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鲜事情精编5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言】此例“新鲜事情精编5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新鲜事情1

2、世界上最廉价的东西是什么,大概就是一贫如洗的真心,一事无成的温柔。新鲜感过后,所有的海誓山盟,甜言蜜语都不作数!

3、人和人刚认识的时候,总是充满新鲜感,热情又虚伪。新鲜感过后,剩下的全是敷衍和厌倦。有一天,我总会遇到那个愿为我弯腰的人。我们彼此不谈金钱,只谈在一起和一辈子。能让我这个人新鲜感过后还保持热情的,一定是特别有趣的人,或者特别好玩的东西!

4、这个世界上从不缺乏让人心动的新鲜感更不缺新鲜感过后的厌倦!

5、男的懂了珍惜女的不懂。又或是怎样?不管怎样。冷暴力不可取。新鲜感过后。冷暴力依旧!

6、当新鲜感过后依旧能接受你缺点的人才值得拥有最好的你!能留到最后的才最珍贵!

7、初见时最温暖,是新欢,是心安人前人后皆是甜,久处过后终生厌失了新鮮感,断了留恋,张口闭口都是怨!

8、我确实是一个喜欢新鲜感的人,冷静过后就要去忙其他事了!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上面的5篇新鲜事情是由山草香精心整理的新鲜事情范文范本,感谢您的阅读与参考。

新鲜事情2

关于战争性质判断上的失误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美国政府的判断是:朝鲜战争是由苏联发动、支持和怂恿的,是国际共产主义声东击西的战术,目的是要把西方的力量牵制在远东,然后在西欧发动总攻。基于这个判断,杜鲁门政府迅速作出了全面干涉朝鲜战争的决定。

美国这一战略判断失误的根本原因在于其决策层的浓厚的意识形态倾向。二战后,美国固有的意识形态上的自信被军事上的胜利迅速放大,认为在世界范围内推广民主、自由、人权是美国的责任。而朝鲜战争中美国决策层的核心成员杜鲁门、艾奇逊、布雷德利、马歇尔几乎都对苏联阵营和冷战形势已经有了一个“敌人意象”的预判。他们认为苏联受到一种狂热信仰的蛊惑,这种信仰与美国秉持的民主理念背道而驰,热衷于侵略和征服,没有人性,不真诚,不可信,能做出极端残暴的事情。而且这种“敌意升级”在面临反对意见时,往往以对方不了解敌人的险恶本性为由驳回,使错误本身难以得到纠正,最终使得美国产生了一种脸谱化对手、神圣化自我的倾向,从而难以做到“知己知彼”。

这个错误的判断对美国在朝鲜战争中的一系列决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一方面,美国政府自始至终是从美苏全球对抗的角度认识朝鲜战争,进而把苏联的意图作为自己决策的决定性依据,忽视了朝鲜半岛军事冲突的复杂根源,从而降低了决策导向的灵活性。

另一方面,这一判断还导致了美国对中苏同盟的僵化认识,忽视了中国作为一个国家的独立性,特别是中国对于朝鲜半岛的地缘政治利益的天然诉求,以及基于历史原因形成的关于朝鲜半岛的独特的国家安全观。正因如此,杜鲁门政府依然基于对旧中国的认识和对新中国成立后面临的困难形势的估计,以及潜意识的民族优越感,没有对新中国予以高度的重视,无法对新中国出兵参战的能力和决心作出正确的判断。

1950年9月,美军在仁川登陆,朝鲜战局发生逆转。直到此时美国政府才意识到这场战争并非他们原先预料的那样,而仅仅是由于朝鲜内战而引发的一场局部战争。但是仁川登陆的意外胜利和政策决策的惯性,推动着美国决策者在原先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政治遏制与军事遏制的二元分立

二战后期,美国对朝鲜政策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国际托管进而实现朝鲜的独立。但是到了1947年7月,随着美苏联合委员会会议的破裂,美国开始重新讨论其朝鲜政策。以陆军部和参谋长联席会议为代表的军方认为,苏联拥有一支数量庞大且装备良好的陆军,美国缺乏在亚洲大陆同苏联进行地面作战的能力。因此,在朝鲜保持军队和军事基地并无战略价值,主张尽早从朝鲜撤军。国务院则从全球遏制苏联的政治战略利益出发,主张保持南朝鲜的独立和复兴,进而保持对苏联的压力。两者妥协的结果便是1948年2月出台的NSC8号文件。

