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教育专著心得体会范文汇聚(8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读教育专著心得体会【第一篇】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不断地学习、探究、研究,不仅需要深入了解学科知识,还需要熟练运用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的方法。教育专著就是一种重要的教育理论研究成果,其可为我们提供新的想法、新的思路和新的视角,从而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本文将介绍我所听评的几篇教育专著的心得体会,包括《论课堂评价的基本问题》、《教师的职业素养》、《小学道德与法制教育课程设计》、《科技英语课程设计》等。

第一段,概述听评教育专著的重要性。

教育专著是教育理论研究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是我们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寻求新的思路和方法的必要条件。听评这些教育专著,对于我们教育工作者而言是非常有益的,它增加了我们的教育理论基础和教育实践经验,并且能够推动我们在教育实践中发现更多问题、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方法,因此,我们应该高度重视教育专著的阅读和听评。

第二段,论述《论课堂评价的基本问题》的收获。

教育教学中,课堂评价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关乎教学效果和质量的提高。在听评《论课堂评价的基本问题》这篇专著后,我对课堂评价的理解更加深入。在这篇专著中,通过对评价的类型、目的、方法和标准等问题的理论研究,使我对课堂评价的设计和实施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同时,也让我明白评价是一种多维度的行为,评价要考量整个课堂过程,而不仅仅是课堂教学最终的效果。

第三段,谈论《教师的职业素养》的收获。

教师的素养,不仅包括了学科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等职业技能,还包括了教师个人的修养、道德品质和职业道德等方面。听评《教师的职业素养》这篇专著,给了我很大的启示,教育教学本质上是一门智慧和修行,而素养是教育教学实践所需要的最基本素养。教师的职业素养应该是综合的、多元化的,我们需要注重全方位的提升,注重细节,不断反思自己,增强我们的教育教学能力。

第四段,阐述《小学道德与法制教育课程设计》的收获。

小学道德与法制教育是小学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它直接关系到小学生的品德和法制素养的形成。听评《小学道德与法制教育课程设计》这篇专著,我明白了课程设计是很重要的,必须要站在学生角度对课程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同时,我们也应该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探究适合小学生道德与法制教育教学的方法,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效果,并在小学生中培养出合适的法治信仰和观念。

第五段,阐述《科技英语课程设计》的收获。

科技英语属于专业性比较强的学科,听评《科技英语课程设计》这篇专著,我对于科技英语课程教学有了新的认识。在专著中,作者从语言教学领域和科技英语领域的学科特点出发,提出了许多创新性的教学方法和思想,并详细介绍了如何进行科技英语课程设计。因此,让我感受到了科技英语这一领域的广阔与深刻,也让我更加强调语言教学和科技教育的结合,尤其是在当前大力推进信息化和智能化发展的背景下,这一结合更是必不可少的。

总之,听评这几篇教育专著,虽然不是一个轻松的过程,但却是一次十分有价值的教育经历。专著中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思想,可以帮助我们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难题,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我们的教育素养和综合能力。因此,我们应该时刻关注教育专著,不断提高自身素养,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读教育专著心得体会【第二篇】

通过对专著的学习,让我在领略名师风采的同时,深刻感受到了他对学生、对教育行业的爱;感受到了他身上所凝聚的知识力量;感受到了他对学生身心发展无微不至的关怀。引申思考,要做一名合格的老师,尤其是要做一名优秀的老师,这段路还很漫长。在专业上要有所追求,要坚持不懈地脚踏实地地学习,不断钻研,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就应该是一个不断进取的学者,向前辈学习,向优秀者学习,甚至向我们的学生学习。陶渊明说: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坚持不懈,就会天天成长。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人才的培养者,就更应该勤奋的读书学习。最终达到一种境界:读书内化为自己的精神需要,读书成为自己的一种生活习惯,读书成为自己生命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教师读书不同一般人读书,要活读书、读活书、读书活;要带着问题读书,深入思考、大胆怀疑、努力实践、勇于创新。学习的方面要博而精,要有自己的主观选择。如读教育名著,与大师对话,和名校交流,拜专家为师,以学者为友等等。不仅学大师们的理论精髓和实践经验,更要学习他们的创新精神,学习他们不懈追求探索的人生境界和献身事业的人格力量。同时要懂得把学习内容转化积淀为自己的综合素养和创造能力,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提升追求的境界,做一个不断进取的学者。

