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素质与职业素养【精编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言】此例“职业素质与职业素养【精编4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职业素质与能力范文【第一篇】

论文关键词:职业发展;职业能力素质;学习环境;职业指导;职业教育

一、序言

尽管在西方社会中,雇主希望现在的雇工比20年前的雇工具有更多的知识、技能并且具有更强的内在动机。但是,职业教育并没有满足他们的这些期望。在学生的内在动机、知识水平及所掌握的技能方面却是存在许多令人怀疑的地方。这个令人失望的结果肯定有其造成的原因,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大部分学生在读书期间,没有一个清晰的职业愿望,更不用说职业认识。缺乏内在动机导致学生做出相当随意的职业选择,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导致较高的辍学率,最近几年,欧盟对职业院校中职业指导的投入不断上升。同时,很明显,学校的管理者并不注重职业指导和职业辅导。他们几乎不向这方面投入经费。

二、职业学习:理论观点

在西方国家,职业教育中的职业指导主要是基于特质论的理论基础之上。该理论对荷兰职业教育中的职业指导及职业辅导的模式构建及内容都具有巨大的影响,其中主要的概念有“知情选择”和“制定决策”。在该模式中,要做出较好的职业选择,雇工的个性及才能必须要与工作中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相匹配。因此,咨询顾问及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关于自身能力的可靠信息以及在实施特定工作中所需要知识和技能的信息。通过这些信息,学生就可以对自己的职业做出理性的选择。

该模型的局限越来越明显。一个人的职业生涯越来越不可预测,因此,基于某些信息做出理性的职业选择,就变得非常的困难。存在一种观点,即学生是否有做出理性的职业选择的认知能力,这仍是一个挑战。30年前,有专家观察发现,人们之所以没有做出理性的职业选择,主要的原因有他们没有掌握当时的实际情况,没有一个坚持的价值体系,此外,还没有掌握高效的推理技巧。人类的理性都是有限的,所以他们经常做出一些不理智的行为。尤其是年轻人,他们只能做出短期的预期,因此,在某一段时间内,他们会把注意力集中在一点上。神经学和神经心理学的研究解释了年轻人“有限理性”的存在,因为他们的前额皮质(大脑的一部分,负责做出事物的选择)要到20-30岁的时候才会发展完全。因此,当年轻人面临复杂情况的时候,就会立即做出决定。

基于以上理论,还是不可能提供关于个体及劳动力市场的准确信息。因此,传统的职业指导及咨询变得越来越过时。这个结果对学生是毫无益处的,尤其是作为教育系统多重选择及基于市场系统的选择也变得越来越重要,作出决定的实际责任主要就是落在学生身上。所以,在学生有必要做出决定之前,没有必要为他们提供大量信息,只要帮助他们学习如何收集信息,及怎样把这些信息转化为有意义的知识和行为即可。很明显,发展职业素质能力是一种高阶段的学习过程,传统的学习环境是不能满足这种需求的。

三、职业学习

职业发展的第一个理论的学习观点是强调再生性学习。该理论是建立在班杜拉的社会认知理论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其主要观点是职业选择是职业定位自我效能感、预期结果及目标之间的相互作用的结果。关于行为结果的信心与期望被看作两种学习过程的结果:由成功学习和失败学习或者替代性学习所造成的正强化或负强化。自信与个人行动的期望的结合产生了职业愿望。在这些愿望基础之上,做出职业的决定,选择职业。然而,在一定程度上,学习的经验与空间还受种族与性别的约束。

当今社会,发展飞速,很难使用社会认知的学习理论来准确的描述职业学习的过程。在当今全球化经济的环境下,工作变化如此之快,以至于使不断增长的学生去广泛的学习变得越来越困难。另外,在社会认知学习理论中,社会经验被看作是做出决定的外部因素,然而,经验主义的研究建议,它们实际上是做出职业决定的完整部分。要在众多理论当中去理解职业发展,了解理论也是很有必要的。

