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宣讲个人事迹【最新3篇】
坚定信念,积极传播理论,助力他人思考,推动社会进步,激发心灵共鸣,真正践行了知识的力量!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分享的理论宣讲个人事迹相关内容,供您学习参考!
理论宣讲个人优秀事迹 篇1
三阳镇是平利县最偏远的乡镇之一,经济基础薄弱,贫困人口多,贫困面积大。辖10个行政村62个村民小组4524户13204人。有建档立卡贫困村8个,贫困户1781户4558人,贫困人口占全镇总人口的%。其中,2014年至2017脱贫727户2311人,2018年脱贫259户874人。
2018年,该镇立足镇域实际,创新工作举措,聚焦增收致富,主动激发内生动力,不断培育发展主导产业,壮大市场经营主体,本着“实事求是,真抓实干,勇于创新”的理念,发挥资源禀赋,整合优势力量,弘扬“三苦三真”,务实拼搏,脱贫攻坚工作亮点纷呈,各项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档案资料“模板化”,抓实基础信息
为实现“六个精准”,达到“六个一致”,三阳镇创新方式方法,不断学习探索,反复摸索实践,统一编制扶贫档案目录,统一档案资料模板,由各村、各帮扶干部对照模板收集整理,使村、户扶贫资料整齐划一,避免重复翻腾,导致五花八门,减少了重复劳动,既节省了大量办公耗材,也给干部腾出了更多时间进村入户,抓工作落实,全面提升了档案资料质量水平。
分析研判“制度化”,补齐问题短板
为了更好的推进各项重点工作落实,该镇坚持镇作战部每月一派单、一研判,村工作队每周一派单、一研判,内容涵盖脱贫退出、搬迁建房、问题整改、产业规划、人口自然增减等多个方面,集中对重点难以解决的问题进行会商,及时发现和补齐工作短板。不仅提升了工作效率,明晰了工作责任,为精准分析解决问题也提供了平台。有利于帮扶干部及时掌握贫困户信息变化情况,更新规范档案资料。
脱贫进度“三色化”,提升帮扶成效
为确保脱贫攻坚“工作务实、过程扎实、结果真实”,该镇推行了“红黄绿”三色清单管理模式。每月由驻村工作队长带队组成工作组,对当年拟脱贫户的脱贫退出标准进行逐户核实调查,对核实结果进行逐项研判,标注“红黄绿”。对项目达标标注为“绿”的,收集相关佐证影像资料,对未达标项标注为“黄”或“红”,逐户逐项落实责任人,限期完成。对过程资料,装订成册,每月一本,使各项指标完成情况一目了然。不仅可以实时掌握脱贫动态,还能督促干部及时抓好措施落实,为贫困户脱贫和各项工作推进倒排时间节点。
政策落实“清单化”,提升工作水平
为提升政策知晓率,提高帮扶满意度,该镇结合上级工作导引,创新为贫困户分别按照八个一批制定了政策落实清单,由帮扶干部入户逐一讲解,使贫困户更加熟知了享受政策情况,干部在讲解的过程中也能将贫困户脱贫的动态过程进行还原,既激发了脱贫内生动力,也提高了干部干事活力。2018年,该镇落实贫困户产业扶持130户,当年落实新建高效茶园700亩,低产茶园改造200亩,新建绞股蓝园1000亩,新培育小型茶叶加工厂4个。原有产业园均实现高标准管护,茶叶、绞股蓝已成为贫困户产业增收的龙头支柱。稳步发展生态猪养殖1000头,为贫困户免费发放鸡苗2500余只。18家涉农企业及专业合作社带动贫困户846户2530人。通过不断的发展,使有发展能力的贫困户,户户有产业、长短相结合、贫困户持续增收有了稳定保障。
党建引领“常态化”,持续改进风气
