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伯伦在台湾的译介精编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言】此例“纪伯伦在台湾的译介精编4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纪伯伦名言1

可是,最终让其红遍海峡两岸的,却是她耶“辉煌”的恋爱史。

与周杰伦的那场恋情,让她痛彻心扉。当听到外界媒体报道“周杰伦移情别恋SHE组合中的Hebe”时,她再也受不了了。那几天,她不吃不喝,更无法安心工作,节目也做得一塌糊涂。为了让侯佩岑尽快调整好状态,经纪人特地替她接拍了远赴美国的外景任务,希望能让空间冲淡她的悲伤。

身处高楼耸立的纽约,穿行于金发碧眼的人群中,侯佩岑的心却碎了一地。这场恋爱,她和周杰伦都投入了最真的感情,可由于周杰伦的头顶有太多的光环,常被众多记者盯梢的他在与侯佩岑相处时,不得不有所顾忌,从不敢公开她的身份。两人在一起吃饭、逛街时,一有风吹草动,周杰伦便不得不撇下她“落荒而逃”……

回到台湾,心情稍有舒缓的侯佩岑仍难舍这段刻骨铭心的感情。坐在电脑前,回想起往日的点点滴滴,她感慨万千,手指也在键盘上不停地敲击――她决定,将自己的感情历程――记录下来,然后忘记:“自由从释放自己那刻开始,痛苦不知不觉中消失,记忆美丽却逐渐模糊,爱情来了,又走了。自私藏在谎言背后,背叛走在誓言前面,眼泪干了,又湿。抱歉变成迟来的希望,再见是最完美的句点。”

2007年8月,经过一年的打磨和修改,这本名为《字言字语》的书正式出版了。9月13日,侯佩岑身穿一袭香奈儿黑色露背洋装,在台湾举行新书会。这时,一个大大的花篮被送到现场。花篮中,有她最爱的玫瑰、百合、紫藤、金盏菊……花篮上的卡片上写着“字言字语,叫好叫座”,落款“周杰伦”。更让人吃惊的是,花丛中更不避讳地将两人的照片摆放在花篮最前方的迎面处!这是以前两人恋爱时,周杰伦都从未有过的举动。侯佩岑感动不已,哽咽着说:“谢谢好朋友。”她知道,他们虽然做不成恋人,但放下负担,却可以做最知心的朋友!人生有这样一知己,足矣!

心中再无牵挂,侯佩岑开始尝试与其他男人交往,并与不少男艺人都有过合作。和他们在一起,侯佩岑虽然也感到十分快乐,但是井没有找到那种心动的感觉,直到2009年的夏天,她遇见了个性开朗的黄伯俊。

出生于1974年的黄伯俊当时刚从瑞银证券跳槽到花旗环球证券担任销售副总裁。黄伯俊在外资证券业很活跃,是个典型ABC,长年在澳洲念书、喜欢冲浪,因此,他常被外资圈的朋友称以“阳光男孩”。

认识不久,侯佩岑就被黄伯俊睿智的幽默和爽朗的笑声所吸引,而侯佩岑身上透着灵气的才华也让黄伯俊为之倾倒。两人一见如故,很快擦出了爱情的火花。

然而,随着自己在爱河中越陷越深,担心和顾虑也随之侵扰着侯佩岑:身为艺人,自己的一举一动都被媒体盯得死死的,黄伯俊是圈外人,他能受得了吗?更重要的是,自己与周杰伦的恋情曾引得全世界瞩目,黄伯俊会怎么看待自己的过去呢?

