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社区建设精彩4篇
【导言】此例“和谐社区建设精彩4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和谐社区建设【第一篇】
一、强化理解与认知,推开和谐社区居民自治能力的综合性建设
我区历来高度重视社区建设,始终坚持把社区建设作为城区工作的永恒主题,并经过在体制、机制、模式等方面地不断探索实践与理论提升,有效地推动了全区和谐社区建设的整体水平。特别是总书记视察我区社区建设工作以来,全区进一步强化在和谐社区建设中对推进居民自治能力建设的理解与认识,抢抓机遇、狠抓落实、乘势而上、兴势而起,有效推开了居民自治能力的综合性建设,并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对社区居民自治的认识。
1、社区居民自治是社区建设的方向。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其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物和公共事业,保障其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最广泛的途径。因此,全区将扩大基层民主,实行居民自治,作为社区建设的根本目标和方向,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工程,重点推进。
2、社区居民自治是党领导下的有序自治。推进社区居民自治要始终坚持党对社区工作的领导,不断创新社区党的建设模式。2002年我区在全国首创并建立了楼道党支部和单元党小组,为社区居民自治起到重要的政治保证作用,今年以来,又坚持在楼道党支部、单元党小组的领导下,首创建立了楼宇居民自治会和单元居民自治小组,实现了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的居民有序自治。
3、社区居民自治是服务实践过程中的自治,需要不断提增自治的能力。随着社会民主政治建设的深入和居民需求的丰富,社区居民自治的能力问题越来越成为坚持“四个自我”,深化自治建设的核心问题。全区在实现居民自治过程中,不仅培育居民自我的自治能力,而且动员、组织政府、社会、市场、社区等方方面面的力量,强化服务供给,全面提升和谐社区自治能力。
4、现阶段的社区居民自治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自治,需要政府的推动。全区在尊重社区居民依法自治权力的基础上,通过行政权利下放社区、行政事物有限准入、公共服务输入和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等,健全基层社会管理体制,实现政府依法行政和社区依法自治有效衔接。将政府的行政权和社区的自治权、初审权、协管权、监督权等严格区分开来,改变将社区居委会作为行政派出机构的做法,引导、支持社区居委会充分发挥自治功能。
5、让群众满意是社区居民自治的目标。居民群众是社区的主体,全区始终把“为群众服务、靠群众参与、让群众满意”作为社区居民自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开展“满意社区”评选,积极发动居民参加社区事务管理,发挥他们在和谐社区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二、优化理念和思路,推动和谐社区居民自治能力的结构性调整
在总结和谐社区建设经验、创立和谐社区建设模式的基础上,全区不断完善“五位一体”、“五力合一”、“五型并举”、“三评互动”等“351”和谐社区建设模式,并把社区居民自治能力提升作为这一模式中的核心部分和引领环节,用于指导和推动全区和谐社区建设,从各个角度和层面综合支持居民自治能力创新。
1、坚持把居民自治作为社区发展的重要内涵,完善并确立了“五位一体”的社区建设目标体系。全区坚持科学规划先行,建立了自治型社区、服务型社区、生态型社区、学习型社区、平安型社区“五位一体”的目标体系,将居民对社区服务的满意度、社区自治能力(包括社区党组织的核心作用)和社区的和谐度作为核心指标,坚持以人为本,突出社区自治结构,依法保证社区居民群众“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有效地增强了社区的凝聚力。
2、坚持把党委核心力作为推进社区居民自治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完善并确立了“五力合一”的社区建设运作机制。全区在构建和谐社区发展中,坚持以党的领导为核心,正确处理政府推动与居民自治的关系、市场运作与社会参与的关系,通过加强和完善社区组织、管理、评价、投入等政策的科学化和规范化调控,形成了党委核心力、政府推动力、社会参与力、市场运作力、社区自治力“五力合一”的运作机制,推进现代和谐社区建设平衡、有序、健康发展。
