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篮大班诗歌说课稿优秀19篇
通过朗朗上口的诗歌,激发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他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增强对自然与生活的感知。以下是阿拉网友为您整理的摇篮大班诗歌说课稿优秀范例,供您学习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
摇篮大班诗歌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我选择的说课的科目是语言,课题内容是诗歌《大自然的话》,教材选自江苏幼儿园综合活动教师指导用书。这首诗歌科学知识趣味性很强,可以借机培养幼儿观察大自然的兴趣,进而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要想让幼儿理解和体会到诗歌中的内容,感受诗歌的美,就必须对诗歌中提到的大自然的景象有所了解,这是理解这首诗歌的知识基础也是本次活动的知识点。我在课前利用了散步活动、谈话活动引导幼儿观察认识大自然有规律的变化,让幼儿了解四季的变化特征,动植物的变化,让幼儿亲身感受生活中大自然的美,为诗歌教学的开展奠定了情感基础。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及心理特点,从情感教育、能力培养、知识三个方面认真制定了本次活动的教学目标。具体是:
1、欣赏诗歌,初步感知诗歌的语言和结构等艺术特点。
2、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尝试仿编。
3、有欣赏、了解大自然的浓厚兴趣,体验人和大自然的亲情。
活动的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幼儿感知诗歌结构特点,而重点则是理解诗歌内容,感知人与大自然的关系。
二、说教法:
第二部分:播放配乐诗歌录音。让孩子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在对诗歌有一个初步的印象后提问:大自然会说话吗?诗歌说了些什么?接着教师配上大自然景象挂图进行诗歌朗诵,让幼儿进一步了解诗歌内容。
第三部分通过诗歌图谱分段欣赏画面帮助孩子理解诗歌。教学过程中我运用了究因性和启发性提问,比如:“大自然中谁在说话?说了什么话”“为什么说白云飘得高高,明天准是晴天?为什么说蚂蚁往高处搬家,出门要带雨伞?树桩上一道道圈圈说明什么?”教师在这段欣赏的过程中根据诗歌的内容,孩子学习的特点,用说、听、看、想多通道的参与让幼儿理解诗歌,感受诗歌中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接下来,利用诗歌图谱完整学习朗诵诗歌。考虑到孩子对诗歌结构特点难于理解掌握的基础上,我仔细揣摩诗歌结构特点,在设计诗歌图谱时刻意作了以下安排:把诗歌中大自然的景象(白云、蚂蚁、树桩的形象图)归为一行,看到这些自然景象所想到的结论(晴天、雨伞、年轮)安排在第二行,而总结性的语言(这就是大自然的语言,五彩缤纷,妙不可言的语言设计了彩图状)安排在第三行。让每个孩子都能通过这种图谱的设计安排一目了然地理解掌握诗歌的结构特点,让孩子真正理解了诗歌,体验到了人与大自然的亲情。从而把诗歌的重难点在这里突破。
第四部分仿编诗歌,启发孩子根据诗歌原有的结构,尝试替换诗歌中的自然景象仿编诗歌。老师这样说:大自然中有无穷的奥秘,你们平时注意观察了吗?有没有发现感受到大自然的话?和你的好朋友说一说!教师鼓励孩子互相交流。因为在交流中他们可以无拘无束地讲述自己看到或了解到的生活经验,说明自己对诗歌的理解,还能反驳他人的观点。能力强的可能会回答的别具一格,能力弱的在交流中也能得到启发和帮助。我在孩子们交流生活经验后安排他们观看我拍摄的一组大自然景象的图片,老师的创编示范引导进一步加深孩子们对诗歌的理解,使孩子们能大胆地把自己的生活经验与作品经验联系起来进行仿编,让他们的生活经验与诗歌的间接经验实现双向迁移,真正做到学习为生活所用,为生活服务。
第五部分是延伸后续部分,老师以肯定、赏识的言语鼓励孩子在活动后画下自己仿编儿歌,让孩子动手动脑,大胆的探索,不断创新。同时让幼儿知道目前大自然正在被严重地破坏,萌发他们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而教师则永远在合适的时间引导孩子,成为孩子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
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的理念。此外我还采用了交流法、赏识激励法引导孩子在活动中体验人和大自然的亲情、并敢于表达自己的理解,树立了孩子的自信心,从而使本次活动达到美的享受、快乐学习的和谐统一。
说学法:在诗歌教学中老师将根据诗歌内容、孩子学习的特点,让孩子用不同的方式(视、听、说、想)感受诗歌的内容,通过感官的多通道参与满足孩子多方面的需要。并注重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既体现了“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也促成“合作探究式”师生互动的形成。
活动准备:
1、有观察自然现象的兴趣,初步积累了一些经验。
2、配乐诗歌录音磁带。
3、大自然景象教学挂图、诗歌图谱各一幅。
4、拍摄的大自然景象图一套。数码相机、录音机。
三、说过程:
每个活动的过程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也是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活动设计的很重要的体现和实现的过程。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幼儿的接受能力,我把活动分成五部分完成。
第一部分:通过玩“指五官”的游戏引出课题,激发孩子探究大自然奥妙的兴趣。什么是大自然?科学性的解释幼儿不易理解,为此我精心设计自制了一幅关于大自然景象的挂图展示在孩子们的眼前,让孩子们通过视觉感官有个形象的认识。为诗歌内容的学习和理解奠定了基础。
第二部分:播放配乐诗歌录音。让孩子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在对诗歌有一个初步的印象后提问:大自然会说话吗?诗歌说了些什么?接着教师配上大自然景象挂图进行诗歌朗诵,让幼儿进一步了解诗歌内容。
第三部分通过诗歌图谱分段欣赏画面帮助孩子理解诗歌。教学过程中我运用了究因性和启发性提问,比如:“大自然中谁在说话?说了什么话”“为什么说白云飘得高高,明天准是晴天?为什么说蚂蚁往高处搬家,出门要带雨伞?树桩上一道道圈圈说明什么?”教师在这段欣赏的过程中根据诗歌的内容,孩子学习的特点,用说、听、看、想多通道的参与让幼儿理解诗歌,感受诗歌中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接下来,利用诗歌图谱完整学习朗诵诗歌。考虑到孩子对诗歌结构特点难于理解掌握的基础上,我仔细揣摩诗歌结构特点,在设计诗歌图谱时刻意作了以下安排:把诗歌中大自然的景象(白云、蚂蚁、树桩的形象图)归为一行,看到这些自然景象所想到的结论(晴天、雨伞、年轮)安排在第二行,而总结性的语言(这就是大自然的语言,五彩缤纷,妙不可言的语言设计了彩图状)安排在第三行。让每个孩子都能通过这种图谱的设计安排一目了然地理解掌握诗歌的结构特点,让孩子真正理解了诗歌,体验到了人与大自然的亲情。从而把诗歌的重难点在这里突破。
第四部分仿编诗歌,启发孩子根据诗歌原有的结构,尝试替换诗歌中的自然景象仿编诗歌。老师这样说:大自然中有无穷的奥秘,你们平时注意观察了吗?有没有发现感受到大自然的话?和你的好朋友说一说!教师鼓励孩子互相交流。因为在交流中他们可以无拘无束地讲述自己看到或了解到的生活经验,说明自己对诗歌的理解,还能反驳他人的观点。能力强的可能会回答的别具一格,能力弱的在交流中也能得到启发和帮助。我在孩子们交流生活经验后安排他们观看我拍摄的一组大自然景象的图片,老师的创编示范引导进一步加深孩子们对诗歌的理解,使孩子们能大胆地把自己的生活经验与作品经验联系起来进行仿编,让他们的生活经验与诗歌的间接经验实现双向迁移,真正做到学习为生活所用,为生活服务。
第五部分是延伸后续部分,老师以肯定、赏识的言语鼓励孩子在活动后画下自己仿编儿歌,让孩子动手动脑,大胆的探索,不断创新。同时让幼儿知道目前大自然正在被严重地破坏,萌发他们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而教师则永远在合适的时间引导孩子,成为孩子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
在教学活动中我掌握好宏观调控,调整控制好教学节奏速度,合理分配好时间。在提问时,注意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有针对性地选择不同能力和水平的幼儿回答。当然,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老师设计好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还要根据幼儿的实际反应和接受能力及时调整,这就需要老师有良好的应变能力和灵活的教育机制,努力体现“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
摇篮大班诗歌说课稿 篇2
1、感知、理解诗歌,学习用轻柔、优美的声音朗读诗歌。
2、尝试根据诗歌的结构进行仿编,表现诗歌美好的意境。
1、布娃娃和摇篮各一个。
2、音乐磁带(摇篮曲)、录音机。
3、图片:蓝天、星星、大海、小鱼、花园。
1、活动重点:感知、理解诗歌优美的意境。
2、活动难点:根据诗歌的结构进行仿编。
3、指导要点:通过创设情境、配乐欣赏、轻柔的声音朗读、讨论等手段帮助幼儿理解诗意和结构,感受诗歌的意境并引导幼儿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联想、仿编。
1、创设情境。
(1)播放《摇篮曲》,感受曲子优美、宁静、温馨的意境。
(2)让幼儿说说:听了这首乐曲,你想做什么?
(3)出示小摇篮,并请一位幼儿上来摇摇篮。鼓励其他幼儿用自己的手臂当摇篮,随音乐摇娃娃睡觉。
小结:小床是摇篮,摇着布娃娃,小床轻轻推,布娃娃睡着了。
2、初步感知诗歌。
(1)朗读诗歌,提问:诗歌里有哪些摇篮?摇篮里有哪些小宝宝?(老师用轻柔的声音进行朗读示范)。
(2)教师根据幼儿的讲述一边出示相应的图片,一边朗读。(鼓励幼儿和老师一起朗读)。
3、进一步感知、理解诗歌内容提问:
(1)为什么说蓝天是摇篮?
(2)为什么说(大海、花园、妈妈的手)是摇篮?
(3)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完整地朗读诗歌。(在朗读的过程中要求幼儿用舒缓、轻柔、优美的语气语调,表达宁静、抒情的情怀。)。
4、根据诗歌结构进行仿编。
(1)仿编诗歌第一段在蓝天这个摇篮里。除了摇着星宝宝,还摇着谁呢?教师根据幼儿的讲述,带领幼儿根据诗歌原有的结构仿编。
例如:蓝天是摇篮,摇着月亮宝宝,白云轻轻飘,月亮宝宝睡着了。以同样的方式方法引导幼儿仿编诗歌第二、三段内容。
(2)教师带领幼儿完整的朗读一遍仿编的诗歌。
5、配乐朗读诗歌《摇篮》。
再次播放《摇篮曲》音乐,引导幼儿一起随着音乐用轻柔的声音完整地朗读诗歌原文和仿编的诗歌。
五、评价要素是否理解摇篮的含义,感知、理解理解诗歌的意境。能否根据诗歌结构进行仿编。
摇篮蓝天是摇篮,摇着星宝宝,白云轻轻飘,星宝宝睡着了。
大海是摇篮,摇着鱼宝宝,浪花轻轻翻,鱼宝宝睡着了。
花园是摇篮,摇着花宝宝,风儿轻轻吹,花宝宝睡着了。
妈妈的手是摇篮,摇着小宝宝,歌儿轻轻唱,小宝宝睡着了。
摇篮大班诗歌说课稿 篇3
1、理解诗歌的内容。
2、引导幼儿大胆表达,发展口语表达能力。
3、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1.诗歌背景图。
2.活动教具:星宝宝、花宝宝、鱼宝宝、蝴蝶、蜜蜂等。
出示小娃娃,问:她想睡觉了,怎么样才能使她很快的睡着呢?
