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 谈爱(最新5篇)
【导言】此例“李白 谈爱(最新5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谈爱李白原文【第一篇】
当谈及海峡两岸文化交流及自己退休后是否到台湾自由行时,温总理说:“我2010年在这里讲了《富春山居图》的故事。‘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我高兴地得知,这幅分离很久的《富春山居图》终于在台北合璧展出,这反映出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向心力和震撼力。我‘虽不能至。但心向往之’。我常想,难道几千年的文化恩泽就不能消弭几十年的政治恩怨?我真诚希望两岸进一步加强文化交流和人员往来。至于我在退休以后能不能到台湾去自由行。坦诚地讲,我愿意去,但是还得看条件。不过请你转达对台湾人民的问候。我想起了清代台湾割让后,台中一位诗人林朝崧的一句诗,叫‘情天再补虽无术。缺月重圆会有时’。”
在谈到香港问题时,温总理说:“我是爱香港的。2003年我曾经去过一次香港,我在那里用了黄遵宪先生的一句诗来形容:‘寸寸河山寸寸金’。”
当记者问怎么看待“网上拍砖”时,温总理说:“在我担任总理期间,确实‘谣诼’不断,我虽然不为所动,但是心里也不免感到有些痛苦。这种痛苦不是‘信而见疑。忠而被谤’的痛苦,而是我独立的人格不为人们所理解,因而我对社会感到有点忧虑。我将坚持‘人言不足恤’的勇气,义无反顾地继续奋斗。”
诗词解读
守职而不废。处义而不回
出处:黄石公《素书》
释义:恪守信义,而不稍加改变;受到嫌疑,而能居义而不反顾。
原文:守职而不废,处义而不回,见嫌而不苟免,见利而不苟得,此人之杰也。
入则恳恳以尽忠。出则谦谦以自悔
出处:元·张养浩《为政忠告》
释义:臣下对于君王,入朝应该勤勤恳恳、竭尽忠心,出朝则应该谦逊谨慎、自我责备。
原文:虽然臣之于君也,入则恳恳以尽忠,出则谦谦以自悔,凡所白于上者,不可泄于外而伐诸人。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出处:清·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释义:假如对国家有利,我可以把生命交付出来:难道可以有祸就逃避,有福就迎受吗?
原诗: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
知我罪我,其惟《春秋》
出处:《孟子·滕文公下》
释义:我做的这些事,写的这本书,后人一定会毁誉不一、褒贬不一的,但我只要认为这是对的,是有价值的,不论别人如何评说,我都会坚定地做下去!
原文:《春秋》,天子之事也。是故孔子曰:“知我者,其性《春秋》乎!罪我者,其性《春秋》乎!”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出处:汉·王充《论衡·感虚篇》
释义:指人的诚心所到,能感动天地,使金石为之开裂。
原文:精诚所加,金石为开。
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出处:《史记·孔子世家》
释义:虽然不能达到这种程度,可是心里却一直向往着。
原文:“《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情天再补虽无术。缺月重圆会有时
出处:清·林朝崧《送吕厚庵秀才东归二首》
释义:诗人有感于台湾被割让,遂感慨虽然补天无术,但(海峡两岸)重新团圆是可以等到的。
原诗:吾人聚散本难知,分手何须泣路歧;但使三生盟片石,不应一步阻雷池。情天再补虽无术,缺月重圆会有时;珍重莱衣归故里,相思寄我采薇诗。
寸寸河山寸寸金
出处:清·黄遵宪《赠梁任父同年》
释义:极言祖国山河之可贵。时值中国在甲午战争中败于日本,国家面临着割地赔款的屈辱境地,诗人以诗言志,表达了自己强烈的爱国精神。
原诗:寸寸河山寸寸金,侉离分裂力谁任?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
谣诼
出处:《楚辞·离骚》
释义:造谣毁谤。
原文: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出处:《史记·屈原列传》
释义:诚信而被怀疑,忠诚而被毁谤。
原文: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人言不足恤
出处:《宋史·王安石列传》
释义:人们的谣言没有什么可怕的。
原文: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命题示例1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1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守职而不废,处义而不回——黄石公
入则恳恳以尽忠,出则谦谦以自悔——张养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坚守 刘倩
生命中,总有一些东西应该牢牢坚守
——题记
星野道夫说:“人的一生,总是为了追寻生命中的光,而走在漫长的道路上。”人生恰似旅行,我们每一个人在岁月的浪潮中渐行渐远,而梦想之花已然开遍了所行之地。生命中,总有一些东西应该牢牢坚守,生命的光便在刹那绽放!
坚守,像开在季节里的花。
席慕蓉说:“在我们的生命开始之前,世界早已存在;当我们消逝之后,世界会一如既往,但我们的努力已留下印迹。”
坚守人生信念,也是一种美。“守职而不废,处义而不回”不仅是黄石公忠于职守、义无反顾的宣言,更是温总理无私奉献、坚守信念的准则。温总理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祖国,为人民为国家鞠躬尽瘁。他“仰望星空,脚踏实地”,坚守着“为人民服务”的信条,在生命中开了一朵别样的花,美艳了所有人的眼。他更是“入则恳恳以尽忠,出则谦谦以自悔”,像一匹常年负轭的老马,不到最后一刻绝不松套。他的尽职爱民精神,让我们所有人肃然起敬。
坚守,像亮在碧天里的星星。
人生旅途,一环扣一环。面对危难从容镇定,面对绝境仍然奋起,他们是坚守的勇士,是英雄。鲁迅“我以我血荐轩辕”坚守着对“拯救国民”的信条,用笔唤醒了沉睡中的人们: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坚守着热爱祖国的信念,用热血激励了无数报国志士: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坚守着奉献自我的精神,用行动书写爱国情怀……
对生命的坚守,让他们在历史的浪潮间熠熠闪光,像星星,有一种永恒的美!
