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初中语文读书心得大全【范例4篇】
【导读预览】此篇优秀范文“实用初中语文读书心得大全【范例4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整理分享,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此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初中语文读书心得【第一篇】
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一种具体手段,是整个教学过程中事关成败的重要环节。恰当地借助这种手段,通过这个环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感知知识,掌握知识,发展思维,开发智力,进而形成技能、技巧,并能使学生在道德、情操、审美意识等方面得到发展。因此,恰当而有效地选择运用教学方法,是每个教师必须重视的问题,而语文学科的独特性和丰富广阔性,尤其对语文教学法提出了更新的要求。
多年来,围绕着语文教学的效果这一主题,教师们多角度、多方位地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涌现了许多教绩斐然的教改名家。如辽宁的魏书生、北京的宁鸿彬、上海的钱梦龙和于漪、湖南的杨初春等,他们在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上体现着不同的个性和风格,有力地推动了语文教学事业的发展,给我们以很大的启示。然而,我们发现:在学习这些经验的同时,也有一些一味模仿、生搬硬套的做法和现象,而且有时是由教育行政部门指令划一,这种现象是令人忧虑的。
教无定法,方法是人想出来的,而不同个性的人,自然会对教学方法的选用产生不同的见解。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吕淑湘先生对此都有论述。叶先生在他的《语文教学二十韵》中曾这样写到:“教亦多术矣,运用在乎人,熟善熟寡效,贵能验诸身。”这就是说,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是,教师要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应用,到底谁采用什么教学方法效果最好,这要经过自己的教学实践去进行验证。
众所周知,语文学科内容极为丰富,任务繁重。它具有工具性、思想性、文学性和知识性(包括文化知识、科学知识和生活知识),因此,语文教学既要注意到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还要注意到培养发展学生的感知、思维及分析、比较、概括等各种能力和技巧,这是语文教学过程的目的所在;同时,教学过程是老师、学生和教材在一定的大小环境中协同运动的过程,这个过程的最终结果是要在学生身上反映出来的,只有当教学手段即方法和教学目的达到有机的和谐统一时,才可能产生满意的教学效果。
如果我们不考虑教学目的、教材内容、教师自身素质与风格以及学生的感知能力、知识规律对教学方法的制约等实际情况,盲目崇拜某种教学方法,亦步亦趋,其结果必定违反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效果又怎能令人满意呢?所以我们必须在考察分析各种因素对教学方法的制约的基础上选择适合我们自己的教学方法,不能硬性地整齐划一,不能机械仿效,更不能无目的随心所欲。
既然如此,那么我们究竟怎样去选择适宜我们自己并能达到和实现我们预期的目的,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的教学方法呢?我认为,首先得从教师和学生的自身入手。
一、“知己”——从教师自身出发,反复检查省悟
年龄不同,个性不同,受过的训练不同,教学经验、教学态度以及教师自身的个性素养及风格的不同,都会影响教师对教材的处理和对教法的选用。即使对同一个教材,不同的教师也会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一个有30年教龄的老教师和一个刚刚出道的年青教师,一个性格开朗的教师和一个性格内向的教师,一个男教师和一个女教师,他们在对教学环境的理解,对学生的研究掌握,对教材的感知角度和深度,对各种事情的处理办法等各个方面,都会存在着很大差异。正象是对待一年四季,人们的感觉都不相同,甚至是同一季节的同一天,人们的感受亦不一样。
