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集体经济发展思路及规划范例【汇集5篇】
【参考阅览】此篇精品资料“村集体经济发展思路及规划范例【汇集5篇】”由阿拉网友整理分享,帮您减少加班熬夜,轻松写作尽在阿拉范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村集体经济发展思路及规划【第一篇】
农村集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在农村的重要体现,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力,是加强基层基础保障、增强基层党组织整体功能、提升村级党组织组织力的有效途径,为进一步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夯实美丽乡村建设基础,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根据《中共中央组织部财政部农业农村部关于坚持和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通知》(中组发18号)和《关于开展扶持村级集体经济试点工作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通知》(粤农农18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部署要求,以建立村级增收长效机制为抓手,以提高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用足力气提升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实力,以基层党建全面进步、全面过硬为重点,因地制宜探索资源整合有效利用、提供服务、物业管理、混合经营等多种集体经济实现形式,拓宽集体经济发展路子,压实责任加快集体经济发展步伐,增强村级集体自我发展、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能力和水平,实现农村集体经济总量增长、效益提高、实力增强,为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农民共同富裕、巩固农村基层政权注入新活力。
(二)目标任务
力争通过试点项目建设,结合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战略,初步建立试点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稳定增长机制,不断满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服务和管理的支出需要,保障基层组织高效运转,实现村“两委”引领发展、带动致富、服务群众能力显著增强。到2022年底,力争试点村集体经济收入达30万元以上,其中经营性收入不少于15万元,村集体经济年收益增长不低于10万元。
(三)基本原则
1.坚持党建引领。强化村党组织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中的政治引领作用,自觉坚持把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作为基层党组织的一项重大任务,真正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战斗堡垒。
2.坚持集体所有。坚守不改变村集体产权性质、不损害村集体利益、不损害农民利益“三条底线”,促进集体资产保值增值,确保村集体经济发展成果惠及村级集体所有成员。
3.坚持市场导向。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坚持用市场的办法解决发展遇到的问题,同时更好地发挥政策引导、规划引领、资金支持等方面的作用。
4.坚持改革创新。鼓励试点村大胆实践,勇于创新,积极探索农村集体经济实现形式,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5.坚持因地制宜。结合我区实际,加强分类指导,因村因势施策,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协调发展。同时,坚守生态环保底线,避免资源过度开发和环境污染。
6.坚持村为主导。充分发挥村集体的主导作用和农民的主体作用,落实好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调动农民广泛参与的积极性,实现集体增实力、农民增收益和产业增效益的有机统一。
二、工作内容
试点项目思路与措施
1.探索资源整合有效利用的发展形式。支持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创办或领办土地股份合作社,按照入社自愿、退社自由、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鼓励和引导村及集体成员以土地承包经营权折股入社。按照民主决策的原则选择适合当地实际的经营方式,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实现土地经营收益最大化。明确合作社管理和运行机制,完善农民合作社成员会议或成员代表会议、理事会、监事会等机构,提高生产经营管理综合能力。鼓励村集体通过流转或利用集体机动地、荒地以及其他土地和资源,发展现代特色农林业、品牌农业和生态循环农业。
2.探索以提供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发展形式。支持村集体经济组织创办或领办农业经营服务合作社、劳动服务合作社等实体,为各类市场主体尤其是粮食生产经营主体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促进农业产业链延伸,在更高层次、更大范围内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开展代耕代种代收、统防统治、烘干储藏、集中运输等综合性服务。围绕特色主导产业,开展优质农产品品牌创建,建设农业生产、加工、经营、服务设施,开展农产品产地加工。完善农产品营销体系,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建立农产品网上交易平台。利用本地生态资源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促进农业与旅游、文化产业的深度融合,进一步拓展农业新功能。
3.探索以物业管理为主要内容的发展形式。鼓励村集体经济组织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建设规划的要求,开发利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等资源,量力而行建设物业项目,发展物业经济。盘活村集体闲置办公用房、学校、仓库、礼堂等不动产,开展租赁经营。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在区位优势明显地区或城镇规划区,按照统一规划、统筹建设的原则,通过异地兴建、联村共建等多种形式,增加村集体资产和物业经营收入,拓展村集体经济发展空间。
