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育论文范例实用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言】此例“创新教育论文范例实用4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创新教育论文1

教师要学会全面分析每一位孩子的表现,结合他们的特点对其给出全面的、正确的、客观的评价。然后在教学中从这些学生的个性化特点出来采取一些适宜的教学方式,注重学生独特思维能力的发展,尊重学生的思想结晶。让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现自己的个性并且得到相应的发展。记得有一次,我运用五颜六色、各式各样的音符图片来装饰了我们的教室,第二天学生来到班级中就特别兴奋的谈论了起来,有的孩子说像蝌蚪、有的说像像气球、还有的说像勺子等,我听后感到特别的惊讶,因为在我们的隐形和思维中这些音符就像是豆芽,再也想象不出其他的物品。就是这件事情启示我在以后的教学中不再固定幼儿的思维,要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思维能力,有意识地培养这些孩子的创新意识,并且要对孩子做出的回答给予相应的肯定和鼓励,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够有效地保护好幼儿刚刚萌发的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正确看待幼儿教育工作的职业和角色,运用现代教学手段顺利完成教育工作

传统教学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要把自己掌握的已有的知识全部都无私地传授给学生,因此我们总是会说教师是世界上最无私的职业。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快速变化,教师的责任和工作不再是简单的进行知识的传播,而是要在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扮演着很多角色。如教师要做一名出色的组织者,组织学生开展学习活动;教师还要是一名出色的管理者,管理学生有序地进行探索和学习活动;同时教师还是协调者、决策者和激励者等。为此现代社会中的教师应该让自己得到全面充分的发展,确保自己能够在教学的过程中将多种身份和角色融于一身,为幼儿教育开展创新教育提供最有利的保证。也就是说在幼儿园的教学过程中,不一定有知识、学历高的教师就一定能够胜任或是说很出色的完成任务。在幼儿园中顺利的开展教学活动,不仅需要教师有丰富的知识和教学技能,还需要拥有足够的耐力和高尚的道德精神,在教学的过程中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教师想要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自己首先就要为学生做出榜样。以身作则,用自己的真实的行动来感染和打动学生,为此幼儿教师必须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念。热爱自己的事业,对自己的言行有责任感,对待学生要有足够的爱心,并且尊重幼儿们看似很离奇的想法,运用各种教学方式逐渐引导和培养学生,让幼儿们能够建立敢于创新和探索的精神,对自己充满信心。

三、教师要为学生创造和谐民主的学习环境,让幼儿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和幸福

幼儿园中的孩子年龄都十分小,他们没有很强的判断能力。在幼儿园中能否可以开心快乐的学习和生活大部分都是凭借着自己对周边环境的感受和喜爱程度。如果孩子能够在比较自由和欢快的环境中学习和玩耍就会十分喜欢,反之如果教师的限制太多,氛围十分沉闷,孩子就会特别想要摆脱,不愿意在这里学习和生活。由此可见,周围环境对幼儿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的影响之大,我们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特别关注自己班集体中的环境和氛围,用尽自己的所有办法来为学生创造一种比较宽松、自由和友善的学习环境和氛围,让学生能够在班集体的生活中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创造才能,给幼儿们建立一种信任、互帮互助的学习氛围,有效地激励幼儿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各种学习活动中来。

四、敢于创新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模式并不是一层不变的,虽然那些传统的教学模式也有它自己的优势和特点,但是由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前进,那些“古老”的模式也就无法再吸引学生的眼球,无法顺利地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作为教育工作第一线的教师们,就要放开自己的胆子,在新的教学理念和思想的指导下,敢于探索和创新出新型的教学模式,将新的科学技术和科技产物适宜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中,以这种新颖、有趣的模式和形式来激励学生,增大幼儿学习的动力。例如,我们可以通过游戏式的教学方式来培养幼儿探索知识、获取知识的兴趣;通过动手操作的形式来增强幼儿的体验和情感;通过讨论的方式来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等。从而力争在教学中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幼儿。

