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鸡起舞的故事【精编10篇】
闻鸡起舞的故事讲述了一个勇士听到鸡鸣声后,立刻起身练剑,表现出对时机的把握和对理想的追求,难道不令人敬佩吗?以下由阿拉网友整理分享的闻鸡起舞的故事相关文章,便您学习参考,喜欢就分享给朋友吧!
英文解释 篇1:
rise up upon hearing the crow of a rooster and practise with the sword
例句:
早了?不,不,一点也不早。
闻鸡起舞嘛!
Early? No, not at all, with the lark, you know!
闻鸡起舞的故事 篇2:
闻鸡起舞的故事
闻鸡起舞这则成语讲述的是晋代人祖逖(zǔtì)胸怀大志、勤学苦练,最�
晋代人祖逖是个胸怀坦荡(tǎndàn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可他小时候却是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他进入青年时代,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于是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从中汲(jī)取了丰富的知识,学问大有长进。
后来,祖逖和他幼时的好友刘琨(kūn)住在一起,他们有着共同的远大理想,希望为国效力。
一天,半夜里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的鸣叫声,他一脚把刘琨踢醒,对他说:“你听见鸡叫了吗?咱们以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如何?”刘琨欣然同意。于是,他们每天鸡叫后就起床练剑,剑光飞舞,剑声铿锵(kēnɡqiānɡ),春去冬来,寒来暑往,从不间断。工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们终 后来,祖逖被封为镇西将军,刘琨做了征北中郎将,他们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原文
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晋书·祖逖传》)
闻鸡起舞:听到鸡叫就起来舞剑,比喻有志者及时奋发努力。
当别人还在梦会周公的时候,他已经闻鸡起舞,投入到学习当中了。
一、“闻鸡起舞”典故溯源
“闻鸡起舞”的典源为《晋书卷六二·列传第三二·祖逖列传》:“祖逖,字士稚,范阳遒人也。……与司空刘琨俱为司州主簿,情好绸缪,共被同寝。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据现存文献检索结果,“闻鸡起舞”作为固定的典故形式首次出现应当为五代后晋时刘昫、张昭远等撰《旧唐书卷一二九·列传第七九》:“尚书左丞董晋谓宰臣刘滋、齐映曰:‘元左丞忽有贬责,未知罪名,用刑一滥,谁不危惧?假有权臣骋志,相公何不奏请三司详断之。去年关辅用兵,时方蝗旱,琇总国计,夙夜忧勤,以赡给师旅,不增一赋,军国皆济,斯可谓之劳臣也。今见播逐,恐失人心,人心一摇,则有闻鸡起舞者矣。窃为相公痛惜之。’滋、映但引过而已。给事袁高又抗疏申理之,滉诬公以朋党,寝而不行。”此后,“闻鸡起舞”典故及其典形�
二、“闻鸡起舞”历代变体形式考察
“闻鸡起舞”典故形成之初,即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仅出现三次,且没有形成“闻鸡起舞”的固定形式。此时期该典故并没有引申和比喻意义。而且,在晋朝时期,由于历史和政治等原因,史书对于祖逖“闻鸡起舞”的记录包含贬义色彩,与事实相违背。如《晋书卷六二·列传第三二·祖逖列传》中,说祖逖“闻鸡暗舞”“为贪乱者”。