4.探索以混合经营为主要内容的发展形式。鼓励村集体经济组织以集体资产资源参股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经营稳健的工商企业。可以探索设立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基金,积极探索基金使用运作方式,实现集体资产保值增值。探索强村带弱村、村企联手共建、定点帮扶、扶贫开发等多种形式,实现多元化经营。鼓励有条件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与其他经济主体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项目,利用资源优势,引进资本、引进项目,实现农业产业化发展。不断探索和丰富村集体经济发展形式。
村集体经济发展思路及规划【第二篇】
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作为强农业、美农村、富农民的重要举措,是解决好“三农”问题的有效抓手。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推进,2021年1月召开的宜宾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加快建设现代特色农业强市”的目标,2021年宜宾市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加快壮大现代特色农业”的重点工作。但目前,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还面临人才匮乏、经营模式不当、利益联结不紧等困境。如何破除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困境,对于解决宜宾“三农”问题,发展壮大现代农业特色产业,高质量建设现代特色农业强市,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建强班子,重视各类人才。 一是创新集体经济组织选人用人机制。建强集体经济组织班子是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关键保障。但是,当前我市农村人才匮乏问题十分严重。全市虽然所有行政村几乎都成立了集体经济组织,但其成员与村两委成员几乎重合。而现阶段村两委干部很多也是“矮子里拔大个”,懂得经济组织管理和经营的更是凤毛麟角,因此,需要创新选人用人的机制。结合我市村“两委”换届之际,拓宽选人渠道,注重从本村致富能手、外出务工经商返乡人员、本乡本土大学毕业生、退役军人中选配村干部和后备干部,为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奠定人才基础。二是探索激励机制。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离不开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干事创业能力和积极性。要克服长期以来形成的“小富即安”“等靠要”思想,就需要探索一定的激励机制,如探索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从集体经济纯利润中领取适当报酬的机制。三是营造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氛围。目前大部分村发展村集体经济,对群众带动效应不太强。大部分群众并不愿意主动跟着集体经济组织干事创业,而是以观望的态度为主。为此,一方面,需要对村集体经济发展有重大贡献的,村上要大张旗鼓地宣传和表彰,引领形成发展村集体经济的正面效应。另一方面,要鼓励群众参与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形成的利益分配,与参与者共同享有。
多方调研,顺应市场规律。 鉴于农业产业的高限制性,在发展集体经济产业之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调研。一是调研摸清自有资源。不仅要摸清现有集体的资产、资源,更要对村上的集体土地、林地、海拔、气候等的情况十分清楚。调研清楚村集体土地资源的成分要素及适合种养殖的对象。尤其是对于村集体经济尚待起步的村,可深度融入我市“双城建设”的成果,到相关的农业院校或农科研究院,聘请相关专家来村指导集体经济的发展,从而真正做到摸清村上的资源情况。二是充分调研发展集体经济产业的情况。主要是涉及到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如通过种植业来发展集体经济,就要调研清楚种植作物的栽种时间、施肥、防虫以及一些特定时间点的技术处理;如果通过养殖业来发展集体经济,就要调研清楚养殖动物的成长规律、防病等。三是充分调研市场和渠道。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一定要符合市场规律,遵循市场原则。在发展村集体经济前,一定要调研清楚市场的价格情况、市场的供给与需求情况及趋势,对于发展村集体经济有至关重要。不仅如此,还要摸清楚市场渠道,认真做好村集体经济发展中的成本管理。
因地制宜,选择发展模式。 村集体经济产业的发展,并不能同以往的小农经济模式,要打破靠天吃饭的格局,实现经济效益。一是选择适合的村集体经济组织形式。在基础条件尚待改善的村,可成立村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的模式(村成立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组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在基础条件较好、有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具备专业经营管理人员、农村集体经济具备一定发展基础的村,可探索村集体公司的组织形式。二是探索适当的产业发展模式。根据自身实际,科学选择了适合通书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模式,取得了良好的实效。如高县来复镇通书村探索“党支部+公司、抱团+联结、品牌+营销、股份+技术”的“4+”模式,发展壮大了土鸡养殖和脆桃种植两大产业,2020年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450万元。
注重分配,多方利益保障。 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还需要特定的利益联结机制作为保障。一是要树牢利益联结的发展理念。对于农村集体经济经营主体所处的不同发展阶段,制定相应的利益联结机制,如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承担不同程度的社会责任,在一定范围内,发展越成熟,社会基础设施建设等利益分配比越高等。第二,实行弹性的利益分配机制。建立“基本保障金+收益分红+风险基金”的弹性收益分配制度,确保农村集体经济成员能够享受到农村集体经济带来的增量收益。如通书村采取“桃园入股,保底回收、利润分红”的方式与果农结成利益共同体。在果农实现了抱团发展的同时,集体公司也“借鸡生蛋”拥有了近200亩桃园的资产。
村集体经济发展思路及规划【第三篇】
为推进乡村振兴,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聚力脱贫攻坚、特色农业、美丽乡村、农村改革、乡村治理五项重点,坚持以农村综合改革为主线,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为突破口,进一步增强全县104个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带动能力,把贫困户嵌入纳入集体经济组织,大力发展联合经营、股份合作、开发共建等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为建设宝鸡副中心城市和谱写陇县追赶超越新篇章奠定基础,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思路及目标
