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案例选编心得体会范文 思想政治创新案例4篇
【请您参阅】下面供您参考的“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案例选编心得体会范文 思想政治创新案例4篇”是由阿拉网友精心整理分享的,供您阅读参考之用,希望此例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一下小编了!
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案例选编心得体会 思想政治创新案例篇1
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案例
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案例 以心换心,以情动心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和网络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人们在便捷获得各种信息的同时,也正在承受随之而来的焦虑、急躁甚至是莫名的惶恐。在此状态下,大家一方面是步履匆匆停不下来,没有时间认真听听他人的声音和想法;另一方面则是越来越希望得到他人的关心、关注和认可。
思想工作是面向人的工作、教育人的工作、塑造人的工作,人的工作状况、生活状况、情感状况,既是思想工作的起点,更是思想工作的生命线。如果我们都处于谁也听不见别人说什么,自己说什么别人也没闲心去倾听的环境中,我们需要的思想工作也就不可能深入人心了。所以,在支部的政治思想建设工作中,如果我们不能真正的设身处境为职工着想,那我们的思想工作也就难免浮在表面而难有实效。
作为一个和谐、乐观的小集体,我们支部一贯重视用“以心换心,以情动心”的方式营造塑人、聚人、育人的良好思想政治环境。真心关注教职工的全面成长,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塑人作用。在教研部门,教师知识成长主要依靠个人的积极主动,而在教师职业成长、思想成长过程中,老教师对年轻老师“传帮带”作用非常重要。老教师在
教学
、科研方面手把手给予无私帮助,为年轻教师在职业成长起到了很好的桥梁作用;在思想成长方面,支部委员更多是通过对年轻教师在工作、生活等多方面的观察交流,进一步促其在思想政治学习、工作态度、生活态度方面更快地成熟成长起来;对符合条件的非党员老师,会积极做思想工作帮助其提升认识,更快地成为一名合格的党员。“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一个部门也一样。我们部门多年都存在教学工作量严重不足、年轻老师进入主体班教学困难等情况。近年来,在学校统筹安排下,年轻教师通过参加挂职锻炼来冲抵工作量对缓解课时不足的冏境有所改善。这在部门,就需要及时做好相关思想工作,让教师主动克服对行政工作不熟悉、对坐行政班的不适应、生物钟被打乱的不适应等多方面的考验;针对课时方面存在的问题,部门通过对新进人员交心谈心的方式,面对面分析挂职的优势劣势、解决的方法,让年轻教师在面临工作压力、生活压力时少了抱怨,多了更积极、乐观、主动的态度去面对和解决。贴心关爱教职工及其家庭成员的身体健康,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聚人作用。身体健康是我们做好工作的有力保障,食五谷生百病也是人生的常态。人在生病时是最脆弱、最孤独也最需要关心帮助的时候。近些年来,我们支部非常重视抓好这个切口以更好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凝聚人心力量。只要得知职工或家属病情较重时,支委们都会第一时间前往医院或家中看望,在慰问中了解职工的身体状况、精神情绪、生活困难等,给予一些病中调养的方法和建议等,鼓励生病职工开朗乐观,战胜疾病。例如,一名支委的小孩高三那年记忆、身体频出状况,自己也因为各种原因造成的累和焦虑出现了无心工作的情况,一次偶然与部门副主任提起这事后,部门副主任马上说自己的侄儿头年高考也出现过这种问题,当即给出了“天麻蒸猪脑”的建议,并及时给该同志送去了对改善记忆很有帮助的云南野生天麻,使该同志感受到了集体的温暖,急躁的心情平静了不少,工作也更有干劲了。
用心加强支部文化建设,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育人作用。充分利用读书沙龙、春游秋游等丰富的文化活动来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支部的一大特色和亮点。由于文化活动远离了工作的喧嚣,在非常放松的情况下,大家的思想状况、生活状况更容易真实地呈现出来,因而,支部总是鼓励职工积极参加校院和支部组织的各类文化活动。比如,针对教学效果、课题申报、职业规划、子女学习教育、中年焦虑等诸多问题,支部的同志总是乐于借文化活动之机分享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让其他人受益匪浅。这种润物无声的文化活动,相比简单的思工作,更拉近了同志之间的距离,消除了思想上的隔阂,增进了同志间的友谊,提升了支部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支部是部门政治上的核心,承担着锻造“忠诚、团结、敬业、求实、创新”职工队伍的任务,既要维护职工的主人翁地位,又要从思想上引导职工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西部领先、全国一流”校院建设贡献智慧力量。相信心的力量,传递正能量。“以心换心,以情动心”的思想政治工作方式,必将让职工工作更专注,生活更美好。
第2篇: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案例
优秀生思想误区创新案例
当前,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已日益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但与此同时,部分教师也因此而忽略了对优秀生的管理与教育,致使部分优秀生出现了思想误区。因此,广大教育工作者应切实加强对优秀生的管理与教育。
