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一年级教案样例【实用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读预览】此篇优秀范文“人教版数学一年级教案样例【实用4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整理分享,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此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教案【第一篇】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上下的位置关系,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能力目标: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和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

情感目标:初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能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和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文试表述

教学难点:让学生体验上下位置的相对性。

教具准备:喜洋洋的贴图,课件。

教学过程:

一、从贴脸游戏,引入课题。

1、师:同学们,今天陈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位朋友,瞧:

(课件出示喜洋洋图片)

2、出示喜洋洋图片1。

问:你们觉得这两个喜洋洋有什么不同?

3、学生讲,老师贴。

4、学生观察,两者间有什么关系?

5、引入课题,喜洋洋为了感谢大家帮它找回了鼻子和嘴巴,现在给我们当导游,带我们一起去游玩,在生活中去学习上下位置关系。板书:上下。

二、理解上下,培养空间观念。(重点)

出示主题图,这是我们学习的第一站,南京长江大桥,图中有什么交通工具呢?

学生观察。

1、初步体会上下位置关系

出示汽车和火车,你能说说它们的位置关系吗?

引导,谁能完整的说一说,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

2、详细体会上下位置关系

出示火车和轮船,你能再说说它们的位置关系吗?

引导,谁能完整的说一说,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

小结:在位置关系不变时,对于两个物体,上下位置关系是绝对的。

2、体会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难点)

出示汽车、火车、轮船,你能说说它们的位置关系吗?

引导,一会说火车在上面,一会又说火车在下面。对吗?

同桌讨论。生回答。

小结:对于三个物体来说,参照物不同,上下位置关系也会不同。例如:火车对汽车来说,火车在汽车的下面。火车对轮船来说,火车在轮船的上面。

三、创设活动,加深理解,促进情感体验

(1)摆一摆

现在,喜洋洋带我们来到第二站教室。

将你的数学书摆在课桌的上面,然后将你的文具盒放在数学书的上面,再从文具盒里拿出一支铅笔放在文具盒的上面。

并说说,谁在最上面?谁在最下面?

(2)同桌合作摆一摆,说一说。

生操作,师巡视。

(3)写一写。

四、巩固理解、增强应用意识。

1、游戏,喜洋洋做,学生跟着做。

游戏儿歌:上上下下

咕噜咕噜咕噜咕噜向上爬,(双手握拳相互绕圈从下往上至头顶)

咕噜咕噜咕噜咕噜向下滑。(双手握拳相互绕圈从上往下至脚面)

太阳出来了,(双手在头两侧伸直打开,手心向前)

花儿也对我咪咪笑。(手腕靠拢在下巴处做花朵状微笑点头)

上,下,(双手伸直上举,再弯曲至耳朵旁)

上,下,(重复上面动作)

休息一下。(双手在脸侧做睡觉状)

2、第三站,动物器材室。

3、第四站,喜洋洋的房间。

4、第五站,回到教室。

联系生活,叫学生观察所处的教室,有哪些物体存在着上下位置关系。

五、小结。

今天,喜洋洋带我们游玩了这么多地方,你收获了什么?观察所处的教室,比如,讲台和黑板,第一小组和第二小组间存在哪些位置关系?这是我们后面几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教案【第二篇】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经历探索日常生活中间隔排列的两个物体个数之间的关系,以及类似现象中简单数学规律的过程,初步体会和认识这种关系和其中的简单规律。

2、通过观察、猜测、操作、验证以及与他人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事物、用数学的观点分析日常生活中各种现象的意识和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好奇心,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引出规律

学生交流得出:一只手上有5根手指,有4个空档,手指数比空档数多1,空档数比手指数少1。

指出:其实像这样的有规律现象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首先我们一起到小白兔家去看看吧!(板书:找规律)

二、创设情境,探索规律

生1:夹子和手帕。

生2:兔子和蘑菇。

生3:木桩和篱笆。

(板书:夹子和手帕 兔子和蘑菇 木桩和篱笆)

2、观察“夹子和手帕”(出示部分手帕图)

师:夹子和手帕是怎样排列的?

生:一个一个排列的。

生:不是。是按照一个夹子、一个手帕……这样排列的。

师:对,它是按照夹子、手帕、夹子、手帕……顺序排列的。(板书:夹子、手帕、夹子、手帕……)

师:第一个是什么?最后一个是什么?