那天,侯佩岑正与黄伯俊在家聊天,突然电视上的一则娱乐新闻打断了两人的谈话――周董周杰伦疑陷三角恋,一边与旧情人蔡依林互动火热,戴同款定情戒指,一边又向新人江语晨示好,并大手笔赠送价值五千万台币的宝马豪车……更让人气愤的是,节目还称,侯佩岑如今失去了周杰伦的庇佑,事业日渐下滑,人气也大不如从前。

“真是胡扯!”侯佩岑十分气愤,也担心黄伯俊看到这些会不舒服,便想换个台,可黄伯俊却拦住她。他握住侯佩岑的手,轻轻地说:“我记得,亦舒说过一句很经典的话:世上的人原本如此,要踩大家一起踩一个人,要捧起来争着捧。但无论别人怎么说,你都是我眼中最美的公主。”是啊,在很多人看来,侯佩岑的知名度完全是靠周杰伦打造的。其实,这实在是一个不大不小的误会――当周杰伦还是吴宗宪的一个小弟的时候,侯佩岑就已经贵为东风卫视的当家主播,主持的《娱乐@亚洲》收视率早已稳居同类节目前3名。而这些,作为侯佩岑男友的黄伯俊,又怎能不知道呢?

不仅如此,黄伯俊更听说,侯佩岑的母亲曾经是个第三者,侯佩岑是台湾资深制作入侯世宏的私生女。她不依不靠,凭着自己的一步步努力成名。在这过程中,她曾背负了多么重的压力和负担啊!想到这里,黄伯俊心疼地将侯佩岑紧紧搂进怀中。

“可是我是娱乐圈中人,时时刻刻都有可能被外界关注,你和我在一起,也免不了被别人议论纷纷,你不怕吗?”侯佩岑还是很担心。

“不怕,我黄某人好歹也是见过世面的,可别小看我!”黄伯俊笑着刮了刮侯佩岑的鼻子。男友的大义和洒脱无疑给了侯佩岑最大的勇气和支持。

可没想到,虽然他们做好了迎接风波的准备,那些娱乐记者也并没有放过他们。

2009年12月25日,侯佩岑与黄伯俊在台北八德路餐厅秘密订婚。为了不让外界知道,当天到场的只有双方父母。可没想到第二天,这一消息就不胫而走,黄伯俊的身份、资产、照片等也都被人们“挖”了出来,有的媒体还称,侯佩岑已经怀孕,将奉子成婚。

这次,免不了再将侯佩岑的“旧爱”重提,很多娱乐报道将黄伯俊与周杰伦的优缺点逐一比较,并称,侯佩岑之所以闪电订婚,就是因为与周杰伦分手后,有很长时间的空窗期……

从那以后,只要黄伯俊公开露面,总会有不少记者围着他:“能不能讲一下你对侯佩岑的感觉?”“她是不是怀孕了,她是不是怀了你的小孩?”所有敏感话题一股脑儿全抛了出来,一时间,让黄伯俊手足无措。无奈,侯佩岑只好向公众坦承:“我只是很珍惜遇到一个贴心、善良、踏实又上进的人。”并称,自己看中对方的,就是其圈外人的身份和敦厚的性格。

侯佩岑原本以为,满足了大家的好奇心,以后便可以相安无事,可没想到更大的风波还在后面。

2010年2月,侯佩岑母亲一时口快,向一个密友称女儿家教甚严,即使在与周杰伦交往期间,也从未在外过夜。没想到,某周刊第二天就报道了此事:“周杰伦甘做柳下惠,侯佩岑原系处女身。”此消息如同一颗重磅炸弹,立即让娱乐圈再次炸开了锅。

阅读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时创造。上面的4篇纪伯伦在台湾的译介是由山草香精心整理的纪伯伦范文范本,感谢您的阅读与参考。

纪伯伦名言2

迈克尔・布伦伯格是犹太后裔,但并非豪门世家之后。1942年2月14日他出生于波士顿郊外的梅福德镇,父亲是个会计。他学的是工科,靠替人泊车和贷款于1964年从名校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毕业;接着又进了哈佛工商管理学院,1966年拿到HBA学位。

布伦伯格的第一个也是最后一个老板,是华尔街券商所罗门兄弟公司。开始时他年薪只有9千美元,还得干累活:整天呆在闷热难耐的保险库内,只穿着背心裤衩清点堆积如山的一摞摞股票和证券,后来才升任交易员。