今年寒假我有幸读到一本关于养成教育的教育理论专著。本书的作者关鸿羽是我国著名教育专家,这本书中有一句话说得非常好:“培养良好的习惯不只是为了成才,更重要是为了孩子成人,在一定意义上说成人更为重要。”

良好的习惯是可以养成的,习惯养成之后看上去如自然,但是养成的过程却并不是自然的。一些家长经常说:“树大自然直”,并不符合自然的规律。更不符合人的成长规律。有些人确实在长大成人之后变“直”了,改掉了幼时的某些恶习,但是这要经过多少痛苦的磨练,碰了多少次钉子之后的结果,决不是“自然”的。现在对于青少年的教育,有种流行的偏向是只重视智育而忽视德育。道德作为一种行为规范,实际上离不开行为习惯的养成。现代教育的长处是学科各有分工,而我们教育的任务正是培养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我们每一位教师、每一堂课都各有分工,任务是很明确的。但是人的全面成长,特别是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实际上这只能渗透而且必须渗透到各种教育之中去。否则就不可能很好地完成教学生怎样做人的任务。所以,养成教育应当每一位教师、家长都能掌握的教育艺术。从多角度总结丰富的经验,使我们得到更深刻的规律性认识。

怎样才能养成良好的习惯呢?养成习惯贵在躬行实践。叶圣陶先生非常强调在习惯养成中的身体力行。他认为,要养成某种好习惯,要随时随地加以注意,才能收到相当的效果。他以常见的事例来说明这个道理。他在《习惯成自然》一文中写道,“要有观察的能力,必须真个用心去观察;要有劳动的能力,必须真个动手去劳动;要有读书的能力,必须真个把书本打开,认认真真去读”,这样,我们“所知”的才能逐渐化为我们的习惯,成为相应的能力和素质。现代著名遗传学家也获得同一结论,相信对人类来说,进化的最好方法是学会在从事于必须去做的事情中获得乐趣。把一个信念播种下去,收获到的是一个行动;把一个行动播种下去,收获到的是一个习惯;把一个习惯播种下去,收获到的是一个性格;把一个性格播种下去,收获到的是一个命运。用科学的方法培养良好习惯,不吝惜在品德教育上花钱,才能使智力更有效地发挥作用。

首先,教师要无悔于自己的选择,教师的工作是神圣的,也是艰苦的,教书育人需要感悟、时间、精力乃至全部心血的付出。这种付出是需要以强烈地使命感为基础的,是要以强烈的责任心做代价的。一个热爱教育事业的人,是要甘于辛劳,甘于付出,甘于无怨,无悔于自己的选择。

其次,教师要热爱自己的学生。作为教师,应该关爱自己的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使他们身心全面健康地发展。这种热爱,应该是温暖的,是充满情感的。爱使教师与学生在相互依存中取得心灵的沟通,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分担挫折的烦恼。“爱”是一门艺术,能爱是一个层面,善爱则是另一个层面。作为教师,今后我要努力做到能爱、善爱,去关爱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每一个微小的“闪光点”,要爱他们具有极大的可塑性,要爱他们成长过程中孕育出来的一串串的成果。

再次,教师要学无止境。学习对于一个教师的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要审时度势,把握时代发展的脉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实现自身的持续发展。结合自己所教学科,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这些名师从走上讲台的那一天起,一刻也没有放松过学习。正是由于有厚实而广博的知识基础,他们才能在教学中深入浅出,挥洒自如。

总之,学习关鸿羽老师的教育理论,让我尝到了对事业执着的精神,爱学生的品格,学无止境的意识。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过程中,我要把关老师对教育的爱、对学生的爱,转化到自己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像他那样认认真真从教,兢兢业业授课,踏踏实实钻研,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刻苦锻炼,尽快使自己成长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读教育专著心得体会【第三篇】

近年来,教育领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和创新。教育专著听评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提升教学品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最近我参加了一场教育专著听评课活动,收获颇丰。本文就我的收获和感受进行探讨和交流。

教育专著听评课是一种集体学习的模式。通过教材的选取和讨论、课堂观察和评价等方式,教师之间建立了起点高、层次多的共同学习平台,促进了教学容量的增长、教育质量的提高,同时也不断增加了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情感体验,推动了个人和团队的教育发展。

