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浅谈论文优质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读预览】此篇优秀范文“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浅谈论文优质4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整理分享,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此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浅谈论文【第一篇】

生活

自理能力是指幼儿在日常生活学会生活自理,从事简单的自我服务的能力。从而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睡眠、盥洗、排泄等生活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培养幼儿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也提出了“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幼儿有了一定的自理生活能力,不仅会满足自身的发展需要,更是幼儿在以后社会中赖以生存及发展的根本。教师以游戏为基本形式,整合语言、游戏、生活、计算、科学、常识等方面内容,贯穿于幼儿一日生活中。它具有主体性、鼓励性、游戏性、操作性、家园合作性和整合性等特点。如果利用游戏对幼儿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自理生活能力的培养,有益于幼儿更好地适应周围环境,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小班幼儿尽快学会自理能更快的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而且能培养幼儿的独立性、社会责任感。“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并迁移到以后的生活、

学习

、工作等方面,对于适应快节奏、高强度的未来社会生活起着重要的作用。

当今社会,大部分家庭都是独生子女,一个大家庭中六、七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为这一个孩子服务。由此我们的孩子出现了这样一系列的“独生子女现象”:以自我为中心、狭隘、自私、霸道,一味地索取不知回报、没有责任感、冷漠、互相攀比等等。我们常常能在生活中看到这样的场景:家长一个手牵着孩子,另一个手拿着孩子的玩具和自己的包匆匆忙忙的走在去幼儿园的路上;早上起来孩子在刷牙家长陪在一边帮孩子拿着漱口杯。诸如此类的现象让我们不得不为现在的孩子们担忧:在长者老去的那一天,我们的孩子们该怎么办?由此提出:在幼儿园小班阶段开始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责任感,自信心,以及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对幼儿今后的生活也产生深远的意义。但现在大部分的幼儿依赖性强,生活自理能力差,以致不能很好的适应新环境。根据小班幼儿喜欢边说边玩、

游戏的特点,再结合二期课改中提出的一日生活皆课程和课程整合精神,最终提出“在游戏中培养小班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1、用主体性方法去培养

以幼儿发展为本,应满足每个幼儿对

安全

与健康、关爱与尊重的基本需要,并为幼儿提供平等的学习与发展机会;课程应与幼儿阶段的学习特点与身心发展水平相适应,激发幼儿积极、主动地学习。在我们的一日活动中,我们所创设的游戏情景、提供的游戏材料都是本着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凸现幼儿主体性的为主的。我们所有的游戏都是幼儿自主选择并操作的,教师的角色已经转变为幼儿的生活、游戏伙伴。如在早上来园的桌面建构中,幼儿自己想到用玩具里面一个小拱桥作电话,跟老师玩打电话的游戏,在这个时候,老师不再是主体,幼儿的主体地位显现出来,孩子在带着老师玩。当然在这过程中,老师可以利用这个“电话”鼓励幼儿打电话给

其他

的孩子邀请他们一起玩。这样同伴间的交往就在游戏中发展起来了。

2、用鼓励性方法去培养

3、用游戏性方法去培养

《如何在游戏中培养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浅谈论文【第二篇】

张掖市幼儿园 成俊花

3岁的乐乐刚上幼儿园时,是个活泼好动的孩子,可是每当吃饭的时候,别的小朋友都在低着头吃饭,而她却坐在那儿“看饭”,一直等着老师过去喂她,自己一口饭也不吃。刚开始时我以为她不舒服,可一连几天都这样。后来,我从与乐乐妈妈的交谈中,了解到原来乐乐一岁半的时候,就能自己拿勺子吃饭了,不过吃得到处都是饭粒,还经常撒饭,奶奶嫌她把衣服弄脏了,从此就不让她自己吃饭了,一直喂她吃饭,结果造成了孩子到现在还不会独立吃饭。在我班,不会独立吃饭的幼儿还有;不会独立大小便的幼儿也有……生活自理能力差,成了当代独生子女的一大弊病。