案例:刘东洋是我班成绩优异的学生,他天资聪颖,思维敏捷。学习上的许多问题都难不倒他。充满朝气的他,无论课内还是课外,总可以见到他活跃的身影。可是,接触时间越长,我越是发现他身上存在着不少思想问题,比如:自我感觉过于良好,优越感太强,争论问题时喜爱咄咄逼人;凡事喜欢自我为中心,喜欢吹捧,看不起其他同学;他是独生子,父母都在医院上班,经济宽裕的他出手大方,经常买零食或买一些游戏卡,花钱如流水。
像刘东洋这一类的优秀生在我工作中还遇到过不少。这一类学生成绩优异,深受老师、家长的喜爱,同学对他们也是分外敬佩和赞赏。所谓“一俊遮百丑”,这种看待事物的观点更常出现在老师和家长对待学生这个方面。人们看到的通常只是优秀生优异的成绩,却忽视或放松了对他们思想、纪律、心理和人格方面等的要求和教育,甚至在他们犯了错误时也容易得到别人的庇护或谅解。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优秀生骄横无理、自命不凡的性格。同时,优秀生当中也有许多是独生子女,由于家长的溺爱,激励方式不当,如过于注重物质奖励或金钱奖励,使他们滋生了不断膨胀的“物欲”,产生了不正确的消费观念,养成了铺张浪费的恶习。
针对刘东洋存在的思想问题,我主要是从以下两方面加以纠正和引导的:
对策一:学理财,培养正确的消费观。
为了使刘东洋同学改变不正确的消费观念,学会“理财”,我有意识让他担当班级的“财务管理员”。每年,我都要求任教班级的学生把班级废纸或废品收集起来,卖给废品店,换得一些学习用品,以供大家使用。这一举措不但增强了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更重要的是能让学生明白钱来之不易,要把钱花在最急需的方面。刘东洋同学自担任管理员以来,表现非常突出。除在学习之余认真收拾、整理废纸外,还把每一项收入和支出记得清清楚楚,成了我们班出色的“财务管理员”。班级角色的转变也带动了他生活中的转变,原来花钱如流水的他渐渐变得“吝啬”起来,校门口的小店再也看不到他熟悉的身影。但是,“吝啬”的他却在一些献爱心活动中表现得异常“大方”。在那次“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救灾募捐活动中,他把自己积攒下来的40多块钱大方地捐了出去,得到了学校和同学们的赞扬。
对策二:找不足,增强“危机感”。
著名作家冰心曾经写过一首寓意深刻的诗:“墙角的花,当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这首诗告诉我们,如果一个人只看到自己的长处,看不到自己的不足,久而久之,他就会固步自封,停滞不前。原来的刘润增就是这样的同学。针对他的这个问题,我在班内设立各种竞争机制,例如根据学生学习能力的高低,分成不同层次的学习小组,建立小组竞赛制度。为使刘润增这类优秀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增强“危机感”,我把他们分在了同一个小组,每次检测或竞赛都来比比高低。这一做法挫去了这类优秀生由来已久的“锐气”,转变最明显的就是刘东洋同学。一次阅读能力竞赛,刘东洋同学排在该小组的倒数第二,一向咄咄逼人的他一下子变得沉默不语,静静地坐在座位上纠正错题。他在日记中写道:“我满以为这次考试一定可以拿到本小组的前三名,没想到他们太厉害了,把我赶下去了„„”就这样,他在竞争中找到了自己的不足,并懂得了要发奋自励,勇往直前。刘东洋同学这一案例说明,大胆地让学生在实践中接受情感体验,培养能力,创设竞争环境,让学生在竞争中找到不足,挫去“锐气”,是纠正优秀生思想误区的最有效的方法。这比苍白的说教会更有实效,更能让人领略喜出望外的愉悦!
本文地址:http:///zuowen/
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案例选编心得体会 思想政治创新案例篇2
法院警示教育案例选编心得体会
在阅读了《人民法院警示教育案例》之后,我们感触颇深。在这本书中,看到了许多法院领导干部一步步走向堕落,最后陷入犯罪深渊的案例。下面是带来的《法院警示教育案例选编》心得体会,欢迎查看。
《法院警示教育案例选编》心得体会一:
十二月伊始,我院给干警发了《法院警示教育案例选编》,人手一册,在十二月四日又组织全院干警对部分典型反面事例进行了警示学习。通过阅读和学习,我感触颇多。
一、法官必须经得住诱惑。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法官是清贫的。法官必须积极地不断地改造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必须耐得住寂寞,必须经得住诱惑。由于法院的职权职责,工作必然关乎当事人的各种利益,有人为了获取非法的不正当的利益,可能会使出各种手段,对法官的工作进行干扰和误导,最常见的就是针对法官清贫的弱点对办案人员进行物质诱惑,最终达到使法官违法做出有利于他的裁判的目的。近年来,有少部分通过努力学习踏实工作成长起来的优秀法官正是在这种诱惑面前倒下的,有的人更是在极其微薄的物质利益面前失足,可见平时对世界观人生观的改造是何等缺失,对诱惑的抵御能力是怎样的脆弱,到头来,为了蝇头小利身陷囹圄,毁了自己的人生,也给家庭带来伤害,给单位和国家抹黑。实在令人惋惜。
二、法官必须崇尚法治。
市场经济本是法治经济。我国由于历史及现行体制机制等方面的原因,许多传统的规则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人们的思想意识也在发生在巨大变化,某些处理失当的法律事件也在打击着国民对法治的信心,有时,国民为了了解事件真相千回百转,到头来还是被蒙蔽;有时,人们会困惑于“权”大还是“法”大,是“人治”还是“法治”
这样的问题。客观地讲,法律并非是万能的,有时法律的实施还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导致法律的调整、惩治、教育作用大打折扣,但是,法官对法律法治而言不是普通民众,不可以因为某个不当的法律事件而散失对法治的信心,作为法律职业者,必须崇尚法治。在失足的法官当中,有不少正是由于失去了对法治的崇尚和对法律的敬畏,迷信权术,对那些拥有超大能量的人过度崇拜,以致帮助他们做出践踏法律的事来,到头来受害的仍是自己,非要以自己的自由挑战法治的力量。到悔悟,时已晚矣。