老师带来了一首很好听的诗歌,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
(教师有感情的'朗诵诗歌一遍。)。
1.第一遍欣赏,提问:
(1)诗歌的题目是什么?
(2)诗歌里有谁?
2.第二遍欣赏,幼儿学习诗歌。
3.发展想象力,仿编诗歌。
今天,小朋友学得真棒,回家还可以找到更多的东西当摇篮,继续模仿编诗歌。
摇篮大班诗歌说课稿 篇4
活动目标:
1、理解诗歌中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学习用轻柔、优美的声音朗诵诗歌。
2、根据诗歌的结构,尝试迁移生活经验,仿编诗歌。
3、感受诗歌中宁静、柔美的气氛,体验参与诗歌创编的成功感。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歌的内容,初步学习有感情地朗诵。
正确使用动词,根据诗歌的结构及语言情绪进行诗歌创编。
活动准备:
幼儿认识和观察过诗歌中所提到的这些事物。
摇篮曲、大图片、小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创设意境。
1、幼儿在等待上课的过程中,聆听摇篮曲。提问:“听着现在的音乐,大家感觉怎样?”(想睡觉)。
2、出示小宝宝,引导幼儿讨论。
师:小宝宝也想睡觉了,谁来哄他?(请一幼儿上来示范)他是怎样哄?(拍他、笑眯眯的、摇摇篮等)。
我们学着妈妈的样子也来哄宝宝。(请幼儿演示怎样哄宝宝睡觉。)。
怎么小宝宝还没睡着呀?我们给他来点音乐吧!(放缓慢音乐)。
歌儿轻轻唱小宝宝睡着了。宝宝是怎么睡着的?(出示图,教师边做边说诗歌的最后一段。)。
为什么要轻轻唱?原来宝宝听了轻轻的音乐才睡着的。
我们一起看着图来哄哄宝宝。(幼儿练习。)。
二、整体感知诗歌。
1、师:“还有一些宝宝也想睡觉了,它们是谁呢?”(师朗诵诗歌)。
2、幼儿交流。(出示星宝宝、鱼宝宝、花宝宝。)。
3、星宝宝、鱼宝宝、花宝宝都想睡觉了,那谁是它们的摇篮呢?(师再次朗诵诗歌)。
4、幼儿交流。(教师出示背景图)为什么蓝天是星宝宝的摇篮呢?……(师出示汉字)。
5、“星宝宝、花宝宝、鱼宝宝和小宝宝都在自己的摇篮里舒舒服服的睡着。看着宝宝们幸福的样子,我想到了一首诗歌,这首诗歌的名字就叫《摇篮》,(出示题目,齐读)请大家仔细听一听,诗歌里谁在哄宝宝?怎么哄的?(师朗诵诗歌)。
三、学习诗歌。
(一)第一段:星宝宝。
1、摇篮摇啊摇,星宝宝要睡觉,谁哄着星宝宝睡着的呢?
(出示白云。)瞧,谁来了?(白云)原来是白云啊,她是怎么哄星宝宝的?(白云飘啊飘)是啊,白云轻轻飘,星宝宝睡着了。为什么白云要轻轻地飘啊?不能重重的吗?(做一做白云飘的动作,边做边说:白云轻轻飘,星宝宝睡着了。)。
5、我想把星宝宝睡觉的这件事说一说,行吗?谁也愿意来说一说?(个别指名读)。
6、集体朗诵。(边朗诵边表演)。
(二)第二段:花宝宝。
1、过渡:看着星宝宝睡得那么香,花宝宝也揉揉眼睛想要睡觉了。谁是花宝宝的摇篮啊?又是谁来哄她的呢?仔细听哦!(教师朗诵第二段诗歌)。
2、幼儿交流。
3、分组朗诵(加动作)。
(三)第三、四段:鱼宝宝、小宝宝。
1、星宝宝、花宝宝都睡了,鱼宝宝也不闹了,它也要睡觉了。谁是它的摇篮?又是谁哄它睡觉的呢?你能看着图片来说一说吗?(出示浪花图)。
2、幼儿个别、分男女练习。
4、幼儿练习。
5、宝宝睡得真香啊!你觉得这首诗歌听上去是什么感觉?(优美、舒服、温馨等)。
6、我们一起把这些图片都说一说好吗?(完整地朗诵诗歌,配乐)。
7、小结:每个宝宝都有自己的摇篮,他们在这个摇篮里睡得可香了。
四、仿编诗歌。
1、出示创编图片。
在我们周围还有很多的宝宝也要睡觉了,谁是它们的摇篮?又是谁来哄这些宝宝的呢?请你们用诗歌里的话来说一说。(幼儿讨论,教师指导)。
2、交流,评价。
3、刚才小朋友帮助很多宝宝找到了他们的摇篮。让我们去语言区把它们记录下来,编成一首好听的诗歌吧!
摇篮大班诗歌说课稿 篇5
1、欣赏诗歌《听雨》,交流表达对雨(声)的经验与想象。
2、感受下雨天的情趣,学着让自己拥有好心情。
活动准备:幼儿的绘画作品、ppt课件、与诗歌相应的图片。
一、说雨一,感受雨与我们心情的关系。
老师出示幼儿的记录,幼儿说说自己喜欢下雨或不喜欢下雨的理由。
二、听雨一赏诗歌,交流表达对雨(声)的经验与想象。
1、从“豆豆”的角色引入,引出诗歌。
2、老师完整朗诵诗歌《听雨》。
3、分段欣赏。
(1)第一段重点提问:妈妈教小豆豆的是什么好办法。
(2)第二段重点提问:小豆豆听到的`雨声是怎么样的。
(3)老师朗诵诗歌的重点部分,以层层展开图片的方式,辅助幼儿感受诗歌的句式特点与情趣。
(4)幼儿相互交流理解。
重点提问:四句话里有什么共同地方?你最喜欢诗歌中哪一句?等。(老师可以与幼儿一起念念或追问“有趣在哪里”“雨点是怎么玩耍的”等)。
4、再次完整配乐朗诵诗歌《听雨》。
5、鼓励幼儿说说自己对雨(声)的经验与想象。
重点提问:雨还会落在哪里呢?它在干什么呢?
三、雨趣一、感知雨天所带来的快乐。
1、(看ppt)在雨天,还能做些什么事让自己快乐呢?(推荐一些雨天的游戏)。
2、小结:无论晴天还是雨天,希望大家都能拥有好心情。
摇篮大班诗歌说课稿 篇6
1、引导幼儿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和丰富的想像,激发幼儿对诗歌的兴趣。
2、在掌握诗歌的基础上,学习仿编诗歌。
3、感受妈妈的爱,懂得感恩,用行动报答妈妈的爱。
1、多媒体课件、《摇篮曲》。
2、与诗歌内容匹配的图片、创编所需的图片若干。
(一)导入课题,激发兴趣。
1、出示摇篮,提问:看,这是什么?
师:对了,是摇篮。摇篮有什么用呢?
幼:小宝宝睡觉的。
幼:我们小时候可以睡在里面。
师:摇篮是小宝宝的床,睡在里面有什么感觉呢?
幼:很舒服。
幼:感觉很暖和、很温暖。
2、师:睡在摇篮里软软的,很舒服,我们生活中有很多像摇篮一样的东西,我们一起来看看。
3、欣赏课件(没声音的画面),说说看到了什么?你觉得什么像摇篮呢?它摇着谁?
幼:我看到了星星,我觉得白云是它的摇篮。
幼:妈妈是宝宝的摇篮。
幼:花园里有很多的小花,风吹起来是它的摇篮。
师:小朋友说的真不错,这段动画当中还藏着一首好听的诗歌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完整欣赏诗歌,加上配音)。
(二)学习诗歌,感受诗歌的优美意境。
1、教师配乐朗诵,完整欣赏诗歌。
(1)教师配乐诗朗诵,幼儿欣赏,欣赏后提问:你听见了哪些好听的话,用诗歌中的话来说一说。(出示相应的图片)。
(2)引导幼儿用诗歌中语言来回答。(蓝天是摇篮,摇着星宝宝;大海是摇篮,摇着鱼宝宝;花园是摇篮,摇着花宝宝;妈妈的手是摇篮,摇着小宝宝。)。
(3)为什么说蓝天是星宝宝的摇篮?(为什么说大海是鱼宝宝的摇篮?花园是花宝宝的摇篮?)。
(4)分析句式,这首诗歌中有哪些一样的地方?
幼:都有摇篮。
幼:最后一句一样,它们都睡着了。
幼:小宝宝都睡在摇篮里。
2、观看课件,分段欣赏诗歌。
(1)播放诗歌中第一小节的课件,提问:星宝宝是怎样的睡着的?
幼:白云摇着它,它就睡着了。
幼:到了晚上星星就睡着了。
(2)为什么白云要轻轻地飘?我们一起用动作来表现。
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来读一读。(蓝天是摇篮,摇着星宝宝;白云轻轻飘,星宝宝睡着了。)。
引导幼儿说一说,浪花轻轻翻,鱼宝宝睡着了;风儿轻轻吹,花宝宝睡着了;歌儿轻轻唱,小宝宝睡着了。
摇篮大班诗歌说课稿 篇7
1.感知、理解诗歌,学习用轻柔、优美的声音朗读诗歌。
2.尝试根据诗歌的结构进行仿编,表现诗歌美好的意境。
二、活动准备。
1.布娃娃和摇篮各一个。
2.音乐磁带(摇篮曲)、录音机。
3.图片:蓝天、星星、大海、小鱼、花园。
三、指导要点。
1.活动重点:感知、理解诗歌优美的意境。
2.活动难点:根据诗歌的结构进行仿编。
3.指导要点:通过创设情境、配乐欣赏、轻柔的声音朗读、讨论等手段帮助幼儿理解诗意和结构,感受诗歌的意境并引导幼儿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联想、仿编。
四、活动过程。
1.创设情境。
(1)播放《摇篮曲》,感受曲子优美、宁静、温馨的意境。
(2)让幼儿说说:听了这首乐曲,你想做什么?
