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民族团结先进事迹大全最新5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读预览】此篇优秀范文“2024年民族团结先进事迹大全最新5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整理分享,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此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民族团结先进事迹【第一篇】

心系百姓民生

---阿拉善左旗乌力吉苏木人民政府民族团结先进事迹

巍巍贺兰、金色大漠、清澈湖泊、梦幻峡谷……在这个被誉为苍天圣地的阿拉善左旗最北部有一个地域辽阔、民风淳朴,文化底蕴深厚的边陲苏木叫乌力吉,它是闻名遐迩的阿拉善奇石的故乡,又是阿拉善民歌长调的故乡。乌力吉苏木北与蒙古国南戈壁省交界,总面积有7707平方公里,下辖3个嘎查,总人口为974人,其中从事牧业人员215户652人,少数民族群众占总人口的%,边境线长公里,是一个蒙古族聚居的畜牧业边境苏木。

2009年以来,乌力吉苏木人民政府作为一个少数民族地区一级政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团结带领各族群众,紧紧围绕建设美丽、和谐、富裕乌力吉这一目标,在做好口岸建设和牧民生产二项服务的同时,进一步提升民歌故乡和阿拉善奇石二个品牌的知名度,夯实边疆稳定、民族团结、牧民增收、生态改善、城建改观五个基础,为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乌力吉苏木政府2014年被命名为内蒙古自治区民族团结示范单位,2013年被命名为第一批内蒙古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被评为2012年度内蒙古自治区1 第八次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2011年度自治区先进基层党组织、2010年度全盟第八次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先进集体、2009年度全盟学习使用蒙古语言文字先进集体、2010年度全盟先进基层党组织、2010年度全盟农牧民转移转产就业先进苏木镇,多次被旗委、政府评为工作实绩突出单位,受到了领导和群众的一致好评。

坚强领导、民主管理,助推民族团结

乌力吉苏木政府是一个蒙古族占多数的蒙汉民族融合的机关单位,现有干部职工36人,其中党委书记和2名干部为汉族,其他全部是蒙古族。2006年以来有2任汉族同志担任苏木党委书记一职,并能够团结班子、真抓实干,密切党同各族群众的血肉联系,牢固树立相互帮助、相互学习、相互尊重、相互谅解的“四个相互”思想,任何时候都不忽视和放松民族团结工作,做到大事集体议,小事常沟通,公开公正,民主管理,调动干部职工工作积极性,发挥各自特长,形成了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各尽其责,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狠抓学习型机关建设,提高综合素质。健全完善了中心组学习和机关集中学习制度,坚持每周一次集中学习,每月一次专题学习,认真学习《党章》、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理论,认真学习贯彻国家宗教事务条例、自治区民族区域自治法、自治区蒙古语2 文工作条例,积极开展“蒙汉双语”互学,采取集中学与自学相结合,“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领导讲和干部议相结合,做到“学习制度化,内容丰富化,形式多样化”的“三化”,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大学习、大调研、大接访、大落实”不断加强学习讨论,深入基层走访调研、征求意见、查摆问题、整改落实,推动思想认识进一步提高、作风进一步转变、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为民务实清廉形象进一步树立、基层基础进一步夯实,为更好的服务各族群众奠定了基础。