这种方法是由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供的,其观点是学习过程就是学习者将信息转换为有意义的知识的过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中,有意义的构建是通过个体与其他个体关于实际经验进行的对话来实现的。

四、教育中的职业学校环境

在职业导向学习的环境中,学生可以获得真正的工作经验,并且在学习过程中也具有发言权,最后,可以积极参交流与并讨论工作中的学习经验。这种学习环境与传统的学习环境在很多方面上都不同,具体如下:

1.不注重信息的转移,而注重获取真实的工作经验;

2.不注重由教师到学生的知识讲解,而注重教师与学生的意见交换;

3.在作出职业决定的时候,不注重制度的干涉,而注重持续的指导;

4.在教育过程中,不仅仅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而且还要注重学生的情感培养;

5.不注重单一的标准的学习路线,而是注重多元选择的创新和相互分享。

五、研究问题及研究模型

然而,经验主义并没有像以上所定义的职业导向学习环境,这还有待于加强职业能力的发展。该研究旨在寻求以下问题的答案:

学习环境中哪些方面证明了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学生所掌握职业能力的程度?

除了刚才以上所提到的学习环境的特点,个人在职业能力学习过程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首先,个人发展职业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性别的影响。在工作当中,男生和女生看上去都有很高的职业兴趣以及较高的独立性。但是,专家研究显示,在作出职业选择的能力方面,女生比男生的得分更高,而结果往往是男学生更确定自己的职业选择。年龄也与职业选择和能力有关:学生的年龄越大,他们为职业选择所做的准备就越充分,对他们的职业也就更加确定。研究表明,内部控制点有助于职业规划,工作态度的知识以及做出更好的职业选择。在研究当中,专家使用了“内部控制点”这一概念,来说明人们怎样理解自己的行为与结果之间的关系。假如有人说,一个人的成功或失败归功于自己的行为,那么别人会说,应归功于内部控制点。

六、样本选取

该研究中的学生样本是来自职业准备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第三年或第四年的学生。中等职业学校分成两个子

类,要么注重实践训练,要么注重理论培训。样本的抽取都是经过多个阶段的选拔过程的。在第一个阶段,荷兰所有的342所职业准备教育学校和18所中等职业教育学校被邀请参加一个关于职业指导和咨询的会议,这个会议是由非官方的机构来组织的。该组织是由教育部来资助的。参加会议的代表首先被问及是否愿意参与目前的这项研究。其中,一些积极响应该研究的学校选出一定数量的老师和学生,并要求他们参与该项研究。在这项研究中,参与的学校遍布荷兰全国,并且覆盖中心城市的学校和农村学校。参与研究的学校和未参与的学校在学校的大小,学校人数及环境方面没有什么大的不同。然而,参与学校可能比未参与的学校在职业指导和咨询方面更积极而已。

七、方法的构建

用于从学生方面搜集信息的手段,即一个列有88条的基于自我评价的调查问卷,是经过五个阶段制定出来的。首先,对教育中的职业发展,特别是职业能力素质领域中现有的调查问卷进行分析。因为没有完全适用于改研究的方法,所以,调查问卷成为测量职业能力的方法基础。其次,最初的定性的访谈是与职业准备教育学校和中等职业教育学校的老师、学生及职业咨询者一起进行的,其目的是使相关变量可操作化。在这些访谈中,职业学校使用的具体的职业导向方法和与职业相关的方法被确定。在该研究的基础之上,额外的一些条目也已确定。第三,基于前两个阶段,一个实验性的调查问卷在访谈中已经发给18名同学。该实验性问卷中的每一个条目都与各位学生进行讨论。因此,再对调查问卷进行修改,并请语言专家和方法论专家进行评价。第四,把调查问卷分发给200名学生进行心理表现的考试,其目的是精选一定数量的条目作为最后的调查问卷内容。最后,经过以上几个步骤制定出的调查问卷再送给一些职业发展领域的专家,让他们给与评价,并对不当之处进行较小的修改,再最后定稿。