史臣曰:刘琨弱龄,本无异操,飞缨贾谧之馆,借箸马伦之幕,当于是日,实佻巧之徒欤!祖逖散谷周贫,闻鸡暗舞,思中原之燎火,幸天步之多艰,原其素怀,抑为贪乱者矣。及金行中毁,乾维失统,三后流亡,递萦居彘之祸;六戎横噬,交肆长蛇之毒,于是素丝改色,跅弛易情,各运奇才,并腾英气,遇时屯而感激,因世乱以驱驰,陈力危邦,犯疾风而表劲,励其贞操,契寒松而立节,咸能自致三铉,成名一时。
从隋唐时期开始,随着国家大一统和经济发展,以及随之而来的文学创作高潮,“闻鸡起舞”典故使用日渐广泛,形成了“闻鸡起舞”的固定形式,并出现了“刘琨舞”、“中夜舞”、“鸡鸣起舞”等变体形式。这个时期,典故频繁出现在诗歌中,“刘琨舞”等典形也进入了瑰丽的唐朝诗篇。而且,从隋唐五代起,“闻鸡起舞”的典故不只是讲述祖逖和刘琨的故事,而具有了新的意义,即学习闻鸡起舞的精神。
长怀问鼎气,夙负拔山雄。
不学刘琨舞,先歌汉祖风。
英髦既包括,豪杰自牢笼。
到了宋辽金时期,由于特殊的历史环境,“闻鸡起舞”典故及典形的使用出现了一个小高潮,产生了众多的新变体,如“鸡鸣舞”、“舞闻鸡”、“祖生鸡”、“舞鸡”、“中宵起舞”、“闻鸡相蹴”。在文人志士的有效传播下,“闻鸡起舞”所包含的精神意义为更多的普罗大众所熟悉乃至仿效。这其中尤以南宋爱国诗人陆游最为“热衷”,约有10首诗歌中引用了此典故,且丰富了典故的变体形式,他继承使用了“闻鸡”、“闻鸡鸣”、“闻鸡舞”、“刘琨舞”等原有的变体形式,创造了“祖生鸡”、“听鸡”、“闻鸡相蹴”三种新的典形。
士生抱材愿少试,誓取燕赵归君王。
闭门高卧身欲老,闻鸡相蹴涕数行。
正令咿嘤死床箦,岂若横身当战场。
病叟少安枕,惊禽无稳栖。
慵占贾谊鵩,空感祖生鸡。
野势风号北,窗痕月过西。
在元代和明代,典故的发展势头有所回落。到了清代,“闻鸡起舞”典故的使用频率和使用范围达到了东晋以来的最高峰。这期间,“闻鸡起舞”典故广泛用于各种文体,使用数量为历代总和的数倍,主要为继承使用前人的各种变体形式,新的典形出现不多。这一用典高峰期的到来主要得益于清代训诂学的兴盛,文人学者纷纷从古籍中开创自己的天地。
三、“闻鸡起舞”及典形历代使用情况分析
(一)构词和语法特点
从东晋到宋代再到清代,“闻鸡起舞”典故及其基本典形在长期使用中,也逐渐形成了一些有规律可循的语言使用上的特点,包括典形的构词特点和在诗文中使用时的语法特点。
此典故的主要变体形式的构词法多是连动式结构,包括“闻鸡起舞”、“闻鸡舞”、“听鸡舞”、“鸡鸣起舞”、“起舞闻鸡”、“起舞鸡鸣”。以“闻鸡”为首的部分典形是动宾式结构,有“闻鸡鸣”、“听鸡”等变体。其余的变体构词结构多而杂,在此不对其进行一一归纳。其中连动式结构由两个动词或动词结构组成,其各个典形都具有共同的语素“鸡”和“舞”,主要的意思为“听鸡叫”然后“起舞练剑”。而动宾式结构的变体,则是选取了连动式变体的前半部分,即“听鸡叫”,以部分代替整体来表达“闻鸡起舞”典故的内涵义。
从搜集的文献资料看,“闻鸡起舞”的各典形在句子中,主要做谓语、宾语,也充当定语、状语,有时还独立成句,一般不做主语。
回忆乙未秋,黑旗树营垒;徐、吴闻鸡舞,慷慨励将士(徐骧、吴汤兴二士把守)。(谓语)
叹苏卿牧羝,笑刘琨听鸡,睡不足三竿日。(宾语)
今见播逐,恐失人心,人心一摇,则有闻鸡起舞者矣。(定语)
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状语)
以弟见机而作,一日千里,鸡鸣起舞,豹变先鞭。(独立成句)