生活改善、牧民增收,助推民族团结

乌力吉苏木各项经济指标与2009年相比财政收入实现了翻一翻、从512万元增加到了2013年的1050万元,人均纯收入从2009年的5625元增加到2013年的10038元、增长了%,人民生活水平切实得到了明显改善。乌力吉苏木政府深知,实现和谐就要从牧民增收来考虑,从收入源头想办法,拓宽收入渠道。要想让各族同胞走上致富的道路首先就要从思想意识入手,光靠别人讲知识讲道理是不行的,要从自身做起,起到一个模范带头作用,让行动和成果去带动各族同胞,让各族同胞们看到效益、看到成果、看到美好的未来才是根本。几年来,通过发展奇石产业、阿拉善彩玉的深加工、发展沿路经济、发展生态产业、探索牧民联户经营解放劳动力等措施,牧民收入渠道增多了,收入明显3 增多了,放开陈旧的思想走出家门自主创业的人也逐渐多了起来。由此带给各族同胞特别是少数民族同胞的思想冲击更是深远,带动了大批年轻少数民族同志自主思考、自主学习、自主创业的干事创业精神,从根本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这些工作中,注重少数民族团结,宣传党的各项优惠政策,挖掘和树立少数民族带头人等等都起到了关键作用,无论是每年的阿拉善奇石文化旅游节、额济纳胡杨节等重大节日,还是发展沿路经济、安居住房、安置就业等等都将少数民族同胞放在首位,把群众装在心里,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实现了各民族的大团结和共同发展。

设施完善、城建改观,助推民族团结

乌力吉苏木是未来中蒙乌力吉口岸建设地,也是一个葡萄玛瑙和奇石产地,没有农业,只有少量的资源型工业,各族群众的经济来源主要依靠畜牧业和奇石。多年来,乌力吉苏木政府在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结合实际依托中蒙乌力吉口岸建设,在人居环境的改善方面做出了不懈的努力。2009年乌力吉苏木镇区还是一个房屋年久失修、道路泥泞、没有路灯、没有自来水、没有楼房、没有绿化的小乡镇。而短短五年间,在苏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各族群众的共同努力下,经济快速发展、医疗、卫生、教育、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人民生活不断提升,基础设施、镇容镇貌也得到了很大改善。行政服务及教育卫生等9座新楼拔地而起、4 3公里柏油路街道通向各处、120盏太阳能路灯照亮夜晚的乌力吉、2万平方米绿化区域环绕镇区、1000平米嘎查村活动场所、7000平方米风干羊肉厂、36顶蒙古包、46套游牧民定居转产就业房屋及60套奇石市场房屋分布在s218省道两侧,居民群众饮用上了安全的自来水,乌力吉苏木镇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牧民增收打下了良好基础。其中36顶蒙古包为主的贫困牧民转产就业经营场所、乌力吉卫生院蒙医五疗诊所和占地7000多平方米的继承了蒙古族传统风干羊肉技术和现代科技相结合的风干羊肉项目都是得益于400万元少数民族发展资金建成并投入使用的。今年苏木又争取了5公里的巷道硬化工程,40盏太阳能路灯项目,为改善环境拟建的集中供热项目也在积极筹划中。

保障民生、便民服务,助推民族团结

蒙古族是一个具有悠久的游牧习俗的民族,经过长年发展目前已告别了拉着蒙古包到处游牧的生活方式,基本已定居到指定的草场,分为冬季草场和夏季草场进行轮牧。为了贯彻落实安居政策和落实游牧民定居政策,乌力吉苏木政府按照上级要求,召开牧民大会充分征求牧民意见,在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下为92户牧民争取了游牧民定居和危房改造项目。根据个人意愿、家庭劳动力、子女上学情况在苏木镇区、苏宏图沿省道两侧安置了64户牧民发展沿边经济,另一方面在旗府所在地巴彦浩特镇就学校附近安置了30户牧5 民,这样既解决了安居问题、也解决了就业问题,既解决了子女上学问题,也能让牧民集中到苏木镇区,符合了人口向城镇集中的旗委战略,是个一举多得的为民办实事工程。通过乌力吉苏木政府的不懈努力,各族群众告别了蜡烛和煤油灯的时代、普及了风光互补发电设备,告别了牲畜为交通工具的时代、普及了摩托车和各类机动车、牧户车辆保有量达100%,告别了子女学前教育和九年义务教育收费时代、享受了子女上学免费政策,少数民族子女学前教育和九年义务教育上学率达100%,告别了养老无保障时代,全苏木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8%,告别了医疗无保障时代,大病医疗及城镇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7%以上,各族群众的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医疗、社保条件得到全面提升。