生:夹子。

师:第一个和最后一个都是夹子。还可以说成两端都是夹子。

师把板书补充完整。(夹子、手帕、夹子、手帕……夹子)。

3、小结:像以上这样一个物体与另一个物体间隔的排列,叫间隔排列。板书:间隔排列。

师:看一看,图上一共晒了多少块手帕?用了多少个夹子?想一想,你发现夹子的个数与手帕的块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吗?同桌互相讨论一下。(夹子数比手帕数多1,手帕数比夹子数少1。)

4、观察“蘑菇和兔子”(出示部分兔子图)

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呢?谁来说一说。(小兔和蘑菇间隔排列,两端都是小兔,小兔数比蘑菇数多1,蘑菇数比小兔数少1。)

5、观察“篱笆和木桩”(出示部分木桩图)

师:再来看木桩和篱笆,你找到其中的规律了吗?

说一说:你找到的规律是怎样的?

6、归纳小结:

通过观察,我们一起发现了图中存在的一些规律。一般来说,像夹子、小兔、木桩这样,是处于两端的物体(板书:两端);像手帕、蘑菇、篱笆这样,是处于中间的物体(板书:中间)。

现在,谁来说一说,两端的物体与中间的物体间存在什么规律?

三、动手操作:

同学们真聪明。现在,老师就要来考考你们了。(课件出示题目)

请同学们拿出身边的小棒和小圆片,摆一摆,使得你摆出的图形也符合这种规律,看谁摆得又快又正确。(学生动手操作)

说一说:你是怎么摆的呢?谁上来摆一摆,并说说自己是怎么摆的。

(让摆得较快的学生上前,在投影上演示自己摆的情况)

师:如果将最后一个小棒拿掉,结果会怎么样呢?

问:为什么同样是间隔排列,却出现了不同的结果呢?(小棒和小圆片个数相等)

它们是怎么摆放的?(也是间隔排列,但两端的物体不相同)

小结:两种物体间隔排列,如果两端物体不同,那么排在两端的物体和中间的物体个数同样多。

四、巩固、应用:

1、师: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物体也有这样的规律。你能说一说吗?((生举例说明)

-如:树和树之间的空档间隔排列,两端都是树,空档比树少1。

-又如:有的人穿的衣服一条蓝的一条黄的排列着。

-再如:每天学校做操时,操场上排列的队伍、广场的栅栏、……

2、师:老师这儿也找到了一些生活中的例子,需要大家一起来帮助解决。大家请看屏幕。(课件出示题目)

(1)、“电线杆和广告牌”

(有24块。每两根电线杆中间有一块广告牌,广告牌的块数比电线杆的根数少1)

追问:如果有25个广告牌,那又会有多少根电线杆呢?为什么?

(2)、“锯木头”

师:图中这人在干什么?

锯木头中是不是也有这种规律呢?

a、把这根木料锯一次,能锯成多少段?锯2次呢?(课件出示)

b、 如果要锯成6段,需要锯几次?(课件出示)

问:同学们发现什么规律了吗?谁来说一说?(锯的段数总是比次数多1,锯的次数总是比段数少1。)

用这个规律快速抢答:锯7次能锯成多少段?锯9次呢?55次?

反过来,如果要锯成8段,需要锯多少次?9段呢?24段呢?

3、小结:同学们,你们现在已经熟练掌握了规律,思考的速度就快了。

五、拓展规律:

1、请同学们再来看一看河堤上种的树。(课件出示)

师:有75棵柳树,每两棵柳树中间要种一棵桃树。一共可以种多少棵桃树?

(口答)你是怎么想的?

2、请同学们再看这一题和上面一题一样吗?哪里不一样?(上一题是在河堤的一边栽树,这一题是在圆形池塘的一周栽树)那答案一样吗?(同桌交流)

学生有可能会出现两种答案(75,74)哪一种是正确的呢?

六、总结

师:今天,我们发现了一条很有用的规律,还运用这条规律解决了不少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其实,这样的规律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老师也找了一些,我们一起来欣赏。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教案【第三篇】

(1)知识与技能:会按照多种标准分类,体会分类的多样性。

(2)过程与方法: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回+答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能应用于生活中。

教学重点

本课教学的重点就在于孩子们能按给定的标准或自己选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体会分类标准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

让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回答问题。

教学准备:

教材、ppt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图片出示3组图片,找出不同类的并圈出来。(学生讨论,并举手回答)