除了为学生开发的调查问卷之外,同时,也为老师开发了一套调查问卷,目的是想收集与职业学习环境相关的数据。这些调查问卷中的条目是在定性研究的过程中产生的,同时,把它送给一部分教师进行评价修改。选出来的条目再以手写的形式分发给每一位学生。

调查问卷有以下几部分组成:

1.职业能力:衡量职业能力的手段是基于手写的、自我评价的调查问卷。曾有专家划分为五种职业能力,但就目前情况而言,职业能力的三因素模型最具有代表性。能力和动机反射构成其中的一个因素――职业反射,工作探究和职业行为构成了第二个因素――职业形成,所以,现阶段,三种职业能力为:职业反射,职业形成以及网络(即以交互行为为特点的网络)。

条目举例如下:

职业反射:

(1)与自己的父母聊天,找出什么才是自己生活中最重要的东西。

(2)经常思考,在我的生活中,我最擅长的事情。

(3)与有经验的人讨论自己未来的计划

2.职业方法与手段:在职业教育中,经常用到的职业定位方法有职业选择测试、课程方法的使用,它是以手写材料的形式来收集面向职业定位、生涯会谈(一对一的与学生进行交谈,但是仅限于那些准备辍学的学生)、聘请职业顾问。另外,现阶段正在使用的比较具有创新性的方法有是个人发展计划(PDP)的方法。通过调查问卷,可以从老师那里了解到,那些方法在职业定位和指导领域对参与该项研究的学生使用。

3.职业定位指导:学生也被询问一些关于哪些生涯对话是发生在工厂,哪些是发生在学校。例如,“老师问我,我向学什么?”,“老师问我,为什么想学那些内容?”,“在讨论当中,老师/指导者就会帮助我找到自己将来的目标。”,“在实习期间,我与我的指导者探讨我适合从事什么样的工作”。

4.个人及环境约束因素:各种各样的环境的及个人的变量也被包含在调查问卷中。环境的变量有学校类型和学生入学登记程序的形式。改程序分为以下几部分:技术研究、经济学、农业、卫生保健、职业准备教育理论及其他内容。个人变量包括:性别、年龄、内部控制点以及学习成绩。内部控制点由三个条目来衡量。成绩是作为认知能力的一个指标。

为了调查研究哪种职业导向的学习环境在职业准备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中对发展学生的职业能力影响程度更大,我们对它做了回归分析。三种职业能力的规模作为因变量,描述学习环境的变量作为自变量。个体的及环境的特点被包含在潜在的混乱变量中。

在职场上应具备哪些素质与能力【第二篇】

团队意识

如今优秀的企业都很注重团队协作精神,将之视为公司文化价值之一,希望员工能将个人努力与实现团队目标结合起来,成为可信任的团队成员。

许多刚走上职场的毕业生,往往满怀抱负,血气方刚,在团队中常常流露出个人英雄**。在一些企业常常可以见到这样的员工:在市场上敢拼敢打,是一名虎将,而自恃**层次高、工作能力强、销售业绩好,在同事和**面前狂傲不羁,不愿遵守劳动纪律,还经常在公开场合反对**的意见。而这样的员工业绩再出色,能力再强,最终也会被企业淘汰。

敬业精神

优秀的企业,尤其是世界500强企业非常注重实效、注重结果,因此敬业精神是不可或缺的。有了敬业精神,其他素质就相对容易培养了。

毕业生要想适应当今的职场环境,就必须具备明确的工作目标和强烈的责任心,带着激情去工作,踏实、有效率地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工作态度很大程度上能够决定一个人的工作成果,有良好的态度才有可能塑造一个值得信赖的形象,获得同事、上司及客户的信任。

道德品质

一个成熟的企业更多考虑的往往是道德品质方面的素质,尤其是诚信意识、奉献精神和责任感。

一些外企在团队面试前都会要求应聘者签下保密协议或作出口头承诺,防止案例**,但尽管如此,还是会有一些毕业生将面试内容以“笔经”、“面经”等形式公布在网上,给公司的招聘工作带来损失。2007年著名外企玛氏在第一轮面试后,发表了致参加者的一封信,表明会在充分**的基础上对分享了面试题目的同学作出取消面试资格的处理,并表示“无论事情是大是小,原则问题不可以马虎,希望我们都能从小事做起,一起为创造健康、公平的就业环境而努力!”