三、法官是高风险职业。
通常认为,法官不如警察那样需要面对面的和违法犯罪人员作斗争,所以职业风险小。其实,区别主要在于,警察的风险在明处,法官的风险在暗处。有时,法官在处理案件的过程中会遇到压力、威胁、恐吓、诱惑,一不小心就有可能掉进利害关系人精心设计的陷阱。法官办案虽然会遭遇各种阻碍,但始终必须遵循“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一旦有意违背,必将为此付出高昂的代价。纵观警示教育的反面事例,无一例外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由于社会对法官违法犯罪所持的是零容忍态度,所以法官一旦违法犯罪,必将受到更加严厉的惩罚。法官必须时刻清醒认识自己的职业风险,保持高度警惕,正确认识和行使手中的权力,认真学习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相关理论,努力让自己所办理的每一个案件都确保公正,做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总之,在我国,法官只是普通公务员,却要在学习、技能、思想等方面用高于普通公务员的标准要求自己,不断提高专业知识,不断改造思想意识,不断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做一名好法官很难,但既然选择了做法官,再难也要做一名好法官!
《法院警示教育案例选编》心得体会二:
在阅读了《人民法院警示教育案例》之后,我感触颇深。在这本书中,我看到了许多法院领导干部一步步走向堕落,最后陷入犯罪深渊的案例。许多领导干部由于放松了自己的道德修养,淡漠法制观念,在个人私欲的驱使下,在权力、金
2 钱、美色面前丧失原则,置党多年的培养教育于不顾,利用职务之便迈出了罪恶的一步,最终身败名裂。这些案例就像一声声警钟,时刻提醒我们要把握自己,守住道德的底线。
为什么这些原本党的好干部会被逐渐腐蚀进而走向犯罪的深渊呢在这些案例中,有很多领导干部写了忏悔录,在他们的自我反省中,都提到了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改造不够,在权力地位不断提升的同时,没有相应的改造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没有抵挡住金钱的诱惑,走向了腐败。这些教训是深刻的,令人痛心的,前车之鉴,后世之师,我们一定要从这些案例中吸取教训,注重自己理想信念的建立和完善。
一、汲取深刻教训,加强廉政建设
1.忽视理想、信念教育,放松世界观改造是犯罪的根本原因。“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是周恩来同志的座右铭,作为一个伟大的无产阶段革命家尚且如此,更何况我们的各级干部。尤其是面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艰巨任务和更加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一刻也不能放松个人世界观的改造,要不断加强修养,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
2.要有做人、做事的准则,建立牢固的思想道德防线。xx同志提出牢记“两个务必”的讲话非常重要。我们要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克服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否则就不能正确对待权力、金钱、美色,就会私欲膨胀,滑入犯罪泥潭。
3.要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加强制度建设从根源上治理腐败。一个没有监督和制约的权力必然是一个腐败的权力,这是历史和现实的经验都告诉我们的,要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特别是要形成权力制衡的机制和用人上的民主、公正,以德用人,以绩用人,不能任人唯亲。
二、寻找差距,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1.提高政治素质。一是不断坚定理想信念,要做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二是不断加强自身修养,面对复杂的环境,时刻以党员标准对照要求自己;三是加强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认识,增强贯彻党的基本路线的自觉性。
2.提高思想素质。一是加强学习,通过学习,筑牢思想防线;二是继续提升人格修养,要成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
3.提高作风素质。一是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密切联系群众,始终成为人民的公仆;二是要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原则,一切从实际出发养成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工作作风;三是要不断开拓创新,与是俱进,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4.提高廉政意识。一是要进一步严于律已,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二是要树立廉政的楷模,以孔繁森、郑培民为榜样做勤廉兼优的公务员。
三、振奋精神,做好当前工作
1.做到政治上坚定,自觉地贯彻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按照上级的要求做一名符合要求的人民法院工作人员。
2.要做到思想上成熟,加强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xx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的学习,不断武装自己的头脑。