(3)出示小摇篮,并请一位幼儿上来摇摇篮。鼓励其他幼儿用自己的手臂当摇篮,随音乐摇娃娃睡觉。
小结:小床是摇篮,摇着布娃娃,小床轻轻推,布娃娃睡着了。
2.初步感知诗歌。
(1)朗读诗歌,提问:诗歌里有哪些摇篮?摇篮里有哪些小宝宝?(老师用轻柔的声音进行朗读示范)。
(2)教师根据幼儿的讲述一边出示相应的图片,一边朗读。(鼓励幼儿和老师一起朗读)。
3.进一步感知、理解诗歌内容提问:
(1)为什么说蓝天是摇篮?
(2)为什么说(大海、花园、妈妈的手)是摇篮?
(3)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完整地朗读诗歌。(在朗读的过程中要求幼儿用舒缓、轻柔、优美的语气语调,表达宁静、抒情的情怀。)。
4.根据诗歌结构进行仿编。
(1)仿编诗歌第一段在蓝天这个摇篮里。除了摇着星宝宝,还摇着谁呢?教师根据幼儿的讲述,带领幼儿根据诗歌原有的结构仿编。
例如:蓝天是摇篮,摇着月亮宝宝,白云轻轻飘,月亮宝宝睡着了。以同样的方式方法引导幼儿仿编诗歌第二、三段内容。
(2)教师带领幼儿完整的朗读一遍仿编的诗歌。
再次播放《摇篮曲》音乐,引导幼儿一起随着音乐用轻柔的声音完整地朗读诗歌原文和仿编的诗歌。
五、评价要素是否理解摇篮的含义,感知、理解理解诗歌的意境。能否根据诗歌结构进行仿编。
摇篮蓝天是摇篮,摇着星宝宝,白云轻轻飘,星宝宝睡着了。
大海是摇篮,摇着鱼宝宝,浪花轻轻翻,鱼宝宝睡着了。
花园是摇篮,摇着花宝宝,风儿轻轻吹,花宝宝睡着了。
妈妈的手是摇篮,摇着小宝宝,歌儿轻轻唱,小宝宝睡着了。
摇篮大班诗歌说课稿 篇8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继续学习用一一对应指读的方法阅读图夹文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2、通过阅读活动,提高幼儿对汉字的敏感性。
3、培养幼儿热爱爸爸、妈妈的情感。
活动准备:
1、自制放大的图夹文故事大挂图一幅。
2、幼儿操作材料“挂摇篮”。
3、摇篮曲背景音乐磁带一盘。
4、“兔爸爸”“兔妈妈”“兔宝宝”“摇篮”的汉字卡片。
活动过程:
1、播放摇篮曲的背景音乐,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
教师:小朋友,你们知道这是什么音乐吗?现在老师请小朋友边听音乐边看书,把书里的故事找出来好吗?看书的时候要注意一页一页地翻看。
2、请个别幼儿看着书讲故事。
教师提问:这个故事中讲了一件什么事?(幼儿回答,教师出示放大的图书)对,故事中讲了兔妈妈生了一个兔宝宝,兔爸爸高兴地说:“我给娃娃挂一个摇篮。”(教师用一一对应指读汉字的方法阅读第一幅图片。)。
3、学习第二幅内容。
教师:“兔爸爸会把摇篮挂在哪儿呢?”(幼儿回答)。
4、学习第三幅图片。
教师小结:兔爸爸再一次失败了,都把小鸟、小猴的尾巴当成挂摇篮的地方了,那你们再想想他会把摇篮挂在什么地方,谁的身上去呢?(发散幼儿思维,进行创造性地讲述)。
5、学习第四幅图片。
教师:最后兔爸爸到底把摇篮挂在了什么地方?(幼儿边说教师边出示图夹文)兔宝宝再摇篮里怎么样了?(兔宝宝在摇篮里睡得多香啊!)。
6、幼儿与教师一起阅读图书,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
7、思品教育:
8、给故事起一个名字。
教师:你能给故事起个名字吗?(出示汉子卡“挂摇篮”)。
摇篮大班诗歌说课稿 篇9
《小松鼠访友》这个活动节选自凤凰康轩教材大班上学期语言领域《好邻居》主题教育活动中的一个活动内容,体裁是看图说话。讲述的主要内容是小松鼠去访友,途中被小河、山坡阻挡了去路,因此不断向人请教,并在请教别人的过程中产生了各种疑惑。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在观察的过程中来发现问题,通过思考问题,以此进行解决。大班的幼儿已经具有一定的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但由于大班幼儿的平均年龄在5岁左右,他们对事物及问题的认识处于典型的浅表认知阶段(即只看到表面现象,看问题片面)。而《小松鼠访友》这个活动恰恰就是引导幼儿在解决问题时,能站在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学习从不同角度出发,了解别人的善意,并通过思考判断能力的培养,了解不同事物标准的转换方法,认识在误解中寻求真相的重要性。因此,我选择了这个活动,并将它与语言、社会两个领域相结合。
根据大班幼儿的认知特点及本班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现有水平,特制定如下目标:
1、认真观察图片,理解故事内容及情节发展。
2、初步认读汉字“深——浅”“远——近”,并理解“深浅”“远近”的相对关系,明白从不同角度看待事物的差异。
3、体验讲述的乐趣。
根据大班幼儿的认知特点,我把理解“深浅”“远近”的相对关系,作为本次活动的重点;把明白从不同角度看待事物的差异作为本次活动的难点。
1、教学挂图(4幅)、头饰(4个)、信封偶(若干)、手偶1个(小松鼠)。
2、场地准备。
《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活动中力求“合作式的探究学习方式”,为了真正起到引导者的作用,体现教师与孩子的交互主体性,采用的教法有:观察法、谈话法、思考法、分角色表演法、提问法。
1、活动导入:谜语开头:“尖尖尾巴象老鼠,一身绒毛尾巴粗,爱在森林里面住,爱吃松子爱上树。”
2、按照挂图,讲述故事。
3、现在我问问小朋友,小马和小蚂蚁到底有没有骗它啊?
幼:没有。
师:为什么我们说他们没有骗它啊?好!现在呢老师做小松鼠,你们来做山羊伯伯好不好?(好)。
(1)老师学小松鼠的声音问:“山羊伯伯,小马骗我,跟我说河水一点也不深,可是我差点淹死!”请幼儿扮演山羊伯伯回答小松鼠的问题。然后老师做一下总结。
(告诉幼儿深浅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是相对的,随事物的本身而有所变化)。
(2)老师再学小松鼠问:“那山羊伯伯小蚂蚁跟我说到你家很远,可是我刚刚跨过一个小土坡就到了!您说它有没有骗我啊?”请幼儿回答。老师做点评并做总结!
(远近也不是固定不变的,也是相对的!)。
4、教师做最后的总结:深浅远近是相对的概念,并不是说一成不变的!所以,以后小朋友在说深浅远近的时候要说上比较对象!比如,这么长的路对我来说有点远,这样的小河对他来说并不深!
5、老师问:“你们觉得小松鼠是一个怎样的小朋友啊?”孩子自由回答。老师:“小松鼠是一个不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只会听别人说,自己不会考虑事情的小朋友!他不懂得说话做事要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小朋友啊,我们能不能学小松鼠啊?(不能)所以我们的小朋友做事情要学会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做一个爱思考既聪明又智慧的好孩子!”
6、拿出动物指偶,分角色扮演!
小结:远近、深浅不是固定不变的,它是随着相比较的事物而变化的。以后生活中无论小朋友遇到什么事情都要动脑筋多想办法。
本次活动共有3个亮点。
1、活动设计紧凑、合理,有利于孩子参与本次活动,活动中问题的设计一环扣一环,有助于幼儿理解图中内容,小结的及时合理有助于幼儿掌握词语的相对关系。
2、活动准备丰富、充足,方便幼儿讲述,幼儿参与活动率高。
3、活动中能够让幼儿结合实际说一说“远近”、“深浅”的相对关系,有助于幼儿理解“远近”、“深浅”的相对关系,,真正体现了《纲要》精神,“充分使活动融入幼儿生活之中”。
摇篮大班诗歌说课稿 篇10
新诗歌"摇篮",这首诗具有奇妙别致的想象,将大海、天空、花园、妈妈的手这些美好的景色比喻成摇篮,描写出了小宝宝们分别在不同的摇篮里睡着了的那种宁静、温馨的意境。要想让幼儿理解和体会到诗歌中的内容,感受诗歌的美,就必须对诗歌中所提到的各种景色和事物有所了解,知道它们之间的依存关系。这是理解这首诗歌的知识基础也是本次活动的知识点。
教师在课前利用谈话活动引导幼儿观察认识诗歌中所提到的这些事物,如天空和花园,让幼儿亲身感受生活中大自然的美,为诗歌教学的开展奠定了情感基础。
依据素质教育中"提高审美观,提高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的要求,及幼儿园语言教学的任务,制定了三个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的语言,并初步学会朗诵诗歌。
2、初步感知诗歌中的比拟手法。
3、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运用图片和已有经验进行诗歌仿编。
教学的重点是:理解诗歌的内容初步学习朗诵。这是依据了语言的教育意义指出:语言是认识世界的重要工具,它能促进幼儿认识能力的发展,提高审美观。这首诗歌含有丰富的知识性,用诗一般的语言描述了很多美好的情景,是幼儿认识世界了解世界的好教材。幼儿只有理解了作品的内容感受到诗歌的美,才能在感情上产生共鸣进行朗诵。
难点:正确使用动词,根据诗歌的结构及语言情绪进行诗歌创编。语言教育能激发起幼儿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培养思维能力、口语表达能力。语言的感情色彩对幼儿有很大的感染力。作为大班幼儿有了一定的理解语言、表达语言的基础,幼儿往往不满足于对一首诗歌的朗诵,他们有想表达自己的想法,有创编的渴望。可是这种渴望要变成实践行动,幼儿靠自己是难以实现的,必须有教师的引导和帮助,因此这是本次教学活动的难点所在。
针对教材内容和分析我主要运用了视听结合法和分段跟诵法两种教学方法。
第一种是视听讲结合法,主要根据了幼儿的具体形象思维占主要地位的特点,和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而采用的。
就是引导幼儿去看、去观察。在自由、宽松且安静的环境中,为幼儿提供了探索性强的的小图片和形象可爱、颜色鲜艳的大挂图。这些都充分的刺激了幼儿的视觉感官,引导幼儿进行细致的观察。听就是教师的语言启发、引导、暗示和示范。我在教学中主要运用了究因性和启发性提问,比如:"谁会是宝宝的摇篮?""你想想还会有那些宝宝?谁又会是他们的摇篮?"。在教学中为了让幼儿充分体验诗歌的美,在示范朗诵时,配上了优美的"梦幻曲"声情并茂的朗诵,充分刺激了幼儿的听觉感官。讲就是指幼儿的讲述。幼儿通过在游戏中自由结伴讲、分组讲,充分表达自己的愿望。在反复的表达讲述中理解诗歌的内容,从而能有感情的进行朗诵。而且这样能满足每个幼儿的愿望,充分注重了个别差异。视听讲结合的方法能充分的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让幼儿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中。