应变能力

企业需要那种具有高度灵活应变能力的人。听得认真,写得明白,看得仔细,说得清楚,叙述准确将具有无可估量的价值。

反映在面试中,最大的可能性就是考官给你一个模拟的场景,让你作出一些判断和决策,以考查应聘者的灵活应变能力。西门子(*)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招聘顾问邹加认为:考官有时也会故意用一些很诡异的问题来刁难应聘者,这个时候,最重要的就是保持一颗平常心,不要慌乱,停顿5到10秒钟整理一下思路,然后大胆地说出自己的观点。其实,答案是其次的,考官主要考查的还是应聘者的应变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创新思想

企业需要那种具有创新能力的人。企业招聘人员在面试中常常会问:“在以前的工作中,你有没有做成功过一件其他同事从来没做过或者根本没想过的事情?或者你是否对一些新鲜的事物感兴趣?”

李开复在给*高校学生的一封信中也曾这样描述:“仅仅勤奋好学,在今天已经远远不够了。因为最好的企业需要的人才都是那些既掌握了丰富的。知识,又具备**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善于自学和自修,并可以将学到的知识灵活运用于生活和工作实践,时时不忘创新,以创新推动实践,以创新引导实践。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研发出卓越的产品。”

文化认同

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在笔试阶段引入性格测验或心理测验这一单元,凸显出企业对于毕业生性格和心理素质的重视,而这归根到底,都是企业衡量毕业生是否认同企业文化、能否顺利融入公司文化的标尺。企业所期待的员工,不仅要能力出众,更要认同企业文化。

职业素质与能力范文【第三篇】

关键词:中职 体育教学 身体素质 职业能力

中等职业教育的核心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而中职体育教学必须通过开设、发展与专业特点相结合的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课程,才能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促进学生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实现中职体育教学的目标。

一、体育教学与职业能力

中职学生职业能力是学生就业的核心竞争力,不同类型、专业的职业人才所需求的能力不同,加强对学生身体素质和操作技能的培养是培养中职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方法。坚持以“健康第一、快乐运动”为宗旨,“以学生为主体,在运动中学、运动中练、练习中乐”的方法,是中职教育的体育教学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与职业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

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以增强身体素质、培养创新能力为重点,结合专业特点与职业特性,通过设计、模仿职业场景,在增强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又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其特点如下。

1.课堂教学目标要在不脱离体育教学实际的同时,重视职业能力的提升

通过体育课堂教学来增强学生的集体观念,培养学生顽强拼搏的团队意识、人际交往能力,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品质,从而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因为体育教学是集体教学、竞争与合作并存的团队教学,即使是单个练习,也要师生间相互配合、协作互动才能有效完成,这是体育教学的优势。

2.课堂教学整体规划要遵循体育教学的本质,紧密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

中职体育教学要根据学生专业特色和职业特点确定教学目标及重点。体育教学本身是以学生锻炼为基本手段的,是以运动为主的提高身体素质的教学,必须与学生的职业特点和教学特点结合,在增强学生身体素质的过程中提高学生职业能力。

3.课堂教学过程设计要紧靠中职体育教学大纲,结合职业背景

体育教师要更新观念,在掌握体育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强化对现代课程理念的学习。在设计课堂教学时,教师要结合专业特点,适当调整教学内容;营造具有职业特色的教学环境和练习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锻炼,在增强身体素质的同时不断提升职业能力。

二、体育教学设计策略(以汽修专业为例)