这个文件确定了当时美国关于朝鲜政策的一些基本原则。一方面它确定驻朝美军于1948年12月31日前完成撤离任务,排除了美军继续驻留在南朝鲜或使南朝鲜的军事力量能够与北朝鲜进行抗衡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它加大了对南朝鲜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援助。随着欧洲冷战风云的变幻、新中国的成立,美国确定了在朝鲜实行“有限遏制”的战略,即政治军事的双重遏制。

政治遏制与军事遏制的二元分立是美国早期遏制战略的显著特点。其优点就是,在战略目标既定的前提下丰富了战略遏制的手段,增大了战略策略的回旋空间。然而其缺陷也很明显。

一方面,由于政治遏制与军事遏制在政策设计上的差异,容易将军事目标与政治目标之间的张力意外放大,增加了政策选择的机会成本。特别是朝鲜战争爆发后,当战局发生迅速变化的时候,军事力量的进退对政治目标造成了很大的震荡。在美军实现仁川登陆之后,美国政府开始盲目乐观,而这种盲目乐观恰好和战争初期的盲目悲观相映照。在朝鲜人民军迅猛推进、李承晚部队溃不成军的开始几天,美国政府和国会内部对战局的前景一片悲观,认为朝鲜必失无疑。及至仁川登陆成功,战局逆转,又被胜利冲昏头脑,在频频传来的捷报中无所作为地浪费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无视中国通过各种渠道传递的信息,全然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轻率地破坏了一项既定的对话政策,增加了决策的盲目性。

行政决策集团与战场指挥系统之间的矛盾

在朝鲜战争之前,美军头脑中没有“有限战争”的概念。作为统帅的麦克阿瑟也是如此。尽管在二战中立下赫赫战功,但受时代所限,他无法理解原子弹的出现,以及冷战格局对战争形态带来的巨大改变,对西方传统的“武力是解决任何政治冲突最佳手段”的军事信条推崇备至。他认为既然开战就必须取得彻底胜利,为此可以而且必须采取一切手段。因此在美国军事干涉之初,麦克阿瑟就不断要求在朝鲜投入更多的兵力,甚至希望打一场全面战争。“有限战争”并非一个既定框架,而只是受政治所迫,尤其是战场条件以及核对抗背景下,不得已而为之的结果。即便中国屯兵鸭绿江而不选择出兵,也很难断定麦克阿瑟指挥下的“联合国军”会打一场仅限于朝鲜半岛的局部战争。显然,这种战争观念是与当时美国的亚太战略相冲突的。尽管美国行政决策集团默许了麦克阿瑟的北进战略,但前提是中苏不干预。但这却不是麦克阿瑟的前提。可以说,双方在战争理念上的矛盾直接导致了美国对中国出兵朝鲜战略的误判。

随着中国出兵朝鲜和苏联的暗中支援,美国政府对战争限度立即进行界定。然而,麦克阿瑟在朝鲜半岛企图扩大战争的固执行为,以及他对美国政府及其政策直言不讳的批评,迫使杜鲁门不得不解除他的职务。麦克阿瑟的解职一方面是美国决策层内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另一方面也说明,麦克阿瑟作为一名职业军人,并不理解国家利益的获取不一定都要靠战争的全面胜利才能实现。当然,他更不理解在朝鲜实行有限战争不仅符合美国全球战略的需要,也是冷战背景下美国政府的理想选择。麦克阿瑟的解职,标志着“有限战争”成为美国主导朝鲜战争的既定战略,对战后美国战争观念产生了重大影响。

国内政治斗争的制约

二战结束不久,冷战的恐怖气氛又接踵而至。在激烈的共和和民主两党斗争中,孕育了一个全新而又强大的政治毒瘤,这就是麦卡锡主义。

麦卡锡主义对于美国的朝鲜战争的决策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抨击杜鲁门政府的外交战略的同时,挤压了政府外交斡旋的空间,导致政府的对外决策的僵化;二是迫害政府里熟悉中国事务的人士。国务院里的中国问题专家几乎全部被清洗,艾奇逊首当其冲,承受了极大压力,甚至马歇尔也难免受到牵连。在战时和战后参与美国对华事务的欧文・拉铁摩尔、费正清、谢伟思、柯乐布,无一不受到打击排挤,先后离开对华决策圈子。这