生态改善、环境适宜,助推民族团结

乌力吉苏木自然地形为南高北低,地貌以戈壁、荒漠、丘陵为主,区域气候受到海拔高度和沙漠的影响,风光资源较为丰富,而水资源较为短缺,是制约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梭梭是最耐旱的一种天然生长的植物,也是我苏木最宝贵的自然资源,被誉为“沙漠人参”的肉苁蓉就寄生在梭梭树根上,而且种植梭梭和嫁接肉苁蓉技术已非常成熟,是实践证明了的一种成功的沙产业。乌力吉苏木政府看到这一点,认为这是一个各族群众既能保护生态环境、又能可持续的拓宽增收渠道的好项目。为此结合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6 政策,积极争取林业项目鼓励牧民积极保护生态环境发展沙产业,积极推广梭梭种植保护和肉苁蓉嫁接技术,目前已保护天然梭梭林70万亩、人工种植梭梭2万亩,人工嫁接肉苁蓉基地3600亩,种植牧户平均增收2万元。锁阳是寄生于白刺上的又一种高价值中药材,在苏木政府的引导下牧民尝试嫁接锁阳2000亩,并在牧民草场上试种文冠果、黑果枸杞等科技试点项目,为牧民增收和环境改善进行着积极的探索。

心系群众、救灾及时,助推民族团结

乌力吉苏木是一个牧业苏木,畜牧业在牧民的生产生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由蒙古国窜入我境的野狼频繁,给苏木的牧业生产带来了很大的困扰,牧民的牲畜频频被咬死咬伤,很多牲畜受惊吓走失,给牧民带来了一定财产损失。当了解到这一情况后,苏木政府马上通过对野狼的主要活动范围进行了解,并申请上级部门批准,带领边防派出所、当地牧民对入境的野狼进行围堵驱赶,降低了牧民损失,同时协调民政部门争取救灾款近50万元,补偿给受灾牧民手中。

临策铁路建成后,牧民骆驼和小畜穿越铁路时常发生铁路交通事故,给牧民带来了经济损失,给铁路部门带来了安全隐患。最多的时候压死骆驼13峰、山羊70头只,按市场价骆驼每峰1万元计算、牧民损失13万元,山羊按15007 元计算牧民损失10万元。乌力吉苏木政府了解到此情况后,第一时间深入摸底、实地了解情况,协调各级部门耗时1年多时间拉设了300公里网围栏,使铁路交通安全得到了保障,牧民群众利益得到了保护。

边疆安全、综治维稳,助推民族团结

稳定是社会发展的前提,为此乌力吉苏木建立了以苏木党委为核心、嘎查支部为纽带、军警企民共同参与的党建管理新格局,有效提升了各部门、各行业的整体协调、配合和联动性,近几年来无一例特大刑事案件和安全事故发生、无一例群体性上访和越级上访事件。苏木政府高度重视边疆安全稳定工作,实行“点线面”结合的战略,重视关键点、守好边防线、控好社会面,每年的民兵训练也以各嘎查年轻少数民族牧民为主,并将边境一线年轻牧民纳入民兵预备训练,联系边防七连进行专业化训练,协同各边防部队站所官兵,形成了联边联训联防的体制机制,在强化民兵队伍的同时拉近了军民关系,认真贯彻执行了党的民族政策,促进了军警企民共建,呈现出了边疆安全稳定,军民和谐共处,各民族团结一致,共同致力地方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良好局面。乌力吉苏木是一个边境苏木,边境线长公里,边境一线二线牧户有15户49人,该部分牧户中蒙古族44人、汉族5人,都是祖祖辈辈守土戍边的当地牧民。全部按照军事化管理模式设立9个民兵点,常年在本地生产生活的同时8 守护着边防线。乌力吉苏木政府考虑到守土戍边牧户路途远、路况差、采购生产生活材料困难的实际,特申请上级部门和民政部门给予每人每天1斤边补粮的补贴,考虑到用电困难问题争取和发放风光互补发电设备15套,考虑到饮水困难问题联系机械给人畜饮水困难户打机电井3眼、筒井4眼等优惠政策,确保了守边各族牧民生产生活。

