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新闻评论范例汇总4篇
【导言】此例“[300字]新闻评论范例汇总4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新闻评论1200字【第一篇】
你从历史的书卷中走来,携一身的胆气与豪情,我在你的背影中,学会了为人的一切……
古来圣贤多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一杯清茗,一轮明月,你只求一醉冷月轻王侯。一路高歌,一路豪饮,你只求醉饮一方休。一壶浊酒,一支翰笔,一身飘逸,一路走来,便有了“白发三千丈”,便有了“天生我材必有用”,也便有了“黄河之水天上来”。
着霓裳,驾风马,乘鸾鸟,游荡在天地间。酒入豪肠,三分化成剑气,七分酿成月光,绣口一吐,半个盛唐。诗仙之号,除你谁得?
你拥有一身才华,本该在官场上展现你的智慧,然而你却性格傲岸,不为权贵所容,不屑混于那黑暗的官场,目睹帝王权贵荒淫奢侈,难以容忍社会的腐败,一甩衣袖,毅然?着满腹的才华与世隔绝。也正因为这样,才有了“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情趣,才有了“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自得其乐,也有了“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自信。幸亏有你——李白,让我懂得如何为人处事,如何在痛苦中寻找安慰,如何面对人生中一次又一次的起伏,谢谢你——李白。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这一路艰辛,这一路坎坷,这一路无奈,你没有消沉,没有失落,却有“风雨任平生”的一生。你的一生如此波澜,但你却像一叶平稳的小舟,这样跌宕起伏的人生,又塑造了一个怎样豪放的你?!
记得吗?当你被无情贬谪时,你没有悲怆,没有沮丧,没有愤愤不平。因为你懂,官场上的争夺并不是你想要的,于是,便有了“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常作岭南人”的豁达情怀;依旧高唱出“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爱国之歌,依旧感慨出“物与我皆无尽”的人生哲理。你如此乐观,命运为何如此颠簸?
怎么也不会忘记,你的多情也铸造了你的辉煌,记得你一手持觞挥洒半空:“多情却被无情恼。”记着你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感叹,记着你“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岗”的深情,也不曾忘记你“人生如梦,一?还酹江月”的壮志豪情。
自古,你就对月有着特殊的情怀。月朗星疏,疏落的梧桐投下你孤单的影,喝一杯清酒,在月下低吟“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佳句。仰望着明月,看出你深情的面庞,你,纵有千万豪放,也抵不住绵绵的深情啊!
幸亏有你——苏轼,让我学会如何笑对人生,如何乐观地面对一切;幸亏有你——苏轼,让我如此开朗,谢谢你——苏轼。
你,从历史的书卷中走来,幸亏有你的相伴,我的人生才如此的诗意。
幸亏有你200字作文名师点评:
文化的诗意。文章选取李白、苏?人生中的豪放与旷达,选取他们各自具有代表性的诗词与人生片段,诗词名句引用自然,很有文化的积淀。选取角度以及诗词的引用化用,都使文章的文化意味极其浓厚。
清晰的结构。本文分为三大部分:开篇的引入、主体部分的分层展开、结尾的回扣,三部分有机融合在一起,而又层次分明,结构谨严。
语言的诗化。李白、苏轼是有名的诗人,他们的语言都是诗化的。要想写好他们,也应该用诗化的语言。考生的语言极其简洁优美而富有张力,长短句子的间隔使用,有了音乐的律动,发自内心的佩服,又使语言有了火般的激情。
优秀的新闻评论【第二篇】
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这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结果,特别是阳性结果,而文献综述要求向读者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因此文献综述的格式相对多样,但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在根据提纲进行撰写工。
前言部分,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及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
主题部分,是综述的主体,其写法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可按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不管用那一种格式综述,都要将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归纳、整理及分析比较,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主题部分应特别注意代表性强、具有科学性和创造性的文献引用和评述。
新闻评析【第三篇】
我们班最亮丽的风景线——“新闻联播”,准备开始播报了。同学们个个跃跃欲试,星期一就是我们“智多星新闻联播组”开播日。
作为“智多星组”的组长,我不仅担心自己,还要担心组员。我迈着看似轻松,实际沉重的脚步走上了台,心里“咚咚咚”打着小鼓,但耳边却传来一个声音:“刘玥彤,你能行!”我自信满满微笑着走了上去,过了一会儿,我不再紧张,流利地播报了我的新闻。
可没多长时间,我又一次紧张,因为我放心不下一个人——严杰。严杰可是班上赫赫有名的调皮鬼。上星期五,我再三叮嘱他:“星期一是我们组第一次播报,新闻一定要找好读熟,不能给咱们组丢丑啊!”严杰立刻摆出男子汉气概说:“一定办到!”虽然严杰这样说,但我还是不放心。马上轮到严杰了,我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儿,吸了一口冷气。但严杰的表现却出乎大家的意料之外。严杰以前总是很调皮,做什么事都漫不经心,而今天他仿佛变了一个人,用响亮的声音播报着新闻。同学们眼睛一下也不眨,听得认认真真,连王老师都在洗耳恭听。
第一次的新闻播报,同学们表现得都不错,虽然有不完美的地方,但相信我们下一次一定会更棒!