坚守,像屹立着的青山。
生命中的坚守,是对人生的追求,更是我们行走的理由。感动中国的好书记杨善洲,退休后义务植树了22
年,他坚守着对人民对祖国的爱,坚守着对自然的爱,用一片绿荫给世人送来了希望,更用一片绿荫给历史、给民族、给子孙留下了一种精神。“他奉献,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天”,他的60年奋斗历程告诉我们:大公无私、坚守信念、一生奉献仍然是党员干部的根本。更有“烈火金刚”刘金国两袖清风,一心为公,坚守清正廉明,让我们领略了“铁血将帅”的勇猛无畏。他们对人生的坚守,像座座青山,屹立不倒。庄周坚守着生命的自由,终像蝴蝶一般自由飞翔在天地之间:李白坚守着生命的傲然,终在天地间释怀:三毛坚守着生命的真实,让生命流转出美丽。
青春中的我们全力以赴地奔向美好明天,坚守着梦想与爱,前行路上,携带着它们,便携带了生命的真实感与亲切感,那般坚守,那样灿烂。
只有深深感受,只有默默坚守,直守到暗夜尽头,望瘦了容光如许,才能默然瞥见黎明的开启。
生命便在涟漪中荡漾开来。
点评
这是1篇很有个性的优秀作文,可谓亮点纷呈。①事例典型,例证有力。文中恰当运用温家宝总理和杨善洲两个核心材料,材料鲜活典型,有力地支撑了观点。②引用恰当,语言有文采。中外名人的名言,作者信手拈来,恰当运用,文章因此厚重而有底蕴。③妙用修辞,语言灵动。文章成功运用排比、引用的修辞手法,长短句相间,语言大气而灵动。
命题示例2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但丁说,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王安石说,人言不足恤
孔子说,知我罪我,其惟春秋
关于“人言”,你是怎样看的?请联系实际写1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明确文体,自拟标题。
不畏浮云遮望眼 许静
岁月低吟浅唱,唱尽繁华,吟诵精彩。“人言”如浮云,风一吹就散;如寒冰,光一照就化;如浮萍,水一冲就走。当我们面对流言飞语时,要不畏浮云遮望眼,坚定选择远方,从而遥望胜利的彼岸。
不畏浮云,坚定选择锐意改革,才能在历史的长河中站成高大而瑰丽的身影。
王安石,从历史的长河中走来,依旧不改往日容颜。每当诵读“人言不足恤”的句子时,便不断闪现他为变法日夜奔波的画面。人言之,是人之所言,而非己之所思、所感。我想,这就是他那时之所想吧。他,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畏权贵加害。只要还在位一天,变法就一日不止,生命所闪现的灵光便一日不熄。而他也因此成为了中国11世纪伟大的改革家,成为了后人景仰的先贤。
不畏浮云,坚定选择从严教子,才能创造教育的奇迹。
隔着一条鸿沟,跨越它,需要竭尽全力。扬帆远航,路途艰险,让信念化作一只海鸥,一起起航。“虎妈”蔡美儿的“虎式教育”虽引发热议,但她依然故我,终让两个女儿成为“音乐神童”,且门门功课都得A:“狼爸”萧百佑被不少人质疑,招来如潮的批评声,他不为人言所动,坚持“惩戒教育”,使三个孩子走进了北大:“鹰爸”何烈胜不为流言而改变独特的育儿之法,让4岁儿子在暴雪中只穿小短裤跑步,终让儿子走出脑瘫的阴影。他们都曾在如浮云的批评中站起来,勇敢前行,最终让子女成为同龄人中的佼佼者。
不畏浮云,坚定选择创新突破,才能创造演艺神话。
一次次的选择,是为梦想掌舵,为成功助航。行路途中有泥淖、峭壁、瘠壤、险滩,只有一次次坚持自己的选择,勇敢面对,方能看见梦想的远方。张艺谋执导《黄土地》时,批评责难声四起,但他依然坚持追求卓越,于是有了誉冠西柏林、走向世界的《红高粱》,有了后来一部部口碑极好的佳作,让中国电影在强手如林的世界电影界有了一席之地。
俗话说:“树欲静而风不止。”这是自然界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共同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哪里有人,哪里就有“人言”。面对谣诼,温总理坦言“人言不足恤”;面对“拍砖”,温总理说“知我罪我,其性《春秋》”。他义无反顾地选择了不懈奋斗,将自己化作一匹常年负轭的老马,为祖国倾注全部的精力。时间必将证明,温总理的心血不会白费;随着岁月不断流逝,谣诼自然湮没。
岁月如歌,且歌且行。选择梦想的远方,邀轮明月,踏上征途。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让我们牢记但丁的话,以行动作舟,演绎人生的精彩!
点评
谈爱李白原文【第二篇】
关键词: 《不见不散》 精彩对白 会话含义理论
一、引言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高成本、大制作的国外大片大量涌入中国,并迅速垄断了中国电影市场。在国外大片一统天下的局面下,冯小刚的贺岁片异军突起,仅仅用了三年时间就牢牢坐稳了中国影坛贺岁片霸主的交椅。之后冯小刚在贺岁片的道路上一路狂奔,如今他的贺岁片成了影迷们年末岁尾一个“不见不散”的约定。《不见不散》作为冯导第二部为其奠定中国影坛地位和票房号召力的电影,与《甲方乙方》一样延续了王朔幽默调侃的基调,加入了小人物的温情。[1]影片描写一对在美国谋生的青年邂逅洛城,在几次聚散离合中感情越来越深,最后终成眷属的爱情故事。冯导电影的最大特点是运用精挑细选、千锤百炼的特色台词来突出喜剧效果。[2]片中精彩幽默的对白在让人捧腹大笑的同时也让人感动不已。本文以格莱斯的会话含义理论为依据,从会话含义的角度对影片中人物的精彩对白进行深入分析,力图更为准确地捕捉人物语言的弦外之音,剖析这些弦外之音的功效,从而更好地赏析这部影片及冯导的其它影片。
二、违背合作原则的会话含义推导
Grice (1967)认为,人们在交际过程中,必须遵循合作原则(The Cooperative Principle)才能使交际顺利、和谐地进行,否则就会引起误解。这一根本原则具体体现为四个准则:(1)量的准则(Quantity Maxim),即所说的话包含交谈目的所需要的信息,不应包含超出需要的信息;(2)质的准则(Quality Maxim),即说话要真实,不要说自知是虚假的话和缺乏足够证据的话;(3)关联准则(Relation Maxim),即要与谈话有关联;(4)方式准则(Manner Maxim),即说话要清楚明白,避免晦涩和歧义,说话要简练,有条理。[3]然而,在实际的交际中说话者对合作原则的有意或无意的违反,不仅不会使交际难以进行,反而会产生意想不到的话语效果。以下就分别从违背四个合作准则的角度来分析《不见不散》中部分精彩对白的妙处。
1.对量的准则的违背
例1:
刘元:“能评价一下原来的刘元吗?”