文化繁荣、传承民俗,助推民族团结

作为一个少数民族地区,乌力吉苏木政府高度重视民族宗教工作,各方筹资100多万元修缮了具有300多年历史的沙日扎庙,健全调整了沙日扎庙管理委员会,强化了民族宗教的规范管理,保障了广大少数民族群众的宗教信仰,有效遏制了邪教的传播和渗透。苏木政府每年开展3次敖包祭祀活动、1次乌兰牧骑演出、1次三八妇女活动、1次五四青年暨职工运动会和1次本地区独有的“长调回荡的乌力吉赛汉”牧民传统文化节、敖云别立格民歌大赛,继承着古老的传统,传承着古老的民族文化和民俗,这些努力不仅调动了少数民族群众的积极性,营造了乌力吉苏木良好的民族文化氛围,而且也促进了乌力吉少数民族的团结和少数民族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

多年来,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乌力吉苏木政府在社会当中树立起了良好的形象,成为富有感召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先进集体,为促进党中央及区、盟、旗委政府政令畅通9 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加强各民族间的友谊树立了良好的典范。在步入“十二五”的今天,乌力吉苏木政府这棵民族团结之花,正以提升民歌故乡和阿拉善奇石二个品牌的知名度,夯实边疆稳定、民族团结、牧民增收、生态改善、城建改观五个基础,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实现“美丽、和谐、富裕乌力吉”为奋斗目标而积极努力拼搏着,她将以更灿烂的笑脸、火热的心情迎接新的春天!

民族团结先进事迹【第二篇】

本校教师×××,现年×岁,中国共产党党员,担任我校后勤副校长一职,×××年参加工作,至今已近×年。在工作中,他时时以一个优秀教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热爱学生、团结同事,在平凡的岗位上做着不平凡的工作。深受学生的喜爱,家长的信任,并赢得同事、领导的高度认可。

××老师初到喀拉苏乡时,上哈校的他不懂一个汉字,不会一句汉语。而如今,他可以用汉语与我们交流。如此大的变化与他的勤奋好学、思想上进是分不开的。阿老师常说:为人师者,必须以德为先,以责为重,以生为本;做学生人生的导师,生活的向导,技能的教练,学习的楷模,心灵的挚友。作为一名老党员,他把全部的精力和心血都倾注在孩子身上。在工作之余,他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十八大精神,践行科学发展观,强化理论与实践,不断提高自身素养,扎实工作,全心全意为教育事业服务。

校,对于他的这一举动,他的家人非但没有加以阻止,反而同他也一起搬进了——那不足二十平米的集体宿舍。全校师生无不为此动容,他的这种“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也在本地广为流传。

他对待工作,认真上进,勤勤恳恳,在学校默默耕耘十余年,实现着一个教师为人师表的职责;参加工作以来他始终兢兢业业,热爱本职工作,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勇挑重担,服从工作安排,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学校安排的工作从不推三阻四,尽心尽力想办法完成,一心扑在学校工作上。他关心、热爱每一位学生,热心为师生排忧解难。由此,学校盛行着一句话“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阿老师”。

为了让学校的老师和孩子们有一个舒适的工作和学习环境,他每天总是第一个起床,安排集合学生跑早操,打扫卫生。在学生的心中,他常常是一副笑脸,友善、和蔼。他以自己的言行来影响、感化学生,真心实意的爱学生,对他们进行情感教育,是他们成长所需的沃土。他深深地知道教师的爱似春风,能驱散孩子心头的阴影;似良药,能康复那些畸形变态的心灵;似火种,能燃亮失望者对人生的向往之光;似甘露,能轻轻洒在学生那嫩嫩的绿色的心田。只有用心从教,倾听学生的心声,关爱弱势群体,每一个人的内心才会真正的和谐,只有人的内心和谐,社会才能真正和谐。