第二种方法是分段跟诵法,在幼儿自由探索获取知识的同时利用大图片进行了分段跟诵的方法因为形象的的图片很容易在幼儿的头脑中引起对诗歌内容的表象,通过直观形象的感知获得知识,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由于这首诗歌描写了4个不同的场景,完整教学不利于幼儿的.记忆,分句又会破坏了诗歌的完整性。所以,选用分段跟诵法,每一段设计几种不同形式的提问,使幼儿熟悉理解记忆诗歌中的语句。
以上两种教学方法配合使用色彩鲜艳的图片,适合幼儿操作的小图片和优美的音乐,充分发挥了这两种教学方法的作用。
教学中我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学法指导,一方面就是引导幼儿注意倾听,大胆表述。幼儿学习语言主要是通过倾听这一途径。教幼儿注意倾听,才能正确的感知语音、语汇和语法规则。根据纲要中让幼儿"想说、敢说"的要求,我就从想和敢这两个方面进行具体指导和帮助:首先,我在示范朗诵前着意设计提问"仔细听一听,诗歌中说了些什么?"让幼儿带着问题有目的、有针对性的认真倾听。在示范朗诵中借助于想象的图片和优美的音乐,进行声情并茂地朗诵,刺激幼儿的各种感官,为幼儿提供学习朗诵的榜样,激发幼儿想说的愿望。其次,利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游戏,给幼儿提供自由表达的机会。通过语言的激励调动幼儿仿编诗歌的积极性,让幼儿敢说。
第二方面的学法指导是在启发幼儿通过探索尝试,进行诗歌仿编的方法。新纲要指出:儿童语言学习是开放而平等的学习。教师和幼儿是构造愉快学习和交流过程的共同体,因此,我为幼儿创设了支持性的语言教育环境,支持幼儿在活动中扩展语言经验。我在引导幼儿进行仿编诗歌的时,提供了各种小宝宝的图片。由这些图片引起幼儿的思考,经过教师的引导和帮助让幼儿在探索中自主的学习,突破教学的难点。
总之,在学法指导中本着"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遵循了"幼儿是通过自由观察,积极探索进行学习的。"这一认知发展规律。为其今后独立思考、独立学习及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奠定了基础。
教学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听音乐"模仿动作"导入课题,随着优美的音乐教师说:"白云飘来了。"幼儿用动作表现出来白云飘,并用语言说:"白云白云飘啊飘,飘到蓝天上。"教师再将白云的图片贴到天空的背景图上。通过动作模仿来初步理解动词"飘、吹、翻",为诗歌的学习做基础。第二部分展开分为五个环节,第一环节语言游戏"送宝宝回家"。教师先出示小宝宝的图片,引导幼儿讨论:"小宝宝的家在哪里?""小宝宝想睡觉了,谁来哄他呢?怎样哄?"通过集体想办法,把小宝宝送到妈妈的怀抱里,让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诗歌的第四段"妈妈得手是摇篮,摇着小宝宝,歌儿轻轻唱,小宝宝睡着了。"即而启发幼儿想"这些宝宝的家在哪里?""谁是它们的摇篮?谁又在哄宝宝睡觉?"给幼儿充分的游戏空间,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一一回答,边操作边表达。比如幼儿会说:"星宝宝的家在天上,白云是星宝宝的摇篮,月亮在哄星宝宝睡觉。"可能幼儿的想法和诗歌中的内容不同,可是教师也要充分的肯定幼儿的想象。因为这个游戏的目的就是让幼儿理解诗歌中描写的各种事物之间的联系,扩展幼儿的思维。
第二环节完整欣赏,让幼儿带着问题去听"这些小宝宝找到自己的家可高兴了,家可真好啊,你看他们都舒服的睡着了,仔细听一听诗歌里说了些什么?"(教师进行配乐诗朗诵)听完后启发性提问:"你觉得小宝宝舒服吗?为什么?""谁是小宝宝的摇篮?""谁在哄宝宝睡觉啊?"通过一系列的启发性提问让幼儿深入了解诗歌中的白云轻轻飘等动词的运用,感受诗歌中的美。
第三环节分段跟诵。
首先,幼儿自选图片扮演各种宝宝学习有感情的朗诵,教师进行个别指导,调动起幼儿的感情共鸣,进行有感而发的朗诵。然后教师在组织全体幼儿进行有感情的分段跟诵。自然地过渡到第四环节完整的有感情的配乐朗诵,完成教学的重点。第五环节仿编诗歌。出示各种宝宝的图片让幼儿自选一种与同伴讨论创编诗歌。
利用这些图片能引起幼儿的思考,教师引导幼儿:"这些宝宝的摇篮是什么?""谁会哄小宝宝睡觉?怎样哄?"比如这只鸟宝宝,幼儿通过探索思考有可能编出这样的诗句"大树是摇篮,摇着鸟宝宝,树叶沙沙沙,鸟宝宝睡着了。"通过这样的仿编和操作活动,让幼儿利用刚学到的知识参与仿编,教师适时地指导和帮助,顺利自然的完成教学的难点。
第三部分结束,音乐游戏"快乐宝宝"。教师进行情感启发:"每个宝宝都有一个家,都有疼爱自己的妈妈。妈妈爱我们,我们也爱妈妈。我们的生活多么美好,宝宝们多么快乐啊!让我们一起快乐地跳起来吧!"在欢快的音乐中让幼儿充分表达那种仿编诗歌后的成功的喜悦之情和对美好生活追求、爱妈妈的情感。
另外,为了进一步巩固幼儿获得的各种情感体验、知识能力和学习方法我又设计了延伸活动,请幼儿回家后编给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听好吗?"。
教学反思:
《摇篮》是一首意境优美的诗歌,在活动中充分调动孩子的多种感官,借助《摇篮曲》作为背景音乐、动作、语言、图片等多种方式帮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美好的意境,发挥孩子的想象,能创编出较为完整的诗歌来。孩子在学习诗歌的过程中,积极主动性较高,学习效果较好,孩子也获得了成功。通过课的反复修改,在教学活动中也收获了不少,为我在今后的语言教学活动中积累了不少的经验,以下就是几点小小的收获:在活动中,借助音乐、图片、身体动作等帮助幼儿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图片的出示,形象生动的再现了诗歌的内容,帮助幼儿从直观的视觉上感知诗歌的美,还帮助幼儿进行诗歌内容的记忆。在幼儿进行有感情的朗诵诗歌时,配上了背景音乐《摇篮曲》,让孩子自始至终都沉浸在那种宁静温馨的意境中,体验到了诗歌带给大家的快乐。在学习诗歌的同时,通过启发引导,让幼儿先寻找四段诗歌的共同之处,有效的帮助幼儿理解诗歌的结构,为学习仿编诗歌做铺垫。很多的幼儿能够根据图片找出诗歌的规律,自己分析出句式的特点,朗诵诗歌较为连贯,诗歌内容掌握较好。通过《摇篮》教学活动,让我知道了在以后诗歌教学活动中,要使用多种手段让孩子去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发展语言能力。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真正成为活动中的主人。
摇篮大班诗歌说课稿 篇11
设计意图:
孩子们喜欢读儿歌,并且对生活中的各种事物好奇,经常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所见所想。在语言区里,常常看到他们自编自创小儿歌。如:爸爸是一棵大树,妈妈是一棵大树……为了满足孩子们的求知欲,感受儿歌韵律美,体验创编的乐趣,我设计了本次活动。
设计思路:
开始部分以图片导入,引入情境,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基本部分围绕“摇篮”分为五个步骤:一是教师有感情的完整朗诵,幼儿初步感知,之后教师提出具体的问题,使幼儿初步了解儿歌大意。二是结合flash课件进行欣赏活动,再提出具有思考性的问题,帮助幼儿理解儿歌内容。三是图文结合,分段理解,使幼儿知道这些宝宝是怎样睡着的。四是配乐朗诵,陶冶情操,五是借助各种动物图片幼儿大胆想象,创编儿歌。结束部分:师幼在愉快的谈话声中结束本次活动。
活动目标:
1、感受儿歌宁静、温馨的意境,激发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
2、理解儿歌内容,尝试有感情地诵读儿歌。
3、在理解儿歌内容的基础上,大胆想象并进行创编。
活动重点:理解儿歌内容,尝试有感情地诵读儿歌。
活动难点:在理解儿歌内容的基础上,大胆想象并进行创编。
活动准备:
1、《摇篮》flash动画,《摇篮曲》音乐。
2、一张摇篮图片,四幅自制教学挂图。
3、创编时所用图片:鸟宝宝,龟宝宝、熊宝宝、蝴蝶宝宝等。
活动过程:
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1、老师:今天我们班上来了一位新朋友,孩子们快来看看,是谁呀?
宝贝们好!我的名字叫摇篮。你们认识我了吗?
师:摇篮有什么用呢?
师:摇篮是小宝宝的床,睡在里面有什么感觉呢?
2、师: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首关于《摇篮》的儿歌,你们想听吗?
二、欣赏诗歌、感知理解。
1.第一遍欣赏(教师朗诵,引人入境)。
提问:
(1)儿歌的名字是什么?
(2)你们听了有什么感觉?
师:儿歌里还有些什么呢?让我们再来仔细地听一听。哪些是摇篮?她们又是谁的摇篮呢?
2、第二遍欣赏(播放课件flash,整体感知)。
提问:
(1)师:谁来说一说哪些是摇篮?(提示幼儿用诗歌中这样完整的句子回答)。
(2)师:想一想蓝天是摇篮,摇着谁呀?大海是摇篮,她的宝宝呢?......3、第三遍欣赏(图文结合,分段理解)。
孩子们说得可真棒!摇篮妈妈听到了可高兴了,瞧:她带着自己的宝宝来到了我们的身边!(教师此时将教学挂图轻轻地推到前方)。
(1)、师:看谁的小眼睛最明亮?先来看第一幅图吧!你看到了什么?
师:哦!白云在做什么?你能用动作表演一下吗?
(2)、师:你演的可真好!我们一起接着看看大海的怀抱中有谁呢?师:好的,浪花在做什么?一起做一下这个动作吧!
(3)、师:恩,孩子们表演得真不错!再来看一下第三幅图中又有谁呢?
师:看风儿在做什么?花宝宝呢?
(4)师:花宝宝睡着了,我们可爱的小宝宝呢?
师:他是怎样睡着的?
三、诵读诗歌,加深理解。
1、随文划指诵读。
师:宝宝们都睡着了,我们不能把他们吵醒,要用什么样的声音来朗诵呢?”
2、师幼合作诵读。
师:这么美的诗歌,我们一起再合作读一读吧!我读前半句,你们接读后半句。看好老师的手势,比比哪一小组接读的好哦!
3、幼儿接龙朗读。
师:谁愿意展示你的声音?好的,请4名幼儿接龙朗读。
4、师幼配乐同诵。
师:孩子们读得真好,我也想读一读了,让我们随着音乐再来美美地读读吧!
