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小学生调查报告哪个网站可以查看(5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读预览】此篇优秀范文“2024年中小学生调查报告哪个网站可以查看(5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整理分享,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此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中小学生调查报告哪个网站可以查看【第一篇】

为进一步了解我区中小学生的思想状况,把握新时期学生的新特点,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主动性,近期,区教委基教科对各直管学校、乡镇各校开展了大规模的德育调查活动。调查在我区城乡12所小学,18所初中、5所高中中进行,共收到有效答卷4383份。内容涉及学生的理想与追求、自我认识、基础文明、亲子关系、兴趣爱好、两性交往、法制意识、心理状态等8个方面。调查兼顾了城市、农村的各级各类学校,基本能反映我区中小学生的真实现状。在此基础上,区教委组织各校德育骨干进行数据统计、归因分析和对策研究,形成报告材料,以期为今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教育提供一些较为客观的依据。

一、学生思想道德的基本状况

(一)理想与追求

调查显示,当今的中小学生有较强的自我意识,他们更务实、更现代、更人性,也更重视个人的发展,这是社会的人本化和价值观的多元化的具体体现。无庸质疑,这一代的中小学生是历史上最优秀的一代,他们的独立性很强,不来虚的,失去了崇高的理想,但却有扎实的追求,虽然在太强调自我的时候可能忽略了对别人的关照;他们在追求物质利益的时候,可能对社会的责任想的不多,但这些都不能否认这一代人本质的优点。

1、功利的学习目的,务实的人生态度。

“人生的意义何在?”这是一个体现人生价值取向的郑重的问题。调查显示,接近半数的学生把金钱、地位和安逸的生活作为人生追求的目标。在被问及“你认为学习的目的是什么?”时,多数学生选择了“为自己以后能找个好工作”,只有三分之一的学生选择了“报效祖国,服务大众”。可见,昔日学子“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豪情在今天学生身上以渐渐消退,取而代之的是更加功利的人生态度。

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让孩子们早早地感受到了生存的压力。他们目睹了下岗的危机,暴富的神奇,逐渐拉开的贫富差距使他们十分现实地考虑自己的将来。这种表现在城市学生身上体现的尤为明显(城市小学、初中、高中学生选择为自己而学习的比例均大大超过农村学生)。我们不能简单地把这种倾向作为个人主义来批判,而是应该帮助学生很好地处理个人与他人以及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充分肯定他们重视个人、重视个**利以及自我价值的倾向。但从另一方面来说,过分地关注自我,也会产生社会化方面的不良倾向,会产生不能很好适应社会的问题,这也是当前教育中应该重视的问题。

但是近年来,老师们似乎也不再喜欢用高尚的道理来教育学生,他们已经习惯于用“不好好学习就找不到工作”等通俗的小道理来激励学生,他们认为为国为民的大道理太过空泛,远不如小道理来得实在,但这些看似实在的小道理永远无法搭建起青年一带神圣的精神的殿堂。

从小学到中学,学生的价值观呈现明显的滑坡。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传进来的种种基于个人本位的思想观念,既强化了中学生自我奋斗、自我拼搏的意识,又强化了中学生注重个人利益、满足个人欲望的思想,以及追求名利的人生观念。这在客观上促使中学生的价值观念从社会本位向个体本位转移,进而表现出较强的个性和自主性。近年来,各中学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分数渐渐成为老师们最重要的追求。大家都忙于“授业”,却渐渐忘却了“传道”的责任。长期流水线式的工作方式让中学老师们对教育的神圣内涵日渐麻木。这一点在“非典”肆虐之时表现的尤其明显,危难当头,大战在即,中学老师们的热情与责任心远不如小学的同行。在这种功利的社会背景和教育氛围之下,相当比例的`学生对学习的目的表现出迷茫与困惑,这种困惑在初中生身上最突出,调查显示:初中生选择“说不清楚为什么学习”的比例远远高于小学生和高中生。

2、尊重知识却鄙视劳动。

在被问及自己理想的职业时,学生的选择呈现多元化的倾向,再也没有过去“我长大了要当一名科学家”那种异口同声,可见当代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以远胜与前人。希望成为高级知识分子或科技工作者的人数最多,排在第三位的是选择做一个机关工作人员,这三项合计人数接近80%,想当老板的人并不算多,仅占%,只有愿做知识分子的人数的一半。可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知识的作用普遍认同,而且学生对金钱的态度比一般想象的要冷淡的多,在他们心中知识更重于金钱。但%的学生还是趋向于收入稳定而丰厚的职业。

