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人教版高一地理教案汇聚(优质5篇)
人教版高一地理教案【第一篇】
1.了解锋面系统、低压系统、高压系统的特点。
2.掌握简易天气图的阅读。
过程与方法
1.学会识读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中常出现的简易天气图,听懂每天电视台播放的天气形势预报。
2.掌握各天气系统活动规律和处在不同天气系统及其不同部位的天气特点,利用天气图进行天气形势分析预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天气系统的影响作用,树立人地和谐、保护环境的意识,增强防灾、减灾意识。
重点:1.掌握常见天气系统的特点。 2.简易天气图的阅读。
难点:1.理解冷锋、暖锋与天气的关系。 2.低压系统、高压系统与天气的关系。
高一学生由于地理基础知识比较薄弱,对于地理常识的了解很少,所以学习水平不太,但是高一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很强的理解能力和一定的探究式学习的能力,尤其是对一些与生活联系紧密的地理问题,他们理解起来不是很困难,在学习了宏观上气压带和风带对全球气候的影响后,从微观上了解几种常见的天气系统就显得并不是那么难理解了。
教学方法使用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新课标要求的原则,将传统教学法和新课标要求的教学法相结合;采用情景教学法、读图分析法、对比法、分组讨论法、归纳法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和启发学生,并达到知识的累积和能力的提升,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升华,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教学手段选择
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的形式,用flash动态演示冷锋系统、暖锋系统、低压(气旋)系统、高压(反气旋)系统,帮助学生理解常见天气系统的天气状况,播放一些关于台风、寒潮的视频,让学生了解它们的形成过程和理论基础,以及给我国带来的灾害性天气。
天气是时刻变化的,而天气又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关系十分密切,因此,全国各地的广播电台和电视台,每天都要播放多次天气预报。在每天的电视天气预报节目里,除城市天气预报外,还有天气形势预报。我们常可以听到主持人说“受冷锋天气系统影响,未来两天我国大部分地区出现降温、大风等天气”或“受高压系统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出现‘秋高气爽’的好天气”等,像冷锋、高压系统、热带气旋等都是影响天气的天气系统。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些常见的天气系统。
(3分钟)
播放一则天气预报,思考:影响我国的天气系统有哪些?引入新课。
思考、踊跃发言:有冷锋、暖锋系统,低压、高压系统。
引起学生兴趣,迅速进入学习状态。
明确学习目标(2分钟)
用ppt形式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重难点。
齐声朗读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重难点。
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0分钟)
通过ppt展示本节课的自主学习题。
一、锋面系统与天气
1、气团的概念和分类。
2、锋面系统:
(1) 锋面的概念。
(2) 锋面的结构。
(3) 锋面的分类。
二、低气压、高气压系统与天气
1、低气压系统与天气
2、高气压系统与天气
学生积极思考,并结合书本寻找答案,记好笔记。
为了更加充分的进行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
(10分钟)
用ppt展示合作探究题。
1、小组内绘制冷锋和暖锋的示意图。
2、分析冷锋、暖锋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的天气特征。
3、归纳总结冷锋、暖锋的区别方法。
4、举例说明锋面系统对我国天气的影响。
5、绘制南北半球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水平气流示意图。(采用左右手法则判断气旋和反气旋)
6、完成课本p57思考活动第(1)、(2)题。
小组讨论,由小组长负责组织,围绕问题进行分层讨论,先一对一,再组内共同讨论总结完善。
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精彩展示
大胆质疑
(15分钟)
及时做补充讲解。(ppt)
展示,用简洁清楚地方式展示各组的正确答案。大胆质疑,从疑惑中成长 。
精彩展示,锻炼学生的书写能力,语言组织能力,表达能力。
人教版高一地理教案【第二篇】
4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推力/排斥力与拉力/吸引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二经济因素1地域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差距2经济布局3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三政治因素1战争2政策(经济政策,人口政策如接纳移民)。
四社会文化因素如文化教育,家庭婚姻,宗教信仰等(家庭和婚姻是影响青年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
7世界人口的迁出国与迁入国各有什么特征p21。
第四节地域文化与人口。
1婚俗中包含着许多影响出生率的内容,如初婚年龄的大小、混赢得俄稳定程度2宗教对人口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鼓励生育)。
3中国文化对人口发展的影响:一是从早婚早育(为了增加劳动力)到晚婚晚育。
2。
1产业活动所具有的区位特征与产业部门的科技发展水平密切相关。
