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家庭教育小故事 家庭教育故事讲座心得体会范文样例(精彩5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家庭教育小故事【第一篇】

相传古代有位老禅师,一日晚在禅院里散步,看见院墙边有一张椅子,他立即明白,有人违反寺规翻墙出去了。老禅师也不声张,静静地走到墙边,移开椅子,就地蹲下。

不到半个时辰,果真听到墙外一阵响动。少顷,一位小和尚翻墙而入,黑暗中踩着老禅师的背脊跳进了院子。当他双脚着地时,才发觉刚才自己踏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师傅。小和尚顿时惊慌失措,张口结舌,只得站在原地,等待师傅的责备和处罚。

出乎小和尚意料的是,师傅并没有厉声责备他,只是以很平静的语调说:

“夜深天凉,快去多穿一件衣服吧。”

我国著名教育家张伯苓,1919年之后相继创办南开大学[微博]、南开女中、南开小学。他十分注意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并且身体力行,为人师表。

一次,他发现有个学生手指被烟熏黄了,便严肃地劝告那个学生说:“烟对身体有害,要戒掉它。”没想到那个学生有点不服气,俏皮地说:“那您吸烟就对身体没有害处吗?”张伯苓对于学生的责难,歉意地笑了笑,立即唤工友将自己所有的吕宋烟全部取来,当众销毁,还折断了自己用了多年的心爱的烟袋杆,诚恳地说: “从此以后,我与诸同学共同戒烟。”果然,打那以后,他再也不吸烟了。

皮尔?保罗校长“妙手回春”

“我一看你修长的小拇指就知道,将来你一定会是纽约州的州长。”就这么一句普通的话,却改变了一个学生的人生。

此话出自美国纽约大沙头诺必塔小学校长皮尔保罗之口,话语中的“你”是指当时一名调皮捣蛋的学生罗杰?罗尔斯。小罗尔斯出生于美国纽约声名狼藉的大沙头贫民窟,这里环境肮脏、充满暴力,是偷渡者和流浪汉的聚集地。因此,他从小就受到了不良影响,读小学时经常逃学、打架、偷窃。

一天,当他又从窗台上跳下,伸着小手走向讲台时,校长皮尔?保罗将他逮个正着。出乎意料的是,校长不但没有批评他,反而诚恳地说了那句话,并给予他语重心长的引导和鼓励。

当时的罗尔斯大吃一惊,因为在他不长的人生经历中只有奶奶让他振奋过一次,说他可以成为5吨重的小船的船长。他记住了校长的话,并坚信这是真实的。

从那天起,“纽约州州长”就像一面旗帜在他心里高高飘扬。罗尔斯的衣服不再沾满泥土,罗尔斯的语言不再肮脏难听,罗尔斯的行动不再拖沓和漫无目的。

在此后的40多年间,罗尔斯没有一天不按州长的身份要求自己。51岁那年,他终于成为了纽约州的州长。

陶行知先生当校长的时候,有一天看到一位男生用砖头砸同学,便将其制止并叫他到校长办公室去。当陶校长回到办公室时,男孩已经等在那里了。

陶行知掏出一颗糖给那位同学,说:“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先到办公室。”接着他又掏出一颗糖,说:“这也是给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即住手了,这说明你尊重我。”

男孩将信将疑地接过第二颗糖,陶先生又说道:“据我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这说明你很有正义感,我再奖励你一颗糖。”

这时,男孩感动得哭了,说:“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陶先生于是又掏出一颗糖:“你已认错了,我再奖励你一块。我的糖发完了,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

据气象台的天气预报,最近将有台风袭击一座海滨小城。

小城里的百姓惊慌起来,积极地投入到预防工作中。一位母亲忙碌着,旁边站着她的小女儿。

“这该死的台风……”,母亲一边收拾东西,一边诅咒。

“我喜欢台风”,旁边的小女孩不同意母亲的说法。

母亲感到很诧异,因为台风破坏力极强,毁坏庄稼、吹倒房屋、阻塞交通,给人们生活带来巨大的不便并造成损失,可眼前这个小不点儿居然说她喜欢台风。

“孩子,告诉妈妈,你为什么喜欢台风?”母亲小心翼翼地问。

“上次台风来了,就停了电”,小女孩不假思索地回答。

“停了电又怎么样?”

