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炜:你在高原(精编2篇)
【导言】此例“张炜:你在高原(精编2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张炜在高原1
因为第八届茅盾文学奖,篇小说《你在高原》被推到了当代文学的顶峰。
身为山东省作家协会主席的张炜,以450万字的篇小说《你在高原》名列茅盾文学奖榜首。
《你在高原》全书是张炜潜心22年时间创作完成的,由《家族》、《橡树路》、《海客谈瀛洲》、《鹿眼》、《忆阿雅》、《我的田园》、《人的杂志》、《曙光与暮色》、《荒原纪事》、《无边的游荡》10个单元组成。每部既可独立成篇,又相互联系,主人公和主线故事贯穿全书。作品多采用现代叙事技巧,非线型结构,人物多达100多个。这是已知中外小说史上篇幅最的一部纯文学著作,被誉为一部“时代的伟大记录”。
书中主要讲述的是一批上世纪50年代出生的人的经历。围绕地质队员宁伽不断探究父辈及家族的兴衰、苦乐、得失和荣辱,在广阔的背景下展示当代人的生活状态和心理特质。《你在高原》的分卷各不相同,创作风格差异之大令人叹为观止:古典、现代、梦幻、意识流、魔幻、武侠叙事、寓言、童话…一不论是故事还是语言,不论是形式还是意境都大不相同,囊括了19世纪以来所有的文学实验。
《你在高原》出版之后即引起了文学界的一片震动。自2010年3月出版以来,获得荣誉众多:《亚洲周刊》评选的“2010年全球华文十大小说”中,《你在高原》位列榜首;《中国教育报》评选的“2010年度十大文化人物”,第一位是张炜;香港《大公报》综述2010年度“最值得珍藏的人与书”,将张炜和《你在高原》置于首位;第九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张炜凭《你在高原》荣获最高奖“年度杰出作家”……
我们所有的文学爱好者应当向张炜致敬!在一个浮躁的时代,一个文学式微的当口,他竟然以苦行僧般的方式坚守着文学的阵地,如一个坚强的战士,20多年里始终保持着冲锋的状态,最终给我们留下了一个童话般的美丽故事。
中国作协主席铁凝认为,“作品对于人类发展历程的沉思、对于道德良心的追问、对于底层民众命运和精神深处的探询、对于自然生态平衡揪心的关注等方面,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如何来定位这部篇小说的文学地位?《你在高原》总策划、作家出版社社何建明说,季羡林先生生前曾经说过一句话:这是一个伟太的时代,却缺少伟大的作品。“这部作品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这就是时代需要的伟太作品。”
一部文学作品,如何得来如此的盛赞々
在山东省作协举办的《你在高原》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座谈会上,山东省著名作家赵德发表示,这部作品为中国当代文学增添了庄严。“如今,许多作家和,对文学轻慢、不恭甚至亵玩,但张炜始终保持着庄严的写作态度,使得《你在高原》具备了庄严的品质,洋洋450万言,全方位地表现了一个时代,其中的思想与诗性饱满充沛,故事情节繁茂动人,无论是内容还是文体都让人肃然起敬。”
山东省作协副主席李掖平是第八届茅盾文学奖的评委,对《你在高原》最深的感触是“众望所归、名至实归。”《你在高原》获奖的背后,是一个文学记录时代的永恒主题。可以说,是时代性与真实感造就了《你在高原》的高度的文学价值。正如张炜自己所说,这是一部“的行走之书。”
张炜的《你在高原》起意于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源于他的朋友的一个真实故事。17岁之前,张炜生活在胶东半岛一个靠近大海的山林里。小时候,他见到一群搞勘探的地质队员,在山林搭起帐篷,竖起铁架,没日没夜地在大地中寻找什么。他战战兢兢地接近地质队员。很快,他和地质队员们成为好朋友。夜晚,地质队员燃起篝火,在野炊的快乐中一边唱歌一边喝酒。张炜感觉地质队员真幸福,整天与大自然打交道,何其快乐!
