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稿件写作模板(8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新闻稿件应简明扼要,突出事件核心,提供关键信息,确保语言准确流畅,避免冗长描述,注重事实与数据,增强报道的权威性与可信度。以下是阿拉网友为您整理的新闻稿件写作模板(8篇)优秀范例,供您学习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

新闻稿件写作【第一篇】

善于发现新闻线索,是写好第1篇新闻稿的意思准备。同是大学生记者,共同生活在同一个环境里,也都到实践中去了,到学生中去了,为什么有的记者能写出漂亮的新闻作品,而有的记者仍然发现不了新闻线索,或者说发现不了有意义的新闻线索呢?为什么有的学生记者通讯员总是埋怨没有什么东西可写,而一再要求编辑老师为他们提供采访的话题,说到底这就是一个新闻敏感的问题。什么叫新闻敏感或新闻触角呢?简言之,它就是新闻工作者识别新闻的敏锐能力。

一个具有新闻价值的事情,别人不能看出它是新闻,而你却一下就能识别它是新闻,这就是新闻敏感。没有一定的新闻触角和新闻敏感,就很难写出1篇像样的新闻稿。美国新闻学家卡斯柏。约斯特在《新闻学原理》一书中的一段话,形象的阐述了新闻敏感对于记者的重要性。他说:“一个不善于辨别色彩的人,不能成为一个画家;一个不懂得和谐的人,不能成为一个音乐家;一个没有‘新闻敏感’的人,也不能成为一个新闻记者。”

培养新闻触角和新闻敏感,善于发现新闻线索,就能够当事情还在“风起于清萍之末”时,就敏感地察觉到它,并预见它的去向,从而比较得心应手地写出1篇新闻稿。当然,新闻敏感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记者在采访实践中不断培养训练获得的。在大学生记者群中,不乏这样的人,他们刚开始成为一名学生记者,通讯员的时候,由于都是刚刚从中学来到大学,不用说缺乏新闻触角和新闻敏感,就是基本的新闻知识也不具备。但是,他们经过一段时间的新闻工作实践,刻苦学习,勤奋笔耕,终于成为了一名有一定新闻敏感和写作能力的校园记者。

找准新闻角度,是写好第1篇新闻稿的前提。人民艺术家老舍曾经对初学写作的年轻人说过:“先收集材料,越多越好。”周立波也认为“材料少了不好办。”有个外国记者说:“你要有作为吗?8小时写稿不行,要做24小时的记者。”这些都说明积累素材对写作的重要意义。作为一个初学写作的大学生记者,更应该重视积累新闻素材。新闻素材是进入记者视野并被记者所意识,所采摘的生活现象,即从社会生活摄取而来的、尚未通过提炼和加工的原始材料。

没有新闻材料的积累过程,就谈不上新闻写作的问题,作为记者,要积累新闻素材,必须重视自己的“笔记本”。法国作家果戈里便有一个近五百页的笔记本,他总爱把自己每时每刻看到的、听到的传闻趣事、警句。

谚语。

随时记到这个笔记本上。他说:“一个作家。应该象画家一样,身上经常带着铅笔和纸张。一位画家如果虚度了一天,没有画成一张画稿,那很不好。一个作家如果虚度了一天。没有记下一条思想,一个特点,也很不好。”每一个大学生记者,要写好1篇新闻稿,就必须养成随得随记的习惯,把在校园内看到的一切与师生相关、有可能产生新闻的素材积累起来。

一个校报记者在几年的采访过程中积累起来的“笔记本”,将成为他从事新闻写作和研究工作的“万宝囊”。角度,是新闻写作向自然科学借用来的一个概念。报道的角度,是记者认识被报道对象的思想方法及对被报道对各“侧面”把握水平的综合反映的结果。它在一定程度上能说明记者处理采访的素材、挖掘材料的新闻价值的流程。大量散漫在笔记本上和记忆中的材料,如何进入新闻的既成轨道中呢?找出它之所以构成为新闻的特殊由头,就为记者进入材料的世界打开了一个突破口,开启了一扇大门;同时,找出最便于读者接受的角度,实质上是对材料的归纳和梳理,并对读者认识、接受事实起到了一个“导读”的作用。

提炼新闻主题,是写好第1篇新闻稿的关键。孕育新闻主题,则是提高新闻稿价值的应有之义。新闻主题是1篇报道的主旨,我们写任何东西,都要有一个明确的目的,到底要表现什么、反映什么,若是心中无数,势必信笔涂鸦,不知所云。如果要反映记者对生活现象和社会问题的基本态度和看法,使写出的新闻报道吸引人、鼓舞人、引导人、就必须注重提炼新闻主题。清代的袁枚对“主题思想”的问题讲的精彩。他把漂亮的句子比做一大堆铜钱,古代的铜钱外圆内方,可以用绳子穿起来,一串铜钱叫“一贯”。

袁x认为,文章的主题就好比是穿钱的绳子,要是没有一个明确的主题思想来统帅你的文字,那你写的东西就像撒满一地的铜钱,不能派上用场。如获得1986年全国高校校报好消息一等奖的《小郎和日本姑娘喜结良缘》,如果作者只是轻描淡写地描述去婚姻本身,而不是站在“为中日友谊写下了新篇章”、日本姑娘向往中国、追求自我存在价值的高度,就不会使这篇消息给人以启迪和教育,也就成不了1篇好消息。新闻主题是整篇报道的灵魂,它隐藏于新闻素材之中,一旦我们把它发掘出来,它就会统领全篇,成为整篇报道的中心内容。我们要站在时代和社会的高度,坚持实事求是、不落俗套、贴近生活、读者至上等原则,运用追根究底法、对比联系法、见微知著法等方法,提炼和深化新闻主题。

请教的时间,可以贯穿到新闻采访写作的全过程。如何培养新闻敏感,寻找新闻线索可以请教;如何拟订采访提纲、选好新闻题材、提炼和表现新闻主题可以请教;如何使写出来的新闻更加符合新闻写作的要求,更加精彩,更应该虚心向学长、师长请教。1篇新闻概写好后,还得大胆投稿。有的初学新闻的学生记者,或者认为自己的作品羞于出手,即使写好了,也不敢或不愿寄出去,或者总是过分要求稿子的质量,一而在,再而三的修改,结果错过了报道的时机。其实,由于校园存在范围小、易于捕捉、头绪少等特点,如果不抢时间积极投稿,就会让别人抢得先机,即使你写得再好,也只能算作又一次练笔了。当然,大胆投稿不是盲目投稿。如果没有任何目的,打的是无准备之仗,再好的稿子也可能石沉大海。