爷,又在最近不幸病逝。听闻这样的消息,阿老师立刻来到这个七岁孩子的家中,看着孩子天真的童颜和无助的眼神,阿老师心碎了。回到学校阿老师向学校反映了孩子的情况。学校查明情况后,答应将小男孩留在学校就读,并享有国家“两免一补”政策,免费食宿。天冷了,阿老师见孩子还穿着单衣,他自掏腰包给孩子买了一身保暖的衣物,学校老师也被阿老师的行为深深地打动了,纷纷进行募捐。每逢节假日,阿老师都将孩子带去洗澡、理发,给他换洗衣物,改善伙食,您总能看见一个活泼开朗的小男孩身影。我们总是笑着跟阿老师打趣称那是他的另一个儿子,他也只是憨厚的一笑,操着并不流利的普通话说:“就是,就是。”

××年×月×日晚自习期间一名叫×××学生突发疾病痛苦万分。正在吃晚饭的他得知后放下碗筷奔向教室二话不说背起患病学生就向医院冲去,不但垫付了全部的医药费而且整夜不眠的陪护了一个晚上。第二天家长赶到后紧紧握住他的双手说:“××老师真是太感谢你了!”他却深情说:“这是作为一个老师应该做的,因为他们都是我的孩子呀!”

十余公里从牧民家中找来馕和开水帮助学生度过难关。当他回到家时双腿已经变成了冰柱......学生上晚自习时,我们总能见到他忙碌的身影,无论哪位老师有事请假,他总会积极主动地帮他代班,老师们都被他的行为深深地感动着。学生也与他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住宿生遇到困难都会去找他。他关心学生就像关心自己的孩子一样,既关心他们的生活,又关心他们的健康,还关心他们的学习,更重要的是关心他们如何做人。近二十年来,他就是这样播撒着爱的种子,收获着爱的硕果。家长们都说“有阿老师在,我们放心!”这难得的口碑胜过金杯、银杯。学校电路出现故障时,我们第一个想到的也是阿老师。只要教室的灯坏了,他都会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修灯,从不顾忌自己的安危。他“身兼数职”,既是学校的领导,同时又担任着学校的电工、电焊工、维修工等等。

在生活中,他与人友善,真心待人,赢得了领导、同事和家人的一致好评。在学校老师的眼中,他是个平易近人的领导。从来不摆架子。老师的要求和建议,他总会欣然接受,并努力达成。每逢肉孜节、古尔邦节,他都会热情的邀请学校老师去他家做客,并盛情款待。对待同事们如同对自己的亲人一样。

×××××××学校

×年×月

民族团结先进事迹【第三篇】

刘永辉同志作为一名党员,工作积极主动,爱岗敬业,能够按照工作职责,作到严格要求,勤奋努力,尽职尽责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一)该同志能够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全力以赴做好维护稳定的各项工作。“”事件发生后,我单位根据州党委和州教育局安排,从7月24日至2010年元月,抽调刘永辉同志赴乌市天山区胜利路社区从事维稳工作,在近半年的维稳工作中该同志能够坚决服从各级党组织的安排,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认真履行职责,始终保持了思想上的坚定性,工作上的主动性、不辱使命,不辜负领导的重托,较好地完成了各项维稳工作任务。