3.要做到工作上更加敬业,尽职尽责,恪尽职守,完成组织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
4.要在廉政上做到慎独、慎微、慎行,从小事上就严格要求,要三思而后行,要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生活观”,养成良好的生活作风,自觉抵制各种腐败现象,克服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正确使用手中的权利,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实实在在做事、老老实实做人,干好本职工作。
《法院警示教育案例选编》心得体会三:
今年,按照上级法院安排部署,开展为期一个月的干警警示教育。经过前阶段的动员和学习,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我深刻地体会到,作为一名政法干警,应当时刻警醒自己,警钟长鸣。
坚决反对和防止腐败,是全党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不坚决惩治腐败,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就会受到严重损害,党的执政地位就有丧失的危险,党就有可能走向自我毁灭。这是我党关于腐败问题正确认识。我作为人民法院一名干警,通过这次警示教育,通过全国法院系统出现的反面真实案例,体会颇深,从个人角度来说,那就是要做到防微杜渐,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原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黄松有的案例,大家都会不约而同地感觉到十分震惊,内心而发亦有感叹。他的教训对我们法院干警的警示极为深刻。大家都会惜其才华,恨其为恶。这就是一个人在客观社会中自己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定位的问题,也是对于诱惑的考验能力,显然黄松有这个在中国法学界知名人士在这方面失败了。在金钱与女色面前,他屈服了,人生观与价值观被扭曲了,走向了让无数人叹惋又痛恨的结局。
有人说,腐败与政治体制本身有关,甚至有人说在中国要搞三权分立,实现立法、行政、司法相互制约。实际上,在中国搞三权分立并不适合,我们现行的代议制、监督机制,也是一种很科学的制度。也就是说,腐败问题的出现只从那个形式意义的体制、制度上找原因,我认为这是片面的因素,进而只从这个角度寻求解决腐败的方法也有些版面,之所以我持这种观点,是因为还应有一个与体制、制度相并重的因素,那就是人的因素。体制与制度的构建是由来完成的,其最终的落实到具体的社会中去,也是由具体的人来实现的。这些人就是我们这些公务人员,所以对我们公务人员的个人素质的要求就是要有标准的,公务人员是老百姓服务的人,我们的手中的权力是民众赋予给我们的,民众为什么要把权力交给我们呢是为了为这个社会的进步而服务。我们手中的公权力不是用来炫耀的,也不是用来通过权力的标杆来使用诸多方式索取财物的武器,这个社会学与法理学意义上的道理,是一个公务人员最应该清楚的。
然而,我们中间的腐败分子,或者还藏在我们中间的腐败分子根本不清楚这一点基本的认识。在他们的思维中,手中的权力就是身份的象征,是财富的来源,他们不懂为民的正确执政或者司法理念。已经被惩治的腐败分子,认为运气不好,有的还假装说几句对不起人民的话等。提高民众的个人素质,是反腐败的一项必不可少的社会工程,从警示教育的案例中我也能阅读来民众的自私,为了个人私利而愿意“成就”腐败分子这个情节。民众的自私谋利,愿意出钱成就腐败分子,这不就成了有买、有卖、有投入、有回报,有投资、有利润的“经济学”意义上的市场了吗
我们的体制与制度一直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与之并重的人的素质的提高也同样需要相协调并进。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英明与正确的,我们党也的确为人民谋利益,把国库的资金都科学地分配给了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各行各业,特别是工、农业建设之中,也制定出了符合时代潮流与国情的制度,但在具体落实的过程与环节中往往就出严重的问题,这其中的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人的因素。
因此,我希望每一个人都应该树立一个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通过正规的学习与教育能明
是非、辨美丑,能有一个整体的社会意识,把自己同步到这个社会之中,要为社会与民族的进步而做出自己的积极贡献。我没有较深的理论功底,也没有故意做作的言论,我只是在说出自己的心得体会。我想,通过这次警示教育,人民法院的每一个干警都应该切实从内心悟出一些基本的道理来,如果实在是因工作忙没有时间的话,至少应该有一个朴素的中国老百姓的标准吧!手中拿着老百姓给你的薪水,还去反过来去通过吃、拿、卡、要的方式去收拾人家,这很不合适。用老百姓交到手中的权力,不是惮精竭虑为人民服务,而是把权力作为谋生发财的工具,这不是所谓的在这个社会中混得“明白”与“本事”或者是所谓的适应能力强,这种苟且之事是无耻的!这人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哪个民族,哪个人用正义来评价腐败的人腐败的事。作为一名法院普通干警,腐败与我们的现实工作与生活是相关的,比如你用吃请之方式,用间接送礼之方式为自己为他人介入诉讼活动之中,就是在进行腐败之行,在破坏正
6 义之秩序。我们要正确依法适用正当的程序,让老百姓看得见司法正义之存在,通过刻苦的学习与不断地积累司法经验而做出让律师和老百姓都信服的实体判决,远离暗箱操作,让老百姓相信公平正义之存在。我们人民法院系统有无数司法为民、清正廉洁的司法卫士,不愧作为一名社会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守护卫士之称谓!这个令民众敬畏与尊重、为实现法治社会的正面角色,人人可争,人人可为,人人必为!