3、坚持把分类指导方法作为社区居民自治建设的重要手段,完善并确立了“五型并举”的社区建设推进方略。针对全区存在的社区类型、社区组织、利益主体、居住形式、队伍构成等五个方面的多元化趋势,分别提出了五种形式的分类指导方法。——适应社区类型多元化趋势,明确将全区社区划分为旧有小区型、高档商住型、撤村建居型等三种基本类型,并分别采取邻里互动和楼宇自治、精英带动和公共参与、文化推动和城乡一体等三种社区建设发展型模式。——适应社区组织多元化趋势,在坚持加强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发挥社区主体组织作用的同时,提出要正确处理好全区社区主体组织分别与社区民间组织和志愿服务组织、物业管理公司和业主委员会、辖区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等三种社区其它组织的关系,分别建立引导与培育、管理与服务、合作与促进等三种社区组织发展型模式。——适应利益主体多元化趋势,针对社区内失业人员与在职人员、困难家庭与富裕群体、老年人与青年人、残疾人与健全人、外来务工人员和本地居民等五类不同利益群体之间不断凸现的矛盾,分别提出面向失业群体的再就业援助、面向困难家庭的“春风常驻”社会救助,面向老年人的“365”居家养老金晖行动,面向残疾人的“三百万”工程,面向外来务工人员的“牵手”工程等五种社区保障发展型模式。——适应居住形式多元化趋势,将社区居民按居住形式分为人户一致、人户分离(包括人在户不在和户在人不在)和外来暂住等三种类型,并分别提出了网格式、定向式和宾馆式等三种社区服务发展型模式。——适应队伍构成多元化趋势,将社区工作队伍分为社区专职工作者、专项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等三种类型,并分别提出注册准入、项目导入、招聘带入等三种形式的社区工作队伍发展型模式。
三、深化实践与探索,推进和谐社区居民自治能力的供给性服务
在“351”和谐社区建设模式指导下的我区居民自治的实践中,把增强供给性服务摆在了提升社区居民自治能力的重要议事日程,通过加快基层民主进程促进居民群众基本生产生活问题的解决,通过改善保障民生问题促进居民自治能力和水平的提升,并在探索中不断创新完善理论内涵,在社区演绎并诠释了一场民主与民生良性互动、公平与效率有效对接、传承与创新无缝交融的和谐篇章。全区整合了71个社区为民服务的先进经验和做法,集约了其中30个优秀为民服务项目,创新提出了“66810”为民服务工作法,为社区居民提供“六必到”、“六必访”、“八必报”、“十条为民服务线”的供给性服务,并在全区全面推开,取得了明显成效,赢得了居民群众的认可和满意,得到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并在全市推广。
1、确立并落实“六必访”的个性服务。社区党委、社区居委会有效整合辖区内专职与兼职、政府与社会、国有与民办等多方力量与资源,重点做好对困难群众、独居(空巢)老人、残疾人员、失业人员、外来人员及其他需要重点帮扶等六类人员的上门走访工作,为他们提供个性化服务,做好协调、沟通、联络工作。特别是今年以来我区以社区居民自治三级组织为平台,全面启动实施面向困难家庭的1+X亮居工程,为全区所有低保、困难家庭解决家庭住房基础装修、基本家具家电配置,加大困难群众实物救助力度,切实提高他们的日常生活水平。对困难老人全面实施“金晖送到家、养老不离家”的金灵通、金筷子、金保健、金管家、金港湾为主要内容的“五金”计划,为他们安装求救求助呼叫器;落实家庭责任医生,建立健康档案,落实社区助老员开展“每天见一面、每天记一笔、每天做一件”的助老服务。
2、确立并落实“六必到”的帮扶服务。在楼道党支部的领导下,楼道居民自治会会长组织协调并具体联络单元居民自治小组长,做到居民身患重大疾病必到、产生情绪波动必到、面临就业困难必到、突遇生活困难必到、发生相互纠纷必到、与群体利益冲突必到,使居民群众的困难、问题能在楼道单元的第一时间发现,增强了社区为民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3、确立并落实“八必报”的预警服务。通过单元小组长承担本单位楼道的政策文件宣传员、民情信息报告员、邻里关系协调员、安全卫生维护员、社区服务监督员等五大员的工作,及时向社区报告公共设施损坏、公共场所不洁、公共卫生危险、公共安全隐患、公共秩序混乱、公共权益侵害、公共服务不周、公共道路不畅等八大类问题,形成了社区最灵敏、最迅速的各类矛盾反映末梢,使社区工作者能在第一时间掌握、处置。
四、规化机制与体制,推进和谐社区居民自治能力的保障性发展
健全制度,创新体系,形成一整套切实可行、运转灵活的和谐社区居民自治能力的保障机制,是推进居民自治、构建和谐社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1、切实有力的领导机制。区委、区政府把推进居民自治能力建设的目标、实施计划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区、街道两级成立专门领导小组,区级相关部门主动关心社区、支持社区,形成了上下联动、区域联动、社会联动的互动共融良好格局。全区按照政事分开、政社分离、责权配套的原则,对组织机构、工作任务、考核评比进社区实行准入制度,明确和尊重社区具有8项社区居民自治的基本职权,将社区原74项任务减少到现在39项,原社区初步理顺了社区内外的关系。通过实行社区准入制,进一步明确社区职责,促使社区工作者将更多精力投入到社区内部工作上,减轻社区的负担和压力。同时,按照《市级部门行政事务社区盖章项目表》的有关要求,对**市明确的32个由社区行使初审权和知情权的盖章项目进行了规范和指导。