首先,它建立了一套完善的教育体系,能够对教学中的难点和疑惑进行针对性研究和解决,提供极高效和实效的教学操作指南。其次,它能够激发团队合作和共同进步的动力,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并建立师生之间的情感联系。此外,它还帮助老师实现持续的自我学习和反思,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和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最后,它鼓励老师寻找教育中的问题,并通过有效的讨论和总结提出实际可行的解决方案,既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如果我们从最终实现教育效果去考虑,教育专著听评课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首先,有些教师可能会将专著听评课视为一种教学研讨会,忽略了推崇教育实践的优势。其次,由于评价标准不一,在进行课堂评价时可能会出现不公正的现象,影响教师教学热情和积极性,甚至可能引起想方设法出成果的拼命现象。最后,有时候评价的紧追和抑制,可能让一些优秀的教师不愿意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和理念,导致团队合作的原则被打破。

第五段:结语。

总的来说,教育专著听评课是一种十分先进的教育模式。它能够集体保证教育大众的知识水平和职业素质,推动教育科学,不断注入实践的活力和创新的灵魂。当然,我们也不可忽视其不足之处,应该进一步优化它来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肩负教育重任的教师应该紧紧围绕理论提高自己的素质水平,提高终极目标意识,用自己的知识和实践经验为学生提供更加立体和贴近生活的教育观念和技能。

读教育专著心得体会【第四篇】

哲学不能烘面包,但是能使面包增加甜味。人生就是买面包、烘面包、吃面包的过程;若要面包好吃,需要调味的蜂蜜,而那蜂蜜就是哲学”。

这段话是傅佩荣先生对于哲学与人生关系的精辟阐述。我对这句话作了以下修改:教育过程也就是买面包、烘面包、吃面包的过程,若想而包有味道,需要调味的蜂蜜,而那蜂蜜就是读书,读教育类的书籍。

在我看来,读书是一种幸福,一种乐趣,更是一种享受〕这学期,学校布置了读专著谈体会,粗略浏览推荐书目,专心阅读教育专著《新教育之梦》、《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教育的55个细节》、《爱的教育》等,边看边与平时教育相比较,有了感触,有了共鸣。这些书在教我们如何当一个好老师的同时,也教会了我们如何做人。

海纳百川,才有了大海的浩瀚无边。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就应该是一个不断进取的学者,向前辈学习,向优秀者学习,甚至向我们的学生学习。

“教育在历史上第一次在为不可知的未来服务,教师和学生间的代沟从来没有像今天那么大,教师第一次不得不抛去因经验丰富而摆出的架子,虚心向孩子学。这是我们怕见到而不得不见到的一幅图景。教师此时有‘一桶水’也是不够用的”(《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面对我们的学生,面对他们突然冒出的新花样、新想法,我们常常会发出感叹:现在的学生啊,我们常常有无所适从的感觉。这时,你的脑海里应敲响警钟:你已经落后于你的学生了。

在教育新形势下,做一个与时俱进的教者,学习是唯一的途径:学习,学习,再学习;以平常的心态对待学习,不急功近利,不心浮气躁;从错误中学习,在合作中学习,在探究中学习。

人没有了思想,根本就属于酒囊饭袋、行尸走肉教师没有了思想,就不能称其为教育者。教育需要思想。教育不光需要有思想的教育学者,有思想的行政管理者,更需要有成千上万有思想的教师做一个有思想的教育者,具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是用思想去重塑我们的教育行为,“观念改变,行动改变;行动改变,命运改变”。二是用思想陶冶学子的心灵。只有思想才能滋养丰富的心灵和厚重的人格在教育世界中,倘若有丰富的思想熠熠生辉,倘若有丰富的思想相互碰撞,淌若有高尚、丰富、独到、深刻的思想来鼓舞人心,我们的工作,我们的人生,才更有趣味,更有魅力,我们才真正无愧于上苍给予我们的—不可重复,不可替代,无比井贵的生命。

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有一条就是宽容在《中国教师缺什么》一书中有这样一句话我很欣赏:土地宽容了种子,才拥有了收获;大海宽容了江河,才拥有了浩瀚;天空宽容了云霞,才拥有了神采;人生宽容了遗憾,才拥有了未来。宽容意味着承认儿童的差异,承认儿童的未完成状态。教育应从宽容开始。宽容地对待自己的学生,你会得到退一步海阔天空的喜悦;教师宽容地对待自己的学生,意味着他的教育思想更加深刻,教育手段更加成熟;教师宽容地对待自己的学生时,就是科学地看待教育过程。正如陶行知先生说的:“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