(二)该同志注重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内容的学习,通过学习努力提高应对新形势、新任务的能力。该同志认识到要做好所肩负的维稳工作就必须加强学习,只有深刻理解党中央和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维护社会稳定的方针、政策,才能在大是大非面前做到旗帜鲜明,立场坚定地同党中央保护高度一致。通过个人自学和小组集体学习相结合的方式,较全面系统地学习了关于加强民族团结和维护社会稳定的相关材料和政策法规。通过理论武装,该同志能够很快地进入工作角色,在对社区群众进行民族团结和政策宣讲工作时得心应手,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二)该同志不惧困苦和个人安危,全力完成维稳工作的各项稳控任务。从抽调到乌鲁木齐市以后,就以积极的工作状态投入到社区的各项维稳工作之中,胜利路社区住户多、人口杂、民族结构复杂。“7•5”事件中有13位居民受伤,3户居民房屋受损,7户商铺受损。刘永辉同志主要承担社区内一个片区流动人口的清查和调查,“七.五”受伤人员的安抚慰问,“七.五”事件被拘押人员家属、失踪人员、重点人员的监控教育工作,针刺事件期间的治安值勤和维稳值班、社区常住人员入户宣讲等多项工作。工作中,该同志都能以高昂的工作热情和严谨的工作态度,认真对待每一项工作,不分节假日,不分白天黑夜,只要是工作需要,克服困难、尽最大努力保证工作,并能够主动团结配合维稳工作组的少数民族同志和社区工作人员,主动承担文字撰写和表格的填写工作,保证了小组工作的按期完成。共参与排查登记常住户2070 户,排查常住人口6312人,排查流动户263户,登记流动人口553人,签订出租房屋责任书153份,采集流动人口头像、收集照片 553人,采集指纹553人,走访登记商户52 户,出色地完成了流动人口摸排、调查和登记任务。

(三)该同志坚持严以律已,树立党员的良好形象。在维稳工作期间能够按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虽然工作环境复杂危险,但作为抽调到乌市120名工作队员中最年轻的党员,在工作中能和老同志一样,从不讲任何条件,积极主动完成任务,有时疲惫身体不适时也能坚持工作,5个多月来没有请过一次病假和事假,而且节假日加班和夜间值班达51天。能够做到弃小家顾大家,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得到了工作组同志和大家的一致好评。该同志谨言慎行,在群众中树立了昌吉州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在和群众面对面做思想工作时,能够努力做到耐心细致,力争把党的政策讲深讲透,让广大群众能够放下心理包袱,解开思想疙瘩,使他们对党和政策的决策和方针有一个清晰的理解和认识,同时也加深了党和人民群众和血肉联系。该同志工作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开展民族团结、讲政策法规等教育活动,发挥自身教师的特长,组织并主讲了“”事件真相、民族团结、科学发展观、党建知识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专题讲座4次,参加的党员和干部200多人次。该同志走访居民时开展各种座谈会、宣讲会21场次。在工作中一方面深入群众、广泛宣传、做到全覆盖100%入户,一方面积极上报当日工作进展情况及信息情况反映,做到各项工作任务传达迅速,落实有序,并对各阶段工作进行了及时归纳与汇总。同时也积极开展调查研究、了解民情,为群众排忧解难,化解矛盾等受到了居民的欢迎。

(四)该同志能够尽其所能地为社区和群众办实事。在维稳工作中,十分注重解决社区群众的实际困难和问题。特别是针对容易引发上访事件的一些问题和矛盾,及时调解,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帮助协调安装社区巷道的路灯、天然气、停车位、排水等问题。利用工作闲余时间组织四次社区工作人员和维稳人员,参加计算机办公软件培训,得到社区人员一致好评。该同志以实际行动维护民族团结、旗帜鲜明地反对民族分裂,为大家做出了表率。

昌吉电大工会

2010年3月

民族团结先进事迹【第四篇】

苟亦工同志,汉族,54岁,大专学历,伊犁州精神病院男二病区的医生。1980年在伊犁地区民政处福利公司参加工作,1986年来我院从事护理工作。因医师资源匮乏,1992年,苟亦工下定决心自费到湖北省职工医学院学习了精神科医师专业,三年后回院从事了医生职业。

苟亦工同志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都以朴实的心态、敬业的精神去对待每一位精神障碍患者。凭着对精神卫生事业的热爱和对患者的高度负责的态度,使苟亦工同志成为一名业务素质高,政治立场坚定,为人正直、善良的人,工作中他始终坚持“三个离不开”的思想,从来不说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话,不做不利于民族团结的事,主动搞好民族团结,为了更好的和少数民族患者交流,他主动学习了维吾尔语,现在一口流利的维语是科室里重要的“翻译”。