四、展开想象,创编儿歌。
1、示范引导创编。
师:你们朗读的声音可真好听!瞧,都把螃蟹宝宝吸引来了!螃蟹宝宝的摇篮在哪里?我想到一首诗歌了,你听:海滩是摇篮,摇着蟹宝宝,海风轻轻吹,蟹宝宝睡着了。
2、幼儿分组创编。
师:我当上了小诗人,你们呢?想不想当小诗人?好,赶快把你们桌下的宝宝们请出来吧!你也来用诗儿歌中那样美的语言说一说吧!还可以将你编的诗歌说给同伴听。
3、幼儿集体交流。
五、
总结。
评价,情感提升。
大树是摇篮,摇着鸟宝宝,树叶沙沙响,鸟宝宝睡着了。
沙滩是摇篮,摇着龟宝宝,温度悄悄升,龟宝宝睡着了。
草地是摇篮,摇着兔宝宝,草儿轻轻动,兔宝宝睡着了。
花儿是摇篮,摇着蝴蝶宝宝,风儿轻轻吹,蝴蝶宝宝睡着了。
其实,在大自然里还有许许多多的小宝宝,他们的摇篮在哪呢?细心的小朋友和我一起去找找吧!
摇篮大班诗歌说课稿 篇12
1、帮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能有表情地朗诵诗歌。
2、学习词语:摇篮、飘、翻、吹。
3、引导幼儿感受诗歌温馨优美的意境。
布娃娃、《摇篮曲》的录音、图卡、课件。
理解诗歌内容。
感受诗歌温馨优美的意境。
一、欣赏《摇篮曲》的录音,引出活动。
1、播放录音,感受诗歌温馨优美的意境。
提问:“听了这首诗歌,你想做什么?”
2、教师出示娃娃家的布娃娃,请几个幼儿表演哄宝宝睡觉。
1、教师有表情地朗诵《摇篮》。
提问:诗歌里有哪些摇篮?
摇篮里有哪些宝宝?
教师根据幼儿的讲述出示相应的图。
三、通过提问,帮助幼儿感知,理解诗歌内容。
1、为什么说蓝天是摇篮?为什么星宝宝不是摇篮?
2、为什么大海、花园、妈妈的手是摇篮?帮助幼儿理解词语。
3、鼓励幼儿和老师一起朗诵。
4、教师带领幼儿看图谱、课件完整地朗诵诗歌。
四、通过各种方式练习朗诵诗歌。
五、播放《摇篮曲》的录音,幼儿朗诵诗歌,体验文学美。
摇篮。
蓝天是摇篮,摇着星宝宝,白云轻轻飘,星宝宝睡着了。
大海是摇篮,摇着鱼宝宝,浪花轻轻翻,鱼宝宝睡着了。
花园是摇篮,摇着花宝宝,风儿轻轻吹,花宝宝睡着了。
妈妈的手是摇篮,摇着小宝宝,歌儿轻轻唱,小宝宝睡着了。
摇篮大班诗歌说课稿 篇13
1、通过实验和动手活动,使幼儿感知土壤里有水、空气、腐烂物等成分和与植物的关系。
2、培养幼儿的观察、比较及动手操作能力。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活动准备。
三盆土(粘土、壤土、砂土)、挖土的铲子、卫生纸、可以种植的菜秧、一小盆水、三只盘子、四个纸杯(其中三个杯子杯底扎些小孔,一个杯子装水)、一只量杯。
活动过程。
1、幼儿提前两天到种植园,拔出几棵青菜和小草。看一看,植物能不能离开土?观察前几天拔出的青菜和小草。
(1)青菜和小草都干枯了。
(2)因为它们的根离开了泥土,离开土壤就会干枯。
2、探究的问题:土壤中有什么?用小铲子挖泥土。
(1)土壤里有树根,还有烂了的树叶。
(2)土壤里有死虫子。
(3)土壤里有蚯蚓、蚂蚁。
3、轻轻捏捏卫生纸包的泥土。
(1)纸湿了。
(2)泥土里有水分。
4、把泥土放入有水的杯子中。
(1)有气泡。
(2)泥土中有空气。
5、说一说,植物为什么会在土壤里生长?
(1)植物在土壤里生长,是因为土壤里有肥料。
(2)因为土壤中有水分和空气。
6、比一比,三种土壤(粘土、砂土、壤土)有什么不同?将三杯土放在三只盘子上,用量杯分别向三杯泥土中浇同样多的水。
(1)砂土里的水很快流到下面的盘子里去了。
(2)壤土里的水只流了一点,其他都被土壤吸收了。
(3)粘土里的水都在杯口,渗不下去,下面的盘子里没有水。
7、想一想,植物种在哪一种土壤中,根吸收到的水分和养分最充足?种一种,哪种土壤最适合植物安家?幼儿将青菜秧种在三种土壤中,引导幼儿每天观察记录青菜的生长情况。记录青菜在三种土壤中的生长情况。
注意事项。
1.幼儿取泥土包入卫生纸中时,教师注意引导幼儿选取较湿润的土。这样,纸湿的效果较明显。
2.幼儿向三杯土浇水时,水不宜多,以防水从杯口溢出流到盘中,影响观察。
拓展思路。
启发幼儿观察、探索仙人掌为什么能生活在沙漠里,了解不同植物对土壤条件有不同的需求。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摇篮大班诗歌说课稿 篇14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和丰富的想像,激发幼儿对诗歌的兴趣。
2.在掌握诗歌的基础上,学习仿编诗歌。
3.感受妈妈的爱,懂得感恩,用行动报答妈妈的爱。
活动准备:
2.与诗歌内容匹配的图片、创编所需的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课题,激发兴趣。
1.出示摇篮,提问:看,这是什么?
幼:摇篮。
师:对了,是摇篮。摇篮有什么用呢?
幼:小宝宝睡觉的。
幼:我们小时候可以睡在里面。
师:摇篮是小宝宝的床,睡在里面有什么感觉呢?
幼:很舒服。
幼:感觉很暖和、很温暖。
(评析:出示摇篮图片,让幼儿用已有的经验说说睡在摇篮的感觉,很多的幼儿都能说出睡在摇篮舒服、温暖的特点,有的幼儿会不自觉地做出一系列身体摇摆的动作,很好地感受到了睡在摇篮里舒服的感觉。)。
2.师:睡在摇篮里软软的,很舒服,我们生活中有很多像摇篮一样的东西,我们一起来看看。
3.欣赏课件(没声音的画面),说说看到了什么?你觉得什么像摇篮呢?它摇着谁?
幼:我看到了星星,我觉得白云的它的摇篮。
幼:妈妈是宝宝的摇篮。
幼:花园里有很多的小花,风吹起来,它的摇篮。
师:小朋友说的真不错,这段动画当中还藏着一首好听的诗歌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完整欣赏诗歌,加上配音)。
(评析:一开始出示课件,让幼儿欣赏诗歌中漂亮的场景,没有加上配音,让幼儿根据看到的内容猜测生活中的`一些摇篮,第二遍加上配音朗诵,让幼儿欣赏画面的同时初步感受诗歌的意境,熟悉诗歌的内容,为学习、朗诵诗歌作铺垫。)。
(二)学习诗歌,感受诗歌的优美意境。
1.教师配乐朗诵,完整欣赏诗歌。
(1)教师配乐诗朗诵,幼儿欣赏,欣赏后提问:你听见了哪些好听的话,用诗歌中的话来说一说。(出示相应的图片)。
(评析:请幼儿试着用诗歌中的话来说说,同时出示相应的图片,来加深对诗歌的印象,熟悉诗歌内容,并看着图完整地复述句子。)。
(2)引导幼儿用诗歌中语言来回答。(蓝天是摇篮,摇着星宝宝;大海是摇篮,摇着鱼宝宝;花园是摇篮,摇着花宝宝;妈妈的手是摇篮,摇着小宝宝。)。
(3)为什么说蓝天是星宝宝的摇篮?(为什么说大海是鱼宝宝的摇篮?花园是花宝宝的摇篮?)。
(4)分析句式,这首诗歌中有哪些一样的地方?
幼:都有摇篮。
幼:最后一句一样,它们都睡着了。
幼:小宝宝都睡在摇篮里。
摇篮大班诗歌说课稿 篇15
1、理解诗歌的内容。
2、引导幼儿大胆表达,发展口语表达能力。
3、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活动准备]。
1.诗歌背景图。
2.活动教具:星宝宝、花宝宝、鱼宝宝、蝴蝶、蜜蜂等。
[活动过程]。
一、引入课题。
出示小娃娃,问:她想睡觉了,怎么样才能使她很快的睡着呢?
二、学习诗歌《摇篮》,理解诗歌内容。
老师带来了一首很好听的诗歌,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
(教师有感情的朗诵诗歌一遍。)。
1.第一遍欣赏,提问:
(1)诗歌的题目是什么?
(2)诗歌里有谁?
2.第二遍欣赏,幼儿学习诗歌。
三、活动延伸:今天,小朋友学得真棒,回家还可以找到更多的东西当摇篮,继续模仿编诗歌。
xx年11月3日 赵 燕在中二班试教。
评:目标没有到位,教案设计偏于填鸭式,教的过程幼儿回答较少,诗歌偏长有一定难度。
下1篇是园长和业务组长讲评后的设计的教案,只教学三段第四段不进行教学,重点放到学习仿编。
1、理解诗歌的内容。
2、初步学会朗诵诗歌并仿编诗歌。
3、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活动准备]。
1.诗歌背景图。
2.活动教具:星宝宝、花宝宝、鱼宝宝、蝴蝶、蜜蜂等。
[活动过程]。
一、引入课题。
1.出示小娃娃,问:她想睡觉了,怎么样才能使她很快的睡着呢?
老师带来了一首很好听的诗歌,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
(教师有感情的朗诵诗歌一遍。)。
2.提问:
(1)诗歌的题目是什么?
(2)诗歌里有谁?
二、理解诗歌内容,学习朗诵诗歌。
1.理解并学习有关天空的诗句,初步仿编。
(1)出示天空的背景图。
提问:天空上有什么?(幼儿回答教师出示相应的教具。)。
(2)教师朗诵诗歌中有关的句子,请幼儿学习。
(3)教师仿编诗歌,幼儿欣赏学习。
师:蓝天可以给星宝宝当摇篮,还可以给谁呢?
幼:还可以给月亮当摇篮。
师:蓝天是摇篮,摇着月亮宝宝,白云轻轻飘,月亮宝宝睡着了。
幼儿跟学。
2、理解学习有关大海的诗句,初步仿编。
(1)出示大海的背景图。
提问:大海里有什么?(幼儿回答教师出示教具。)。
(2)教师朗诵诗歌中有关的句子,请幼儿学习。
(3)教师仿编诗歌,幼儿欣赏学习。
师:大海除了可以给鱼宝宝当摇篮,还可以给谁呢?