因此,作为一个大学生记者,一定要认真研究传播媒介,研究它的版式结构、专栏设置、报道风格、出版(或播出)周期甚至编辑部的人员构成、编辑姓名及联系电话等。是邮寄的,还要弄清楚通讯地址,保证所投稿件万无一失地寄到编辑部。这样一来,就可以在写稿之前,针对传播媒介的特点,引导自己的创作思路和方法,对写作内容和形式作出必要的限制;在新闻稿写好之后也能够有的放矢地投递到报纸等媒体的相应版面、专栏及编辑手中,从而大大增强新闻稿见报几率(或播出几率)。总之,作为初学新闻的大学生记者,如何写好第1篇新闻稿是十分关键的,也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大学生记者只有勇于实践,大胆尝试,深入采访,勤奋笔耕,不断提高新闻采访写作的技巧,才能写出更多更好的新闻作品。

我校召开20xx年度群众体育。

工作总结。

表彰大会4月x日下午,我校20xx年度群众体育工作总结表彰大会于6点在浦东校区大礼堂拉开帷幕。校党委副书记石奇光、校团委副书记余嘉、校学生处石笑寒以及各二级学院的团总支书记应邀出席,与现场的上千名师生一起观看了颁奖晚会。

在麦田音乐社、舞蹈社和轮滑社精彩绝伦的开场表演之后,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石奇光教授致辞,他全面总结了我校20xx年度群众体育工作,对我校贯彻落实上海市《学生体育健康促进工程》相关要求,稳步推动了我校学生体育活动,切实提高了广大学生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的成果给与了充分肯定,同时鼓励同学们再接再厉,争取新的进步。

随后,体育部胡志麟、于善安、团委余嘉、学生处石笑寒几位老师分别为先进集体、优秀辅导员、优秀学生干部、体育积极分子进行了颁奖,石奇光副书记颁发突出贡献奖。我校体育工作建设经过几年的努力已经取得初步成效,表彰大会是我校开展体育建设工作的特色之一,表彰能够充分发挥为我校体育事业创优学生的榜样作用,激励全体学生,从而保证了我校体育事业的良好开展。晚会在花式跳绳队精彩的“绳采飞扬”节目中中落下了帷幕。

新闻稿件写作【第二篇】

秋风飒爽,丹桂飘香,9月18日下午三点30分,20xx级新生开学典礼暨军训动员大会在院篮球广场准时召开。

会议由常务副院长xxx主持,院长xxx,省督导专员、院党委第一书记xxx,董事长助理兼院长助理xxx,教务处处长xxx,学生处处长章六七,管理系xxx教授、省军区预备役高炮团xxx大队长出席了动员大会。

会议首先由xxx致欢迎辞。

在讲话中,xxx代表学院党总支和学院行政向告别了高中时代,开始了崭新的大学生活的全体08级同学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关心、支持我们学校军训工作的部队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

xxx对全体参训人员提出几点希望和要求:

1、要把搞好军训和学习人民军队优良传统作风结合起来,全体参训学生都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提高认识、端正态度,行动上以一个军人的标准要求自己,积极参与,把军训看作是一次难得机会,像军人一样生活、像军人一样思考、像军人一样训练,在艰苦的训练中磨炼自己,提高自己,使自己终身受益!

2、军训团要认真组织,周密计划,科学安排军训的科目和内容,在有限的时间里产生最好的效果,保质、保量、圆满地完成本次军训任务。

3、要把搞好军训、树立远大理想、锤炼优秀学风结合起来。

对一所大学来说,学风是非常重要的。

它是一种治学精神、一种氛围、一种环境、一种无形的力量。

军训是大学生接受锻炼、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展现自我的一个平台。

通过军训,要注意顽强意志的培养和文明习惯的养成。

要踏踏实实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要讲文明、讲礼貌。

尊重和服从教官的管理和要求,做到团结一致、步调一致共同努力奋斗!

4、要做好安全工作,安全工作是军训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安全工作大于天!大家一定要时时刻刻、事事处处、点点滴滴抓安全,及时发现、及时处理,把不安全的事态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

安全工作人人有责,要从人人做起。

军训辅导员要跟班训练跟班听课,及时掌握军训中的各种情况,及时解决和处理发生的问题,积极协助教官抓好训练工作,认真负责地抓好学生管理工作。

学生的管理工作要体现在训练场、教室和平时,要体现在政治思想教育中。

军训职能部门要做好后勤保障和服务工作,树立全心全意为教官、学生、和辅导员服务的思想,对安全工作要有预见性、前瞻性,安全措施要到位,要细。

安全工作真正做到万无一失。

接着院长助理xxx宣读军训实施计划,学生会主席xx同学代表全体老生欢迎新生的到来。

新生代表xxx同学向全体新生提出倡议:以学长为榜样,牢记领导、老师和父母的.深切期望,努力学习、严于律己,树立规范意识。

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培养高尚的思想品德,积极参加各项活动,熟练掌握专业知识,提高综合素质,做适应社会发展的复合型实用人才。

然后刘九梅老师代表全体辅导员讲话,对同学们提出了几点要求,要求同学们上好军训第一课,认真学习,积极工作以及快乐地生活。

洪咸友教授代表全体教师发言,希望同学们培养自己良好的品格,做一名合格的大学生。

省军区预备役高炮团xxx大队长代表军训教官承诺将与新生们一起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锻炼身体,磨练意志,保证完成军训任务。

最后xxx院长简要介绍了学校的办学历史、优良传统、师资力量、学科建设情况以及学校未来的奋斗目标,并对新生提出了殷切的希望。

他希望全体新生要志存高远,科学规划大学生活;要勤学多思,争做创新型人才;要自我完善,实现全面协调发展。

大会结束后,全体参训学生及官兵立即投入紧张的训练中。

为迎接即将到来的校运动会,我院于4月13日中午2:00在204教室举行了校田径运动会运动员动员大会,我院党总支副书记对山·白肯老师、学生工作部辅导员老师以及全体学生干部和运动员们参加了本次动员大会。

首先,我院学生工作部的张庭文老师详细介绍了此次校运动会相关情况,他号召在场所有运动员们为运动会拼搏,高效完成任务,使训练工作尽早步入正轨。

同时,他也要求学生会成员从大局出发,切实负起责任,为各项赛事的展开做好后勤保障工作。

接着,对山·白肯老师对我院第六届田径运动会的完美落幕表示衷心的感谢,并期待在60周年校庆之际我院在校运动会上的再一次成功。

随后,体育部教练王江林老师作了赛前部署,希望运动员们全力合作、友好相处,力争取得优异成绩,为科技学院增光添彩。

听完老师的鼓励,运动员们也都自信满满地微笑着,仿佛看到了不久以后的成功,他们心中的信念和梦想凝聚一体,形成了一声声响亮的“科技必胜”!