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案例选编心得体会 思想政治创新案例篇3
聚焦信仰 关爱迷途人员改“邪”归正
——以**乡**村门徒会成员***案为例
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农民思想动态,一直新农村建设中的薄弱环节,也是关键环节。没有与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相适应的思想信念,导致他们不能幸福地享受物质成果,反而为信仰空白感到苦恼、无助,产生严重的信仰危机。
一、现状调查
针对**乡农民思想现状展开调查,发现四方面问题较为突出:
(一)欲望失常。纠缠乡干部要临时救济,钱少了还不满意,至少三五百才看得上眼;本来生活并不困难,认为低保是国家给的钱,不要白不要,取消他的低保就要闹得所有人不得安宁;因为修建公路等公共设施占用田地,就向政府漫天要价,认为政府有的是钱,全家人要靠占地这一次机会过上富裕的生活。在这些屡见不鲜的现象中,看到了一些人近乎变态的欲望,因为他们看到贪污腐败、坐吃空饷、投机取巧这些行为,不再相信付出才有回报的公平理论,相信不正当的行为可以发家致富的,欲望无限膨胀,远远偏离正常轨道。
(二)信任缺失。一是不信任他人,认为人与人之间没有真诚的相处,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二是不信任政府,政府公信力缺失,公职人员的公信力缺失。公路集资款上缴两年依旧不动工,群众不相信这是受到项目统筹安排的影响,而是认为村干部把钱存到银行,贪污利息。群众不知道谁可以信任,谁能信守承诺,对他人、对政府产生抵触情绪,而邪教组织反党、反政府的宣传趁虚而入,一部分群众受到迷惑加入邪教组织,把所有愿望的实现寄希望于练功,越是无法实现就越刻苦,越陷越深。
(三)道德摇摆。一直以来,说到农民,大家会用淳朴、憨厚、老实等词语来形容,但随着“扶老人反被敲诈”、“救人却被认定为肇事者”这些现象的出现,他们感到自己的美好品德被人利用、被人玷污、被人误解,更可悲的是自己的解释不被相信!他们的道德底线在受到拷问,到底是有道德是正确的,还是没良心是正确的,他们的行为在道德初衷和社会现实间徘徊摇摆,他们对自己一直坚守的道德品质发出质问,是该继续坚守,还是该放弃?
(四)价值怀疑。这主要是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怀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含了几个范畴:和谐、公正、仁爱、共享,其中和谐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职状态,也是当前提得最多的一点。为了实现社会和谐,在基层的矛盾化解中,存在堵而不疏的现象,矛盾诉求渠道不畅通,矛盾化解手段不力,最简单直接的办法就是将矛盾掩盖、隐藏,以换取暂时的风平浪静。群众感到表面的和谐,是以牺牲自己合法权益换取的,他们不明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自身合法利益的维护者,还是剥夺者?
二、案例分析
张三,男,55岁,**乡**村人。2001年,老伴离世,儿女各自成家,顿感生活空虚无趣,遂加入门徒会,寻找精神寄托。因痴迷练功,田地荒废,积蓄用尽,久病不治导致身体每况愈下,儿女差点与其断绝关系。这种状况下,张三仍执迷不悟,认为身体不好、家庭不和谐是自己功力不够,于是更加疯狂地联系,有时甚至连续几天都没吃上过一顿热饭。
这时候,村干部了解到张三的情况,立即赶到他家中进行劝导,给他讲解科学和法律知识,为他送去药物,还帮他收拾屋子、打扫卫生。张三不仅没有一句感谢的话,还更加痴迷于练功。村社干部没有放弃,在机关相关工作负责人员的协助、指导下,对张三进行心理疏导,发动周围群众关心他,照顾他,让他感受到家庭的温暖,感受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勃勃生机。在长达三年的不懈努力下,张三终于认识到门徒会是邪教组织,害人误事,于是开始和身边的人接触,帮助乡里乡亲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发展生产,关心儿女,又重新融入了这个社会,找回了自己。
三、
创新思路与建议(一)加强农民培训学习,提高文化素质。一是加大投入,保障学习的物质基础。各村(社区)要管理好、使用好农家书屋,丰富图书种类,鼓励农民借阅图书,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提高对新事物的认知能力、适应能力、辨别能力。有条件的地方要建成文化活动中心,丰富农民生活,培养其健康的兴趣爱好,促进邻里友好相处。二是开展各类培训。一方面增加法理知识、社会主义先进理论等培训,充实农民群众的大脑,教会他们用正确合法的突进实现个人利益,正确看待分析社会现象,形成独立正确的思想认识。一方面增加生产技术培训,在农村发展先进的生产力,增加农民收入,普遍改善农民生活,提高生活质量。
(二)提高村干部工作能力。一是学习科学的心理疏导方法,对痴迷邪教人员进行心理疏导,及时纠正心理偏差。避免方法不当引起邪教人员心理抵触,产生过激行为,对自身安全、社会公共安全产生隐患。二是学习法律知识,在对邪教人员展开救助的同时,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汇报情况,收集有力证据,用法律武器将邪教组织彻底铲除。三是不断提高自身思想素质,用先进的思想理论武装自己,用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影响身边人,引导正确的舆论方向。
(三)转变干部作风,提高政府公信力。中国伦理学会会长万俊人认为,“在我们的传统社会里,社会的信仰体系和道德引领常常是通过公共权力和权力者的公共示范来实现的。官员对职责是否有神圣感?公共权力或公共资源的运用是否源自高尚的精神动机?管的示范的公共领袖示范不可或缺”。只有干部注重务实,时刻牢记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办成事,切实履行对群众的承诺,把实现老百姓的利益放在首位,才能取信于民。
(四)发挥广大党员的垂范作用。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集中体现在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上,在农村,党员更是成为群众心中的道德标杆、学习榜样、精神领袖,必须加强农村党员党性教育,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充分发挥党员在群众中的带头作用,形成良好的思想舆论氛围。
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案例选编心得体会 思想政治创新案例篇4
当我认真读完《人民法院警示教育案例选编》之后,用心潮澎湃、沉重至极来形容其时的心情亦不为过。掩卷深思,十则案例的主人公在未出事前的身份之尊、地位之高、学识之渊博不能不谓之优秀,什么学者型、专家型、先进、优秀、立功等一顶顶光彩炫目的光环一环套一环,让人目不暇接、顶礼膜拜,因为拥有上述光环的人无疑是职业领域甚至全社会效仿的楷模乃至于听闻最高法院的副院长黄松有被中纪委双轨时还不敢相信,然而事实是不可改变的。从黄松有、郭生贵到罗凯元、罗平等辈为一己贪欲着实给组织、给上级、给下级、给同事、给全社会、给自己的法律审判事业开了一个天大的极为讽刺的笑话。昔日高高在上手执法槌掌握生杀予夺大权的法官为了一己贪欲依仗自己熟知的法律玩弄法律于股掌之中,而今日沦为阶下囚接受审判,角色竟是采取如此的转变方式,无疑使中国的司法事业蒙羞。叹其可笑因其可耻,因其可耻故而无德!