师:大海是摇篮,摇着虾宝宝,风儿轻轻吹,虾宝宝睡着了。
3、理解学习有关花园的诗句,初步仿编。
(1)出示花园的背景图。
提问:花园里有什么?(幼儿回答教师出示教具。)。
(2)教师朗诵诗歌中有关的句子,请幼儿学习。
(3)教师仿编诗歌,幼儿欣赏学习。
师:花园除了可以给花宝宝当摇篮,还可以给谁呢?(幼儿自由回答。)。
师:花园是摇篮,摇着蝴蝶宝宝,风儿轻轻吹,蝴蝶宝宝睡着了。
三、活动延伸:今天,小朋友学得真棒,回家还可以找到更多的东西当摇篮,继续模仿编诗歌。
xx年11月4日 赵 燕在中一班上。
评:目标掌握一般,仿编还欠缺,由于当初修改教案时考虑上课时间预计难易程度,已经删除第四段教学,但是幼儿的回答很满意。
1、理解诗歌的内容。
2、初步学会朗诵诗歌并仿编诗歌。
3、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活动准备]。
1.诗歌背景图。
2.活动教具:星宝宝、花宝宝、鱼宝宝、蝴蝶、蜜蜂等。
[活动过程]。
一、引入课题。
1.出示小娃娃,问:她想睡觉了,怎么样才能使她很快的睡着呢?
老师带来了一首很好听的诗歌,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
(教师有感情的朗诵诗歌一遍。)。
2.提问:
(1)诗歌的题目是什么?
(2)诗歌里有谁?
二、理解诗歌内容,学习朗诵诗歌。
1.理解并学习有关天空的诗句,初步仿编。
(1)出示天空的背景图。
提问:天空上有什么?(幼儿回答教师出示相应的教具。)。
(2)教师朗诵诗歌中有关的句子,请幼儿学习。
(3)教师仿编诗歌,幼儿欣赏学习。
师:蓝天可以给星宝宝当摇篮,还可以给谁呢?
幼:还可以给月亮当摇篮。
师:蓝天是摇篮,摇着月亮宝宝,白云轻轻飘,月亮宝宝睡着了。
幼儿跟学。
2、理解学习有关大海的诗句,初步仿编。
(1)出示大海的背景图。
提问:大海里有什么?(幼儿回答教师出示教具。)。
(2)教师朗诵诗歌中有关的句子,请幼儿学习。
(3)教师仿编诗歌,幼儿欣赏学习。
师:大海除了可以给鱼宝宝当摇篮,还可以给谁呢?
师:大海是摇篮,摇着虾宝宝,风儿轻轻吹,虾宝宝睡着了。
3、理解学习有关花园的诗句,初步仿编。
(1)出示花园的背景图。
提问:花园里有什么?(幼儿回答教师出示教具。)。
(2)教师朗诵诗歌中有关的句子,请幼儿学习。
(3)教师仿编诗歌,幼儿欣赏学习。
师:花园除了可以给花宝宝当摇篮,还可以给谁呢?(幼儿自由回答。)。
师:花园是摇篮,摇着蝴蝶宝宝,风儿轻轻吹,蝴蝶宝宝睡着了。
4.理解学习有关妈妈的诗句,初步仿编。
(1)出示小娃娃提问:谁来哄她睡着呢?
(2)教师朗诵诗歌中第四段的句子,请幼儿学习。
(3)教师仿编诗歌,幼儿欣赏学习。(。
师:除了妈妈的手臂可以给小宝宝当摇篮,还有谁的手臂也能当摇篮呢?(幼儿自由回答。)(爸爸的手臂是摇篮,爷爷,奶奶,外婆,外公...)。
师:爸爸的手臂是摇篮,摇着小宝宝,手臂轻轻摇,小宝宝睡着了。
三、活动延伸:今天,小朋友学得真棒,回家还可以找到更多的东西当摇篮,继续模仿编诗歌。
摇篮大班诗歌说课稿 篇16
教材分析:
《摇篮》是河北省幼儿园领域活动课程新编大班语言中的一首经典的儿歌。它的句式整齐,音律和谐,语言清新优美,情景交融。作者运用拟人、比喻等艺术手法,将大海、天空、花园、手这些美好的景物比喻成摇篮,描写出了小宝宝们分别在不同的摇篮里睡着了的那种宁静、温馨的意境。大班幼儿在具体形象思维的基础上,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已初步发展,具备了一定的想象、迁移能力。他们喜欢尝试仿编活动,而儿歌《摇篮》正是1篇适合大班幼儿欣赏的佳作。《纲要》语言实施细则中提出,幼儿能够喜欢文学作品,较好地理解文学作品的内容,初步感知不同类型文学作品的特点,并培养对艺术语言的敏感性。处于大班这个年龄阶段的幼儿正是接触文学艺术语言的最佳敏感期,因此,我根据幼儿的需要把这次活动的重点定为理解儿歌内容,尝试有感情地诵读儿歌;活动难点为在理解儿歌内容的基础上,大胆想象并进行创编。
设计意图: 。
孩子们喜欢读儿歌,并且对生活中的各种事物好奇,经常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所见所想。在语言区里,常常看到他们自编自创小儿歌。如:爸爸是一棵大树,妈妈是一棵大树……为了满足孩子们的求知欲,感受儿歌韵律美,体验创编的乐趣,我设计了本次活动。
设计思路:
开始部分以图片导入,引入情境,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基本部分围绕“摇篮”分为五个步骤:一是教师有感情的完整朗诵,幼儿初步感知,之后教师提出具体的问题,使幼儿初步了解儿歌大意。二是结合flash课件进行欣赏活动,再提出具有思考性的问题,帮助幼儿理解儿歌内容。三是图文结合,分段理解,使幼儿知道这些宝宝是怎样睡着的。四是配乐朗诵,陶冶情操,五是借助各种动物图片幼儿大胆想象,创编儿歌。结束部分:师幼在愉快的谈话声中结束本次活动。
活动目标:
1、感受儿歌宁静、温馨的意境,激发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
2、理解儿歌内容,尝试有感情地诵读儿歌。
3、在理解儿歌内容的基础上,大胆想象并进行创编。
活动重点:理解儿歌内容,尝试有感情地诵读儿歌。
活动难点:在理解儿歌内容的基础上,大胆想象并进行创编。
活动准备:
1、《摇篮》flash动画,《摇篮曲》音乐。
2、一张摇篮图片,四幅自制教学挂图。
3、创编时所用图片:鸟宝宝,龟宝宝、熊宝宝、蝴蝶宝宝等。
活动过程:
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1、老师:今天我们班上来了一位新朋友,孩子们快来看看,是谁呀?
宝贝们好!我的名字叫摇篮。你们认识我了吗?
师:摇篮有什么用呢? 。
师:摇篮是小宝宝的床,睡在里面有什么感觉呢?
2、师: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首关于《摇篮》的儿歌,你们想听吗?
二、欣赏诗歌、感知理解。
1.第一遍欣赏(教师朗诵,引人入境)。
提问:
(1)儿歌的名字是什么?
(2)你们听了有什么感觉?
2、第二遍欣赏(播放课件flash,整体感知)。
提问:
(1)师:谁来说一说哪些是摇篮?(提示幼儿用诗歌中这样完整的句子回答)。
(2)师:想一想蓝天是摇篮,摇着谁呀?大海是摇篮,她的宝宝呢?......
3、第三遍欣赏(图文结合,分段理解)。
孩子们说得可真棒!摇篮妈妈听到了可高兴了,瞧:她带着自己的宝宝来到了我们的身边!(教师此时将教学挂图轻轻地推到前方)。
(1)、师:看谁的小眼睛最明亮?先来看第一幅图吧!你看到了什么?
师:哦!白云在做什么?你能用动作表演一下吗?
(2)、师:你演的可真好!我们一起接着看看大海的怀抱中有谁呢?师:好的,浪花在做什么?一起做一下这个动作吧!
(3)、师:恩,孩子们表演得真不错!再来看一下第三幅图中又有谁呢?
师:看风儿在做什么?花宝宝呢?
(4)师:花宝宝睡着了,我们可爱的小宝宝呢?
师:他是怎样睡着的?
三、诵读诗歌,加深理解。
1、随文划指诵读。
师:宝宝们都睡着了,我们不能把他们吵醒,要用什么样的声音来朗诵呢?”
2、师幼合作诵读。
师:这么美的诗歌,我们一起再合作读一读吧!我读前半句,你们接读后半句。看好老师的手势,比比哪一小组接读的好哦!
3、幼儿接龙朗读。
师:谁愿意展示你的声音?好的,请4名幼儿接龙朗读。
4、师幼配乐同诵。
师:孩子们读得真好,我也想读一读了,让我们随着音乐再来美美地读读吧!
四、展开想象,创编儿歌。
1、示范引导创编。
师:你们朗读的声音可真好听!瞧,都把螃蟹宝宝吸引来了!螃蟹宝宝的摇篮在哪里?我想到一首诗歌了,你听:海滩是摇篮,摇着蟹宝宝,海风轻轻吹,蟹宝宝睡着了。
2、幼儿分组创编。
师:我当上了小诗人,你们呢?想不想当小诗人?好,赶快把你们桌下的宝宝们请出来吧!你也来用诗儿歌中那样美的语言说一说吧!还可以将你编的诗歌说给同伴听。
3、幼儿集体交流。
五、总结评价,情感提升。
大树是摇篮,摇着鸟宝宝,树叶沙沙响,鸟宝宝睡着了。
沙滩是摇篮,摇着龟宝宝,温度悄悄升,龟宝宝睡着了。
草地是摇篮,摇着兔宝宝,草儿轻轻动,兔宝宝睡着了。
花儿是摇篮,摇着蝴蝶宝宝,风儿轻轻吹,蝴蝶宝宝睡着了。
其实,在大自然里还有许许多多的小宝宝,他们的摇篮在哪呢?细心的小朋友和我一起去找找吧!