1.指导思想。按照全县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以提高贫困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为核心,以推进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为重点,着力解决我县集体经济组织薄弱,发展缓慢,农民财产性收入增长困难等问题,用足内力提升集体经济发展实力,广借外力拓宽集体经济发展路子,压实责任加快集体经济发展步伐,激活贫困村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要素,有效提高集体经济发展引导资金、产业扶贫资金等各类财政资金,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不断增强贫困村村级集体经济组织“造血”功能,确保集体资金、资产、资源保值增值,实现贫困户脱贫、村出列、县摘帽目标。
2.基本原则。坚持集体所有,确保集体经济发展成果惠及集体经济组织全体成员;坚持市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坚持改革创新,探索贫困村村级集体经济在不同地理位置、资源禀赋条件下的实现方式;坚持统筹推进,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要与脱贫攻坚、特色农业、美丽乡村、增收农民收入等相结合;坚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探索适合本地发展的特色之路;坚持村级主体,充分发挥贫困村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主体作用,实现集体经济发展、农民增收致富、各方互利共赢。
3.发展目标。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发展产业为重点,因地制宜选择发展模式,通过全面实施“五个一工程”(每个村健全一个具有发展活力的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培育一个带动集体经济发展的经营主体,培植一个以上可持续增收的集体经济项目,建立一套激励集体经济发展的灵活机制,健全一套规范集体经济健康发展的管理办法),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从2018年起对全县104个行政村,分三年按计划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2018年:编制全县村集体经济发展规划,制定集体经济发展引导资金使用办法,明确使用方向,确保村级集体经济健康快速发展。重点推进62个贫困村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村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以上。集体经济发展一星级的村达到30个,二星级的村达到40个,三星级村达到34个。
2019年:巩固和健全村集体经济管理运行机制,完善提升集体经济发展模式,确保每个村集体经济收入稳定增长。同时,稳步推进42个非贫困村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保证全县80%以上的行政村集体经济组织有稳定的收入且增长20%以上,消除村集体经济“空壳村”。集体经济发展一星级的村达到20个,二星级的村达到30个,三星级村达到40个,四星级村达到10个,五星级村达到1个。
2020年:全面巩固104个村级集体经济管理运行机制,保证全县所有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逐步增加,每村集体经济组织收入增长30%以上。进一步完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有效机制和典型模式。集体经济发展一星级的村达到10个,二星级的村达到34个,三星级村达到30个,四星级村达到20个,五星级村达到10个,成为集体经济组织发展示范村。
二、发展方式
1.龙头企业引领,村级集体参与。采取龙头企业承建,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以集体资产、资源入股参与的方式,发展产业,壮大集体经济;
2.村企联办联营,产业联合发展。按照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原则,由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共同投资、合作经营,围绕生态乳都、特色农业、全域旅游等产业板块,采取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与新型经营主体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股份合作,增加集体经济收入;
3.经营主体主导,村级自主经营。采取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园区、能人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引导,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自主经营的方式,支持和鼓励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盘活资产资源,共同合作,发展产业,开展社会化服务,不断增加集体经济组织积累。
4.其他方式。鼓励试点村学习借鉴“三变”(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经验等,探索适合本地发展的其他经营方式。
三、扶持方式
1.资金支持。县财政加强涉农资金整合,加大对新型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对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创建新型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示范村和带动集体经济发展成效突出的企业实施奖补。支持集体经济组织申报各级财政扶持资金项目,开展财政农业产业发展专项股份量化支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发挥财政资金杠杆撬动作用,引导社会资本投入,探索规范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支持村级集体经济组织采取多种形式引入社会资本发展集体经济。由政府拨款、减免税费等形式形成的资产所有权划归村级集体经济组织。
2.人才支持。加大科技特派员选派力度,推进科技特派员团队服务,培养一批乡土人才和各类农村专业技术人才,服务新型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加强“三农”干部的培养、配备、管理、使用,注重提拔使用实绩优秀的干部,提高“三农”干部队伍指导集体经济发展的能力;建立有效激励机制,鼓励各类社会人才投身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组织新型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业务培训,采取集中培训,外出观摩考察,拓宽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管理人员视野,增强带领集体经济发展能力。
