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考核精编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路引】由阿拉题库网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会计考核精编4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会计考核1

价内税与价外税是两种不同的计税方式,两者计税基础不同。价内税是税金作为计税依据的一部分的计税方法。价内税以含税价格(成本+利润+税金)为计税价格,这反映了产品价格的组成。价外税是与价内税相对而言的,价外税是以不含税价格(成本+利润)为计税价格。在价外税条件下,购货方支付的全部款项由价款和税款两部分组成。

二、增值税计征模式

1994年税制改革,将增值税由“价内税”变为“价外税”。近20年来,我国增值税一直实行价外税。增值税价内或价外的不同计征方式,导致其会计核算是不同的,并且所依据的理论基础也是不同的,“说”与“费用说”是增值税会计处理的两大理论基础。“说”与“价外税”、“费用说”与“价内税”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内在关系。

1.增值税价内税计征模式。增值税价内计征以“费用说”为理论基础。“费用说”认为,增值税是企业为了获取收入而必须付出的代价,符合费用的定义,理应进入利润表。“价内税”的理论依据可概括为物质生产部门在一定时期内生产出的社会总产品,扣除补偿价值后的国民收入,在有计划地分配给劳动者用于消费以前需要作各项社会必要扣除。在这种理论指导下,价格制定的一般原则是产品价格由价值决定,价格则由生产成本、税金和利润组成。因此,产品税金不仅是价格的一个合理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价值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在价内计征模式下,增值税由销售方承担的税款,并直接计入成本、收入,影响当期利润。在财务报表中,价内税不但在资产负债表的负债类科目反映,而且在损益表的收入、成本项目中反映。

2.增值税价外税计征模式。增值税价外计征以“说”为理论基础。“说”认为,增值税本身并不构成各中间环节纳税人的成本,在其财务报表中也不反映为支出项目,企业只是充当人的角色,代政府征收税款,代消费者交纳税款。由于增值税是间接税,实行价外计税的办法,增值税的核算完全在价外进行,它既不属于流入企业的经济利益,不会导致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增减变化,也不构成企业的费用成本,并且只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中,而不反映在损益表中。

三、现行增值税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

从“费用说”到“说”,从“价内税”到“价外税”,可以看到“说”是以增值税的完全转嫁为前提的,而事实上,通过供求关系分析可知增值税并不能完全由消费者承担。可见,“说”的前提假设是不完备的,它将增值税视为与企业的营利活动没有关系,在这种理念下设计的增值税会计处理方法只能反映企业的纳税义务,而不能反映企业的增值税负及纳税人意识。因此当前增值税的会计处理方式存在一定的缺陷。

1.价外税不能体现增值税的经济属性和会计内涵。。根据商品价值论,增值税应是商品价格的重要组成部分。增值税的会计内涵应是企业的成本费用,企业的进项税额就是企业资金的耗费和占用,且增值税会影响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因此,现行增值税的价外处理违背了其经济属性和会计内涵。

2.增值税计价不能反映实际成本。从资产价值构成分析,资产成本是为取得该项资产而发生的一切合理的必要支出。由于价值决定价格,不论税种的形式价格中必然包含税收的价值,含税价和不含税价仅是一种计税依据的计算方法。从会计核算角度考虑,实际成本计价要求各项资产按照取得时的实际成本计价,在价格与价值的关系上是不存在“价外税”的,因此现行的核算方法破坏了资产的实际成本计价原则。

3.影响存货成本的可比性。不同用途的存货:当购进的货物改变用途,按规定其进项税额不予抵扣,应该结转到相应的成本中。这也导致了同一批存货因使用方向不同,存货成本产生差异从而缺乏可比性。

不同类型企业的存货:一般纳税人在取得符合规定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时,存货成本中不包括增值税进项税额;而小规模纳税人的存货成本包含进项税额,从而导致不同类型企业的存货计价缺乏可比性。