如夏天,在文学家的眼里是一个炎热奔腾的季节,是生命力旺盛的象征;而在另一些人眼中则是可诅咒的“炼狱”。对待鲜花亦是如此,有人从它的馨香中感觉到了沁人心脾的陶醉;有人从它的绚烂中感到了鲜艳夺目的惊异;更有人从它的秀姿中感到了“绰约如处子”般的韵致。如此等等,这些都是人们在感知上的区别和个性所在。因此,我们必须在执教之前,深入地研究自我,发现自我,界定自我,寻找自己的个性特色,把握自身的客观实际情况,结合学生实际和教材性质及内容去进行教法上的深层和广阔的思考选择。倘若我们凭主观臆想办事,不管自身情况如何,强行运用某种对自己并不适合的教学方法,或者盲目模仿某种教学方法的框架,“东施效颦”,那势必会落得个“邯郸学步”的结果。
当然,我们并不是说别人的成功经验不可以借鉴,成功的经验,我们应该借鉴,只要是遵循教学原则、服务于教学目的、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方法,我们都认为是好的,应该借鉴之,并根据我们的教学实际去消化,借为己用,完善自己的教学。当然,我们也不能盲目自信,夜郎自大,把自己教学方法中的缺陷和不足当成个性和风格。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首先做到“知己”是必要的,“知己”是取得成功的准备阶段,唯有“知己”才能正确选择。
二、“知彼”——从学生实际出发,研究学生,找出特点
学生是实施教学的对象,因此,学生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便是教学中的“彼”了。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任何教学方法效果的验证都是要通过学生才能够反映出来的。德国教育家第多斯惠说过:“教学必须符合人的天性及其发展的规律,这是任何教学的首要的、最高的规律。”这里的人的天性及其发展和规律即指学生的实际情况。所以,我们无论准备采用什么教学方法,都必须以学生为主要对象,以学生对教材的承受能力为主要根据,以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学习上的创造力为主要目的。而要真正做到这些,就必须先对学生实际状况进行了解和掌握。
学生情况包括其知识基础、思维感知基础、个性爱好、生活学习习惯、家庭情况、班级环境情况(包括班级的大小、优差生分布、纪律情况、学习气氛、团结情况和情感趋向等),前任教师的教学情况(括前任教师的施教方法及习惯,学习的适应程度和接受情况等),还有学生对外界影响的反映情况等,这些都是我们应该了解和必须了解的。一个合格或优秀的教师,应是在此基础上选择教法,形成自己的个性教学特色的。因为不同年龄段、甚至同一年龄段的学生,优等生和差等生,男生和女生,他们在心理咨询、生理等方面是有差异的。他们的个性、爱好、兴趣、习惯、思维、感知、技能以及受影响的程度等方面都呈现着色彩纷呈的景象。我们要了解这些情况,要从中找出共性和个性的东西,寻找出他们共有的感知规律,以便为我们选择适宜灵活的教学方法做好准备。
我们注意到这样一些现象:许多在教学上取得辉煌成就的教育名家不管在什么地方作示范课时,虽然他们对所面对的学生的具体情况是陌生的,但是,他们在上课时,开始总要对学生进行些适当的调查了解,然后再开始他们的课堂教学活动,这实际上是在为我们树立榜样。只有了解了学生情况,才能适宜地选择教学突破口,灵活运用教法,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教学大家们如魏书生、宁鸿彬、钱梦龙等人的个性教学特色的成功经验实际上给我们揭示这样一个道理:面对学生,研究学生,依靠学生因情而动地选择教学方法是教育教学的一个客观规律,尤其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特征。
首先是课下了解。经常保持和同学们的接触,通过闲谈、聊天、讨论等形式,努力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了解他们的家庭情况,本人个性习惯、学习基础、兴趣爱好、思维能力等各种方面,这样就对他们有了比较完整和深入的了解,寻找出其共性的特点。其次是课上了解,这是课下了解的深入,是了解他们特殊情况的最好环境,也是籍以选择教学方法,使教学和学生学习同步和谐进行的重要环节。在教学中,通过观察同学们的神情举止,讨论发言,迅速判断他们的心理咨询需要,及时调整教学思路,改变教学方法,引导他们的注意力与自己的教学同调,这就使共性和个性有了结合的机会,也就使教师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再次,课后了解。每一节课结束后,找几个同学了解一下同学们对教学的反应及听课要求。这既是一节课的总结,又为下一节课的教学提供了借鉴。这些活动的持续进行,可以使自己的教学具有针对性,又能调动同学们对语文课的兴趣。因此,对学生实际情况的了解,决定和体现着语文教师的教学方法的生命力!
