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字]2024年寒假实践调查报告优质5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请您参阅】下面供您参考的“[1000字]2024年寒假实践调查报告优质5篇”是由阿拉网友精心整理分享的,供您阅读参考之用,希望此例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一下小编了!

寒假实践调查报告1000字【第一篇】

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

调查目标:

了解留守儿童存在的主要问题、生存现状、教育状况等,通过调查来使的人了解和关注留守儿童,找到更好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调查时间:2010年寒假

调查对象:村干部、留守儿童家长、留守儿童

调查方式:深入留守儿童家中,与他们进行面对面的交谈,进行问卷调查。正文:

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据了解,目前全国农村“留守儿童”规模已达2290多万人,而且这个数字还将在未来几年成较大规模的上升趋势。留守儿童已经成为倍受关注的重要课题。所以,这个寒假,我利用回家的机会对周围村里的留守儿童进行了调查,更有深刻的感受,通过这次调查,使我对留守儿童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想通过这份调查能使更多的人了解农村留守儿童,同时希望有更多的人来关注留守儿童,给他们更多的关怀,帮助,使他们在缺少家庭关爱的时候,同样能够感觉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一、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

1、留守儿童普遍存在心理问题。

留守儿童之所以产生心理问题,首先是年龄,因为他们大多都在十五岁以下,正是情感、品德、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而他们的父母在自己的孩子出生才几个月或一周岁后,就外出务工,长期与父母分离,使他们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满足,缺乏父母的关爱,亲情失落,产生孤独感,心理失衡。这就很容易使他们形成情绪消极,表现出性格内向、失落自卑、自私冷漠、脆弱孤僻或焦虑、任性、暴躁,有的出现逆反心理、怨恨情绪。

2、监护人素质普遍偏低。

由于大部分留守儿童监护人的年龄较大,还要承担很多家务,而且文化层次不高,有的是文盲或半文盲,所以,他们教育孩子的就不会很合理,而且也不知道从心理上关心孩子、照顾孩子,不能在学习上给予帮助和指导,在教育态度、教育方法上还是老一套,与孩子交流沟通上存在困难。

3、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较差。

大多数留守儿童自我控制能力不强,生活习惯不良,表现在不讲卫生、不换衣服、挑食挑穿、乱花钱;有的留守儿童行为习惯较差,在家里不听代养人教导,顶撞祖辈、我行我素,在学校不遵守规章制度,不服管理,说谎骗人,小偷小摸,成为了“问题儿童”。

4、平时缺乏亲情的关爱。

父母打工对留守儿童的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缺乏亲情关爱会对孩子造成许多不良的影响,最为直接的也许就是孩子在生活上很难得到很好的照顾,使孩子无法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留守儿童成长期间缺乏抚慰与关怀,这也是我们应该给予重视的。

5、留守儿童安全存在一定隐患。

如留守儿童独自在家或路边玩耍,路上车辆较多,而老人无暇顾及,造成农村火灾或触电事故时有发生,安全存在一定隐患。

二、留守儿童的生活及学习状况

1、基本生活得不到保障。

从调查的儿童中来看,30%留守儿童平时没有零花钱,平均每人每星期还不到5元钱,更不用说买什么营养品、水果等一些城市家庭的消费。吃穿住是人生最基本的需求,从上述数据看出,很多留守儿童基本生活都无法得到满足需求。

2、家务劳动繁重。

留守儿童基本上回家就要做家务,52%的孩子放学回家后要去放羊、牛等牲畜,而且大一点的孩子还要帮爷爷奶奶干农活,91%的留守儿童要自己洗衣服,可以说在家根本没有时间学习。虽然让孩子们劳动可以培养劳动观念,但这些孩子做家务劳动都是在被动进行,因此对家务劳动大多感到厌倦。而且有的孩子由于做家务而耽误了老师布置的作业,挨老师的批评,这样就给留守儿童带来了心理的压抑和具体的困难。

3、老师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太少。

大部分儿童表示老师很少找自己谈话,43%的留守儿童说老师根本没有找他们谈过话,而且都很害怕老师,也不希望老师找自己谈话。虽然着有儿童的心理,但是从这可以看出我们的教育工作还的确很不到位,竟有43%的留守儿童在将近两个月的

教学

时间里没有与老师谈过一次话,即使是批评也是如此。

4、他们的学习压力大。

通过调查63%的留守儿童感到学习压力大,24%的留守儿童表示自己的学习成绩很差,也有一些表示自己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不识字,不能辅导学习,想学好没有条件。一些孩子告诉我,由于学习成绩差,就害怕爸爸妈妈会问起,而自己的家庭条件差,很多同学看不起等,这就形成很大的压力,面对这种情况,如果没有人及时为他疏导,就有可能压力变得越来越大,进而影响学习和生活。

三、就这些问题我们解决的建议与对策

留守儿童之所以存在诸多问题,原因来自于家庭、学校和社会等方面。留守儿童问题作为一个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不应只是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自己去解决的问题,而应该由全社会共同努力,为留守儿童创造健康成长环境和空间。因此提出以下建议。

1、家庭教育方面

首先,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外出务工的父母及留守儿童的代理监护人员,应尽量为留守儿童营造一个温暖、关爱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促使“留守孩子”健康成长。其次,外出务工的父母也应加强与子女的联系和沟通,尽可能做到多关心孩子。第三,还要加强与代理监护人、学校的联系。第四,家长要转变观念,增强自身发展的能力,多渠道寻找就业门路。外出打工的夫妻有能力的一定要把孩子带上跟随自己打工读书生活。要正确教育和引导好孩子,树立“知识改变命运的观念”。如果条件允许夫妻最好留一个在家与孩子一起生活。因为家庭的安全感和亲情的温暖是任何外力都无法取代的。外出的父母要经常回家或打电话与孩子沟通,交流感情,和学校沟通掌握孩子的学习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2、学校教育方面