2、稳步增长的投入机制。区、街道设立了社区居民自治建设专项资金,加大了对社区居民自治工作的资金保障,按常住居民每户每年30元、暂住人口每人每年10元的标准,明确了社区居民自治工作经费。区财政每年安排不少于3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包括居民自治在内的和谐社区建设,按照社区“有人干事、有钱办事、有房做事、有章理事”的“四有”要求,落实社区服务和居民自治的基础保障,通过开展专项督查,督促街道、部门落实居民自治的相关要求。
3、积极有序的参与机制。积极畅通民意民情的收集、反映和解决通道,进一步健全完善“四会”(民情恳谈会、民事协调会、民情听证会、民主评议会)制度,推出以“听民声、察民意、知民情、解民忧”为主题的民情沟通活动,对涉及社区建设、公共事务、帮扶救助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问题,采取听证会、恳谈会等形式,让居民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意见和利益要求,搭建党委、政府与居民群众沟通的桥梁,提高党和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
4、公开公正的监督机制。全区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深化社区居务公开工作的实施意见(试行)》和《关于加强社区居委会财务管理的实施意见(试行)》。积极推行社区事务公开办事制度,深化党务公开,明确党务公开内容,规范党务公开方式,健全群众意见收集处理反馈制度;推行居务公开,将居民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和涉及全体居民切身利益的重大事务,及时向居民公开,并通过召开居民会议,听取居民意见,接受群众监督。在各社区积极推行“一门式办公,一站式服务”的工作模式,并通过设立“民情民意回访制度”、“居民监督举报电话”、“来访来信投诉点”以及聘请“绩效评估员”等,进一步加强民主监督。长庆街道王马社区还结合落实推进66810为民服务,创新推出了社区为民服务的监督机制,社区设立了服务回访组,将社区工作者处理的事务工作和为民服务的情况通过电脑与服务回访组联接,由回访组对社工的服务和工作落实情况进行实地走访、实情征询、实效评估、实时监督,促进社区工作者更好地服务居民。
和谐社区建设【第二篇】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和全市社区建设协调会议精神,切实做好新形势下的城镇社区建设工作,进一步推进我县城镇和谐社区建设,充分发挥城镇社区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基础性作用,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建设城镇和谐社区的重要意义
城镇社区是城镇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活动的基本单元,是社会的细胞。推进城镇和谐社区建设,健全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的社区自治组织体系,加强以社区服务、社区卫生、社区文化、社区教育、社区环境、社区治安为重点的社区工作是完善社会管理,保持社会安定有序的客观需要,是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各乡镇党委、政府要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建设城镇和谐社区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工作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加强领导,积极探索,创造特色,着力推进我县城镇社区建设工作再上新台阶,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二、建设城镇和谐社区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部署和要求,以提升居民素质为重点,以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为主线,进一步加强城镇社区党的组织建设、推进城镇社区居民自治建设、健全城镇社区服务体系、提升城镇社区管理水平、完善城镇社区工作机制、规范城镇社区工作制度,使城镇社区在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上发挥服务作用,在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上发挥桥梁作用,在创造安居乐业良好环境上发挥促进作用,夯实和谐*建设的基础。
(二)基本原则。
1、以人为本、服务居民。坚持把服务城镇社区居民、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解决城镇社区居民最迫切、最关心、最现实、最直接的民生问题为重点,努力增进城镇社区居民生活幸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党政主导、居民主体。城镇和谐社区建设要坚持以乡镇为主,充分发挥乡镇党委、政府的主导作用,为和谐社区建设提供坚强有力的保障;同时又要充分发挥广大居民在建设城镇和谐社区中的主体作用,不断拓宽居民群众参与城镇和谐社区建设的新渠道,提高城镇社区居民的参与积极性。