1.体育教学环境设计

将运动场变为一个汽车实训中心,根据其岗位要求及特点设置教学环境,如仓库、检测、维修、美容等区域。在力量素质练习时,用小汽车轮胎替代常用的哑铃、杠铃等器械;在速度和耐力素质练习中,将模拟的车间和岗位设置在跑道的起点、终点和弯道,并放置不同的练习器械替代维修工具,如跳绳、呼啦圈、篮排球等。学生变成汽车维修人员,通过场地教学环境和器械的变化,在贴近工作实际的练习中,提高参与体育练习的积极性,完成自己的体育课学习目标。

2.职业能力目标综述

中职学生毕业后从事实际工作一般从基层做起,企业对其身体素质和职业能力有一定要求。如汽车维修的某个环节或者整个流程,都会牵涉到电路、油路、钣金、喷漆等工种,而汽车配件种类繁多,配件轻重不一,在拆装、更换零配件等环节上体现出从业者的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并对从业者的速度、柔韧、力量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体育教学时,教师应在发展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结合专业特点,强化应用、突出实践,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与职业能力。

3.体育课教学活动设计

中职汽修专业学生以男生为主,教师在教学计划、方法和教案制定上进行创新,根据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合理融入专业特点,安排好场地和器材。如在力量练习时,用轮胎作为器械,可以根据其大小不一、重量不均的特点,在常规的推、举、拖外,还可以要求学生掌握好轮胎着力点、平衡点。在速度练习时,学生分组竞赛,从设计的仓库领取简单的汽车零部件,然后安全快速送到维修岗位,教师负责计时。这样在体现专业特点的同时,达到了教学中对速度练习的要求,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练习兴趣。

三、培养学生创造性职业能力的教学实例

1.教学实例一:速度和力量练习

如何结合汽修专业特点,有效提高学生速度和力量练习的积极性呢?教师课前和学生沟通,讨论利用汽车轮胎来进行力量练习,项目叫“轮胎搬运工”。由于是教师启发、学生参与讨论的运动项目,学生练习非常投入,在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创新精神、团队沟通与合作能力的同时,力量练习的教学目的也顺利完成。第二次课上,教师提出如何快速地做好轮胎搬运的问题。学生通过讨论,发现在实际工作中“滚轮胎”比“搬轮胎”更省力,于是学生的练习兴趣又被激发了,进行了认真练习,并不断总结,最后学生把轮胎滚得快而直。通过拓展第一次课的任务,在学生兴趣的调动下,不仅活跃了课堂氛围,提升了学习效果,学生素质和能力也在创新练习中得到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学与练的过程中不断动脑筋、想办法,相互沟通,这样学生既掌握了体育运动的基本技能,增强了自身身体素质,又提高了自己在实际工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职业能力。

2.教学实例二:队列队形练习

队列队形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组织纪律性,保持良好的身体姿势,体现学生的精神面貌。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生动活泼、能使学生产生强烈兴趣和新鲜感的组织形式,同时结合汽修专业坐、走、站等不同的姿态,将其融入有节奏感的韵律、唱游中;通过组织探讨、互动、竞赛等,让学生自己当老师,发挥自身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指导其他同学练习,达到自主练习的效果。就像舞台上的道具一样,不同的教学手段引起的教学效果是不相同的,用音乐、图片替代口令,加强视觉的刺激,营造轻松氛围;利用多媒体,提高感观意识等。学生在巩固本专业身体姿态的同时,不仅提高了审美观和道德品质,又陶冶了个人情操,促进学生“健体、塑美、促德、益智”的全面发展。