调查显示,选择做技术工人或农民的人数合计不到8%,这样的结果并不令人意外,当前工人和农民的境遇和社会地位的确无法与其他几种职业相比。而且这一代孩子多为独生子女,即使农村学生,参加生产劳动的时间也远不如以前的孩子,城市的学生劳动的机会更少。家长、老师仅对学生的成绩提出要求,甚至还向学生灌输“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落后思想,这些都增加了学生对劳动的鄙夷。事实上国家的发展需要大批高素质的劳动者,而且学生中的大多数也将进入普通劳动者的大军,追求较高层次的职业本也无可厚非,但学生对劳动的鄙夷的态度既不利于国家的发展,也不利于个人成长。因此在中小学加强劳动教育,培养学生对生产劳动的深厚感情是一项亟待加强的重要工作。

3、长大成为一名共产党员仍是孩子们的首选。

69%的学生希望自己长大后能成为一名共产党员,%的学生不想参加任何政治组织,希望自己成为**党派成员的学生占%。希望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对党的知识了解很少,但长期的教育使他们对党有一种朴素的感情,这其中也不能排除其他动机的参与,但至少说明对党的支持与信任是当代学生思想的主流。这为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政治思想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二)基础文明

1、基础文明水平显著提高。

调查显示,%的学生认为自己“在任何时候都能做到不随地吐痰”,40%以上的学生表示在日常生活中,自己基本能做到不随地吐痰。两项合计人数超过80%,这个比例应该远远好过成人。72%的女生和%的男生在风景区会将吃剩的果核放在包里,遇到垃圾箱再扔;68%的女生、61%的男生在进敞开的别人的房间时会先敲门,这无疑是十分有礼貌的行为。有不少同学在点点滴滴的小事中处处展现着自己的道德素质,把口香糖吐在纸中扔进垃圾箱,公共场所低声说话,男孩子知道谦让和照顾女生等等。同学们都喜欢与有爱心,彬彬有礼,文明守纪的人交往,很少有人会喜欢一个总是不顾忌别人感受,行为粗鲁的人做自己的朋友。

可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公德意识已渐入人心。另外,进入21世纪以来,学校德育的方向从高高在上的政治说教转向基础文明的养成教育,多年扎扎实实的工作,目前已初见成效。

但也要看到,学生在问卷中所反映出的道德水平与人们的感觉有很大出入,在日常生活中大家感觉乱扔杂物、随地吐痰在中小学生中十分普遍,这说明问卷调查的结果并不完全反映了真实的情况,很多同学只是纸上谈兵,答案只是答案,大家都知道应该怎样做,但落实到行动上就不是这样了。因此加强学生基础文明的养成教育仍然任重道远。

2、城市学生优于农村。

城市学生选择“任何时候都能做到不随地吐痰”的比例远高于农村学生。其中城市初中此选项比例为%,农村为%,相差29个百分点;城市高中为%,农村为%,相差近10个百分点。这一方面说明基础文明水平与物质环境密切相关,城市孩子的居住环境、公共活动场所、学校环境都大大优于农村。另一方面也说明农村学校基础文明的养成教育还需进一步加强。可喜的是农村小学生不随地吐痰的比例已与城市学生不相上下。文明的习惯需要长期的积淀,相信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生活条件的改善,学生的基础文明水平还会不断提高。

这是一个变革的时代,社会的每一点变化都会对学生产生巨大影响,对学生状况的调查应当经常化,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这样教育才会有针对性。面对不断涌现的新生事物,教育者应当更加虚心,对学生思想中的新动态,要报有宽容的态度。在新的教育氛围里,教育工作者不在再是道德的评判者,而是新旧道德对话中的一方,而胜利永远属于学生,因为他们才是新道德的缔造者。教育要求和学生需求之间的矛盾是客观存在的,而这并不意味这悲哀,在师生双方的矛盾斗争中,学生成长了,教师成长了,教育也就发展了。

中小学生调查报告哪个网站可以查看【第二篇】

我国近年来近视眼人数大大提升,大多数是学生,其中小学生占了百分之25,中学生占了百分之45,大学生占了百分之30.