3、分类指导、整体推进。建设城镇和谐社区,要结合本区域的实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的原则,根据不同状况和不同的薄弱环节,实行分类指导,整体推进。
4、城乡互动、协调发展。坚持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城乡结对,互相促进,推动城镇社区和渔农村新社区建设的协调发展。
(三)总体目标。
1、居民自治、充满活力。党组织领导下充满活力的居民自治机制比较完善,城镇社区党的建设得到加强,民主制度更加健全、规范,居民群众在基层经济、政治、文化和其他事务中发挥主人翁作用。
2、机制健全、管理有序。社区各种组织完善、职责明确,民主协商、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共驻共建、民情民意反映机制等健全完善,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相处。
3、服务完善、居民得益。社区服务设施、服务项目、服务功能齐全,服务质量好、服务水平高,能不断满足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精神和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
4、治安良好、安居乐业。社区治安管理到位,群防群治网络健全,安全防范体系完善,社区秩序井然,广大居民安居乐业。
5、环境优美、生态和谐。社区内建筑、绿化、垃圾收集(分类)、污水处理、能源利用等符合环保要求,居民普遍具有良好的卫生习惯和较强的环保意识、节约意识,促进人和自然和谐发展。
6、文明祥和、文化繁荣。居民的公德意识、互助意识较强,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得到倡导和推行,邻里友爱诚信、团结亲善,守望相助,家庭和睦幸福、互敬互爱。
围绕上述目标任务,按照梯次推进、以点带面、辐射延伸、巩固提高的工作思路,争取到2010年底,全县城镇社区实现城镇和谐社区创建目标。
三、建设城镇和谐社区的工作重点
(一)进一步明确城镇社区居民委员会的工作职责。
社区居民委员会既要坚持社区居民自治的性质,又要自觉接受上级组织的指导,依法履行职责,同时积极协助和配合政府部门、乡镇和有关单位开展工作。
(二)切实加强城镇社区党组织建设。
1、充分发挥城镇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城镇社区党组织是城镇社区各类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党建工作协调机制,切实履行城镇社区党组织的工作职责,要不断改进领导方式,创新工作方法,完善运作机制,拓展活动内容,积极主动地把城镇社区党建工作融入到做好居民自治、加强城镇社区管理、强化城镇社区服务、维护社会稳定的具体工作中去,渗透到繁荣城镇社区文化生活、创建精神文明活动、改善城镇社区人居环境、构建城镇和谐社区的具体实践中去,不断增强城镇社区党组织在居民群众中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号召力。城镇社区居委会、群团组织、民间组织等都要自觉接受城镇社区党组织的领导,发挥自身优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齐心协力,共建城镇和谐社区。
2、充分发挥城镇社区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城镇社区党组织要按照“属地管理和双重管理”的原则,加强对城镇社区党员的教育和管理,不断完善对离退休人员、下岗失业人员、流动人员中党员的管理和服务工作机制。城镇社区党员要增强服务城镇社区居民的意识,进一步完善党员联系群众制度,始终保持党员先进性,充分发挥全体党员在建设城镇和谐社区进程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三)大力推进城镇社区居民自治建设。
1、健全城镇社区居民自治的组织体系。要切实完善居民自治组织,使城镇社区居民委员会真正成为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自治组织。要切实加强城镇社区居民委员会组织建设,推选政治素质好、文化程度高、工作能力强、善于做群众工作、居民公认度高的人员进城镇社区居民委员会领导班子。要加强城镇社区协调议事委员会组织建设,把城镇社区内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辖区单位领导和有一定威信的居民代表组织起来,共议建设城镇和谐社区大事。
