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人句拟人句子描写精编句子(实用5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言】此例“拟人句拟人句子描写精编句子(实用5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拟人句1

关键词: 英语虚拟语气 教法 学法

虚拟语气表示说话人的主观愿望、假设(假想)、猜测或建议,而并不表示客观存在的事实。虚拟语气都是通过谓语动词的特殊形式表示出来。传统教学常对虚拟语气从形式或用法上进行分类,尽管详尽而周全,但因其形式和用法多样,学生常常混淆不清。或者记住标准模式以备应试时套用,但对于错综时间条件句却又无从套起,况且语言的最终目的是表达思想和情感。如果学生被形式所束缚,不能真正理解虚拟语气的本质内涵,就不能在应用时自由顺畅地表达。本文通过对各种虚拟语气语料的分析,将虚拟语气的语法本质和运用作了最简明的概括,以期对虚拟语气的教学提供一思路,使学习者能更加快捷地掌握。

将虚拟语气简单概括为:1.时态倒退:虚拟语气常以事件客观发生的时间为基点,借助时态倒退来传达距离感,即非真实性。具体说就是用过去时表达与现在相反的事实,用过去完成时表达与过去相反的事实。2.零时态:零时态也称零动词,是指没有任何标记的原形形式。意味着动作未受时空限制,只可能存在于未来或想象之中,表达了主观对未来的预期和向往。3.情态动词虚拟:多个情态动词都可以表达一定程度的可能性,尤其是几个过去式形式would,should,could,might表达更小的可能性,用以表达委婉、虚拟的状态或动作。4.合逻辑:只要用以上合适的方式表达虚拟,合乎逻辑的句子一定是正确的表达。合逻辑也让我们更容易地表达思想、情感和态度。下面用上述原则,对一些典型例句加以分析。

一、以时态倒退和情态动词进行的虚拟

1.在if条件状语从句中的虚拟。

例 I were you,I would/should/could/might tell him the truth.此句条件从句不符合现在的真实,所以时态倒退,用were。在不真实的条件下,主句用情态动词表达虚拟的动作或状态。

例 you had studied harder last term,you w/s/c/m have passed exam.条件句与过去的事实不符,所以时态倒退,用过去完成式,主句的动作在过去的条件下,相对于现在已经完成,所以用现在完成时,而过去的条件是不真实的,仍用情态动词表示虚拟。

例 it were to rain(rained,should rain) tomorrow,I w/s/c/m stay at home.在真实条件句中,常用一般现在时表示将来,所以表将来不可能实现的情况,条件句仍遵循时态倒退,rain改为rained,is to rain改为were to rain。此外,还可以用should rain表示对未来的预想,可译为“万一”。强调实现的可能性很小,主句仍用情态动词表示虚拟。如果强调很小的那点可能性,就用直陈语气。如句子“If it should rain,I’ll stay at home.”合乎逻辑,也成立。

2.在wish宾语从句中的虚拟。

在wish宾语从句中表示不能实现的期望,“要是……就好了”、“但愿……”。

例 wish I were you.与现在事实相反,时态倒退为过去式。

例 wish I had met him last night.与过去事实相反的愿望,过去式倒退为过去完成式。

例 wish prices would come down.表示将来没有把握,用情态动词表示实现的可能。

3.在as if/as though引导的方式状语从句中的虚拟。

as if/as though当“好像”讲,引导的状语从句表示非真实,用虚拟语气。

例 speaks as if he were a girl.时态倒退,用过去式表示对现在事实的虚拟。

例 looks as if he had done something wrong.非真实,时态倒退,用过去完成式表示对现在完成动作的虚拟。

例 looks as if it is going to snow.表真实,则不用虚拟语气。

4.在even if/even though(除非)引导的让步状语从句中的虚拟。

例 wouldn’t change his mind,even if you asked him to.相当于条件从句,条件是虚拟的,所以时态倒退,用过去式asked,主句用情态动词表示虚拟的状态。