2与自然环境的联系最为密切:农业(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和矿业(石油在地质历史时期生成)其开采活动受石油矿藏状况和运输条件的限制。
受自然条件的限制较少的是工业生产(由于需降低省成本,劳动密集型产业都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与地理环境条件关系不大的是商业和服务业(主要面向消费人群)3p52。
4生产协作类型:某种产品生产过程中多道工序之间的联系(布匹的生产)相对独立的零部件厂的生产联系(汽车生产)。
第二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
1农业区位因素一自然因素p60。
1光照:影响因素(纬度、海拔、气候)——年辐射量;对农业的影响(农作物的地域分布)。
第4/5页。
5水源。
二技术经济因素p611劳动力。
1市场:影响产品价格,农业类型与规模。
2绿色农业:特征(无污染、无公害)和核心(绿色)及根本途径(更新传统观念、依靠技术进步、降低生产成本、注重生态经营)3农业专业化与综合发展是相互促进的。
7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的小麦种植和牧羊业(混合型)。
8水稻种植业主要分布在东亚、东南亚和南亚降水丰富的地区,非洲的埃及和尼日利亚、南欧的部分地区、美国密西西比河下游地区和南美洲北部。
9我国的水田(平地水田、梯田水田)和旱地(平地旱地、坡地旱地)p66。
人教版高一地理教案【第三篇】
分析农业的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农业区位的含义。
2、培养分析、归纳、运用地理基础知识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从个案分析中掌握混合农业的区位因素和生产特点。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懂得农业区位的选择须按照自然和经济规律,因地制宜布局农业,充分利用农业资源,以实现经济效益。培养学生因地制宜的农业发展观。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正确运用农业区位选择的基本原理,分析不同的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现代农业意识。
教法与学法。
读图分析法、案例分析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本节课我们将共同来学习农业的区位选择。什么是农业?人类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以获得所需要的产品。由于生物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密切,因而农业是受自然环境影响的产业。
[展示图片]:泰国湄南河平原的水稻种植、澳大利亚牧场。
[提问]:从图片上看,两地的农业生产有何不同之处?
[学生看图回答]:泰国湄南河平原是一片水田,从事水稻种植;而澳大利亚东南是一个牧场,从事养羊业。
[提问]:为什么这两地会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农业景观?
[学生回答]:因为两地所处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不一样。
[承转]:究竟有哪些因素影响了农业在湄南河平原和澳大利亚东南部这两地的不同选择呢?引入农业区位的概念。
[讲解]:农业的区位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指农业生产选定的地理位置,二是指农业与地理环境各因素的相互联系。
以泰国湄南河平原的水稻种植为例,它的区位应该有两层含义:一是水稻分布的位置-湄南河平原;二是湄南河平原种植水稻是与当地所处的地理环境密切相关的,是环境中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提问]: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学生分组讨论,各小组相互交流得出:气候、地形、土壤、水源、市场、交通、政策、劳动力、机械。
[小结]:既包括自然环境因素,如气候、地形、土壤、水源;又包括社会环境因素,如市场、交通、政策、劳动力、机械等。
以湄南河平原为例,影响其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呢?
展示中南半岛位置图,学生读图思考。
[学生讨论后回答]:中南半岛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湿热;平原地区地形平坦;红色土壤肥沃;人力耕种,劳动力丰富,机械化水平低。
课件展示活动内容:下列农业生产的布局和变化主要受哪些区位因素的影响?为什么?(学生分组讨论)。
1.结合水稻生长需要的热量和水分条件,分析为什么水稻生产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季风区和温带季风气候区,而不包括地中海气候区?(气候)。
(地形、土壤)。
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亚热带沿海地区一些耕地经历了“水稻田-甘蔗地-鱼塘-花卉棚”的农业景观变迁,你知道为什么吗?(市场、政策)。
学生发言,适当引导、评点并作讲解。
[承转]: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因此,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问题。相比之下,自然因素比较稳定,而社会经济因素发展变化较快。
由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特征,某个区位因素的变化也会引起其他区位因素的变化。尤其是社会经济、文化和科技的发展,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很大,进而对农业的区位选择也产生很大的影响。
案例学习:环地中海地区的农业变迁。
学生自主学习并回答如下问题:
1.环地中海地区的农业区位因素发生过哪些变化,对农业区位选择有哪些影响?