“闻鸡起舞”典故在历代文献中,或独用,或与其它典形联用。典形联用主要可以分为两种形式,同典源不同典形联用,不同典源的近义典形联用。联用的近义典形,多是内涵报效祖国的思想,或者其比喻的发愤图强的精神如同祖逖和刘琨那般值得后人学习,如“卧薪尝胆”、“映雪”、“祖生鞭”、“著鞭”和“苏卿牧羝”等。此外,典故还与其他意义相关的历史人物一同出现,如周瑜、诸葛瑾、李广、桓温等。这些历史人物和“闻鸡起舞”的`主人公祖逖、刘琨都有一个重要的品质,就是志在建功立业,为国奉献。在不同的诗文中,文人墨客将他们一起使用,以此表达作者希冀当前社会能传承前人的爱国精神,从而保卫自己的国家山河。可以说,历代文选引用“闻鸡起舞”时,多使用形式不一,灵活多变的多典形联用。
圣主能不失之而已,策定于一时,而基巩于万世。疑稽于卿庶,而机决于宫廷,故曰:上无卧薪尝胆之谋,而欲下有闻鸡枕戈之志,必不得之数也。臣备员讲幄目击时,艰慺慺愚忱,不能自抑,冒昧上陈,无任惶悚待。(“卧薪尝胆”的典故出自《史记˙越王句践世家》“越王句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常用于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这与“闻鸡”的意喻相似,故作者将这两个典故近义联用,以表达自己的思想。)
戍陇旧游真一梦,渡辽奇事付他年。
刘琨晚抱闻鸡恨,安得英雄共著鞭!(“著鞭”是“祖生鞭”的一个变体形式,所以“闻鸡”和“著鞭”联用,表达了诗人对刘琨和祖逖未能实现国家统一的惋惜之情,由彼及己更为失意。)或掷得公子章台挥拳者:欲效桓温之感,拔剑而四顾苍茫;将兴祖逖之思,闻鸡而三更起舞。何乃斯文之辈,竟逞市井之雄。掷此者少年不安本分,罚三杯。即与屠沽拇战一场,负者罚三杯。(桓温系东晋名将,一生以恢复神州,青史留名为人生的终极目标而奋斗。虽然历史上对他的评价正负不一,但此处作者将桓温与祖逖的“闻鸡”并用,以此赞扬他们积极恢复河山的奋斗精神。)
(二)典形活用
在历代的文献中,“闻鸡起舞”及其典故并不都是完整地出现的,或是被拆开了,或是有所改动,但由于意义和语法结构等变化不大,不影响人们将变化了的不同典形归为一个固定的典故。典故的变形主要是由于文体的特殊要求,如诗歌须格律严整,要求对仗等,或者是为了追求文辞的华美。同时,典形的活用使得文笔更生动,诗文工整优美,既富于韵律美,又体现了文人的创造力。典形活用,将典故在诗文中的运用提高到了新的境界——不拘泥固有形式,是文学创作所应该倡导的。
祖逖散谷周贫,闻鸡暗舞,思中原之燎火,幸天步之多艰,原其素怀,抑为贪乱者矣。(“闻鸡暗舞”是“闻鸡舞”的后一个动词“舞”加上状语“暗”后的变体。)
醉来长袖舞鸡鸣,短歌行,壮心惊。西北神州,依旧一新亭。三十六峰长剑在,星斗气,郁峥嵘。(“舞鸡鸣”是“舞鸡”的活用,此处活用是为诗歌押韵服务的。)
(三)“闻鸡起舞”典故内涵解析
在典源《晋书卷六二·列传第三二·祖逖列传》中,记录了“闻鸡起舞”这个典故的故事:“与司空刘琨俱为司州主簿,情好绸缪,共被同寝。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这里的“中夜”为时间状语,修饰“闻荒鸡鸣”这个动词词组。据查,“中夜”为夜半,按照现代通行的24小时制计算约为晚上22时到凌晨2时。这足见“起舞”时间之早。在古代没有手表等准确的计时工具,基本依靠自然现象判断时间,包括日出和日落,甚至鸡鸣。一般,公鸡打鸣的时间都比较早。因此,从“闻荒鸡鸣”这个动作也可以看出时间之早。在天未亮,公鸡才开始打鸣的时候,普通百姓还沉浸在美梦中,而祖逖和刘琨已经开始起舞练剑了。从他们所作的事情和时间上看,是一般人难以企及的,这足以看出他们意志坚强、奋发图强的精神。
“闻鸡起舞”的典故还内含了有志报国的人即时奋起的精神。祖逖和刘琨“闻鸡起舞”的故事时值西晋“八王之乱”的前夜。大族擅权,政治黑暗;豪强纵横,民不聊生,表面上的繁荣已经掩盖不住日益加深的社会危机了。那时,从北方南迁的人民时常怀念家乡,一些有志之士多次进行北伐,希望能够收复北方的国土。祖逖和刘琨就是当时有名的有志之士。他们胸怀大志,看到国家河山四分五裂的局面,一起“闻鸡起舞”以报国家。
