把握好训练的时机和训练形式,要讲究科学性、层次性、艺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