新闻稿作文08-08
新闻事件及观点评析【第四篇】
关键词:电视新闻杂志;信息;《新闻周刊》;创新
中图分类号:G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11—0257—02
一、《新闻周刊》在形态及编排方面的创新
(一)《新闻周刊》五个子栏目相互衔接,思维延续性强
“新闻回顾”、“人物回顾”、“视点”、“人物”、“特写”这五个子栏目以独特的慢间隔、快节奏、张弛有度地共同组成了《新闻周刊》。从板块的时间来看,“视点”、“人物”、“特写”分别大约占了15分钟,8分钟和7分钟,加起来约占总时长的三分之二。“新闻回顾”和“人物回顾”各占了4分钟,二者仅占了总时长的三分之一。从整体上看,栏目版块交替出现,内容也不同,风格更是从严肃逐渐转变为轻松,这一张弛有度的组合能够有效积聚受众的注意力经济,增强节目所带来的影响和效果。
在结构上,《新闻周刊》借鉴杂志的综合编排方法,根据栏目定位,利用电视传播的优势结评论的方式,把不同内容和样式的新闻栏目板块连接,从而塑造一个完整的节目。这样的编排形式有很强的针对性,节目从头到尾都用杂志的模式衔接各个环节,正是这种“杂志型”的结构,给予了电视新闻杂志节目完整紧凑的优点,给观众带来很强的思维延续性和视觉冲击力。
(二)综合多种媒介特色,包容性强
《新闻周刊》在有限的时间内,强调画面的视觉冲击力,最大限度地运用视觉符号把观众在过去一周里所见过的新闻进行重新编排处理,以达到在众多节目中吸引观众眼球的目的,为避免给观众造成重复的感觉,在画面解说方式上,注入一定的感情倾向性,较之传统新闻配音方式,让人耳目一新,在画面剪辑上,充分利用现代化手段,将来自广播新闻节目,网络和报纸的新闻内容进行搭配编排,或重新编排整合,或搭配符合画面的特技和音乐,避免了单一解说带来的听觉疲劳。这些手段使《新闻周刊》在画面剪辑技术上独具风格,对观众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深刻印象。
(三)新闻加评论,节目风格独特
《新闻周刊》的主持人白岩松在节目中有大量评论,他以记者兼主持人的身份,透过新闻事件的表面揭露背后的本质和真相,用他的专业素养和知识水平去判断并分析,形成独具风格的表达方式。例如2012年2月25日的节目中,《新闻周刊》“本周视点”为“生病的诊所”,关注丙肝阴影下的基层医疗现状,通过三个短片和电话采访展现事件始末,白岩松也作出简单却深刻的评论:“十年前开始推行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一种普惠型的制度,但也只是低水平的普惠”。作为节目策划组和主持人综合意见的这些评论,也往往能留给观众足够的思考空间。长期下来,《新闻周刊》在央视塑造了一个权威的值得信赖的节目形象,白岩松的主导能力和辨析能力也在节目中得到充分体现。解读新闻事件和新闻人物时,《新闻周刊》以理性思考为基础,客观分析事件的全过程和动态发展,并深入剖析矛盾,用独到的视角给予观众最权威的观点。
二、《新闻周刊》的内容创新
(一)二次利用信息,提升信息的有效性
电视新闻杂志型节目与普通新闻报道节目相比的最显著区别就是其报道内容的深刻性以及话题的针对性。这一类节目善于挖掘事物本质,揭露表层之下的实质性问题。《新闻周刊》正是如此,总是在表现事或人的情节中注意让更深层次的东西逐渐显现,有效地完成节目对受众的引导。如2012年5月12日的《打点氨基酸》。站在“视点”的角度,公共领域发生的新闻事件特别被重视,尤其是关系到群众利益和生产生活这些方面。《新闻周刊》主要由两部分的内容组成,一部分是对本周新闻的回顾,一部分是对焦点新闻的评说。其中节目主要分为“人物”、“视点”、“特写”三个大板块,值得一提的是,每一期节目的开场白,主持人都会口述一段特别的事件与评论,作为这一期节目的开端。而这个议论的话题在选择方面也会有一些独到用意。因此,对本周新闻回顾的部分也将包括开场白中所陈述的议题。