2、健全城镇社区居民自治的制度体系。不断完善城镇社区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制度。要进一步建立和健全城镇社区居民(代表)会议制度,优化城镇社区居民代表结构,居民代表要从城镇社区党组织、驻城镇社区单位、城镇社区居民及各类自治组织和民间组织中按一定比例推选产生,共同研究决定城镇社区治理的重大事项。要切实维护城镇社区全体居民的合法权益,保证广大居民依法行使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等民主权利。要进一步完善城镇社区居民代表会议的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推进民主决策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要进一步建立健全民主议事协商制度,凡涉及居民切身利益的重要事项,事前都应通过民情恳谈会、事务协调会、工作听证会、成效评议会等制度形式,广泛听取居民群众的意见。要进一步建立完善民主评议制度,每年定期组织居民代表对城镇社区工作人员的绩效进行评议,评议结果必须在城镇社区公开栏向社会公开。要把居民代表对城镇社区工作人员的评议结果作为上级组织考核城镇社区工作人员年度工作的主要依据,并与城镇社区工作人员的报酬、奖励挂钩。
(四)努力提升城市社区管理水平。
1、切实加强城镇社区安全防范能力。加强城镇社区管理,确保城镇社区安定有序,增强城镇社区居民安全感,是建设城镇和谐社区的重要任务。要深入开展“平安社区”创建活动,维护城镇社区和谐稳定。要进一步深化城镇社区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责任制。要加强城镇社区警务室,城镇社区综治工作室(站)、城镇社区群防群治队伍的建设,实施社区警务战略,建立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的社区安全服务机制。要开展社区归正人员矫正工作,帮助、教育和转化刑释解教人员、监外执行人员和有不良行为的青少年。要加大城镇社区电子监控、红外线报警现代化防范设施等建设力度,加强城镇社区防范机制和防控网络的构建,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落实工作任务,协助政府部门积极提高城镇社区安全防范能力。
2、深入开展普法宣传和法制教育,引导居民学法、懂法、守法,不断增强居民的法制观念和治安防范意识。要加强对重点对象的教育、服务和管理,不断推进城镇社区矫正、禁黄、禁赌、禁毒等工作。要切实维护好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青春期健康教育。要强化对城镇社区及周边区域的治安整治,优化青少年成长环境。要进一步完善城镇社区居民矛盾排查、调查和调解工作机制,及时正确地处理城镇社区内部矛盾。要积极引导城镇社区居民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诉求。
3、加强城镇社区环境综合整治,完善城镇社区环境保护管理制度。要进一步做好垃圾处理、噪音污染治理和节水、节电等工作。要加大整治城镇社区内乱建房、乱停车、乱贴小广告等违法、违规力度,维护城镇社区环境整洁有序。要建立健全公共卫生、食品安全、自然灾害等城镇社区应急预案,加强防灾减灾教育,提高城镇社区应对公共危机的能力。要积极开展城镇社区环保宣传教育、爱国卫生运动,倡导绿色消费理念,动员和组织广大居民参加义务植树、种草、护绿等劳动,共同建设绿色、健康、文明的美好家园。
(五)切实强化城镇社区服务功能。
1、不断拓宽城镇社区服务领域。要把城镇社区服务覆盖到全体居民,涵盖各个领域,逐步形成托老养老、助残康复、拥军优属、文体娱乐、服务卫生、扶贫济困、计划生育、就业培训、民事调解、法律咨询等多个服务系列,使城镇社区服务项目涵盖居民生活的衣、食、住、行、医、娱乐等物质和精神的全方位,不断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和物质的需要。
2、完善城镇社区服务体系。要着力推进城镇社区劳动保障和社会救助工作平台建设,加强对失业居民和困难居民的服务。通过提供就业再就业咨询、再就业培训、就业岗位信息服务和城镇社区公益性岗位开发等,对就业困难居民提供针对性服务和援助。积极开展城镇社区社会救助服务,关心困难居民的生产和生活,采取多种形式,通过多种渠道,切实帮助解决困难群体的实际困难。进一步推进社会福利社会化,加快发展城镇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业。要着力推进城镇社区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建立健全以城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为主体的城镇社区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网络,加强对城镇社区卫生服务的监督管理,保证服务质量。要着力推进城镇社区文化、教育、体育服务,逐步建设方便居民读书、阅报、健身、开展文体活动的场所,促进城镇社区精神文明建设。要着力推进便民利民服务,为居民提供全方位的便民利民服务项目,方便居民生活。要着力加强对流动人员的管理与服务,把外来流动人员纳入城镇社区管理和服务的范围,按照“公平对待、合理引导、完善管理、搞好服务”的原则,让外来人员实行资源共享,为他们创造良好的生活和就业环境,保障参与民主自治的权利,促进他们与当地居民和睦相处。
3、提高城镇社区服务信息化水平。通过对城镇社区服务信息平台的整合、升级,合理构建县、乡镇、社区多层次的政府公共服务网、社区管理服务网、便民利民服务网、社情民意信息网。要科学整合民政、劳动保障、公安、城管、卫生、人口计生等部门在城镇社区的信息资源以及各类服务热线,更便捷地为居民提供各类信息服务。要加大城镇社区信息化建设硬件投入,配置信息化基础设施,使电脑、电视、电话信息服务平台和政府公共服务网、社区管理服务网、便民利民服务网、社情民意信息网相衔接,逐步建立以城镇社区为网络的管理信息系统和服务信息系统,提高信息化的集群效益和网络效应,推进城镇社区服务向社会化、信息化方向发展。