分析

为什么会造成这么多的人近视呢?对于现在来说,科技发达,但是近视眼还是必不可免,那么近视眼它的主要元素在哪里?为什么大家都找不到?我通过走访学生,来得出结论。

结论

造成近视眼的主要因素:

二、在光线十分强的地方看书[如:路灯旁]

三、在光线十分弱的地方看书[如:被子里]

四、写作业时,胸口压着桌子,眼睛离桌子太近

五、写作业的姿势不规范

六、看电视,离电视太近

建议

我建议大家平时可以遵守以下的'一下建议:

一、写作业姿势端正。

二、写作业时胸离桌子一拳。

三、写作业时肩和眼睛离桌子一尺。

四、在离路灯大约1米的地方看书。

五、看电视离电视远4米。

六、在家里种上一些绿色植物,养眼睛。

中小学生调查报告哪个网站可以查看【第三篇】

关于中小学生择校情况的调查报告

一.现象

择校是近几年我国教育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中小学的择校与我国规定的及社会上认为的义务教育相悖,与我国规定的免试就近入学相抵触。社会上的呼声大部分是批评和反对,而学者们的意见也是各持己见,众说纷纭。

如今基础教育选择制度在各国教育领域大行其道,而在我国学校的选择尚未得到真正的倡导。我国《义务教育法》第九条第一款明确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合理设置小学、初级中等学校,使儿童、少年就近入学”。[1]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择校现象应运而生。关于学校的选择一直被认为是引发教育不平等的教育现象,我国也多以限制择校为主。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教育领域与市场竞争体制的融合是不可避免的。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英、美等西方国家学校选择和家长择校已成为教育改革,发展教育的一种主要制度和措施,并用法律条文的形式加以规定。在我国择校的矛盾日益激化,是全盘否定还是大力推行,择校是否会使社会的不平等愈演愈厉呢? 20世纪90年代以来,择校问题成为我国多数城市普遍存在的一个备受争议的问题,关于择校问题的研究也层出不穷,但这些研究绝大多数是建立在研究人员的理论分析基础上,缺乏来自实践层面数据的检验,无法为我们科学地认识和解决择校问题提供理论依据。家长选择学校,使得学校需要雇佣和保留能够吸引学生的教师。因而,择校可能会影响学校教学岗位的设置和对教师的付薪。人们也许以为择校对教师专业化的影响会很慢,但至少可以说这种观点不是完全正确。在择校的整个过程中,教师对于择校的看法是怎样的?持肯定还否定的态度,择校是否会给教师带来很大的工作压力,增加更多的工作负担,对于教育技能和管理技能上是否会提出更高的要求?本文主要从这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二、研究方法

此次调查原计划抽取60所学校,其中小学12所,初中18所和高中30所。每所小学共有2个年级和2个班级,每所初中共有2个年级和2个班级,每所高中共有1个年级和1个班级,合计共有班级90个。每个班级一名教师填写问卷,计划教师问卷发放90份。由于各区学校配合情况不同,择校又是相当敏感的问题,所以实际抽样学校只有48所。此外,教师的工作繁忙,教师问卷中一些问题与政策相关,所以回收率一般。我们回收了丰台区、海淀区、门头沟区、西城区、朝阳区、昌平区、宣武区7个区,共46名中小学教师问卷,其中小学教师共8人,初中教师25人,高中教师9人;男教师10人,女教师36人。使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对调查问卷中的数据进行了分析。其中,对教师的基本情况、教师对于择校生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择校生对于教师的影响等基本情况进行了频数分析;对于教师认为“择校的原因”和对“择校的看法”进行了多选题的统计分析;对于教师的月收入和课时数进行了相关分析;对于择校前后的家访次数进行了配对t检验;在考察有择校生是否会对教师的收入带来显著影响时应用了方差分析的方法。通过对各种文献的参考和借鉴,得出相应结论,并在报告最后给出政策建议。