学校可以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与管理方面进行重点加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首先,要求各农村中小学对留守学生登记备案,专门管理,根据情况区别对待,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和管理。其次、充分利用假期、召开留守学生家长会,与家长交流,使学校内外对留守学生的教育影响产生合力效应。第三、加强对留守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不断提高他们的法制道德观念,不断增强学生的遵纪守法意识。最后、重视对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帮助指导留守学生解决各种困惑和疑难,对其显性和隐性的心理压力进行疏导,引导他们走过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帮助其健康和谐发展。

3、政府及社会方面

第一,强化政府统筹管理,加大社会支持的力度。比如在城市中打工族密集的地方,增加城市教育设施,降低打工子女的入学收费要标准,逐步改善民工子女就学条件。对未能入学的民工子女可以通过开办寄宿制学校,假期学校等,逐步建立社会监管体制,打破城乡体制,给予农民工及其子女切实的市民待遇,运用现有的教育资源,帮助农民工把子女带到打工地学习和生活。开辟打工子女就学的“绿色通道”,使其享受与打工所在地孩子同等的教育待遇。这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根本所在。

第二,镇、村两级要逐步探索帮助留守儿童教育与管理的新路子,在社会上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结对帮扶,也可以建立家长代管制度,教师要真心实意地走进学生心灵,从心灵上关心关爱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驱除他们由于父母不在而积压在心头的阴影,让留守儿童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求知,学会追求。第三,相关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发挥媒体的作用,加大新闻宣传力度,引

起社会各界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注,引起社会的重视,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寻求解决的办法和途径,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格局,让外出打工的父母安心,让在家的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多,外出的农民工也多,当然农村的留守儿童也多。本来需要赡养的老人却还要抚养自己的孙儿辈,缺少父爱、母爱的孩子也是最容易出问题的孩子。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其实是“三农”问题的衍生物,解决好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我们提出的时代要求。留守儿童问题的妥善解决,不仅有利于我国义务教育在农村的落实,提高农村的教育质量,还有利于促进农村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更关系到我国广大农村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11级生物技术2班

侯伟

寒假实践调查报告1000字【第二篇】

孝敬生我养我父母,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关于大学生假期孝敬父母情况的调查报告》

一、前言

学院:电气信息工程学院

班级:10通信2w

实践参加者:黄建校

实践主题:孝敬生我养我父母,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实践时间:2013年2月25日——2013年2月26日

实践地点:江苏省常州市钟楼区江苏理工学院

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二、正文

(一)调查初衷

孝敬观是人生观的重要内容,树立正确的孝敬观有利于大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对大学生开展孝敬观教育, 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也是培养造就具有高尚思想品质和良好道德修养的优秀人才的重要措施之一。为此,我特意在网上做出一个问卷调查,针对在校大学生对孝敬观的看法和态度,以便于了解这次调查的过程。希望作出一些教育建议能够帮助、引导大学生走向正确的人生观的方向,更希望有利于我们大学生自身的素质的提高,进而全面发展。

(二)调查内容

本次调查是采用网上调查问卷的方式,调查活动的时间为期三天,调查对象为在校大学生,调查对象的年龄为20~22岁,平均年龄20岁。问卷内容包括学生的基本情况、学生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学生对父母的态度、孝敬道德观念等。采用无记名的形式,学生自主选择填写。问卷结果采用计算机和人工计算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处理。

(三)调查结果

1.大部分大学生心怀一颗感恩报答的心,与父母的关系和谐、融洽

在传统伦理道德的影响下,学生们展现出了重孝道、较负责的一面。从调查中发现:在回答“您知道父母的生日在哪天吗?”这一问题时,超过半数的学生选择知道,部分的学生知道父母亲两者中的一者;学生在将来就业时,大部分会选择就业地区与家距离较近的地方,便于照顾父母;大多数学生会在一个星期左右与父母联系,少数的学生会选择一个月内与家人联系;绝大多数学生会在过节

时问候自己的父母,并且送上自己的关心与祝福;半数以上的学生在与父母发生争吵时,会有道歉的态度,约20%的同学会主动与父母道歉;学生在家里会帮助父母做家务,帮父母洗衣服,大多数的学生都能理解父母对自己的期望,并能尽自己的努力让父母满意。

2.大学生基本都拥有手机,通讯工具的发展便利了大学生与父母之间的联系。

大部分的学生会在一周左右主动和家人联系,其余的一般也会两周之内主动与父母联系,且与父母之间的通话时间超过五分钟,由于电话的方便和快捷,父母与孩子双方都比较主动。通过电话来问候和关心父母,并把自己的生活和学习情况告知父母,使父母和子女之间的关系更为密切,做到了多一点沟通,多一点关爱,多一点安心„„

3.部分大学生生活条件优越,自我中心意识比较强烈,缺乏感恩之心。当代大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他们自小生长在一个比较特殊的环境中,生活条件比较优越,不需要为温饱问题而担心;其次父母大部分只有一个或两个子女,所以子女在家庭中具有一定的地位;加之父母和祖父母的溺爱,对子女的要求都能答应,故自我中心意识比较强烈。