3.技术支持。由农业、畜牧、科技、林业、果业等相关部门,组成技术服务队伍,明确责任,细化分工,按照产业分类,根据村级集体经济产业发展需要,定期深入乡村加强技术指导和跟踪服务;积极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对接,争取产业发展平台和技术支持,分门别类定期开展产业技术培训,帮助镇村两级提高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能力,为壮大村集体经济提供技术支撑。
4.信息支持。拓展农村电子商务平台优势,加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电商融合发展步伐,通过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农副产品一体化销售平台,逐步推进农副产品传统销售模式的变革,拓宽销售渠道,提高市场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解决生产容易、销售难的问题,以利润最大化、规模标准化来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四、发展途径
1.资源开发。资源开发是指对未承包到户的土地、森林、“四荒地”、园地、水面等集体资源,由村集体集中开发或者通过公开招投标等方式开发。河北、温水等资源性资产较多的村,对村集体未承包到户的土地、森林、山岭、“四荒地”(荒山、荒沟、荒丘、荒滩)、园地、水面等资源,利用土地整理、小流域治理、老庄基复垦等项目,变闲置为利用,开发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增收项目。
2.资产盘活。资产盘活是指利用集体闲置的房屋、机械设备等资产,突出特色自主,发展产业。县城周边、镇政府街道附近的村,要充分盘活村级集体闲置的各类房屋、机械设备等资产,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具备经营条件的村,可选准主业、突出特色自主经营,或由村内有实力的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经济能人和企业、合作社租赁托管经营,实现集体资产保值增值。政府投资形成的农村饮水、小型灌溉、垃圾处理、文化娱乐、房产物业等资产,按照脱贫攻坚“1+9”工作安排,交由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持有,村级公共设施管护站具体管护。
3.产业带动。产业带动是指村集体根据地理位置、产业结构布局,确定适宜本村发展的特色产业,形成“一村一品”、“一村多品”产业格局,带动全村经济发展。围绕奶山羊、苹果、核桃、食用菌、中蜂、烤烟六大产业板块,支持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发展现代特色农林业、品牌农业和生态循环农业。利用山地资源,重点发展油桃、花椒等特色经济林,杂粮杂豆、中草药材、野生蔬菜和野生菌类、森林食品、林下生态养殖等绿色产业,拓宽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渠道。鼓励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利用闲置资产与企业合作兴办加工企业和服务企业,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储藏保鲜等经营项目,增加集体经济收入。
4.服务创收。服务创收是指村集体领办创办农业服务队、运输公司等服务实体,或与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技服务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联合,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增加集体收入。有条件的村级集体经济组织领办创办农业服务队、运输公司等服务实体,或与新型经营主体联合,发展信息、农机作业、订单收购、代购代销、代种代收、统防统治、育种育苗、加工物流、集中运输等服务业。鼓励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牵头组建劳务合作社或劳务中介公司,承接劳务输出、环卫清洁、河道保洁、物业管理、社区服务、村级公路养护、绿化管护、家政服务、企业后勤等业务,增加集体经济收入。通过政府购买村集体提供的相关服务,支持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承担政府履行的统防统治、社会养老等服务和水利设施、农贸市场等管护业务。
5.物业租赁。物业组租赁是指村集体以房屋租赁或开发集体建设性用地兴建仓储物业,增加集体经济收入。在县城周边和镇政府街道,盘活集体闲置门面商铺,仓库物业,或利用村集体建设用地,采取所有权等方式建设集体物业,开展物业服务、仓储服务等。支持各村利用村级集体建设用地和留用地,采取所有权归村集体、一定年限经营权归承建单位、村集体收取租金等方式建设集体物业。鼓励有条件的村在城镇规划区等区位优势明显地区,通过异地兴建、联村共建等形式,新建专业市场、门面商铺、仓储设施等物业。对地理位置偏远或受规划限制、资源匮乏、就地发展困难的村,可探索通过行政划拨、政府购买等方式在当地乡镇规划区,异地兴建或购置物业,通过物业租赁等方式增加集体经济收入。
6.乡村旅游。乡村旅游是指村集体充分利用自然景观、人文历史景观等资源,发展乡村旅游。天成镇、新集川镇、八渡镇等旅游资源丰富的区域,鼓励具有民俗文化、田园风光和自然景观资源的村级集体经济组织领办创办乡村旅游经济实体,挖掘乡村旅游资源,拓展农林多种功能,开发农家乐、度假村、采摘园、农耕体验、生态体验、休闲农庄等乡村旅游项目,或引进社会资本开发乡村旅游业,村级集体经济组织通过拓展配套业务,增加集体经济收入。
7.村民联动。村集体与农户联合,流转农户承包的土地、水面、山林等,建立生产基地,联合经营,增加集体经济收入。鼓励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与农户合作,依托政府扶持中小微企业相关政策,利用政府帮扶资金、集体闲置房屋等,挖掘当地民间传统工艺,联合创办加工制造、民族手工艺、特色食品、创意设计等企业,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与农户按约定联合经营,增加集体经济收入。在固关镇殿咀村、东南镇后沟村等,鼓励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与农民建筑队组建工程施工企业,承接农村交通、农田水利、旧房改造、新居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等工程,通过建筑施工等增加集体经济收入。
8.社村共建。在中心社区,村集体建农产品基地、农产品交易市场、农村社区综合服务社、电子商务服务点等社会化服务平台,开展合作生产和经营。县供销系统要充分发挥网络资源优势,与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合作共建农产品基地、农产品交易市场、果品市场、机电市场等社会化服务平台,开展合作生产和经营。在东风镇下凉泉村等,完善农产品营销体系,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开展农产品网上交易,实现联营共赢,为农民生产生活提供多样化综合服务,发展合作经营,在合作经营中增加集体经济收入。