(六)深入开展城镇社区精神文明创建。
1、努力提高居民文明素质。要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大力开展“八荣八耻”、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清廉文化、生育文明等教育活动,努力塑造文明守法、诚信友爱、合作互助的城镇社区新型人际关系。要整合资源、挖掘潜力,积极发展各类城镇社区学校,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教育活动,努力倡导学习型城镇社区,不断提升居民的现代文明素质。
2、广泛开展文明创建活动。以倡导文明新风、满足文体需求、普及科学精神、融洽人际关系为目标,以开展“爱我家园、争创文明”为主题,广泛开展文明社区、文明楼群、文明楼道、文明家庭户、文明居民等形式多样的创建文明评选活动,促进城镇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要不断丰富城镇社区活动内涵,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全民健身、科普教育等活动,不断满足居民求知、休闲、娱乐等需求,努力培育各具特色的社区文化、社区精神,增强居民对城镇社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七)加强城镇社区基础设施建设。
1、科学合理规划。今后旧城改造和新区开发建设,要根据现代城镇社区的标准,加强城镇社区建设的总体布局规划。把城镇社区建设真正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同步配套建设好城镇社区基本设施。要以社区居民的地域感、归属感和认同感为基础,按照有利于居民自治、便利群众生活、有利资源整合的原则,科学设置社区,合理确定规模,城镇社区原则上按1500户至3000户左右的规模设置。
(八)加强城镇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
1、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城镇社区工作者队伍,是创建城镇和谐社区的关键所在。乡镇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城镇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要从实际出发,采取多种途径,进一步优化城镇社区工作者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城镇社区原则上按照每300户左右配1名工作人员和每个城镇社区应不少于5名专职工作人员的要求,配足、配强、配好城镇社区工作人员。要进一步完善城镇社区党组织、城镇社区居民委员会选举办法和操作程序,积极探索城镇社区工作者选拔机制,逐步推进城镇社区党组织“两推一选”和城镇社区居民委员会成员直接选举。要根据“配精、配强、配优”的要求,真正把那些政治素质高、管理能力强、服务意识好,年纪轻、有文化、热心城镇社区工作的优秀人员选入城镇社区党组织或城镇社区居民委员会的领导班子。提倡城镇社区党组织书记和城镇社区居民委员会主任“一肩挑”,城镇社区党组织专职成员和城镇社区居民委员会成员“交叉任职”。要逐步健全对城镇社区工作人员的年度考核制度,完善考评机制,进一步加强对城镇社区工作人员的监督和管理。
2、切实加强对城镇社区工作者的培训工作,不断提高城镇社区工作者的政治素质和管理服务水平。城镇社区工作人员由县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培训,时间不得少于3-5天。同时,可根据实际,出台相关鼓励政策,积极鼓励城镇社区工作者参加在职学历教育。要逐步推行城镇社区工作者资格认证和持证上岗制度;逐步建立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制度,积极推进城镇社区工作者的职业化、专业化进程。
3、逐步提高城镇社区工作者的待遇。被选任或招聘的城镇社区工作者,应按照《劳动法》的有关规定签订劳动合同。城镇社区工作者的年收入不得低于县上一年城镇职工的平均收入水平,同时要办理好养老、医疗等各种社会保险。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要逐步提高城镇社区工作者的收入水平,要把城镇社区工作者的年收入增长与当地经济发展同步,与当地社会发展相适应,与年度工作业绩相结合。要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对符合条件,且表现突出、工作成效明显的优秀城镇社区工作人员,报考国家公务员或事业编制的,在同等条件下应优先录取。
(九)加快发展社区物业管理服务业。
1、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新建住宅小区全部实施物业管理,积极探索和推进旧小区物业管理。到2010年,全县城镇社区基本实现物业管理服务。