(四)存在问题

虽然家长和学生之间的联系较多,但是在与家人的交流过程中,大多数只是谈一些生活上的肤浅琐事,有的也只是仅限于生活和学习上的关心,亦会出现同学报喜不报忧,甚至一些颓废的同学给家长反馈的信息几乎是完全相反的,这样导致父母与孩子真正交流思想和情感的时间很少;孩子对于父母愿望、忧愁和喜悦,学生只知道一些,但是对于父母的生活状况和身体状况却不是很了解;在与父母吵架后,有的只说抱歉的话语,却没有任何行动去表达自己的悔意和歉意,甚至有的不当一回事;由于时代的不同,再加上学生与父母对政治、经济、文化上理解的差异,会造成双方在某些观念上存在很大的分歧,这就为大家的了解与沟通增加了障碍,矛盾、误解将会导致出现这些情况:有的认为自己与父母之间存在代沟,有的认为父母不能真正了解自己的想法,无法了解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同时也出现了非常叛逆的同学,不顾及父母的感受,一意孤行„„社会阅历和生活经验的不足, 生活上自理独立的能力较差,不会处理生活小事,不会合理安排生活费,不会处理好人际关系,不会很好地调整自己的情绪,遇到小小的挫折、困难只会找家人抱怨、哭诉,久而久之,生活上自主独立能力明显减弱,不利于自己独立人格的形成和完善。

(五)原因分析

1.社会环境的影响和教育的不完善

在孝敬观上,大学生讲究奉献少了,索取多了;在新的大学生活带来的不适应,社会上的攀比之风、享乐主义风、拜金主义风、极端个人主义风等错误思想对大学校园的冲击,同时,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价值取向出现了多元化,在选择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时候,我们没有把握好尺度,容易走偏了方向;教育体制仍未完善,仍旧以成绩为主要要素去衡量学生,而伦理道德的教育、情感意识的教

育却很少,甚至未达到教育的标准,这样使在校的大学生对家庭对父母的关心热爱度逐渐降低,从而导致他们的孝敬观的思想逐渐流失。当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引起了质变。

2.长辈的溺爱、纵容

自从我国贯彻落实计划生育这一长期的基本国策后,大部分的家庭一般有一个或两个子女。再加上经济的快速平稳发展,社会的和谐安定,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对子女的态度和要求一般是有求必应,吃、穿、住、用都给子女最好的,这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子女以个人为中心思想的滋生,逐渐发展成享乐生活,不顾及父母的感受,不懂得关心父母。

3.学生自己缺乏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

部分学生不注意改造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导致人生观出现偏差,以自我为中心,追求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只讲索取, 不讲奉献, 自私、自我, 不顾及家庭和亲人的感受。

(六)建议

1、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校园环境

大学生应该摒弃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和个人主义人生观等错误思想,警惕和抵制它们的侵蚀,努力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合理安排自己的衣食住行,主动地加强与父母沟通和交流,互相理解和关心。尤其是大一的新生,尽快适应新的环境,学会过集体生活,学会独立处理生活、学习和人际中的各种问题,不能遇到问题就向父母诉苦、抱怨。

2、学校应给予一定的重视

在我校的伦理教育中,主要以讲授为主,可以尝试改变教育形式,组织同学们观看一些孝敬教育片;开展全校性的孝敬教育活动,比如说写一封家书活动,学唱几首与父母有关的歌曲,或开展大合唱。学校应该开设感恩教育课程,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而树立正确的孝敬观,完善伦理道德教育。

3、家庭要重视对孩子的教育

自小,家里就应该给子女讲授有关于孝敬,亲情的故事诗篇,如《孟母三迁》、《游子吟》等等,让他们从小就学会尊老爱幼、孝顺父母、勤俭持家、兄友弟爱等传统美德。父母的期望、关心、理解可以让学生努力奋斗,积极进取,可以成为他们要求上进的恒久动力, 可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持恒心, 推动他们不断完善自我。但是切不可让这些东西转化成无形的压力,影响子女的正常生活和心理,也不能过分溺爱子女,要让他们学会独立,能够面对挫折。

4、大学生应提高独立生活能力,同时要担负起照顾父母的责任当代大学生要确立生活的独立意识,不能过分依赖父母,要确立自己的人生目的、人生道路、人生价值标准,做到认真、务实、乐观、进取,要努力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抵制不良思想的入侵,要经得起困难的考验,要勇于奉献,不求索偿,要做到勤奋、严谨、求实、创新,报效国家,回馈社会,感恩学

校,孝顺父母。

(七)调查体会

孝敬父母是大学生必备的意识,也是每个人都应该拥有的品格。懂得孝敬长辈能使家庭和睦,从一个家风优良的环境中走出来的孩子,有着他独特的魅力与和善的气场,能迅速构建起自己的人际关系网,也容易被认可。孝敬父母的中华传统美德不能抛弃,而传统文化逐步被人淡忘的社会现状令人担忧。素质教育的呼声正在高涨,相比于实用主义的大潮仍是星星之火。预示着未来主流走向的大学生不能等待被教育,应自觉加强道德修养,壮大星火,以呈燎原之势!