《新闻周刊》作为周播的新闻节目,它所面对的往往是别人已经报道过的题材,在这种情况下它选择借鉴杂志,对这些新闻信息进行再次利用,站在综合的角度筛选,择出最重要的最令人关注的部分。最大限度地获取其他媒体信息的精华,迎合了过剩的信息浪潮之下受众渴望获得优质有效信息的心理。
(二)选题上软硬搭配
在选题上,《新闻周刊》采取软硬搭配的措施。软新闻主要是反映基层人民生活及贴近百姓的,而硬新闻则反映国计民生。在五个子栏目中,都有各自不同的选题,“新闻回顾”“人物回顾”和“特写”主要侧重于贴近百姓的软新闻,例如2012年2月18日的《“超载”的公交》;作为最重的“视点”板块在选材上偏重以政治经济社会专题居多的硬新闻,例如2012年3月24日的《又见强拆》;重要板块之一的“人物”,它透过人物内心真实的情感来反映社会政治经济类型的题材,例如2012年4月21日的《沈荣华:买房故事》,和“视点”板块在选材原则上十分接近。“软硬搭配”这一方法,很好的帮助了受众在国家宏观政策和个人微观心理方面获得较为真切的感受。
(三)关联性整合挖掘新闻内涵
任何事物都与客观世界存在着普遍的必然的联系,新闻事件也不例外。当一个事件发生后,通常会产生许多与之相关联的后续新闻事件,形成一个新闻网络。《新闻周刊》所做的就是利用已掌握的资料素材,将与新闻事件有关联的因素以恰当的方式联系起来,经过整合梳理,之后再综合性地进行评论和分析,使受众可以了解到新闻事件背后的各层信息和所产生的多方面影响。在版块中,“人物回顾”是关联性最为突出的。主持人以一个掌控者的角度,将不同事件、不同个性、不同背景的各新闻人物,以社会大众共同认可的准则规范作为桥梁加以联系,寻找其中的共同点,使观众加深对本周新闻事件的理解,并对与自身生活息息相关的影响产生共鸣。例如在《新闻周刊》2012年2月11日的节目中回顾了一周内的三个人物:平安回家的29名获救工人、贪腐“能人”汤成奇、“鹰”式育儿的何烈胜。主持人在其中找出了“坚持就是胜利”这一共性,通过这一关联性回顾了人物新闻事件,同时还以此引出下一个“人物”:谢幕的钱学森夫人蒋英。通过这样的方式,在节目播出后能够利用关联性帮助观众回忆起新闻事件。
三、《新闻周刊》在传播方式上的创新
(一)筛选焦点议题、提炼有效信息
作为盘点型电视新闻杂志节目,《新闻周刊》采取对海量的新闻信息进行有效整合,坚持信息重组的强大力量。其中筛选焦点议题,提取关键有效信息就显得尤为重要。《新闻周刊》在选题上具有十分鲜明的价值取向,即选取的同时也要能表现关系国计民生的有重大影响的新闻事件,但不只是简单地报道事实,而是连同新闻事件的内在与外界各方的联系影响一同表现出来。例如2012年4月28日的《中国“智”造》,“中国的GDP已经成了世界第二,世界500强当中也有不少中国的大国企,但一到了世界最有价值品牌的排行榜上,我们就很难再找到中国的品牌了,人不能自主就不能创新,而没有创新就不会有真正的自主,就是这么个理儿”等等。
(二)串联衔接有关议题,挖掘后续报道
《新闻周刊》的深度报道不会局限于某一新闻事件,而是通常与周边多个相关新闻事件和线索交错连接,使其选择的议题具有代表性和分析解读的深刻意义。节目始终坚持挖掘新闻事件后续报道,我们经常能在其他的报道中看到以前报道过的相关事件,或者是看到前几期播出过的新闻的后续报道。例如:2012年4月14日播出《黄岩岛对峙南海纷争再起》,接着在2012年5月12日便播出了《黄岩岛,行动》注重新闻事件的后续报道。