9.社会帮扶。利用现有定点帮扶平台和机制,充分发挥帮扶单位的优势,为贫困村提供项目、资金、技术等支持,帮助帮扶贫困村加快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支持社会团体、非公经济组织等各类组织通过开展志愿服务、人才支持、扶贫募捐等形式,采取一帮一、一帮多、多帮一等办法,帮助贫困村筹措资金、出思路、上项目、强产业,增加集体经济收入。
10.股份合作。支持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与企业、合作社和其他经济组织开展股份合作。由各村以村级集体所有的土地、山林、水面等资源性资产,闲置的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工具器械、农业基础设施和村集体所持有的其他经济组织的资产份额、无形资产等经营性资产,入股或者参股农民合作社、经营稳健的工商企业开展股份合作经管;支持乡镇、村民之间打破行政区划和地域限制,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方面、多要素的合作,发展“飞地经济”,增加集体经济收入。
五、实施步骤
1.安排部署阶段(2018年8月-2018年10月)。深入调研、摸清底数、理清思路,制定镇、村产业发展规划。明确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思路,建立相应制度体系。
2.整体推进阶段(2018年11月-2020年10月)。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难题,2019年按照贫困县摘帽的总体要求,重点对62个贫困村集体经济注入发展引导资金,明确使用方向和途径,以发展产业为主要形式,覆盖本集体经济组织全部贫困户,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实行订单生产、订单销售,确保集体经济增长和贫困户稳定增收。2020年,探索完善“党支部+村集体+X+农户(贫困户)”发展模式,全县104个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都有主导产业,形成一村一品产业格局,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树立评选一批集体经济发展明星村,形成具有陇县特色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新模式。
3.总结提升阶段(2020年11月-2020年12月)。对村级集体经济工作开展全面自查总结,树立示范典型,提炼先进经验,形成一批在省、市具有一定影响的不同区域、不同类型、具有陇县特色的示范村和先进典型经验做法。
六、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按照县上统筹,镇上组织,村上实施的原则,由县农业局、扶贫办牵头抓总,切实加强对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工作的综合协调、检查督办和具体安排。镇党委、镇政府负责整合资源,制定镇级发展集体经济总规划;要细化任务分解,指导村级做好一村一规划。各村党支部、股份经济合作社是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工作主体,负责制定村级规划。村党支部书记和股份经济合作社理事长是第一责任人,要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脱贫攻坚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抓紧、抓实、抓出成效股份经济合作社具体抓好实施。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要加强阵地建设,健全内部管理机构,健全完善规章制度,确保经营活动正常运转。
2.推行星级管理。全面实行以“机构健全,管理规范,产业明晰,效益显著,群众认可”为主要内容的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星级管理制度,设定集体经济组织年收入10万元以上的为一星级,30万元以上的为二星级,50万元以上的为三星级,100万元以上的为四星级,200万元以上的为五星级。星级评定每年12月中下旬,由县农业局、财政局、扶贫办等有关部门组成工作组,采取实地查看,查阅档案资料、会计账目等方式,综合评定。按照村级申报,镇上核查,县级联评的程序,报县政府进行认定,对达标晋档的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县财政予以资金奖补。
3.加强“三资”监管。建立健全镇农经站,落实村农经员,明确专人负责,充实管理人员,增强村集体“三资”监管能力。扎实开展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建立健全集体“三资”台账,强化集体“三资”监管。健全完善集体“三资”管理制度,涉及村“三资”管理重大事项、集体资产处置或处分、重大投资项目等,都要按照章程规定,履行民主议事程序,实行民主决策,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建立健全股份经济合作社财务收支预决算制度,严格收支审批;建立健全财务审计制度,落实经济责任审计、财务收支审计、专项审计、离任审计等。
4.加强协调协同。各部门要紧密协作,各司其职,形成合力,整合资源,共同推进。县财政局要统筹各级财政资金,对村集体经济组织投资兴建、社村共建、村企合作开发的农业产业化基地、农产品加工企业等,在项目上给予优先立项和扶持。县国土局、县住建局对引企入村,开展村企合作的企业用地需求,主动服务,开辟土地利用规划选址绿色审批通道。县科技局、县科协、县农业局、县畜产局、县果业局、县林业局要选派一批科技人员驻镇进村担任村级特派员,带技术和项目进村入户,指导各村发展特色产业;扶贫办、人社局、团县委要加强对村“三委会”干部、股份经济合作社管理人员培训力度,提升集体经济领头人综合素质。农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农商银行等金融机构,要把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纳入评级授信范围,降低融资门槛,放宽担保条件,扩大抵押范围。大力推进“合作贷”、“富民贷”、中小微企业贷款、小额信用贷款等信贷产品参与农业生产、村集体经济建设。税务部门要高度重视税收优惠政策宣传,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项目相关的税收优惠政策编印成册或印制政策清单,贯彻落实好相关税收优惠政策,支持村集体经济做大做强。电力部门要给予村集体发展种植、养殖、加工等产业用电帮助,提供电力保障。县工信局要按照创建“电商示范县”的要求,与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搭建优势特色农产品线上、线下展示平台,强化“陇州五宝”宣传推介力度和产销对接服务。建立健全县、镇、村三级农村物流配送体系,实现快递物流全县覆盖。
村集体经济发展思路及规划【第四篇】
20**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也是“十二五”规划实施的收官之年。我局紧紧围绕“建设罗源湾生态港口工业城市”大局,按照县委、县政府的总体部署和年初确立的工作目标,以扩大有效投资和深化改革为重点,坚持抓谋划促发展、抓项目促转型、抓服务惠民生、抓队伍塑形象,创先争优,锐意进取,较好地发挥了县委、县政府的参谋助手作用。在完成经济指标、项目建设、争取资金、价格调控以及粮食收储等方面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有力推动了全县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20**年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一、立足全局谋划,发挥参谋作用