一年一度的运动会及各项赛事是繁荣校园文化的重要因素,是同学们锻炼身体和磨砺意志的有效平台,能集中体现当代大学生团结一致、勇于拼搏的良好精神面貌。

此次动员大会的召开,拉开了我院备战校运动会及各项赛事的序幕,使广大运动员明确了目标,以饱满的热情和高扬的斗志整装待发,为科技学院在各项体育赛事上再创新辉煌奠定了基础。

希望运动员们要鼓足干劲,振奋精神,刻苦训练,为科技学院再创辉煌而拼搏。

新闻稿件写作【第三篇】

大学生记者要写好1篇新闻稿件,就必须掌握各种新闻体裁写作的一般技巧。如果是学写第1篇新闻稿,至少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基本掌握标题的制作技巧。标题是文章的眼睛,1篇新闻稿若有一条新颖别致的标题,就能象磁石那样牢牢地吸引编辑和读者的注意力。

第二、学会写导语。导语是消息的开头,是消息中最有价值的部分。国外新闻界有人称导语是“抓心的手”这就是极言导语吸引作用的。没有好的导语,就算不上成功的新闻稿。

第三、基本熟悉各种新闻体裁的写法和结构。不熟悉各种新闻体裁的基本写法,就无法比较得心应手地进行新闻写作。而谋篇布局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新闻稿件在受众和编辑眼中的“身价”

而孕育新闻主题,则是提高新闻稿价值的应有之义。新闻主题是1篇报道的主旨,我们写任何东西,都要有一个明确的目的,到底要表现什么、反映什么,若是心中无数,势必信笔涂鸦,不知所云。如果要反映记者对生活现象和社会问题的基本态度和看法,使写出的新闻报道吸引人、鼓舞人、引导人、就必须注重提炼新闻主题。清代的袁枚对“主题思想”的问题讲的精彩。他把漂亮的句子比做一大堆铜钱,古代的铜钱外圆内方,可以用绳子穿起来,一串铜钱叫“一贯”,袁枚认为,文章的主题就好比是穿钱的绳子,要是没有一个明确的主题思想来统帅你的文字,那你写的东西就像撒满一地的铜钱,不能派上用场。如获得1986年全国高校校报好消息一等奖的《小郎和日本姑娘喜结良缘》(3),如果作者只是轻描淡写地描述去婚姻本身,而不是站在“为中日友谊写下了新篇章”、日本姑娘向往中国、追求自我存在价值的高度,就不会使这篇消息给人以启迪和教育,也就成不了1篇好消息。

新闻主题是整篇报道的灵魂,它隐藏于新闻素材之中,一旦我们把它发掘出来,它就会统领全篇,成为整篇报道的中心内容。我们要站在时代和社会的高度,坚持实事求是、不落俗套、贴近生活、读者至上等原则,运用追根究底法、对比联系法、见微知著法等方法,提炼和深化新闻主题。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新闻稿件写作【第四篇】

第一、基本掌握标题的制作技巧。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1篇新闻稿若有一条新颖别致的标题,就能象磁石那样牢牢地吸引编辑和读者的注意力。

第二、第二、学会写导语。

第三、理解和掌握新闻写作的基本方法——用事实说话。

摆事实,用事实说话,这是新闻独特魅力所在,也是新闻事业不可代替的价值所在。

1篇结构严密的新闻稿一般由标题、导语、背景、主体和结尾等组成。

其导语、背景交代、主体内容和结尾都有其内在的逻辑关系,在一个统一的关系中互相影响,互相勾连,互相牵制,互相完善,也就是通常所说的5w,即新闻稿的5要素。

2.怎样选好新闻稿的主题。

要写好新闻,事先要想好文章的中心思想写什么,无论是写消息、特写,还是通讯,都要表达一个中心思想,这就是主题。

比如写1篇消息时,写什么内容,要先把意思想明白,这就是立意。

立意就是主题。

主题对新闻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它是文章的灵魂,是文章的纲。

它就像一根红线,贯穿全篇,成为这篇文章的中心。

所以说,主题是新闻稿件的统帅,新闻稿件的结构安排、遣词造句要受它的“调遣”,即文章的造词、结构、语言、表达等等,都要以主题为依据,受主题的约束。

因此,“意在笔先”,主题明确了,才好伏案动笔。

3.怎样写活新闻导语。

写新闻首要写好导语。

写新闻稿时往往不是按照事情原来的发展顺序来写,而是把事情的高潮、最有吸引力之点放在最前面(这就是导语),使新闻的主题通过导语最先突出地表达出来。

有这样一句顺口溜很形象的说明了导语的写法和作用:“导语像倒金字塔,凸现重点写精华,形象具体引人看,文字简明一句话。”新闻“倒叙式”即“倒金字塔”结构形状,而“导语”则恰恰是“倒金字塔”的塔基。

4.重视背景的结构特色。

新闻背景是为了描述新闻事件的来龙去脉,写出它同其他事物有联系的历史事件、社会环境、政治原因、科学知识等客观背景,全面的揭示事物的意义。

写好写活新闻背景,可以起到烘托、深化新闻主题的作用。

新闻主体顾名思义是新闻稿件的血肉之躯,是文章的主要部分。

要写好新闻主体,首先要有丰富的材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嘛!要获得丰富的材料,就要深入生活、工作、学习中去搜索、摄取。