2、出示水果类、蔬菜类与文具类的相关图片,让学生分类。

3、引出本节课教学内容,并让学生解释什么是分类。

(二)创设情景,自主探究。

1、出示例1情景图。

师: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

生1:有很多气球。

生2:有各种形状的气球。

生3:有各种颜色的气球。

师:有这么多气球,可以怎样分类呢,先在小组内说一说。学生分组讨论,自由分类理整,汇报、交流。

生1:按形状分类。

生2:还可以按颜色分类。

师:同学们真棒!想出了不同的方法来分类。

2、分一分,数一数。

(1)按形状分类。

师:下面我们先分组,按形状分一分,并数一数,每种气球各有多少个。

学生分组活动。交流、汇报。

生1:我们按形状把气球分成了球形的气球、心形的气球和长气球三类。我们边数边画知道球形的气球有5个,心形的气球有4个,长气球有3个。

生2:我们按形状把气球也是分成了球形的气球、心形的气球和长气球三类,我们是先分一分,再数一数的,知道球形的气球有5个,心形的气球有4个,长气球有3个。

出示表格:

师:说得很好!那哪种气球最多?哪种气球最少?

生:球形气球最多,长气球最少。

(2)按颜色分类。

师:想一想如果按颜色分类,可以怎么分呢?每种气球又各有多少个呢,请小组内分一分,数一数。

生:按颜色分成3类。

3、出示例2

观察这些人有什么不同?请你们根据观察到的不同把这些人进行分类。

4、小组交流。

要求:说说你是怎么分的,再听听别人是怎么分的。

5、指导看书。

a.说说书上两个小朋友是怎么分的。

b.小结:根据不同的标准,我们可以有不同的分法。

(三)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给出大小不同的篮球和足球若干,让学生进行分类。

要求:按照不同的两个标准进行分类,并将结果用统计表的形式表现。

2、把全班同学进行分类,可以怎样分?

(四)小结

1、引出生活中的分类情况,让学生明白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这节课我们学了用一种方法分类和按不同标准分类。分类时的关键是找到不同的地方。我们也要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理的分类标准。

(五)作业布置

1、把自己抽屉里的书本按照所学知识进行分类,并做简单的统计表。

2、找找生活中还有哪些分类,课后和同桌说一说。

板书设计

分类标准不同、结果不同、但总数相同。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教案【第四篇】

教学内容:

新教材第二册共有9个单元,第一单元:南极小客人――100以内数的认识;第二单元:下雨了――学看钟表;第三单元:农夫与牧童dd方位与图形;第四单元:绿色行动――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一);第五单元:小小存钱罐――人民币的认识;第六单元:大海边――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二);第七单元:阿福的新衣――厘米、米的认识;第八单元:我们的鞋码――统计;第九单元:儿童乐园――总复习,另外还包括两个数学广场和两个实践活动――奇妙的回形针、小小信息员。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一)数与代数

1、在实际情境中能正确地认、读、写100以内的数。并能认识计数单位“百”,知道100以内数的组成和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会计算100以内数的加减法。结合现实素材,初步学会估算。

3、在现实情境中,能正确认识整时、半时、几时刚过和快到几时。

4、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元、角、分,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空间与图形

1、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能识别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

2、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厘米、米的含义,知道1米=100厘米;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

(三)统计与概率

在统计活动中,学会初步简单数据分享的“人教版数学一年级教案样例【实用4篇】”,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和统计图.

能完成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能根据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四)实践与综合应用

1、加深对百以内数的认识与计算方法、图形与统计等知识的理解。

2、在实践活动中,初步了解收集、整理数学信息的渠道与方法。

二、数学思考

1、经历从生活情境中抽象出100内数的过程,发展初步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能力,建立初步的数感与符号感。

2、经历探索100以内容数的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索的意识。在估计物体个数和进行估算的过程中,初步形成估算意识。

3、在认识图形、方向及长度单位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观察、想象操作能力,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4、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对统计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初步的分析判断,形成初步的统计意识。

三、解决问题

能用100以内的数描述现实生活中的事物并能与同伴交流。

1、在具体的情境中,发现并提出能用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解决的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在探索、交流、计算方法的过程中,感受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2、能综合运用方向、图形等知识解决问题,形成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过程中,解决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

四、情感与态度

1、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和兴趣,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

2、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生活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作用。

3、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发现错误并及时改正,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南极小客人------------------6课时

第二单元:下雨了-----------------------2课时

第三单元:农夫与牧童------------------4课时

第四单元:绿色行动-------------------12课时

第五单元:小小存钱罐-----------------5课时

第六单元:大海边---------------------17课时

第七单元:阿福的新衣------------------4课时

第八单元:我们的鞋码------------------2课时

第九单元:雪山乐园---------------------5课时

[2017年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48 326964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