布伦伯格干活十分卖力,每天上午7点就到公司,和老板比利・所罗门上班一样早。功夫不负有心人,1972年在进公司6年后,他被提拔为合伙人,两年后受命主管公司的股票交易和营销业务。1981年所罗门兄弟公司被并购,他失业了,但拿到了1000万美元的遣散费。

第二怪 后来居上 20年打败百年老店

当时39岁的布伦伯格已经想好了要干什么。当交易员时,他对金融界原始的信息处理方式大为惊奇:要查某只股票的历史交易数据,只能翻出当天的《华尔街日报》;交易记录则由专人用笔汇总在一本庞大的日记账上。

于是他创办了布伦伯格信息公司,并开发出一套即时行情跟踪与分析的计算机系统,说服著名券商美林公司出资3000万美元换得30%的股份,后者还成为他的第一家客户。

布伦伯格公司销售额年均增长率高达40%,市场占有率后来居上,去年已超过1851年创办的“百年老店”路透社,跃居业界第一。在全球金融数据服务收入中,1991年路透社的占有率为55%,布伦伯格只有4%;去年布伦伯格增加到44%,路透社剩下40%,只得以大裁员和杀价竞争来求生。

1990年起布伦伯格挺进媒体业,创办了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网络公司和出版社,形成一个媒体帝国,被称为“资本大王”(King Of Capital),本人则跻身10亿巨富之列。

第三怪 临阵易帜 摇身忽变共和党

商而优则仕的布伦伯格前半生只顾商战搏杀,完全没有从政经验。直到2001年6月59岁时,他才宣布弃商从政,参加当年11月的纽约市市长选举。

纽约市历来是的天下,绝大多数市民一贯支持。历任市长中共和党人屈指可数,在“9・11”灾难前指挥若定、被《时代》周刊评为年度人物的前共和党市长鲁道夫・朱利安尼也曾是个自由派,之所以在1993年获胜只因前市长丁金斯政绩太糟。

和多数美国犹太人一样,布伦伯格原本也是人,但他看到内竞选市长的强手太多,以自己的资历要在党内初选出线绝无可能,便识时务地加入共和党阵营。好在美国党派政治不讲究门户之见,两党皆大门敞开,来去悉听遵便,党籍归属只认选举前的登记,共和党自然乐得接受这位“机会主义”有钱大爷的投奔。

第四怪 财大气粗 天价“买下”市长选举

布伦伯格刚跳进竞选战团时,胜算似乎十分渺茫。当时有65%的纽约人不知道此人是何方神圣,四位市长角逐者的支持率都比他高出四成以上。

这时,布伦伯格开始发动银弹攻势,宣布自己一不接受个人或企业捐款,二不动用公共竞选基金,竞选经费完全自掏腰包。他还表示不会以财势压人,只会拿出1500万美元来参选,如果花上3000万美元就是“肮脏的”。

哪知竞选花销一开闸便如决堤之水,最后算下来他总共花了6900万美元,比其他候选人加起来还要多,创下了市长选举开支和个人选举花销两项美国新纪录,平均每张选票超过100美元。难怪媒体和对手指责他“拿金钱换民主”,买下了整个选举。

但布伦伯格并没有买票贿选,而是把钱用来聘请一个精英助选班子,并在各种媒体上大打广告攻势,一时间纽约到处竖起“麦克当市长”的广告牌,“几乎所有的无线电波中都充斥着布伦伯格的名字”。除了大把撒钱外,人气极旺的前市长朱利安尼的大力捧场也为他帮了大忙。

在2001年11月6日的投票中,布伦伯格以得票率仅高出5%(6.8万票)的优势,击败了一周前民意仍领先12个百分点的对手、维权斗士迈克尔・格林,当选了纽约市长。

在近百年前的1905年,也有一位媒体大亨参选纽约市长,此人便是《公民凯恩》的原型威廉・赫斯特,但结果他失败了。

第五怪 不要报酬 年薪只领一块美元

2002年1月1日,布伦伯格宣誓就任第108任纽约市长,他也是纽约市的第三位犹太裔市长。

上任后他立即兑现两项竞选诺言:第一,不要19.5万美元的市长年薪,每年只领取一美元薪水;第二,不搬进市长官邸格雷西公寓,仍住在曼哈顿上城东区自己的联体别墅内,每天搭地铁上班。