5.在没有if的含蓄条件句中的虚拟。

例 would rather you didn’t tell him.宁愿没做,但却做了。时态倒退,用过去式。

例 air,we couldn’t live.条件与事实相反,主句用情态动词虚拟。

例 only I had more money,I could buy a only要是……就好了。条件非真实,时态倒退,主句用情态动词虚拟。

例 only I were a bird!对现在事实的虚拟,时态倒退。

例 boss didn’t know it,or he might have scolded her for it.用情态动词虚拟。

6.在错综虚拟句中的虚拟。

错综虚拟句也叫错综时间或混合时态虚拟句,主、从句时态无固定的模式可套,更需要从本质上认识虚拟语气。

例 didn’t know his telephone;otherwise we would have telephoned him.用情态动词表达当条件不成立时,对已完成的动作的虚拟。

例 you hadn’t helped me,I couldn’t have finished it on time and most likely I would be still working now.条件句表达与过去的事实相反,时态倒退,用过去完成式;主句用情态动词表达对已经完成和正在进行动作的虚拟。

7.用于定语从句It’s (high) time that...中的虚拟。

例。It’s(high) time that we left (should leave).用过去式表示现在还没有离开,对与现在相反的事实的虚拟;或用“should+动词原形”表示应该走,但还没有走,是情态动词表示的虚拟,所以这类should不能省。

二、以零动词及情态动词进行的虚拟

1.在表示坚持、要求、建议、命令、提议、敦促、安排、希望等的宾语从句、主语从句、表语从句或同位语从句中的虚拟。

例 ordered that it (should) be sent back.(宾语从句)

例 is necessary that we (should) make everything ready.(主语从句)

例 suggestion is that you (should) be the first to go.(表语从句)

例 proposal is that we (should) get rid of the bad habits.(同位语从句)

这类从句描述的是一种主观愿望、一相情愿,而非真实的情况,所以用“should+动词原形”,表达主观认为理应如此。或省掉should,用“零动词”表达主观对未来的预期和向往。

2.在lest,for fear that(以免),in case(以防)引导的目的状语从句中的虚拟。

例 careful lest you (should)fall from that tall tree.

例 walked quietly lest she (should) wake up her roommates.

动作还未发生,不这样的话,未来应该会发生,用should+动词原形;或用零时态,表示对未来的预期。

此外,在表示祝愿的套语中,如:May you succeed!Long live our motherland!可理解为说话人在心里上将主语当作受话人(即说话对象),祈请他进入谓语动词所表达的动作或状态,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虚拟。至于下列句子:It would be better for you not to stay up too you like a cup of tea?传统将这类表述仅看作情态动词的用法,不列入虚拟语气。其实,其中含有委婉、虚拟的味道,可看作情态动词虚拟。有人把类似下面的句子看作虚拟语气,如:I’m sorry that he should be in such poor health.其实应看作情态动词should的用法之一,译作“竟然”,因为句中没有合乎逻辑的虚拟含义。

总之,通过以上各例句的分析可见,虽然虚拟语气的种类及用法多样,但只要学会用时态倒退表达非真实状态或动作的虚拟,用零动词表达主观对未来的想象和预期,或用合适的情态动词表达委婉和虚拟的可能性,只要该句子是符合逻辑的,一定是正确的表述。

参考文献: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以上这5篇拟人句拟人句子描写精选句子是来自于山草香的拟人句的相关范文,希望能有给予您一定的启发。

新老师入校培训心得体会2

为期2天的英语培训即将落下帷幕,在这紧张、充实而又快乐的2天里,我感受了很多,也学到了很多,这次培训使我受益匪浅,虽然时间很短,但是培训的内容给了我教学上很大的帮助,听了的理论指导,也观看了一些教学实例,亲身体验了一些活动,让理论联系了实际,使得我更深刻、更透彻的领会了老师所讲的内容。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重新认识了自我通过学习使我的思想有了一个新的转变,作为一位教师,必须具有渊博的知识,熟练的操作技能,良好的思维品质,在英语的探究过程中,教师不再把英语知识的`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教学任务和目的,也不再把主要精力花费在检查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上,而是成为学**同体中的成员,在问题面前教师和孩子们一起寻找答案,在探究英语的道路上教师成为学生的伙伴和知心朋友。

