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异的琥珀教学设计5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请您参阅】下面供您参考的“奇异的琥珀教学设计5篇”是由阿拉网友精心整理分享的,供您阅读参考之用,希望此例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一下小编了!

奇异的琥珀教学设计篇1

奇异的琥珀

龙素兰

一、学习目标 1自学生字。2背诵课文最后一节。

3学习在默读中理解内容:默读,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体会想像的合理性。

三、教学时间 两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揭题激趣。

1出示“琥珀”二字,学生交流对它的了解。(琥珀:古代树脂的化石。淡黄色,褐色或红褐色的固体,很脆,燃烧时有香气,摩擦生电。可以做琥珀胶和各种漆,也可入药或做装饰品。)2出示实物(或图片),学生观察。教师出示有关资料,引导学生默读了解琥珀,从中知道形成化石的基本过程。比如:化石是埋藏在地层里的古代生物的遗物。生物死后,如果遗体恰好被泥沙掩埋,与空气隔绝,腐烂会放慢。泥沙空隙中有缓慢流动的地下水,水流会逐渐渗进生物的遗体。如果水流带进来的矿物质在生物体腐烂之前替代原有的有机物质,就能成为化石。硬体物质像贝壳、牙齿、骨骼不易腐烂,形成化石的可能性比较大;植物的叶子不容易溶解,在高温下能够炭化而成为化石;蜘蛛、苍蝇等除非特殊条件,不然很难成为化石。二初读感知。

1出示“奇异”一词。默读,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并思考:为什么说它是奇异的?

2指名分节读课文,及时纠正字词的读音,指导朗读没有读好的句段。3初步学习:为什么说这是一块“奇异的琥珀”?(1)简单交流。

(2)默读,这块琥珀是怎样形成的?提示:按照时间分成几个阶段(形成松脂球——埋入泥沙——成为化石)(3)用简短的话说说这块琥珀形成的过程。三研读理解。

1研读“形成松脂球”部分。

(1)默读,思考:松脂球是如何形成的?然后简单说说。(1)指名读,思并讨论:这部分内容要强调什么?

①作者为什么强调故事发生在夏天这个季节?(天热,松树才能滴下松脂油)②作者根据什么推想故事发生在松林里?(因为琥珀是松脂球的化石)③小结:作者的推测都是有根据的。(3)体会惊险一幕

①指名读文或范读,想像松林里的情景。

②自己练读,要求读出小苍蝇的悠闲自得,蜘蛛捕捉苍蝇的紧张气氛。③朗读指导,品味重点词句。(你认为哪些词句用得好?说说根据。)比如:

“热辣辣”一词写得好,写出了老松树渗出松脂的原因。然后改写句子再次体会形成松脂的条件: 老松树渗出厚厚的松脂是因为„„ 2研读埋入泥沙成为化石部分。

(1)默读,思考:形成化石,该具有哪些条件?(漫长的岁月、埋入泥沙)(2)练读,了解琥珀化石的形成经历了陆沉海漫的巨大变化和漫长历程。四总结体会。

1朗读全文,思考,说说:为什么说这是一块奇异的琥珀? 2小结:这篇课文,由现在推测过去,由已知推测未知,虽是一万年前的故事,读来却那样真实可信。这是因为作者柏吉尔自身就是德国的一位科学家,他熟知化石的形成的基本规律、条件、知识。五作业。1比较,组词。响()渗()稠()测()挣()晌()惨()绸()侧()睁()2《阅读新体验》

2、3。

本文地址:http:///zuowen/

奇异的琥珀教学设计篇2

一、教学背景分析

《奇异的琥珀》是1篇科学小品文,向人们介绍了奇异的琥珀的形成、发现及价值。知识性是课文的明显特点。但本文又不同于一般的科普作品,它的语言极富特色,兼严密的推理、准确的表达和生动、形象、优美、传情的文采于一体,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二、教学目标:

1能独立认识本课生字,通过多种方法,理解并积累琥珀、飒飒地、翻腾怒吼、拂拭等词语。

2、熟读课文,能够根据提示,简要复述琥珀的形成过程和条件。

3、在品词读句中体味琥珀的奇异,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热情。

三、教学重点、难点:

1、熟读课文,能够根据提示,简要复述琥珀的形成过程和条件。

2、在品词读句中体味琥珀的奇异,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热情。

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一)教师活动设计

1。组织学生质疑、阅读、思考、讨论、交流。

2。借助插图帮助学生理解。

(二)学生活动设计

1。自学、讨论、交流。

2。有感情朗读课文。

五、教学过程

(一、)题目提问,明确目标

(1)师:读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

(2)板书:样子?、形成?、奇异?

教学指导策略:为了达到教学目的而精心设计的一系列环环相扣的问题。这几个问题形成一个整体,几个问题解决了,整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3)师:通过我们课前查阅资料,谁来说一说什么是琥珀呢?

生:琥珀是古代松脂的化石

随生板书:松脂

化石

(4)师:松脂又是什么?化石又是怎样形成的?

生:松树树干上渗出的胶状液体

师:见过松脂吗?

生:在炎热的夏天老松树的树干上

随生板书:炎夏松林

师:化石是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埋藏在地下变成像石头一样的东西

师:化石的形成要经历怎样的变化?