一美元的年薪在纽约连坐一次地铁都不够。任满第一年后,布伦伯格拿到了一张93美分的支票――扣税后的净值。他把支票用镜框装起来,挂在市政厅的墙上。他说:“我已经实现了美国梦,现在到了回报的时候了。这就是我选择当公仆的原因。”

当然,这位新市长不需要靠提取存款度日。据行家估算,靠公司分红和投资股息两项,他每年税后至少可以净落袋1.25亿美元!

第六怪 弃商从政 世界第四份最好的工作

参加市长选举后,布伦伯格先后辞去公司董事长和首席执行官职务,不再过问日常经营;但他仍拥有公司72%的股份。

当选上任后,纽约市利益冲突委员会很快展开调查,看他兼任市长和公司大股东的双重身份是否有瓜田李下之嫌,如有必要将要求他出手股份。2002年9月,该委员会裁定新市长没有违反任何相关法规,但要求他在涉及其公司或与重要股东美林公司的决策中自动回避,并提供公司前一百名主要客户名单。

上任后布伦伯格的个人财产一直在40多亿美元徘徊,没有像有些富豪那样一年就增值好几成。

布伦伯格为什么要抛下赚大钱的大好生意来捧这个被《福布斯》称为“全美第二棘手”的饭碗呢?布伦伯格认为:纽约市长是世界第四份最棒的工作,而前三份工作美国总统、联合国秘书长和世界银行行长都有人干了;而且这是惟一一份“早上你作出一个决定,下午就上街生效,第二天就能看到结果”的工作。

巨额家财也使他省却了美国政治家的一大烦恼――筹款。因此他可以不必曲意逢迎各种利益集团,基本能按自己的意图来经营纽约市。

第七怪 不坐办公室 偏爱在大房间内工作

布伦伯格到任后放着市长办公室不用,宁可坐在市政府大办公厅里办公,他的位置是几十个隔间中靠近中央的一个。这既说明他没有架子,同时也显示出他胸怀坦荡,没有什么需要避人耳目的秘密。每天早上副市长和助手们一个个陆续到达时,布伦伯格早已坐在隔间中,边啜饮咖啡边浏览报纸。

其实这是他经商时的一贯做法。布伦伯格公司的记者、分析师和数据处理员都没有正式头衔,任何人可以随时使用老板办公室。他还为员工提供免费点心,每年都在乡村别墅中举办晚会,下属可以把他抬起来扔进游泳池中。

第八怪 花甲之年 仍是“钻石王老五”

布伦伯格于1976年结婚,育有两个千金。1993年他和妻子离婚,成了纽约市最有名的“钻石王老五”。他交往过的女性包括歌后戴安娜・罗斯、演员兼名模玛丽莎・贝伦森和百老汇舞剧演员、电视女主播等社交名媛,这些人几乎都是“半老徐娘、风韵犹存”。他的解释是:“我和年龄相近的女性有更多共同点。”

有一次他责怪一名手下没能找到影星莎朗・斯通:“你和她说过她有机会成为下一任布伦伯格夫人了吗?现在不是同性恋的亿万富翁还有几个?”

离婚后布伦伯格还曾三次遭女性前雇员的,后来一个原告撤诉,另一个上诉时被驳回,第三个在他给钱后和他达成庭外和解。

第九怪 政绩不俗 却难讨纽约人欢心

由于全国经济不景气加上“9・11”的沉重打击,布伦伯格接手的纽约市一片肃杀:全市流失了10多万个工作岗位,失业率创下新高,财政赤字膨胀至数十亿美元。

布伦伯格的对策是勒紧腰带:一面削减32亿美元的市政预算,将公务员队伍裁员上万人,在“9・11”中立过大功的消防队和警察局也未能幸免,同时提高各种税费――财产税创纪录地上调18.5%,每包香烟的税收提高到1.5美元(导致纽约烟价涨到7美元以上),向驻联合国的外国使团追讨欠债,地铁、公交和的士收费全面上调等等。两年后,纽约市逐渐步出财政危机,公共服务质量却没有明显下降。