当然,稿件的材料,不是写什么要什么,而是会挑选,把那些能够表现稿件主题的材料选出来。

和主题有关系并能有力地说明、烘托突出主题者,选而留之;和主题无关不能说明主题者,“扣”而舍之。

有了材料后,把握好新闻稿件的语言特色,是作者表达写作主题、展示文章功力的最直接的手段,也是写好新闻稿件的关键。

新闻语言要明快、准确,快速切入实质内容,注重用事实说话,不要过分修饰,过分追求华丽,但这决不是要放弃对语言的推敲。

切忌无限上纲上线、大加评论,自己先给出结论,要把结论留给读者得出。

6.用简练的语言写好结尾。

结尾要注与主体的搭配、衔接,要注意和导语遥相呼应,最好用一两句话干净利索的把新闻稿结束。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作为有志于从事新闻工作的的人来说:写好第1篇新闻稿件十分关键。

结合具体实践经验,本文将对此做如下论述: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新闻稿件写作【第五篇】

科技节系列活动之“何氏杯”科技展于27日上午在沈阳工业大学教学楼c座楼前盛大开幕。此次科技展秉承着“弘扬创新精神,科技编织梦想”的主旨普及科学知识,提升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

新颖、独特的科技展品一一陈列在教学楼外的展台上,使同学们大饱眼福。

展台上你可以看到在中间有挡板的阻隔情况下仍能看到对面人的“透视墙”;有戴上斜棱镜之后一切给你的感觉都是斜斜的“斜棱镜滚球”;还有展示平面镜反射,透射以及反射光的合成演示效果的“爸爸的鼻子”,面对面的两个人透过玻璃与镜子的组合拼凑成一个全新的自己,或变形或契合,由此寻找与自己相像的人。

一系列展品吸引了许多同学的驻足,都在展台前饶有兴致的研究着。

展览期间每个展台前都有科协的`专业人员为大家做讲解,经过

耐心细致的讲解后,同学们纷纷上前亲自动手尝试操作一番,并不时的询问讲解人员这其中的原理,对展品有着极大的兴趣。一件件展品参观实践下来,同学们的好奇心都得到了极大地满足。

纵观整场科技展,展台前参观的同学一直络绎不绝。足以看出

科技展是普及科学知识的一种有效方式,能够使同学们发挥动手动脑的能力,激发同学们对小科技、小发明的浓厚热情,活跃了校园学术科技节的氛围,充分达到了校团委举办此次科技展的目的。

9月22日、23日,骑迹自行车俱乐部在体育中心篮球场举办了新学期公益活动——为全校师生免费维修自行车,并普及自行车维护知识和骑行安全常识。

开学以来,我校进一步加强对电动车整治工作,并倡导全校师生低碳出行,自行车在校园交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目前校园内的自行车质量良莠不齐,普遍存在着刹车失灵、传动系统卡塞等安全隐患。

骑迹自行车俱乐部在校体育部的大力支持下,利用自身优势、积极承担责任,决定开展本次公益修车活动。

为期两天的活动吸引了校内各学院各年级学生、教职工和留学生300余人前往。

不少同学表示,由于平时课程较多,没有空余时间和精力对自行车进行修理和保养,使自己平时代步通勤的自行车存在较多的安全问题,骑迹俱乐部的修车活动给他们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使大家不用走出校园便能享受到安心、优质的自行车维修和保养服务,并且能够学习到一些骑行安全和保养单车的小技巧。

同时,我校多位教职工也到现场支持骑迹举办的活动,称赞大家不仅为全校师生带来了安心和便利,也展现出了当代大学生应有的责任感和正能量。

骑迹自行车俱乐部自2004年成立,在校团委和体育部指导下,已成为我校最活跃和最有实力的学生体育类社团之一,每年都代表我校参加环青海湖国际大学生公路自行车邀请赛等重大体育赛事,并能够连续十二年独立自主举办省级比赛,在全国范围内也实属罕见。

骑迹自行车俱乐部不仅在活跃校园体育文化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也自2007年太湖水污染事件后开始投身公益环保事业,为太湖沿岸的环境保护做出来应有的贡献,充分展示了当代江大青年学子心系国家社会、服务国计民生的精神风貌。

俱乐部指导老师赵来安表示,今后骑迹不仅需要协同校内其他社团活跃校园文化,丰富校园生活,还应当更加努力地投公益环保活动,为建设低碳校园、环保校园和绿色校园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新闻稿件写作【第六篇】

一大早,排队排3天(切入自然,看出买卡难),居然(居然、然而、但是、竟然、想不到、却、还是这样表达强烈感情的语气助词尽量在文章中少出现,此处用尚可)一张公交ic卡都没有买到,这是过新年最让陈女士郁闷的事。

昨日(在实效性不是很强的稿件中,导语中可以不提日期,放入正文即可),陈女士无奈地告诉记者,"明天就上班了(可省略),过节这几天就排队买卡了,起大早也买不到,这公交ic卡买得太费劲。"

与陈女士相同遭遇的市民不在少数,在售卡点众多市民抱怨买卡难。

(引起读者共鸣)

小)公交ic卡全市告急

"早上7点30分售卡点就开门,我第一天是8点来的,结果来了就没有卡,售卡工作人员说,明天早点来估计能买上。

这是我第三天排队买卡,可是到我前边10个人的时候,又出现卡卖完的情况。

"王先生(从陈女士切换到另外一个买卡者,可以显示难买,不过略嫌生硬突兀,加上“同样是买不到卡的”更好些。)大声地说,"真不知道等我买上卡的时候是不是下个月的月票又开始使用了。"

在皇姑区黄河南大街四院对面的售卡点,记者看到前来买卡和充值的市民非常多。

"什么时候能有卡啊?"趴在窗口外的市民焦急地询问着(真实,曾经见过这样的镜头)。

"明天早上,7点半开门就来,肯定能买上。

"在窗口里忙碌的工作人员不断(准确)地解释。

随即,记者与沈城其他9家售卡点取得联系(可以看出记者一一核实的过程),只有铁西新区兴顺街258号的售卡点工作人员表示有卡,但是数量也不多。

天冷造成买卡人增多

谈到出现买ic卡难的情况,沈阳天龙金卡有限公司邱经理(采访时,尽量问到全名)解释说(引语有多种表现形式,上来就加引号不是最好的表达方式,这句就很好),"由于天气寒冷,很多人都选择乘公共汽车出行,买卡人增多,所以造成ic卡销售告急的情况(权威解释原因,尽管买卡难还存在成本等问题,但将这样身份的人说的话登出来,完全可以)。

