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文化心得体会范文(优推5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中华传统文化心得体会【第一篇】

x月x—x,本人有幸参加了由xx育局组织的为期7天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与交流,深入学习了《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弟子规》等课程。教授们的讲座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浅出,使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同时让我深有感触,受益匪浅。

在以前的学习和工作中从没有真正接触过国学方面的知识。然而,通过这段时间对《道德经》、《弟子规》、《论语》等的学习,认识有了新的转变。国学博大精深、历史悠久,几千年来一直是中国人安居乐业、安身立命之文化根基,也一直是中华文化的精神脊梁。任何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不管是对历史负责,还是对未来负责,都应保有自己的文化特色,保护自己的文化遗产。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的特色,是中国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是几千年文化的积累,其概念广泛、内涵丰富,是我们祖辈们的经历、体验、方法以及感悟结晶。因此,我要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整理,从中吸取精髓,使之代代相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人的一生是从学习开始的,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开篇即提出了以学习为乐事,反映了孔子一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注重修养,严格要求自己的主张。知识可以增长才干,知识可以改变命运。因此,爱学习是一种快乐,想学习是一种幸福,求知若渴是一种喜悦。学习新知识,温习旧知识是一件愉悦的事情。所以我们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是《弟子规》的总纲领,只要我们认真去学习、去思考、去感悟,就会明白其中的许多道理。在为人处世就知道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就有了做人的准则,在生活、工作中,就会有正确的判断和及时纠正自己错误的言行。“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说话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就是指凡事说出去的话,首先要讲信用,不可以欺诈别人或者胡言乱语,话说得多,不如说得少,说话只要恰当,切题就行,不要花言巧语。尤其是我们面对学生,要为自己说过的话负责,“言既出,行必果”,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礼仪之邦,有着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然而,在全球化的今天,孩子受到外来的影响,对中国传统文化变得冷漠起来:他们爱吃的是“肯德基”、“麦当劳”;手里的玩具大多是芭比娃娃、奥特曼??;总是谈论着一些日韩卡通人物;大多数幼儿在家以看电视、玩电脑游戏来消磨时光,很少外出散步、与小伙伴们玩户外游戏。

在我们这样一个文化大国,孩子不仅对民族、民间文化的感受越来越少,而且他们离真实的民族文化也越来越远,这是不利于他们成长的。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会让人受到很好的熏陶,三字经、弟子规、论语和四书五经等等,这些古人给后人传承下来的优秀文化遗产,特别值得我们深入的学习和思考。在学生的教育活动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能使学生体验到传统文化的精华,提高学生一定的素质和能力,唤醒学生对灿烂的传统文化的热爱,激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一个人若能在孩童时期就汲取人类最好的精神营养,早早培养起自学能力,自主思考能力,走上卓越的人生之路是必然的。开展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根基的教育就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广泛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辉煌成就,这对于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提高日常道德修养大有好处。相信通过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根基的教育,能让每个孩子都能得到传统文化的滋养,给他们的成长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用传统文化的教育来点亮孩子的心灵。

人的道德必然与他的成功与否有着密切的关系,学校教育就要让孩子先学会做人,然后再做事。万事德为先,一个人有了良好的品德,才会在学习和工作中得到大家的肯定和认可。同时作为一名人民教师,一定要以身作则,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育人者,承担着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光荣职责。教师的仪容、表情、举止、服饰、谈吐、待人接物等都成为学生和社会的楷模。

辉煌灿烂的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不仅是中华民族,而且也是全人类的宝贵财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使之能够在现代化建设中发挥更好和更大的作用,是当今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

中华传统文化心得体会【第二篇】

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就是古圣先贤的教育,是老祖宗告诉我们后人宇宙人生的真相,教导我们子孙后代做人做事的道理。它含慨了三大内容,儒、释、道。