学校的教学质量高原因%

学校的老师素质好 原因%

学校的学习环境和硬件设施好 原因%

交通便利 原因%

有特色教育 原因%

有亲戚朋友在这里工作 原因%

在教师认为学生及家长择校的原因中,共有42个有效案例数据,4个缺失值;其中42人共做了110次回答。有31人次选择“学校的教学质量高”,33人次选择了“学校的老师素质好”,还有22人次选择了“学校的学习环境和硬件设施好”。42人做了110人次的选择,其中pct of count responses:选择原因1——“学校的教学质量高”占比例为31/110=%;选择原因2——“学校的老师素质好”占比例为33/110=%,选择原因3——“学校的学习环境和硬件设施好”占比例22/110=%。综上可以看出,多数教师认为家长在选择学校的时候更注重教师的素质和学校的教学质量,以及学校的学习环境和硬件设施,而交通等其它原因,并不是主要的。从这一方面也可以看出择校会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这一结果说明,教师已经认识到家长择校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教师的素质要好,教师也就会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时也要看出,特色教育也占据了选择原因的很大比重,所以中小学教育应朝着多元方向发展,重视特色教育,以满足学生及家长的特殊教育需求。

不同年级对于择校原因的分析

%。从整体上可以看出小学和初中的教师认为“学校的教学质量高”要略高于高中教师对于这个原因的选择;高中教师认为学生及家长择校原因更看中“教师的素质好”,占%,小学教师选择这个原因的相对比较低,占%,而小学教师认为在“学校的学习环境和硬件”这个方面在择校原因相对初中和高中老师要高,所占比例为%,相应初中教师有%的人选择这个原因。我们会发现到了高中,“交通便利”要比小学和初中重要很多。而小学则对于是否“有特色教育”非常看重,占%;在高中,几乎没有选择“有特色教育”这个原因。发现“有亲戚朋友在这里工作”高中教师比初中和小学教师要认为重要的多。

在学生问卷中,高中学生的交通工具大部分是自行车,所以到了高中家长会把交通便利放入择校原因的主要方面,学生到了高中有了很高的独立性,绝大部分学生不再用父母接送。在小学的教育中教师认为特色教育会很大的吸引择校生。可以看出,现在儿童教育中家长更多看中孩子的多元智能的发展,则择校的时候会考虑到学生的特长发展。但是,另一方面,不容乐观的是高中对于特色教育的重视程度太低。高中生在择校时,几乎不再看中“特色”教育,而更多看中“教师的素质好”。由于我国的高考压力大,高考成为绝大部分高中生的必经之路,无形中高中学校在选择教师时会提出更高的要求。在高中很多家长和老师都愿意把自己的孩子放在有亲戚朋友在的学校,这样会便于有“大人”看管自己的孩子。高中教师普遍把自己的孩子放在自己所教的学校,尤其是重点学校的教师都会把孩子放在“身边”。其重要原因是:

3、便于找到辅导孩子的教师,在亲戚朋友的帮助下总可以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辅导老师,而且可以请老师多多知道和帮助。

四、主要结论

(一)小学重视特色教育,而高中则相反。小学对于是否有特色教育非常看重,这是很好的一面,但是高中对于特色教育却非常低,这似乎也体现我们的高中教育对应试教育格外关注。到了高中阶段应试教育到达了顶峰,为了孩子考上好的大学,家长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不惜用重金来选择重点学校就读。从教师的角度看出,到了高中阶段,家长择校不再重视特色教育,而更多地注重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教师素质,学生的特色教育到了高中似乎就停止了。这样发展下去,培养出来的学生岂不是千篇1律,都成了考试的机器。

(二)家长择校时最为看重的因素是教师和办学质量。教师认为学生及家长择校时主要考虑的还是学校教师的素质和学校的办学质量。无论存在择校与否,这两方面都是管理学校中最主要加强的部分。由此我们可以推测,择校会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本次调查对教师教学技能和班级管理技能的影响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点。社会上对于学校的评价一方面是学生的成绩,另一方面就集中在了教师的身上,教师的责任也就越来越大。

(三)教师认为择校费的收取应该视情况而定。教师从职业的特点还是倾向于对学生的培养,所以大部分教师认为“对于非常优秀的学生或特长应该免收择校费”,而对于“有些学生家庭条件差应该根据家庭条件的情况”。教师对于这个问题更多不是从管理者的角度出发,而是从一名教育工作者的身份提出了看法。有时,这种从单纯的教育资源利用角度上看待“择校费”是不合乎市场竞争的,但未尝不是一种合乎人道和教育公平的视角。

(四)择校加大了教师的工作压力,对其职业技能提出更高要求,但其收入并没有明显上升。“择校”无疑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教育技术和班级管理技能的要求,而且增加了教师的压力和工作时间。虽然并没有给教师带来巨大的负担,但是从调查中可以发现,接受择校生后教师家访的次数明显提高了,择校加大了教师课下的工作量。值得关注的是加大工作量的同时,择校对教师的收入却是几乎没有什么影响。