2、提高物业管理水平。建立业主与物业企业双向选择的机制,鼓励上规模、上档次的物业管理企业进小区实施物业管理,降低管理成本,提高专业化管理水平。到2010年,全县物业管理专业人员的持证上岗率达100%。
(十)逐步建立和完善社区自我服务体系。
1、要大力培育发展以公益为目的的城镇社区民间组织,更好地服务社区,促进社区治理。按照“政府引导,民间主办,分类管理,规范运行”方式,鼓励社区居民成立形式多样的慈善组织、群众性文体组织、科普组织和为老年人、残疾人、困难群众提供生活服务的组织。支持民间组织开展社区服务活动,为其开展活动提供必要的场所、经费资助和信息服务。建立民间组织参与社区服务的评估资助机制,部分公共服务项目可交给基础好、服务功能强的社区民间组织运作。
2、壮大社区志愿服务队伍。培育社区志愿服务意识,弘扬社区志愿服务精神,推行志愿者注册制度。优化志愿人员结构,建立“服务储蓄”等社区志愿服务激励机制和制度吸引公务员,专业技术人员、教师、青少年学生以及身体健康的离退休人员和其他成员加入志愿者队伍。指导志愿组织和志愿人员开展活动,不断创新服务形式,提高服务水平。探索采取委托制方法,将部分社区公益性服务项目委托社区志愿服务组织管理、承担,不断开拓社区志愿服务新领域。
四、建设城镇和谐社区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各乡镇党委、政府要切实加强对推进城镇和谐社区建设的工作领导,要把建设城镇和谐社区工作列入党政工作的议事日程,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职能部门配合抓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保证城镇和谐社区建设工作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按照“党委领导、政府主导、民政牵头、部门协作、居民主体、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为加强综合协调、形成城镇和谐社区建设工作的整体合力,县委、县政府决定调整完善由县委领导任组长的县社区建设协调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民政局,负责日常工作。高亭、东沙、衢山三个乡镇也应成立或调整完善相应的社区建设协调机构,定期研究解决城镇和谐社区建设工作中的重大问题,要建立健全领导联系城镇社区建设工作制度,确保城镇和谐社区建设工作有序推进。
和谐社区建设【第三篇】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构建和谐**为总体目标,以维护群众政治利益、经济利益、文化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推进基层社区民主政治建设,进一步完善社区组织体系,优化社区工作者队伍,大力提升社区服务功能,积极探索符合**实际的社区发展新路子,努力提高居民的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不断提高居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二、目标要求
加强社区党组织和社区居民自治组织建设,构建社区民主自治体系;拓展社区服务范围,丰富社区服务内容,增加社区服务项目,促进社区服务网络化和产业化,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加强社区管理,理顺社区关系,完善社区功能,建立高效运转的社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通过加强组织领导、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实现条块结合、部门联动、各司其责、整体推进的社区建设格局,使社区各项事业在全市进入一流行列,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基础。
三、主要措施
**至**年,我区和谐社区建设工作要着力实施“一三六”工程,即围绕创建一个示范、打造三个精品、落实六个项目,全面推进我区和谐社区建设。
(一)创建一个示范,即创建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单位
(二)打造三个精品,即打造精品街道、精品社区、精品楼院
1、打造精品街道。根据西办发(**)**号《关于创建镇(街道)“便民惠民服务中心”的工作方案》,全力打造南站、桃源街道便民惠民服务中心,在现有进入中心的城建环保、房管、卫生防疫等项目的基础上,增加社会救助、为群众办证、政策咨询、矛盾纠纷调解、维权、公共资源交易、农民工培训等便民惠民服务,规范办事流程、人员管理、硬件设置,作为全区各街道社会事务受理中心升级示范点,在全区逐步推广。结合便民惠民服务中心的打造,通过街道门户网站和社区服务快捷通,整合街道各类行政服务资源,组建政府购买服务队、专业服务队,构建街道公共服务网。