四、《新闻周刊》的创新对电视新闻杂志类节目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一)重构信息框架,观察视角和思考维度的“差异化”
电视新闻杂志类节目由于“周播”的时间限制,无法第一时间地报道重要新闻,也就是无法顾及新闻事件的及时性。但是它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可以将众多新闻资源整合编排,加强新闻报道的深度和力度,弥补了及时性不足的缺点。也正是因为这样,《新闻周刊》才有了每次在重大新闻事件中的深度报道和独具风格的解析。新闻节目在面临题材主题都相同的情况下,选择正确的报道角度就显得尤为关键。新闻内容的差异性正体现在观察新闻事件不同的方面和视点上。因此,除了做出深度,还应该重视如何创新视角的选择。力求在每一新闻报道中,准确定位事件独特的视角,将视角和节目整体的报道紧密联系。在这一方面,《新闻周刊》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做到了其他节目无法达到的新闻报道深度和力度,可见它筛选了最佳的材料,找对了最佳的切入点。当然,通过对新闻素材的巧妙构思和安排,在整体的表现角度方面也为节目的成功增添不少亮点。
(二)与其他媒体平台相结合,扩大节目的影响范围
网络为新时代信息传播提供了广阔便捷的良好平台,《新闻周刊》也充分利用这一服务,摆脱了传统电视节目受时空地域的限制,在央视网站设有自己的专区,观众可以随时随地选择任何一期节目收看,也会有即将播出的节目预告。总之,在节目与网络融合的平台下,节目成为广泛共享的资源,有利于形成稳定良好的受众群体。
(三)提升节目主持人专业新闻素养,力求“主持与记者”兼备
主持人是电视新闻杂志节目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仅只是播报员,更是一名熟悉新闻报道的记者。《新闻周刊》的主持人白岩松,就具有极强的策划能力和策划意识,深度介入每期节目的制作,在直播主持时便可以做到真正的了然于心。白岩松在节目中对新闻事件的犀利评论,细致独到的分析,这就需要大量充分的专业素养积累,使观众对主持人提供的事实,以及对主持人的采访水平、知识结构和专业素养,除了更容易接受之外,也有一种欣赏和佩服的成分。因此主持人只有亲身参与节目策划,操纵节目的议题设置,才能在更深层次上把握节目,真正贴近受众,进而拥有栏目主人意识,节目的成功才会有所保证。
参考文献:
[1]王伟。用传媒的责任记录时代的体温——以《新闻周刊》为个案分析[J].新闻传播,2010,(7).
[2]林秀梅。电视新闻人际传播的表现特色——以央视《新闻周刊》为例[J].新闻知识,2009,(6).
[3]陈汉辞。“白岩松:报道真实的新闻并不只会带来副作用”[N].第一财经日报,2009—12—31.
[4]李红军。固化对一周新闻的记忆——央视《新闻周刊》创作探析[J].新闻爱好者,2009,(5).
[5]周云倩。“一周新闻回顾”栏目的传播策略[J].新闻窗,2007—01—24.
[6]刘琼。央视《中国周刊》的编排特色解析[J].中国新闻传播学评论,2005—01—27.
上一篇:美容春节放假通知【最新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