(五)择校生的加入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班级成绩。由于择校生的加入,教师认为会对班级的成绩带来一定的影响,会降低班级的成绩,而对班级的学习氛围的影响不是非常明显。择校生由于学习方法不理想往往成绩会低于其他同学,但是择校生的学习态度是非常好的。

五、建议

行为要公开,杜绝暗箱操作的方式。要引入社会评价和中介机构评价的制度。

(二)均衡各个学校之间的办学力量。由于学校之间的办学条件不同,致使“择校”现象加大。目前,国家对于“重点”校和“示范”校的投资力度明显高于普通学校,当然在教师的待遇方面也是不同的。所以很多教师会利用一切机会进入重点学校或者示范学校,在人力资源上也产生了很大的流动性。北京很多普通学校都成为了“中转站”,很多教师没有交上几年就离开寻找更好的学校。这样,好的学校更好,差的学校更差,产生了恶性循环。我们的优质教育资源还是不足的,为了更多的学生得到好的教育,国家应该加大对于普通学校的扶植,而不能一味地把资金和资源投入到“重点”学校和“示范”校。

(三)建立健全教师的按“业绩”获得报酬的机制。许多教师确实希望教师专业化,成为一个按业绩获得报酬的高生产力的人们的集聚地。但是,在教师领域很难,也很少体现这一点。从择校带给教师的问题看,教师的工作时间增加,工作压力也提高,而且提出了更高的教学技能要求和班级管理要求,但是教师普遍认为加入择校生后,工资并没有明显的提高。这说明教师的工作量在工资中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目前,有这样一种说法“教师就是一种良心活”。所以在拿着同样工资的同时,只能凭借教师的“良心”来把教学和教育工作提高,这是一种不合理的评判方式。所以,应该建立、健全教师的是奖励和报酬机制,使教师的薪酬也能按“业绩”得到衡量,更好的激励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四)加强基础薄弱学校建设, 缩小学校之间办学水平上的差距, 是依法维护我国义务教育全民性、公平性原则的根本保证, 也是缓解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矛盾的治本之策。对于工作不力, 学校管理不良的基础薄弱学校, 要从充实和调整领导班子人手, 注意选配德才兼备、事业心强、懂教育会管理的校长, 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

六、结语

择校作为当前社会矛盾在教育中的集中体现,对它的治理需要多种措施同时实施,而 每一种措施实施后,又会带来新的问题,也带来了新的治理方式。这一切都决定了解决择校的负面性,同时提高义务教育学校效率,需要有长期的、完整的战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都面临着一个非完美的状态,但是,不管怎样,就择校问题展开讨论和研究,对于培育社会理性选择行为,奠定素质教育改革的群众基础,都是具有积极的意义。

随着我国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一次次的教育改革的课程改革,目的无疑是不断完善教育体制,提高教育水平,而对当代的中国教育而言,实事求是地讲,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朝着理想的教育目标迈进,但通往完美、理想的教育的这条路走得并不平稳,一路总有障碍崎岖,如教育乱收费、教育公平问题、农村义务教育困难重重等问题,都在磕绊着教育完善化进程的脚步,有些问题甚至已经成为社会的热点、焦点和难点。其中中,小学阶段激烈的“择校问题”是当前社会反响最强烈的教育问题。

一、中小学阶段存在择校问题的原因

(一)教育发展不均衡导致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

产生“择校问题”的原因是非常复杂的,但“择校问题”的产生根源是教育发展不均衡导致的优质教育资源不足,也就是说,教育发展的不均衡导致的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是择校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何谓“教育发展的不均衡”呢?在了解“不均衡”之前,先要明确“教育的均衡”。即指一区域内的均衡发展;二经济发达地区与经济欠发达地区,城市、中心城镇、农村之间的均衡发展;三学校之间的均衡发展;四群体之间的均衡发展。因此,教育发展的不均衡就是资源配置的不均衡,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是经济发展水平不高,教育经费不足,特别是基础教育阶段教育经费严重不足,这样教育发展不均衡是必然结果,从而导致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即使是在同一地域内,由于历史、制度的原因,学校与学校之间的不平衡性也很大,有些学校成为大家追逐的热门学校,有些学校则是“门前冷落车马稀”。