儒家的教育是以孔子、孟子为代表,道家的教育是以老子、庄子为代表,释家的教育就是以释迦牟尼为代表,我们称之为佛教。

儒家教育以《三字经》、《弟子规》为教育基础,是以自制为核心。道家教育以《道德经》、《太上感应篇》为教育基础,是以自省、因果教育为核心。佛家是以《修十善业道经》、《沙弥律》为修学基础,以戒、定、慧为修学核心。

何为人生:人生就是人们的生活。何为宇宙:宇宙就是人们生活的环境,它包含五大内容:伦理、道德、因果、哲学、科学。

什么是伦理:就是人类关系的自然法则。也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它是处于道德最底线的性、姓、信的关系。我们中国人把随顺自然落实在人事上,就是伦理五大道: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当然这其中还包括: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万物众生的关系(人与万物众生的关系还包括:人与动物、人与植物、人与矿物的关系)。

曾经有这样令人发省的一幕:

一位学者至某高校作报告,向台下的听众提问:“你们认为,现代社会最缺什么?”台下异口同声地回答道:“缺德!”

确实,在当今社会,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最缺乏的正是好的品行,即德行!那么它为什么会缺的呢?它又能从那里得来呢?缺:是缺少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德:要从中国传统文化学习中得来。

那么我们首先来解释一下道德:道与德是两个字而组成,道是最为底层的,基于在德的基础,它是一个有界限的规则。

道不是人为的,它是大自然的规律,大自然的运作。水、空气、山脉、河流、植物、动物、地球、宇宙,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凡是属于自然的,则是道。

德:是随顺自然,一切自然的成长,是基于在道之上行为,在规定的道上行走,用中国的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来做人做事,这就是德。

建国君民,教育为先;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人的一生有四个阶段的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宗教教育。四个阶段的教育中,家庭教育最为重要,他是基石。学校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延续,社会教育是家庭教育的扩展,宗教教育是家庭教育的终极圆满。

现代社会大家工作都很忙,缺少学习的时间,整天喊忙、忙、忙,忙的什么呢?不少人忙吃喝玩乐。

比如,可能爸爸会打来一个电话说:“你妈妈身体不舒服,头晕呕吐,你快回来陪妈妈上个医院吧!”电话哪边的回答是,我现在没有时间,我在忙。其实,在麻将桌上,在歌舞厅里,在饮酒席上的可能都有。

忙啊忙!不学习,忙到后来,繁忙的忙就会变成盲目的盲,再后来,会变成迷茫的茫。盲目是眼睛瞎了,看不见了,不能辨别方向了。忙到后来变成迷茫的茫时,就分别不出善恶、真假、美丑、好坏了。

然而,学习还需我们去感悟,悟、悟、悟,不悟就会变成另外三个“悟”字,感悟的悟会变成迷雾的雾,再会变成错误的误。迷雾就是能见度很低,前面有了障碍你看不清,不知道回避,造成错误的判断,迎错而上,最终走到边缘,掉入了泥坑,难以自拔。这就是忙的后果,不学习产生的恶果。

所以我们要学习!学习是了解,了解了才能知道,知道了还不够,我们还要去感悟,感悟什么?善恶、真假、好坏,做人、做事的道理。接着我们再去做到,就是身体力行,最后我们才能得到(知道---悟道---做到---得到)。这是人生之轨迹,是天下大道。不经一番寒彻苦,焉得梅花朴鼻香。不经过这样的轨迹,那全是妄想啊!天上是不会掉馅饼的。所以说迷时千卷少,悟后一字多啊!我们一定要学习。

现代人缺少学习,古时候皇宫里,大臣们、后宫们必修圣贤哲人的儒家教育和大承佛法,后来到了清朝,被慈禧太后取缔掉了。这话要从清朝末期开始算起,至今圣贤哲人的教育已脱节了100年之久。再加上的打、砸、抢,损失就更严重了。红卫兵把祠堂、孔庙、城皇庙全砸碎了。这对我们后人来说损失惨重,是一件十分遗憾的事。

祠堂是尊祖教育的场所,孔庙是尊师教育的场所,城皇庙是因果教育的场所,它使匡正社会人心,增强人间道德勇气!