李清:“我一直对你印象挺好的,你人很乐观,鬼主意也多,就是有点淘气。其实你是个挺招女孩子喜欢的人,就是说话有点刻薄,但心地还是很善良的,对我也很好。只是因为几次遇上背运的事,搞得我一次比一次狼狈。我真是怕了,不知道以后还会发生些什么事情?所以我才离开你,躲起来不敢再见你。”
因几次遇到倒霉的事,刘元和李清这对欢喜鸳鸯不欢而散,但刘元对李清念念不忘。分别一年后,他很想知道李清对他的真实想法,于是假扮盲人,跟李清见面。单纯善良的李清防不胜防,看到一个曾经生龙活虎的人突然失明,心如刀绞,开始不自觉地违背量的原则向对方倾吐衷肠,一句:“能评价一下原来的刘元吗?”竟引出李清一肚子的心里话,不仅谈了对刘元的印象,而且分析了他们之间的微妙关系,表达了她对刘元的好感,解释了她一年前为什么选择离开。这一切让刘元感到得意,他们之间的关系又因此推进了一步。
例2:
刘元:“你去旧金山干嘛啊?”
李清:“见个人。”
刘元:“见谁啊?男的女的啊?”
李清:“你这人的好奇心怎么这么重啊,我见谁跟你有什么关系?”
刘元:“我就随便问问,关心你,怕你交友不慎,现在骗子多啊。”
李清要去旧金山,拜托刘元帮她看花店并教几个孩子学习汉语,刘元唯恐李清去约会他人,于是“多此一举”,细问李清去干嘛,去见谁,而李清早就猜到刘元的真实意图,却偏偏话说一半吊他的胃口,这时刘元也不肯被识破,在说出出于关心对方之后,又补充说怕她交往不慎。这对鸳鸯一个说得多了,一个说得少了,均违背了量的原则,但这种违背恰恰刻画出了二者含蓄而有趣的暧昧关系。
2.对质的准则的违背
例3:
刘元:“能替我送一束花给你吗?”
李清:“应该我送花给你呀。你喜欢什么花儿?是红色的,还是蓝色的?――对不起,我忘了你看不见了。”
刘元:“没关系,我可以闻。眼睛看不见了,嗅觉就发达起来。”(偷瞟美女)
李清(察觉):“咱们走吧。――呦,这是谁的钱包啊?”
刘元:“哪儿呢,哪儿呢?――我又能看见了,这是爱情的力量!”
以上对白中,刘元用失明的假象套出了李清对他的好感,他略施小计的目的已经达到,但为了不让李清识破自己的花招,他继续假扮盲人,但始料未及的是,窗外走过一个美女,他情不自禁地偷瞟了一眼。这个细微的动作被细心的李清觉察到了,她恨自己轻易地相信了刘元,于是决定拆穿他,假装说看到了钱包,毫无防范的刘元立即低头去看,刹那间他意识到自己的小聪明被识破,于是立即反应说是爱情的力量让他重见光明,让李清哭笑不得。在这段对白中,虽然刘元和李清都违背了质的原则,但也反映出二人的聪明与俏皮,同时也体现了刘元用情良苦。
例4:
李清:“这鞋是给你买的,你要是不喜欢,出门就可以扔了。”
刘元:“说实话,你这人挺没劲的,我真有点烦你。”
李清特意从旧金山为刘元买了双鞋,自然不希望刘元扔掉,而刘元第一次收到自己心爱的人送的礼物自然心里乐开了花。但两人一个说不喜欢就扔掉,另一个说有点烦对方,显然违背了质的原则。但也正是这心口不一的说辞显示出双方打情骂俏的亲密。
3.对相关准则的违背
例5:
刘元:“咱们得因材施教。我也想今天晚上就打冲锋,明天一早就把几百万军队全部消灭掉,可是不行啊,李清同志。我们今天大踏步的后退就是为了明天大踏步的前进。谈恋爱还得从眉来眼去拉手亲脑门开始,然后才能那什么呢。得从培养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入手然后再说其它。”
李清办了个中文学习班,刘元帮着教课,教给学生中国人打招呼的方式,一见面就问李清“吃了吗”,这让李清大为不满,她认为刘元不负责任,刘元试图解释,于是就有了上面一段话。他从因材施教扯到打仗,又从打仗扯到谈恋爱,最后又转到培养学生兴趣上来,表面上违背了相关原则,但仔细琢磨刘元所言也确实不无道理,教育孩子跟打仗和谈恋爱有异曲同工之妙。刘元的话让李清无言以对,最后竟然无端被刘元教训了一番。由此体现了刘元作为一个男人的诙谐和智慧,也增加了李清对他的好感。
例6:
李清:“这不是钱不钱的事,你就是没有大志向!”
刘元:“这是喜马拉雅山,这是尼泊尔,这是青藏高原。由于印度洋暖湿气流的影响,尼泊尔王国温暖湿润,四季如春,而山的北麓由于寒冷则终年积雪,如果沿着山腰打开一条通路,将湿气引到山的这一边来,那中国的青藏高原该会变成多少鱼米之乡?”
李清:“那我也觉得你这想法挺绝的,我发现十个我加起来也没你聪明。”
每个女人骨子里都有望夫成龙的想法,刘元到美国几年都没有混出个样子来,这让李清觉得他没有志向。听到这话,正在吃饭的刘元立即放下碗筷,不假思索地又一次违背了相关原则滔滔不绝地说出了关于青藏高原的“伟大”构想。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回答,却让李清出乎意料地佩服起刘元来,因为她发现刘元原来是大智若愚而已。
4.对方式准则的违背
例7:
刘元:“Hello,excuse me!I have good news for you.”
李清:“对不起,我听不懂English.”