3.教学实例三:室外拓展练习

教师通过各种拓展游戏,结合汽修专业特点,在游戏中融入了难易程度不一的身体素质和技能的练习,如“缩小包围圈”“毕业墙”“信任倒”等项目。在“信任倒”的游戏中,一个人往下倒而大家在下面接,手臂红、疼了也不说,让学生们了解了团队的含义,明白了团队成员的责任和成员之间的信任,也懂得了付出与感恩,为以后和他人合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教师还可要求学生,融入已学内容,自行设计游戏的方法和形式,进行演示。通过一个个看似简单的游戏,却拓展了学生的体能和智力,更重要的是它改变了学生的某些思维模式,学生的潜能被唤醒了。深奥的理论被融入到游戏中,让学生自己去理解和提炼。当高强度的训练与汗水交织在一起时,对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四、小结

职业素质与能力范文【第四篇】

关键词:高等教育;职业化;职业能力;职业道德素质;培养

高等教育职业化改革与发展能够积极推动学生职业能力、职业素质、职业技能的全面发展,引导学生客观看待职业能力培养,净化学生职业道德思想。杨茵开展了我国大学生职业思想引导工作内涵的分析,理清我国当前大学生职业思想指导工作的问题及解决对策,在“中国梦”视野下开展大学生的职业思想引导工作非常有必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全面指导大学生职业,建立全方位、立体化、全程化的指导服务体系,保障其持续发展,最终实现大学生的“就业梦”[1]。同时大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经济发展的全球化、知识化、信息化,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从业人员具有较强的职业能力和动手能力,还要求从业人员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端正的职业态度、严明的职业纪律、严谨的职业作风。杨宇孛认为大学生具有渴望成才却因强烈的自卑心理放任自我、学业目的功利化却因基础较差而显动力不足、拜金主义倾向严重且自控能力较差等特点,高等教育应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加强学习意志力培养、严格学校制度管理、强化活动育人、引导学生自我教育、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增强自我调适能力等方面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2]。本文结合社会发展,分析高等教育职业化转型对大学生的影响,探讨大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道德素质的提升。

一、高等教育职业化转型对大学生的影响

为有效处理就业难和技术荒的问题,高校也开始进行职业化教育的转型,职业化转型是我国教育发展的新方向,对学生的思想和培养产生很大影响。现阶段,高校毕业生的职业能力与社会需求普遍存在错位现象,存在毕业生就业率不高、就业质量偏低、学生的职业能力弱、社会认可程度较低的状况。众多企业为适应经济发展,积极向高技术含量的集约型企业转变,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有极大的需求[3]。在高等教育职业化转型影响下,大学生的培养以职业创新能力培养为手段,优化学生职业道德认知,全面提升人才职业素质。1.提高大学生的职业思想认知大学生职业思想的建立普遍遵循学生思想发展的一般规律,不免会造成职业思想构建速度较慢、引导效果不明显的状况。在高等教育职业化转型阶段中,学生职业思想的引导应坚持两个基本点不动摇:一是尊重学生思想发展的一般规律;二是结合学生性格与职业环境的匹配度,凸显职业思想引导的针对性,有助于更新传统职业思想的认知视角。大学生在不同的学习阶段会生成不同层次的职业思想认知角度。在“大一”与“大二”阶段,学生认识、了解社会的机会相对较少,职业思想相对薄弱。在“大三”阶段,学生与社会环境之间的互动逐渐增加,思想的发展体现出职业化特点。在“大四”阶段,学生初步迈向工作岗位,了解社会、认识社会的角度发生偏转,以岗位职责、岗位要求衡量自身能力与素质的发展方向是否准确。引导学生职业思想遵循学生思想发展的一般规律,为强化学生职业创新思想、职业创新提供重要的保障。结合学生的内在性格进行学生职业思想的引导,通过真实的职业环境与氛围,引导学生建立职业匹配度较高的职业思想,从学生情感角度激发学生职业创新思想与责任。学生的职业思想直接影响着其职业生涯,职业思想的形成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影响其形成的因素具有动态、多样的特点。这些因素主要来源于社会和家庭、外部环境和内心世界,这些因素发挥作用的形式多数是相互融合的,明确此类因素可以使我们比较系统地构思相应的教育策略[4]。这是现代高等教育职业化转型与发展阶段,学生职业思想构建的方向是“更新换代”的主要方向,广泛适应学生不同思想生成规律。2.优化大学生职业道德认知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职业生活中应当遵循的具有职业特征的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是在工作岗位上与社会中的其他成员发生联系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的,是每个从事职业的人都所应遵循的与其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道德规范的总和。从职业角度进行分析,学生适应职业发展环境的必然因素是正确理解职业文化,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确立职业道德素质为发展前提的职业思想的全方位发展。其中,必须坚持以真实的职业环境为重要背景,从工作岗位中的人际交往,培育学生职业情感。立足真实的岗位需求,引导学生重视责任,将社会道德素质认知层面提高到职业道德素质认知层面,促使学生社会道德素质与职业道德素质认知保持一致,促使二者之间保持协调发展、共同进步的状态,这也是优化学生职业道德认知的基本路径。积极探索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道德素质思想培养方案,打造学生沟通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引导路径,明确职业道德素质认知思想的引导方向,确保对当代大学生职业思想的正确引导。