为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提升党建引领水平,该镇创新开展了“1234”党建主题实践活动,建立了重点工作派单制,坚持每月巡查和不定期暗访,不断促进工作质量提升。定期组织党员干部学习应知应会扶贫政策,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梁家河》、《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等书籍,引导党员干部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持续改进工作作风。通过大力实施新民风建设,厚植了“诚、孝、俭、勤、和”淳朴村风、民风。2018年以来,组织开展贫困户劳动技能培训8场次,培训贫困家庭劳动力222人;组织各经营主体开展培训20场次,培训贫困家庭劳动力300余人。动员镇内贫困人口积极参加各类招聘会,实现转移就业855人,开发公益岗助推贫困人口就业44人,就地在社区工厂实现就业72人。
理论宣讲个人优秀事迹 篇2
xxx同志1948年?生于革命老区xxx镇,1971年进入教师队伍,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连续担任县职业技术学校和普通校长十多年,恢复高考长期从事高中政治教学,1996年担任县人民政府教育监督办公室主任,连续两次担任吉安人民政府兼职教育监督,是当地有影响力的老教育工作者。
xxx同志1948年?1971年出生于革命老区吉安县兴桥镇,进入教师队伍。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他一直担任县职业技术学校和普通中学校长十多年。高考恢复后,他长期从事高中政治课教学。1996年担任县人民政府教育监督办公室主任,连续两次担任吉安市人民政府兼职教育监督员,是当地有影响力的老教育工作者。自2010年62岁参加吉安县海关工作委员会五老宣传小组以来,同志宣传了60多次,观众超过2万人,是当地公认的优秀宣传员。大家都称赞这位40多岁的老教师是一个退休不褪色,永远为党站岗的好党员。
一、忠诚为教育事业不遗余力
退休后不久,县海关工作委员会聘请他为五老宣传小组成员,根据他最初的计划,是冷静阅读,写一些东西,做他喜欢的事情,但认为海关工作委员会是关心下一代的工作,宣传小组主要是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教青少年革命思想,是一项神圣的工作,也是他们从事教育的延续,所以很高兴接受。
进入宣传团队后,他虚心向原成员学习,认真思考和分析当前学校学生和社会青少年存在的问题,从哪些方面帮助他们教育,虚心与海关工作委员会领导交谈主题内容,听取意见……,根据已确定的宣传主题,进一步收集相关资料撰写讲稿。每写的每1篇讲稿都能以党的优良作风影响青少年,用老人的爱心温暖帮助青少年。多年来,他认真参与了海关工作委员会的所有活动,没有条件,没有报酬;有时安排他去偏远山村的学校,或者遇到寒冷、炎热、风雨,他从不逃避,总是很高兴接受任务,认认真真完成任务。
xxx同志讲课从不照本宣读,而是把内容烂熟于心,又能用生动的语言表达出来,能做到声情并茂,生动形象、激情洋溢;同时,他的讲课从不“炒现饭”,每讲都有新的内容,新的补充;他不喜欢空洞说教,每讲都能联系实际,有血有肉。他常常为了联系实际,落实事例,不惜跑几里路去向有关人士询问或打电话查实。他常说:“讲台上四十五分钟,备课要花去四五点钟,甚至是十四五点钟……”他常说讲课要从“爱”字出发,“教”字着眼,不能无病呻吟,盲目乱讲。正因为他做到了这一条,所以他的课能让人听得进,记得住,不说青少年,成年人都愿意听、乐意听。
关工委“五老”宣讲团的工作,主要是对学校学生和社会上的青少年做教育辅导工作,从事学校教育工作三十八年的xxx,自然对关工委这项工作情有独钟,所以才能兢兢业业备课讲课,才能不避困难进学校进社区……尽管他身体不太好,患有多种慢性疾病,但从未影响他在关工委的工作,因为他把“五老”宣讲团的事业看作是他从事教育工作的延续,所以他不遗余力的干下去,而且能把工作干好!