学生发言,教师适当引导、评点并作讲解。
[讲解]:农业的区位选择,实质就是对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合理利用土地不但要考虑自然条件因素,还要考虑发展变化较快的社会经济因素,从而获得的效益。
[讲授]:在一定的地域和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在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和自然条件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从事农业生产的地区,我们称之为农业地域。在同一农业地域内,农业生产的条件、结构、经营方式、发展方向等具有相同的特征。农业地域的形成,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合理利用农业土地的结果。由于动植物的不同地域分布,以及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的地域差异,世界上形成了多种农业地域类型。
展示澳大利亚的气温分布图、降水分布图、地形分布图和人口分布图,多图结合分析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地域的形成过程,训练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讲解]:混合农业是一种将耕作业和畜牧业相结合的农业地域类型。它的形式多种多样,在经济发达国家其生产形式比较稳定,分布比较广泛,商品生产有一定规模,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南非、澳大利亚以及新西兰等地,种植小麦、玉米等谷物以及牧草和饲料作物,饲养的牲畜主要是牛、羊、猪等。混合农业以澳大利亚东南部和西南部草原地区的小麦-牧羊带最为典型。
读图指导:根据澳大利亚小麦-牧羊带分布图,确定小麦-牧羊带在澳大利亚气温分布图、降水分布图、地形分布图和人口分布图上的位置,分析说明澳大利亚小麦-牧羊带分布地区有利的气候、地形、水源等自然条件和劳动力、市场等社会经济条件,加强对课本图核心原理的实际应用。
学生自主阅读案例“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形成”
分析:澳大利亚东南墨累-达令盆地是农牧皆宜的地区。分析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特点和形成原因。
2.在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地域形成的过程中,有哪些区位因素在起作用?
学生发言,适当引导、评点并作讲解。
[提问]:那么,澳大利亚的墨累-达令盆地的区位因素有什么不足之处?
知识拓展:课件展示澳大利亚大分水岭的雨影效应的形成原理及东水西调示意图。
[讲解]:澳大利亚东南部受大分水岭的影响,降水集中于大分水岭的东侧,在其西侧形成山地的雨影效应,降水丰富地区与农业生产地区分布不一致,灌溉成为澳大利亚农牧业发展的限制性条件。因此,澳大利亚对水利工程建设很重视,东水西调促进了墨累-达令盆地农牧业的发展。
[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农业区位选择的基本原理。通过学习我们了解到,农业的区位选择实质上就是对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在进行案例分析时,我们不但要考虑自然环境因素,还要考虑社会环境因素。农业地域的形成,是自然环境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且这些因素是要发展变化的。对于一些不适于农业利用的自然条件,我们还可以适当加以改造利用,促进农业生产。
课后活动:以你的家乡为例,调查研究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以及一个因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因素变化的情况。
[板书设计]:
农业的区位选择。
人教版高一地理教案【第四篇】
1、理解海陆分布对大气运动的影响,掌握东亚季风环流及成因。理解区域地理在高考中的地位于作用。
2、能够运用所学的季风环流的原理,解释发生在身边大气环境中的实际问题;利用已知的条件,命制题目的能力。
3、通过对地理原理的'探究,激发求知欲,培养热爱科学的思想情感。
1、通过对地理实际问题的探讨,最终掌握季风环流发生的原因是本节的重点。
2、根据已知的地理情景,并根据教师要求命制题目是教学的难点。
多媒体课件。