寒假实践调查报告1000字【第三篇】

关注返乡农民工生活,透析当代社会新变化

《关于返乡农民工生活状况的调查报告》

一、前言

学院:电气信息工程学院

班级:10通信2w

实践参加者:黄建校

实践主题:关注返乡农民工,透析时代新变化

实践时间:2012年1月18日——2012年1月31日

实践地点:江苏省沭阳县韩山镇韩山村、宋庄村、周杨村等。

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二、正文

(一)调查初衷

当我们在坐在教室或者坐在办公室里为高速发展的新时代所惊叹时,我们是否会想到这样一个群体,他们为地方经济的发展辛勤地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他们是工人阶级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就是当代中国的特殊群体——农民工。之所以说他们是特殊群体,一是因为法律没有给出这一群体的明确定义,二是因为他们整天整日的辛勤劳动换来的往往是工资被拖欠、医疗无保障、子女上学难等令人痛心的结果。作为一名从小在农民家庭长大的大学生,我有义务也有责任来关注农民工们的生活状况,为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提高农民工生活质量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二)调查内容

为了了解返乡农民工的生活状况,利用寒假的业余时间,我首先通过网络和相关书籍对农民工这一群体作了初步的了解,然后走访了我们韩山镇里的三个村庄:韩山、宋庄和周杨。通过和20位打工返乡的叔叔阿姨的交流沟通,我对返乡农民工的生活状况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

(三)调查结果

要是让我对农民工生活做一个总结,“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牛晚,吃的比猪差,干的比驴累” 或许就是最贴切的比喻。由于知识水平的局限,农民工们只能从事体力劳动,所以他们的活是最累的,可是工资却又很低。再加上工作条件艰苦,致使农民工成为社会的弱势群体。文化素养低,衣着脏旧,忍受城里人不理解的白眼。工地防护设施不到位,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工资还常常被黑心老板拖欠。孩子在家成为留守儿童,照顾和教育孩子成为棘手难以解决的问题。年迈的父母在家成为留守老人,健康状况不好,但是为了养家糊口,身为农民工的儿女们又要外出打工,正是应了“久病床前无孝子”那句老话。每到农忙时,他们还要回家收获种植。农民工大都是农民,收入水平决定了他们的衣食。但是就这简单的衣着还要分为两种,也就是生活和特别场合的穿着。他们在工地上穿的衣服都是自己衣服中比较旧而且耐磨的那种,在日常生活中穿的比起干活

时穿的要“好一些”就是比较新,比较贵一些。干活穿的衣服有两套,这样换着穿洗。干活的衣服穿的看时间而定,春夏相对要少穿几天,秋冬多穿几天。农民工大都是一个人出门在外,衣服只好己洗,也懒得去洗。“我是去干活的,又不是去相亲”一位返乡的农民叔叔这样说。对于饮食方面,农民工吃的很差是众所周知的。他们比不上工厂工人能够有固定的食堂,一般米都是他们自己从家里带来的。因为这样可以节约一些钱。此外还要带过去一些家制的咸菜,既省钱又有味道。关于农民工的工作状况,工地上的农民工分成两种,即大工和小工。通常大工干的是技术活,如打夯、砌砖、粉刷等。而小工干的则是简单的力气活如调制混凝土、推砖头、扭钢筋等。工资也是不一样的,大工100多元,小工60多元。工资通常是年底或工程结束才全部发放。在农忙、孩子上学时,他们要支取一部分钱用的。农民工也满意这种领取工资制度,他们一年中最开心的事情就是带着一年的工资回家。但是令人痛心的是,时常有黑心包工头或老板拖欠工资,甚至带钱私逃!在和那些返乡农民工叔叔们的交谈过程中,他们的眼眶一直是湿润的„„

(四)返乡农民工困境

1.新生代农民工边缘处境

新生代农民工大多是刚刚从学校毕业就直接进入城市打工的群体,他们既没有吃苦耐劳的思想准备,也没有吃苦耐劳的能力和精神,过分追求较好的生活,勤俭节约的品格逐渐淡化,整体生存能力相对较弱。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企业为了自身的维持和发展,对农民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新生代农民工即使受教育程度较高高,职业期望值高,但是其工作耐受力低、不能吃苦、做事情往往情绪化,且频频跳槽的特点往往不被企业所接受。金融危机使得他们不得不踏上返乡的路程。另一方面,他们退回农村,又做不了合格的农民。大部分不会干农活,早已习惯城市生活的他们也绝不会过父辈那样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面对他们的现实情况却是:退回农村,他们做不了合格的农民;融入城市,他们很难逾越横亘在面前的制度、文化之墙。

2.经济危机引发家庭危机

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企业的大量倒闭、破产或大量裁员,使众多农民工失去工作,没有了经济来源,家庭收入减少,给家庭带来一系列不利影响。众多农民工的失业,使得家庭收入减少,经济困难从而引发婚姻问题。农民工大多作为家庭的顶梁柱,家庭的唯一生活来源,全家的生活一般都靠农民工在 外打工的工资来维持。随着农民工的失业返乡,往往会引发夫妻关系不稳定,家 庭的不和谐,离婚的概率也会随之提高。同时,新生代农民工与其父辈的观念冲突会引发家庭的不和谐。在外务工形成了高消费的习惯,回到村庄,收入来源没有了,而消费习惯却难以改变。而父辈又看不惯他们的不节俭,看不惯他们饭来张口,游手好闲。两辈人短时期的相处,会互相容忍,而时间长了,冲突就不可避免。这种冲突,不仅会对家庭构成不和谐,也会影响社会的稳定。

3.失地农民工返乡无着落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农村土地大量被征用,由于我国长期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以及失地农民相关权益补偿机制和权益保障机制等