我们常说做事要先做人。那么该如何做人呢?《资治通鉴》曰:德才兼备谓之圣人,有德无才谓之君子,无德无才谓之愚人,有才无德谓之小人。我以为做个圣人是难做的,中国几千年也就出了那么几个圣人,但要做一个君子或者愚人还是可以的,但小人是做不得的,因为小人会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黄松有之流,用鲁迅的话说就是“满嘴的仁义道德,一肚子男盗女娼”。在他们身上已经难以找到有德之处。所以,我认为做人不应失去做人的基本原则,不要打破做人应有的道德底线。举个例子:当你看到一个落水之人时,如果你有能力下水救人你就应当义无反顾下去救人;如果你没有能力下水救人但你完全可以报个警求助于有能力救人的人;但你千万不能站在岸边摆出一副幸灾乐祸的丑恶嘴脸指指点点而寻求开心,因为这时你已经打破了做人的道德底线,同时也无异于落井下石而沦为小人并为人所不齿!人与动物之区别往往就是在此一瞬。是与人为伍,还是与兽为伍是经纬分明的,甚至有时连兽也不齿与你为伍,那你将是禽兽不如,因为乌鸦尚知反哺的道理是几千年以来中国进行传统教育得出的优秀品德。而黄松有之流在从事我们言必神圣、言必公正、言必公平的法官职业中实实在在地打破了做人和做法官的道德底线而最终遭到世人的唾弃。昔日的社会骄子,今日的阶下囚,天壤之别的社会落差,耻辱和悔恨将伴其终生。作为一名基层法院的普通法官我认为无论从哪个角度讲都可以说是不值得的,太不值得了!其实,人生这笔账是很好计算的。人活在世上,不就是衣食住行和自由嘛,衣食住行是物质层面的基本需求,自由是精神层面的需求。法官职业,工作很辛苦,收入不太高,但总体来说满足上述基本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还是足够的。黄松有之流因丧德而弄权玩法,其结果是连最基本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也失去了保障。
道德是一个人的内心自我约束。记得从事法官职业之初参加岗前培训,主要是职业道德的培训,现在看来也就是在做人的基础之上有了更高一层的要求。做人是有道德要求的,做法官是有职业道德要求的,法官的职业道德是包含做人的道德要求的。但黄松有之流在贪欲面前不仅丧失了法官职业道德,更丧失了做人的道德,面对金钱美色没了道德没了约束,极度的疯狂迎来的必定是自我毁灭。对照《资治通鉴》对人的划分,他们无疑是小人之列。为此我很纳闷,法官的行为准则规范于《法官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法官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同时也规定了法官违反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行为的后果,每一项行为都有可能带来灭顶之灾,然而其后又出台了一道道禁令来约束我们的行为,这是为什么?当一些蛀虫暴露后,就每每有人叹息我们的制度尚不健全,期待完善。我认为这个论调是完全彻底错误的,是为那些当为不为的人进行解脱,是掩盖渎职的行径。因为我们的第一个制度从来就没有被认真执行落实过,才导致后来多如牛毛的禁令,且禁而不止。如果仔细研读禁令,你会得出似曾相识的感觉,一查原来早已有此规定,不过是精炼一些罢了。于是社会之怪现象层出不穷:吃喝之风愈禁愈烈,超标之风愈禁愈超。就像逢年过节时,上级都要下发通知严禁请客送礼,而现实是过节了又该请客送礼了,通知就好像是给全社会提了个醒也即千万不要错过请客送礼的机会了,否则就难以进步了。面对诱惑,黄松有之流的概念中是没有制度约束的,更妄谈内心的自我约束。在他们的心目中,制度是约束别人的,不是约束自己的,也从来不希望别人来约束自己,因为他们位高权重,光芒四射,他们不是法盲,还往往是业界精英,甚至有可能还是制度的制定者,然而他们却是地地道道的欺世盗名之徒,最终的结果当然是落个可悲可叹的下场。
十则案例,一个类型,有才无德亦贪婪。莫伸手,伸手必被捉。我们应当从黄松有之流身上汲取深刻的教训,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恪守法官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始终坚持“三个至上”的工作指导思想,并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作为首要的人生价值追求,自觉抵御权力、关系、人情、利益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干扰,努力从实体、程序、效率上体现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要求,做到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廉洁司法,进而做一个纯粹的、高尚的、有益于人民的并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
第2篇
位领导,各位同事,大家好!