现代的人们不相信因果,所以什么恶事都敢做。不懂因果,不怕因果,纵然肆无忌惮,无恶不作。

那么慈禧太后为什么要取缔呢?我们就来讲一讲清朝这一末代太后--慈禧。

(1)慈禧太后是叶赫拉娜族,生于1835-1908,享年73岁。满清建立时,爱辛觉罗灭了一个族群,这个族群就是叶赫拉娜族。他的首领叫金太吉,金太吉被爱辛觉罗(努尔哈赤祖先居住地方,爱辛:金,觉罗:地名,今黑龙江省伊兰一带)杀害时,心里十分愤恨,生为族群领袖,没能保护好自己的子民。所以他临终发了毒誓:“你灭我的族,我也要灭你的族,那怕我的族里只留下一人,即便是女人,我也要灭掉你的族”。所以后来在清朝皇宫里立下一个不可抗拒的规矩,则不准与叶赫拉娜族配婚。可是200多年过去了,祖上的规矩忘记了。清文宗咸丰皇帝必取纳拉氏(慈禧太后的乳名)为妃子不可,后为皇后,且垂帘听政48年。国家外忧内患,卖国条约犹她而签。当她60岁寿辰时,是用国家的海军军费建造的颐和园。

所以说:满清“兴与叶赫,亡与叶赫”。《生死轮回科学的证明》述说,慈禧太后是叶赫拉娜族首领金太吉的投胎。她是来报仇的,不是来拯救民族的。

中华传统文化心得体会【第三篇】

1900年5月26日,王道士在清除洞窟中的积沙时无意的发现了一个隐藏的洞穴,洞内满藏着古物,从此,敦煌莫高窟出土了。当他发现后找周围的官员,官员们虽然知道洞窟的价值,但却因为运输和费用而搁置起来。

文中有这样的一段话给我以很深的感触:

“欧美的学者,汉学家、考古家、冒险家不远万里风餐露宿朝敦煌赶来,他们愿意变卖自己的全部财产,充作偷运一两件文物回去的路费,他们愿意吃苦,愿意冒着葬身沙漠的危险,甚至做好了被打,被杀的准备,朝这个刚刚打开的洞窟赶来。”

外国人尚知如此对待中国的文物,而与此同时的中国人、中国政府、中国官员却无动于衷。王圆箓王道士更是以令人难以想像的低价大批大批的将文物卖给外国人,他的确是敦煌石窟的罪人。

今天,我们在痛恨王道士的同时,难道不应该反省自己对待中国文化的态度吗?

就以这次历史老师留下的作业为例,的确没有引起我足够的重视。我以为这并不重要,但在昨天晚上老师教育以后,我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的确我不做作业不仅是对自己不负责,对老师不尊重,再往深处说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蔑视,对中国的不屑……我不敢正视我自己,现在我到底还有多少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

保持中国传统文明的长河,靠你,靠我,靠大家。

中华传统文化心得体会【第四篇】

中华传统文化包罗十分广泛,内涵极其丰富研究,特别是蕴含了丰富传统哲学,那些简短精悍的名言警句是古代闲人的人生智慧总结,这些有助于我们走好人生的路途,有助提高个人思想道德修养。例如老子和xxx做人的道理与为人处事的原则给了我一个很好的思考空间。

昔人没有现代人的忙碌节奏,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人生思考未来思考那些我们目前可能觉得是疯子似的问题,他们之所以睿智,是由于他们比我们更用心的去观察了这个社会,我们被更多世俗的工具蒙住了眼睛,我们被局限到了一个本人的小世界里,我们无法认识更广阔的六合。假如我们思考问题只从本人出发,那么看到的都是很短时间,肤浅的好处。那么为社会为他人牺牲更是无从说起。但是,如果把我们置于一个群体中,置身与我们大社会,我们就不会过多的重视自我的感受和个人的得失了。