另附:《摇篮》。
蓝天是摇篮,
摇着星宝宝,
白云轻轻飘,
星宝宝睡着了。
大海是摇篮,
摇着鱼宝宝,
浪花轻轻翻,
鱼宝宝睡着了。
花园是摇篮,
摇着花宝宝,
风儿轻轻吹,
花宝宝睡着了。
手是摇篮,
摇着小宝宝,
歌儿轻轻唱,
小宝宝睡着了。
摇篮大班诗歌说课稿 篇17
下面是本站小编整理的大班诗歌《摇篮》说课稿模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大班诗歌“摇篮”,这首诗具有奇妙别致的想象,将大海、天空、花园、妈妈的手这些美好的景色比喻成摇篮,描写出了小宝宝们分别在不同的摇篮里睡着了的那种宁静、温馨的意境。要想让幼儿理解和体会到诗歌中的内容,感受诗歌的美,就必须对诗歌中所提到的各种景色和事物有所了解,知道它们之间的依存关系。这是理解这首诗歌的知识基础也是本次活动的知识点。教师在课前可以利用散步活动、谈话活动引导幼儿观察认识诗歌中所提到的这些事物,如天空和花园,让幼儿亲身感受生活中大自然的美,为诗歌教学的开展奠定了情感基础。
1、培养幼儿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情感。
2、引导幼儿能大胆表达,发展口语表达能力,培养欣赏为学作品的兴趣和想象力。
3、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体会诗歌宁静、温馨的意境,初步尝试感情的朗诵诗歌。
4、初步学习使用动词:飘、翻、吹,进行仿编诗歌的尝试。
教学的重点是:理解诗歌的内容初步学习朗诵。这是依据了语言的教育意义指出:语言是认识世界的重要工具,它能促进幼儿认识能力的发展,提高审美观。这首诗歌含有丰富的知识性,用诗一般的语言描述了很多美好的情景,是幼儿认识世界了解世界的好教材。幼儿只有理解了作品的内容感受到诗歌的美,才能在感情上产生共鸣进行朗诵。
难点:正确使用动词,根据诗歌的结构及语言情绪进行诗歌创编。语言教育能激发起幼儿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培养思维能力、口语表达能力。语言的感情色彩对幼儿有很大的感染力。作为大班幼儿有了一定的理解语言、表达语言的基础,幼儿往往不满足于对一首诗歌的朗诵,他们有想表达自己的想法,有创编的渴望。可是这种渴望要变成实践行动,幼儿靠自己是难以实现的,必须有教师的引导和帮助,因此这是本次教学活动的难点所在。
针对教材内容和分析我主要运用了游戏法、视听结合法和分段跟诵法三种教学方法。第一种游戏法,同中小学不同的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形式就是游戏,幼儿在游戏中发展在游戏中学习。纲要明确提出了“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的环境,支持、促进、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还提出了让幼儿“想说、敢说”。那么游戏法恰恰能完成纲要的要求,激发幼儿想说、敢说的愿望。我设计了三个不同的游戏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配合游戏运用制作了教具挂图和小图片。首先,在课题导入部分运用了音乐小游戏“模仿动作”。随着音乐引导幼儿模仿白云飘等动作,用动作理解诗歌中的动词。在理解诗歌的内容和它那别致的想象时,设计了游戏“送宝宝回家”。通过这个游戏让幼儿理解诗歌中描述的各种事物之间的联系。最后,在活动结束时运用了音乐表演游戏“快乐宝宝”。
第二种是视听讲结合法,主要根据了幼儿的具体形象思维占主要地位的特点,和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而采用的。视就就是引导幼儿去看、去观察。在自由、宽松且安静的环境中,为幼儿提供了探索性强的的小图片和形象可爱、颜色鲜艳的大挂图。这些都充分的刺激了幼儿的视觉感官,引导幼儿进行细致的观察。听就是教师的语言启发、引导、暗示和示范。我在教学中主要运用了究因性和启发性提问,比如:“谁会是宝宝的摇篮?”“你想想还会有那些宝宝?谁又会是他们的摇篮?”。在教学中为了让幼儿充分体验诗歌的美,在示范朗诵时,配上了优美的“梦幻曲”声情并茂的朗诵,充分刺激了幼儿的听觉感官。讲就是指幼儿的讲述。幼儿通过在游戏中自由结伴讲、分组讲,充分表达自己的愿望。在反复的表达讲述中理解诗歌的内容,从而能有感情的进行朗诵。而且这样能满足每个幼儿的愿望,充分注重了个别差异。视听讲结合的方法能充分的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让幼儿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中。
第三种方法是分段跟诵法,在幼儿自由探索获取知识的同时利用大图片进行了分段跟诵的方法,因为形象的的图片很容易在幼儿的头脑中引起对诗歌内容的表象,通过直观形象的感知获得知识,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由于这首诗歌描写了4个不同的场景,完整教学不利于幼儿的记忆,分句又会破坏了诗歌的完整性。所以,选用分段跟诵法,每一段设计几种不同形式的提问,使幼儿熟悉理解记忆诗歌中的语句。
以上三种教学方法交替使用,互相补充,配合使用色彩鲜艳的图片,适合幼儿操作的小图片和优美的音乐,充分发挥了这两种教学方法的作用。
教学中我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学法指导,一方面就是引导幼儿注意倾听,大胆表述。幼儿学习语言主要是通过倾听这一途径。教幼儿注意倾听,才能正确的感知语音、语汇和语法规则。根据纲要中让幼儿“想说、敢说”的要求,我就从想和敢这两个方面进行具体指导和帮助:首先,我在示范朗诵前着意设计提问“仔细听一听,诗歌中说了些什么?”让幼儿带着问题有目的、有针对性的认真倾听。在示范朗诵中借助于想象的图片和优美的音乐,进行声情并茂地朗诵,刺激幼儿的各种感官,为幼儿提供学习朗诵的榜样,激发幼儿想说的愿望。其次,利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游戏,给幼儿提供自由表达的机会。通过语言的激励调动幼儿仿编诗歌的积极性,让幼儿敢说。
第二方面的学法指导是在启发幼儿通过探索尝试,进行诗歌仿编的方法。新纲要指出:儿童语言学习是开放而平等的学习。教师和幼儿是构造愉快学习和交流过程的共同体,因此,我为幼儿创设了支持性的语言教育环境,支持幼儿在活动中扩展语言经验。我在引导幼儿进行仿编诗歌的时,提供了各种小宝宝的图片。由这些图片引起幼儿的思考,经过教师的引导和帮助让幼儿在探索中自主的学习,突破教学的难点。
总之,在学法指导中本着“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遵循了“幼儿是通过自由观察,积极探索进行学习的。”这一认知发展规律。为其今后独立思考、独立学习及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奠定了基础。
教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听音乐“模仿动作”导入课题,随着优美的音乐教师说:“白云飘来了。”幼儿用动作表现出来白云飘,并用语言说:“白云白云飘啊飘,飘到蓝天上。”教师再将白云的图片贴到天空的背景图上。通过动作模仿来初步理解动词“飘、吹、翻”,为诗歌的学习做基础。第二部分展开分为五个环节,第一环节语言游戏“送宝宝回家”。教师先出示小宝宝的图片,引导幼儿讨论:“小宝宝的家在哪里?”“小宝宝想睡觉了,谁来哄他呢?怎样哄?”通过集体想办法,把小宝宝送到妈妈的怀抱里,让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诗歌的第四段“妈妈得手是摇篮,摇着小宝宝,歌儿轻轻唱,小宝宝睡着了。”即而启发幼儿想“这些宝宝的家在哪里?”“谁是它们的摇篮?谁又在哄宝宝睡觉?”给幼儿充分的游戏空间,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一一回答,边操作边表达。比如幼儿会说:“星宝宝的家在天上,白云是星宝宝的摇篮,月亮在哄星宝宝睡觉。”可能幼儿的想法和诗歌中的内容不同,可是教师也要充分的肯定幼儿的想象。因为这个游戏的目的就是让幼儿理解诗歌中描写的各种事物之间的联系,扩展幼儿的思维。第二环节完整欣赏,让幼儿带着问题去听“这些小宝宝找到自己的家可高兴了,家可真好啊,你看他们都舒服的睡着了,仔细听一听诗歌里说了些什么?”(教师进行配乐诗朗诵)听完后启发性提问:“你觉得小宝宝舒服吗?为什么?”“谁是小宝宝的摇篮?”“谁在哄宝宝睡觉啊?”通过一系列的启发性提问让幼儿深入了解诗歌中的白云轻轻飘等动词的运用,感受诗歌中的美。第三环节分段跟诵。首先,幼儿自选图片扮演各种宝宝学习有感情的朗诵,教师进行个别指导,调动起幼儿的感情共鸣,进行有感而发的朗诵。然后教师在组织全体幼儿进行有感情的分段跟诵。自然地过渡到第四环节完整的有感情的配乐朗诵,完成教学的重点。第五环节仿编诗歌。出示各种宝宝的图片让幼儿自选一种与同伴讨论创编诗歌。利用这些图片能引起幼儿的思考,教师引导幼儿:“这些宝宝的摇篮是什么?”“谁会哄小宝宝睡觉?怎样哄?”比如这只鸟宝宝,幼儿通过探索思考有可能编出这样的诗句“大树是摇篮,摇着鸟宝宝,树叶沙沙沙,鸟宝宝睡着了。”通过这样的仿编和操作活动,让幼儿利用刚学到的知识参与仿编,教师适时地指导和帮助,顺利自然的完成教学的难点。第三部分结束,音乐游戏“快乐宝宝”。教师进行情感启发:“每个宝宝都有一个家,都有疼爱自己的妈妈。妈妈爱我们,我们也爱妈妈。我们的生活多么美好,宝宝们多么快乐啊!让我们一起快乐地跳起来吧!”在欢快的音乐中让幼儿充分表达那种仿编诗歌后的成功的喜悦之情和对美好生活追求、爱妈妈的情感。
另外,为了进一步巩固幼儿获得的各种情感体验、知识能力和学习方法我又设计了延伸活动,请幼儿欣赏几首摇篮曲和其他有关于摇篮的诗歌,或组织美术绘画等延伸活动,体现了各科教学的整合性。
在教学活动中我掌握好宏观调控,调整控制好教学节奏速度,合理分配好时间。在提问时,注意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有针对性地选择不同能力和水平的幼儿回答。当然,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我设计好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还要根据幼儿的实际反应和接受能力及时调整,这就需要教师有良好的应变能力和灵活的教育机制,努力体现“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
摇篮大班诗歌说课稿 篇18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9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大班语言活动,诗歌《摇篮》,本次说课将从说教材、教法、学法、教学流程等四部分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本次活动内容选自:福建省幼儿园领域活动指导大班下册。纲要指出:“引导孩子接促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和体验。”诗歌《摇篮》是在大班上册学习了《风在哪里》、《好孩子》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后面学习《毕业诗》做好铺垫。可以看出本课在诗歌领域中占有重要地位。
2、教材处理:(下面我来说说教材的处理)诗歌摇篮是1篇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构思独特,想象丰富,富有儿童情趣,形象的把大海、天空、花园、妈妈的手这些美好的景色比喻成摇篮,描绘出了小宝宝分别在不同的摇篮里睡觉的那种宁静、温馨的画面。能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向往大自然的情感。非常适合幼儿的学习。大班幼儿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词汇,具有一定水平的口语表达能力,选择这一教材符合大班幼儿学习特点。根据纲要中指出,各领域的教育要有机结合相互渗透的精神。我巧妙的将语言与艺术、社会相整合。(在欣赏诗歌摇篮的同时,结合游戏《送宝宝回家》、情境表演加深幼儿对诗歌摇篮的理解和体验。)我将单纯的语言活动《摇篮》处理成游戏式、互动式、表演式的活动。本活动原教材安排一课时,我根据教材特点和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重点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和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初步学习仿编。第二课时是巩固仿编,并把它画成画册,制作成图画书。本次活动是第一课时。