目前,公司正在加班加点,每天赶制4000多张卡投放到售卡处,每天售卡点在早上7点30分开门,每个销售点根据情况都会投放几百张卡。(解决方法) "市民也可以到退卡窗口看一看,如果着急用卡,市民可以租用别人退下来的卡。这样也能满足一些市民买卡的需要(另一种解决办法)。"邱经理说。

昨日11时许,经过记者与多个售卡点协调联系,终于帮助陈女士买到一张ic卡(给读者“有困难找晨报”的心理依赖)。

当陈女士从记者手中接过卡时,激动地说,"这张ic卡盼来的太不容易了。"(激动可以想象,可删)

小)买卡前可先打电话问问

售卡点到底有没有卡,市民在去买卡前可以给就近的售卡点打个电话

以2002年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的《南京零距离》开播为标志,中国电视媒体业掀起了电视民生新闻热。

电视以其传播内容的贴近性,传播方式的互动性,传播视角的平民化和播报方式的灵活性迅速拉近了与本地电视受众的心理距离,赢得了可观、稳定的电视收视群体。

毫无疑问,电视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功,但是,不容回避的是当前电视民生新闻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和困境,亟待我们妥善解决。

第一,电视民生新闻内容日渐肤浅。

电视有别于传统新闻高高在上和严肃正统的话语风格。

它以平民化的视角和价值取向吸引普通观众的'注意。

但是在实际过程中,电视媒体往往刻意追求题材的“小”和视角的“低”,致使一些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内容日渐肤浅。

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大量没有多少新闻价值的琐事、杂事充斥我们的电视。

一些诸如邻里纠纷,街头打架,夫妻矛盾,被骗被盗的事情频频出现在电视上。

这些新闻除了满足一些受众的好奇心、窥视欲以外,并没有为受众的生活提供多少的指导意义。

另一方面。

电视民生新闻大行“新闻娱乐化”之道。

第二,电视同质化问题严重。

民生新闻多反映某一特定区域的百姓生活,它平民化的视角和巨大的亲和力让观众找回了“认同感”和“方位感”,使新闻真正回归普通民众。

然而,民生新闻的这种地域性虽是优势,但同时也是局限。

可想而知,每天发生在一个地方,具有新闻意义的事件毕竟是有限的,在民生新闻栏目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内容和栏目设置的雷同化变得日益不可避免,多个栏目抢同一个新闻题材的事情经常发生。

,另一方面,同质化的节目内容容易导致观众的视觉疲劳,使观众多样化的需求仅仅局限在较为单一的层面。

此外,在电视民生新闻中,主持人处在节目和观众的中介位置,地位十分重要,这就对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主持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民生新闻节目的主持人要利用自己本身的号召力和影响力引导广大观众思考如何正确地实现自我需求,如何正确地看待新闻事件。

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主持人要注意形成自己的主持风格和特色,以此吸引受众,带动节目收视地增长。

第三,电视角色常常越位。

现在有不少百姓悟出一个所谓的窍门:有事情找记者,想打官司找记者,业主搞开发商必定找记者,小区纠纷找记者等等。

许多民生新闻栏目的制片人感叹:“现在的电视新闻媒体与其说是在做新闻,不如说是在做“保姆”。什么寻人、找物这样的小事都来找媒体,有时候连婚介、求职这样的事情都做起来了。”

笔者认为,在当前我们大力提倡法制化社会的今天,作为重要的社会教化力量,媒体在用道德规范社会秩序的同时,首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不要什么事都包办,更不要越俎代庖干预到其他部门的正常运作。

要妥善解决当前电视存在的诸多问题,促使这一事业能够长期、健康地发展,笔者认为,应该重点注意一下几个方面。

第一,要处理好短,碎,快的新闻与深度报道的关系。

在当今这个信息产品高速生产的时代,广大受众不仅需要短小、即时,碎片化的信息,而且需要媒体引导他们正确地看待社会事务。

尤其是当前民生新闻的一部分观众群文化水平不高,对社会现象的洞察分析能力也不足,这就更加需要我们的电视新闻工作者提供适量的深度报道新闻,满足他们思想、行为、决策的需要。

因此,笔者认为,电视民生节目要快慢结合,长短合理搭配,张驰有度,除了报道新闻事件的具体现象,还要挖掘事件背后的原因,把握事件今后的发展方向,努力将电视做细做透,为受众的决策提供依据。

第二,民生新闻要进行公共新闻地升级。

公共新闻最早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的美国。

其主要内涵为提倡关注公共领域的公共事务,鼓励广大民众参与到社会公共事务中去,提倡媒体的接近权。

媒体要努力搭建公共平台,有效促成政府、媒体与公众的交流与沟通,通过协商,共同探寻出公共问题的解决办法。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们的社会公共领域也出现了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而涉及民众切身利益的事务公式引起了社会大众的普遍关注。

因此,当前中国的社会环境已经为“公共新闻”地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准备,“公共新闻”发展所需要的媒介生态环境已经渐渐成熟。

用电视民生节目的接近性、平民化视角吸引广大观众,再用公共新闻的相关原则有效提升的内涵和深度。

此举已经渐渐成为电视新闻传媒在意识到民生新闻危机后,寻求自身的创新和突破,实现稳定、可持续发展的一剂良药。

第三,电视民生新闻在未来发展过程中要重视与新媒体的互动合作随着媒介融合进程地加快和新媒体技术地快速发展,电视民生新闻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应该努力借助各种新兴媒体的传播优势,努力扩大传播的渠道,增加传播的信息量,缩短传播的时间。

在面对一起突发事件时,电视媒体的转播设备可以第一时间进行信息的传输,于此同时网络配合视频和文字进行同步直播,广大手机用户也将通过手机接收现场实时信号的传输。

通过这层层交叉的覆盖,受众可以根据接收到的信息,通过自己持有的各种便携设备与电视媒体开展积极的互动,他们提供的新闻线索和素材有时甚至能推动事件的进程。

这样,一个多元互动的新形态的组建,将会改变电视的形态,促使其朝健康方向发展。

新闻稿件写作【第七篇】

电视新闻稿是配合电视新闻图像的播出,叙述新闻事实,供播音员诵读的文字稿。

它与新闻图像互相配合,构成呈现在观众面前的一条条音画兼备的电视新闻。

所以,电视新闻稿既是一门为听而写的艺术,也是一门为看而写的艺术。

然而,近几年电视新闻稿却出现诸多值得大家深思的些问题。

词藻华丽实功虚做

以最通俗直接的方式传递信息,使受众以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的信息量应该是电视新闻人不懈的追求。