对待工作如此,对待人生也是如此人生在世,难免有许多不如意,同事相处、朋友相交,难免有一些误会,但如果能用宽容的心对待一切,那么,你就是生活的智者。

有人说,人生有三大境界,一是物质人生,二是艺术人生,三是宗教人生。宗教人生我们这些凡夫俗子可能一辈子也达不到,但追求一种快乐的让心灵释放的艺术人生还是可以做到的,那就是多读书。作为教师,尤其要多读教育类书籍。

愿读书能让我们的人生充满智慧。

读教育专著心得体会【第五篇】

这个寒假,我读了周弘的《赏识你的孩子》读后有几点心得值得和大家一起分享。

周弘他利用传统教育中赏识的宏大能量,把女儿周婷婷由一个令人同情的聋哑孩子培养成为我国第一位聋人大学生。他在《赏识你的孩子》一书中首次提出了赏识教育的概念。赏识教育是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运用欣赏、鼓励的态度去看待、评价受教育者的一言一行;它成认差异,允许失败,符合生命成长的规律。它能重塑孩子的安康自信,发现和发挥学生的长处和潜能,使其最终走向成功。去发现、去挖掘、去放大孩子的优点,孩子的优点就会十倍、百倍、千倍的无限放大。这样孩子就会找到自信的感觉,就更加相信自己是好孩子,孩子自己会不断强化自己的优点,最终成为优秀的孩子。

小学阶段的孩子相互间智力差距不大,我自认为除数学以外的其他学科,步态需要智商多么高就能学得好,这就需要我们做老师的运用赏识教育理念,只有不断发现孩子某些详细的优点而放大、强化它使之形成某一方面的优点,最终形成孩子的优势,成为孩子的强项,那么孩子可能变得突出了。你的孩子将来在口才、阅读、写作方面肯定非常突出,因为你在培养、发现、挖掘和强化孩子这方面的才能、智慧,最终他们会硕果累累。你的学生水平较高,也是不断发现、挖掘和放大孩子的优美词、句、段、片、章而形成的效果。

赏识教育的根源是爱,如果我们的老师、家长都能用爱的眼睛去发现孩子的优点,用正确的方式指出和改正孩子的缺点,那我们的孩子或许会是另外一个样子。“你能行”,“你真棒”“你做的很好”“老师相信你的能力”,在老师、家长的鼓励下,许许多多的孩子在快乐中改变,在快乐中成长,在成长中成才。赏识性语言与动作带给孩子们的是一种快乐的动力、一种向上的自信,其微妙就在于它卸掉了压在他们心上自卑的巨石,于是孩子的潜能就象火山一样爆发了。这世界上没有教孩子,优秀的名师就是使用“赏识教育”这把开启孩子心灵的金钥匙。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宏大的精神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不少孩子有这样的体验,因为在某次考试中考出了好成绩,从此就爱上了该门课程。

作为教育工作者要运用自己的智慧和热情,确立教育目标,迎接教育的挑战。日常生活中,总有这样一些画面,学生的顽皮淘气,教师宽容笑对,节之有法结果耗资会一点一点地改变,最后变得连我们都不太相信;总有这样一些画面,学生贪玩懒散,教师坚持笑对,坚持培养习惯,最后学生的成绩会一点一点地提高;总有这样一些画面,学生心灵受伤,教师真诚笑对,平等交流,抚平创伤,点燃信心,托起希望,最后这个孩子会变得活泼开朗,他总会敞开心扉笑着生活每一天,成为阳光少年……总有这样一些画面让我们感动,让我们发自内心地为之赞美!学生年龄虽小,内心却也是丰富、敏感的。他们更需要教师的赞美和赏识,需要教师发自肺腑的真诚赏识,愿学生在教师们的赏识中长大,在赞美赏识之中成为最优秀的孩子。

赏识,抓住了孩子渴望被关注、被重视的心理,让孩子在“我能行”“我是好孩子”“你真棒!”“你很出色!”“这方法真妙!”“我真为你骄傲!”的感觉中走向成功,它符合孩子那种希望得到他人肯定和欣赏的心理。美国心理学家威谱詹姆斯说:“人性最深刻的原那么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的加以赏识。”他还发现:一个没有受过鼓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过鼓励后,其能力是鼓励前的3-4倍。因为在学习过程中,鼓励的存在至关重要,任何孩子都需要不断的鼓励。在教育过程中把赏识的目标应定位于培养孩子成为一个有爱心,充满自信,全面开展的新人,这才是真正的素质教育。