初中语文教师读书心得体会篇3
初中语文读书心得【第二篇】
读了《请给我结果》这本书,我从新审视了一下我这些年的经历,我突然觉得我这些年没做几件有结果的事。难怪我这些年一直没有成长,看了这本书真的让我明白了很多的东西。明白什么才是责任什么才是对自己负责。
以前不知道不成功问题出在哪,现在终于明白了是心态出了问题,当有想要结果的心态时,那就不会轻易的被困难吓倒,而是继续为着最终的目标努力直到成功得到预期的结果。只有想要结果的心态才会去有效的行动,为每件事每一分钟负责。我以前认为只要付出了就应该有结果,但我错了不只是要付出而要看你真正付出了什么,是时间还是真正用心为结果努力的过程。
当你用心为达到结果而努力的时候,只要你行动了就成功一半了,即使你的行动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但你也是有收获的因为你最起码知道了一种不成功的方法,在以后做事时就会避免同样的错误再次发生。成功是在无数的失败中总结出来的,只要你做了就会有收获0。1永远大于0。举个例子,就算天上掉馅饼也会砸那些在行动的人身上,因为他们在动接受馅饼的机会就远远的高于那些坐着不动的人,虽然行动了不一定成功,但不行动永远不会成功。
其实就我个人而言最需要改进的就是总给自己太多不成功的借口,当遇到困难时第一个反映就是给自己找理由,不是我不努力是客观原因造成的,看了请给我结果,我真的要问自己你到底想要的结果是什么!!不管客观原因是什么没有结果就是没有结果,没有结果之前做的努力全都白费了。我不想再这样没有结果了,以后不管做什么事时我都会先问自己想要什么结果,当明确自己想要什么的时候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只会行动,行动,再行动!直到得到结果为止。我要成功,我要对自己负责,我要成为职业的经理人。
初中语文读书心得【第三篇】
科学家们认为,成功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品质,而决定一个人能否获得成功,智商却并非主要因素,在成功者具有的特殊品质中,良好的习惯与健康的人格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初中语文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给老师下的定义,于今已不大适宜,却指出了为人师长的基本任务,我们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教学生做人的道理,即要重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
当然,工具性是语文课程的基础,是根本,失去了工具性,人文性就没有了依托,但是,人文性更是语文课程的灵魂,失去了人文性,工具性也就失去了意义。一直以来,我们只注意到在语言技艺的层面上发挥孩子们的积极性,把语文学习孤立地理解为识记、理解、分析、综合运用等,却往往忽略了语言艺术中的思想意蕴,忽视了语文教学中的人文关怀,而语文教学中的人文关怀,则具体体现于对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
那么,在我们的语文教学过程中,究竟应培养孩子们哪些健康的人格呢?根据美国社会学家亚历史斯.美克尔斯提出的现代人的基本特征及曾欣然教授对社会主义新人本质特征的理解,我认为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关键在于培养“四心”,即:爱心、诚心、自信心和责任心。现谨以初中语文教学为例,谈谈我对语文教学中人格培养的体会。
一、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爱心教育;
拥有一颗爱心,是做人的基础。培养学生的爱心,首先是培养他们的孝心,没有孝心,就没有爱心。子曰:“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欤?”“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余余力,则以学文。”(《论语》)可见,一个孩子如果连生他养他的父母都不孝敬,又怎么去爱他人呢?《三字经》中说:“养不敦,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孩子缺乏孝心,关键是并未体验到更未理解到父母的艰辛,我们没有唤醒他们沉睡的孝心。
因此,我们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的爱心教育,让他们从孝敬父母开始,感受爱,学会爱,做到“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二、在语文教学中渗透诚心教育;
诚信,是立身之本,是全部道德的基础。“言必忠信,非法言不道。”(清·陈瑚)有人统计,一部《论语》,“信”一共出现了三十八次,可见,诚信于做人之要义。
因此,在我们的语文教学活动中,首先要以身作则,“言必信,信必果”,让孩子意识到,谎言才是灾祸的导火索。只有让说真话的孩子受到鼓励,而让说假话的孩子受到惩罚,并持之以恒,才会让孩子逐步养成诚信的好习惯。
三、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孩子们的自信心;
自信心对孩子的发展起着决定作用,自信导致成功,自卑导致失败。
当前的孩子,自信心是显然不够的。由于长期受到优越环境的影响,他们害怕挫折,自我压抑,敏感,孤僻,有的甚至因为一次考试成绩不理想或老师的一句批评就走上了不归路!“伟人之所以伟大,只是因为你跪着。站起来吧!”(但丁)我们千万不可忽略,要唤醒孩子们心中的巨人——自信心。
“故遇笨拙执拗之弟子,必多方以诱之,既得其机之所在,即从此鼓舞之,蔑不欢欣,而惟命是从矣。若曰以夏楚为事,则其弟因苦,其师庸乐乎?”(王筠)成功的经验是建立自信心的基础,在经常的挫折和失败的影响下,人就会怀疑自己的能力而形成自卑心理。我们可以利用《在山的那一边》《走一步,再走一步》《紫藤萝瀑布》等课文教孩子们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我们应多让孩子们体验成功,对他们的一些小过错,切忌动辄发怒,挖苦,讽刺甚至体罚,而对他们的每一点进步,则应多鼓励,赞美,让他们在日进月渐中,能有自得之乐,即使愚钝,也不至于沮丧无为,让他们意识到“尺有所短”,但“寸有所长”,增强自信心,做到竞争失利不灰心,竞争取胜不满足,不怕失败,屡败屡战!