“晚上就会点蜡烛。”

“你喜欢点蜡烛吗?”

“是的,那回(指上次台风吹过的晚上)我点着蜡烛走来走去,你说我像小天使。”

母亲顿时无言,旋即放下手中的活计,抱起小女孩,亲吻着她的小脸蛋,凑近她的小耳朵并说了一句话:“孩子,你永远是天使!”

曾经有一个小和尚,极得方丈宠爱。方丈将毕生所学全数教授,希望他能成为出色的佛门弟子。没想到,他在一夜之间动了凡心,偷偷下了山,五光十色的城市迷住了他的眼睛,从此花街柳巷,他只管放浪形骸。

20年后的一个深夜,窗外月色如洗,澄明清澈地洒在他的掌心。他忽然忏悔了,披衣而起,快马加鞭赶往寺里请求师父原谅。方丈深深厌恶他的放荡,不愿再收他为弟子,说:“你罪孽深重,必堕阿鼻地狱。要想佛祖饶恕,除非桌子上开花。”浪子失望地离开了。

第二天,方丈踏进佛堂时,看到佛桌上开满了花朵。方丈在瞬间大彻大悟,连忙下山寻找弟子,却为时已晚,心灰意冷的浪子重又堕入荒唐的生活,而佛桌上的那些花朵只开放了短短的一天。是夜,方丈圆寂,临终遗言:“这世上,没有什么歧途不可以回头,没有什么错误不可以改正。”

一个真心向善的念头,是最罕有的奇迹,好像佛桌上开出的花朵。而让奇迹陨灭的,不是错误,是一颗冰冷的、不肯原谅、不肯相信的心。

在美国的加利福尼亚,有一位女士养了一只珍贵的鹦鹉。这只鹦鹉非常美丽,可是它却有一个坏毛病:经常咳嗽且声音沙哑难听,好像喉咙里塞满了令人作呕的痰。女主人十分焦虑,急忙带它去看兽医,生怕它患上了什么呼吸系统的怪病。

检查结果证明,鹦鹉完全健康,根本没有任何毛病。女主人急忙问,为什么鹦鹉会发出那么难听的咳嗽声,医生回答说:

“俗话说,鹦鹉学舌。它之所以发出咳嗽声,一定是因为它经常听到这样的声音,你们家一定有人经常咳嗽,是吗?”

这时,女主人有些不好意思了。原来,她自己有抽烟的习惯,所以经常咳嗽,鹦鹉只不过是惟妙惟肖地把女主人的咳嗽声模仿出来而已。

-->

-->

-->

家庭教育小故事【第二篇】

从生理学和心理学角度分析了孩子的本质和特性,提出了敏感期的观念,揭示了“儿童只有在一个与他的年龄相适合的环境中,他的心理生活才会自然的发展,并展现他内心的秘密”。我们恍然大悟,原来孩子的那些的行为背后包含着如此重大的意义。我们因理解开始自省,而理解是真爱的基础。

2、《发现孩子》。

前半部分将《童年的秘密》的部分内容进行了概括,后半部分则从意志培养、智力发展、想象力的培养方面着重介绍了培养孩子的新观念和新方法。我个人认为“爱的导师”这一节真的能够唤醒我们沉睡的心灵,在培养孩子的同时,我们也受着孩子的引导而成长。做父母(一辈子的职业)难道不是我们成长的一个契机吗?我想没有哪个职业比这个更有挑战性、更有意义。(推荐书单,提升阅读能力,欢迎常到荐-书-堂看看~)。

3、《有吸收力的心灵》。

揭示了孩子自我教育的能力,以及我们这些直接教育者在孩子教育中所起的作用。这应该是在以上两本书(《童年的秘密》,《发现孩子》)的基础上延续,从理解孩子开始转变教育观念到真正理解什么是儿童教育,说是一场革命也不为过,三本书的历程,我们可能要走很久。