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要培养幼儿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而且儿童心理学也认为,3岁儿童的身体和手的基本动作比较协调,也有了自理的愿望,家长应该多提供锻炼的机会,而不是一味的包办代替,阻碍了孩子自理能力的发展。作为老师,面对这种现状,我清醒地认识到:自理能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因此,我在一日活动中非常注重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一、激发幼儿尝试自理的兴趣。

故事、儿歌对孩子具有无穷的魅力。故事中形象真切的人物与动物深深感染着孩子。因此我经常给孩子讲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念一些琅琅上口的儿歌。例如:我给幼儿讲了《下巴上的洞洞》的故事以后,幼儿都纷纷表示:不要做有洞洞的孩子。在进餐时,都能把自己的饭菜很快地吃完,饭粒都不撒出来,活动室里干干净净的。我们就是这样,通过类似的文学作品中生动的情节、鲜明的形象来感染和影响幼儿,使幼儿懂得自己的事 情自己做,懂得用自己的小手可以做许多的事情,从而激发幼儿生活自理的兴趣。

二、教会幼儿进行自理的方法。

为了能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应当教给幼儿的是做事的方法,而不是一味地包办、代替。例如:刚开学时,有的幼儿洗手的时候喜欢玩水,会把自己或旁边小朋友的衣服弄湿了。为了教幼儿学会正确的洗手方法,不弄湿衣袖。教师一边教一边做示范。洗手前挽袖子,我会这样说:爬呀爬,一爬爬到山顶上,别让袖子滚下来。洗手时我编了个顺口溜:“拧开龙头弄湿手,擦上香皂搓一搓,手心手背变泡泡,再用清水冲干净,水池里面甩一甩,拿个毛巾擦干手。”就这样在老师的有意引导下,幼儿都学会了正确地洗手方法。现在,孩子们都养成了按顺序洗手,洗手时不玩水,会擦肥皂,会用自己的毛巾擦手的好习惯。所以,教给幼儿正确的方法,才能让幼儿终身受益。

三、提供幼儿练习自理的机会。

孩子都是在不断探索和学习中成长的。我们要为他们提供尝试的机会,相信他们的能力。

(一)创设丰富多彩的区域活动,给幼儿更多的锻炼机会。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在活动中我发现我们小班幼儿会自己扣纽扣没有几个人。为了让幼儿学会扣纽扣,我们就设计一个《救救小鱼》的区角。利用彩色的花布做成各种造型的鱼,在鱼的身上钉上纽扣。然后设计情节,让幼儿来练习扣纽扣。例如:一条迷路的小鱼,被大岩石刮伤了,很痛很痛的,小朋友快快来救救小鱼,把它身上的鳞片找回来。幼儿就把半圆形的花布扣在小鱼的身上,当作鱼鳞。还设计了《喂宝宝》的区角,在一次性杯子上贴一 个个张大嘴巴的小动物,如小猫、小狗、青蛙、小牛、小兔等。然后设计有趣的情节:小动物到班级里来做客,我们来招待小动物,请他们吃饭。让每个幼儿挑选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学着喂他们吃饭。通过一次次的锻炼,午餐时,再没有孩子把饭粒撒出来了。

(二)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给幼儿分配一些小任务。

(三)组织自理能力的比赛,激发锻炼的积极性。

为了能更好的激发幼儿掌握好自理能力,并且检验幼儿掌握自理能力的情况,我们组织了多次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比赛。例如:“吃饭比赛”,比一比哪个幼儿吃得又快又干净。吃得又快又干净的幼儿可以得一颗红五星,吃饭有进步的幼儿也可得一颗红五星。每次午餐孩子们都积极地把自己的饭菜吃完,然后高兴地把空碗拿给老师看,从而会得到老师的“红星”奖励。我们还组织了“穿衣服比赛”、“穿鞋比赛”、“扣纽扣比赛”……正是这些比赛,既激发他们锻炼的积极性,又展现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水平。