四、“闻鸡起舞”的现实意义
“闻鸡起舞”的典故已流传了几千年,祖逖和刘琨的志士之举和美名美德也得以流芳百世。在当代社会,“闻鸡起舞”的典故很少被人提及,其内涵的精神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应该为当代人所学习和仿效。自强不息、奋发图强的精神和立志报效祖国的胸怀,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所推崇的传统美德。可以说,在任何一个时期,包括当代的和平盛世,人们都需要这些精神的指引。
中国现在正处于转型期,存在各种暂时无法解决的现实问题,甚至有些问题已经演变为不同族群之间的尖锐的矛盾。所以,在这个特殊时期,继续宣扬“闻鸡起舞”的报效国家的精神显得尤为重要。学习“闻鸡起舞”的精神,并不是说让大家都早起习武练剑,而是应该秉承爱国主义的情怀,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祖国服务,报效祖国。在当今社会,这种“闻鸡起舞”的爱国精神,对普通人来说就是,学习各种技能武装自己为国家事业发展献一份力,少一份无谓的质疑,多一份宽容。
我们相信“闻鸡起舞”的典故还将继续流传下去,警醒后人,尤其是当代青少年,要时刻怀抱自强不息的精神和强烈的爱国情怀,以报效国家为己任。
闻鸡起舞的故事 篇3:
闻鸡起舞的故事
晋代的祖逖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可他小时候却是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进入青年时代,他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学问大有长进。他曾几次进出京都洛阳,接触过他的人都说,祖逖是个能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才。祖逖24岁的时候,曾有人推荐他去做官司,他没有答应,仍然不懈地努力读书。
后来,祖逖和幼时的好友刘琨一志担任司州主簿。他与刘琨感情深厚,不仅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而且还有着共同的远大理想:建功立业,复兴晋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闻鸡起舞
一次,半夜里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的鸣叫声,他一脚把刘琨踢醒,对他说:“别人都认为半夜听见鸡叫不吉利,我偏不这样想,咱们干脆以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如何?”刘琨欣然同意。于是他们每天鸡叫后就起床练剑,剑光飞舞,剑声铿锵。春去冬来,寒来暑往,从不间断。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们终 祖逖被封为镇西将军,实现了他报效国家的愿望;刘琨做了都督,兼管并、冀、幽三州的军事,也充分发挥了他的文才武略。
闻鸡起舞的启示
成语“闻鸡起舞”,形容发奋有为,也比喻有志之士,及时振作。
成语铁杵磨针的故事及启示
铁杵磨针的故事
唐朝著名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念书,常常逃学,到街上去闲逛。
一天,李白又没有去上学,在街上东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觉到了城外。暖和的阳光、欢快的小鸟、随风摇摆的花草使李白感叹不已,“这么好的天气,如果整天在屋里读书多没意思?”