他还在公共场所禁烟,从州政府手中夺回教育主管权,将犯罪率降至19世纪的水平,使纽约成为美国最安全、最适合居住的大城市;警方也一改过去的粗暴名声,头一次获得多数黑人的认可。去年8月,纽约以良好秩序安然度过1977年以来最大的停电事故;上个月他下令拆除255辆政府用车的警灯和警笛,全市只保留73辆“特权车”。

奇怪的是,布伦伯格虽然干得很不错,但支持率却节节败退,从当选后“蜜月期”的65%跌至去年7月的31%,六成纽约人不愿和他共进感恩节晚餐。

纪伯伦在台湾的译介3

旅美作家纪伯伦(1893―1931)是第一位被译介到中国的阿拉伯作家,其作品自20世纪20年代初期就被译介到中国,在中国的阿拉伯文学译介中数量仅次于《一千零一夜》。到目前为止,对其作品的译介共经历了三次译介高潮,其中在第二阶段的20世纪50―70年代末,纪伯伦作品的译介中心转移到香港和台湾,其湾成果最为突出。

揭开台湾翻译纪伯伦作品序幕的是《先知》两个新译本的出现。此后,各种纪伯伦作品的中译本不断出现:从《疯人》、《人子耶稣》等被翻译出版,到《流浪者》、《破翼》等首次在中国译坛的出现,还有第一个中英对照本的《纪伯伦全集》出现,使台湾的纪伯伦作品译介在短期内出现了这样一个热潮:同一作品不断出自不同译者和不同出版社,且同一个译本不断再版,如《先知》在三年时间里就出现了四个不同的译本,甚至同一年竟有两个译本同时出现,《流浪者》在两年的时间里先后出现了3个不同的译本,《疯人》的译介也是如此。

1970年1月,台北纯文学出版社出版了王季庆翻译的《先知》,这是台湾地区的第一个中译本,也是继大陆译者冰心和香港译者丘向山译本之后中国出现的第三个《先知》中译本。此后该译本不断由纯文学出版社多次印行,直到1996年转由方智出版社再版并多次印行,直到现在,该译本在台湾就如同冰心译本在大陆一样,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王季庆之所以要把《先知》翻译和推介给读者,是出自对这部作品的深刻理解,正如她在“代序”中所说:“《先知》是一本奇妙的著作,它满足了个别心灵的不同需求。哲学家认为它是哲学,诗人称它作诗。青年说:‘这里有一切蕴含在我心中的东西。’老年人则说:‘我曾不停地寻求,却不知寻的是什么。现在,当我垂暮之年,在这本书中,我找到了我的宝藏。’科学家和法学家也坦白承认此书给他们很大的启示。”因此她“希望我所爱的同胞,尤其是年轻的一代,能藉此丰富你们的心灵。更希望能因此介绍你们去接触原著和更多纪伯仑的著作。”[1]正如王季庆所希望的那样,随后有更多的译者加入了译介纪伯伦作品的行列,如同年8月就有两个《先知》译本同时出版:一是台北水牛出版社出版叶松发的初译本,一是台南新世纪出版社出版卓洛琳的初译本。

1971年台湾出现了《流浪者》的两个译本:一是台北天人出版社出版蒋伯川的初译本,一是台南新世纪出版社发行的卓洛琳的译述本。《流浪者》是纪伯伦生前完成的最后一部英文作品,出版于纪伯伦逝世后的1932年,由52篇寓言汇集而成。此前,无论大陆还是香港,都未见该部诗集的中文译本,而蒋伯川翻译的《流浪者》既是台湾地区也是中国出现的最早中译本。