四、坚持锻炼幼儿的自理能力。

一种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就需要我们要有耐心、有恒心,持之以恒。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更是如此。不能今天让幼儿学习掌握生活自理能力,明天嫌幼儿做得不好或添麻烦,就包办,代替,这样反而会阻碍了幼儿自理能力的发展。只要我们坚持不懈有步骤的培养幼儿的自 理能力,多给幼儿提供锻炼的机会,幼儿的自理能力一定会得到提高。

总之,只要放开我们关爱的双手,给孩子一个锻炼的机会!相信孩子,经过磨练他们一定会做得更好。

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浅谈论文【第三篇】

谢乐芳

现在家庭的孩子,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父母对孩子总是百般呵护,例如:当孩子想帮助大人洗洗手帕时,成人会说“不用了,你会弄湿衣服的”成人的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大大限制了孩子能力的发展。家长对独生子女的过度爱护,使之成了温室里的花朵,禁不起风吹雨打。在家长无微不至地“保护”下,孩子的自理能力越来越差,不会扫地,不会穿衣,不会系鞋带……而幼儿能力与习惯的培养是在学前期,2~4岁是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生活习惯初步养成的关键期。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要培养幼儿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幼儿能否学会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我们对完成此项任务的困难和可能性进行了分析。

第一、怕麻烦,嫌孩子动作慢,或吃得脏。第二、认为孩子小、能力差,以后学习也不晚。

做那个。本来,自理能力的形成及成长都是在锻炼中磨练出来的。在这种种限制保护下的小孩子又何来机会锻炼呢?因此,成人的过分保护给孩子自理能力的培养造成了很大的障碍。

1、激发幼儿尝试自理的兴趣。

故事、儿歌对孩子具有无穷的魅力。故事中形象真切的人物与动物深深感染着孩子。因此我经常给孩子讲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念一些琅琅上口的儿歌。例如:我给幼儿讲了《下巴上的洞洞》的故事以后,幼儿都纷纷表示:不要做有洞洞的孩子。在进餐时,都能把自己 的饭菜很快地吃完,饭粒都不撒出来,活动室里干干净净的。我们就是这样,通过类似的文学作品中生动的情节、鲜明的形象来感染和影响幼儿,使幼儿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懂得用自己的小手可以做许多的事情,从而激发幼儿生活自理的兴趣。

2、教会幼儿进行自理的方法。

为了能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应当教给幼儿的是做事的方法,而不是一味地包办、代替。例如:刚开学时,有的幼儿洗手的时候喜欢玩水,会把自己或旁边小朋友的衣服弄湿了。为了教幼儿学会正确的洗手方法,不弄湿衣袖。教师一边教一边做示范。洗手前挽袖子,我会这样说:爬呀爬,一爬爬到山顶上,别让袖子滚下来。洗手时我编了个顺口溜:“拧开龙头弄湿手,擦上香皂搓一搓,手心手背变泡泡,再用清水冲干净,水池里面甩一甩,拿个毛巾擦干手。”就这样在老师的有意引导下,幼儿都学会了正确地洗手方法。现在,孩子们都养成了按顺序洗手,洗手时不玩水,会擦肥皂,会用自己的毛巾擦手的好习惯。所以,教给幼儿正确的方法,才能让幼儿终身受益。

3、提供幼儿练习自理的机会。

孩子都是在不断探索和学习中成长的。我们要为他们提供尝试的机会,相信他们的能力。

(1)创设丰富多彩的区域活动,给幼儿更多的锻炼机会。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在活动中我发现我们小班幼儿会自己扣纽扣没有几个人。为了让幼儿学会扣纽扣,我们就设计一个《救救小鱼》的区角。