就导致政府决策层很难对中国事务尤其是中国关于美国不要越过三八线的警告作出正确的判断并予以回应。此后,以艾奇逊为首的国务院不得不时时谨言慎行,免遭共和党强硬派的攻击。作为总统的杜鲁门则更为重视国会的舆论倾向,尤其是对国家的立法和法案的通过起着决定性作用的各委员会主席的态度。

此外,在确定北进战略之前,迫于国内政治斗争的需要,杜鲁门需要前线的胜利服务于国会的中期选举。毋庸置疑,仁川登陆的胜利,使麦克阿瑟对决策层的影响达到顶峰。另―方面,战局的变化,也坚定了美国决策层对最终占领朝鲜半岛的信心,原因是他们认为仁川之战后,苏中已经丧失军事干预的最好时机,苏联在联合国的软弱提议更加强了美国的判断,这最终致使由中国舆论和中国政府声明所释放出的中国不可能坐视不管的信号被忽略。基于利用战局的进展为国会选举服务的考虑,杜鲁门政府半遮半掩地下达了授权麦克阿瑟可以在三八线以北进行军事行动的命令。至此,美国决策层内部有关是否越过三八线的争论到此结束,军事胜利后的喜悦与自信最终战胜了决策集团所有人对越过三八线可能带来的灾难性后果的顾虑。

情报评估的失误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各级情报系统随即开始对中国是否出兵朝鲜进行情报评估。

以中央情报局为核心的各个情报部门首先对苏联影响下中国出兵的可能性进行了评估,其次对中国参与战争的意图及能力进行了评估,最后以非常不负责任的态度来对待中国政府发出的公开警告。事实证明,美国的情报评估出现重大失误的原因就在于:一方面,美国错误地把中国出兵与否置于苏联全球战略的框架下进行情报评估。尽管中国和苏联结为同盟、苏联的意见在中国的对外决策中占一定的分量,但是,中国在战争爆发不久成立东北边防军直至被迫出兵朝鲜,期间的每一项重大举措都是出自对中国自身利益的慎重考虑。苏联方面的因素并未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另一方面,在对中国出兵的能力和意图进行单独评估的时候,美国坚持认为中共由于面临复杂而严重的国内问题,不可能单独出兵卷入朝鲜战争。中情局强调中国糟糕的国内问题对其介入朝鲜的负面影响似乎反衬出美国在军事等方面的优势地位。这种情报评估结果很大程度上是由其冷战思维决定的。美国决策层对情报的判断,没有站在中国政府主要担心国家安全的立场上来考虑问题,没有充分意识到在两大阵营尖锐对立的东亚国际紧张局势下,美国对朝鲜的军事干预对中国领导人固有的安全担忧所带来的严重影响。

战争一开始,美军远东司令部的情报部长查尔斯・威洛比就开始考虑中国参战的可能性,并认为中国也许会向北朝鲜人提供援助。当美国和南朝鲜军队被压缩在釜山时,威洛比报告说,中共军队正源源不断地向华北调动,并指出如果中国军队参战的话,为了切断它的后方可能需要战略空军的支援。显然,远东司令部预料到此时中国出兵对美军的巨大威胁。到8月底,美军远东司令部的情报评估对中国出兵参战的能力进行了预测,指出中国在东北的兵力几乎达到25万人,如果中国出动增援部队,那么对于釜山周边阵地的任务已经很繁重且为数不多的美韩军队来说,无疑是一场灾难。不过,他们想象中的中国出兵必然导致的釜山灾难并没有成为现实。此后,随着美军仁川登陆的顺利实施,战场形势发生了逆转。在麦克阿瑟和威洛比等美军远东司令部要员看来,中国干涉的威胁似乎正由于中国不会出兵介入朝鲜战争而慢慢消失。这一评估结论深深地植根于麦克阿瑟的脑海中。因此,尽管中国政府不断公开发出警告,美国军事情报部门均置若罔闻。