4、《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和《蒙台梭利儿童教育手册》。

从方法上介绍如何实施蒙氏教育,操作性比较强。之所以这两本书要放在《童年的秘密》、《发现孩子》、《有吸收力的心灵》之后,是因为,程序应当在理解之后。如果能够掌握前三本书的内容,并吸收入心的话,这两本书只是提供一种方法而已了。我认为观念始终是第一位的,否则,蒙氏只会沦为“蒙氏教具学习”教育。

5、《孩子把你的手给我》。

操作性极强,既有心理上的分析又有详细的方法介绍,技巧性比较强。我想家长所困惑的内容,里面都有解答。例如:孩子语言行动后面的潜在信息、礼貌、撒谎、偷窃等等。这本书犹如一本开锁大全。我想每一位家长都值得去阅读。甚至可以立刻解决一些问题。

6、《捕捉儿童敏感期》。

7、《养育儿子》和《养育女儿》。

8、《窗边的小豆豆》。

用一个孩子的成长把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展现给我们,由于是个完整的故事,我们会长叹:原来上学可以是这样的美好!但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好像不存在。

我个人感觉《窗边的小豆豆》是讲述一个被传统学校认为是“有问题”(上课不专心听讲,问一些奇怪的话题等等,不原意坐在座位上,老搞小动作)的小学生如何在巴学园健康成长的过程。其实是说明巴学园把握了教育孩子的真谛,抓住了孩子的天性,引导鼓励孩子去学习知识,去体验生活,去探索世界,而不是把孩子当成填鸭的对象。

巴学园是一个理想的世界,就是我们成人也向往那种学生生活。虽然我们现在无法找到这样的学校,但这本书对我们有启迪意义的是可以借鉴巴学园的做法来教育我们自己的孩子。

9、《小王子》。

这是本百看不厌的书,但是不见的每个人第一次都能看出深意。在这本书了里,从儿童的视角看成人的世界,每个父母都能从这本书里或多或少看到自己的影子。一面剔透的镜子,照出成人世界的虚伪及龌龊。

10、《倾听孩子》。

可谓速成教材。那些为了孩子哭闹、发脾气、恐惧而头疼的家长,不啻找到一个良方。但是,如果对孩子的本性不了解的话,家长们会为了倾听而倾听,感觉到非常累,一旦做不到,会产生内疚感。程序问题似乎大过了事情的本质。如果不掌握孩子的本质,真正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语言,家长会发出“是不是每一次都要倾听”的感概,致使家长的行为不是顺从与内心的,那么家长就会关心:我又没有按程序倾听,而不是关注事情的本质。给孩子爱和自由是根本,倾听只是一个手段。

建议这本书最好在《童年的秘密》或是《发现孩子》之后再读一次。

11、《少有人走的路》。

人生就是一个痛苦的过程,痛苦在于各种选择,人性的弱点让人们逃避痛苦的选择,正视自己的弱点,而不是回避弱点,让自己坚强起来。

本书处处透露出沟通与理解的意味,它跨越时代限制,帮助我们探索爱的本质,引导我们过上崭新,宁静而丰富的生活;它帮助我们学习爱,也学习独立;它教诲我们成为更称职的、更有理解心的父母。归根到底,它告诉我们怎样找到真正的自我。

正如本书开篇所言:人生苦难重重。m·斯科特·派克让我们更加清楚:人生是一场艰辛之旅,心智成熟的旅程相当漫长。但是,他没有让我们感到恐惧,相反,他带领我们去经历一系列艰难乃至痛苦的转变,最终达到自我认知的更高境界。

12、《爱和自由》。

孙瑞雪老师结合儿童之家的情况概括性的介绍了蒙特梭利的学说。如果嫌蒙氏几本书太多内容的话,不妨从此处入手。引入了心理胚胎、吸收力的心灵等概念,最重要的是将爱和自由这个教育方法展现给读者。阅读完之后,你会希望进一步了解蒙特梭利。我读完之后,为了孩子对成人的爱,而心酸几度落泪,从来以为自己是爱臭臭最多的,孰料,真正被爱的人其实是我自己。