伊犁州精神病院是由汉族、哈萨克族、维吾尔族、蒙古族、塔塔尔族、乌孜别克族等10个不同民族、140余医护职工组成大家庭。苟亦工作为带教老师,他格外关心他的哈萨克族徒弟阿热甫,这个2011年新来的大学生虽然选择了精神病院的职业,但是仍然会有自己的梦想。因为我院地处偏僻,所以阿热甫每天上班在医院,下班住在医院宿舍里,对于年轻的小伙子来说生活也很枯燥。苟医生便经常在工作之余和他聊家常、聊他们的宗教习惯,关心他的吃住情况而且还不厌其烦的给他讲解工作中遇到的疑难问题,鼓励他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更重要的是告诉他精神卫生学科需要有这样的新鲜血液输入,医院离不开年轻的力量。

对于各族患者,苟亦工更是一视同仁,用心医治、平等关爱。2010年,苟医生治疗了一位维吾尔族的门诊病人,他因“脑器质性伴发精神障碍”出现幻听。这个不幸的病人初次就诊时带着三个幼儿,他们衣衫破烂,面黄肌瘦,经过交流苟医生得知孩子的母亲还瘫痪在家,家庭经济十分困难。苟医生为他确诊后便向他讲解民政救助的知识和方法,告诉他每天要按时吃药,病情会很快好转,只有这样才能照顾好孩子和家庭,并且预约了后期复诊的时间。病人虽然走了但苟医生的心却久久不能平复。他回家后便将亲朋好友的幼儿衣服收集起来,并买了6双新鞋带到单位。当这个维吾尔族患者再次复诊的时候苟医生便将衣物送给了他。现在三年多的时间过去了,患者虽然早已康复,但他一直和苟医生保持联系,他告诉苟医生因为在民政的救助下家里不在那么拮据,而且他也在找到了园林绿化的工作。

苟医生的耐心、细致是常常是大家学习的典范。2013年11月,因气温变化较大,病房里很多年龄较的大的老患者出现了感冒发烧的症状。其中有位年届七十的哈萨克族患者患有严重的心衰、糖尿病,他一下烧到39度多,白天吃药打针还基本能控制温度,到了晚上体温又增高。苟医生急的吃不下饭,睡不着觉,本已经回家的他放心不下,夜里又搭着车来到单位照顾这位病人。第二天,看到病人不吃饭,他就主动给老人喂牛奶喝,结果老人破口大骂,并且语言不堪入耳,还边喝牛奶边向苟医生吐口水。其他医护人员都说别理他了,不喝就不喝。苟医生却说:“他是虚弱的病人,有情绪也很正常,他的家人都半年多不来看他,心里肯定不好受,他身体这么差,再不吃饭、补充营养肯定不行。”就这样在苟医生的耐心劝说下病人才积极配合喝奶、吃饭。这一场饭喂得苟医生身上污垢斑斑。一个星期后病人基本康复,他真诚的道了歉,但是情绪仍然低落。后来苟医生多次和病人的儿子联系,家属依旧没有来看望他们的父亲。苟医生为了安慰病人,自己买了烤鸡、烤包子、水果提到病人身边说:“你家里来人看望你了,但是因为现在一级预警,医院不让家人探视,他们说过段时间还会在来的……”这位哈萨克族老人的心就在这善意的谎言里得到了安慰。

苟亦工就是这样常常扮演儿子的角色照顾病房的老人,还常常扮演爸爸的角色照顾发育迟滞的孩子。男二病房里有个发育迟滞的回族男孩,他7岁时就住进了病房,因为病情,所以他吃饭乱吐,还经常随地大小便,弄得护理人员十分无奈,苟医生就像父亲一样循循善诱,耐心教导帮他改掉小毛病,后来这个男孩成了“小尾巴”。现在小尾巴都17岁了还经常跟在苟医生的身后喊他爸爸。