4.不能真实反映企业增值税负担水平。从每个会计期间来看,所确认的销项税额与进项税额是不符合权责发生制和配比原则的。由于当期所购入的原材料并不一定全部被消耗在当期已销售的产品成本中。因此,企业每期交纳的增值税,并非企业真正的增值部分,使得同一时期的销项税额与进项税额没有实现配比。另外,实际工作中的增值税是与企业的损益密切相关的,但在会计处理时却将其确认为负债,使利润表不能完整地反映企业利润,这必定会影响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

四、对策及建议

1.构建财税分离的增值税会计模式。当前增值税的会计处理方法属于税法导向的财税合一模式,在这种模式下,税法规定增值税价内计税,会计就按价内处理;税法规定增值税价外计税,会计就按价外处理。但由于会计核算制度与税法目的不同,会计核算与税务处理必然会存在较大差异,如果增值税的会计核算始终以税法为导向,将会违背相关信息质量要求和计价原则,也会违背会计核算的最终目的。因此,随着增值税理论研究及会计准则的逐步完善,我们可以将企业会计制度与税收制度相互分离,效仿所得税会计模式以构建财税分离的增值税会计模式。

2.改进现行增值税会计核算方法――增值税费用化。增值税会对企业损益产生影响,与企业利润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但在会计处理中增值税不能作为费用进入利润表,致使企业利润的形成过程无法完整地呈现出来,报表使用者也无法明确增值税对当期损益的影响。因此我们可以对现行增值税会计处理进行修改,将增值税作为一项费用进入利润表,设置“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及“增值税费用”科目,类似于所得税会计中设置的“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与“所得税费用”,实际上是借鉴所得税会计的理念与方法。具体核算方法如下:

(1)企业购进货物时的会计处理:

借:原材料

贷:银行存款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增值税费用――进项税额

(2)企业销售货物时的会计处理:

借:银行存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库存商品

借:增值税费用――销项税额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3)计算本期应交增值税

本期“增值税费用”=本期销项税额-与本期销售额相配比的进项税额;本期应交增值税=本期销项税额-本期经认证可抵扣的进项税额。如果本期增值税费用与本期应交增值税之间存在差异,则在确认本期增值税费用的基础上按照税法规定进行差异调整,作为递延增值税处理从而计算出本期应交增值税。

①如果增值税费用大于应交增值税,则产生递延增值税负债:

借:增值税费用

贷:ZK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递延增值税负债

②如果增值税费用小于应交增值税,则产生递延增值税资产:

借:ZK增值税费用

递延增值税资产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4)本期交纳增值税时的会计处理: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已交税金)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4篇《会计考核》,能够帮助到您,是差异网最开心的事情。

会计考核2

关键词:政府会计;改革;行政事业单位

一、政府会计实施背景及意义

多项制度并存,核算口径不一是目前我国政府会计制度的特点,体系繁杂、内容交叉的核算制度所带来的结果则是会计信息可比性不高,难以汇总形成较高质量的政府财务报告。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建立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2014年根据修订后的《预算法》要求,各级政府财政预算工作任务的之一是按年度编制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面对新形势下的新要求,现行的单一的核算模式和收付实现制会计核算制度显然不能满足各级政府预算管理的需求。通过部门决算报表也只能反映预算收入和支出执行情况,不能准确完整地反映政府资产和负债以及政府的运行成本。因此改革政府会计标准体系势在必行。政府会计制度的实施,是全面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提升政府会计信息质量,强化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和预算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它还为全面实施绩效管理和建立现代财政体系提供重要的政策支持。

二、政府会计核算体系

(一)“双体系、双基础、双报告”会计模式

会计核算模式的改变是新的政府会计制度亮点之一,从传统的单系统预算会计体系转变为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并存的的双系统会计核算模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双体系”,即在财务会计中运用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费用五个要素进行核算,在预算会计中运用预算收入、预算支出和预算结余三个要素进行核算,并把两种核算方式有机的统一在同一会计核算系统中。二是“双基础”,即将权责发生制作为财务会计核算的基础,将收付实现制作为预算会计核算的基础。三是“双报告”,在预算年度结束时,根据不同的核算方式同时完成财务报告和决算报告。