五、总结

汉屈群策,策屈群力。山草香为大家整理的4篇创新教育论文范例到这里就结束了,希望可以帮助您更好的写作创新教育论文。

创新教育论文2

关键字创客教育;高职院校;人才培养

在“互联网+”及大数据环境下,随着全球创客活动的不断开展,创客教育作为培养学生创造与创新教育的新型教育方式被世界各国高校重视。高职院校内部共享的实验场地、硬件及耗材等实体资源,为校园创新教育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如何在高校内开展创新教育,拓展师生研发创新的新空间是本文研究的重点。我国是最早提出创新教育的国家之一,但目前高校创新建设还处在起步阶段。针对这一情况,我们拟在高职院校打造优质创客空间、营造创新文化氛围、建设专业的创客教育师资队伍,让教师充分利用智能创客空间为学生提供优质资源及服务。同时吸纳热衷创新、喜欢和学生交流学习的软硬件工程师作为学校的兼职创客教师,改变学生的思维方式,开展基于实践和创新的探索式学习。最终将创新理念及创客运动倡导的“动手操作、实践体验”的创新精神融入各专业教学过程[1]。

一、创新教育理念下教学方式的转变

1.以兴趣为导向的小组式教学

目前高校中多采用讨论式、项目驱动式等教学方法,由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探索和解决问题。在此大班教学的基础上,可以让学生按兴趣划分为小组,在兴趣的引导下,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在小班教学的过程中,能兼顾每位学生的优势,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到教学之中,使创造性思维和自学能力得到培养。

2.融入科研成果的验证式教学

钱伟长院士认为,教学没有科研做底蕴,就是一种没有观点的教育;没有灵魂的教育。高职教师在教课的同时也要做好科研,科研成果代表的是创新意识和能力。通过对科研成果的分析和研究,可以让学生了解专业前沿的知识,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2]。同时以传帮带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到科研项目的立项和研究工作之中,亲自参与项目研发的各环节,形成以科研实践带动教学的良好氛围。

3.以赛促教的探究式教学

高职教育强调动手能力,在“互联网+”的创新环境下,通过政府、企业的支持,校方愿意投入人力物力引导学生参与比赛,完成创新产品。同时在比赛中发挥团队的协作精神,使学生、指导教师和企业研发人员的智慧碰撞出新思路,新创意,积累更多的创新经验为以后的学习工作打下基础。其次,创新大赛深受社会风投资金的关注,获奖团队成员受到风投公司的青睐,一些创新项目得以转化和推广进入商业运营阶段。以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推动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的创业就业[3]。

4.与企业合作开展实践式教学

由高校与企业合作成立创新工作室,利用企业提供的硬件和学校的人力优势,实现了学生在校所学知识与企业实践的有机结合,既让学生了解到行业的前沿发展动态,也解决了企业人才培养的问题。在创新工作室由企业硬件设备搭建的工作平台上,学生可以参与到企业的新技术,新项目的研发,节省企业研发成本的同时,又锻炼了学生的创新和研究能力,实现高校与企业的双赢。

二、教师对创客空间的参与

1.引导学生参与创新项目

在课堂上,教师传授知识的同时总是设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这是产生创新意识的前提条件。努力营造的创新环境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促成学生在现有环境中产生创新灵感,从而产生创新行为[4]。在高校教师可以利用科研项目、软硬件环境、图书等营造一个创新的环境。同时教师根据学生的水平提出合理的问题,会对学生产生吸引力,引起他们探索的热情,在探索的过程中自然会有所创新。