随着美军越过三八线,越来越多的情报显示出中国出兵的迹象,从10月14日开始,美军远东司令部情报部门再次把中国出兵援朝的情报提升到最优先评估的位置,但这只是为了向杜鲁门总统明示中国不会出兵的论调,并没有改变麦克阿瑟中国不会出兵的看法。威洛比给政府提供的情报只是印证麦克阿瑟的判断而已。

当杜鲁门总统希望从麦克阿瑟那里得到“第一手的情报和判断”,从而搞清楚中国是否会真的“要在朝鲜进行干涉”时,双方于10月15日在太平洋上的威克岛举行了见面会。在会谈中,麦克阿瑟十分自负地向杜鲁门保证,中国干涉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至此,美军情报部门基本丧失了情报判断的功能,他们的工作只是在裁剪情报,为麦克阿瑟的判断提供证据,以保证麦克阿瑟的军队抵达鸭绿江,结束其宣称的圣诞节攻势。

新鲜事情3

据韩联社报道,韩日两国于11月23日正式签署《军事情报保护协定》(GSOMIA),协定正式生效后,两国可不经过美国直接共享二级以下军事机密,包括朝鲜核与导弹威胁等军事情报。据悉,签署协议时的韩方代表是国防部长韩民求,日方代表则为日本驻韩国大使长岭安政。考虑到2011年韩日首次交涉GSOMIA时都出动防长级官员,此番签署代表的规格却变成“日低韩高”,加之韩国国内正处于“倒朴(槿惠政府)运动”高潮期,因此外界普遍认为,韩方想把GSOMIA当成“救命稻草”,寻求在安保领域“突围”。

美国夏威夷的亚太安全研究中心教授杰弗里・霍宁则认为,韩日都面临“朝鲜导弹威胁”,签署GSOMIA有助于推动美韩日三方在导弹防御合作上迈出实质步伐。

韩日军事合作:美国是推手

目前,韩国三个在野党均反对GSOMIA,已向国会提交要求停止相关磋商的决议案,表露今后还准备提交针对国防部长韩民求的解除职务提案。鉴于韩国国会针对朴槿惠总统的“闺蜜干政门”事件的追查进入新阶段,GSOMIA在这个时候“霸王硬上弓”,令外界猜测,这是朴槿惠企图在权力“一息尚存”之际实施“独走”,为自己的阵营留下一份“遗产”。

韩美、日美都曾签订过GSOMIA,唯独韩日之间没有相关法律文件,导致美韩日三角军事关系无法形成“合力”。韩国外交通商部一位匿名人士表示:“一旦这份协定签订,韩日就可共享北韩(朝鲜)大规模杀伤性武器(WMD)等方面的情报,进而开启韩日军事关系的新篇章……韩国已与21个国家签署GSOMIA或备忘录,外界没必要对此小题大做。”

如今美国和日本依照1996年重新界定的GSOMIA协议,使日本自卫队在朝鲜半岛发生“紧急事态”时有权向美军提供情报支援,而韩日要签署的也是同样性质的协议。

事实上,韩日很早就开始进行国防人力交流、人道主义联合演习等初级军事合作,到了2010年以后,双方达到相互参观军演的程度。2010年10月,韩美在日本海举行联合演习,四名日本自卫官登上韩国军舰观摩。同年12月,四名韩国军官也在冲绳水域观摩美日联合演习。

韩国消息人士表示,韩军看重日本拥有可24小时监视朝鲜的侦察卫星系统,在应对朝鲜随时可能进行第六次核试验方面,通过GSOMIA与日本共享情报对韩国有利。如果双方签署相关协议,今后韩军在日本附近的公海进行演习遭遇事故时,也能向日本寻求帮助。韩国政府还强调,在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时,驻海外的韩日军队可以分享所需物资,“对世界和平有百利而无一害”。

韩国《中央日报》评论称,多年来,日本一直以近乎“求爱”的姿态寻求与韩国加强军事合作,此次韩国总统朴槿惠则有“小算盘”,其认为安倍治下的日本“失道寡助”,不仅美日同盟情况百出,而且日本与中俄两大国的领土纠纷加深,它能寻找到的伙伴韩国,“首尔有相当的主动性”。更重要的是,韩日签署该协定,是送给美国的一份“厚礼”,势必得到美国的高度肯定,这为四面楚歌的朴槿惠团队打了一剂“强心针”。