利用彩色的花布做成各种造型的鱼,在鱼的身上钉上纽扣。然后设计情节,让幼儿来练习扣纽扣。例如:一条迷路的小鱼,被大岩石刮伤了,很痛很痛的,小朋友快快来救救小鱼,把它身上的鳞片找回来。幼儿就把半圆形的花布扣在小鱼的身上,当作鱼鳞。还设计了《喂宝宝》的区角,在一次性杯子上贴一个个张大嘴巴的小动物,如小猫、小狗、青蛙、小牛、小兔等。然后设计有趣的情节:小动物到班级里来做客,我们来招待小动物,请他们吃饭。让每个幼儿挑选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学着喂他们吃饭。通过一次次的锻炼,午餐时,再没有孩子把饭粒撒出来了。

(3)组织自理能力的比赛,激发锻炼的积极性。

孩子们都积极地把自己的饭菜吃完,然后高兴地把空碗拿给老师看,从而会得到老师的“红星”奖励。我们还组织了“穿衣服比赛”、“穿鞋比赛”、“扣纽扣比赛”……正是这些比赛,既激发他们锻炼的积极性,又展现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水平。

自理能力的培养不是单方面的,良好自理能力的培养还离不开家长们的支持与配合,我们应时刻保持与幼儿园联系,做到家园同步,合力教育,循序渐进地让孩子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当孩子在幼儿园学会了一些生活技能,形成的好习惯,应该在家庭中继续练习、巩固。不应有“孩子还小,许多事情长大了自然就会了”的思想,因此,对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必须得到家长的支持。幼儿园可通过《家长园地》、与家长面谈等形式,向家长宣传培养孩子自理能力的重要性,介绍一些科学的方法,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希望家长在家能鼓励幼儿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并提供给幼儿一些劳动的机会如:自己穿脱衣服、系鞋带、洗手、整理玩具等,并且要持之以恒,反复训练。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是在实践中不断巩固,从而养成自觉爱劳动的习惯。成人对孩子做得好的,要及时给予表扬,做得不好的也不应埋怨和代替,而是多鼓励引导。幼儿期的孩子模仿能力最强,家长的一言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所以,父母要以身作则,做好表率作用,家庭成员之间也要保持一致的态度,让培养幼儿自理能力这项活动得到顺利的开展。

综上所述,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幼儿进行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经常组织幼儿参加各类劳动活动,让孩子在学习生存的时候首先学会自理,为能更好地适应将来繁复的社会打好坚实的基础。

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浅谈论文【第四篇】

张掖市幼儿园 成俊花

3岁的乐乐刚上幼儿园时,是个活泼好动的孩子,可是每当吃饭的时候,别的小朋友都在低着头吃饭,而她却坐在那儿“看饭”,一直等着老师过去喂她,自己一口饭也不吃。刚开始时我以为她不舒服,可一连几天都这样。后来,我从与乐乐妈妈的交谈中,了解到原来乐乐一岁半的时候,就能自己拿勺子吃饭了,不过吃得到处都是饭粒,还经常撒饭,奶奶嫌她把衣服弄脏了,从此就不让她自己吃饭了,一直喂她吃饭,结果造成了孩子到现在还不会独立吃饭。在我班,不会独立吃饭的幼儿还有;不会独立大小便的幼儿也有……生活自理能力差,成了当代独生子女的一大弊病。

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要培养幼儿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而且儿童心理学也认为,3岁儿童的身体和手的基本动作比较协调,也有了自理的愿望,家长应该多提供锻炼的机会,而不是一味的包办代替,阻碍了孩子自理能力的发展。作为老师,面对这种现状,我清醒地认识到:自理能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因此,我在一日活动中非常注重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一、激发幼儿尝试自理的兴趣。