2、打造精品社区。以“人员强、设施好、工作实”为目标,从**年开始分两年重点打造25个精品社区,形成“点上有创新、线上有特色、面上有提升”的和谐社区建设新格局。**年完成首批11个精品社区的打造,分别为建设桥、恒茂华城、象山社区、骆家花园、下湾街、团结路、利字街、解放西路西、**路、绳金塔、桃苑湖庭等社区,在硬件上,进一步加大投入改善服务设施;在软件上,引入培植社区服务快捷通、四级五制、社区qq群、三五平台、城乡社区对接互动、灵动三点半、一分钱创安等典型做法,并且结合各社区实际,进一步创新社区特色服务工作;在办公经费上,与其它社区拉开档次,对达到五星级标准的精品和谐社区,每月下拨办公经费增加至1500元,对达到四星级标准的精品和谐社区,每月下拨办公经费增加至1200元;在社区干部配备上,采取全区调配、全市招考等方法进行重点倾斜,同时,通过选派社区干部到沿海跟班学习和聘请社区建设专家进行授课的方式,提高社区干部职业化水平。结合精品社区的打造,以社区驻地单位、志愿者组织、便民服务网点为主体,组建志愿者服务队,构建社区便民服务网。
3、打造精品楼院。下发《关于加强楼院管委会建设实施意见(试行)》和打造标准,在硬件上,精品楼院活动用房必须达20㎡,达标楼院活动用房必须达10㎡,活动用房可采取街道在现有房源中调剂、资源共享、租赁等多种方式解决,要有宣传园地、活动设备和活动场地、工作职责和制度。在软件上,要组织居民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教育,形成党领导下的充满活力的居民自治机制。在经费上,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对精品楼院每年下拨活动经费1000元,对达标楼院每年下拨活动经费500元。**年,全区完成20个精品楼院的打造,到2010年,全区完成70个精品楼院和100个达标楼院的打造。结合精品楼院的打造,以楼栋长、居民骨干户为主体,构建楼院互助网。
(三)落实六个项目,即落实社区党建、社区服务、社区文化、社区综治、社区教育、社区环境等项目
1、社区党建项目。继续打造一批高星级品牌社区,力争到年底全区三星级以上社区达90%。推广社区党建“五家两站”做法,组织开展“百居联百村”活动,开展社区党建“一楼一特色”创评活动。坚持开展“领导进社区”活动,定期为社区群众办实事。
2、社区服务项目。结合精品街道、精品社区、精品楼院的打造,针对社区不同人群分别提供有偿服务、低偿服务和无偿服务,努力构建“336”社区服务框架,即建立街道公共服务网、社区便民服务网和楼院邻里互助网等三级服务网络,建立政府购买服务队、专业服务队和志愿者服务队等三支队伍,完善志愿公益服务、医疗卫生服务、法律援助服务、文体娱乐服务、科普教育服务、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等六大服务体系。
3、社区文化项目。在有条件的社区成立社区文化活动室,培育社区文化队伍,建立社区文化服务指导制度,搭建社区文化服务网络。由区文广局牵头,编排一台反映近年来我区和谐社区建设成果的节目,在各街道巡回演出,营造和谐社区建设的浓厚氛围。同时弘扬传统活动项目,举办**区第六届“和睦邻里月”、第九届社区文化艺术节、第四届“读书节”系列活动。
4、社区综治项目。继续推行一分钱工程;完善社区警务室和专兼职巡防队伍建设;健全社区矫正、社区禁毒、刑释解教人员帮教机制;将社区流动人口的出租房屋纳入信息化管理,使流动人口登记率和房屋租赁登记备案率分别达到90%以上。
和谐社区建设【第四篇】
市委书记孙远良的讲话把和谐社区建设摆到了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并做出了明确部署。星火街道党工委积极组织党员、机关干部和社区工作人员认真学习孙远良书记有关和谐社区建设的讲话,并采取集中学习、分科室学习和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学习形式有听理论辅导报告以及撰写学习心得或调研文章等。街道要求相关人员做好学习笔记,记录学习内容和体会,同时注重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此举有效地促进了街道干部和群众对孙远良书记讲话精神的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
二、组织展开热烈的讨论活动。
街道召开了各种形式的座谈会,共同讨论孙远良书记讲话的意义和精髓。参加会议的主要有机关干部、社区工作者和居民代表。大家一起先学习了讲话内容,随后进行热烈的讨论。与会同志分别表达了自己对孙远良书记讲话精神的认识和理解,并表示要把和谐的理念贯穿于自己的工作之中,大家一致认为孙远良书记的讲话对广泛深入地开展和谐社区创建活动,加强社区建设和管理提出了具体要求,完全符合白塔区实际,必将进一步促进街道、社区的各项建设,促进“十一五规划”的贯彻落实,也必将加快和谐社会的建设步伐。
三、立足实际、以学促干。
为贯彻落实好讲话精神,街道党工委紧扣上级的要求和街道实际,要求各社区要以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孙远良书记对和谐社区创建工作的要求,立足各自工作实际,将贯彻落实会议精神与打造“六型”社区相结合。以新的发展理念和举措将星火街道的2个社区打造成各具特色、充满活力、文明和谐的新型社区。同时,对年度目标和远景规划做出了适度调整,切实保证当前的工作实践和下步的工作方向符合讲话要求。在此基础上,街道的广大党员干部积极深入到社区、企业和广大群众中,全力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和完善。
四、着眼长远、措施得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