本人特别推荐《爱和自由》,若同事有怀孕的,要我推荐书的,我一般都推荐这本书,这本书给了我们一个正确的观念,建议为人父母者必读。

《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与《给孩子自由》可以算是入门书籍。如果一个家长不愿改变自己的观念,或是树立一个正确的观念,往后的一切就没有什么实在的意义了。尤其是《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展示给我们,孩子的幸福究竟在那里,一个教育工作者是怎样转变自己的观念,带给孩子幸福的。每一个文字都会敲打我们的心,直至我们清楚地知道孩子的幸福在何方。这就是引发教育观念转变的引子。

(一)潜移默化法。

潜移默化是指人的思想或性格不知不觉地受到感染、影响而发生了变化。家庭中的子女,从生下来就受到父母的感染,有很多言行,就是学父母的,这就是潜移默化发挥的作用。

(二)“不教而教”法。

“不教而教,不学而学”,就是指子女从生下来就受到父母的言行所影响,长大后的言行性格就像父母一样,虽然没有教,没有学,但他(她)言行性格习惯基本同父母一样。这就是“不教而教,不学而学”的效果。这种方法主要在幼儿园用得多。

(三)眼面传递法。

父母在教育子女时不用其他的方式,只用眼神和面部表情的变化传递指令,使孩子服从指挥,终止当前的不正确行为,这种方法对孩子教育非常适用。

(四)言传身教法。

言传身教是指用言语来传授,用行动来示范。也指父母通过示范来教孩子,给孩子树立榜样,让孩子从中受教育。

(五)营造环境法。

父母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家庭环境。我国古代孟母三迁的故事,可以警醒大家,孟子家开始住在周围都是坟地的地方,后又迁到集市附近,最后才迁到学校旁定居下来,使孟子成为伟大的思想家。《三字经》里就有“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处”的记载。

家庭教育小故事【第三篇】

家庭是高中生成长的重要环境,父母是高中生的重要他人。父母的教育方式必然对高中生的自我和谐状况产生重要影响。下面是网友为大家分享的“2024年家庭教育小故事 家庭教育故事讲座心得体会范文样例(精彩5篇)”,一起来看看吧!

——xx学校高一家长。

孩子进入高中,就进入了最紧张的学习阶段,甚至比大学还要紧张,因为在我国现行条件下,高中的学习成绩也许就决定了孩子一生的道路,关于教育孩子,我是个外行,只能谈一谈粗浅的认识。

我认为第一是家长要有一个正确的教育观念,二是家长要给孩子一个和谐上进的家庭氛围,三是做孩子的知心朋友,四是家长要学会做一个合格的家长。

一、家长要有正确的教育观念。

要使孩子成人,先要使他们成才,孩子不一定考上清华、北大,但一定要让孩子成长为心智、身体各方面健康的人,成为对国家社会有用的人,我认为要注意一下几个方面。

1、培养孩子要有责任心,明确为什么学习,让孩子知道小时候要对家庭、父母、老师和自己负责,将来要为集体、国家、社会负责。要知道学习机会来之不易,知道家长为他们付出的艰辛劳动,知道未来的社会需要大批的高素质的劳动者,知道自己在未来社会中肩负着的责任。

2、努力培养学习兴趣,在兴趣中培养爱好,对于一个爱学习的人来说,学习对他来说是一种乐趣而不是负担。未来社会是一个学习型的社会,学习是终身的,不爱学习的人在未来社会中是不可能有大作为的。

3、培养孩子良好的意志品质。包括自觉性、果断性、坚韧性、自制力等。学习中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要有坚忍不拔的毅力克服困难,攻克一个个堡垒,最终才能走向新的辉煌。学习过程中还会遇到各种诱惑,比如看电视、上网聊天、玩游戏,都需要有很好的自制能力来战胜这些诱惑,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

4、培养孩子的爱心和忠诚。孩子是祖国的未来,从小学到高中直至走向社会都要培养他热爱祖国、忠于人民、关心集体、扶弱帮困。能够在祖国和人民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有爱心,关心集体、关爱他人、善良正直。

二、身教重于言教,要创造积极向上的和谐的家庭氛围。

家长要成为学习型家长,家长的学习行为会对孩子起到潜移墨化的作用。最好不要经常在家里打牌、玩麻将,也不要整日里高朋满座喝酒闲聊,要给孩子一个相对安静的学习环境,夫妻之间有分歧也不要当着孩子吵闹,可以找孩子不在家的时候,坐下来慢慢协商解决。尤其是在教育观念上的分歧,更不能当着孩子争论,俗话说“人前教子,人后劝夫”,这样,才会有一个和谐的家庭氛围。要注意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教育孩子学会理解人、关心人,这样孩子会有良好的人际关系,给自己一个和谐的学习环境,要注意孩子的心理发展,帮助孩子顺利度过青春期。