故事、儿歌对孩子具有无穷的魅力。故事中形象真切的人物与动物深深感染着孩子。因此我经常给孩子讲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念一些琅琅上口的儿歌。例如:我给幼儿讲了《下巴上的洞洞》的故事以后,幼儿都纷纷表示:不要做有洞洞的孩子。在进餐时,都能把自己的饭菜很快地吃完,饭粒都不撒出来,活动室里干干净净的。我们就是这样,通过类似的文学作品中生动的情节、鲜明的形象来感染和影响幼儿,使幼儿懂得自己的事 情自己做,懂得用自己的小手可以做许多的事情,从而激发幼儿生活自理的兴趣。

二、教会幼儿进行自理的方法。

为了能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应当教给幼儿的是做事的方法,而不是一味地包办、代替。例如:刚开学时,有的幼儿洗手的时候喜欢玩水,会把自己或旁边小朋友的衣服弄湿了。为了教幼儿学会正确的洗手方法,不弄湿衣袖。教师一边教一边做示范。洗手前挽袖子,我会这样说:爬呀爬,一爬爬到山顶上,别让袖子滚下来。洗手时我编了个顺口溜:“拧开龙头弄湿手,擦上香皂搓一搓,手心手背变泡泡,再用清水冲干净,水池里面甩一甩,拿个毛巾擦干手。”就这样在老师的有意引导下,幼儿都学会了正确地洗手方法。现在,孩子们都养成了按顺序洗手,洗手时不玩水,会擦肥皂,会用自己的毛巾擦手的好习惯。所以,教给幼儿正确的方法,才能让幼儿终身受益。

三、提供幼儿练习自理的机会。

孩子都是在不断探索和学习中成长的。我们要为他们提供尝试的机会,相信他们的能力。

(一)创设丰富多彩的区域活动,给幼儿更多的锻炼机会。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在活动中我发现我们小班幼儿会自己扣纽扣没有几个人。为了让幼儿学会扣纽扣,我们就设计一个《救救小鱼》的区角。利用彩色的花布做成各种造型的鱼,在鱼的身上钉上纽扣。然后设计情节,让幼儿来练习扣纽扣。例如:一条迷路的小鱼,被大岩石刮伤了,很痛很痛的,小朋友快快来救救小鱼,把它身上的鳞片找回来。幼儿就把半圆形的花布扣在小鱼的身上,当作鱼鳞。还设计了《喂宝宝》的区角,在一次性杯子上贴一 个个张大嘴巴的小动物,如小猫、小狗、青蛙、小牛、小兔等。然后设计有趣的情节:小动物到班级里来做客,我们来招待小动物,请他们吃饭。让每个幼儿挑选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学着喂他们吃饭。通过一次次的锻炼,午餐时,再没有孩子把饭粒撒出来了。

(二)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给幼儿分配一些小任务。

(三)组织自理能力的比赛,激发锻炼的积极性。

为了能更好的激发幼儿掌握好自理能力,并且检验幼儿掌握自理能力的情况,我们组织了多次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比赛。例如:“吃饭比赛”,比一比哪个幼儿吃得又快又干净。吃得又快又干净的幼儿可以得一颗红五星,吃饭有进步的幼儿也可得一颗红五星。每次午餐孩子们都积极地把自己的饭菜吃完,然后高兴地把空碗拿给老师看,从而会得到老师的“红星”奖励。我们还组织了“穿衣服比赛”、“穿鞋比赛”、“扣纽扣比赛”……正是这些比赛,既激发他们锻炼的积极性,又展现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水平。

四、坚持锻炼幼儿的自理能力。

一种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就需要我们要有耐心、有恒心,持之以恒。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更是如此。不能今天让幼儿学习掌握生活自理能力,明天嫌幼儿做得不好或添麻烦,就包办,代替,这样反而会阻碍了幼儿自理能力的发展。只要我们坚持不懈有步骤的培养幼儿的自 理能力,多给幼儿提供锻炼的机会,幼儿的自理能力一定会得到提高。

总之,只要放开我们关爱的双手,给孩子一个锻炼的机会!相信孩子,经过磨练他们一定会做得更好。

-->

48 6395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