铁杵磨针
走着走着,在一个破茅屋门口,坐着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铁杵。李白走过去,“老婆婆,您在做什么?”
“我要把这根铁杵磨成一个绣花针。”老婆婆抬起头,对李白笑了笑,接着又低下头继续磨着。
“绣花针?”李白又问:“是缝衣服用的绣花针吗?”
“当然!”
“可是,铁杵这么粗,什么时候能磨成细细的绣花针呢?”
老婆婆反问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铁杵为什么不能磨成绣花针呢?”
“可是,您的年纪这么大了?”
“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别人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
老婆婆的一番话,令李白很惭愧,于是回去之后,再没有逃过学。每天的学习也特别用功,终于成了名垂千古的诗仙。
铁杵磨针的启示
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有恒心,一定会成功的,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的孩子们,如果在学业上能认真、努力、有恒心,成绩好一定是没有问题的。
译文 篇4:
范阳人祖逖,年轻时就有大志向,和刘琨一起担任司州的主簿,与刘琨一起睡觉,夜半时听到鸡鸣,他踢醒刘琨,说:“这不是不吉祥的叫声。”于是起床舞剑。
等到渡江以后,左丞相司马睿让他担任军咨祭酒。祖逖住在京口,聚集起骁勇强健的壮士,对司马睿说:“晋朝的变乱,不是因为君主无道而使臣下怨恨叛乱,而是皇亲宗室之间争夺权力,自相残杀,于是就让戎狄之人钻了空子,祸害遍及中原。现在晋朝的遗民遭到摧残伤害后,人人都想着自强奋发,大王您果真能够派遣将领率兵出师,让像我一样的`人统领兵队来光复中原,全国各地的英雄豪杰,一定会有闻风响应的人!”
司马睿一向没有北伐的志向,他听了祖逖的话以后,就让祖逖担任奋威将军、豫州刺史,仅仅拨给他千人的口粮,三千匹布,不供给兵器,让祖逖自己想办法募集。
祖逖带领他的私人兵队共一百多户人家渡过长江,在江中敲打着船桨发誓说:“我祖逖如果不能肃清中原而再渡江回来的话,就像这江水一样有去无回!”于是驻扎在淮阴,建造熔炉冶炼浇铸兵器,又招募了二千多人然后继续前进。
文言知识 篇5:
词的本义及引申义 “济”的本义是“过河”或“渡”,成语有“同舟共济”。上文中的“复济”指再一次渡江。由“渡”引申为“救助”、“救济”,此类行动是帮助别人渡过难关,如“先生岂有志于济物哉”(《中山狼传》)中的“济”就是此意。再引申为抽象的“完成”、“成就”,如“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安能复为之下乎!”(《赤壁之战》)中的“济”即是“完成”之意。
祖逖闻鸡起舞 篇6:
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①,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及渡江,左丞相睿②以为军谘祭酒。逖居京口,纠合骁健,言于睿曰:“晋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今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③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