但有的稿件却刻意堆砌华丽词藻,稿件看似文采斐然,但和画面结合起来却如画蛇添足。

如某电视台播出新闻《新年第一天:××山雪淞醉游人》,文稿如下:

“雪后的××山处处银光闪烁,山峰林海变成了雪淞世界,万仞白峰,苍穹更显高远。串串雪挂沿树枝或树梢蜿蜒伸展,有的像银龙飞舞,有的似珍珠翡翠,晶莹剔透。簇簇松针宛如玉菊绽放,莲花盛开。”

这样的描述看似华丽诱人,但配在丰富多彩的电视画面上就显得多余。

而且,比喻和描述性语句并不是电视新闻的语言,颇有卖弄文采之嫌。

形似报告缺乏活力

电视新闻稿本应采用与画面匹配互补的语言来说明和阐释新闻事实,语言应追求新鲜灵活,尽量减少抽象、笼统、概括。

而有些报道却形似报告,毫无鲜活灵气。

如某电视台播出1篇关于农村新型实用人才建设的新闻,文字表述如下:

“……为使新型农村实用人才脱颖而出,××市将农村实用人才开发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仅2006年就投入800多万元,先后组织实施农村优秀实用人才‘百千万’工程,选拔市级优秀农村实用人才100名、乡镇级1086名,培训农村党员干部8000多人次,4560名农民技术员获得农民技术职称或绿色证书。……”

这简直就是1篇工作汇报。

这些枯燥无味的数字指标完全湮灭了观众解读新闻的乐趣。

思维混乱漫无边际

电视新闻稿在结构上应该具备三个特点,即主题明确,构思新颖,层次分明。

但《××市30万群众告别吃水难》的开头是这样写的:

“现场主持:观众朋友,这里是××市饮用安全水工程的奠基现场,……年底工程完工后,这个市又将有30多万氟区群众用上安全水。……”如此阐述,将一件进行状态中的事件改写成完成状态,如果记者不是有意混淆事实,那就说明该记者的思维混乱,说理不清。

表里不一声东击西

有些稿子声画两张皮,而有些则是表里不一,甚至连题目和内容都难作到一致。

如《××成为第一个用电量过100亿千瓦时的革命老区》,从题目看,稿件要反映的是老区由于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用电量的增加,但文稿子却是另一回事:

“今年以来,××供电公司坚持活跃经营机制,加大投资力度,全年电网建设总投资14亿元,增加主变容量105万千伏安,输电线路100公里,全面开展标准用电村建设,完成145个标准用电村改造,从根本上解决了××市电网结构薄弱、供电能力不足的问题,为××市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动力保障。”

稿子全没说到点子上,像是供电公司的一个年终总结。

夸大事实信口开河

对新闻事件的报道不切实际,既是工作态度的问题,又是一个职业道德的问题。

而在一些电视新闻记者的稿件中,对事实不负责任的夸张,缺乏依据的夸大等并不少见。

另外,在一些稿件中记者不加调查,不动脑筋,随意对某一个工程、某一项成果冠之以“亚洲最大”、“中国第一”、“全省之首”等头衔,没有把精力放在新闻事实本身的特征上,而是在表象上做文章,而且消息来源道听途说、捕风捉影,这些都是要不得的。

不明就里采访肤浅

有1篇反映小学生义卖献爱心的稿子:

……经过一番讨价还价,×××小朋友又成交了一笔对她来说不小的买卖。

记者:你都卖了些什么东西?

×××:我卖了一些吃麦当劳赠的玩具,还有家长帮我画的画,还有日历,还有一些小玩具等,然后,我想把它卖了钱捐助那些贫困的人。

……小学生们的推销能力还真不错,不到三个小时,摊上琳琅满目的小人书、玩具、文具已所剩无几。

他们把义卖所得的钱全放进了“爱心箱”。

经合计,此次活动义卖得款共3000多元。

这篇稿子从立意上来讲没任何问题,由于采用了现场声整体上也比较鲜活生动,但有一个关键因素记者没有交代,这些旧玩具被谁买走了?稿件里面没有交代,这样处理稿件难免会让受众对此新闻的真实性产生怀疑。

在记者发现这一问题时,活动已经结束,稿件留下很大的遗憾。

由于前期采访的不用心造成的缺陷靠后期是无法弥补的。

缺乏关爱追求噱头

有1篇报道一起连环车祸造成人员伤亡的稿子:

“……您瞧这个主还没爬出来,后面又来了一辆,只听‘咣’的一声,两辆车亲一块了,这边还没反应过来呢,紧跟后面的又一个伙计一头撞了上来……真是一场惊险刺激的汽车大冲撞啊!”

由于采用了调侃的语言风格,把一场人命关天的悲剧事件,变成了冷眼旁观、幸灾乐祸、缺乏关爱的笑料,明显反映出对生命的不尊重。

照抄术语愚弄观众

有1篇题目为《山东信息公共平台》的稿子开头就是:

“氧化铬催化剂制备是××集团绿色环保制冷剂 134a的核心技术,从氯化铬制备的氧化铬系列催化剂,结晶度很低,催化性能有一定波动,长期以来一直没有搞清楚影响催化剂性能的关键因素,一度影响了绿色环保制冷剂134a的生产能力……”一系列专有名词陈述下来,观众对电视台所报道的内容依旧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因而,作为记者和编辑人员应该认真领悟电视新闻稿件要传达的.新闻事实的内涵,更准确、更通俗地加以表述,使电视新闻稿更好地服务于画面。