通过学习中共中央纪委和最高人民法院联合编印的《人民法院警示教育案例选编》(第一辑),这些案例给我们以很深的警示,使我们在此次学习活动中更懂得如何做好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始终坚持“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是我们司法工作人员工作的指导思想。增强廉洁自律意识,努力提高审判
工作效率,甘做人民公仆,是司法工作的核心基础。将中央和自治区反腐倡廉工作落到实处,切实依法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始终做到为民司法是司法工作的主体。廉洁是指党员领导干部应为人民掌好权,服好务,不贪污受贿,不接受请客送礼;自律是指党员领导干部应自省、自清、自爱、自重。在我们今天这个政治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度里,有极少数司法领导干部由于在金钱和利益的诱惑面前没有保持冷静的头脑,思想麻痹,以至于贪污腐化,败坏了党风党纪,利益熏心,违反了国家法律,最后走向犯罪的道路,他们被历史的车轮碾得粉身碎骨,也将永远被扔进了历史的垃圾堆中,也将永远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以原最高院副院长黄松有贪污受贿一案为例,这是建国以来落马的最高级别法官。从严重违法违纪的黄松有到疯狂敛财800万,高墙凄惶度余生的北京市西城区法院原院长郭生贵,从滥用权力玷污天平,纵容妻女祸及家庭的湖南省湘潭市原中院院长罗凯元,到被“黑金”击倒的吉林省高院原刑一庭庭长宋祥,从一个学者型法官坠落的四川高院原执行局局长罗书平脱变到从优秀法官至阶下囚的湖南郴州中院刑一庭原副庭长黄孝光,从权力寻租的代价的湖北高院原执行庭法官贾耀作,到从审判台跌落到被告席上忏悔的上海浦东新区执行庭原法官朱拥军,从吃请收钱徇私判案农妇败诉绝望服毒自焚的甘肃金塔县法院行政庭原副庭长崔纪元,到23名法官的倾覆的宁夏“丁海玉现象”。真是让人触目惊心,这些案件的发生无一不与一个字有关,那就是“贪”字,由于这个贪字作崇才使某些个别领导干部没有把握好自己,以至于让这个贪字毁了自己的前程,毁了自己的美好人生,扭曲了自己的人生轨迹。这些案例告诉我们,作为一名法官在处理案件时,一定不要忘记自己头顶上的国徽和胸前的天平,时刻警惕当事人的“糖衣炮弹”的侵袭,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该吃的不吃,不该拿的不拿,不该去的地方不去。这就要求我们在和当事人打交道时,接受以往领导干部所犯下的严重违纪违法的教训,让我们深深的明白“莫伸手,伸手必被捉”这一浅显的道理。
在现实中,由于一些党员领导干部手中掌握了一些权力,在他们看来一旦有了权,就可以利用自己的权力为所欲为,忘记了权力是谁给予的。有的党员领导干部认为权力是上级领导给的,工作只对上负责,不对下负责,热衷于弄虚作假,欺上瞒下,忘记了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他们颠倒了自己与人民群众的位置,时时刻刻以人民的“父母官”自居,对老百姓居高临下、指手划脚,对群众的疾苦漠不关心,对群众的意见听不进去,做了一点工作、有了一点政绩就像是群众的“救世主”,忘记了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忘记了自己为群众应尽的职责,忘记了领导就是为国家执好政,为人民服好务。还有的领导干部把权力视为敛财的手段,甚至为了金钱公然走到了人民的对立面,充当黑恶势力的保护伞。实践证明,领导干部一旦自我迷失,忘记权力的正确行使就会滥用权力,其结果只能是逐步步入泥潭和深渊,不能自拔,最后走向自我毁灭。
权力的迷失与理想信念的迷失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很多人正是因为理想信念迷失了,才失去了人生的方向,走上了邪路,走向了毁灭自己的道路。黄松有、黄书平、宋祥等人就是因为滥用自己手中的权力,才最后成为历史的罪人。要防止自我迷失,领导干部就应提高足够的自省意识,及时调准自己的人生坐标,回到正确的轨道。由于人民的信任将权利赋予我们,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服好务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我们必须把握的一条基本工作准则。
党员领导干部正确行使权力,最根本的是要有坚强的党性。党性不纯,品质不好,作风不正,必然导致权力的迷失。在新的历史时期,领导干部加强党性修养,防止自我迷失,尤其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从根本上解决“为谁当官、为谁用权”的问题。要坚持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自己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吃苦在先、享受在后;注重把远大理想和具体工作相结合,在本职岗位上恪尽职守、勤奋工作,兢兢业业为人民群众谋福祉;做到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利益,识大体、顾大局,把无私奉献的精神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付出。当今社会,金钱对人的诱惑愈来愈大。现实中,有的党员领导干部“一切向钱看”,信奉“有钱能使鬼推磨”,说什么“有钱就有一切”等等,甚至对金钱达到了顶礼膜拜的程度。