刘元:“我叫霍华德,欢迎你到美国来,你们中国菜很好吃。”
这是刘元第一次在美国见李清时的对话,明明两个人都是中国人,刘元却先用英语跟李清搭讪,在李清说自己听不懂英语之后,他又模仿老外说中文的腔调跟李清问好,这明显违背了方式原则。但很显然刘元的说话方式逗乐了李清,也凸显了刘元幽默可爱的性格标签,使李清一下认出了他。
例8:
刘元:“看来你是对的,我的确是个克星,把自己都克了。现在的刘元,是个瞎子,是个废人。难道我还能像一个正常人一样去憧憬什么,去追求什么吗?我的眼前一片漆黑,只有在梦里我才能见到光明,回到阳光灿烂的记忆里,有几次我梦见了你,你如此清晰地站在我的面前,使我激动不已。一旦惊醒,心如刀绞。我拼命想看见哪怕一丝的光亮,可我只能听,用听觉去想象……能替我送一束花给你吗?”
这是刘元在假扮盲人时对李清发的感慨,可见刘元一改往日嬉皮笑脸的样子,变得“安静”了、“清澈”了、深沉了,这显然违背了他自己原本的说话方式,但却让李清觉得他是一个真性情的人,对他的谎言深信不疑。
三、结语
通过对影片《不见不散》部分精彩对白会话含义的推导,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地看出这些精彩对白无论是对人物性格刻画还是对故事情节的推动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正是这些或违背量的准则,或违背质的准则,或违背相关准则,或违背方式准则的对白使得冯氏贺岁片充满了市场号召力,成为了当今大众文化的一道惹眼的风景。
参考文献:
[1]戴锦华。冯小刚归来。央视国际百家讲坛,2005-2-4.
[2]解兰,秦岁明。冯小刚贺岁电影中流行性大众美学元素的分析[J].电影评介,2009,(06):20.
谈爱李白原文【第三篇】
5年后,她几乎每年都会回国暂居。每次飞机着陆,不管喧嚣忙碌的机场上空的天空是晴朗,还是布满乌云,李爽踏上这块土地之后,都会大病一场。
2002年的那场大病,让她的心跳停止了4分钟。
“我曾经有过这样的纠结,我付出了那么多,可是我好像没有得到那么多。”
李爽1957年出生在北京。她的父亲扣着“”的帽子在清华大学任教,母亲曾被下放到吉林画报社幼儿园,1961年,从东北调回,在北京建筑工程学院教英文。某个寒冷的冬夜,3岁半的李爽因为不会穿鞋,被人民文学出版社托儿所的老师罚站在外边(因为父亲是“”)。“我母亲回到北京,看到我两只脚冻得肿大,穿不进棉鞋,手也红肿得像5根胡萝卜,烂了。”
李爽一家所居住的清华大学家属楼,有一天突然贴满了大字报,飞起了漫天的传单——“”开始了。
一个普通的“秋老虎”的下午,9岁的李爽和12岁的姐姐带着两毛钱去玉渊潭游泳。在泳池里,水洗掉了李爽“不漂亮”的自卑感,她仰泳望着北京的蓝天白云,“幻想在现实之外有一个人爱人的世界。”
回到家,她们的家就被红卫兵抄了。“母亲的身影永远印在我的脑海里——她歪着身体靠在门框上,看着别人随意在自己的家里乱翻,所有的隐私和珍惜,被陌生的人们以最野蛮的方式玩弄、唾弃、践踏、砸得粉碎。”
为了改变自己的处境,李爽努力在学校积极表现,放学晚走擦地、擦桌子、擦玻璃,玻璃破了把剩下的半块也擦得铮亮,她写思想汇报,写申请书,争取加入“红小兵”的行列。
在北京展览馆西边的天文馆礼堂里,李爽跌跌撞撞地往舞台上走,中途摔了一跤。在瓢泼大雨般的掌声下,她戴上了红小兵的袖章。但回到家,她却感到一股莫名的孤寂,“为什么要如此玩命地把自己装扮得像别人?难道我们真的要仰赖这红袖标,才可以保障未来被人尊重?才是一个好孩子吗?我凭什么要认可别人说好的东西?”
当晚,李爽抹黑下床找到剪刀,把作为袖章的菱形塑料片剪成两半,再把中间那根崭新的白色松紧带剪断。
“”时期,李爽的姥爷姥姥寄居在大舅院里一间曾堆放杂物的小屋里,曾天天被儿媳妇和三个孙子欺负。姥爷去世时,李爽看到大舅喊“爸爸我对不起你”时,虽然她之前很恨大舅一家,但她在大舅张口的那一刻,原谅了他。“没办法,人有深处的感情立场,不由自主,比外界后天的教育更能主宰人的行为,那是人与生俱来的,拦也拦不住的爱。”
姥姥那时已经70多岁了,没人给她洗衣服、做饭,她和李爽说:“爽子,除了可以独立的女人,没有一个女人会因为美貌而被男人尊重。”姥姥坚信李爽的美丽,而李爽小时候却从未肯定过自己的外貌,她一度不喜欢自己的名字,因为她不喜欢自己,她的出身更让她觉得自卑。
上中学的李爽对爱情充满憧憬,她看样板戏,希望《沙家浜》阿庆嫂可以和郭连长相爱,希望《智取威虎山》的杨子荣和小白鸽摩擦出一些火花。李爽在什刹海溜冰场认识了身穿绿军装、头戴羊绒帽子的洋气精神的小伙子“顾成”,几次见面后,顾成吻了李爽,这个吻不仅仅意味着初吻,“在我当狗崽子的经验中——被亲吻意味着对我完整人格的一个肯定,这恐怕只有当过狗崽子的人,才能体会。”
李爽也曾对自己的绘画自卑过。13岁时,她突然像是得到了一种启示,拿着一只铅笔开始了自己的绘画之路。她曾经懊悔自己总也画不像,但她的姥姥的一席话为她指点了迷津:“画得像一个苹果有什么意思,街上买俩真的越看越像,画就画个神态,神气都给画出来了,还怕不真吗!”