苟医生在医院28年,和各族病人亲如一家的事迹不胜枚举。他没有可歌可泣的事迹,有的只是在平凡中造就着不平凡,他是我们民族团结工作中的模范,也是我们在开展民族团结工作中学习的好榜样。

伊犁州精神病院 2014年6月9日

民族团结先进事迹【第五篇】

——

xx县xx镇党委书记

xxx xxx,男,汉族,中共党员,xx县xxx镇党委书记。作为一镇的党委书记,xxx同志深知肩上的责任。xxx镇是一个多民族镇,这里住着汉族、回族、土族等好几种民族,其中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70%。作为镇党委书记的他,始终关注民族地区的发展,在xxx镇任党委书记的六年时间里,他同领导班子其他成员一起经过多方争取,组织实施了牙尔山、张家湾等五村的自来水工程、焦土等10个村的整村推进项目,上下藏小学新建工程、山石庄小学新建工程、镇文化站、司法所办公楼、计生办公楼、xxx灌区中低产田改造等众多工程项目,总投资达5000多万元;2008年经过多方争取,成功引进了总投资1000万元的xx千头肉牛育肥项目,目前已完成投资500万元,土地征用、棚圈搭建等工作,该项目的实施将改变这一地区的产业链条,极大的促进民族地区特色养殖业和牛羊育肥业的发展,成为促进农民增收的新途径。

xxx镇是一个农业镇,又是严重缺水、易旱,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民族乡镇,改变传统的耕作方式,引导农民进行科学科田,使农牧业生产由粗放型向集约化方向发展,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是xxx同志担任镇党委书记的第一个设想。为了尽快掌握农业科学技术,他甘当小学生,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捧起了厚厚的农业技术书籍,不懂的就向农业技术员请教,他硬是靠自己刻苦钻研的精神,使自己由一个农业技术的门外汉成为一个标准技术员。在工作中他发现,一些少数民族群众观念较落后,在先进种植技术的推广运用难度较大,他就经常深入生产第一线,走村窜户,耐心细致地做群众的思想工作。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班子成员的不懈努力,群众终于接受了推广的各类种植先进技术,2008年完成双垄全膜玉米种植2600亩,地膜洋芋1000亩,杂交油菜10000亩,通过种植业结构调整,使群众得到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但xxx同志明白,在工业一无所有的情况下,仅靠种植业的结构调整是不够的,很难实现农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目标,他带领党政班子成员,奔走协调,争取以向新疆输送季节性拾棉工、向内地企业成建制输出毕业返乡青年、鼓励群众发展餐饮业,向省内外的厂矿企业输送民工、培育劳务经济人等多种形式积极鼓励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努力发展劳务产业,增加收入。2008年全镇劳务收入占总收入的52%,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增收,加快了少数民族群众脱贫致富的步伐。

xxx认为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三者之间存在相互融合,相互依赖,共同促进的关系。加强民族团结是促使全镇各族人民脱贫致富,达到共同富裕的可行办法。随着农村奔小康进程的加快,部分少数民族农牧民因缺乏劳动力或未成年子女诸多因素,从致富奔小康的队伍中掉队,为使这部分人尽快脱贫致富,他采取科技扶贫、文化扶贫、劳动扶贫、建房扶贫、实物扶贫等措施,针对不同对象采取不同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xxx镇回族群众较多,清真寺院有36座,许多矛盾出在寺院之间信教群众的相互争夺,这一矛盾也成为维护全镇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重中之重。因此,xxx同志,结合在全镇开展的寺院社会管理工作,经常深入寺院和信教群众之间,组织广大党员干部、清真寺阿訇和信教群众,认真学习了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学习了《宪法》、《民族区域法》等法律法规,进一步提高了全镇干部执行民族宗教政策的水平和处理问题的能力。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的思想,增强了“四种意识”,努力做到了“四个维护”,形成了全镇各民族平等相处、团结和睦、友好互助的良好氛围。

48 165708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