一是科学制定年度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结合“十二五”规划纲要,研究提出20**年XX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经县十五届人大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后分解下达到各乡镇和有关部门,为各乡镇和有关部门及早安排年度工作,制定措施,圆满完成年度计划打下良好的基础。二是积极开展经济形势综合分析。把握当前经济发展趋势,加强经济运行调控,密切跟踪项目进度,定期与不定期分析经济情况,强化协调与服务。预计(下同)全年完成生产总值亿元,比增%,五年年均递增%;工业总产值380亿元,同比增长%;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完成亿元,比减%,五年年均递增%;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3亿元,同比减少%;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12216元,同比增长%,五年年均递增%;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同比增长14%。
精心组织编制好“十三五”规划,积极谋划和筛选一批重大项目,争取列入省、市“十三五”规划盘子。与福建省东南企业研究院联合组织编制《XX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8月底已完成征求意见稿并发送给县四套班子领导、各乡镇XX县直有关部门进行审阅修改。《纲要》于11月份递交县政府常务会议进行讨论,会后做进一步修改完善后将于年底前形成人大送审稿。
二、强化投资管理,推进项目建设
一是强化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今年编制全县重点建设项目65项,总投资亿元,年度计划投资亿元,预计完成投资80亿元,占年计划投资的%;其中列入XX市重点建设(新区)项目21项,总投资亿元,年度计划投资亿元,完成投资62亿元,占年计划投资的%。全县共安排科学发展跨越发展行动计划重大投资项目89项,总投资亿元,年度计划投资亿元,预计完成投资亿元,占年计划投资的%。同时,固定资产投资全年预计完成113亿元,同比下降%。加强市、县重点建设项目跟踪服务及协调反馈工作,实行月报、季分析制度。二是积极抢抓政策机遇争取项目资金突破。充分用足用活我县所享受的苏区县政策,积极主动与省、市发改委衔接,争取上级发改部门更多资金补助与支持。同时,及时掌握项目投资信息,有重点、有针对性地筛选储备项目,做好调研,及时推进项目前期工作。在争取资金、项目等方面取得了较好成绩。截至9月底,共争取中央、省级预算内扶持资金达3377万元,为完善我县基础设施建设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三是项目技术对接进展顺利。积极鼓励引导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专家学者进行产学研对接新技术、新成果,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今年,共完成“”技术成果对接项目40项,技术需求项目10项,总投资亿元,圆满完成了市政府下达我县的工作任务。
三、注重深化改革,强化项目服务
一是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优化投资环境。积极开展项目前期工作,扩大项目储备的数量,提高项目储备的质量。实施完善了一批道路、供排水、供电、通讯等城市基础设施项目,促进更多大项目、好项目落地生根。二是切实提高服务质量。不断强化服务意识,提高审批透明度,履行公开承诺制,提高窗口服务形象及办事效率。按照“马上就办、办就办好”的要求,所有审批事项全部进入县行政服务中心办理。三是切实简政放权。简化审批程序,缩短审批时限,所有审批事项审批时限平均压缩至法定时限的30%以内。再造审批流程,减少审批环节,行政许可项目环节由原来的5个简化为3个;公共服务环节由原来的5个简化为2个.截至目前,办理网上审批业务46项,其中:审批21项,备案15项,核准4项,公共服务3项,否定备案3项。积极与省、市发改部门沟通联系,做好省、市“简政放权”的承接工作。切实强化招投标监督,做好招投标指导与协调工作。四是牵头和配合抓好各项改革。今年,我局与县机关事务管理服务中心牵头开展了全县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工作,主要负责指导、协调全县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工作,制定并组织实施全县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及配套政策,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全县机关所属非参公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单位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此项工作目前进展顺利。积极配合县卫生局抓好全县医疗卫生制度改革工作,把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作为改善民生的重点工作来抓,把健全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完善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作为卫生改革发展的关键环节和重要着力点,狠抓落实,取得了明显成效。
四、坚持减费控价,稳定经济秩序
坚决贯彻落实各项价格改革政策,规范价格行为。一年来,我局始终把促进县域经济健康发展作为价格工作的出发点,把解决民生价费问题作为工作着力点,致力于工作方式创新,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做好定调价工作。做好水价、电价等重点领域的价格调研,修改完善居民用水阶梯水价方案。二是抓好价格监测和成本监审。认真做好月份、季度及半年度预警分析工作,全年共完成36篇价格监测分析及价格监测信息。完善节假日价格应急监测巡查。增加价格监测品种,完善价格监测的项目数据信息,切实完成各项成本调查及监审工作,为政府制定科学的价格政策提供成本依据。三是立足服务三农。进一步规范涉农部门的价格收费行为,强化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监管,开展了农资价格和惠农政策落实情况专项检查,确保了我县农资价格总体平稳,惠及广大农民。四是加强收费管理。核发13所公办幼儿园收费许可证,做好民办幼儿园收费情况调研和收费标准备案工作。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完成对全县65个行政事业性收费单位和部门进行了验审,验审率达100%。五是强化价格执法力度。通过深化“12358”价格举报的受理,加强市场价格巡查,组织多项专项检查,全年共查处价格违法案件6件,查处违法收费80多万元,罚款12万元,违法收费绝大部分得以退款。六是完善涉案价格鉴证工作。严格按照公平、公正、守规、守纪的要求,开展涉案物品价格鉴证工作,共为公安机关受理价格鉴定94起,办结91起,涉案标的额71万元;价格认证2起;价格争议调解处理2起,为公、检、法机关以及其他行政机关依法办案提供了价格依据,从而为稳定社会治安、改善罗源发展环境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五、保障粮食安全,夯实发展基础