所以李爽画苹果的时候并不“老实”,并不把苹果画得很像苹果,“就想把它画得像太阳在照着,像在变化的样子。”
高中毕业后,她来到顺义的高丽营村做插队知青,在闲暇时间用画笔接触大自然,为当地农民画肖像。全国恢复高考时,李爽因为政治考了3分错失中央美院的资格。后来她通过朋友的推荐,进入了中国青年艺术剧院,成为了新任的美工。
那时,李爽经常去紫竹院写生(当时家离得近),在那里结识了一些画家,又通过这些人认识了新的朋友。李爽曾和画画的朋友,身上手上沾着花花绿绿的油彩,三五成群地骑着自行车,游走在北京城各个写生的景点中。诗界的芒克、严力、北岛、江河、舒婷、郭路生(食指),摄影界四月影会的王志平、李晓斌,钢琴家刘诗昆、刘晓梅等当今的文化名人,也与李爽有着密切的联系。
地坛,下午四五点的斜阳里,握着画笔被苍松翠柏的魂魄所折服的李爽,身旁悄然多了一个坐着轮椅戴眼镜的男人,他称赞李爽的画有诗意,就像和古树对话一样。俩人随后聊了一会,李爽在听到男人名叫史铁生后说,“哎呦,你也是那种拿命跟铁撞的人吧。”
史铁生听到后差点大声哈哈笑出来。
1979年和1980年,李爽和志同道合的朋友们成立了星星画会,先后组织了两次星星美展。第一次星星美展的地点选择在了中国美术馆东侧小花园的铁栏杆上,时间定为1979年9月27日,参展的作品风格不限,有国画、油画、木刻、钢笔、木雕,参展的作品还配有北岛、芒克、顾城、江河等诗人的诗歌。
展览当天,10点以后,场地拥挤不堪,负责拍照的李晓斌骑车都骑不进来,悬挂在铁栏杆上的作品共有40米长。那天来看展览的还有北京市美协负责人刘迅,他依次和星星画会的几位成员聊天,然后走到了李爽和她的作品面前,对着她和其他画家说,“真挺好嘛,看看你们‘星星’的一个女将。”
后来李爽回忆总结道:“中国人开始小心翼翼地谈论‘’时不能谈论的事儿。画不能画的画,唱不能唱的歌。我们像一群新生的娃娃,没有刻意为历史准备什么,只不过是希望剪断自身的枷锁,却无心成柳柳成荫了。”
在第二次星星美展中,李爽遇见了法国外交官白天祥,他问了李爽很多关于作品的问题。“白天祥半长的金发,大鼻子,一双灰不灰绿不绿的大眼睛,笑时有波浪在深深的眼窝里荡漾。听时从不打断人,想插话,还要道一堆对不起。”
见过几回面之后,在法国大使沙耶的宴会上,白天祥和李爽在一支舞结束之后,来到大使家中厨房的阳台上,白天翔对李爽说,“我希望和你结婚”,李爽还没有反应过来,他又说“我爱你”。
“在他说爱我时,我第一个感觉,这是负责任的君子;第二个感觉,他可以保护我;第三个感觉,他懂得尊重女人。这对一个女人来说已经很多很多了!”
1981年七八月时,李爽和白天翔各自递交了结婚申请书。白天翔通过大使沙耶向中国外交部递交申请书之后,大使乐观地告诉他:“中国官员已经收下了,回答是,中国法律上完全不禁止与外族通婚!但目前还没有与外交官通婚的先例,要向上级申报,请等待。”
但在9月9日,李爽因为“有损国家尊严”等罪名被逮捕,判处劳动教养两年。有次提审结束,有位女提审对李爽说,何苦的呢,好好想想人家法国的外交官)山草香●(会看上你吗?
“这是一句多么下意识又充满民族自卑的话!”
探亲日,李爽手抖着剥开了一个个煮鸡蛋,几乎一口一个吃掉了10个。要不是父亲难过地劝她停下来,告诉她吃多了可能会蛋白中毒,李爽可能还停不下来。李爽的妈妈怕见到她伤心,没有来。
1983年,良乡劳改所外,7月火辣辣的太阳,晒着李爽父女眼前的玉米地——李爽被提前几周释放。父亲告诉她,自从她被捕后,法国很多艺术以及政界的人士都在奔走,并且组织了一个委员会。父亲说曾看到一些法国明星和市民在中国驻巴黎大使馆前游行抗议的照片,每个抗议者都举着一张李爽的照片。照片里还有巨大的横幅标语,用中文法文写着:李爽无罪。
李爽问父亲,中国人呢?父亲回答,全国各大小单位,特别是学校,都开会批判“李爽事件”。
姥姥曾经对李爽说:“爽子,你早晚是一只要挨枪的头鸟。”
2002年,李爽再次踏入了她魂牵梦绕的土地。下飞机没多久,她又病了,高烧40多度。
她回忆她躺在床上,在心跳已经停止4分钟时间里,在另一个维度有着数个小时的“灵异”经历,她看到了很多,思考了很多。在这次“神游”的尾声,她看到了一根像树一样粗的柱子,再离远些看,她发现那是那个躺在床上的自己的眉毛。
作家阿城曾说,他一直认为李爽是少有的那种天性能克服阴影的人。自2002年后,李爽用了10年多的时间,寻找让自己安宁的办法。
2013年7月26日上午10点,李爽刚回国不久,在新星出版社接受了记者的采访。记者刚到时,李爽正在吃早饭,就着咖啡吃着一个包子。她穿了一身白色的衣裤,头发乌黑硬朗,还扎了一根大辫子。讲话时,她的眼睛温和又有力量。
李爽在《爽》这本自传里原原本本地交代了自己出国之前的生活情感经历,坦诚得让人有些惊讶。“有人就说你也太胆儿大了,什么都放进去,我就说因为我放下了。其实我的那些事情很多人也做过,但他们掖着藏着,或者把它们变成一种别的性质的东西。”
李爽从包里拿出眼镜盒,摆在咖啡桌上。“你使劲贴着这个眼镜盒看,最后上边的花纹你就会看不清了,就像有些人总也走不出去。大部分人都把自己锁在两个定向里边,第一,过去,第二,憧憬未来。那么这两个东西在宇宙里,它都不是真的,要不你抓住过去不放,不停地痛苦,要不你幻想未来,要更多的钱,更多的爱情,这是一种匮乏的心态。”
她随后谈起了宇宙,谈起了不同的维度。这十年多的时间里,她去过世界各地,阅读了大量的宗教书籍。她的放开,不是一朝一夕的,关于她那4分钟的心跳停止,关于她想更多分享给人们的经历,她准备在下一本书里介绍。
这次回北京,李爽带着自己的二儿子来到了繁华三里屯,当她看到咖啡馆里一个英俊的外国男孩拉着一个漂亮的中国女孩的手时,她心想那劳教的两年值了。
李爽是我国“”之后中外通婚的先例。
Q = 《旅伴》A = 李爽
Q:作为星星美展的唯一的女艺术家,你在那个相对保守的时期是否扛有一定的舆论压力?