2.辅助学生完成创新项目

提出问题后,对于问题的解答教师不必给出限制的范围,此时鼓励学生成立兴趣团队,充分发挥他们的发散性思维,根据问题的难度和紧迫度列出需要解决的一系列问题,然后通过网络及图书等资源查找出问题的答案。在此过程中,有些问题会被解决掉,有些问题会被否定掉,仍然存在的问题,教师可以根据他们的研究进度,划出一个方向和范围,由学生自己来解决问题。教师对于项目的难度要合理把握,太难,超出他们的能力范围,会挫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太易,会达不到培养效果。同时在解决新问题的探索过程中,要培养他们的科研精神,合作意识,通过项目的解决磨炼其意志[5]。

三、创新教育与专业的结合

1.建设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

人才培养方案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设定的路线图,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经济社会培养所需的人才,更好的把二者结合起来,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的专业型人才。在课程体系中,加入创新创业类课程,可以更好的营造创新创业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同时配合高校创业政策为学生们规划自己未来的创业路程做出铺垫。对于专业课程上的融入,可选择项目类教材,使用项目驱动式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设定自己的岗位,着重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组织协作能力及科研创新能力,同时邀请一线技术人员做课程助教,弥补教师创新能力不足的缺陷,正确的引导学生的创新行为。

2.建设双师型教学团队

安徽省教育厅2016年印发了《安徽省高等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认定办法》和《安徽省高等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目的是加快建设一支理论基础扎实、具有较强技术应用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高校组建具有创新教育意识的教学团队可从三个方面入手:第一,加强教师创新意识培训。第二,邀请企业研发人员作为兼职教师。第三,寒暑假组织教师去企业进行社会实践和调研[6]。只有组建起一支具有创新意识的教师团队,才能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改革创新,从而更好的把创新精神传授给学生。

3.建设学生创新实践平台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学院的大力支持下,各系部结合专业特点,创建了创新创客空间,3D打印工作室,VR工作室,物联网创新工作室等创新创业平台。努力为师生营造创新氛围,同时开展社会服务,在赢得社会知名度的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热情。

参考文献:

[1]杨现民,李冀红。创客教育的价值潜能及其争议[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5(2):23-34

[2]章文。计算机专业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J].计算机教育,2017(11);53

[3]李海波,旷晓霞。论高校毕业生创业者成长规律的价值与运用--高校创业教育系列研究之一[J].钦州学院学报,2015(12):46-50

[4]涂艳蓉。丁晓旭指导教师如何有效参与大学生创新活动[J].现代交际,2013(1):209-209

[5]张爱勤。论教师在本科生创新性实验项目中的角色和地位[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0(8):5-6

创新教育论文3

对于创新概念而言,可以通俗地理解为“创造出新的东西来”。这里的“东西”可以是实物,也可以是思想。这里的“新”,可以是“全新的”,也可以是“改进升级的”。但是,无论如何理解创新概念,实施创新活动的主体是创新人才,而良好自尊是创新人才必备的一种人格特征。

1.良好自尊是创新思维形成的基础。既然要“创造出新的东西”,就要有不同于常人的思考,对现有知识就要有独到的见解或者质疑,而这些都需要建立在独立人格基础之上。这就要求,在创新教育中,要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上,在人格层面,尊重学生,对学生提出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要包容和鼓励。只有宽容、民主、平等的氛围,才有利于学生建立良好自尊;具有良好自尊的学生反过来也会以宽容、民主、平等的态度对待他人。在这种氛围中,每个人的创新活动都会得到尊重,而这种尊重反过来又会促进个体良好“自尊”的建立,从而个体的创新潜能就会充分表现出来,才能形成创新思维。

2.良好自尊是创新人格的重要组成。早在1980年,美国心理学家戴维斯就提出了创新型人才所具备的十个“非智力”人格特征,即①独立性强;②自信心强;③敢于冒险;④具有好奇心;⑤有理想抱负;⑥不轻信他人意见;⑦易于被复杂奇怪的事物所吸引;⑧具有艺术上的审美;⑨富有幽默感;⑩兴趣爱好既广泛又专一。在这十个方面中,与“自尊”有关的方面包括①、②、③、⑤、⑥、⑨六个方面。可见,良好自尊是创新人格的重要组成,建立良好自尊对塑造“创新人格”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3.良好自尊是从事创新活动的信心来源。根据一些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一个人的自尊受到伤害,自信心就会减弱,从而会越来越关注他人的想法和行为,自己的自尊心和爱的能力也会随之下降。而拥有良好自尊的人,在探索新机遇的时候,即使遭到拒绝或失败,也有能力控制和减少恐惧感。从事创新活动,常常要面对这种新机遇,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此时就需要这种源于良好自尊的自信。