(二)重建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的关系

《基本准则》中规定行政事业单位采用新的核算模式,兼顾了三个预算会计要素和五个财务会计要素,形成“3+5要素”的会计核算模式。这一模式可以同时完成决算报告和财务报告,使得政府预算执行信息和财务信息相互协调,相互补充。主要体现在:首先对预算管理的现金收入和现金支出实行“平行记账”。相较其他业务而言,需要同时对部门预算管理的现金收支业务进行财务会计核算和预算会计核算。其次由于核算基础和核算范围不同所造成当期盈余数(即当期收入与费用的差额)与当期预算结余数(当期预算收入和预算支出的差额)之间差异通过编制“当期预算结余与当期盈余差异调节表”得以实现,同时在附注中进行披露反映财务报表与预算会计报表之间存在的相互联系。

(三)权责发生制的会计核算要求

在政府会计制度下,为了强化财务会计功能,在会计科目设置和账务处理上全面引入了权责发生制。如原则上要求收入和费用按照权责发生制进行核算;增加了应收款项和应付款项;明确无形资产确认条件;细化了投资核算方式,并提出长期股权投资在持有期间,通常应当采用权益法进行核算;在固定资产、公共基础设施、经济适用房和无形资产核算中引入折旧或摊销,并加入坏账准备等减值概念;增加预计负债、递延费用和预提费用确认方法等。

(四)双报表体系的全面建立

新准则中报表包括预算会计报表和财务报表。预算收入表、预算结转结余变动表和财政拨款预算收入支出表组成了预算会计报表体系,为编制部门决算报表提供了数据基础。资产负债表、收入费用表、净资产变动表和现金流量表和附注组成了财务报表,反映单位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

三、新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措施

(一)加强基础会计工作

新准则对会计要素和会计核算方法系统化的规定使得提高会计核算质量成为财务基础工作的中心工作。行政事业单位应在把握新准则的基础上深化会计基础工作,通过统一化的标准,对经济业务进行计量和确认,形成最终的财务报告和预算报告,完成会计信息的披露工作,以提高会计核算工作的效率。

(二)推进财务工作体系建设

新准则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基础工作、会计信息质量、会计基础理念和会计核算模式提出了新要求。为确保会计工作在新的管理制度下顺利展开,行政事业单位有必要完善会计工作体系,逐步改变以会计核算为主的传统会计工作理念,将管理决策进一步深化到会计工作中,从而形成财务会计、预算会计和管理会计相互分离的会计工作体系,以期符合新会计准则。

(三)重视会计人才培养

新准则提高了会计工作的操作难度,对现任财务人员的职业素养与业务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保障制度衔接工作的顺利进行,有必要对现有的会计人员进行职业素质培训和业务能力培训,以期财务人员在新准则下转变思想,深入理解新政策的细则和内容。首先在加强制度宣传的同时利用继续教育、交流培训等多种培训方式组织财务人员学习《基本准则》及其细则,熟悉各项规定,理解政府会计改革的历史意义。其次多方培养,鼓励在职财务人员提高学历层次,更新知识结构,与时俱进掌握国家新政。除此而外,单位还应根据需要聘用或引进专业人员,为单位人才建设补充新生力量,增加单位活力。

(四)注重新旧制度衔接

与现行会计制度相比,新准则更加细致地规定了行政事业单位中各项资产、负债等相关会计要素。由于新旧制度在核算内容和核算方式上的不同给目前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带来了极大挑战,使得行政事业单位需要重新学习3+5”会计核算模式,并且修订当前实行的会计制度,完善会计工作流程,确保基本准则的指导思想和框架功能在后能在会计工作中发挥作用。

四、结论:

《政府会计准则》及其具体准则的是我国政府会计制度改革的重要成果,它使得政府会计行为有章可循,政府预算管理和财务管理有制可依。新的会计核算模式兼顾了现行部门决算报告制度的需要和部门编制权责发生制财务报告的要求。加强政府会计财务核算功能,对于权责发生制政府财务报告的科学编制、单位财务状况和运行成本的准确反映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令第78号

[2]徐翠美,山鸣,勇小芹。我国政府会计改革现状分析。齐鲁珠坛,2018(1)