这一年台湾地区出版的纪伯伦的其他作品中最有特色的是赖仁辉翻译的《断翼》(现译为《折断的翅膀》),这是纪伯伦早期用阿拉伯语创作的一部散文诗般的小说,也是其小说中最著名的一个中篇。作品于1911年在纪伯伦的家乡黎巴嫩发表后,在当时的阿拉伯世界引起了巨大轰动。这是该篇小说第一次被译介到中国,而赖仁辉的译本《断翼》无疑也是第一个中译本。虽然它不是直接译自阿拉伯语而是从英译本转译过来的。

《先锋》实际上就是纪伯伦的诗集《先驱者》,此前大陆虽然已有刘廷芳译出,但因是自费出版,故在市面上一般见不到。而该诗集在台湾则是第一次译出,是中国第一个公开发行的单行本。

1972年台湾同时出现了《疯人》的两个英汉对照本:一个是台北正文出版社出版的陈君懿的《疯人》,一个是台北天人出版社出版的林冠美的《狂人》。这是时隔50多年继大陆译者刘廷芳在20年代末期的《疯人》译本之后出现的两个中译本。

1973年台北林白出版社出版了杨姗姗翻译的《纪伯伦全集》,这部只有一卷的英汉对照本将其称为《全集》似乎有些勉强 ,但在选题方面却非常有特色,尤其是所收录的6个短篇小说占有纪伯伦全部短篇数量的七分之六,因此,无论从译介时间还是从译介数量上来看,都是台湾也是中国译介最早也是最多的纪伯伦小说。

尽管70年代初期台湾的纪伯伦作品译介出现了第一个高潮,但是仍有评论这样认为:“纪伯伦的作品,近两三年间,台湾将它们翻译成中文的亦有多种,唯不是有计划的整理翻译,既非由一家出版商全盘主理,且多重复,更有因袭充数之嫌者,以及恶劣之版本者。看了令人痛心。”[2]

上述局面很快便因第一部纪伯伦传记的翻译出版得到扭转。1973年台湾水牛出版社出版了郭祖欣翻译的《纪伯伦评传――来自黎巴嫩的人》,这是美国女作家巴巴拉・杨在1931年纪伯伦去世几个月后写成的第一部纪伯伦传记,也是中国译介过来的第一部纪伯伦传记

巴巴拉・杨是是纪伯伦崇拜者中的一位,后担任纪伯伦的秘书。由于传记作者与纪伯伦的特殊关系,也由于没有其他的传记作品作为参照,因此就当时来看,这部作品中的内容令人感到真实可信,它在增进人们对纪伯伦生平与创作的了解、推动了台湾学者进一步译介纪伯伦作品的热情方面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此后的纪伯伦译介工作开始转向以前译介较少或没有译介的作品,如《先知花园》、《沙与泡沫》、《大地之神》、《泪与笑》、《纪伯伦书简》、《纪伯伦情书全集》、《人子耶稣》等都开辟了台湾或中国首译的先例。尤其值得提及的是,这个时期还改变了此前纪伯伦诗集单部译介的局面,出现了以一人之力独译多部作品的局面,如林嘉锡译《流浪者及其赏析》、《纪伯伦书简》;张俊祥译《先知的寓言》和《先知的灵感》;刘O华译《《疯子》、《先驱》和《流浪者》3部诗集,闻Z译《先知花园》、《沙与泡沫》、《大地之神》、《泪与笑》》4部散文诗集。闻Z用一己之力独自翻译了纪伯伦的多部诗集,虽然他不是开此例的先驱,但他一人独译纪伯伦的4部作品且每部都是首译,无论在此前的大陆还是当时的香港和台湾,都是不多见的。

当然,在所有纪伯伦作品的译者中功绩最为卓著者当属岑佳卓,他自1970年代起用整整10年的时间独自翻译了纪伯伦的几乎所有作品,不仅将纪伯伦所有诗集中篇幅最长、译介难度最大的《人子耶稣》翻译出版,而且自费印行了数字达百万的中国第一部《吉布兰全集》。