4.良好自尊需要可成为一种创新动机。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人类的需求为五个层次:一是基本需要或生理需要,二是安全需要,三是归属感和爱的需要,四是自尊的需要,五是自我实现的需要。从诸多科学家和发明家的创新活动中可以看出,他们的创新动机主要是受到自尊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驱使的。而且严格地说创新动机是无法训练的,只能通过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修养而间接培养的。因此,作为一种创新动机,个体的自尊需要应当受到保护和尊重。在创新教育中,可通过人文学科潜移默化地加以培养。

二、自尊培养是创新教育中的核心问题

由以上分析可知,良好自尊是创新人格的一个重要组成,因此,自尊培养就应当成为创新教育中的一个核心问题。那么,如何在创新教育中培养良好自尊?

1.构建平等、自由、民主的教育环境。为个体提供平等、民主、自由讨论的场所和时间,对于能提出问题、敢于质疑的学生,要多鼓励引导,使得“爱提问”、“爱思考”的人受到尊重。在这样的环境下,个体价值能够被充分尊重,个体的良好自尊也容易形成。特别是师生的人格平等方面尤为重要,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这是自尊培养的最基本途经。此外,当学生出现情绪低落或自卑时,教师应及时给予关注,要充分相信学生自身的调解能力,而不是简单地施加思想教育。换句话说“,给他一点时间,他会好起来的”。这种运用个体的自我调解反馈机制进行的纠正,要好于那种“谆谆教诲”,也是学生独立人格成长的必由之路。

2.提供成功和失败的体验。为学生提供体验“成功”与“失败”的机会,特别是在不断失败中寻求成功的训练。自尊本身属于个体的一种“情感体验”,而这种体验却依赖于外界的认可。因此,在创新教育中应提供给学生适当难度的项目,让他去体验,经过尝试失败和探索努力是可以获得成功的。

三、总结

创新教育论文4

创新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价值导向,以发掘学生的创新潜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教育宗旨,从根本上讲属于素质教育的范畴。创新教育理念不仅要求创新教育目标、教育方法和教育内容的改革,还要求对教育体系进行系统改革,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与传统教育相比,创新教育在人才培养目标上,致力于培养解决模糊领域问题的人才,也就是生产知识者;在教学要求上,创新教育注重培养学生提取、加工信息的能力,以及主动适应社会的应变能力;在学习主动性方面,创新教育更加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参与教学;在教学组织方面,创新教育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辩证思维能力,引导学生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并作出行为选择。总体而言,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创新教育的本质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并在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创新思维与创新人格、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等三个方面进行综合着力。

1.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是创新教育的基础。

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往往表现为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对客观事物和社会现实的质疑和求异意识,并能够独立地进行思维和批判。在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培养的过程中,主体往往表现出一定的自觉与自制,同时,因为环境和现实生活压力的影响,这一意识往往显得模糊和不稳定。因而,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教育者需要发挥学习榜样的示范作用、和谐氛围的潜移默化作用,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设问答疑,细微观察外在事物并捕捉错误价值,创设教育教学情境,来深化和提高创新精神。

2.养成创新思维与创新人格是创新教育的重要目标。

创新思维的本质在于将主体对事物的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思维的层面,实现人的创新活动由感性到理性的重大飞跃。在主体的实践活动中,创新思维要求创新主体能以新颖独创的方式方法来解决问题,并从不同的视角和维度提出解决方案。创新人格是创新主体养成的以服务他人、服务社会为己任,勤于思考、刻苦钻研、开拓进取、坚忍不拔的独立自觉的品质特征,本质上反映的是创新主体的品质和德行问题。创新思维与创新人格的培养,对主体的创新素质和能力养成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而,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教育者要善于创设情境,增加教学活动内容的深度和难度,从不同角度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