二、对英语课堂教学有了新的认识通过教师讲的一些教学技能及他课堂教学的一些经验和感悟,我对英语课堂教学也有了一个新的认识,英语课以语言为对象,强调以任务入手,放眼看周围世界,培养学生的英语能力,这个就是知识点。在教学总体目标上注意兴趣,体验成功和培养自信;在课程实施上注重创造学习环境和提高学习效率;在教学模式与方法上注重参与实践和创新发展;在语言教学的目标上,注重培养语感和交际能力;在教学评价上,注重运用激励机制和多元评价。英语教师应具备的听、说、读、写、译的教学技能,给英语教师指明的努力的方向,明确了作为一名合格英语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三、对教材的把握有了一个整体的认识作为一线教师,我知道了怎样的课才算是一堂好课,不泛包括师生互动,学生主体等,但我觉得关键还有对教材的把握,通过培训,使我明白了,我要用教材教学生,而不是教教材,可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围绕课标可删可增,另外要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也就是听、说、读、写的能力,也就是说在课堂中,Pairwork和Groupwork部分不但要练,还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勇于张口,使课堂气氛活跃而有秩序,让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定位,真正喜欢上英语课堂。

作为一线教师,通过这次培训感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非常感谢园**能给我这样一次学习的机会,我会加倍努力,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勤于思考,善于分析,尽早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拟人句3

目前学界较公认的比较句式有:“比”字句、“有”字句、以及“像(跟、同)……一样”等构成的句式,但这些句式同时还可以表达比拟的意思。本文所谓的“比拟”就是打比方的意思,即用某些有相似点的事物来比拟想要说明的某一事物,以便表达得更加生动形象,与修辞学上的“比拟”不同。比较句与比拟句的区分对现代汉语比较范畴的研究以及汉语史上比较范畴演变的研究都具《山草香·》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以往的研究已略有涉及,但大多浅尝辄止,没有就此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马氏文通》首先提出汉语中的比较句,“凡色相之丽于体也,至不齐也。同一静字,以所肖者浅深不能一律,而律其不一,所谓比也。”但就其所举例句来看,马氏并未就比较与比拟做出区分。吕叔湘(1942)把比较范畴分为“类同、比拟、近似、高下、不及、胜过、尤最、不如、倚变”等九类,可见吕先生认为比较包括比拟。首先提出区分比较句和比拟句的是丁声树(1961),在讨论“和、跟、同”和“比”时涉及到比较句,并认为:“‘比’字说的是程度差别,‘和、跟、同’说的是异同或近似”。并提到有些句子只是比拟句,而不是比较句,但并未提出具体的区分标准。“比较句”是就事物间的程度、数量和性状等方面的异同或高下做出客观的描述,属于一种叙实句。而“比拟句”一般只就两种事物进行比较,更多的是重在说明,主观性更强,属于一种说明句。但由于二者往往采用相同的句法形式,甚至相同的形式标记,因而在自然语言中比较句和比拟句常常纠缠在一起很难辨别清楚,故有的学者认为二者存在重合的部分,难以辨清。“纯粹比较与纯粹比喻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界线。这时,比较结构的确切含义往往需要一定的上下文或需辅助相应的语法手段、语气成分来加以明确。很多时候,在这个重叠区,比较句型在语义上是可以有歧义的。”(夏铭2000)陆俭明、马真(1999)指出“还”和“更”的两个重要的区别:“还”只能用于两者的比较,“更”可以用于三者的比较;“还”有比拟的意思。该文用变换分析的方法,细致地分析了“还”和“更”用于不同比较句中的语义特性,并进而指出比较句和比拟句的区别:

(1)a.哈尔滨比这里还冷。哈尔滨比这里更冷。

b.我哥哥比我还有能耐。我哥哥比我更有能耐。

c.小张跑得比王平还快。小张跑得比王平更快。

(2)a.那孔比针眼儿还小。*那孔比针眼儿更小。

b.他呀,比狐狸还狡猾。*他呀,比狐狸更狡猾。

c.他们跑得比兔子还快。*他们跑得比兔子更快。例句(1)是表比较的,“还”和“更”可以自由替换;而例句(2)是表比拟的,“还”就不能替换为“更”了。

殷志平(1995)也认为:“X比Y还W”句式有比较类“比”字句和比况类“比”字句两种语义特征(比况类即本文所说的比拟类)。殷文还指出“比较类‘比’字句预设Y具有W所表示的性状、程度,且Y处于W所表示的性状、程度的两极之间的某一个位置;比况类‘比’字句预设在特定的语境中,Y具有最高的性状、程度,Y处于W所表示的性状、程度的极端位置,通常Y超过X。”例如:

(3)山东队比河南队还快。

(4)小张的孩子比小李的孩子还会哭。

(5)我们的大“蜻蜓”仿佛比飞机还飞得高。

(6)你绣出的花比山茶花还鲜艳。

殷先生认为:(3)、(4)为比较类;(5)、(6)为比况类。可见,同一个介词“比”既可以表比较又可以表比拟,二者常常纠葛在一起很难区分。陆俭明、马真(1999)和殷志平(1995)虽从不同角度提示了“比”字句存在表比较和表比拟之别,但比较句和比拟句的区别还应该有更为深层的语义制约因素。

二比较句和比拟句辨析

通过比较项和比较参项的语义内容辨析

从上节所引的用例可以看出,比较和比拟两种不同的语义内容可以同寄于一种句式——差比句当中。但正如我们前文指出的那样,比较句是一种叙实句,是说话人的客观陈述,而比拟句是一种说明句,更强调一种主观看法。对这两种语义内容,从这种句式本身出发很难离析清楚,所以我们还是要从比较和比拟这两种不同的语义范畴入手。陆俭明(1982)在分析“像X似的”的构造层次时指出“跟X似的”只表示比拟,而不能表比较。因此我们可以用“跟X似的”的这种表达单一语义的特性来检验差比句所表示的两种不同的语义内容。上节陆文的例(1)组句式是表示客观比较的,表达了说话人对客观事实的认识,是一种客观陈述,所以都不能用表比拟的“跟X似的”重新表达。例如:句(1)a不能说成“哈尔滨冷得跟这里似的”,句(1)b也不能说成“我哥哥有能耐跟我似的”,句(1)c也不能说成“小张跑得跟王平似的”。而陆文的例(2)组句却可以,例如:句(2)a可表述为“那孔小得跟针眼似的”;句(2)b可表述为“他呀,跟个狐狸似的”;句(2)c可表述为“他们跑得跟兔子似的”。例(2)组句在变换为“跟X似的”句式后基本语义未变,说明这类差比句式所表达的是比拟的语义内容。同样殷文的用例也可做如此分析。

通过比较项和比较参项的语义关系辨析

吕叔湘在《中国文法要略》中指出“两件事情,要是完全相异,那就或是无关系可言,……。必须有相同的部分,又有相异的部分,才能同中见异,或异中见同,才能有比较关系。”我们认为“比较”可以是两个事物间的比较,也可以是两个以上的事物间的比较;而“比拟”只能是两个事物间相比。“比较”是指本质上的同类事物间的比较;而“比拟”是指两种不同事物间的比较,而两事物间又有某些相似性。丁声树(1961)认为:“‘比’字的用法可以分成两小组,一是同类事物的比较。二是程度的差别随时间而变。”从上面所引陆文和殷文的用例来看,凡是陆文和殷文所谓的比较类句式均为同一语义场内的事物间的比较,而比拟类句式为不同语义场内的事物间的“比较”。再比如:

(7)他的热情比年轻人还高。(《现代汉语八百词》)挑着比扛着轻。他今天比哪一天都高兴。

(8)这孩子已经有我那么高了。(《现代汉语八百词》)前面讲的和这里讲的是一致的。

这类句子看作比较句,一般不会有异议,因为比较的双方为同一语义场的两个事物或动作行为。但像下面的例句就会有不同的看法(未注出处的均引自《现代汉语八百词》)。

(9)这种肥料和豆饼差不多。

(10)这种萝卜跟梨一样甜。

(11)湖面同明镜一样清澈。

(12)人群像潮水一般涌向广场。

(13)这花开得有碗口那么大。

(14)她的胳膊比火柴棍儿还细。这些句子中的“跟(像、同)……一样”、“有……那么”与“比”字句一样既可以表比较,又可以表比拟,因此很难辨别。《现代汉语八百词》就将例(9)—(13)视作比较句,本文认为把这样的句子看作比拟句更好。比喻应该是本质上不同而又有某些共性的事物之间的比较,同类人和事物之间的比较是本义的比较,即所谓的“凡喻必以非类”。比拟句中比较项和比较参项作为两种不同的事物往往具有一些相似的特性,说话人并不是有意比较二者的异同,而是以比较参项(通常是人们熟知或某一性质的典型代表)为基准说明比较项,而且往往有夸张的成分。如例句(6)萝卜和梨是味道完全不同的两种东西,萝卜在人们的印象中通常是辣的,而梨则是甜的,说话人在此是强调这种萝卜的甜,而并非是拿二者来进行比较。再如例句(14),在人们的认知心理中,火柴棍儿是细的,拿胳膊与火柴棍儿相比就是极言其细,重在说明而非叙实。比拟句中的说话人拿来做比较参项的往往强调其“内涵义”,而非“外延义”。也就是说,拿来“比较”的两个事物不是同一语义场内的,在人们一般的认知范围内不会把他们看作同一类事物,由此而形成的“比较”就应该是比拟关系。

通过比较参项的指称功能辨析

“名词的指称(reference)是语法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很多与名词有关的问题都牵涉到它。”(王红旗2004)“有指(referential)”和“无指(nonreferential)”是名词性成分的一对重要语义概念。“如果名词性成分的表现对象是话语中的某个实体(entity),我们称该名词性成分为有指成分,否则,我们称之为无指成分。”(陈平1987)我们也可以借用这一对概念来说明“比较句”和“比拟句”的区别。例如:

(15)头种的西瓜,个个都有篮球大。

(16)地摊上卖的西瓜,个个都有你手里的篮球那么大。

底下加线的为无指成分,加点的为有指成分。“篮球”着眼点是该名词的抽象属性,而“你手里的篮球”是有所指的某个实体。也就是说例(15)中的“篮球”,说话人取其“大”的属性,借以极言西瓜之大,是一种说明,当然有夸张的成分;而例(16)“你手中的篮球”则是说话人用以作为比较的具体对象,是一种叙实。也就是说,当人们想要比拟、夸张某一事物的性状、程度时,往往选用认知心理中具有极端地位的性状或程度的事物作为“比较”的对象,即“比较参项”。这时往往是非叙实的夸张。例如:

(17)“你孩子有多高了?”“我孩子?比书架还高了。”(引自陆俭明1999)

(18)半年不见,小女儿比桌子还高了。(引自殷志平1995)上述两例的语义基本一致,我们以殷先生的例句为例分析其语义。小女儿一定是年龄很小,如按正常的成长一定不会有一般的桌子高,说话人在此想强调其高,故用其心理中的较高的事物作为比拟的标准,以极言其高。可变换此例为:

(19)小女儿比这张桌子还高了。拿“小女儿”与“这张桌子”相比,强调的是二者的高度差,应该是一种真正的比较,“这张桌子”高,“小女儿”更高,这是一种“双项同向比较”。(参见周小兵1995)

通过比较结果的语义特征辨析

比较结果大多由形容词充当,可充当比较结果的形容词大体分为两类:“一类为‘高、大、宽、粗、重’等,我们称之为‘高大’类形容词;另一类为‘低、小、短、窄、细、轻’等,我们称为‘低小’类形容词。语法学界曾有人提出‘高大’类形容词是褒义词,‘低小’类形容词是贬义词。”(张豫峰1998)张先生在此想证明表比较的“有”字句里“‘高大’类词语本身无所谓褒义或贬义,当这些词语进入到句子中,他们的性质、状态随着句子所要表达的某种表意倾向的变化而发生偏移”。在此我们想用张先生的图示和例子来说明本文的问题:(+表正值,-表负值,O表零点)