《全集》1980年自费初版发行后,在台湾颇受好评,不仅初版一千多套在三四年内销售一空,而且该书译文被许多海外报纸采摘或刊载。为满足读者的需求,此后,岑佳卓又用近10年的时间“详细修订文句,逐句审阅,改正别字,修饰词句,力求避免讹误,并能顺畅传神。”[3]译者不仅将主要精力用于内容的修订上,而且在提升印刷品质方面颇为用心:由初版32开改为大方的25开本,选用上等六十磅米色印书纸印制,刊印每1篇力求清晰悦目,封面用冲皮烫金以求历久不变。[4]译者“希望能够藉《吉布兰全集》的再版引起更多读者对吉布兰著作的兴味,更进一步去接触吉布兰的著作,使灵性获得抚慰、舒解和启迪,而有所裨益和造就。”[5]因此,1989年自费再版后的《吉布兰全集》力求内容与形式的完美,上述所有工作都寄托了“译者一个殷切的期盼:让吉布兰的思想作为我们的一盏精神明灯。”[6]

如果说,岑佳卓是众多译者中的佼佼者的话,那么《先知》则是台湾译坛的领军译本:在10年的时间里,台湾先后竟有10多个不同的《先知》译本出版!几乎平均每年1本。该译本的出版也带动了纪伯伦的其他作品的译介和出版。

当然,纪伯伦用阿拉伯语创作的小说,在这个时期都是依据其他语言的译本转译过来的,在大陆是俄语译本,在台湾则是英语译本,单从“吉布朗”、“ 吉伯南”、“季伯伦”、“季伯兰”、“吉布兰”、“纪伯”、“纪伯伦”等名字的音译上,就可以看出都是由英语转译的音译。

随着台湾地区对纪伯伦作品译介的全面展开,作为读者的译者对纪伯伦的作品及其创作的文化背景的理解也越来越深入。

进入20世纪80年代,台湾的纪伯伦作品翻译未能呈现出持续走热的趋势,甚至在80年代初期出现了短暂的空白阶段。即使到90年代之后,台湾译坛也没有出现更多纪伯伦作品的译作,于是出版界便将视野转向了大陆译坛。台北风云时代出版公司在1996年和1998年将纪伯伦毕生作品重新编辑出版,结集成“纪伯伦诗文全集”,这是台湾最早“出齐了纪伯伦诗文全集的完整系列丛书”。

进入21世纪的台湾译坛与同时期大陆对纪伯伦作品译介的热浪频涌局面相比,呈现出的则是小河流水现象,缓缓推出一些新人译著,如:2000年台北格林文化出版公司出版4部译著:张琰译《先知》和《先知&先知的花园》;马Q译《沙与泡沫:生命的叹息与喜悦》;林建财译《遇见爱情的翅膀》。2002年台北格林文化公司出版李桂蜜译《鲸鱼与蝴蝶》;[7]台北未来书城杨梦哲译《先知》中英对照本;台北大田何雅雯译《沙与沫》中英对照本;2003台北华城图书公司出版梁文薰译《先知》中英对照本,台北圆神出版社出版孟祥森译《纪伯伦的智慧》; 2005年台北望春风文化公司出版陈绮洋、林弘宣合译《人子耶稣》;海鸽文化出版图书有限公司出版徐翰林译《纪伯伦的诗》;2007年台北好言社出版《先知的智慧甘泉》;2009年台北新潮社出版林郁主编《纪伯伦的圣经:先知、沙与泡沫》。

台湾也出版一些在大陆曾经出版过的纪伯伦作品,如2001年台北小知堂文化出版公司出版蔡伟良译《先知全书》;2004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授权、台北远流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出版韩家瑞、李占经等译的繁体精装版《纪伯伦全集》,《先知》的台湾著名译者、中华新时代协会创办人王季庆和大陆文学评论家南方朔分别为出版的《全集》写了推荐文。王季庆身为三十多年前台湾版《先知》的译者,她在题为《烈火焚烧、寒冰淬炼的灵魂》一文说:“初接触纪伯伦的原著,转眼已四十年了!……《先知》是我进入东西方哲学思会通的第一扇门。后来专研新时代思想数十年,读过、赞叹过的好书也还不少,但,《先知》有点像是我在这方面的“初恋”,忘不了……我当年在译《先知》时,寻找过纪伯伦的背景资料,虽然其他作品未完全读过,但由点点滴滴的讯息和资料中可以感应和猜测,纪伯伦并非圣人,而是个有血有肉、有矛盾有挣扎的人。经由阿拉伯和西方不同文化的侵润和淬炼,经由生命本身的历练,最后成就了他如钻石般剔透的生命和文采。”[8]