保储备、抓安全,让群众牢牢端住饭碗。一是落实储备粮轮换工作。今年需轮换的粮食为早籼谷吨,由县粮食收储公司组织1次竞价销售圆满完成轮换腾库工作。因我县粮源相对紧缺,县里委托县粮食收储公司外出江西以签订采购合同的方式订购早籼谷吨,顺利完成了我县储备粮轮换补库任务。同时,提前完成增储2000吨粮食的任务。二是全力推进粮食中心储备库建设工作。该储备库规模万吨,建设时间紧,任务重。为使建库工作顺利推进,我局努力**征地、拆迁难题,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714万元,省级补助330万元,有力支持了项目建设。三是认真开展安全生产监管工作。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切实强化粮食安全生产监管。通过与各粮食企业签订消防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书、组织开展今冬明春安全生产检查等一系列工作,确保安全生产无事故。全年共开展安全生产检查6次,出动人员38人次,检查单位3家,未发现安全事故隐患。
六、紧抓队伍建设,提升发展能力
一是深入推进“作风建设年”活动。通过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并结合发改工作实际,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传发动和学习教育活动,使全局广大党员干部在实现解放思想方面有新突破,转变职能方面有新举措,服务水平方面有新提高,干净干事方面有新气象,依法行政方面有新进展,机关工作作风有了明显改善。二是创建学习型机关。开展党组理论中心组学习,结合“作风建设年”活动,认真落实学习制度。通过理论学习,提高了党员干部的理论水平和执政能力,更好地推进学习型机关创建活动。三是建立健全机关管理制度。制定了《XX县发展和改革局机关管理制度》等一系列机关管理制度,使我局机关管理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四是推进勤廉机关创建工作。规范机关“三公”行为,严格控制“三公经费”支出,树立勤廉的发展改革新形象。
村集体经济发展思路及规划【第五篇】
摘要:为有效推动农村小康社会建设,贵州省绥阳县十分注重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经多年实践,取得了不少成效。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中,结合本地实际探索形成了政府总体“操盘”、确立“四个抓手”、突出“统筹规划”的发展思路,逐渐成型了市场“试水”模式、能人带动模式、村-社合作模式、“双线”互动模式、大众创业模式、生态概念模式等多种有效发展模式。
关键词: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思路;发展模式
发展和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选择,更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绥阳县在努力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大力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时期,绥阳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发展村级集体经济,2015年,全县105个行政村中,有集体经济积累的有101个村,积累总量603万元,其中积累5万元以下的74个村、5~8万元的15个村、8~20万元的8个村、20~100万元的4个村。全县基层党建水平也有提升,2015年绥阳县被中共贵州省委命名为“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县”,而且通过积极对接省财政厅,最大限度的争取省级财政资金和政策支持,已初步将绥阳列为全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县。
绥阳县地处贵州省北部,遵义市东北部,大娄山脉中段,紧邻遵义市区,是典型的山区县、经济欠发达地区。为有效推动村极集体经济发展,结合本地实际,探索形成了一系列发展思路,成型见效了多种发展模式。
一、绥阳县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主要思路
(一)政府总体“操盘”,强力引领
县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深入实施“五村工程”推动均衡发展建成同步小康的意见》,制定了《绥阳县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五年规划(2014-2018年)》,启动筹建了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实体运作的绥阳县村级集体经济投资有限公司,从县级层面实行企业化的思路运作村级集体经济项目,搭建好全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投融资平台,各乡镇也建立投资子公司,县乡公司实行相互参股发展,承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乡村旅游项目、农特产品加工销售等,积极探索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积累的有效途径,在示范带动的基础上,分批次、分阶段、分重点实施整村推进。
同时,县人民政府组织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各相关部门领导为成员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领导小组”,总揽全县村级集体经济建设工作,协调各方形成合力有效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建设,强力检查、督促工作开展。并成立了以农业、经济、科技等专业人员组成的“专家服务组”,帮助村级清理发展思路、谋划产业布局及指导产业发展,集中“会审、把脉”拟实施的项目,保障村极集体经济建设项目的可行性,控制市场风险等。
(二)确立“四个抓手”,全力解决“缺理念、无能人、没资金、差管理”的困局
一抓转化观念。“理念生黄金”,民有理念变一人,干部有理念变全村。为激发村里干部创业致富理念,县里抓了村干部的“走出去、开视野、激干劲”,先后10余次组织村干部到福建省、浙江省、成都市等地现场实地领受、感悟“它山”先进理念,其中特别是包括到本省盘县岩博村这一个村级集体经济搞建设成效突出的村考察学习。通过学习、感受,激发出了村干部们对抓集体经济的“心动”、“行动”,由此**“缺思想”难题。
二抓能人领头。抓住村级换届选举之机,把思想素质高、热忱于为民谋事的能人“吸纳”进村班子,并力争达到村委干部人人都属“双带型能人”,每个村都选定好村“第一书记”或“名誉书记”,着力建设一支具有经济头脑、市场眼光、创业经验的农村能人队伍,带领发展村级集体经济。