3、说目标:(接着说活动目标)。
大家都知道,活动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本班幼儿语言发展的实际情况,我确立了以下几点目标:
(一)认知目标:通过欣赏,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温馨、宁静的优美意境。
(三)情感目标: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4、活动的重点和难点:
幼儿要感受诗歌语言的丰富和优美,需要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之上。因此,我把理解诗歌内容,学习朗诵,感受诗歌意境美作为本次教学活动的重点。
幼儿要仿编散文需要建立在一定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且需要丰富的想象力。而大班幼儿知识经验不够丰富,想象力比较薄弱,因此如何引导幼儿如何根据摇篮的句式,进行仿编也就成了本次教学活动的难点。
5、活动准备:
为了帮助幼儿对活动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我为本次活动做了以下准备。
(一)经验准备:课前我利用散步活动、谈话活动、影视活动引导幼儿观察诗歌所提到的景物:天空、花园、大海,让幼儿亲自感受大自然的美,为诗歌《摇篮》教学的开展奠定情感基础。
二、说教法。
教学方法是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保证。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针对活动内容的特点和幼儿的生活经验,本次活动所采用的教法有:(情境创设法、)多媒体演示法、启发提问法、分段教学法等主要教学方法。
情境创设法: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幼儿的学习总是伴随着特定的情境。针对幼儿对文学作品难以感受、理解的特点,我积极创设情境,在活动始,我创设了《摇篮曲》温馨、宁静的情境,导入新课;在活动中,我创设了《送宝宝回家》的游戏情境。帮助幼儿理解内容。通过情境化教学,调动了幼儿的学习兴趣,促进了幼儿对文学作品的理解。)。
多媒体演示法:现代教育学研究认为,多媒体课件形象直观,能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容易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针对幼儿动作思维占优势的特点,活动中我将诗歌《摇篮》制作成生动形象的多媒体课件,音像结合进行教学,这样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形象,增强幼儿对文学作品内容的理解。
分段教学法:幼儿教育实践告诉我们,从整体入手,分段教学是理解文章内容的重要教法之一。在活动中,在让幼儿完整欣赏的基础上,根据诗歌《摇篮》内容中结构的不同变化分成三段,按“扶—半扶半放——放”的认知序,进行分段教学,从而加深幼儿对作品理解和感受。)。
此外,我还应用了表扬激励法、归小结法等教学方法。
三、说学法。
教师应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让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体。本次活动我预设了以下几种学法帮助幼儿学习:
1.游戏体验法:学前教学学家陈鹤琴指出,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符合幼儿爱玩的天性,应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有活动中,我组织幼儿玩“送宝宝回家”的游戏,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诗歌内容,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
2.多感官参与法:有一句世界教育名言是这么说,听过了就忘记了,看过了就记住了,做过了就理解了。因此在活动中让幼儿看一看《摇篮》的课件、做一做“轻轻飘”、“轻轻翻”动作帮助幼儿理解体验诗歌的意境美。
3.合作讨论法: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合作讨论是重要的学习方式之一,有利于通过同伴互助、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在《摇篮》仿编中,我让幼儿合作讨论:小朋友,还有什么东西可以当做摇篮?它的宝宝是谁?谁摇宝宝睡觉?让幼儿在合作讨论中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充分发挥幼儿学习的自主性。
四、说教学程序。
本次活动突出了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把教育融入到生活、游戏中,因此,我遵循“以人为本,层层深入”的原则,我设计了五个环节:
1、律动引入,激发兴趣。
2、完整欣赏,初步感知。
3、分句感知,加深理解。
4、回归整体、情感升华。
5、引导仿编、体验创造。
第一部分:律动引入,激发兴趣。
环节目标是:激发幼儿参与活动兴趣,让幼儿处于最佳学习状态。
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有:情境教学法、启发提问法。
我设计了2个环节:
1、表演体验:活动一开始,我播放《摇篮曲》创设温馨、宁静舒服的情境,让幼儿学小宝宝走进入活动室。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2、谈话引题:播放“摇篮”的画面,提出问题:小朋友,这是什么?你知道摇篮是干什么用的吗?通过提问让幼儿对摇篮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后面学习做好铺垫。同时引出活动内容和活动课题。
第二部分:完整欣赏,初步感知。
环节目标是:完整欣赏,初步理解诗歌内容.
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有情境教学法、启发提问法、多媒体演示法,
本环节我设计了2个环节:
第1环节是教师配乐有表情完整朗诵散文一遍。提问:诗歌的名字叫什么?你听到了什么?通过提问,帮助幼儿初步感知散文内容。
第2环节是教师播放课件,完整欣赏儿歌第二遍。提问:小朋友,诗歌里讲了什么?你听完这散文有什么感受?通过这概括性的提问,让幼儿有了想象和自由讲述的空间,提高幼儿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引导幼儿用好听的词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如:温馨、宁静、舒服。
第三部分:分段感知,加深理解。
环节目标是进一步理解散文内容,感受散文的意境美。
我设计了3个小环节。
1.教师精导,教学第一段。
先播放课件1,提问:什么是摇篮?摇着什么宝宝?怎么摇?星宝宝怎么样啦?通过提问帮助幼儿理解第一段内容,在回答的过程中我结合动作帮助幼儿学习和理解“轻轻飘”,然后老师小结,教师结合动作完整朗诵诗歌第一段。
2.师幼互动学习第二、三段。
播放课件,师幼表演再现二、三段内容,提出问题:什么是摇篮?摇着什么宝宝?怎么摇?鱼宝宝、花宝宝怎么样了?帮助幼儿理解二、三段内容,结合动作帮助幼儿理解“轻轻翻”、“轻轻吹”。
3.幼儿互动学习第四段。
出示第四段画面,让幼儿自由交流讨论第四段内容,然后请全班幼儿想动作来表现第四段内容。幼儿边做动作边朗诵儿歌,并注意语气语调的变化。如:“星宝宝睡着了”,要用轻柔的声音来朗读。
通过以上三个环节的学习,根据扶-半扶半放-放的认知顺序进行教学,为幼儿提供了一个想说敢说喜欢说的有机会说,并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内容层层深入,从而解决了重点问题,达到环节目标。
第四部分:回归整体、情感升华。
环节目标:进一步体会诗歌的内容。
采用的教学方法有:游戏法、启发提问法。
教师和幼儿在优美的音乐声中结合动作,完整朗诵诗歌一遍,然后提出问题:小朋友,你喜欢诗歌中的哪一句?把你喜欢的句子读给小朋友听一听。给幼儿提供一个说的机会。为什么说蓝天、大海、花园、妈妈的手是摇篮?这个问题是难点,我将用“送宝宝回家”的游戏帮助幼儿理解他们之间的依存关系。我准备了蓝天、大海、花园、妈妈的手背景图,请小朋友将各宝宝的图片贴在相应的背景图上。教师进行小结,帮助幼儿发现生活中的美,对幼儿进行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教育。
第五部分 引导创编、体验创造。
环节目标:通过仿编进一步理解诗歌内容。
采用的方法:自主探究、合作讨论、启发提问法。
我设计了2个环节。
1、让幼儿了解诗歌的结构特点。幼儿朗诵儿歌,教师逐一出示相应的图片,然后引导幼儿纵向观察:
通过形象直观的教具演示,幼儿应该会很快理解诗歌的结构特点。
2、幼儿自由仿编,教师巡回指导,对能力强的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进行仿编。对能力弱的幼儿,我将示范仿编或提供前半部分图片让幼儿编后半部分,或提供后半部分图片幼儿编前半部分。对编得好的幼儿进行表扬鼓励、对仿编较困难的幼儿,鼓励他积极参与仿编活动。最后将仿编好的诗歌进行朗诵,体验创造的快乐。
摇篮大班诗歌说课稿 篇19
活动目标:
情感目标:主要是让幼儿在欣赏过程中感受到浓浓的母爱、享受到愉悦的情感体验;
知识技能目标:让幼儿了解摇篮曲的性质特点,知道这是一首东北民歌,能简单运用语言、动作表达对歌曲内容的理解。
活动重点:引导幼儿注意倾听,正确理解歌曲的内容。活动难点:引导幼儿运用语言、动作表达情感体验与联想。
活动准备:环境布置―软积木摆好的房子、花朵、弯月亮等;屋子里的光线暗淡。物质准备―布“宝宝”若干;音乐磁带;动感的夜空背景课件。
活动过程:
活动过程大体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以音乐情景表演“小白船”导入课题。以动感的夜空美景课件作为背景,运用描述性的语言引起幼儿的注意:“天黑了,真个大地变得静悄悄的,月亮姑娘来唱歌了,星星来为他伴奏,他们的歌声让静静的夜显得更美丽,你听―”播放《小白船》的曲子,孩子们在用大型软积木摆成各种可爱的房子、花朵、弯月亮的造型中进行表演唱,引导幼儿进入夜晚的美好情景。稳定幼儿的情绪。。
第二部分全面展开欣赏。
(一)完整欣赏。师“夜晚真美呀,就在这时不知从哪户人家的窗子里传出了优美的歌声,仔细听―”接着大屏幕上出现了窗子的背景,在这个背景下放录音伴奏教师进行演唱引导幼儿进行第一遍完整欣赏(教师演唱),通过欣赏教师的演唱,引导幼儿感受摇篮曲缓慢轻柔的节奏特点和优美抒情的情绪色彩。师提问:“这首歌你听了以后有什么感觉?”“这首摇篮曲有几段?妈妈都唱了些什么?”然后运用课件,再进行第二遍完整欣赏,加深印象。
(二)分段欣赏。第一次分段欣赏完后提问:如:“歌曲中唱了些什么?”“小宝宝做了一个什么梦?”:“你想想妈妈会怎样哄宝宝睡觉?”“宝宝为什么会在梦中露出微笑?”第二次分段欣赏引导幼儿进行动作表演。比如第一段妈妈是抱着小宝宝轻轻的摇;第二段为了表达妈妈对宝宝的殷切希望会轻轻的拍拍宝宝,抚摸宝宝;第三段看到宝宝睡梦中都露出了笑容,妈妈会情不自禁的亲亲小宝宝。
(三)完整欣赏。加深幼儿对摇篮曲更深层次的理解与赏析。
(四)情境表演。孩子们每人抱一个宝宝通过扮演妈妈或爸爸,以自己的亲身体验去表达。
第三部分结束。
幼儿在“摇篮曲”宁静温馨的意境中,教师引导幼儿:“看宝宝睡的多香啊,让我们一起轻轻的把宝宝放到床上去吧。”教师和幼儿轻轻的走出活动室结束本次活动。
活动延伸:请幼儿欣赏几首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摇篮曲;组织美术活动为妈妈亲手制作“爱心卡”表达对妈妈的爱。活动反思:活动中我主要是引导幼儿初步学习怎样欣赏一首音乐作品的方法。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欣赏过程在不断地暗示幼儿,应从哪里入手,从哪些方面去欣赏一首音乐作品。利用与音乐相符的动作来感受理解,使音乐内容具体化、形象化。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随音乐作模仿动作,能加深幼儿对音乐的印象。在真个的活动引导中我注意让幼儿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对作品的理解,使其在活动中获得自主权。体现《纲要》中“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