(a)她的腰竟有水桶那么粗。(b)她的腰有小王那么粗。(c)她的腰只有柳条那么粗。“例(a)的表意倾向重在强调‘她的腰’不是‘细’而是‘粗’,因此形容词‘粗’的性状处在正值。例(b)在表意上既不倾向‘粗’也不倾向‘细’,只是对‘腰’的粗细进行衡量,因此形容词‘粗’的性状处于零点,这样的句子可说成‘她的腰有小王那么粗细’。例(c)的表意倾向重在强调‘她的腰’不是‘粗’而是‘细’,因此形容词‘粗’的性状偏向负值,这样的句子还可以选择表示性状负值的‘细’代替‘粗’作D项,如说成‘她的腰只有柳条那么细’。”(比较结果张文称为“比较点”,用D表示)也就是说“水桶”和“柳条”是人们极言腰粗或腰细的两个极致,说话人正是取其抽象的属性,故其性状值有正或负的偏向,因此(a)、(c)句表达的是一种比拟,极言腰粗或腰细;而一般的比较则只是一种客观的叙述,主观上无所谓“先入为主”的概念,故表比较语义的例句(b)选用一个具体的客观的事物作为比较参项。

拟人句例子4

1、蝴蝶在花丛里翩翩起舞。

2、蝴蝶披着彩色绚丽的衣裳,盘旋飞舞在花园之中。

3、蝴蝶初翻帘绣,万玉女、齐回舞袖。

4、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

5、春天到了,小燕子匆匆忙忙地赶回来报信。

6、初生牛犊对着老虎说:“我才不怕你呢!”

7、变色龙大摇大摆地朝我走来。

8、鸣蝉在树叶里长吟。

9、懒狮子说:“我才不吃苦头呢!”

10、看,老黄牛边拉车边朝我们笑呢!

11、啄木鸟会替树木看病,好像是树医生。

12、蜘蛛把苍蝇拖来拖去,等苍蝇累得筋疲力尽,蜘蛛才高高兴兴地享用了这顿美餐。

13、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14、鸭子扭动着他那笨拙的舞姿,发出优美的歌声!

15、小猫还有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瞳孔也能随着环境而忽大忽小。三角形的鼻子两侧长着许多胡子,闲着的时候它常在阳光下捋捋自己的胡子。

拟人句例子5

1.从那时起,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一种花。他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

2.他们在树枝间来回跳动,婉转的歌唱,非常惹人喜爱。

3.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飞舞着,我们快活的喊叫着,在田野里拼命的奔跑。

4.橙红色是给果树的,橘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菊花仙子得到的颜色就更多了,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美丽的菊花在秋雨里频频点头。

5.小喜鹊衔来树枝造房子,小松鼠找来松果当粮食,小青蛙在加紧挖洞,准备舒舒服服的睡大觉。松柏穿上厚厚的、油亮亮的衣裳,杨树、柳树的叶子飘到树妈妈的脚下。

6.凌晨四点,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五点左右,艳丽的蔷薇展开了笑脸;下午三点,万寿菊欣然怒放;傍晚六点,烟草花在暮色中苏醒;月光花在七点左右舒展开自己的花瓣;夜来香在晚上八点开花;昙花却在九点左右含笑一现……

7.长期以来,它适应了晚上九点左右的温度和湿度,到了那时,便悄悄绽开淡雅的花蕾,向人们展示美丽的笑脸。

8.海参到处都是,在海底懒洋洋的蠕动。大龙虾全身披甲,划过来,划过去,样子挺威武。

9.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

10.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

11.开始,水泡很小,摇晃着越升越高,越来越大,最后在水面绽开了,在扑哧一笑中,消失了。

12.细雨如丝,一颗颗杨梅树贪婪地吮吸着春天里的甘露。

13.它们伸展着四季常绿的枝条,一片片狭长的叶子在雨雾中欢笑着。

14.到第六天黎明,雨才停下来。可是,小村庄,却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何处了。

15.然而,不知过了多少年,多少代,在一个雨水奇多的八月,大雨没喘气儿,一连下了五天五夜。

48 5398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