三抓资金难题。资金是经济发展的“血脉”,积极寻求撬动资金,着力解决“差资金”问题。通过“组合出手”多渠道筹措资金,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造血”。一是积极争取国家各级相应财政资金“输血”,二是充分发挥自身作用,村内大力开展资产入股或变现,村集体领办农村经济合作社或村级集体经济实体,实现自身资金积累,努力实现自体“生血”,三是努力吸纳社会资本(企业/客商投入或群众入股等方式)“充血”,最大限度挖掘资源红利。近些年来,绥阳县已累计筹措及整合各类财政资金投入3650万元(其中省级3150万元、县级每年专项预算500万元),在村级自筹上,也达到2千余万元,在吸纳社会资本方面,达到亿元,为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预备了“原始积累”。
四抓严格监管。构筑好村级监管平台,按照“四个一部分”,即:留存一部分壮大积累、预算一部分扩大再生产、列支一部分用于公益事业、议定一部分激励干部。设立规范、严格的资金监管机制,全力防止集体经济发展起来了,村干部“倒下了”。
(三)按照“抓两头、带中间、促全面”总体要求,突出“规划先行、系统谋划,百花齐放、整体推进”
一方面,结合扶贫攻坚工作,注重抓重点突破。根据省、市、县扶贫攻坚部署,结合本县贫困村集体经济发展现状,县人民政府出台了《绥阳县贫困村集体经济发展规划》。按照《规划》,坚持“重点突破”的思路,整合各项资源,绥阳县启动了46个贫困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强力推动贫困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工作。
另一方面,强力实施示范带动。2014-2015年,绥阳县依托机场快速通道、S207“两线”沿途交通便捷、资源聚集的区位优势,成功争取到省级立项支持,加上整合其它资金,共投入1650万元打造“两线”沿途6镇12村(社区)的“村级产业百里示范长廊”。
二、绥阳县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主要模式
(一)市场“试水”模式
根据社会市场需求思考发展。风华镇溪源村,在建设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积累方面创新探索,充分调研,结合市场需求,根据自身优良区位条件,发展乡村观光旅游,实现集体经济发展壮大。2013年,以“流转土地、集体入股、企业注资、财政补助、两委协调、村民参与”的策略,该村成功引进客商“四品君公司”,发展乡村观光旅游业。2014年,建成了“诗乡花海”现代休闲农业观光产业园。充分借助微信、QQ等几何倍增的信息技术宣传推广,取得良好成效,引来远近大量游客。在企业收效,群众受益的同时,村级从中实现集体经济积累到2015年底已达60余万元。 (二)能人带动模式
“群众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支部强不强,全看领头羊”。本着“带着群众干、做给群众看”的思路,充分发挥“能人效应”。洋川镇东山村,在该村能人书记杨家权的引领、带动下,把该村建成了闻名远近的水果村,成功打造了“东山梨”等果品品牌。2014年,该村又引进了台湾同富精致农业有限公司,与村集体合作,建成了东山村台湾同富精致农业集体经济示范区,当年从此项目中,收获村级集体经济积累30万元。该村通过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决定,每年将盈利的10%作为村办公经费和村干部补贴,其余部分用作集体经济的周转和为民办实事。黄杨镇茶树村养殖能人周密,被推举为村“第一书记”后,采取“党组织+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免费为群众提供山羊崽、疫病防疫、饲料加工、市场开拓等服务,实行保护价订单回购,每户养殖户年均增加纯收入1000余元,当地老百姓都亲切地称他为“羊司令”。
(三)村-企合作模式
通过村-企合作,来实现群众、村集体、企业三方共赢,实现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2014年,旺草镇晨光村,成功签约贵州晨光恒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落户该村,采取“公司出资出技术+村委建基地+村集体入股+群众参与”的方式,建成了黑木耳、香菇等多个品种的精品菌类规模化生产园,并确立了“一年打基础、两年上台阶、三年作推广、五年大发展”的规划。至2015年底,村级已从中获取集体经济积累20余万元。到远期,基地生产规模将达到1万亩,并力争将该基地建设成为贵州最大的集科研、生产、加工、休闲体验为一体的综合型现代高效农业精品产业园。
(四)村-社合作模式
以创建镇级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平台,探索实施“各村入股、集体领办、合作经营、收益入村”的模式。绥阳县旺草镇,面向当前农村在农机具、农资等方面的巨大需求量,采取“镇、村共同出资,聘用专人经营,村级宣传推广”的模式,于2014年12月在镇党委组织下,成立了镇级“农业生产资料经销专业合作社”。其中,镇党委出资5万元,镇内各村从计生返还款、村干部年终奖金等资金中挤出2~4万元,累积筹资30余万元,形成经营本金,开展运营。到2015年底,已实现销售收入50万元,实现利润近15万元。
(五)“双线”营运的“互联网+”模式
适时利用“互联网+”开展电商建设,开成“线下体验、线上订购”的“互联网+集体经济发展”的“双线”运营模式。绥阳县旺草镇小旺草村,在建设本地土特产品实体销售点的基础上,适时建起网购平台,“双线”互动,取得了较好成效。线下销售方面,通过自建的实体销售网点,以及开展“农超对接”等方式,将“香树湾”系列产品纳入农特超市销售。目前,该镇已建立农特产品销售网点1个,入驻到2家超市,实现销售收入20余万元;一方面,线上销售上,该村以网购销售的普及为契机,与“淘宝网-遵义站”合作经营,形成了“线下体验、线上订购”的“互联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拓宽了农特产品的销售途径,拓展了该镇村级集体经济建设步伐。2015年8月初,“香树湾”系列产品全部纳入“淘宝网-遵义站”的网站销售,上线8个小时4000枚鸡蛋被抢购一空,2015年共实现20余万元的集体经济积累。
(六)大众创业模式
发动群众参与到创业中来,依托农特产品带动群众发展地方特色产业,实现富民强村,着力提升村级“造血”功能,增强村级自主发展能力。旺草镇小旺草村在镇党委的统筹下,充分利用闲置资源,将已闲置的原村小学教学楼,以“入股合作、双方共赢”为原则,将其构建成为了“村级产业园”和农特产品展示销售中心,使闲置资产成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产业园”已创办了日产1500枚、吸纳就业10人左右的“乡村盐蛋、皮蛋加工厂”,并向该村“小辣椒专业合作社”、棉鞋加工厂出租加工场地。2015年发展种植辣椒1千余亩,产销鲜椒15余万公斤,带动270余户700余人增收,村级实现租金收入1万余元。
(七)生态资源模式
利用某些村特有的生态自然资源,在生态概念上找路子,着力构建生态种植、生态养殖、生态休闲等产业。绥阳县大路槽乡文山村,依托自身良好的原生态环境,并积极利用紧邻红果树景区的优势,发展富民强村产业。该村一方面规划开发了“万亩桃园”基地,发动群众种植桃树,打造出“春赏花、夏避暑、秋觅果”乡村特色生态休闲园;另一方面,规划发展了生态红高粱种植基地1500亩;第三,规划发展了林下散养生态鸡产业,并创建了“文山桃花鸡蛋”品牌,自出产以来供不应求,仅2015年“五一”小长假就售出鸡蛋300余箱,增加集体经济积累万元;第四是,在该村桃木溪河畔开发建设了集游泳、烧烤、休闲于一体的文山“天体游泳场”,2015年5月2日开业后,周末来此的游客平均达200人次,2015年共实现收入15万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