《守望教育》是刘铁芳教授一本关于教育理想的真情守望的著作。书中这样写道:“我们今天的世界确实需要雷厉风行的教育改革家,需要意气风发的行动开拓者,他们站在时代的潮头,引领着现实教育的走向。但这个世界同样需要默默的思想者,他们把目光停驻在喧嚣的背后,寻思现实和历史中那被热闹、浮华所遮蔽、遗忘的问题之域,在无言中追索他们心中的朴素和静谧的思想之路。他们可能常常被名之为实际的脱离者,时代的落伍者,但他们依然在寂寞中执著地思索。他们同样是可敬的!”书中还提到,近年来,社会越来越关心教育了,但是从很多方面我们接收到的信息都是以批判为主的,把教育的问题都归结于教师,甚至传言"一流的学生,二流的教师"。教育,其实是跟我们每个人相关的整个社会的事,应该是整个社会"关心并团结协作"的事,而不是出了问题就是老师或者学生个体的事情。

有人说当今的孩子非常幸福,不管是生活条件还是教育条件,都远远超过过去!想要什么就能有什么!真的是这样的吗?不禁要打个大大的问号。不能全否认,但至少有一点,对孩子来说是不公平的,这样的说法都是以自己的角度来说的,从未站在孩子的角度来看待!“让教育充满爱和乐趣,让孩子成为孩子”这是《守望教育》给我的最大触动!印象颇深的一句是“没有故事的生活是寂寞的,没有故事的`童年是暗淡的”,让我思考最深的一个问题便是“对于孩子什么最重要?”

每个家长最大的期望就是培养一个“成功”的孩子。什么是“成功”?在他们眼中便是考试成绩优秀的人抑或读书机器罢了。为了这“成功”,他们费尽心思替孩子着想,甚至愿意付出一切。殊不知,这只是美其名曰罢了!那孩子除了认真读好学校的书考出好成绩之外是否还需要其他的本领和知识呢?答案是肯定的。而且我认为儿童更需要童话故事的滋润。童话是人类的梦,是生活的酒,是智慧的乳汁,是美好希望的翅膀。

曾几何时,祖母、母亲的故事是伴随孩子的童年的。模糊记得“山里的破庙”、“狼外婆”、“小红帽”……即使自编的也给童年增添了许多神秘和快乐的色彩。童话总是用浅显的语言,通过梦想将一个个聪明、善良、淘气、可爱、愚钝、可笑的人物、动物用梦想的手段编织起来。即使童话中总是好人战胜了恶人,到最后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但孩子们还是会听得津津有味。有故事陪伴的童年,虽然但不寂寞。即使长大后,这些童年的故事还会在依稀在记忆中存留。现在的童话故事丰富多了,但孩子们口耳相授的故事却少了。也许正如人们所说“社会的开展总是要付出代价”,那孩子们的代价就是听故事看故事的时间被电脑游戏和兴趣班所替代,家庭也仅是个学校的延伸。教育本该让孩子贴近儿童生活儿童世界,可是现在的教育是纯而又纯的。故事渐渐走出了孩子的生活,逐渐的就是快乐童年越来越远。

为什么现在的孩子想象力那么贫乏?我猜想这和接触的童话多少有关。童话是儿童想象力的引发者,是培养想象力的最好材料。童话中有很多“怪”思想,多看童话的孩子必然会有奇思妙想,而每天只接触试卷作业的孩子,他们的想象力从何而来?他们的生活是枯燥乏味的,在他们的世界中,每天都是“安静”的,都是“平淡”的。要让孩子有丰富的想象力,我想应该从故事从童话开始。我也试着给孩子们每天讲故事,让孩子真正的走近故事,走近真正的童年,我觉得还是应该从社会出发。但作为教师的我们还是要努力还孩子故事。

让孩子成为孩子,让孩子有个七彩童年,让孩子多看看到冉冉上升的朝阳,渐渐落下的夕阳,夜空中闪烁的星星;草丛中蹦跳的蚱蜢,稻田里忙碌的青蛙,花丛中飞舞的蝴蝶,树枝上淘气的毛毛虫,小河里欢畅的鱼鸭,不要让孩子的童年变得“黑白”一片,让他们在以后回忆时有更多的快乐,让他们童年的风景是美妙的。这是我看完整本书最想说的。