二、职业能力的培养

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在于两个方面:一是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性;二是为学生未来职业发展做出正确的规划提供保证。通过当代社会人才的总体需求标准可知,学生沟通能力、创新能力的培育十分重要。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必须坚持这两方面能力的引导因素。1.着重学生沟通与交流能力的培养面对当今社会复杂的人际沟通与交往环境,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不仅表现在职业知识应用程度上,还表现在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及交流过程是否顺利,交流起到触及人们思维触角的作用,处理好人际关系、锻炼个人交往沟通能力是大学生在大学阶段学习的重要方面。大学生面对各种压力,良好的人际交往沟通能力以及良好的人际关系是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直接影响学生职业发展空间的拓展。沟通与交流能力的培养必须以交际活动的全面开展为重要途径,通过复杂的交流、互动对象,引导学生建立不同语境下正确的语言组织、交流。结合真实的职业氛围,让学生掌握语言沟通与交流的艺术性,强化学生沟通与交流能力的生成。在培养学生沟通与协作、思维与创新、信息处理与解决问题等职业与核心能力方面,通过项目训练,促使学员沟通及能力得到锻炼,心理素质得到提高,职业及思维得到强化[5]。学生沟通与交流能力的培养不仅体现语言表达方面,还体现肢体行为的沟通与交流。强调肢体语言沟通与交流能力的培养,促使大学生在不同的工作环境、工作氛围中通过肢体语言传递自身的“正能量”,为学生适应紧张、激烈的职业环境提供沟通与交流能力的引导作用。2.多元化发展职业创新能力“创新”是社会发展与进步的灵魂,社会人才的需求取向以“创新”为要求,强调人才创新思想,不断强化“职业创新型”人才培养视角与社会人才需求取向之间相互吻合。大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核心是职业创新能力的培育,创新能力是民族进步的灵魂、经济竞争的核心;当今社会的竞争,与其说是人才的竞争,不如说是人的创造力的竞争。创新能力是技术和各种实践活动领域中不断提供具有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和新发明的能力。从职业发展角度向学生渗透创新,加强学生职业创新思维、职业创新能力的培养。必须以专业创新为前提,通过学生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创新的培育,引导学生在实践研究、实践探索中生成创新,为大学生职业创新能力的构建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的主体、客体、介体及环境都发生巨大的变化,给职业素养培育带来新的机遇与要求[6]。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创新的引导,结合知识应用方向的可延展性,激发学生专业创新思维的全面发展,带动创新能力的构建。同时将真实的专业实践活动内容、目标加以完善,通过探究性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专业技能应用领域的创新,成为学生自身固有的职业,进而达到增强学生职业创新能力的目的。通过上述两个角度的理论阐述,突出大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主要方向,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提供正确的引导,为学生更好地适应职业发展新要求提供强化作用,作为现代大学生培养和管理的重要方向。