3.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既是实现创新教育目的的载体,又是创新教育本身的价值目标之一。

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需要创新主体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具有较好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在实践活动开展中,能应用相应的知识和方法来指导创新性实践,并取得一定的成果。这就要求,教育者不仅应注重对教育对象的知识结构的培养,还应帮助教育对象掌握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和技巧,在原有知识结构的基础上进行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在主动参与、亲身实践中培养教育对象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创新教育对高职体育与健康教学的要求

1.创新教育对体育教师的要求

创新教育的理念和根本要求对教育教学工作者的素质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对高职体育教师而言,首先是要加强理论学习,充分认识创新教育对培养高职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重要性。体育教师不仅仅要掌握体育教学的一般理论和知识,还必须具备开展创新教育的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必须充分认识到,应用创新教育的理念和方法开展体育与健康教学,能够在培养学生的良好身体素质外,拓展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性开展实践活动以及适应社会的素质能力。其次,体育教师应秉持和树立科学的创新教育理念。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高职大学生的知识基础相对比较薄弱,但同时具备动手能力强和可塑性较强的特点。体育教师应尊重学生的实际和全面发展的需求,应用不同的教育教学方法,有效进行分类教学、分层次教学,鼓励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和锻炼,积极引导和发挥学生在创新性教育教学中的主体作用。除此以外,体育教师还应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注重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在开展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应设置某些情境和教学环节,界定明确的教学任务和要求,并指导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鼓励学生积极思考、独立探索,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两种方法的应用比较切合高职大学生的实际。一是开放式教学法。教师应立足学生掌握的知识的动态性,注重培养学生具备较为稳定的能力特点。如在篮球基本技术的教学中,要求学生对突发刺激能产生及时的应变,在规定时间内做出多种以上的传接球动作。一种是研讨教学法。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指导学生对示范动作和团队配合状况开展组内交流和研讨。如在组织团队的竞赛活动中,某一团队能否取得较好的成绩,不仅仅取决于每一位成员的能力和表现,还与团队成员间的相互协作有很大的关系。借助竞赛中产生的问题,教师可及时组织学生研讨,指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2.创新教育对学生的要求

创新性体育与健康教学方法的成功与否,同学生的密切配合与支持紧密相关。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具备正确的思想观念,正确认识体育教学的重要作用,树立主动学习和创新学习的思维意识。首先,作为创新主体,学生应正视自己的创新潜能,端正对创新能力培养的正确认识。高职大学生应该认识到,只要具备正确的思想态度,具备正常的思维能力,在教师的帮助和指导下,每一位学生都能培养一定的创新能力。这种能力不仅仅是思维层面的能力,还包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技术动作的练习、完善产生的创新性体验,等等,这都是学生通过不断的训练、巩固可以获得的。其次,作为创新主体,学生应养成主动质疑、主动思考、主动实践的创新学习意识和创新学习习惯。在体育技能的学习和练习中,学生会对自己完成任务的状况产生情绪化、感性化、表象化的认识。学生应及时捕捉自己的真实想法开展自我反思、自我答疑和自我评价,并将新获取的创新性体验应用于教学任务当中,模仿尝试,反复练习,巩固和提高对任务完成技巧、规则等的理性认识,以获得创新性的思维和成果。在学习方法上,创新教育还要求学生学会学习,创新学习理念和学习方式,成为学习领域的辨别者、筛选者、思考者、实践者与合作者。学生要学会总结经验和不足,敢于质疑教师的教授内容和教法,学会用集体的力量来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说到底,就是要发挥学生这一创新性学习主体的地位和作用。这就要求,学生要不断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地发现问题,主动地思考问题,创新性地解决问题,并在与其他成员的合作交流中深化自己对创新性体验的认识,巩固和提高在实践活动中取得的创新性成果和创新能力。