配 套措施的不完善,农民失地后,严重边缘化,生活水平下降,生存环境恶化,陷入这种“种田无地、就业无岗、社保无份”的三无境地。失地农民这一个独特的社会 弱势群体,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农民失地后,大量外出打工以出卖自身劳动力而寻找谋生出路,但随着经济危机的日益影响,对于那些即没知识又没技术的失地农民工难以继续立足城市,只好提前踏上返乡的归程。失地农民工返乡后再次陷入“三无处境”,再一次给其心理带来巨大的阵痛。由于他们缺乏稳定平衡的社会保障的支撑,游离于农民与市民之间,成为了影响社会稳定发展不安定的重要因素。如何解决和处理失地 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关健,同时也是促进城市化稳健发展的重要环节。

4.农民工合法权益不能得到保障

部分工厂或企业不同程度地克扣或拖欠农民工工资;多数农民工在工作单位有一些社会保险,但难以实现异地转移,返乡后的医疗保险、疾病防控、计划生育以及子女义务教育问题也是有待解决的。

(五)农民工困境解决对策

1.及时了解返乡农民工心理状态,构建心理疏导机制

2.维护返乡农民工合法权益,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3.高度关注返乡农民工动向,构建应急处理机制

4.合理安排返乡农民工子女入学

5.开展针对性的就业培训,鼓励创业。

(六)调查体会

通过这次寒假实践,我对农民工这一特殊群体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制定合理的应对措施和政策,让那些返乡农民工早日得到妥善安置,过上幸福稳定的生活。作为大学生,我们也应该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社会必须技能,为自己家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让家乡少一些返乡农民工,多一些安居乐业!

参考文献:

1.朱明芬;农民工职业转移特征与影响因素探讨[j];中国农村经济;2007年06期.2.黄瑞芹;农民工进城就业歧视政策的外部性分析[j];现代经济探讨;2002年12期.3.黄建新.农民工返乡创业行动研究——结构化理论的视角[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 学版),2008,(05).

寒假实践调查报告1000字【第四篇】

大学生职业规划调查报告

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一个十分棘手的社会问题,这其中固然有方方面面的原因,但从大学生本身来讲,还要直面困难,努力提高自身的知识和能力水平,提高竞争力,在激烈的竞争中为自己撑起一片蓝天。及早地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凡是预则立,不预则废”,清楚的认识自己的内部条件,做出合理的规划,并坚定的实施,相信工夫一定不负有心人的。不过,就目前而言,在大学生当中没有制定清晰的职业规划的仍大有人在,这不仅给今后的职业发展带来很大的盲目性,也使当前的生活学习缺乏目标和动力。职业规划是一个长期的工作,从大一起就使学生逐渐形成对自己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根据自我认识拟定初步职业的方向。大二阶段可以围绕职业选择提高基本素质,打好知识基础;大三阶段提高

全面素质和能力,考考相关的资格证书;大四时加强自身职业技能训练,使其成为就业的“t”型人才。再者,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帮助发掘自我潜能,增强个人实力和竞争力,提升成功的机率。

为了清楚大学生职业规划的现状,特进行了此次调查活动,从大学生对自己专业的认识程度,对自身的认识程度,对就业前景的认识程度以及职业期望四个不同的角度对大学生做了调查,发现了一些普遍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前言

当今国内外就业的严峻形势,社会对大学毕业生的要求越来越高。在军训的时候,学长就鼓励我们10级的学生写了《大学生涯规划》,但很多同学都不知道怎么写,对就业依然很模糊,大多数人都没想过毕业后的事„„所以,在这次的实践调查报告中,我们选择了这个十分普遍并且和我们息息相关的的问题进行调查

那么,究竟什么是职业生涯?职业生涯规划对我们大学生究竟又何重要意义呢?我们的学习生活(兼职)与我们职业规划有何影响?我们通过资料的查找与收集并结合调查问卷,作出了以下的解释:

职业生涯是指一个人一生工作经历中所包括的一系列活动和行为。职业生涯规划分为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和组织的职业生涯规划,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在对个人和内部环境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个人兴趣、能力和个人发展目标的有效规划,以实现个人发展的成就最大化为目的的而做出的行之有效的安排。由此可见,大学生的职业选择不是个人面临就业时的某个单独事件,而是贯穿于整个教育的全过程。

职业生涯规划研究在国外己有多年的历史,但在国内尚属起步。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各类组织对人力资源的争夺越来越激烈,对个人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大学生正处于学习生涯结束期和职业生涯开始期,大学生如何在学习过程中正确定位自己,发展自我,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成功地职业生涯规划,在这一交替时期合理规划职业生涯之路,不仅有助于缩短职业适应期,减少职业试错过程,而且对今后的职业成功及对社会的贡献都有很大帮助;良好的职业生涯规划不仅

有利于人尽快成才,而且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提高。大学生进行切实可行的职业生涯规划,对毕业时进行职业选择和今后的职业生涯成功都具有重要意义。职业生涯规划活动将伴随我们的大半生,拥有成功的职业生涯规划才能实现完美人生。

大学生工作越来越难找,1997年计划招生101万,首次突破百万大关,达到这个数字用了20年。从100万到现在的500万,只用了10年,平均每两年半就净增100万。2009年是我国经济最困难的一年,2010年可能是最复杂的一年,整个宏观层面就业形势就很严峻。那么,2010年的毕业生人数630万,再加上往届没有实现就业的,需要就业的毕业生数量之大可想而知,人才时常持有各类文凭的学生越来越多,直接触发人力资源供需失衡,导致大学生就业困难。