在接受采访时,张炜曾表示:“我童年的一个理想就是做一名地质工作者。至今,我及我的朋友们,帐篷与其他地质行头仍旧一应俱全。我的少年时代,有许多时候是在地质队员的帐篷中度过的。这10册书,严格来讲,即是一位地质工作者的手记。
为了写书,张炜划定了一个区域,几乎走遍了那里的山山水水。对那里的每一座山脉、每一条河流,他熟悉的程度不亚于任何一个当地人。他了解了城市和村镇的总体状况,目睹了不同阶层的生活状态。他还利用出国的机会,进行考察,将当下中国置于整个世界的体系中研究、比较。他自修了考古学、植物学、地质学等专业学科,密密麻麻地记下了数十本田野笔记。他把自己封闭在深山的陋室中,不停地读着写着,以至于忘记吃饭、忘记睡觉……20多年中,他精心地打造着一部庞然巨著。
在书中,张炜讲述的是关乎自己的一个年代的人和事。“我是一个五十年代生人,可对这一代,我仍然无法回避痛苦的追究。这是怎样的一代,你尽可以畅言,却又一言难尽……时代需要伟大的记忆!这里我特别要提到五十年代出生的这一茬人,这可是了不起的、绝非可有可无的一代人啊……瞧瞧他们是怎样的一群、做过了什么!他们的个人英雄主义、理想和幻觉、自尊与自卑、表演的欲望和牺牲的勇气、自私自利和献身精神、精英主义和五分之一的无赖流氓气、自省力和综合力、文过饰非和突然的懊悔痛哭流涕、大言不惭和敢作敢为,甚至还要包括流动的血液、吃进的食物,统统都搅在了一块儿,都成为伟大记忆的一部分……”
作为《你在高原》的终审,作家出版社副总编杨德华读完了的10部作品后拍案叫快。“进入21世纪后,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个虚拟的时代。人们普遍地从网络、声像等传媒中获取信息,流连忘返在虚拟的世界里。而《你在高原》却是这样地不同,它第一次甩开阔步,实勘大地,足踏高山荒原、江河林川,穿行在田间垄舍车水人流之中,极为具体地面对了生活局部。在这场艰苦而又漫的跋涉中,别开生面地把人们的视线从幻相交错的斗室、光怪陆离的虚拟空间牵引而出,落到一个真实具体、纷繁复杂的现实世界里。它每一章节的根据都来源于生活实在,这样做的结果是大不相同的:作品中,山川河流乃至一草一木都有了活的生命。
这是文学的当代性所在。在张炜看来,任何文学作品都包含了永恒性的因素,同时又携带了它所诞生的那个时代的密码。如果一本书写得不算成功的话,那么它起码还有一点“当代性”的因素在支撑着。任何一部书,最终还是要有它自己难以替代的独有魅力,才能获得久不灭的生命。
“如果说《你在高原》成功讲述了一批上世纪50年代生人的[]经历和命运,那么我们60年代、70年代、80年代出生的人,应该如何面对我们的生活与时代?”山东青年作家刘玉栋表示,“《你在高原》势必给青年作家的文学创作指明了道路、带来了全新的力量,激励着青年作家朝着更高更远的文学目标前进。”
张炜:你在高原2
“如果一个小说家是一个真正的艺术家,那么他必定是一个‘自我中心’论者。除此以外这个人还会是一个土地崇拜者,多少有些神秘地对待了他诞生的那片土地,倾听它,叩问它,也吸吮它。”这是著名作家王安忆对张炜《九月寓言》的评价。
生长于齐鲁大地的张炜,用优美凝练的语言、娴熟游刃的笔法、迂回曲折的情节、宏大深远的背景、缜密细微的思维,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铺展开一个个让人荡气回肠的故事,其灵魂是生命、精神、自然、传统,还有历史。在张炜的一部部鸿篇巨著中,我们感受到一种生存的艰辛和沉重、一种追求的困惑和执著、一种思索的深刻和内敛,因此读他的作品,我们深感犹如经历一次精神的洗礼,在急躁浮华的现实生活中,寻找自己的精神家园。
(编 者)
张炜,生于山东省龙口市,原籍栖霞县。1980年毕业于烟台师范学院中文系。1975年开始发表诗作,1980年开始发表小说、散文等。1984年起从事专业创作,现任山东省作家协会主席。
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九月寓言》《能不忆蜀葵》及《你在高原》(39卷10部)等;中篇小说《秋天的愤怒》《蘑菇七种》《海边的风》等;短篇小说《声音》《一潭清水》《冬景》等;散文《融入野地》《夜思》《芳心似火》等;儿童文学“半岛哈里哈气”系列;诗集《皈依之路》等;文论《时代:阅读与仿制》《小说坊八讲:香港浸会大学授课录》等。其长篇小说《古船》于1999年被评为“世界华语小说百年百强”和“百年百种优秀中国文学图书”;《你在高原》先后获2010“南方传媒大奖年度杰出作家奖”“茅盾文学奖”等10多个奖项。