通过梳理可以看出,台湾地区对纪伯伦作品的译介集中于20世纪70-80年代。在短短10年的时间里出现译介纪伯伦作品的热潮,其原因之一与翻译作品的风行有关。20世纪50年代大量美军因朝鲜战争进驻台湾,促进了对西书的大量需求,因而译书风潮兴盛。原因之二是与版权法未定有关。1980年代以前台湾的著作权法并不保障外文著作,出版社无须支付版税,因而1970年代前后翻译书成为出版之大宗。

但是自20世纪80年代之后,台湾的纪伯伦译介工作渐趋降温,直至整个90年代几乎处于停顿时期,一是纪伯伦作品在上一阶段基本译介完毕,二是与新著作权法的颁布实施有关。1985台湾著作权法经过重大修正,达到国际认同的标准。但是台湾出版业盗版风气依然泛滥,1992年在美国政府的施压下,新著作权法通过保障外国著作的翻译同意权,规定自1994年6月12日起,未取得外国授权的翻译作品不得贩卖,从此台湾出版界若要出版外国作品必须取得国外出版社的正式授权。这无疑使台湾地区的外国文学译介与出版受到了某种程度的限制,作为外国作家之一的纪伯伦及其作品的译介也因此受到株连。

参考文献:

[1][黎]纪伯伦:《先知》,王季庆译,台北纯文学出版社1973年版。

[2][美]巴拉巴扬,郭祖欣译:《纪伯伦评传――来自黎巴嫩的人・译序》,台北市水牛出版社1975年版,第9页。该书译者写作序言的时间是在1972年12月10日。

[3]岑佳卓:《吉布兰全集》再版译者序言,岑佳卓自费印行1989年版,第33页。

[4]岑佳卓:《吉布兰全集》再版译者序言,岑佳卓自费印行1989年版,第34-35页。

[5]岑佳卓:《吉布兰全集》再版译者序言,岑佳卓自费印行1989年版,第36页。

[6]岑佳卓:《吉布兰全集》再版译者序言,岑佳卓自费印行1989年版,第36页。

[7]实际上就是《流浪者》,因其中有1篇寓言故事《鲸鱼与蝴蝶》而得名。

[8]《纪伯伦全集》(一),台北远流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第5―6页。

作者简介:苗学华(1973C),哈尔滨师范大学教师,在读博士,专业:英语语言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的日记作文4

今天是10月1日,我想街上一定很热闹吧!于是我就和妈妈上街了。

一路上车辆排队,车辆只往空地方钻!人行道上人来人往,人们脸上都挂笑容!手里提着各式礼品旁边跟着兴高采烈的孩子,呵呵在婺江的上空飘着好多氢气球,好大好大的!气球下面的红绸条布上写着。"欢度国庆"的字样。使整个城区都洋溢在一片欢快的气氛里!到了西市街就更热闹了,我发现又新竖起了许多高楼,你看,那金碧辉煌的高楼好气派!这就是金茂大厦。还有**广场,世世一品,大世界,一百,还有在建设中的二百,恒大百货…

在步行街上那人就不用说了,你来我往的,密密麻麻,我稍不留神就看不到妈妈了,好险!旁边的店里生意兴隆,老板个个都笑哈哈的!街上的小吃也是琳琅满目,有香有色的,有卖烤羊肉,有卖炒栗子,有卖水果等等。让人口水都要流下来。

今天虽然有点累,但还是好开心,因为这一逛让我见识了许多东西,增长了许多知识。

48 55218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