[3]梁宏。新政府会计准则对行政事业单位管理浅析。财经界,2017(5)

会计考核3

关键词:企业;会计核算目标;会计核算体系

一、企业会计核算目标

企业会计核算目标实际上就是企业经营管理的目标。因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企业会计核算目标进行相关问题的解析。(1)企业经营的根本性目标—资本的税后利润(Rc)。如今的现代型企业需要适应激烈的社会竞争,必须是以营利为根本目标。首先,企业的发展必定是靠资金的拥有者发展起来的。投资者主要是将自身的闲置资金以投资的方式进行企业的建设与发展,根本目的是实现自身价值的增值。根据于此,企业纳税之后的利润就成为企业经营的根本性目标。在本质上,资本主义经济社会中的企业与社会主义经济中的企业是有本质区别的,主要是在于企业资本利润的归属问题。资本主义企业是以私人利润为主,而社会主义经济的企业则是以利益共同分配为主要原则。(2)企业经营的前提性目标—职工的薪金收入(Ri)。如今,企业的竞争即是人才的竞争。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成本是物质资源的购买成本及劳动力的成本。企业要往长远的方向上发展一定是需要大力引进人才,给予员工一定的福利,以便让员工积极主动为企业服务。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企业员工的薪金属于企业需要付出的老动力成本,反过来员工的薪金收入是属于企业的效益。因此,企业要在市场中存活,必定是具备强大的资金运行企业的各项业务,有充足的收入支付员工的工资。同时,这可以将其视作是企业经营的前提性目标。(3)企业经营的社会性目标—国家的税收收入(Rs)。企业是社会属性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纳税经营一方面试弥补企业经营中所消耗的社会成本,另一方面即是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企业在经营发展的过程中,依靠社会这个强大的主体进行生存,经济活动的对象即是社会群体,因此经营成本除了自身的发展需要,还需要通过纳税的方式回馈社会,以实现企业、社会的循环效益,并最终转化为企业经营的根本性目标。

二、企业会计核算体系

(1)企业税后利润会计核算体系。企业在其经营的过程中,税后利润会计核算的利益主体是资本所有者,最终的收入是税收利润,其中向外付出物质及劳动力的成本,这就是非常直接的企业会计核算体系。企业的管理者需要严格控制成本的支出及建立起完善的成本预算体系,将成本与效益的关系用数学模型形象化呈现两者之间的关系,以便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实际上,税后利润会计核算体系的服务主体是资本所有者,而在劳动者和国家的利益上思考,则是一种现代化的会计核算体系。(2)企业薪金会计核算体系。这个体系的主体是企业员工的收入,实际上也是属于企业的效益。在这个体系当中,企业需要尽量减少物质的耗费成本,充分合理分配员工,将员工进行最大化的资源配置,并定期对员工进行业务上的跟踪及培训,以实现员工为企业带来的最大化利润,同时在最大程度上保障员工自身的利益与福利,最终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3)企业税收会计核算体系。这个体系的主体便是国家或政府是重要的利益主体。企业在经济活动中涉及许多繁杂的业务,直接导致了企业税后核算的困难与繁杂。这个体系最终是实现国家的税收。在税收会计核算体系当中,对企业消耗的成本需要进行严格细密的计算,以保证企业的最大利益化。然而,通常情况下由于企业资本的持有者不同,税收会计和资本所得的会计是一定会产生矛盾的。这主要源于利益分配存在本质上的差异。但是,两者的税收和税后利润都可以随着税利之和的增大而增大,以确保利润核算的正确性及最大化。