谈及韩日军事合作,离开美国这一幕后推手是不可想象的。不少分析认为,美国迫切希望实现“三国军事同盟”,要想牵制中国的崛起并遏制朝鲜军事压力,同时最大限度确保美国在东北亚的霸主地位,美国主导的三国军事合作必不可少。

前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麦克・马伦曾表示:“为应对西太平洋紧张局势,应提高美韩日战略合作层次。我们将努力促使韩国和日本超越历史问题,实现韩美日三国联合军事演习。”但对此,前韩国总理高健提出疑虑:“最近东北亚秩序出现‘韩美日对阵中朝’的格局,这种情况下,如果韩日进行直接军事合作,可能使这种格局根深蒂固。中国是韩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在半岛和平与统一问题上发挥着决定性作用。坦白地说,让韩国站在东北亚对峙的最前沿并不符合国家长期利益。”

对日情报合作令韩方吃亏?

对于国会反对党的杯葛,执政的韩国新国家党颇为不满。该党人士强调,GSOMIA“有益于国家”,国内不应将其与韩日独岛纠纷、二战日本掳掠韩国妇女充当“随军慰安妇”等传统历史问题联系起来,“我们不能老是跟实际安保需要过不去”。按照新国家党的立场,日本拥有仅次于美国的尖端侦察设备,在对朝监视方面,韩国“要拜日本为师”,签署GSOMIA能提高韩国对朝“安全警备”的水平。

日本现有4架E-767早期预警指挥机和12架E-2C战术预警机、6艘宙斯盾驱逐舰、两颗光学侦察卫星、两枚雷达成像卫星等尖端情报装备,而且与美国作战系统基本实现联网运行,这都是韩国极为羡慕的资源。

不过,一位匿名的前韩国国家情报院高官指出,日本的尖端装备未必能保证生产出有价值的情报,“像早期预警指挥机能在战时识别敌我机,在数百架飞机中进行正确识别并现地指挥,威力确实不容小觑,可是韩国空军不也从美国引进了三架不次于日本的E-737‘和平眼’预警机吗?说到卫星情报,韩与美国保持着共享态势,美国不愿意向韩国提供的情报,日本会愿意吗?”

一位在韩国国防部情报本部负责处理涉朝情报的预备役军官也认为,日本对朝侦察能力不见得比韩国高明到哪儿去。“对朝侦察方面,日本的岸基远程雷达、电子监听站及卫星、侦察机等平台比美国差得远。况且韩日共处黄海水域,彼此与朝鲜的距离差不多,根本没有能共享朝鲜情报的现实环境,即使签署了GSOMIA又有什么价值呢?”

上述军官指出,韩国政府一再强调的“日本地缘情报优势”,即号称“朝鲜第二使馆”和“经济输血管”的在日朝鲜人总联合会(下称朝总联)在日本活动,并以此呼吁能借助日本的帮助,了解和掌握朝鲜内部的社会动向、经济状况等民事情报。然而,真实情况并非如此。朝总联在朝鲜政治经济生活中的地位远不如上世纪70-80年代,如今朝鲜把对外经济合作的重心放在中国。过去十多年来,韩国对美国提供的涉朝情报依存度由90%下降到50%,日本情报能对韩国展开“对朝警备”起多大帮助值得怀疑。

一向反对签署GSOMIA的韩国《防卫21+》杂志主编金钟大认为,获取情报的数量和质量不在于有无尖端情报平台,而是能否对搜集到的情报进行准确分析,日本在这一方面是完全失败的。2012年4月,朝鲜发射“银河-3号”远程火箭前夕,韩国在第一时间就捕捉到发射迹象,日本却在20分钟后才确认朝鲜发射火箭。到目前为止,日本获取情报也完全依赖美国。

新鲜事情4

1、新鲜空气有利于健康。

2、他们尽情呼吸那里的新鲜空气。

3、这种做法倒是怪新鲜的。

4、他们相互之间的爱情还新鲜,还纯洁。

5、她拿出的工艺品大家都还没见过,都感觉挺新鲜的。

6、暴雨后空气变得新鲜了。

7、新鲜同种动脉移植功能良好。

8、少数薄片呈现新鲜的球粒结构。

9、妈妈买的水果真新鲜。今天得空气真新鲜。菜市场上有不少新鲜的蔬菜。

10、玫瑰花都一周了,还这么新鲜。

11、小明今天买的水果比昨天买的新鲜!