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召募。
逖将其部曲④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遂屯淮阴,起冶铸兵,募得二千余人而后进。
(选自《资治通鉴》)
闻鸡起舞的解释 篇7:
[释义] 一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形容有志报国之士奋发图强;也比喻抓紧时间不懈努力。鸡:鸡鸣报晓。
[语出] 宋·松洲《念奴娇·题钟山楼》:“击楫誓清;闻鸡起舞;毕竟英雄得。”
[辨形] 鸡;不能写作“机”。
[近义] 发奋图强 自强不息
[反义] 苟且偷安 自暴自弃
注释 篇8:
①主簿:州、府长官的佐僚,主管文书簿籍。
②睿:司马睿,即以后东晋的元帝,当时任左丞相。
③郡国:指全国各地。郡,地方行政区域名称;国,皇帝分封的藩国。
④当时世家大族的私人兵队叫“部曲”,由本族贫民、佃户组成。
闻鸡起舞的造句举例 篇9:
1) 五月初五逢端午,发个短信送你祝福,愿你事业顺利,龙飞凤舞,好运到来,翩翩起舞,心情倍佳,眉飞色舞,雄心壮志,闻鸡起舞,前途无量,欢欣鼓舞。
2) 领导者们必须冲锋陷阵,意识超前,能力超群,同时还要闻鸡起舞。
3) 天气忽然变冷,冬至非雨即风。没事宅于小屋,可以读读闲书。养生之道鉴古,烹调多看菜谱。防风要关窗户,锻炼闻鸡起舞。开门阳光雨露,闭门听雪呼呼。冬至养生,减少出行。安然冬藏。
4) 叮铃铃、叮铃铃,闹钟叫个不停,掩耳盗铃不管用;滴滴地、滴滴地,钟表响个不停,闻鸡起舞也不中;啪啪啪、啪啪啪,巴掌响个不停,鱼跃龙门快飞奔,祝你交好运。
5) 皇城庙的老道说你明眸皓齿沉鱼落雁聪明伶俐学富五车。为了你的伟大梦想能够早日实现我必闻鸡起舞日理万机面北而拜歌经颂佛——哈利路亚。祝:金榜题名。
6) 闻鸡起舞、鸡年奋进,“大禹圣者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
7) 一天之计在于晨,闻鸡起舞真精神,一年之计在于春,播种忙碌耕耘身,朋友,春天的开始,意味着昨天已经丰收,今天还要努力,明天开拓新的天地,加油。
8) 闻鸡起舞不畏困苦,十年苦读不怕艰苦;而今收获步入大学,美好生活已在招手!莘莘学子继续努力,不断努力再创奇迹!
9) 传统的练功方法很苦,“夏练三伏,冬练三九”,闻鸡起舞,枕戈待旦。
10) 国际青年楷模标准:要闻鸡起舞,不能睡到猴年马月。要生龙活虎,不能行动老态龙钟。要天马行空,不能短视鼠目寸光。恭喜你成功当选本年度国际青年节青年楷模。祝你龙腾虎跃精神爽,。
11) 后目睹国家四分五裂之现状,与志同道合的好友刘琨折节读书,枕戈待旦,闻鸡起舞,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致力于北伐恢复中原。
12) 赵兄,古人闻鸡起舞,咱们可不能不如古人啊!
13) 江湖莫问来时路,闻鸡起舞要青天。
14) 司马青衫心中疑窦丛生,自练功以来,每日都是闻鸡起舞,勤修不辍,今日迷迷糊糊竟睡了这么久。
15) 于街区初遇畴昔情人,周匝闲置的树亦闻鸡起舞。
16) 感到疼惜,没错就是疼惜,那这个人就是,闻鸡起舞,枕戈待旦的刘琨刘越石。
17) 以前,吕布虽然是每日闻鸡起舞勤学不辍,但是缺乏和高手过招的经验。
18) 静静的站在门槛之上,看到朱桓玉那奋笔疾书,闻鸡起舞的勤奋,不觉暗自高兴。
19) 十年前,当我们家还在那个闻鸡起舞的小山村时,很难想像我能到北京来读书。
20) 这般懒惰,如何能练就上乘武学?看看你们的萧大哥,闻鸡起舞,即便武功
22) 闻鸡起舞,从古代美传至今;作
23) 月羲咯咯一笑,摆出一个‘闻鸡起舞式’:“本女侠要替天行道啦!”。