三、规范企业会计核算体系的措施

(1)建立建全会计管理制度。在信息化快速普及的现代化社会,企业必须是建立建去哪全面的会计管理制度,充分保证企业内部的安定,才有可能在社会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首先,企业需要对会计岗位的职责进行严格的明确及划分,并且实施岗位责任制,企业根据充分利用人才,对员工的权利进行明确划分及约束,对员工的工作任务及绩效提出明确的要求,以确保企业会计管理制度的有效进行;其次,企业需要对工作人员进行全面规范性的管理,才能快速建立起企业会计核算体系。企业需要明确对会计核算和会计部门管理的任职资格的审定,严格对外招聘相关人才,以充分保证会计核算的高效进行。同时,企业应定期对会计人员进行考核及定期进行业务上的培训,提高员工工作的能力,以跟上企业的用人要求;最后便是需要做好会计的交接工作。这包括有关会计资料及知识方面的交接,并对会计档案进行有效的保存与管理,便于企业后续的使用及查询。(2)创建规范性的会计政策。会计政策指的是企业会计核算过程中所要遵循的原则以及企业使用的会计处理方法。企业在其长期发展过程中,可能由于市场发展的趋势或是企业本身的局限性,一般是比较重视会计科目的发展,往往会忽略会计政策的相关情况。然而,这对于企业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企业缺乏相关规范性的会计政策,企业中的会计信息会失去对比性,并不具备科学合理的核算依据。因此,规范性的会计政策涵盖的会计工作需要遵循的会计准则及相关制度、编制报表的基础以及会计期间等,同时需要具备具体的会计政策,一保证企业会计工作的顺利开展。(3)加强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的管理力度。企业在自身的经营管理过程中,需要充分认识成本会计及管理会计在企业会计核算体系中的重要性,并且对企业成本进行全方面的管理,并建立起完善的信息成本管理系统,实现企业效益的保障。企业可以建立起完善的监督管理制度,并根据企业发展的情况,成立监督管理的体系,对其会计管理体系进行全面的管控。

四、总结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企业的财政制度在不断的发生变化,企业会计就显的更加的重要。因此,企业应妥善处理会计工作相关情况及明确会计核算的相关目标,以追求更大的市场份额。

作者:施睿剑 单位:南通交通建设投资公司

参考文献

[1]孔庆根。企业如何建立规范的会计核算体系[J].商业会计,2013,(4):109-110.

会计考核4

关键词:会计监督 会计职能 会计集中核算

1 会计集中核算的作用

加强资金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由于企业内部进行独立的资金管理,有资金短缺或资金闲置状态,导致资金不能得到最优的分配,资金使用效率很低。此外,企业内部的一部分投资资金存在随意性投资和体外循环的问题,,使企业面临着巨大的商业风险。因此,必须加强企业资金管理。而会计集中核算则使得企业所有资本进行集中管理,开展资本的统一部署,加强监管的资本支出审批,降低财务费用,这对提高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率起着最重要的作用。

规范会计行为,进一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和工作效率

会计集中核算后,根据实施的需要,企业的会计核算中心成统一配备了高质量的会计专业人员,使用会计电算化系统,所有的账务、报表等都严格进行计算机的处理,在严格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核算的同时,制定了一系列的财务管理制度以及保证审批制度,最后通过网络来提供会计信息单元,从而大大地提高了会计工作的质量和工作的效率,确保信息材料真实完整、及时与统一。

全面实施预算管理,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实现企业会计集中核算与管理系统,可以有效的提高企业预算管理,加强对资金使用的全过程管理和监控。一旦企业的下级单位在预算的执行的期间发生任何错误,将及时反馈到企业的管理层、企业的管理层应立即实行有效的控制措施,以降低单位盲目、随意的使用预算外资金的几率。会计的集中核算,可以将企业的日常业务和资本用于会计中心进行集中处理。这样有利于企业对所有经济活动的宏观控制与协调。会计集中核算,将企业的资金账户进行统一管理,可以从源头上终结基层管理者为了个人利益而,防止挪用公款等非法行为的发生。同时,会计人员独立的进行会计工作,可使会计监督功能被完全利用,能够遏制基层管理者的独断专行等不良的工作作风,使得企业的管理更为规范。

2 会计集中核算现存主要问题

核算单位工作积极性的减退

在推行了会计集中核算的制度以后,每个单位的资金全部通过一个集体的账户进行核算,并且由核算中心负责对每个单位、各项的收支、资金的分配情况进行严格审查,使之前滥支滥用企业划拨资金的现象大大减少。但是在会计集中核算的实施中,由于对此核算制度认识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涉及的一些工作人员以及领导,对会计集中核算的制度产生了严重的抵触心理,他们认为会计集中核算的实施很大程度地制约了其对资金的控制权和使用权,从而削弱了对财务的管理力度。这影响到了核算部门的工作积极性,在其工作中表现为:核算单位地用支无度;开具虚假的发票,从而套取资金;缺乏理财意识,资产管理的混乱等。