三、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

大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可纠正学生不良职业道德行为,提升学生职业道德品质,是学生立足未来职业发展环境的保障性条件。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需要秉承“为人民服务”的集体主义理念,以强化职业道德行业性、广泛性为契机,促进学生职业道德的发展。1.树立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职业道德素质为人民服务是适应时代要求而产生的一种新的道德思想。它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的根本要求。大学生高尚的职业道德品质的生成,源于为人民服务理念的正确感知,建立以工作为中心,以服务他人、服务社会为目的的职业道德素质,为优化学生职业行为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党的十以来,党中央对加强大学生道德教育提出一系列新的要求。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指出,必须深化教育领域的改革,“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7]。针对“为人民服务”核心理念渗透路径的建设,结合真实的岗位职责、岗位要求,指引学生社会责任的构建,向学生阐述职业投入与职业回报之间的正比关系,逐步指导学生建立以服务为根本的自我职业发展思想,确立以服务他人为目的的职业道德素质。2.秉承集体主义理念,强化职业道德素养集体主义是主张个人从属于社会,个人利益应当服从集体利益的一种精神。它是共产主义和无产阶级世界观的重要内容,个人利益要服从集体利益,以集体为重,以个人为轻。在高等教育职业化改革与发展背景中,学生集体主义观念势必会影响学生未来职业发展前景,是学生展现团结协作的重要前提。高等教育应承担起立德树人的使命,加强在校大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针对“90后”大学生的特点,职业道德教育应着重以爱岗敬业、艰苦奋斗为核心的职业态度教育,以诚实守信、团结合作为核心的基本职业道德规范教育等为主要内容,通过加强大学生的“三观”教育以及社会公德教育、法制教育、实践体验,增强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实效性[8]。大学生职业素质思想观念的引导路径建设,以集体主义观念的渗透为出发点,强调融合职业环境、职业氛围相关因素,在真实的环境下带动学生团队、攻坚克难思想品质的生成。有针对性地观察学生思想的一般规律,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引导学生自我职业素质认知视角,促使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培育、引导实现由“自然人”向“社会人”“职业人”阶段转变。3.强调职业道德行业性、广泛性与实用性特征高等教育正处于职业化转型阶段,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引导应强调其行业性、广泛性特征,增强职业道德素质的实用性,为强化学生职业品质提供重要的外在引导因素。“人本导向”的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体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人生价值观、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要求。要求从加强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角度入手,引导其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就业观、创业观,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合理规划职业发展阶段目标,切实增强其就业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实施求职面试指导、职业道德教育、敬业爱岗教育,促进大学生健康的职业发展。学校可从职业发展教育的教育对象、教育内容、根本任务等方面论述其必要性,从国家政策引领与高等教育改革、高等教育专业教育与人才培养、职业发展教育具体实施等层面探讨其可行性[9]。面对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环境,各行各业普遍要求人的责任、服务,管理类、教育类等行业要求具备组织协调能力,为服务行业发展做出最大限度的贡献。职业道德素质的渗透与管理应立足行业的特殊性及职业道德素质涉及范围的广泛性,引导学生正确审视行业发展要求及自我道德观念是否成正比,保障学生职业道德素质构建方向的客观性。

参考文献:

[1]杨茵.浅析“中国梦”视野下的大学生职业思想引导工作[J].教育与职业,2015(31):82.

[2]杨宇孛.浅析高职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及教育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5(5):85.

[3]李晓靖.刍议大学生职业能力培养[J].中国成人教育,2016(6):85.

[4]张敏.简论高职学生职业形成的影响因素与培养策略[J].当代教育科学,2015(17):57.

[5]吕明,庞杰.在拓展活动中训练高职学生职业与核心能力的探索———以拓展活动“七巧板”为例[J].中国成人教育,2014(14):113.

[6]韩学芹.现代学徒制模式下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育探赜[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16):69.

[7]王秋梅.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9):27.

[8]武晓华.加强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若干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2):118.

48 8988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