A:肯定是有,但当时我好像并不太在乎,在星星之前,我就比较我行我素,这大概是性格决定,这也可能是因为我是不得不逼着自己改变自己的处境,我们那个家族已经低到不能再低了。你对爱的意识有多强,你对爱的追求有多么强烈,会决定你是唯唯诺诺的什么都不做的人,还是敢想敢做的人。我是个不管后果的人,所以我弄了那么多麻烦出来,我妈还说呢,你不是省油的灯,你到80岁也不会太省油。我说我要把别人都点亮了,她就说那好啊,你要把别人都点亮了你就不会是出头被批判的那个了。
Q:你带着伤痕离开中国来到法国,后来也经常回国,活跃于国际、中国艺术圈,你觉得中法艺术家的生存状态,具体都是怎样的?
A:中国的艺术家目前的心态还是比较紧张。中国艺术家可以画几笔变得有钱,但这种情况不可能出现在国外,国外艺术家比较淳朴,用艺术来生存的人还是比较少的。我们现在的艺术几乎是在抄袭欧洲,我们很多前卫艺术家画的东西,并不是从他深层的肌肤里产生的,他是去外界观察一下,什么东西时髦、什么东西好卖、哪个艺术家比较红,然后就去“学”。
我唯一想对中国人说的就是:学着做自己。我们是一个了不起的民族,我们可能身在其中体会不深,但从外面看就是这样的。实际上中国可以说是一个很和平的民族,因为中国人不喜欢冲突,而且我们整个民族不喜欢暴力,所以我们的文化比较温和,我觉得这是对宇宙最有营养的东西。
Q:“我们整个民族不喜欢暴力”,这句话应该怎样理解呢?
A:我后来通过阅读历史来了解我们民族的一些风俗习惯。欧洲人他们可以骑上马去东征,去征服世界,我们相反的,我们不会骑上马,或者说去到外面说我们中国的某些意识是最好的。佛教引进到中国,原本瘦瘦的佛被改成了大肚子佛,这点可以看出我们的生活向往,中国人就是这样,农家意识,他们喜欢的是平静、和平和富裕的生活。
Q:就像你下乡到顺义高丽营村的时候,村民没有因你的政治出身而像城里的人那样百般为难,反而接纳了你,让你感受到了温暖。农民在中国还是一个很大的群体,你的这点经历似乎也证明了一些人性的亮点。A:对,你接触的全是农民,你看到的全是农民渺小的意识,也可以看到他们的一些劣根性,但你真正和他们心贴心去接触的时候,你可以看到他们还是很真诚很善良的。
Q:不过随着城市和农村发展的不平衡,现在农村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农民们为了寻找更好的生活,来到城市打工,也形成了打工潮,但这同时也带来了各种社会问题,空巢老人、进城务工人员的权利保障、打工子弟异地考学问题等,这似乎离那个平静、和平的乡土中国越来越远。
A:打工潮是农民希望富有的梦,我觉得他们每个人都会通过打工的过程锻炼自己。我觉得人生所有的东西都是道具,比如职业、住所;人最终的目的是自己,比如我偷东西了,我会怎么样,我用这个方式去爱我会怎么样,我用那个方式去爱我又会怎么样。但有些时候,我们吵架,你会意识到自己在吵架吗?不会,你会被一个情绪带进去,最后打着打着都忘记了打起来的原因。
人很容易迷失自己。中国有个漂亮的词,天人合一,这个词真正的意思,大部分人并不知道。我觉得天人合一并不是我在一个很高的位置,而是每个人都被包容在同一个维度中,每个人都是互相连接的,每个人,你所做的每一件事,无论出于爱还是恨,你是为自己做的,但也是做给别人的。你说的打工者,他们的集体意识、集体痛苦,会对城市产生影响,所以我们是一体的。但通过他们打工的这个过程,有些人就会逐渐认识自己,变得更加智慧,也有些人就会锁在那个心理时态里,永远在抱怨。
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把自己管好,我们都是一体的,我们造成了我们生活的空间、所遇到的境况等。无论好事坏事,只要你说遇到这个事情,我有责任,那你就是一个伟大的人。最终大家都会这样做。
Q:通过你这些年的观察,中国法国的文化特征上有何异同?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最近在谈到中国、欧洲的文化影响力时,曾说过,在中国问知不知道毕加索,10个人有8个都知道,但在法国问知不知道齐白石,10个人不见得有两个知道,所以中国这些年的文化输出似乎并不理想,这里请你谈下你所观察到的中法文化的输出情况吧。
谈爱李白原文【第四篇】
淡泊是菊
淡泊就如一朵菊花,让人久久回味。
淡泊以修身。
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漫随天外云卷云舒。淡泊让花开灿烂,花落凄美;让云卷壮观,云舒飘逸;让人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
以苔痕阶绿作点缀,以帘青草色进行渲染,以酒为食,以陋室为家。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可以读书而不求甚解;可以大呼“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而后低吟“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陋室清静,无丝竹管弦,无案牍劳形,则身心舒畅。游山走水,自放白鹿,以淡泊之故,德馨之由,可以修身。如此修身,则身如白菊,异香满室。
淡泊以明志。
渭水垂钓,庄子面对楚王的重权相托,说自己要做拖着尾巴在泥土里爬的乌龟。
扬帆远航,约瑟夫・班克斯抛开安逸的贵族生活,甚至掷金无数,只因淡泊,只因求知,只因一心想探知绿色的世界。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抛开自身利益,只为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他们不就是高洁的金菊么?用淡泊作火星,借以风力燎原,以燎原之势燃烧雄心壮志。