导致这种教育发展不均衡的一个因素是地方政府。地方政府对地方重点学校的重视,对非重点学校的漠视,使得学校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并且忽视这种差距,对重点学校越是加大资金投入力度,越导致好的学校发展得越好,不好的学校越来越不好,使得家长不得不选择学校。

正是因为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合理,学校才有好有坏,进一步导致本应在义务教育阶段体现的教育公平性出现不公平。教育发展的不均衡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导致“择校”的出现,导致教育的不公平。但家长们希望公平,如果现实是不公平,那么家长只有靠自己的方法去追求现实中仅有的公平了,那“择校”的产生便不言而喻,而“择校费”只是限制人们都追求最好的学校的一种手段罢了。这又进一步致使教育不公平,一步步地恶性循环下去,使教育公平只剩口号,存留下的只有越演越烈的择校现象。

(二)重点学校与非重点学校划分导致的择校。

虽然根据《义务教育法》规定,不应在义务教育阶段分重点校与非重点校,但由于教育经费严重不足,各级政府并没有将教育经费均匀地用于各个学校以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而是出于快出人才的特殊要求,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在发展基础教育的过程中实行重点学校制度。至今这种现象并未得到妥善的解决,在家长心目中,依然存在着重点校与非重点校。很显然,在家庭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谁不会让孩子重点校就读呢?这也是产生“择校现象”的原因之一。

(三)家长高期待值。

现今社会,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家长在满足自身生活需要的同时,能有更多的余力关注孩子的教育,谁都希望把最好的给孩子,让孩子一路顺利,念最好的小学、最好的中学、最好的高中直至最好的大学,这种心理是盲目的,是导致“择校问题”的原因之一。

中小学生调查报告哪个网站可以查看【第四篇】

调查内容:

调查时间:

20xx年3月2日

调查人:

小组成员

我们根据中小学学生近视眼防控工作方案的要求设计了有关调查内容,调查结果反映各学校落实教育部有关规定情况良好,主要表现在:

1、多数学校能保证学生做眼保健操的次数。有%的同学反映学校每天组织了1-2次眼保健操。

2、老师布置家庭作业所占时间较合理。根据教育部的规定学校老师留给学生的家庭作业小学1-2年级不留家庭作业,小学其他年级的`同学控制在60分钟之内,初中等各年级不超过90分钟。据我们调查发现有%的同学的家庭作业在—1小时之间,有%的同学的家庭作业在1—2小时之间。这说明老师留给学生的家庭作业不是很多,让学生有充足的活动和休息时间。

3、学生座位调整符合要求。根据学生视力变化情况教育部规定学校每月可调整一次学生的座位,我们的调查发现有%的同学反映该班一周就调整一次学生座位,有%的同学反映该班两周就调整一次学生座位,有%的同学反映该班一个月调整一次学生座位,总体看来有95%的同学的反映符合规定的要求。

4、定期组织学生检查视力较好。有%的同学反映学校每学期组织同学检查过视力1-2次,仅有%的同学反映学校从来没有组织同学检查过视力。

5、保证了学生每天的锻炼时间不少于1小时。根据我们的调查发现有%的同学反映学校除体育课外安排同学的锻炼时间是1小时左右。完全达到了教育部规定的标准。

三、存在的问题仍应重视

1、“防近”知识宣传力度不够。有%的同学不知道20xx年9月4日教育部有关中小学生睡眠、用眼及作业时间的规定。有%的同学认为学校没有有关“防近”知识的宣传。有%名同学反映学校虽然有宣传,但是宣传单一。表现在:采用板报的占%,采用墙报的形式进行宣传的有%,课堂上老师讲的占%,其他的占%。

2、超过一半的学生睡眠不足。根据规定小学生每天的睡眠时间要保证10小时,初中学生每天的睡眠时间要保证9小时,高中学生每天的睡眠时间要保证8小时,据我们的调查发现有%名学生的睡眠时间在8小时及其以下。这其中初、高中毕业班的学生占了绝大部分。

3、大部分学校教室第一排座位与黑板距离较近。根据教育部的规定教室第一排学生的座位与黑板的距离应保证2米及以上。调查结果显示:符合这一标准的只占%,还有%的同学反映第一排座位与黑板的距离在米及其以下。教室学生太多、较拥挤是造成学生前排离黑板较近、后排离黑板较远的主要原因。调查中有%的同学反映本班学生人数在50人及以上,其中60人以上的占了一半多,甚至有些学校的某些班人数达到了70人以上,教室拥挤不堪。这种现象在市区一些重点中小学校尤为突出,严重超过了国家对小学每班45人、中学每班50人的规定标准。