三、家长要做孩子的知心朋友。

关注孩子心理发展,有些问题要在平时的闲聊中,把家长的观念潜移默化的传输给孩子,而不要等到发现问题了,采取粗暴武断的教育方式。比如早恋问题,家长可以在平时看电视或谈论某个熟人的孩子的早恋问题时,表明自己对这个问题的态度。有老师教育学生这样说:爱情的果实是美好的,但不成熟的果实是苦涩的。学生时期正是长身体、长知识的黄金时期,这个时期的孩子虽然个子长高了,看上去像个大人,但是心里还没有完全成熟,每个人的未来发展都是未知数,这个时候谈恋爱很容易处理不好,那样既影响了学习,又会给未来的爱情生活埋下阴影。

是马虎大意了还是那一部分没学好还是考试时没有合理分配时间,导致最后会做的题目也来不及做。另外,父母家人之间的互相关心互相理解,邻里之间互相帮助和睦相处,都会对孩子有良好的教育作用。教育孩子学会宽容,学会理解,这样,他和同学老师之间有良好的关系,有一个和谐愉快的学习环境。

此,家庭教育亦是如此。育人者不断发展了,才有可能为被教育者不断提供发展的空间与发展的途径,才能与被教育者有更多精神上的共鸣。父母不是专业教师,我这里也绝不是用专业教师的标准要求父母。孩子在高中阶段,快速发展了,有了更多“内在”的需要。父母与孩子共同发展了,父母就能更加理解孩子的生命状态,并且在生命的“内在”方面给予孩子更积极回应。与孩子共同发展,其实并不需要家长有多少高深的专业性的知识与技能,而是需要家长拥有更大更开阔的精神空间,能够与孩子一道去“觉解”人生与生活,能和孩子保持更多心灵的默契与精神的交换。这是孩子高中阶段,对父母提出的前所未有的更高要求。

相信我们每一个家长都会有足够的爱心、持久的耐心、一如既往的恒心对待孩子的学习和家庭教育,因为孩子是我们的希望,祖国的未来。

从我第一眼看见儿子那稚嫩的脸庞,想到要把这个小小的生命哺育成人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心里就无限的激动。从那一天起我就时刻提醒自己,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形象、做人原则、思想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在享受为人母的乐趣的同时,也在努力做一名合格的母亲,教育好孩子是我的义务和责任。

时光飞逝,日月如梭,转眼儿子已经步入小学的殿堂,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有了自己的思想,问题也就跟着出现了。

一次期中考试后儿子竟然边打自己的头边说自己笨死了,没脸见人了,怕考试,一考试就紧张,好像对学习快要失去兴趣了。这次儿子的举动让我非常的震惊,让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儿子从小就是一个活泼好动,性格开朗的孩子,每天都是大大咧咧的样子,为什么这次会做出了惊人的举动呢?经过我几日的反思,想起第一次孩子考试没考好,我说过:“又没考好,你怎么这么笨?这么让我失望啊!”这时我意识到,是自己的话刺激到了孩子。我的回应没有接纳孩子的情绪,把孩子没考好归因于笨,给孩子种下了负面的种子,流露出自己的失望情绪,不但解决不了问题,反而给孩子增加了心理压力。

等到了第二次我改过了自己的说法,“你能不能说一说这次考试为什么没考好?”虽然这次没有给孩子带来负面影响,却让孩子觉得我不了解他,理解不了他的感受,对我产生怀疑、不信任,甚至反感。

第三次我说:“没事儿,只要你努力就行了,妈妈以前也怕考试。”这次却让孩子产生什么都无所谓、不思进取的思想苗头了。

第四次我又说:“我知道没考好你很难受,我也知道下次你特别想考出好成绩。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妈妈相信你,也愿意为你加油,和你一起努力„„”这次我得到的回应是孩子考试不恐惧了,不打退堂鼓了,积极进取。孩子既有了兴趣,也有了信心。