与此同时大学生员工的流动率也在不断上升,给社会提出一个沉重的话题,也给在校的大学生们提出了一个又一个问题。职业发展理论认为:选择一份符合自己天赋与兴趣的职业,不仅能带来人生的快乐,而且能让个人在工作中更有竞争力。有句话说:人放对了地方是天才,人放错了地方就是垃圾。事实上在几百万的大学毕业生里,选择到自己称心如意的职业的还是少数,这样的情况促使我们去思考,为什么会总成这种现象?怎么样使大学生及早做好职业规划,适应市场的需求。

二、调查内容和方式

1、方式:通过问卷调查,在网上和实际生活中收集问题进行筛选,采用不记名的方式,对不同年级班级的学生进行调查,包括荆楚理工学院和其它一些大学的学生,最后统计算出其百分比。

2、内容:根据此次调查的目的,问卷共分13小题

三、调查现状

本次调查没有针对确定的年级,是随机选取校园的在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根据在校园的70份问卷调查结果统计表明,有如下几种现状:

对于职业规划的认识

从调查上来分析有75%的同学对职业规划的认识局限于听说过,10%的同学没听说过,仅有15%的人对此非常了解。

对于职业规划的重要性认知程度

在校园的调查问卷中60%的人意识到职业规划的重要性,而有15%的同学却对此没有考虑。

接受职业规划服务普及比例

在校园的调查问卷中96%的同学没有接受过职业规划服务。

职业的选择渠道

57%的同学选择询问自己的老师,23%的同学选择参考家长的意见,10%的人选择凭借自己的力量,10%的人目前不清楚或没遇到过这种情况。

被调查人参与社会或学校实践、社团的情况

结果显示80%的人参加过社团,其中有43%的人是因为发展自己的各方面能力加入学校社团的26%的同学是因为自己的兴趣使然,11%的人是因为随大流而加入;在没有参加社团的人中,16%的人因为学习而放弃参加社团,3%的人没有面试上,1%的人不感兴趣。

对于提前做好职业规划重要性的认识

调查结果中显示93%的同学认识到其重要性,认为提前做好职业规划对自身起到了很强的激励和约束,7%的人认为对自身没有什么太大的影响。

针对目前就业情况是否做出合理的职业规划

有49%的人对自己有详细的职业规划,23%的人明确但是不清楚,28%的人有多种职业规划方案。

(8)总数据体现

70%的数据来自大三年级,25%来自大二,4%来自大四,1%来自大一。

四、调查结果分析

1.大约占30%的人对于自身的职业规划有较正确的理解,但是在执行上却又明显不足。在被调查的70%数据中来自即将毕业或者考研的大三同学,然而在这部分数据中显示,只有48%的人意识到并能简单规划自己的职业。而在20%的大二中的数据更是不容乐观仅有20%的人意识到职业规划,但并没有实施行动。大四数据不足参考。

2.学校生活和兼职与大学生认识职业规划影响较大。在被调查人群中,因为提高自身能力参加学校社团的占认识并规划自己职业的总人数的80%左右,而因为以后职业而兼职的人在做职业规划方面所占比例最大达到90%以上。

3.部分数据表明女同学在认识职业规划方面比较深彻。

针对以上结论,并结合相关数据得出如下建议:

(一)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和爱好

倡导学生多参加学校社团组织,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兴趣是动力的源泉。真正的兴趣爱好是理性择业的一个必要前提,因此学校老师或就业指导者应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发掘,发现自己的长处,找到自己的闪光点,有个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因为找到自己的真正爱好是帮助大学生理性就业并合理规划的重要步骤。学校就业指导中心有效的发挥自己的职能,为学生提供职业规划的有效途径。比如通过拓展训练或其他手段帮助学生做深入的自我发掘,了解自己的优势;为学生提供专门的简历修改服务;组织覆盖不同领域、不同行业的工作调查,了解不同职位的能力要求和工作内容。

对于那些对自己的性格、兴趣、特长不是很了解甚至不了解的同学,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加深了解:

1、比较法。和同龄人相比较,找出自己的特点,不过要注意参照对象的选择。

2、自省法。通过自我反思、自我检查来认识自己,从一些事件中的经验和教

训中可以提供了解自己个性、能力的信息,从中发现自己的不足

3、经历法 在生活中通过总结成功与失败的经验与教训来发现个人的特点,因为成功与失败能反映一个人性格的特点

4、评价法重视同伴对自己的评价因为他人的评价更具客观性,要比较

完整的看待自己,不要偏听偏信。

5、二分法坚持唯物辩证观点,既要充分发挥长处优点,也要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劣势,更好地做到扬长避短,把握自己,取得更大进步。

人的认识是来自于实践,这对外界的事物是成立的,对认识自己也一样是成立的.所以,要认识自己,就不是在一个封闭的静止的环境中来实现,而是要在一个动态的,交往中,在社会实践中来认识自己。

了解了自己的性格等方面的特点后,还要增加对自己职业意向的了解。既认识了自己,了解了自己的兴趣、能力、优劣势,就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专长,取长补短。在读专业时应该根据自己的情况逐步加深对所读专业以后的从业方向的认识,以便自己逐渐确定以后从事的职业。平时可以通过阅读就业信息来了解职业现象的变化,及时作出调整;也可以询问专业教师,经过对自己的职业性格分析后逐步确定职业方向,确定后便可以做出一系列的计划了。