4、学校配备可调试课桌椅的比例不高。按国家规定的标准要求,提供与学生身高相符合的课桌椅,每间教室应预置1—3种不同型号的课椅或可调试课桌椅。在我们的调查中有%的同学反映他们教室的课桌椅不能够自动调节。

5、教室的荧光灯较大一部分不能保证经常亮。国家规定教室照明应配备40瓦荧光灯9盏以上,且灯管应垂直于黑板;教室照明应采用配有灯罩的灯具,不宜用裸灯,灯具距桌面的悬挂高度为-米;黑板照明应另设2盏横向40瓦荧光灯,并配有灯罩;课桌面和黑板照度分布均匀,照度应符合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xx)要求。自然采光不足时应及时辅以人工照明。据我们的调查发现有%的同学反映他们教室的荧光灯不能保证在教室采光不足时亮。

6、老师拖堂现象较为严重。在我们的调查问卷中关于任课老师是否能够按时下课、不拖堂,选择“是”的占被调查学生的33%;选择“不是”占被调查学生的%;选择“偶尔拖堂”的占被调查学生的%。

四、建议

据有关的医学知识表明:近视眼的形成主要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种。先天性与遗传有关,虽然先天性与遗传有关,但通过积极的预防和治疗仍然能够保持孩子健康的视力;后天性的主要是与孩子的饮食习惯和平时的生活养成有关。一般说近视的发作时期主要是在幼儿园的大班、小学1—5年级,12岁以上的青春期。做眼保健操的目的主要是按摩眼睛四周的穴位以增强眼眶的血液循环,改善神经营养,消除眼内的过渡充血,达到解除眼疲劳的目的。故我们建议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要做好如下几点:

1、教育主管部门要督促检查学校对国家和教育部规定的《中小学学生近视眼防控工作方案》及《中小学学生近视眼防控工作岗位职责》、《中小学学生预防近视眼基本知识与要求》的落实情况。

2、学校在校内要加大对预防近视眼基本知识的宣传力度。

3、学校应与学生家长加强联系和沟通,让学生在家少看电视和少上网确保学生在家的睡眠时间和休息时间。

4、要引导学生的合理膳食,少食甜性食物和油腻性食物,多食维生素高的食物和水果。

中小学生调查报告哪个网站可以查看【第五篇】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发展,我们越来越感觉到,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说话”能力越来越弱,会“说话”的学生越来越少。为了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更好地发挥他们的才能,我对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现状进行了调查。

问卷调查和比较分析。笔者对53名初三学生和45名五年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问卷进行了统计和分析,得出了调查结论。(附问卷)

五年级二班53人,其中学习成绩优秀12人,占23%,学习成绩一般31人,占58%,学习成绩一般困难10人,占19%。还有曾经拿过它们的五年级学生。

1.学生的课堂表现。

在调查过程中,我发现,面对老师的提问,70%以上的学生选择思考有时举手,20%的学生选择不举手等答案,剩下的几个学生发言非常积极,希望有机会在课堂上展示自己,对自己充满信心。通过分析学生不愿回答问题的原因,56%的学生害怕回答错误的问题,35%的学生站起来紧张,说话没有条理,少数认为表达自己就够了。

结合以上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学生上课表达意愿不强,被动思维无法激发举手的欲望。所以大多数学生习惯于等待答案而不是“说”自己的观点,口头表达能力可想而知。

2.作文好,就是口语表达能力强。

在调查中,超过80%的人认为1篇好的作文相当于很强的口头表达能力,只有15%的人认为无所谓,不到5%的人认为没多大关系。从数据上看,可以反映出为什么现在的小学生不喜欢在课堂上举手发表意见,因为他们认为写好作文就够了,而忽略了口头表达的力度。一节课下来,很少有学生愿意发言,沉闷的课堂间接导致老师不太重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

3.注意口头表达能力。

在“评价你的口语表达能力”选项中,52%的学生选择了“一般,但想锻炼和提高口语表达能力”,35%的学生选择了“一般还是差,能不能提高无所谓”,不到15%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强,相信自己会更好。超过50%的学生认为考试不考口语表达,不需要太在意。有时,为了赶上进度,老师也直接集中注意力,不注意学生的回答和问题。

48 33665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