24) ,王宸闻鸡起舞,十数载如一�
25) 刘琨和祖逖,一同“闻鸡起舞”,可以称为“绝代双娇”。
26) 三石自幼工书画,闻鸡起舞,笔耕不辍,二十年如一日,可谓捻断管,书破纸。
27) 发愤图强奋发图强奋发蹈厉披荆斩棘闻鸡起舞我武惟扬。
28) 哪里啊!我可一直都在岛上呢,四年来我专心习武,勤奋刻苦,闻鸡起舞,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啊!哈哈!现是有所成就打算出外闯荡一番。
29) 或磕头碰脑,哭天喊地,痛失丈夫;或失惊打怪,筑舍道旁,公泄私仇;或招摇过市,指蟒骂蛇,窃食人屎;或七嘴八舌,闻鸡起舞,喜极而涕。
30) 吴忧很喜欢这门藏有一种涤尘荡世气概的剑法,常闻鸡起舞直至夜落乌啼,也使得他的散霞剑法进阶迅速,如今已是到了九重,只差一重便能到巅峰。
31) 这些人无不被那种毁天灭地的神通所震撼,都觉得自己着几十年闻鸡起舞的联系武学,在宗门那种层级上见识是小儿戏耍。
32) 你还是叫我名字吧,叫师傅我怕把我叫老了,我可还年轻着呢,早点休息,明早点,闻鸡起舞。
33) 萧风小时候被欺负得很多,小学时学到闻鸡起舞这个成语后,就立志习武不要再被欺负。
34) 闻鸡起舞,勤奋如斯,是常人难以做到的,可冯秋烨每日都是早早的就起来了,青阳山顶,野草广袤,好似交织出一张绿毯,他停坐其上,开始一如往日的修炼。
[闻鸡起舞的历史典故]
涉及人物 篇10:
祖逖(tì)266—321年,刘琨(kūn)271—318年
祖逖(266~321),字士雅。
河北范阳逎县(今河北涞水)人(有传言他是在燕山上出生),汉族。
中国东晋初有志于恢复中原而致力北伐的大将。
父亲祖武,任过上谷(今河北怀来县)太守。
父亲去世时,祖逖还小,他的生活由几个兄长照料。
祖逖的性格活泼、开朗。
他好动不爱静,十四五岁了,没读进多少书。
几个哥哥为此都很忧虑。
但他为人豁落,讲义气,好打不平,深得邻里好评。
他常常以他兄长的名义,把家里的谷米、布匹捐给受灾的贫苦农民,可实际上他的哥哥们并没有这个意思。
著名的“闻鸡起舞”就是他和刘琨的故事。
313年,以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的身份进行北伐。
当他北渡长江,船至中流之时,眼望面前滚滚东去的江水,感慨万千。
想到山河破碎和百姓涂炭的情景,想到困难的处境和壮志难伸的愤懑,豪气干云,热血涌动,于是敲着船楫朗声发誓:“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中流击楫)意思是若不能平定中原,收复失地,决不重回江东!祖逖所部纪律严明,得到各地人民的响应,数年间收复黄河以南大片土地,使得石勒不敢南侵,进封镇西将军。
后因朝廷内乱,北伐失败。
文天祥《正气歌》有一句:或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
即是指祖逖。
刘琨(271—318),字越石,中山魏昌(今河北无极)人。
中国西晋时期名将。
汉中山靖王之后,美姿仪,弱冠以文采征服京都洛阳,“人称洛中奕奕,庆孙越石”。
厕身以帅哥才子闻名的文学政治团体“金谷二十四友”之中,因年纪最小,排名最后。
为司州主簿时,与祖逖闻鸡起舞,八王之乱又经永嘉之乱,神州陆沉,北方沦陷,只有刘琨坚守在并州,是当时北方仅存的汉人地盘。
后因爱慕刘琨发兵帮助的鲜卑首领拓跋猗卢被兄弟杀死,没有兵力与各族争斗,投奔辽北,后因辽北内部争权而死。
诗仅存4首,却与左思齐名。
下一篇:最新汽车买卖协议书(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