四、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孩子们的责任心;
责任心,是社会主义新人的主要标志之一。没有责任心的孩子,永远也长不大。现代社会,人们相互依赖的程度越来越高,分工越来越细,分工越细越需要责任心。
孩子们随着年龄增长,独立意识逐渐增强,而另一方面,又往往离不开对老师及家长的依赖性,这就需要培养他们的责任心,形成他们的独立发展,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意识。
在我们的语文教学活动中,应有的放矢地培养孩子们负责任的习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经常反省自身的言行,正确面对自己的过失,勇于承担责任,在家庭和学校中承担具体责任,自我服务,服务他人,有社会责任感等。我们有的师长要么认为孩子“还小,还不懂事”,不给孩子锻炼机会,纵容其过错行为,要么对孩子的过失大声训斥,甚至夸大其辞的恐吓,都不利于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当然,作为语文教师,要重视语文教学中的人文关怀,要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使之拥有“四心”,首先得学高为师,行高为范,为人师表,为人典范。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我们是否做到“吾日三省吾身”了呢?我们热爱工作,热爱学生了吗?我们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有过言而无信吗?我们做错了事,伤害了学生时真诚地道过歉吗?显然,如若不能正确的为人,亦便不能很好的为师。
初中语文读书心得【第四篇】
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一种具体手段,是整个教学过程中事关成败的重要环节。恰当地借助这种手段,通过这个环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感知知识,掌握知识,发展思维,开发智力,进而形成技能、技巧,并能使学生在道德、情操、审美意识等方面得到发展。因此,恰当而有效地选择运用教学方法,是每个教师必须重视的问题,而语文学科的独特性和丰富广阔性,尤其对语文教学法提出了更新的要求。
多年来,围绕着语文教学的效果这一主题,教师们多角度、多方位地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涌现了许多教绩斐然的教改名家。如辽宁的魏书生、北京的宁鸿彬、上海的钱梦龙和于漪、湖南的杨初春等,他们在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上体现着不同的个性和风格,有力地推动了语文教学事业的发展,给我们以很大的启示。然而,我们发现:在学习这些经验的同时,也有一些一味模仿、生搬硬套的做法和现象,而且有时是由教育行政部门指令划一,这种现象是令人忧虑的。
教无定法,方法是人想出来的,而不同个性的人,自然会对教学方法的选用产生不同的见解。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吕淑湘先生对此都有论述。叶先生在他的《语文教学二十韵》中曾这样写到:“教亦多术矣,运用在乎人,熟善熟寡效,贵能验诸身。”这就是说,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是,教师要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应用,到底谁采用什么教学方法效果最好,这要经过自己的教学实践去进行验证。
众所周知,语文学科内容极为丰富,任务繁重。它具有工具性、思想性、文学性和知识性(包括文化知识、科学知识和生活知识),因此,语文教学既要注意到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还要注意到培养发展学生的感知、思维及分析、比较、概括等各种能力和技巧,这是语文教学过程的目的所在;同时,教学过程是老师、学生和教材在一定的大小环境中协同运动的过程,这个过程的最终结果是要在学生身上反映出来的,只有当教学手段即方法和教学目的达到有机的和谐统一时,才可能产生满意的教学效果。
如果我们不考虑教学目的、教材内容、教师自身素质与风格以及学生的感知能力、知识规律对教学方法的制约等实际情况,盲目崇拜某种教学方法,亦步亦趋,其结果必定违反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效果又怎能令人满意呢?所以我们必须在考察分析各种因素对教学方法的制约的基础上选择适合我们自己的教学方法,不能硬性地整齐划一,不能机械仿效,更不能无目的随心所欲。
既然如此,那么我们究竟怎样去选择适宜我们自己并能达到和实现我们预期的目的,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的教学方法呢?我认为,首先得从教师和学生的自身入手。
一、“知己”——从教师自身出发,反复检查省悟