3.创新教育对体育与健康教学方法设计原则的要求

应用创新教育理念来指导体育与健康教学方法的设计,必须遵循体育教育教学的一般规律,尊重学生既有的客观实际,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总体而言,必须符合四大原则,一是以增强学生体质耐力和身体素质为最主要目标。任何教学方法的应用,都不应偏离教学本身的目的和目标。体育教学的本质在于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其他素质和能力的培养都是建立这一重要目标的基础上延伸拓展而来。二是把握教学方法的多样性要求。不同的学生,在体育教学和身体锻炼方面有不同的要求。教师应因材施教,开展层次性教学和分类教学,应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来增强体育教学的效果。三是依据精心设计和筛选的教学内容来设计和合理安排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应用要结合学生的客观实际,在讲授、示范、练习、巩固、提高等方面与相应的教学内容、教学条件和教学环境保持一致。这样才能发挥教学方法应用的最大效应。四是保持教学方法应用的知识性和趣味性。新颖实用的教学方法,能激发学生对体育教学的知识性体验,拓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独特趣味的教学方法能激发学生对体育教学的情感体验,增强学生对参与实践活动的认可度和主动性。

三、体育教学方法的设计与实施

1.体验式教学法

体验式教学法旨在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和知识性体验,进而提升学生的理性认知水平和技术能力。体验式教学法主要依据高职大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客观实际,将难度系数较大的技术要领转化为简单易学、模仿性较强的关键动作,忽略对学生完成动作时间、难度系数和准确度的要求,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掌握一定的技术动作规范。高职大学生的自尊心比较强,对参与体育活动和锻炼认可度比较高。成功参与体育活动并获得相应的知识性体验,能够激发学生对自我的认同和愉悦感受,从而消除“教”与“学”的客观障碍,激发学生积极学习、主动参与的欲望和意识。此时,教师应给予学生最大的鼓励,为学生创设更多成功体验的机会,让学生在一步一步的“成功”体验中深化自己对教学实践活动的理解,提升对客观事物的理性认识,从而获得一定的思维能力和技术能力。

2.激励式教学法

激励式教学法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激励式教学法主要采取情境设置的办法,由教师指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呈现出来的良好表现,教师应及时给予激励和正面评价,并将学生创新思维的成果应用于具体的活动情境,来增强学生的自我认可,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可组织竞技性活动赛事,如篮球比赛,来具体应用这种方法。学生在篮球比赛中能否合理站位和相互配合,同他们的创新思维和技术能力有很大关系。教师应正确对待竞赛过程中学生出现的失误和能力不足,并及时叫停比赛,组织学生进行战术板的演练,让学生自己去总结不足和提出解决方案。对学生提出的正确建议,教师应及时给予正面激励,并将其建议即时应用在比赛中。这就大大增强了学生对创新思维的认同,并自我激励去适应团队活动的要求,自觉培养相应的素质和能力。

3.趣味教学法

对高职大学生来说,兴趣同样是最好的老师。趣味教学法主要是应用趣味性较强的体育游戏,寓教于乐,让学生在身心愉悦的感受中增强对体育教学的主动参与度,变“让我学”为“我要学”,从而使学生在体育锻炼和实践活动的亲身参与中培养相应的素质和能力。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精心设计和选取适当的教学内容,以游戏的方式开展教学。如篮球的四角传接球游戏。教师将学生分为四个小组,要求每个小组站在半个球场的四个角上,将两个篮球顺利地传跑起来。教师可先组织几个技术好的学生进行示范,在其他学生获得相应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来组织开展游戏活动。这一方面立足于培养学生传接球的技术技能,另一方面也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爱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理和趣味心理,从而使教学效果最大化,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四、结语

48 5385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