12、打开窗户放进些新鲜空气。

13、早上跑步发现今天的空气很新鲜,不禁深呼吸了一下!

14、早上见了一件新鲜事,()猪把驴车撞翻了,新鲜的蔬菜撒了一地。

15、这就是室内的植物能使空气新鲜的原因。

16、面包刚刚从烤箱里出炉,看起来十分新鲜。

17、这次战斗行动一定是什么新鲜玩意儿。

18、新鲜的空气对健康是重要的。

19、他总是要买两个不新鲜的面包。

20、我们不喜欢这种新鲜玩意儿。

21、在没有被污染的世界里,空气真的很新鲜。

22、新鲜黄油的分配量不足。

23、下了一阵雨,小草,花儿终于又露出了新鲜的笑容。

24、一场雨过后,空气真新鲜啊!

新鲜事情5

韩国许多学者目前已提出应着手准备朝鲜巨变时的应对策略,其中就包括无法控制民众时,韩国该如何应对越境及穿过军事分界线的朝鲜难民。韩国《新东亚》月刊日前刊发韩国朝鲜大学教授韩关寿的文章,详细解读了朝鲜居民在巨变情况下的外逃规模及路径。值得中国关注的是,该文预测越境逃往中国的难民人数约有47万,为各国之首。

3%朝鲜人坚决外逃?

韩关寿曾长期在美韩联合司令部从事情报分析工作,他参考1950年朝鲜战争及1990年德国统一时的先例,并从朝鲜人口构成及地理特点入手,对朝鲜难民数量进行研判。根据研究,截至1990年10月正式统一,东德逃往西德的人数达43万,占东德总人口的%,而当时东西德经济差距并不大。就当前朝韩经济差距看,朝鲜发生巨变时产生的难民比率要高于德国统一前夕。

至于朝鲜战争期间产生的难民,大致可分为两部分。1950年6月25日战争爆发后的头一个月,产生第一波难民潮,主要是汉城(今首尔)等地的韩国居民向南逃难。1950年底到1951年初,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在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共同打击下重新退回到“三八线”以南,在此过程中产生第二波难民潮,主要是不愿留在北方的朝鲜难民,据统计约有89万人逃往韩国,约为朝鲜战前总人口(950万)的9%。这些人多是因躲避美军空袭或两军直接交战而选择逃往相对安全的韩国。

预测外逃人数,还需考虑朝鲜国内情况。朝鲜对居民实施成分调查,以便从源头上将可能危害体制稳定的人群隔离开来。据韩国国家情报院掌握的信息,以成分调查为依据,朝鲜将所有公民分成3个阶层51个类别,这种类别区分决定了公民在上学、就业、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差异。在3个阶层中,“核心阶层”(又称“支配层”)594万人(占总人口28%)、“动摇阶层”(又称“基本阶层”)954万人(45%)、“敌对阶层”(又称“复杂层”)573万人(27%)。

“敌对阶层”因不能从朝鲜现行体制中受益,所以是最有逃跑意向的人。除老弱病残及其家庭外,“敌对阶层”约有350万人。但考虑到朝方对逃跑路径实施严密管制等情况,并非所有人都敢铤而走险。

综合韩国国家情报院历年来对朝鲜“脱北者”的问卷调查,预测朝鲜国内约有70万人(占350万“敌对阶层”人士的20%)坚决要“脱北”。数年前,朝鲜向联合国粮食计划署提交的现有人口数为2300万,除近600万的朝鲜“核心阶层”不会在巨变时逃跑,70万的坚定逃跑者占到总人口的3%。

“后方地区”居民多逃往中国

朝鲜难民的逃跑路径,则不是都通过边境或“军事分界线”逃跑,因为朝鲜70%是山地,平均海拔440米,山与山间修有公路、铁路才能成行。所以朝鲜人要想逃往中国东北或“军事分界线”南边的韩国,只能利用连接南北的公路和铁路。