电视新闻文字稿件与电视画面就像人的两只手。

同等重要。

要做出一件好的新闻作品,除了注重电视画面的拍摄,更要注重文字稿件的处理。

电视新闻文字稿应具备以下特点:1、明确实在.听觉鲜明。

要提供鲜明的视听形象。

使新闻事物实在化、具体化、形象化、立体化。

这就要求电视新闻记者和编辑在采摄编写工作时。

尽量减少抽象、笼统、概括性的语言文字。

多采用形象鲜明与画面匹配或逻辑性强的语言。

表达、说明、阐释新闻事实.力求多用新闻事实说话.多用写实性文字。

2、注重细节描写。

要尽量采用具体生动活泼的细节来说明新闻事实,加深观众的视听印象。

3、取材精练,篇幅短小。

首先要多搞一些“小口子”新闻。

一条新闻只集中写一个问题或一个侧面,突破口。

就容易写得集中.写得深刻,并且能够缩短报道篇幅。

再者,要精编事实,用最能反映主题思想本质的事实即。

新闻核心来说明观点。

具体到电视新闻写作。

无论是倒金宇塔结构、螺旋式结构、金字塔结构还是散文式结构,在语言安排和文稿写作上,都必须注重导语、主体、背景和结尾等几个方面协调划一。

整体操作。

(一)一条电视新闻能否引起观众的兴趣,能否以新鲜的,强烈的,集中的内涵刺激观众涣散的注意心态,变无意注意为有意关注。

饱含信息要旨的导语,往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写导语最重要的原则是把观众最感兴趣的东西和记者最需要告诉观众的东西写在导语中。

这样的导语就像“吸铁石”一样吸引着观众不得不看下去。

具有吸引力的导语。

就是一个好的导语。

如何把导语写好,国内外新闻学专家教授和新闻工作者已经归纳出了规律性的准则o l.开门见山烘托出最新鲜、最重要的新闻事实。

2.简明扼要。

中心突出。

导语要写得言简意赅,要选择最精彩、最重要的细节.突出一、二个新闻事实,不要罗列过多新闻事实,不能面面俱到。

3.讲求新意。

写出特点。

导语最忌老套,要力求新颖独到有特色。

4.具体形象,生动活泼。

要体现电视新闻导语声画并茂、视听兼备的优势,包括作为播音员、主持人出图像、念文稿、出镜导播和现场采访。

总之,导语不管怎样写作,最终目的是吸引观众往下看或听。

应不拘一格.变化多样。

(二)电视新闻的主体是导语之后的承接部分,围绕导语提出的问题全面展开,用有说服力的材料,阐述和说明全篇的中心意思。

要求紧承导语,讲清导语中提到的观点和问题。

语言文字以及其它材料安排要层次清晰、逻辑严密、表述简练。

这就要认真消化新闻材料,提出观点。

并根据表达新闻主题的需要.按照一定的新闻规律和逻辑顺序有条不紊、错落有致地写作出来。

(三)新闻背景资料的运用。

电视新闻背景是对新闻事件发生的历史、环境和原因的说明.对新闻事件发生或人物成长的主客观条件及其实际意义的解释,在写作上占有重要比例和地位,需要花大力气去研究突破。

电视新闻报道在于把新闻事件的不凡之点、独特之处揭示出来,这得依靠背景材料的交待。

电视新闻背景材料可以按直接带进、穿插交叉等方式交待出来。

(四)用简洁精炼的语言做好同期声。

同期声作为电视新闻再现社会生活的重要表现符号之一。

增加了电视新闻的可信度和现场感。

增添了电视新闻的独特魅力。

因此,电视新闻要注重同期声的运用,进一步解决目前大量电视新闻存在的有影无声、声画错位、音效粗糙等问题。

对于增强电视新闻的真实感和可视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做好同期声应注意以下三点:一要言之有物。

避免空泛表态。

要尽量围绕主题,有实质性的内容,回答观众急需知道的问题。

二是被采访对象的谈话要符合其身份。

要有鲜明的个性特征,通过他们的谈话反映新闻事件的本质。

三要抓住重点。

简明扼要。

把最能表现主题.最能说明问题的内容让被采访对象说出来。

这样的同期声就有权威性,更能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五)一条好的电视新闻,不仅应该有一个好的导语,而且应该有一个俏皮的结尾。

这样。

才能使电视新闻在形式上更加突出全面,使电视新闻主题得到进一步提示和深化,增强感染力。

引起观众共鸣与思索。

电视新闻的结尾部分应该有实实在在的内容。

杜绝空泛议论;要紧扣主题,深化新闻事实,升华新闻核心;应当自然贴切。

水到渠成,切忌仓促唐突、生硬跑题、公式化、概念化。

新闻稿件写作【第八篇】

我从20**年开始从事新闻写作,几篇稿件在吴忠日报发表后,被扁担沟镇党委任命为党委秘书,从此走上了一条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从事时政新闻写作的道路。

多年来,由于自己从来不写社会新闻、不写花边新闻、不写短讯,新闻写作工作也得到了新闻、宣传部门、各级领导认可,多次被评为优秀通讯员、优秀特约记者,新闻稿件《扁担沟镇“四大怪”》被自治区新闻协会、自治区新闻工作者协会评为2004年度宁夏好新闻三等奖。

这些年新闻写作有以下几点体会,与大家共同交流。

一是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写新闻。

始终把自己定位于一名行政机关干部,不是特约记者,更不是专业记者,所以,我写新闻稿件的素材就是党委政府的年度工作安排、总结,平时出台的党委文件、会议纪要等,围绕这些内容,在机关里找宣传点,在各村队找介入点,在镇村干部中找过渡点,在党员群众中找落脚点,把死搬硬套的文件、材料等写成活灵活现的新闻稿件,把干部群众的认可度变为新闻的深度,让自己的新闻稿在各级机关、农村、社区中生根发芽,提高稿件的影响力和认可度。

二是投入足够的激情写新闻。

工作是谋生的手段,事业是人生的追求。

多年来,我始终把新闻写作当做自己的一份事业,投入了足够的精力和体力,经常夜间写新闻,周六、周天写新闻,有时写1篇新闻稿的代价远远大于稿费和稿件奖励的总和,有时虽然投入了巨大的精力和财力,但稿件并不一定能变成铅字,但是,自己从来没有计较过,也没有产生放弃写新闻稿的念头,一直默默坚持到今天。

三是立足于最好写新闻。

始终把工作目标定位于第一,把自己投出的稿件定位于最好。

工作中纵向和单位的同事比成绩,横向和其他单位同一岗位上的同志比名次,平时到机关拿文件、报表、报材料都立足争第一,从不拖单位的后腿;写新闻稿件更是把最充足的时间,最充沛的体力用在新闻写作的刀刃上,力求内容充实、字斟句酌,从不拉夫凑数、东拼西凑,连一个标点都不放过,确保投出的稿件充分发挥出自己最高的水平。