年龄不同,个性不同,受过的训练不同,教学经验、教学态度以及教师自身的个性素养及风格的不同,都会影响教师对教材的处理和对教法的选用。即使对同一个教材,不同的教师也会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一个有30年教龄的老教师和一个刚刚出道的年青教师,一个性格开朗的教师和一个性格内向的教师,一个男教师和一个女教师,他们在对教学环境的理解,对学生的研究掌握,对教材的感知角度和深度,对各种事情的处理办法等各个方面,都会存在着很大差异。正象是对待一年四季,人们的感觉都不相同,甚至是同一季节的同一天,人们的感受亦不一样。
如夏天,在文学家的眼里是一个炎热奔腾的季节,是生命力旺盛的象征;而在另一些人眼中则是可诅咒的“炼狱”。对待鲜花亦是如此,有人从它的馨香中感觉到了沁人心脾的陶醉;有人从它的绚烂中感到了鲜艳夺目的惊异;更有人从它的秀姿中感到了“绰约如处子”般的韵致。如此等等,这些都是人们在感知上的区别和个性所在。因此,我们必须在执教之前,深入地研究自我,发现自我,界定自我,寻找自己的个性特色,把握自身的客观实际情况,结合学生实际和教材性质及内容去进行教法上的深层和广阔的思考选择。倘若我们凭主观臆想办事,不管自身情况如何,强行运用某种对自己并不适合的教学方法,或者盲目模仿某种教学方法的框架,“东施效颦”,那势必会落得个“邯郸学步”的结果。
当然,我们并不是说别人的成功经验不可以借鉴,成功的经验,我们应该借鉴,只要是遵循教学原则、服务于教学目的、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方法,我们都认为是好的,应该借鉴之,并根据我们的教学实际去消化,借为己用,完善自己的教学。当然,我们也不能盲目自信,夜郎自大,把自己教学方法中的缺陷和不足当成个性和风格。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首先做到“知己”是必要的,“知己”是取得成功的准备阶段,唯有“知己”才能正确选择。
二、“知彼”——从学生实际出发,研究学生,找出特点
学生是实施教学的对象,因此,学生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便是教学中的“彼”了。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任何教学方法效果的验证都是要通过学生才能够反映出来的。德国教育家第多斯惠说过:“教学必须符合人的天性及其发展的规律,这是任何教学的首要的、最高的规律。”这里的人的天性及其发展和规律即指学生的实际情况。所以,我们无论准备采用什么教学方法,都必须以学生为主要对象,以学生对教材的承受能力为主要根据,以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学习上的创造力为主要目的。而要真正做到这些,就必须先对学生实际状况进行了解和掌握。
学生情况包括其知识基础、思维感知基础、个性爱好、生活学习习惯、家庭情况、班级环境情况(包括班级的大小、优差生分布、纪律情况、学习气氛、团结情况和情感趋向等),前任教师的教学情况(括前任教师的施教方法及习惯,学习的适应程度和接受情况等),还有学生对外界影响的反映情况等,这些都是我们应该了解和必须了解的。一个合格或优秀的教师,应是在此基础上选择教法,形成自己的个性教学特色的。因为不同年龄段、甚至同一年龄段的学生,优等生和差等生,男生和女生,他们在心理咨询、生理等方面是有差异的。他们的个性、爱好、兴趣、习惯、思维、感知、技能以及受影响的程度等方面都呈现着色彩纷呈的景象。我们要了解这些情况,要从中找出共性和个性的东西,寻找出他们共有的感知规律,以便为我们选择适宜灵活的教学方法做好准备。
我们注意到这样一些现象:许多在教学上取得辉煌成就的教育名家不管在什么地方作示范课时,虽然他们对所面对的学生的具体情况是陌生的,但是,他们在上课时,开始总要对学生进行些适当的调查了解,然后再开始他们的课堂教学活动,这实际上是在为我们树立榜样。只有了解了学生情况,才能适宜地选择教学突破口,灵活运用教法,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教学大家们如魏书生、宁鸿彬、钱梦龙等人的个性教学特色的成功经验实际上给我们揭示这样一个道理:面对学生,研究学生,依靠学生因情而动地选择教学方法是教育教学的一个客观规律,尤其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特征。
首先是课下了解。经常保持和同学们的接触,通过闲谈、聊天、讨论等形式,努力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了解他们的家庭情况,本人个性习惯、学习基础、兴趣爱好、思维能力等各种方面,这样就对他们有了比较完整和深入的了解,寻找出其共性的特点。其次是课上了解,这是课下了解的深入,是了解他们特殊情况的最好环境,也是籍以选择教学方法,使教学和学生学习同步和谐进行的重要环节。在教学中,通过观察同学们的神情举止,讨论发言,迅速判断他们的心理咨询需要,及时调整教学思路,改变教学方法,引导他们的注意力与自己的教学同调,这就使共性和个性有了结合的机会,也就使教师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再次,课后了解。每一节课结束后,找几个同学了解一下同学们对教学的反应及听课要求。这既是一节课的总结,又为下一节课的教学提供了借鉴。这些活动的持续进行,可以使自己的教学具有针对性,又能调动同学们对语文课的兴趣。因此,对学生实际情况的了解,决定和体现着语文教师的教学方法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