(二)提高学生对职业的认知度

虽然在调查的大一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人表示清楚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以及自己职业发展面临的优势与劣势,但是据深入了解,他们的这种概念尚处在模糊阶段,所以引导学生做好职业认知依然是一件刻不容缓的事情。学校应积极和企业携手合作。学校可集中时间和地点邀请企业进入大学校园(并非宣讲会或招聘会),介绍行业发展前景、企业文化、职业工作具体内容。争取更多同学的积极参与,早日树立他们对职业的认识,加深对企业的了解。另外学校也可以给学生增添更多的职业和性格的相关测试,让学生知道自己能力的同时也知道自己现在所拥有的能力与企业要求之间的差距,才能更有意识的去培养自己相关方面的能力。但是理论还是必须在实践中探索的,作为学生,更应该积极的投身到实践中,在实践的过程中发现自身的不足,同时也更加深刻的体会企业所要求的各种能力的原因。

(三)对学生对就业前景感到的压力和迷茫给与必要指导

金融危机之下,许多大一新生持有乐观的态度,这是我们所庆幸的。然而,乐观的态度只是表明同学们有更大的勇气面对挫折,而对未来的迷茫和不了解仍然是阻碍他们更加有信心地前进的因素之一。没有十分了解企业需要什么人

才,对未来明确的方向就会缺乏有力的指引,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提出了一下几点建议:

1、扩大让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渠道。比如开展更多有意义的讲座,揭示在企业生存的潜规则,企业需要的人才的特征。同时学校也可以尝试扩大学生了解社会民生的氛围。

2、加强学生正视未来的观念。

3.学校有关心理的机构应该更加深入地让学生正视未来。

(四)指导学生对自己进行职业规划

针对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我们荆楚理工学院学子缺乏对自己的职业规划,但是引导学生做好自己的规划绝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因此,我们提出:科学规划开展职业规划指导的时间,分阶段有重点地实施职业规划指导工作

大学一年级:主要体现在让大学生加深对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就业方向的认识,增加专业学习兴趣,让其初步了解将来所从事的职业,为制定职业目标打下基础,并形成初步的职业生涯规划,这个规划应该是具体的,另外,多利用便捷的网络下载一些职业倾向的性格测试表格,通过组织他们与高年级学生座谈,听取高年级学生在学习和就业方面的建议和经验等途径,实现对大一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引导。

大学二年级:使大学生熟悉职业的分类和“职业群”,了解不同地方不同的雇佣结构和求职途径,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的同时,了解未来职业对自己的要求是什么,在学会本专业的同时,拓展自己的知识面。

大学三年级:主要培养大学生具有评价和分析职业信息, 区分各种职业的异同, 判断何种职业适合自己,在职业群中作出初步选择的能力。通过不同的途径,开始了实习的阶段,可以尝试到不同的职场去实习,了解不同职业的不同的工作氛围,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确定自己的毕业的就业方向。

大学四年级:积累更多的经验,强化从学校到工作岗位心理适应的转变,学会独立走向社会,顺利地从事职业和适应职业生活。

在每个不同的阶段我们都应该与时具进,不断的了解为自己规划的职业对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不断的分析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不断的做好调整。

(五)指导学生提高自我意识,主动提高自己的能力

从学校的角度来说,学校应积极和企业携手合作。学校可集中时间和地点邀请企业进入大学校园(并非宣讲会或招聘会),介绍行业发展前景、企业文化、职业工作具体内容。争取更多同学的积极参与,早日树立他们对职业的认识,加深对企业的了解。并尝试与企业建立一种互利的联系,让企业为学生提供更多实习机会,使学生可以在实习中获得对自己目标行业、工作内容和工作职能的深入了解,同时让学生为企业做出更大的贡献,使学生提高自信心。

从学生的角度来说,学生更积极更独立的去接触社会,寻求真正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才是迎接高速社会发展需要的态度。逐渐减少对于长辈的依靠,对于他们的建议只是作为参考而非决断。培养独立思考辨别能力。所以,我们应该鼓励大学生们走出去,去积极的运用网络资源丰富自己;去主动寻找企业,接触企业;去争取更多亲身实践的机会。这也就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结束语

做好职业规划对每个学生来说都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只有在大一期间把自己的职业规划做好,在以后的日子里才能好好利用自己的时间,有意识的培养自己将来在就业过程中所需要的能力。未雨绸缪,这场经济危机尚未结束,我们也难以预知它会什么时候结束,这对我们四年后的就业敲响了一个警钟,但是环境是无法改变的,唯一可以改变的是自己的能力。通过提升自我来满足企业的需求才是我们在这四年中更为理智的道路。在这里我们向10级以致全校的学生提出倡议,大家应该积极投身做一份切实可行的职业规划书,给自己的人生确定一个明确的方向,并在大学剩下来的时间里好好利用自己的时间,把自己的规划落实到自己的大学生活中来。

同时我们也向学校提出要求,我们认为学校有义务指导学生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书,上面五个环节中,我们通过调查后做出了五个建议,所以请学校参考后,通过各种有效的方法来给我们做更好的指导。

寒假实践调查报告1000字【第五篇】

社会实践工商管理专业调查报告

这次调查报告以实践中的感悟为主,在实践中以市场调查为主要任务,同时分析商家数据,留做备用。

不知道这是第几次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了,不过每一次参加都还是能够得到很多感悟和工作经验,获益匪浅。在社会实践中,不仅能得到工作经验,更多的是学到做人的道理。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引导我们走出校门走向社会,不断地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投身社会的良好形式;是培养我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好渠道;是提升我的思想,树立服务社会思想的有效途径。通过不断地参加这些活动,有助于我们在校大学生更新观念,吸收新的思想与知识,了解到社会的变化,让我在四年之后能更快适应社会,找到自己的路。