读教育专著心得体会【第六篇】

陶行知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一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的一生有着许多精辟的教育思想,我们更应该努力学习他的教育思想,服务于我们的教育事业。在陶行知看来,生活教育就是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他说:“生活教育是生活原所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主要包含三个基本点: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对于先生的教育理念,我有几点启示:。

一、教育要来源于生活,更要回归于生活。要与生活紧密结合。

陶先生所倡导的教育理论和方法与新课程理念不谋而合,陶先生提出“教学合一”,“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先生须一面教一面学”。他认为好的老师不是教书,也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教学一方面要老师负指导的责任,一方面要学生负学习的责任。对于一个问题,不是要老师用现成的解决方法来传授学生,而是要把这个解决方法如何找来的过程,组织好,指导学生,使学生以最短的时间,经过类似的经验,自己将这个方法找出来,并且能够利用这种经验来找别的方法,解决别的问题。有了这种经验,学生才能自己去探求知识,成为主动学习者。如果教师只会用“旧瓶装新酒”,那就看不到新鲜的事物。教师应不断研究,才能时常找到新理,只有学而不厌,然后才能诲人不倦。陶先生倡导“生活即教育”,生活教育,是供给人生需要的教育,不是作假的教育。人生需要什么,我们就教什么。“社会即教育”,要把笼中的小鸟放到大自然里,使它们任意飞翔。把学校的一切伸到大自然里,要先能做到“生活即教育”,这样的学校才是学校,这样的教育才是教育。陶先生主张远离生活的教育不是真教育,好教育,脱离实践的知识是虚的,不实用的。今天我们的教学提倡生活化、人文化,也正是陶老先生的理念,学习离不开生活,学习就在生活之中,学生活中的问题,已成为我们每一个教师所努力做到的。我们也更应该明白我们所要教育出来的学生不是只会背书只会知识的学生,而应该是会学习,会思考,会生活的学生。这才是真正的教育,才是教育的本质。

二、教育方式多样化,要有新颖性和创新性,多角度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生的求知欲。

陶行知先生作为一名大教育家,他的教学方法论十分明白。首先,教育教学方法是灵活的,根据“教学做合一”的思想,教学方法的选择要根据“做”的内容特点及教的规律、学的规律来决定。

所谓“教学”即教学生学;所谓“学生”首先要学会生存。因此,归根结底教育的最终目的就在于“教会学生学会如何生存”。至于如何教才是最有成效的捷径,陶行知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不在教学,而在于教学生学。老师如果只“教”或只“教学”,就把学生当作“容器”,被动地接受知识,调动不起学生学的积极性,更不能启发学生的独立思考。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陶行知认为,教师不应把现成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传授给学生,而应把解决问题的思路告诉学生,使学生自己动脑,经过不断反复推敲以求得最佳结果。与此同时,陶行知又指出不能让学生像“无头的苍蝇”似的盲目乱撞,教师应精心设计好一系列程序,指导学生用最短的时间来解决问题。对解决问题的过程本身而言,能推而广之,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对解决问题的方法而言也能够发出去,以期达到解决别的问题。他想通过这一方法的寻求来最终培养学生的能力。能力有了,学生就不仅能使自己获得丰富的知识,而且还可以解决新的问题。陶行知说:“唤起兴趣,学生有了兴趣,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情,所以‘学’和‘乐’是不可分离。”又说“治学以兴趣为主,兴趣愈多,则从事弥力,从事弥力则成效愈著。”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各科教学都必须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前提,方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读教育专著心得体会【第七篇】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微博作为社交媒体平台之一,正逐渐在教育领域发挥作用。越来越多的教育专家和学者将自己的心得体会编写成微博分享给读者,这为读者提供了一个更直接、更便捷的了解教育专著的途径。本文拟就通过读教育专著心得体会微博所收获的启示和感受展开论述。

第二段:提供多样的学习内容。

教育专著心得体会微博为读者带来了丰富的学习内容。当代教育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们通过微博,将自己的核心观点、研究成果等内容进行简明扼要的分享,使读者可以在短时间内掌握并吸收丰富的教育知识。不同领域的教育专家发表的心得体会微博多样性强,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感兴趣的内容进行学习。例如,对于想要了解教育心理学的读者,可以关注心理学专家的微博;对于关注教育管理的读者,可以关注管理学专家的微博。这一举措打破了传统教育专著与读者之间的时空局限,使读者得以更加自由地获取所需知识。