朝鲜西部、中部和东部都有贯通的公路、铁路。西部有首尔至新义州的1号公路、1953年停战后修建的平壤至开城的平开高速公路,铁路有首尔至新义州的京义线。中部有京畿道议政府至谷山的3号公路、议政府至旧邑里的43号公路,铁路有首尔至元山的京元线。东部有江陵至元山的7号公路、麟蹄至新高山的31号公路,铁路有东海线。

根据朝韩协议,西部1号公路、京义线铁路,东部7号公路均已连通。在发生巨变时,朝鲜居民很可能会利用以上公路及铁路逃离,而想由这些路径逃离的人须是相邻近的居民。所以,住在军事分界线附近的朝鲜黄海北道居民,会越过军事分界线南下,而不会选择经平壤、过慈江道和鸭绿江逃往中国。据韩国国家情报院调查,现在经鸭绿江逃往中国的人也多是居住在朝中边境的朝鲜平安北道、两江道、慈江道和咸镜北道的居民。

根据朝鲜的地形,朝鲜居民可通过陆路和海路逃离。陆路包括逃往朝中、朝俄边境,越过军事分界线进入韩国。海路包括经海上逃向日本和韩国,首选经海上逃往日本的朝鲜人仅限于过去几十年被送回朝鲜的在日朝鲜侨民及其亲属,而选择乘船逃往韩国的人很可能是居住于朝鲜东、西海岸的居民。

朝鲜人选择去中俄还是韩国,还取决于朝鲜的地形。横贯东西的平元高速公路(平壤至元山)将朝鲜分成南北两部分,朝鲜在1953年停战后为维持军事应对态势,将平元高速公路以南称为“前方地区”,以北称为“后方地区”。“前方地区”所部署的军队多过居民,“后方地区”多建设工业设施。所以,平元高速公路以北的居民多逃往中国,以南的居民多越过“军事分界线”逃往韩国。

47万难民带来的压力

据韩关寿推测,若将居住于平元高速公路以北的朝鲜六道一市“敌对阶层”暂定为可能越境逃往中国的难民,人数约有47万人。其中咸境南道万人,咸境北道万人,两江道万人,慈江道万人,平安南道万人,平安北道万人,南浦市万人。

根据巨变影响程度,在朝鲜管制力较弱时,约有9万朝鲜人逃离,管制力失效时剩下的38万人会逃离。居住在朝俄交界处的咸境北道稳城、先锋郡的“敌对阶层”9000人则可能选择逃往俄罗斯,在朝鲜管制力较弱时约有1800人逃离,管制力失效时剩下的7200人逃离。

越过军事分界线逃往韩国的朝鲜人则主要产生于居住在平元高速公路以南的三道一市的“敌对阶层”,约有20万人,分布情况是黄海南道万人,黄海北道万人,江原道5万人,开城市万人。在朝鲜管制力较弱阶段,因不能确认军事分界线铁丝网是否开放,所以仅有很少人敢逃跑,管制力失效阶段,大部分会越过军事分界线。

海上脱逃的朝鲜难民规模主要看其渔船运送能力。朝鲜现有各种渔船约1700艘(黄海1000艘、日本海700艘)。考虑到朝鲜政府的监督能力,“脱北”难民可使用的渔船只有30%左右,按90%的最大开动率,一艘30吨级渔船搭载是平时1~3倍的乘客(约30名)计算,朝鲜难民总共可用的渔船约460艘,能通过海上脱逃的难民约有1,84万名。在管制力较弱阶段将有3700人(日本海1500人、黄海2200人)脱逃,完全失去控制力时剩余的万人(日本海6100人、黄海8600人)脱逃。预计有万名难民利用270艘渔船从黄海逃往中国或韩国,约有7600人利用190艘渔船从日本海脱逃韩国或日本。

综合以上估算,朝鲜发生巨变时,70万难民中有47万逃往中国,9000名逃往俄罗斯,3600人逃往日本,越过陆上军事分界线逃往韩国的有20万人,通过海上逃往韩国的有万人。对中国和韩国来说,这种规模的难民涌入,无疑是个灾难。

48 6126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