四是树立赶超的目标写新闻。

始终对部门、乡镇通讯员在吴忠日报上刊登的稿件比较关注,看谁刊登的稿件写作水平高,看谁刊登的稿件社会影响大,看谁刊登的稿件干部群众比较关注,确定自己赶超的目标,向他们学习,向老通讯员请教过,学习他们深厚的写作功底;和自己同龄写新闻的同志交流过,学习他们的工作热情;与年轻的同志网谈过,学习他们扎实的工作基础;同专业记者研讨过,学习他们的理论知识。

每天向专业网站、报纸学习1至2个小时,使自己始终处于新闻写作的兴奋状态。

五是围绕实事写新闻。

围绕上级正在和已经发生的重大事件在基层的落实和反映情况,围绕进村入户和专门采访中发现的新闻事实写稿件,事事由依据,件件有来源,让别人替自己说话,出现问题自己不担责任,在不断写作中提高自己的新闻敏锐性,在深入采访中提高自己的新闻观察力,从不放过一次跟随记者学习专业采访的机会,围绕实事写新闻,确保投出的新闻稿是最新的、真实的实事。

我的第一学历是中专,没有上过高中,现在的文字功底也不尽人意,了解我的人都知道,以前的写作水平非常差,单位上也从来没有与新闻单位签订过协议,没有专门请媒体编辑、记者吃过饭。

我相信,只要大家热衷于新闻写作,每个人都会在新闻战线上取得骄人战绩,作出突出贡献,得到丰厚的回报。

今天,教育局领导安排我来介绍一下信息报道的写作经验,其实也谈不上什么好的经验。

我想就简略地把自己在信息写作方面的心得体会,分三个方面,跟大家交流一下。

第一,领导的重视和同事的支持是写好信息报道的前提。

在我们学校,朱欢乐校长及几位相关领导都非常重视信息宣传工作,把信息宣传作为宣传学校、宣传教育的主要载体来看待,在信息的写作过程中他们也给予了不少指导和帮助。

这充分激发了我对信息写作的热情,并为我能够发挥自己的特长提供了难得的机会。

同时,各位同事的鼎立支持,为我收集可靠的信息提供了有效的渠道。

一个人的触觉总是有限的,倘若学校周围的同事都能为你提供好点子、好信息,那做起信息报道就如鱼得水,好的宣传题材就会源源不断,犹如泉涌。

在这个学期开学时,我曾写过1篇关于我们学校新生爆棚的报道,先后在人民网、台州新闻网、《天台报》上发表,有效地宣传了学校的教育发展。

倘若当初这篇报道的写作只停留于表面热闹景象的描述,文章就显得粗浅。

于是,我通过各个渠道,从领导和同事手中挖掘出背后深层次的原因。

当我需要各种信息和材料时,他们不厌其烦的反复查找核实,让我深为感动。

第二,富有热情、善于钻研、提升自我是写好信息报道的关键。

信息的写作是一项枯燥而乏味的工作,没有一定的热情是很难做好的。

多年来,我始终对写作充满了兴趣,无论工作、生活怎样紧张,我没有放弃过自己的爱好。

除了干好本职工作外,我坚持多写搞、多投稿,写作的热情渐渐浓厚。

如今,当我看到自己的文章出现在报刊、网站的显眼位置,或是一些有价值、有分量的稿件赢得领导和同事的认可和称赞时,不仅收获到了写作的快乐,而且感觉到了极大的精神激励和鼓舞,这也是对自己付出最大的、最好的回报。

要想写好文章,就必须善于钻研。

尤其是做个称职的信息员,就必须通晓各个文种的特点或者结构章法。

其次,还要善写、多写。

写得多了,慢慢就会摸索出“门道”来了。

与此同时,在多写的前提下,还要多读、多看,多学点专业知识,多积累点写作经验,无论对工作,还是对自己都是有益的。

写得多了,看得多了,写作技巧慢慢就摸索出了。

经过一段时间的钻研,不仅掌握了信息写作技巧,也探索出了一些规律和方法,

信息宣传工作最大的特点就是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因此对信息员综合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为此,我努力学习新闻写作方面的知识,苦练文字功夫,提高写作能力,提升自我综合素养。

在实践中,积极锻炼自己的信息观察能力,学会在看似平常的事情中发现新闻点,总结出了根据当前形势找信息,根据工作重点发现信息,在各种会议里挖掘信息,从相关文件、总结、经验性材料中寻找信息的规律,以及从另一个角度写出信息的与众不同。

第三、写好信息报道,要遵循“实、新、快、精、准”的原则

在信息的写作过程中,应该做到“实、新、快、精、准”,这既是信息写作人员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也是信息宣传工作者应当认真遵循的基本原则。

所谓实,就是采写的'稿件内容必须客观真实,能准确反映工作中的热点、亮点,以及一些值得推广的好的做法、经验,做到真实、可靠。

而不是虚假的、编造的,或是半真半假的、似是而非的。

这就要求采写人员必须生动具体地记录真实情况,实事求是地反映客观实际。

所谓新,就是采写的稿件内容,必须是新近发生的新事物,并且新鲜感人,富有新意。

要站在全局的高度,以独特的视角和眼光挖掘、提炼新闻点,力求与众不同。

如果把老生常谈、众所周知且陈旧过时的内容进行上报,就会丢失信息的价值。

所以,采写过程中,一定要在“新”字上做文章。

所谓快,就是对于刚刚发生的信息素材,要快速采访,快速撰文,快速发稿。

切忌拖拖拉拉,贻误时间。

力争以最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把最新的消息和最好的内容告诉给读者,同样的内容谁快谁就有可能先录用。

所谓精,就是信息报道要短小精悍、主题鲜明、立意新颖,让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在写作手法上,不拘一格,敢于突破,彰显个性。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标题要精炼,用词要精益求精,因为它是信息的眼睛,是文章主题思想的高度概括,让人一看就知道信息的主要内容,让编辑的第一感觉良好。

所谓准,就是对采写的稿件内容,必须做到准确无误。

尤其是新闻事件中涉及到的时间、地点、人物、数字、姓名等等,一定要了解清楚,表述准确。

对于模棱两可、含糊不清的内容,要本着对自己负责、对读者负责、对工作负责的态度,核实,核实,再核实,直至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以上是我个人在信息写作方面的心得体会,因水平有限,不妥之处还请多多批评指正。

48 34488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