我想一个人如果懂得了这些,那么心胸会开阔很多。文化是一个太深厚的主题,我无力探讨什么。但是以一个虚心研究者的身份,我觉得,将自己放在一个历史长河中,或是说站在一个历史的角度,我们身后那么博大的文化,我们个人的恩怨情仇,大喜或大悲已是不值得一提了。人生无喜亦无悲,无欲亦无求,那将是怎样的一个境界呢?因为我们的无知,所以我们必须要研究前人的知识与智慧。那么我们研究的目的又是什么呢?研究中国传统文化让我的心开朗了许多,就像突然遇见了太阳。能够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道德修养,有助于提高自己的水平。

儒家学问里有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个人要想成才,那么首要的是修身—————修身养性!读书可以修身,但是读些怎样的书?怎样才算修身养性呢?对于这个问题,我自己懂的也不很多。但是研究了中国的传统文化,我们首先要把人做好了,才有资格谈能力。一个品德低下的人即使学富五车也是徒劳。这样的人于社会于他人也将是无所益处的。我们必须不断研究,以一颗真诚虔诚谦虚的心努力研究好我们炎黄子孙的文化精华,丰富自己,充实自己。将信息化为知识最终成为自己的`智慧!我的心里渐渐有了一个较为清晰的方向,我知道自己以后应该怎么更好地去研究。

出格喜爱《易经》中的那句话,”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经经常使用这句话去勉励本人,交给我们如何去做一个人,做好一个强者、智者。我经常在想如果一个人能做到这两句就会是一个圣人,又想起xxx在上任时说的那两句话来勉励本人:”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探索”。古有半部《论语》治天下,那么精湛的文化随意精研点就受用终生了。

现代的人多是浮躁的,甚至是一些研究古典文化的人也是如此,多想所有的人都去真的专心的去研究一些传统文化,让旷久的时间静默的历史浩瀚无声的文化来安静。

中华传统文化心得体会【第五篇】

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者,中国传统文化都包括哪些内容呢我个人认为起码应该有如下的内容:

1.自然科学,工程机械,农林气象,天文历算等方面的成就。

2.中国的历史,文学,哲学,宗教。

3.中国古代和近现代的艺术。

5.中国传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宇宙观。其中包括了中国传统的周易,命理,风水,预测学等等。

6.中国民间一些不为人知频临失传的文化遗产。

在拙作碧云随笔中我已经谈了不少文物艺术类的话题。今天想谈谈第五点,就是中国传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宇宙观的问题,这其实就是一个认识论的问题,我们古代先贤在长期的生存斗争中用朴素的归纳法,分类法简单巧妙的解决了这个问题,这就是中国的阴阳五行学说,你千万不要小看这个学说呀!这个学说虽然在中国流传了几千年,但是却在近现代受到了批评和非难,1840年以后列强入侵中国,满清政府腐败无能,导致了中国落后的局面,很多人就把这个问题的症结归罪于中国传统文化,认为是中国传统文化限制了近代科学的发展,导致了中国受制于列强,我个人认为这是十分片面和错误的。中国的落后绝不是文化造成的,试举一例:就拿中国的科举考试制度来说吧,对中国封建社会的科举制度,尤其是八股文,可以说早已是臭名远扬的了。从本世纪初或上世纪末,就已被人骂臭了。