淡泊以致远。
他拥有了财富,但他还心系百姓。他在悬崖峭壁上行走,从与世隔绝的山崖间开启一扇希望之门,让贫困的乡亲探出头来观赏到世界的繁华。他再现了愚公移山的精神,在淡泊的舞台上舞蹈。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当一个人淡泊了生死,他就真正成为了侠之大者。巨浪中的三进三出,危险面前的镇定自若,都源于心灵的淡然。
从镜头前走出,走出了戏中或真实或虚伪的角色,他是真正的濮存昕。他没有炒作,没有绯闻;他不摆架子,不耍大牌。他微笑,他行动,他默默无闻地用双手建筑抗艾滋病的防护网。他,感动你我。
他们不就是一株株丹菊么?悠悠菊香润泽着人的心田。贫者不戚戚于贫贱,如菊雅;贤者不汲汲于仕途,如菊淡;富者淡然于财富,名人不依赖潮流的吹捧,如菊心。给人生播下一粒淡泊的种子,培植生命的菊花,我们就真正走进了人生追求的高境界。修身是叶,明志是花,致远是香。
问题诊断
犀牛角在古代被视为灵异之物,因为它的中央有一道贯通上下的白线,李商隐有感而发,曰“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以此比喻相爱双方心灵的契合与感应。“比喻”也可以说是1篇文章中的“灵犀”,我们不只把它视为一种修辞和语言艺术,也可用它贯串全文,经营议论文的结构。即通篇用一个比喻,一喻到底,让它在全文中飞针走线,前后贯通,将各部分内容巧妙地连成一体。这样以比喻贯串全文,则结构紧凑,浑然一体。
原文虽运用了比喻的手法,但存在几个问题:
一、文章开头设喻显得突兀,给人感觉有点牵强,应该由菊花过渡,导出淡泊,才显自然。
二、各部分在论述时,先阐明思想,最后以菊花作喻总结,但因淡泊修身、明志、致远的道理与菊花没有联系,这样一来,论述的思想与意象剥离,未能有机统一,而应由菊花特征引出做人的道理,方显水到渠成。文末又谈对贫贱与富贵的态度,有重复之嫌,并且末段与前文关联不紧,最后一句有节外生枝之感,应尽量与前文照应。
三、从整体看,文章的主体部分是并列关系,没有充分利用菊花这个比喻把思想形象化。其实可以分立小标题,分别比喻论证,这样将思想以感性的比喻来显现,自然就会产生美感了。
按上面说的调整,很多文字也必须作改动,方能使全文的语言显得自然。
化蝶之作
开不败的菊花
小桥流水边观赏菊的雅然之态,风声雨声中品读菊的淡然之姿,风吹云散时回味菊的悠然之韵,它脉脉的幽香总让人想到君子的情趣。
菊之雅
人生也当如菊,在素淡中追求君子的雅趣。
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漫随天外云卷云舒。这花应该是白菊,花开灿烂,花落清雅;那云应该是开在天上的白菊,云卷飘逸,云舒素雅。去留无意,宠辱不惊,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这是君子之风,君子之雅。
君子的生活有弦歌雅意,苔痕映阶作点缀,帘青草色作渲染,他们以酒为食,以陋室为家。他们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可以大呼“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用醒”,而后低吟“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他们端坐桌前,无案牍之劳形,身心舒畅;环顾室内,别无他物,唯有酒盈樽;游山戏水,且放白鹿,栖身青崖。君子修身,唯吾德馨,尽显雅致,一如白菊,异香满室。
菊之淡
金菊临风怒放,默守一方净土。
君子心淡如菊,坚守心灵的宁静,在名利面前,淡泊处之。
渭水垂钓,庄子面对楚王的重权相托,说自己要做拖着尾巴在泥里爬的乌龟。
扬帆远航,约瑟夫・班克斯抛开安逸的贵族生活,甚至掷金无数,只因不慕富贵,只求探索未知的绿色世界,只求登上真理的净土。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抛开自身利益,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他们不就是脱俗的金菊么?淡然而立,淡然而开,坚守着美丽,装点了人间。
菊之悠
丹菊盛开,异香悠远。
君子怀德,仁爱远播,心能致远。
他拥有了财富,但他还心系百姓。李白在悬崖峭壁上行走,从与世隔绝的山崖间开启一扇希望之门,让贫困的乡亲探出头来观赏世界的繁华。他再现了愚公移山的壮举,拥着开拓者的光环在生命的舞台上舞蹈。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当邓小平淡泊了生死,他就真正成为了侠之大者,巨浪中能三伏三起,危险面前可镇定自若,处之泰然,心已致远。
从镜头前走出,走出了戏中或真实或虚伪的角色,他是真正的濮存昕。他没有炒作,没有绯闻;他不摆架子,不耍大牌。他微笑,他行动,他默默无闻地用双手建筑抵抗艾滋病的防护网。他,感动你我。
他们不就是一株株丹菊么?情悠悠,菊悠悠,香悠悠。伴一缕清风,悠悠菊香远远飘去,润泽着无数人的心田。给心灵播下一粒淡泊的种子,培植永开不败的菊花吧!即使风雨交加,霜雪侵凌,你也能坦然安居斗室,心游天下;你的人生将会雅意盎然,心志澄澈,意趣悠远。
升格点评