会计核算中心的工作效率低

在进行会计集中核算的过程中,核算中心对各个单位票据的审批的程序都比较严格、繁杂,所以,为了使各个单位的各项业务程序的审核更加方便快捷、报账的审批程序更加简化,会计集中核算中心积极采用了大厅式的服务模式。但由于核算中心所接纳的单位太多,仅一项简单的录入工作就能够让核算中心的工作人员非常忙碌,所以各个单位的报账人员经常会排起长队,等待的时间变长,因此使得效率很低,在此同时,核算中心的工作人员也就无暇对所有单位的具体项目资金进行监管。

会计的监督范围不全面

在以前的日常会计核算过程中,会计核算人员对企业的各种原始凭证进行合理性、合法性和真实性的审查,这些都是以领导签批和审查保障为前提,现在由于实施会计的集中核算制度,使会计烦人主体与核算相分离,使得会计集中核算过程中忽视了对会计凭证的合法性以及真实性的审查,只能审查各种凭证的规范性。会计集中核算过程的这一漏洞,容易被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用大量的原始凭证伪造成企业正常的业务支出从而套取大量现金,给企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财务管理与会计职能脱节

在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各预算单位原有的会计职能发生了重大改变,例如不再设有会计和出纳的岗位,只设立报账员,会计核算中心集中办理企业的财务收支与会计核算,在这个过程中,核算中心只负责了会计核算的业务,而本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则由各预算单位自行负责,这种独立的会计服务使得预算单位的管理决策功能被弱化。这主要表现在:第一,实行了集中管理、分户核算以后,虽然各单位不再具备私设“小金库”的条件,但是仍然有些单位通过虚构的原始凭证等方式截留、挪用甚至贪污财政资金;第二,由于单位的部分会计岗位被取消,所以单位人员无法为企业合理、有效地使用资金提供建设性的意见。

3 对策及建议

建立合理有效的考核与激励制度,从而提高核算单位工作积极性

在会计进行集中核算以后,为了提高核算单位的积极性,必须建立一套健全、合理的内部的结算制度,在严格的核算制度基础上,核算企业财政收支情况与资金的使用情况,本着“贡献多受益多”的原则保证各核算单位对其自有资金的支配权和使用权,并在核算单位发生合理的需求时,通过核算中心提供融资以及担保的支持,尽量避免单位的滥用资金现象和无度使用资金现象。与此同时,核算中心要加大审计和监管力度,压缩不必要的支出,消除不合理的对公对私浪费。此外,企业还应完善其内部考核与激励机制,提高其公正性、合理性。财务部门要对核算单位的内部业务进行严格的考核,依据具体指标的完成情况及完成的优劣对其进行评分考核,并依据最终的考核结果结合企业的相关政策规定对各核算单位进行奖惩。另外,要紧随国内外的宏观经济趋势,同行业的经济形势和企业自身的实际生产经营情况适时适量的对企业的内部考核与激励做出相应的调整,从而更好地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通过这三方面的共同刺激,激励各核算单位对其资金的积极管理,从而推动业绩的增长。

提高会计核算中心工作效率

要实现企业会计集中核算的作用的关键就是要提高其工作的效率,充分发挥其职能。首先,会计核算中心应当遵行《会计法》中的相关规定,建立、实施会计职务相分离的制度,落实会计的责任制,明确各个岗位的相关职责,使其相互监督、制约;其次,定期的对会计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从而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提高其业务处理能力和职业判断能力,使会计人员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水平和贡任心、按规章工作的工作作风;最后,在熟悉了企业的各项相关规章制度之后,有利于充分发挥会计的管理监督作用。会计核算中心与相关的部门加强沟通与合作,若发现任何违法乱纪行为应及时的向上级部门反映。

48 53106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