通过这件小事,我明白,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客观的看待问题,了解孩子的心理状况,用成人的思维做出理性、妥当的回应。所以我希望积极配合学校、老师的工作,努力增进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使他成为具有高尚思想品质和良好道德修养的合格接班人和建设者。

有两个人,都在一片荒漠种了一片胡杨树苗。苗子成活以后,其中一人每隔三天都挑起水桶,到荒漠中来,一棵一棵地给他的树苗浇水。而另一个人呢,就悠闲得很,树苗刚栽下时来浇过几次水,等树苗成活以后,他就很少去浇水了,哪怕是去了,也只是走走看看,发现被风吹倒的树苗就顺手扶一把,没事的时候他就在那片树苗中背着手悠闲地走走,不浇一点水,也不培一把土。别人都说,这人栽下的树肯定成不了林。

过了两年,两片胡杨树苗都长得有茶杯粗了。

忽然有一夜晚,狂风从大漠深处卷着一柱柱的沙石,电闪雷鸣,狂风卷着滂沱大雨突然袭来。第二天,人们到那两片树林里一看,不禁都惊呆了,原来辛勤浇水的那个的树几乎全被大风给刮倒了,有许多的树几乎被连根拔起。

而那个不怎么给树浇水的人的林子,除了一些被风撕掉了树叶和一些被折断的树枝外,几乎没一棵树被风吹倒或者吹歪的。大家都十分困惑。那人微笑着说:他的树这么容易就被风吹倒,就是因为他为他的树浇水浇得太勤了,施肥施得太多了。

人们更加迷惑了,难道辛勤为树施肥浇水是个错误吗?

那人顿时叹了口气说:“其实树跟人是一样的,对它太娇惯了,就培养了它的惰性,你经常跟他浇水施肥,它的跟就不会往泥土深处扎,只在地表浅处盘来盘去,这样子怎么能经得起风雨呢?”

别给生命以适合的温床,生命的温床上只能诞生生命的灾难。要想使你的生命之树能根深叶茂,顶天立地,那就不能给它太足的水份和肥料,逼迫它奋力向下自己扎根。

不管是一棵草,一棵树,怎样的条件,就会造成怎么样的命运。

教育孩子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家庭教育小故事【第四篇】

井里的青蛙向往大海,请求海龟带它去看海,海龟欣然同意。一龟一蛙离开了井,慢慢前行,来到海边。青蛙见到一望无际的大海,惊叹不已。它“呱呱”大叫,急不可待地扎进大海的怀抱,却被一个浪头打回沙滩,措手不及喝了几口咸水,还被摔得晕头转向。海龟见状,就叫青蛙趴在自己的背上,带着它游海。一蛙一龟漂浮在海面上,乐趣无穷,青蛙也逐渐适应了海水,能自己游一会儿了。就这样,它俩儿玩得很开心。过了一阵子,青蛙有些渴了,但喝不了又苦又咸的海水。它也有些饿了,却怎么也找不到一只它可以吃的虫子。青蛙想了想,对大海龟说:“大海的确很好,但以我的身体条件,不能适应海里的生活。最要命的是,这里没有我能吃的食物。看来,我还是要回到我的井里去,那里才是我的乐土。”于是,青蛙告别了海龟,回到井中,平静地生活着。

点评:我们不论做什么,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不可好高骛远,也不可挑挑拣拣。

家庭教育小故事【第五篇】

有个年轻人整天抱怨自己太穷,什么财富都没有。

一天,一个老木匠从他家门口路过,听到了他的抱怨,就对他说:“你抱怨什么呀?其实,你有最大的财富!”

年轻人惊讶地问:“我有什么财富”老木匠说:“你有一双眼睛,你只要献出一只,就可以得到你想要的任何东西,年轻人说什么也不献。

老木匠叉说:“让我砍掉你的一双手吧,你可以得至许多黄金!”年轻人更是不能同意了。

老木匠说:“现在你明白了吧,人最大的财富是他的健康和精力,这是用多少饯都买不到的。”

这个故事讲的是:健康的体魄和旺盛的精力,是人的最大财富。

48 16383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