张炜是一位执著于纯粹文字的作家,由早期的纤巧柔美转为中期的深厚沉郁,30多年来一直在进行颠覆性的写作,以其独特的文学思路、倔强的文学信念、坚韧的文学毅力,为读者呈现了卷帙浩繁的史诗般巨著。他的作品浸染了“朴素”,延续了道德良心的批判、人文关怀的思考、精神世界的剖析等深刻主题,着力处有入木三分之感。他敢于正视时代的恶之花,敢于直面岁月的大荒原,不断深切地关心民众,不断努力地关注个体生命的存在状态和人类的生存前景,表现了一个作家应有的时代勇气和作为。
作 家 作 品
木车的激情
张 炜
在现代旅行中,我们常常因为交通工具的不够迅捷而焦躁和苦恼。我们祈盼乘坐的车辆眨眼间就到达目的地,幻想它能像闪电一样穿越莽野。我们有时甚至为最现代的旅行交通工具——飞机——感到焦急,比如说为机场的长长滞留、耽搁,感到愠怒和不安。
我们总是那么急于从甲地到乙地,总是有那么多事情要做。我们碌碌奔波,但催促我们行动的激情是那样脆弱和渺小。我们怎么能够想象几千年前,有一位思想者就乘坐着一辆缓慢的牛车或马车,在大地上往复奔走。是的,他为了自己的思想,为了自己的理念而不知疲倦,并这样终其一生。
他就是我们所熟悉的古代哲人孔子,还有他的一群弟子。他们都是一些为思想而激动的不知疲倦者。我们不妨把这些人的一生、把这一切,称为“木车的激情”。
由于车速是极其缓慢的,里程是极其艰难的,因而我们今天更有理由说,他的激情才更为强大,更值得信赖。
枯叶铺地,北风呼啸。在冬天,那个哲人也不能舍弃自己的旅程。这在越来越聪明的现代人眼里是不可思议不可理解的。一位不可理喻的执著者,让世界感到畏惧了。
“政治”这两个字在现代或许已经变质。我们现代人几乎仅仅可以从那辘辘的木车声中,听到“政治”的真正含义,领略它的本质。它那时候是人、旅途、木车,是面对土地的求索,是这样的不知疲倦。原来在古代,“政治”和“诗”是合二为一的,这才让后人生出了永久的崇敬。他向各个阶层不倦地诉说他的思考、他的思想,他对这个世界的观察,他探索到的各种各样的原理。作为一位布道者、一位启蒙者、一位诗人,大概这个世界上没有几个人能够与他比肩。但人们往往承认他是布道者和启蒙者,而不愿承认他是诗人。
可是,现代人在这个寒冷的冬天,在北风击碎冰凌的时刻,真的不能从辘辘的马车声中,听到和看到孔子那一腔燃烧的诗情吗?
这是一首长长的、写在大地上的诗,是可以从东方播散到西方的长卷。它就像高空的彩虹一样,横跨万里,放射出璀璨的光辉。
我们相信,一本《论语》只是微薄的纪念,只是简短的记录,它那真正的、更为渊博的思想,的确是由车轮和双足镌刻在大地上的。它们化在了历史的尘埃之中,需要无数的后人在气流和土末里感觉和辨析,去接受它们的渗透和感染。
那个颠簸的木车,把激情播撒在中国大地上。他成了中国乃至整个东方的骄傲,也成了整个人类的骄傲。他的行为表明了人类在某个方面的认识和耐力。他可以指示我们走向多么遥远。他不仅属于古代,更属于现代和未来。
给这样一个伟大的言者和行者作一鉴定,我们也许是无能为力的。可是我们很容易就会发现:他是这样一种生命,他抓住了更本质的东西,所以他才能走向未知的远途,才能驾驭颠簸的木车,承载那么多思想,驶进茫茫历史长河之中,驶进一片灿烂之中。
遥想那个古人的身影,我们似乎会明白一点什么。
原来只有激情,只有他所击打出的思想的闪电,才可以超越一切交通工具的迅捷,使一切现代传播工具相形见绌。思想才是真正迅捷的,阔大无边的,可以笼罩整个宇宙。激光、无线电波甚至都很难拥有这样的速度和力量。
当我们人类不断地将自己的智力和激情变为现代科技,变为非常具体的器械和工具的时候,我们常常忽略了它的源头,忽略了它们真正是来自人类共同的心灵——这样一个基本而重要的现实。无论怎样现代的工具都不能取代心灵。抽掉了心灵,一切都无从谈起。在那个伟大的心灵面前,即便是缓缓爬行的木车,也不能阻断万丈激情。激情的燃烧可以使他穷尽一切艰难险阻,可以穿越十万大山。枯竭而渺小的现代人即便拥有了火车,有了飞船,有了一切的一切,也并不能阻止眼前的危机。
也许当我们现代人懂得一遍又一遍怀念木车的激情的时候,才会走向自己的觉悟。
作 家 链 接
考括坟籍,博采群议。山草香为大家分享的2篇张炜:你在高原就到这里了,希望在张炜你在高原的写作方面给予您相应的帮助。
上一篇:经理的辞职报告范例汇聚
下一篇:我爱黑莓范例【汇编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