这次实践,是我和同学两个人一起完成的一次实践活动,是对于沙坪坝区建材市场的一次市场调查。这次调查主要是因为重庆市对于主城区建设的一个建材市场规划的一个前期调查。这次调查花费了我们两天时间,走遍了沙坪坝马家岩建材市场、临江门建材市场以及光能涂料批发市场。调查结果不尽如人意,许多商家对于建材市场的未来走向不抱太大希望,不过还是有一部分商家对于新建建材市场有一定的兴趣。而无一例外这些商家都是比较大型的建材公司的代理商或者经销商。

近半个月的实践,加深了我与社会各阶层人的感情,拉近了我与社会的距离,也让我在社会实践中开拓了视野,增长了我在书本上不能学到的知识,进一步明确了我们当代大学生的成才之路与我们所肩负的历史使命。社会才是学习和受教育的大课堂,在那片广阔的天地里,我们的人生价值能得到更大的体现,为将来更加激烈的竞争打下了更为坚实的基础。

在实践中得到的人生感悟:

一:挣钱的辛苦,生活的艰辛

在学校里,下课就能去食堂吃饭,用的是每个星期充好钱的“一卡通”,而在外面,在社会中,工作之后才会有午餐,有晚餐。想休息一天,就要之前多做一天,才能挣到休息这一天的开销花费。没有白吃白住,没有天下掉下来的午餐,一份汗水一份回报。而我,做的都是很卖力气的工作,工资就是计天数,一天活一天工资,不做就没有。这时候,才知道人活着真的比死还困难很多。死,不过头点地,而活着,要每天累得腰都直不起来,还要回家自己做饭洗碗做清洁,这就是一个人活着的责任。不过,死是没有挑战性的,要想得到人生价值,就必须做到一些有挑战性的事,那就是我的工作。辛苦,艰辛,在敢于挑战的心面前,微不足道。但那会让我学会珍惜,学会好好对待每一次努力后的回报。

二:人际关系

俗话说: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人际关系可以说是现在社会的不可或缺的东西了,每个人都和其他的人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虽然有些是看不出来的,但它确实存在。而在工作中,强调的合作,就更需要有着一个好的人际关系网了。人际关系太复杂,以至于我也不太清楚这其中的诀窍,只有经历才能了解,才会有深刻的感受,大家为了工作走到了一起,共同的目标联系了一群人,但每个人的思想和个性不同,要想跟他们处理好关系得把握住技巧。可是,技巧是无法说清楚的,只有真的到了那种环境下,自己会知道什么是技巧的。实际上,当我们

在工作时,有时候是要学会适应,而不是改变。在实践中,在待人接物、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上我还是有了一定的进步的。同时,我也深深体会到我们必须在工作中勤于动手慢慢琢磨,不断学习,不断积累,遇到不懂就先自己解决,而没有自学能力的人迟早会被企业和社会淘汰的。

三:管理

在公司里边,有很多的管理员,他们就像我们学校里边的领导和班级里面的班干部。要想成为一个好的管理者,就必须先有一个好的管理能力,知道管理的是什么,然后需要有一种自己总结的具有艺术性的管理方法,去管理下属、员工,或者班里的同学。要想让他们被管理,必须先了解他们。每一个人的性格、行为都会有不同,所以管理的方法也要因人而异,对每个同学抑或是员工,管理就要变化,不能千篇1律。而且我学的就是管理方面的专业,就更能体会到自己领悟到的管理方法会比借鉴来的方法用得更协调,更方便。

四:自己

在家里的时候,我是个小孩儿,那是在父母的眼中。而到了社会,进入到公司开始了工作,那时我就是一个一个大人,不管遇到什么问题、挫折都只有靠自己一个人去解决。在这次的实践中,我学会了凡事靠自己,学会了独立。我也懂得了,在人生路上,失败可以有,但是放弃不能有。失败了可以重新再来,而放弃了就不可能再来一次,所以我知道了,当我开始工作的时候,就不会再说放弃,也不能再说放弃。

五: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邓小平提出来的,但这却不是只适用于那个时代。一切认识都是来源于实践,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说明了实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实践的发展不断促进人类认识能力的发展。实践的不断发展,不断提出新的问题,促使人类不断地去寻求解决方法,解决这些问题。而随着人类的不断努力,问题解决了,人类的认识能力也随之升高,并得到不断改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强调了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而认识对实践有着巨大的反作用。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主要表现在认识和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产生,但是认识一经产生就具有相对独立性,可以对实践进行指导。实践,就是把我们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客观实际中去,使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有一个用武之地。只学习理论知识而不去进行实践,那就会成为一个纸上谈兵的人,所学的知识就等于废物。另一方面,在实践中积累经验,会让我在毕业之后能更快的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在实践中学到的是我在学校不能学到的经验,而经验在知识丰富的基础上就能发挥更大的作用,工作就会变得更简单一些。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不断地从各个方面武装自己,才能在竞争如此激烈的社会中存活下来,实现人生。

六:专业的重要性

选择了工商管理专业的我在实践中总是找不到方向,因为这个专业的知识其实是在各个专业都能应用,但是却不能让我达到精通,所以在这次实践中我也自然着重关注着这方面的实践。虽然在实践中没有得到很大的提升,但也还是有了一些对这个专业的认识,也有了在接触这个专业之后的第一次实践,感觉不错。理论是老师教的,路却是自己在走,怎样应用这些繁多的理论就需要自己去探索。本以为很简单,却在实践后才知道纸上得来终觉浅,经验还是最重要的。

这次实践,让我收获颇多,不仅得到了更多对自己所学的专业的认识,也得到了更多的人生感悟,也让我期待着下一次的实践活动更加丰富。

48 19058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