讲授法、启发法、小组合作、辩论法。
环节一:区域如何作为呈现地理情景的舞台。
1、出示区域地图,介绍地图中等大风日数,等年降水量等值线。创设区域承载必修知识的情景。
2、逐渐减少区域中的地理信息,通过提问方式让学生自主回答区域定位的方法。环节二:如何通过学生命题,解释发生在身边的实际问题将学生分成两个小组,互相命题题目,互相考查。
1、出示等大风日数图,鼓励学生从大尺度和小尺度两个角度命制关于等大风日数的题目,首先学生从大尺度出发,命制的题目应该比较容易把握在理想的范围内,即从西北到东南递减,并追问原因。但在命制小尺度时,学生可能会出现诸多教师无法掌握之题目,所以教师要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将功课做足,应对各种可能出现的特殊问题。
2、鼓励学生从大小尺度命制关于等年降水量的题目,首先学生从大尺度出发,命制的题目应基本在教师的掌控中,从小尺度命制题目时,教师要多做准备,做到充分准备,将学生可能命制的题目尽量列出,并做好准备。
3、在这一环节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要让更多的同学参与,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小组合作,并锻炼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
环节三:图解区域与季风环流(必修知识)在高考中的侧重点。
本环节是本节课的点睛之笔,是上述内容的总结及延伸,她在本节课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具体结构如下:
环节四:总结提升季风环流。
当向学生讲解了区域地理与必修地理在高考中的考查要求后,进一步将季风环流提升总结,知识结构如下:
人教版高一地理教案【第五篇】
——“哈萨克斯坦”
教学重点哈萨克斯坦深居内陆的自然环境与其工农业分布的关系。
教学难点哈萨克斯坦的工农业分布特征。
教学过程。
(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中亚是世界13个区域中一个深居内陆的地区,地理位置极其重要,但由于距海远,地形封闭,该地区的气候以干旱、半干旱为主,这对它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使得人类在生产生活的过程中必须合理地利用自然而不是凌驾于自然之上,这在中亚表现得十分明显,今天我们就利用学习本地区的代表性国家——哈萨克斯坦来更进一步地了解中亚的地域特征。
(展示地图)哈萨克斯坦的位置与范围。
引导学生找出哈萨克斯坦相邻的国家。
(提问)有没有与哈萨克斯坦相邻的海洋?里海呢?
(讲解)。
里海不是海,是湖,而且是世界的内流湖。
中亚五国都是内陆国,没有出海口岸。哈萨克斯坦是中亚的国家,也是世界的内陆国。
(展示地图)哈萨克斯坦地形图。
引导学生找出哈萨克斯坦境内的几条河流:乌拉尔河、锡尔河、伊犁河、额尔齐斯河。
(提问)这些河流中哪些是内流河,哪些是外流河?为什么内流区域面积大?
(总结)哈萨克斯坦深居内陆,水源不足,加之地形封闭,大部分河流为内流河。
引导学生找出哈萨克斯坦主要的地形区(图兰平原、里海沿岸平原、哈萨克丘陵、天山、阿尔泰山),并强调观察图例。
(提问)哈萨克斯坦主要以什么地形为主?地势有何特征?
(学生活动)。
(总结)哈萨克斯坦地势西高东低,地形复杂,大部分为平原。
(展示图片)中亚气候图。
(学生活动)引导学生分析“卡萨林斯克各月气温降水量图”,总结哈萨克斯坦的气候特征。
(教师总结)温带沙漠、草原性气候为主,温差大,降水稀少,形成温带沙漠、温带草原景观。
(展示哈萨克斯坦的草原荒漠景观图片)。
(展示地图)哈萨克斯坦农作物分布图。
(提问)。
1、哈萨克斯坦主要有哪些农作物?这些农作物大体分布在哪里?
2、它的谷物、小麦区为什么没有分布在图兰平原地区?
3、哈萨克斯坦南部能够种植棉花、小麦,如何解决缺水问题?
4、哈萨克斯坦的畜牧业有几种类型?它的荒漠畜牧业发展的基础是什么?
5、从上述哈萨克斯坦农牧业的分布特点能否了解干旱地区发展农业的途径?
(引导学生讨论,一步一步得出气候与农业的关系)。
(展示地图)哈萨克斯坦矿产与工业图。
(提问)。
哈萨克斯坦有哪些主要的矿产?(煤、铁、石油、铜、铅、锌、锰、铝)。
哈萨克斯坦的工业部门有哪些?
(教师简要讲解)。
阿拉木图:原首都,全国的城市,经济、交通中心,有“苹果之城”的美称。
阿斯塔纳:首都。
(新课结束,复习反馈)。
板书设计。
第二节哈萨克斯坦。
1、世界内陆国。
2、地形。
3、气候:温带沙漠、温带草原。
4、资源及经济。
5、重要城市:
阿拉木图。
阿斯塔纳。
上一篇:精编小学体育教案推选【最新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