直到近年报纸上,还有人写文骂它,可以说是骂了已一个多世纪,可是八股文这一经历明清两代,延续了五百年的惟一教育、考试专用文体,五百年来中国知识分子无一不是这一教育制度训练出来的人。在漫长历史时代中的那些名人,那些学者,那些志士仁人,今天尚均予以肯定。而培养他们的却是腐朽不堪,空洞无物的八股文教育,这又该如何解释呢?科举考试有很多值得思考和学习的地方,我们在这里暂不讨论。我认为中国近现代的落后的原因在于掌握政权的政治家的无能造成的,就看清朝入关后的十代皇帝,你就可以清楚的知道,从道光开始清朝就开始加速衰亡了,道光帝让咸丰继位就是一个原则性的大错误,其实恭亲王奕欣的能力和素质比咸丰强的不是一点儿半点儿;咸丰就是一个无能的昏君,后来的慈禧太后就更不用说了,慈禧就是一个家庭妇女呀!不过这个人思维敏捷,有一定公关能力,如果操作一个家庭还行,让他统治一个国家,那不是开玩笑吗?中国的半个多世纪就是在这些愚妇稚童的手里,那还能有什么好结果呀!!当然也要看到是时事造英雄,而不是英雄造时事,就拿伟大领袖毛主席说吧,我认为他本来可以把中国搞的更好一点儿,他的能力,权威都可以把中国建成一个具有民主政治的新中国,但是他是1893年生人,是光绪20xx年,他本人有社会给他的影响和局限,所以他最后搞了一场文化大革命,用叶剑英同志的话说,使中国的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

阴阳五行学说的内容是什么呢?很简单就是阴阳加上金木水火土五行,中国古代的先贤很睿智,他们观察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看起来是纷繁复杂,其实就是两大类,既对立又统一的两大类,这就是阴阳,比如说太阳和月亮,男人和女人,水和火,勇敢和怯懦等等等等,这样分类虽然简单但是分析事务的精度就不足了,所以就提出了五行学说,在对自然和事物的长期观察中得出了金木水火土这五种不同的类型来概括万事万物。以金木水火土的生剋制化来概括万事万物相互间的关系,这种提纲携领的方法把复杂变成了简单。阴阳五行学说描述了世界万事万物的属性和状态,他是属性和状态的函数,这是静态的描述,而周易是对阴阳的动态描述,是把阴阳变化的过程呈现出来,64卦里的每一卦都是说明了事务变化的一个过程,说到这里我已经把阴阳五行学说和周易的关系说清楚了,同样命理学呢,就是对五行金木水火土变化的动态描述,当然这里面也包括了阴阳的变化过程,这是一回事,所以我们可以把周易叫做阴阳动力学,把命理叫做五行动力学,其实奇门遁甲和大六壬都是阴阳五行的动态描述,只是前者重点在于天干,后者重点在于地支,这就是古圣先贤之心法也!!

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构成的六十花甲子从表面上看是我国古代先贤记录时间的一种方式,其实他是阴阳五行学说的进一步细化,比如说十天干,其实就是10个自然数,但是他不仅仅是十个数字,而是把他赋予了阴阳五行的生命。

总之阴阳五行学说是一个认识论,是对人生,世界和宇宙的认识论,他是从宏观的角度出发,力图进一步的对人生,世界宇宙加以更细密的说明,他不是方法论也不是实践论,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法论和认识论是比较滞后的,这一点我们应该清楚。西方科学的方法论和实践论应该说发展比较先进,但是发展到一定的阶段,由于认识论的枯竭,所以也会走上歧路,这是我个人的观点,大家可以讨论!

中国的堪舆学即风水学,就是应用阴阳五行学说对空间进行的研究,其实中国的风水学说是世界第一的先进科学,其他的国家和地域根本就没有的,是我国古代先贤在生存斗争中积累的最辉煌的成就,可惜被很多无知的人看做是迷信,而受到了不公正的批判,其实那些大喊风水是迷信的人,对什么是风水一无所知,我自己进研风水数十年,觉得我们祖先的伟大和辉煌,我希望有志青年你们先不要轻易的下结论好不好!你自己先学习学习,遵照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教导:“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就要亲口尝一尝”,然后再下结论。

48 213377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