第三段:积极传播教育理念。

教育专著心得体会微博在传播教育理念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教育专家和学者通过微博分享自己对教育问题的看法和研究成果,可以引导社会对教育问题的关注和讨论,促使公众对于教育的关注程度和教育理念的重视程度提升。同时,这些微博分享也能够促使教育界人士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推动教育理论的不断前进和完善。通过这种方式,读者可以在微博平台上接触到更多不同观点的教育理念,从而更全面地思考和探索教育领域的问题。

第四段:增强读者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

教育专著心得体会微博的出现,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读者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众所周知,大部分教育专著内容晦涩难懂,对于非专业读者而言阅读难度较大。而心得体会微博以简洁明了的形式呈现教育知识,使得读者更易于理解和消化。同时,微博平台的互动性和实时性,使得读者能够与专家学者进行交流、提问、分享自己的看法和经验,增加了学习的互动性和趣味性。这种互动和实时性的学习方式,能够更好地调动读者的学习积极性,激发读者的求知欲望。

教育专著心得体会微博为广大读者提供了更普及的教育知识传播途径。相比于传统的教育专著出版,微博的传播更快速、更广泛。微博平台上的内容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任何感兴趣的人都可以通过网络随时随地地获取所需知识。而且,微博的分享与转发功能,使得教育专著的内容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传播开来,被更多读者共享。通过微博平台,读者不仅可以轻松获取教育专著的核心内容,还可以与其他读者一起讨论、交流,形成一个共同学习的社群,达到知识传播的更广泛和更深入。

总结:

教育专著心得体会微博以其多样的学习内容、积极传播教育理念、增强读者的学习动力和兴趣,以及提高教育专著传播的普及度等方面的优势,为读者学习教育知识提供了更加便捷和广泛的途径。同时,这一新的阅读形式也为教育专家、学者与读者之间的交流搭建了一个更加开放和互动的平台,在教育领域的发展和进步中起到了促进作用。因此,读教育专著心得体会微博是一种有价值的学习方式,读者不妨通过微博来获取更多教育知识。

读教育专著心得体会【第八篇】

在当今社会,教育是每个人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对于从事教育行业的人来说,读教育专著是提高自己专业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将从个人的角度出发,分享一种新颖有趣的方式——写教育专著的心得体会微博。

第二段:传达知识,引发思考。

教育专著是深入了解教育理论和实践的重要资源。通过传达专著中的知识和观点,写教育专著心得体会微博不仅可以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还能引发读者的思考和讨论。通过微博的短小简洁和互动性质,专著中的观点得以迅速传播,读者们也可以通过评论和转发进行进一步交流和思考。

第三段:点石成金,激发灵感。

当我们通过微博的形式将教育专著中的观点进行概括和归纳时,我们不仅对文字进行精炼和提炼,还可以通过添加配图等方式,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这样的过程相当于点石成金,将专著中的知识转化为简洁有力的言简意赅的微博内容。同时,这也激发了我们的创作灵感,促使我们从不同角度思考教育问题,形成自己的见解。

第四段:互动交流,拓宽思路。

微博的互动性为读教育专著的心得体会分享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读者们可以通过评论、点赞和转发等方式参与其中,展开思想交流和探讨。这种互动的方式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专著中的观点,还能从不同的角度和经验中汲取营养,拓宽我们的思路和认识。

第五段:推广教育理念,传播教育正能量。

通过读教育专著心得体会微博的方式,我们不仅可以在教育界内分享知识和经验,还可以外向推广教育理念和传播教育正能量。当我们以饱满的热情写出自己对教育问题的思考和见解时,必将吸引更多人的关注和参与,进而形成更广泛的共识。这种方式使得我们能够将优秀的教育理念传播给更多的人,推动教育的进步和发展。

总结:

通过读教育专著心得体会微博,不仅能够传达知识,引发思考;还能点石成金,激发灵感;互动交流,拓宽思路;推广教育理念,传播教育正能量。这种新颖有趣的方式融合了知识传播、思想交流和社交互动,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平台,促使我们更深入地思考和探索教育领域的问题,共同推动教育事业的改进与发展。

48 123176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