二、倾热情传红色基因坚持不渝
为了大力弘扬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近几年,关工委“五老”宣讲团进社区、进企业、进机关,向广大群众和干部职工宣讲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党的历史以及红色基因……为此,xxx认为在弘扬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宣讲中,要尽量结合真实故事来讲,而且要做到主人翁“地方化”,使听众觉得榜样出自家乡,故事发生在身边,觉得我们江西、吉安英雄模范辈出,真真实实了解革命老区的历史、红色家园的光辉,真正可听可信,从而坐得住、听得进,让精神受到洗礼。
他坚持不渝地勤学苦研,几年来摘录史料和革命故事的笔记就有好几本,在他的笔记里记录了吉安地区160多位开国将军和上千位革命先烈的事迹。他还会不辞辛劳深入实地去取得第一手资料,比如讲“全家革命,一门忠烈”,为此他专门到曾山同志故乡—永和镇锦源曾家村找人访谈,翻阅村史。正因为他做到了“未雨绸缪”,所以他作报告时,既能介绍相关历史知识、英烈故事,又能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荣辱观相结合;既能歌颂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又能联系本地的革命斗争史。所以他的报告,让人觉得可亲可信,丝毫不感到枯燥,让人听得进坐得住,精神上受到洗礼。
xxx在城关中学、文山学校讲余秋里、曾山为革命和共和国建设做出的巨大贡献,非常自然的结合着向同学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由于立足乡土,事绩翔实,故事逼真,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灵魂深处受到了震动。尤其当同学们听到余秋里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在贵州德章战斗中被打断左臂,拖着皮吊骨的断臂,九死一生坚持走完长征路的故事,大家深深被老一辈革命家的英勇斗争精神所感染,不少同学激动得热泪盈眶,据说,许多同学后来在日记或作文中表示要向老一革命家学习,要努力改正从前的缺点错误,在学习中要不怕困难,迎难而上,发誓要当好红色接班人……
三、倾真心投身宣讲满腔热忱
xxx同志担任“五老”宣讲团报告员后,深知这是组织上对自己的信任,决心把这种信任化作鞭策自己的动力。为此,他废寝忘食地看书,收集资料、写讲稿……,由于他身上有多种慢性疾病,所以他爱人劝他多休息,不要那样劳累,而xxx总是说:“虽然我退休了,但我还是个党员,我不能辜负组织上对我的信任;如果不能把课讲好,那岂不是有愧于听众!”多年来,关工委向他布置的任务,他总是满腔热忱地接受和完成,他那种坚持不懈的精神真是令人钦佩!
党的十九大召开后,中共吉安县委立即组织了“县委党的十九大精神宣讲团”,xxx作为五老宣讲团代表带队赴全县各中小学校进行宣讲,xxx在县二中以“跟着习主席、走进新时代”为题作了精彩的宣讲,一次次博得了听讲者热烈的掌声。
现已七十岁的xxx同志在一次次宣讲中,普及地方革命史知识,用先烈先辈们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和奋不顾身的牺牲精神感染着县内成千上万个听众,他的红色宣讲课堂实况多次被省、市、县电视台、报纸宣传报道,形成了亮丽的特色。近几年,在该同志和其他宣讲员努力下,吉安县“五老”宣讲团被省委组织部和省老干部局授于先进集体称号。xxx同志也先后获得省关工委授予的“优秀报告员”,市文明委授予的“首届优秀志愿者”称号。他多次表示要向全国道德模范毛秉华同志学习,要克服高血压和曾患过腺腔性脑梗塞、以及家中的其他困难,将吉安红色故事一直讲下去。
理论宣讲个人优秀事迹 篇3
***,男,48岁,家住彭水自治县鞍子镇新式村4组,家庭人口5人(妻子:任大翠,46岁,务农,患宫颈癌;长女:罗华仪,20岁,现就读于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大二;次女:罗佳渝,14岁,现就读于彭水县第一中学,八年级;三子:罗幺毛,12岁,现就读于彭水县第二小学,六年级)。
2009年,鞍子镇因具有独特的民俗文化、景观资源及特色农业开始发展旅游产业,罗万禄所居住的村也因具有“重庆市现存最大的家族式苗寨—罗家坨苗寨”而闻名于县内外,慕名前来观光的游客、媒体与日俱增,罗万禄便成为了罗家坨苗寨第一批经营农家乐的农户。平日里,罗万禄在周边地方打零工,接待主要由妻子任大翠负责,生意忙时,罗万禄便会回家帮忙,虽然3个孩子上学,但夫妻两人的收入也勉强能满足家庭开销,一家人过着普通而幸福的生活。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2014年6月,罗万禄的妻子被检查出患有宫颈癌。