“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在议论文中,思想以感性的比喻来显现,自然就会产生美感了。学生运用这种方法写作时,往往存在以下问题:设喻突兀,不能循喻取理;不能将比喻贯串到底,宛如串珠断线,没有整体的美感;意象与思想剥离,生拼硬凑,不能做到形神合一;衔接不自然,不能做到水到渠成。
谈爱李白原文【第五篇】
关键词:山陕会馆石雕艺术审美取向
河南南阳社旗山陕会馆以其宏伟的建筑,精湛的装饰,丰厚的商业文化而闻名全国。它与河南的开封、漯河、淅川、洛阳、山东聊城、四川自贡的会馆相比,被称为“天下第一馆”,它以建筑、石雕著称于世,成为国内现存80余座商业会馆中的杰出代表。特别是它的石雕装饰艺术,圆雕与透雕相结合,有着浓郁的地方特色,在今天仍有借鉴与研究的价值。
南阳社旗山陕会馆建于清乾隆二十一年(175年),经嘉庆、道光、咸丰、同治至光绪十八年(1892年)竣工,历时136年,是晋秦巨商议商事、谈戒律、论忠义的地方。南阳社旗当时水路四通八达,可直达丹江和长江。为联络通商和树立本籍商业形象,他们“运巨材于楚北,访明匠于天下”,集各地能工巧匠以展“绝活”,其石雕、木雕、琉璃雕、匾额、楹联、刺绣等装饰艺术无不造型生动、寓意深涵、神韵跌宕、气势磅礴,使社旗山陕会馆的建筑艺术达到了当时登峰造极的状态。它的石雕艺术特色与古建筑融为一体,特别是人物故事雕图尽得我国历史绘画与雕刻艺术之神韵,使其情景交融,形神兼备,被称为中国古建筑“石雕艺术之最”。
社旗山陕会馆的雕刻艺术作为一种装饰,它体现的是一种“忠义”“诚信”的主体文化心理。它们多以历史故事、演义小说、神话故事与民间传说为主体,并以吉祥动物作为秉忠、仗义、祈福、聚财的经商理念,使石雕本身透出一种尊儒崇文的意识,并透出一种商业文化强大的生命力。清末资本萌芽的商业繁盛、山陕富商的强大经济实力,为山陕会馆石雕“错采”纷呈的风格形成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现用“错采”来形容山陕会馆的皇宫般的布局,极尽堂皇富丽的装饰风格。其会馆建筑中无木不雕,无石不刻,并且多以圆雕、透雕为主。显示出了玲珑剔透、神采奕奕的感受。比如,琉璃壁照后和悬鉴楼前的石狮与其基座通高米,和悬鉴楼下24个上圆下方的复式础座之束腰以装饰为重点,分别为浮雕奔虎、麒麟、云龙、天马、神牛等瑞兽。座上石狮威仪壮观,雄狮玩绣球,雌狮背负,怀抱幼狮,含笑欠体而立,颇具人情味。大拜殿的柱础、麒麟、月台围栏、石竹、及石牌坊上的狮子、猿猴、人面兽、石榴、仙桃等更是采用圆雕和深浮雕的艺术手法,造型夸张、饱满匀称。其中石牌坊下面的抱鼓石上蹲着的人面兽(也称应召,参见附图),人面、兽身、脊长飞翼、身披龙纹、脚有马蹄、目光迥异、恭谨沉着。粗壮的四肢雄劲有力,加上展翅欲飞、似收豹臀往前冲。其神韵在悍霸中欲显“秉忠”,在狰狞中欲显“仗义”。呼之欲出的气势彰显强烈的精神内涵和挥之不去的“张力”。它与麒麟、狮、虎排列整齐,虽然各个造型精巧,但气势颇足。这与其上以透雕为主的牌坊群雕灵秀窈窕、清逸雅韵的造型风格相比,可谓刚柔相济,动静结合。从雕刻的技法上分析,他们在不同的题材与不同造型中运用不同的手法与表现,体现了民间艺人真诚的创作心态与完善的雕刻意识,造就了今天的艺术杰作。另外,大拜殿柱础石雕也颇具特色。殿内有高84厘米,长米的硕大清石圆雕构成狮础、麒础,赫然威武、傲然负重、震撼人心。其他的图案风格如莲叶青蛙之雅致,云龙牡丹之华贵,既庄严又生动。在大座殿前檐的四座老檐柱础边长90厘米、高89厘米,明间二础束腰的高浮雕出的“薛平贵探寒窑”“周文王渭水访贤”,还有《封神演义》的故事,础座上部四角以圆雕手法各雕二蟠龙,龙体侧面向上,龙目恰与俯视之观者形成最佳视角对接,颇具巧趣,是清代杰出的雕刻艺术。
隐喻和审美化的特质使其会馆石雕具有了象征性、假定性、类型化的文化特质,着力塑造了以关公的“仗义”“秉忠”为主的社旗山陕会馆的商业文化。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吉祥图案1000多处,反复集中渲染了一个既崇商又崇文的儒商大侠的追求和向往。比如石牌坊,有《王羲之爱鹅》《陶渊明爱菊》《孟浩然爱梅》《周敦颐爱莲》《嵇康爱竹》《林和靖爱鹤》《俞伯牙爱琴》等,这些表达了古代文人墨客们缘物寄情的高士情操。牌坊四柱下方前后之抱鼓石面分雕了《八爱图》及梅兰竹菊等吉祥图案。其上部额枋均为双面五重雕饰,中枋明间额枋之上透雕“福禄寿”三星图,背面雕“五蝠(福)捧寿”图,两侧柱头透雕蟠龙望柱;二次间平板枋之上中部南面分雕“李白骑鲤”与“杜甫夜读”。背面分雕“赵匡胤输华山”与“赵彦求寿”。在此将大“诗仙”“诗圣”之像置于如此瞩目之处,隐喻了商人阶层的理想追求。这与大拜殿前的以高浮雕和透雕完成的巨幅石雕“十八学士登瀛州”“渔樵耕读”遥相对仗,宣扬了读书入仕方可登临仙境的尊儒崇文的理想。其牌坊下面多层枋面及雀替分雕“八仙庆寿”“雷震子下山”“日月二仙”“文王防贤”“王羲之爱鹅”,及“鹿鹤同春”“麒风呈祥”“大鹏展翅”“鲤鱼跳龙门”以及各种各样的吉祥图案,体现着商人崇商和祈愿广开财源的殷切愿望,同时这种理想与徽雕殊途同归,和中原文化有着一脉相承的渊源。
社旗的雕刻艺术经历136年的时间,在创作手法上融合了写意、夸张、装饰、变形与表现的多种因素,在形式上以壁照、圆雕、透雕、浅浮雕为主,配以中国古典的系台、殿堂、大厅、神台等建筑与其浑然一体,形成了一个完整与和谐的建筑群。这些艺术瑰宝至今对我们仍有借鉴研究的价值。
参考文献:
[1]社旗县博物馆主编。社旗山陕会馆。文物出版社。
[2]关玉国。社旗山陕会馆商业文化初探。2004.
上一篇:我初三了作文实用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