金钱观的错位,必然导致人生观、价值观的扭曲。具体表现在,有的领导干部信奉拜金主义,唯钱是图;有的搞权钱交易,败坏党风党纪;有的疯狂敛财,不顾国格人格;有的利令智昏,以身试法,在社会上造成了恶劣的影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甚至个别人对金钱的追求,达到了认钱不认理、认钱不认法的程度,为了捞钱敛财绞尽脑汁、不择手段。对金钱的这种过度追逐,势必造成贪欲膨胀,助长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从而导致贪污、受贿等犯罪行为。金钱对惟利是图、爱钱如命、贪得无厌之辈来说,就像魔鬼一样,使其鬼迷心窍、失去理智、违法乱纪,直至走向犯罪的深渊。自觉加强党性修养,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按照党章规定的基本原则做事,是我们党员领导干部务必要遵循的正确行使权利的法则。黄孝光、郭生贵、罗凯元等就是因为金钱观的错位,才最终被人民所唾弃。
揭开金钱的神秘面纱,但是金钱本身并没有什么神秘之处,也并没有什么特殊之力量,它只不过是充当商品的一般等价物而已。金钱的价值反映的只是商品价值,并不能衡量人的价值。衡量人的价值尺度不是拥有金钱的多少,而是对人类社会贡献的大小。钱只是事业、生活的必要条件,而不是人生追求的终极目标。身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和千千万万的革命先烈、英雄模范人物,都视金钱淡如水,看事业重如山,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都是艰苦创业,无私奉献,从不看重金钱。他们的高尚品质和精神境界,为我们做出了榜样,在人民群众心中树起了不朽的丰碑。
认真分析钱的作用我们就会发现,钱不是万能的,钱的价值是有限的。正如一位哲人所说:钱可以买到书籍,但买不到智慧;钱可以买到药物,但买不到健康;钱可以买到物品,但买不到幸福。金钱的不同“身份”对人的作用是不同的,劳动所得的钱会使我们坦然幸福,获得奖励得来的钱会使我们充满喜悦,更加实干,勤俭节省下来的钱会使我们美德传扬,花的踏实。而受贿得来的钱会使人贪得无厌,心灵不洁,贪污得来的钱会使人灵魂糜烂,坐卧不安,索要得来的钱会使人欲壑难填,心底不坦。生活告诉我们,金钱具有两重性,取之有道者才是珍宝,来之不当者就是祸根。贪得无厌占有金钱,就会让人走向歧途。贪污受贿得来的金钱,不仅可以毁了受贿人的人格和灵魂,也毁了他的人生和家庭。贾耀作、朱拥军、崔纪元等人就是因为贪财图利才一步步迈向深渊。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以钱为镜可以正人心。党员领导干部应该经常用金钱这面镜子照一照,看看自己得来的钱是否堂堂正正、取之有道,是否来路不明。面对金钱的诱惑,领导干部一定要警钟长鸣,不该拿的钱坚决不拿,不该动的钱坚决不动。用理智去控制欲望,用正气去驱逐污浊,自警自律守住底线,做到以德为先,谈钱不乱心;以职为重,见钱不眼开;以廉为道,挣钱不出轨;以纪为绳,用钱按制度。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自己的名节不损气节不丢。
领导干部在当今社会,面对金钱的诱惑比任何时侯都要多、都要大,若自己不提高警惕,随时都有被金钱“吞没”的危险。为什么有的人面对金钱的诱惑心旌动荡,不能自持,以致成了金钱的俘虏,而有的人却能够气定神安,不为所动。善于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去观察社会、观察人,透过现象看本质,在工作中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始终用党纪国法严格要求自己,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也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人民掌好权、执好政。在金钱面前做到不动手、不动心。宁夏“丁海玉现象”使我们的23名法官葬送了前程,扭曲了人生。
以上这些真实的案例告诉我们,在办案过程中,应着力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始终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甘当人民公仆。始终坚持能动司法,坚持能调则调、当判则判,调解优先的原则,高度重视从源头化解矛盾纠纷,积极参与社会化管理创新,努力实现办案的法律效果、社会效果和政治效果的有机统一。在学习和深入贯彻全国政法工作会议精神的同时,用司法为民的真情去悉心化解矛盾纠纷,充分发挥能动司法的作用,增强拒腐防变意识,用廉洁司法,公平、公正之心,依法保护当事人合法、合理的利益分配,做到调判结合,案结事了。
新年伊始,春回大地,万物复苏,阳光普照。在新的一年里,在院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在中央政法工作会议精神的指引下,在陈燕萍同志的先进事迹鼓舞下,我们应始终坚持对公平正义的信仰与追求,时刻绷紧拒腐防变这根弦,严格遵守“五个严禁”,始终坚持“说话和气,办事认真,公平正义,人民满意”的十六字方针,确保司法的公正和廉洁;不断提高办案的质量和水平。用我们勤劳的双手,在审判事业及各项工作中为我院谱写最美、最壮丽的篇章!
上一篇:井冈山精神党课讲课稿3篇
下一篇:我的护蛋保卫战(汇总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