妻子先后住院6次,化疗4次,医疗费花销近20万元。当时大女儿正好高中毕业,次女和三子分别上初中、小学,高昂的医药费及三个学生的学杂费让整个家庭陷入了困境,加之农家乐无人经营,收入骤减,让这个原本幸福的家庭雪上加霜,生活极为拮据。但作为一名普通且老实憨厚的中年农民,罗万禄没有被生活的重压击垮,而是变得愈发坚强,默默地和命运抗衡,到医院照顾妻子、还要兼顾家里的生意,里外都靠着罗万禄一人顶着......他嘴边经常念叨着一句话:“人穷志不能穷”。为了让妻子安心化疗,为了给孩子们树立做人的榜样,他没有一分抱怨、没有一丝愁容,整体乐呵呵的,他从不向政府张嘴伸手,他觉得自己有手有脚能干活,还有比他家更贫困的家庭需要帮助。
2014年7月,在精准识别入户走访中,得知了罗万禄的家庭状况后,鞍子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经新式村两委通过村民代表大会评议将其家庭纳入贫困户建档立卡。在精准帮扶过程中,镇党委政府对该户实施了教育扶贫、医疗救助,次女罗佳渝享受免除学费政策,2015年秋季学期和2016年春季学期享受助学金1300元;三子罗幺毛享受免除学费政策、学校营养改善计划资助金800元/年。其配偶任大翠享受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报销22000元、大病医疗补充保险报销5500元、医疗二次资助4300元、民政大病医疗临时救助1500元、妇联资助800元。但是对于这样一个支离破碎的家庭来说,有限的接济和救助无异于杯水车薪。如何才能提升这个家庭的“造血”功能?镇村两级组织、罗万禄本人为此都费了不少心思。
最后,罗万禄决定再苦再难,都不能放弃发展农家乐这个永久性产业。他充分利用自身经营农家乐早、客源广,邻居有劳动力的优势,与周围邻居抱团发展。平时有客人订餐时,他就会请邻居帮忙做饭炒菜;当他陪妻子上医院时,遇到有客人就餐时,他会毫不吝啬的介绍给其它经营户,即不误生意,也不让游客失望,还带动了周围的群众增收。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慕名前来的游客越来越多,原有的接待条件已不能满足接待需求,为有效解决硬件较差、游客来留不住的问题,罗万禄通过争取政府支持及自己投入相结合的方式对场所进行提档升级,安装移动wifi、房前屋后环境整治、对客房进行标准化改造。他经营的福禄山庄成为罗家坨苗寨里面第一个拥有wifi、第一个拥有“室外民族化、室内现代化”风格的客房的农家乐。苗寨内全部铺设的石板路,只有三轮车能通行,因此寨内的垃圾清运成了村民们的难题,为了有效解决这个问题,罗万禄自告奋勇,骑着自己的三轮车义务拖运,从未开口向村民收取一分钱的油费、劳务费。
2015年,他经营的农家乐综合收入达7万余元,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光荣脱贫。不仅如此,他还积极带领周边贫困群众增收致富,罗顺海就是其中一个。由于家庭条件受限,罗顺海一直不敢尝试乡村旅游经营,罗万禄多次做他的思想工作,并将20多位客人推荐给他,还将棉絮免费借给罗顺海,有了第一次600多元的住宿收入之后,罗顺海一年仅是乡村旅游住宿收入就有近6000元。如今,罗顺海正在对房屋及室内外设施进行装修。“待装修完成,各项设施完善之后,能接待更多的客人,接待能力也更强,相信收入会更高。”罗顺海对发展乡村旅游充满了信心。
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像罗顺海一样,享受过罗万禄帮助、带动的,还有很多村民。据了解,罗家坨苗寨共有57户村民,几乎家家都有过转介餐饮、住宿客源,以及代销农产品等方式增收事例。在罗万禄的笔记本上,每一次转介客人的人数及收入等都历历在目。“大家都有收入了,才是我们发展乡村旅游的最终目标。”这是罗万禄的发展乡村旅游的宗旨。下一步,他正在筹备成立一个乡村旅游协会,将寨子里所有村民的资源优势整合利用起来,通过统一标准、统一菜品、统一价格、统一安排客源,抱团发展,实现标准化运营。
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1-8月,共接待游客3000余人,营业额6万余元,通过向周边群众购买鸡蛋、土猪、土鸡、风萝卜、干豇豆、时蔬等农、土特产品,并为周边农户代销腊肉、优质大米、干豇豆、苕粉、黄豆等特色农产品的方式,带动周边30余户农户增收,额度从几十元到几千元不等。
在精准脱贫走访时,罗万禄说出了一段很平实的话:“脱贫不能等靠要,致富不可睡大觉,人只要精神不倒,再难的日子都能熬出头”。
这,就是一个普通农民对美好生活的满满自信。我们坚信,这个暂时贫困的家庭凭借心中有梦想,一定能够梦想成真!
上一篇:邀请同学邀请函【最新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