生:漫长、巨大

师:也可以说沧海桑田的变化

板书:沧海桑田

师讲述:传说有一个叫王方平的仙人,有一次去拜访仙女麻姑。她看上去像一个十七八岁的小姑娘。头上盘着一个发髻,长发垂到了腰间,衣服并不是普通的绸缎,上面绣的花纹光彩照人。他们诉说着五百年的阔别之情。王方平询问麻姑的年龄,麻姑笑着说: 自我得道以来,我已经三次亲眼看到大海变成桑田。刚才我路过蓬莱岛的时候,看到那里的海水又比以前浅了很多,也许又要变成陆地了。成语比喻,光阴似箭,世界发生了很的变化。

(5)师:历经沧海桑田变化的琥珀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它又是怎样形成的呢?请你轻声自读课文。

教学指导策略: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它或是记叙的主要内容,或是描写的主要对象,或是表达的中心思想,或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因此,根据题目设问,能达到以问促读的目的。

(二、)整体感知,层层解疑轻声自读课文指名读琥珀的样子

出示一琥珀的样子图及文字师:看得清这是一块怎样的琥珀吗?心情觉得怎么样?指导读师:这样的琥珀是怎样形成的呢?借助板书说一说

6自己说一说,指名说

炎热的夏天,太阳火辣辣的照射着整个松林,老松树渗出了厚厚的松脂。一只小苍蝇飞累了落在老松树上,被一只蜘蛛看到了想要吃掉它。这时,一滴松脂落下来包住它们。松脂继续滴层层包裹住了两个小家伙,形成了松脂球。经过沧海桑田的变化,松脂球成为了化石,也就是琥珀。

7师:琥珀的形成是我们亲眼所见吗?

生:不是,是想象和推测

师:既然是想象推测,就要科学合理,再来读读课文看看文中的哪些语句提到了形成琥珀的第一个条件炎热的夏天,松树渗出松脂

深入分析:

1学生默读课文,并用~划一划指名读:想想炎热的夏天松林带给你什么感觉

(1)一个夏天,太阳暖暖的照

(2)那里长着许多高大的松树,太阳照得火热

(3)晌午的太阳光刚才划的不全的同学补充~,再读师:炎热的夏天,老松树被阳光照射渗出了松脂,松脂的香味引来了一只小苍蝇,小苍蝇又引来了蜘蛛。

教学指导策略:这一水平的提问可用来帮助学生组织所学的知识,弄清他们的含义。这类提问要求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话来叙述所学的知识,能比较和对照知识或事件的异同,还要求学生能把一些知识从一种形式转变为另一种形式。重点词句是理解文章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窗口。教师若能准确抓住重点词句,并进行适当的归纳综合,设计的问题,必能引导学生透彻理解课文内容

注:快乐的小苍蝇(柔嫩 嗡 伸)

鬼鬼祟祟的蜘蛛(慢慢的 小心的)师:就在这只蜘蛛刚要扑向这只小苍蝇时,突然发生了一件可怕的事情。

看书中插图:蜘蛛刚扑过来,突然发生了一件可怕的事情,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刚好落在树干上,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里头。

(1)观察插图。

(2)带着观察再读。

(3)如果松脂落下苍蝇飞走,如果松脂落下蜘蛛未爬过来,如果松脂落下蜘蛛吃掉苍蝇

师:说明了蜘蛛和苍蝇的相遇简直太?

生:凑巧

板书:蛛蝇巧遇

(4)师:滴落的松脂象什么呀?

生:老松树黄色的泪珠(1)师:就这样琥珀形成了,对吗?

(2)生:不对,还要经过沧海桑田的变化

教学指导策略:在创新教育活动中,教的目的是激励思维,启发学生勤于思考,善于思考,勇于创造。学生以创新的精神去学,在学习中感受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体验到创造的快乐。学成于思,思源于疑。

(3)出示幻灯片:沧海桑田的变化图

(4)师:你看到了什么?

(5)小组说,指名说

(6)师范读10段,生接读11 12段师:你还知道了什么?

教学指导策略:设计的问题要具有开放性。在讨论的问题具有开放性,能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求异思维,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或多角度来审视、思考和剖析同一问题。

生:被渔民父子发现,远古时代世界上就有了那样的苍蝇和蜘蛛了

(三)情感交流、赏析疑难

(1)这节课我们一起赏玩了琥珀的样子,推测了琥珀的形成,认识了琥珀的奇异。课上到这里,我感到很欣慰,因为这篇文章是我小学阶段印象最深的最喜欢的。感谢奇异的琥珀带给我们这么多的感受!

(2)再来欣赏一些美丽琥珀的图片吧!

(四)运用所学

(1)查找沧海桑田的寓言故事

(2)查找更多琥珀的资料

(3)读一些科学推理的小故事(积累本上,会令你更加睿智)

板书:

奇异的琥珀(松脂化石)

(形成,保存完好 科研价值)

上万年

天气炎热 蛛蝇巧遇 海陆变迁

松脂滴下 松脂包裹 埋没地下

六、教学反思

教师通过提问、启发引导、体态语言、口头激励、观察等方式激励和评价学生,促进教学。

奇异的琥珀教学设计篇3

《奇异的琥珀》教学设计

中小

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了解课文中这块琥珀的奇异之处及琥珀的形成过程。

2、体会体会科学家合理想象的依据和课文中生动形象的语句的表达效果。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二)情感目标: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学习科学的兴趣。

(三)发展目标:培养学生的默读、朗读、理解、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1、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和必须具备的条件。

2、体会科学家合理想象的依据。

教学难点:理解科学家想象的依据。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出示课题

二、细读文本、精读感悟

(一)透过样子,感受奇异

1、观察琥珀图片,介绍琥珀样子

2、交流:(奇异之处)

(出示文中琥珀插图,用自己的话介绍特点。文中是怎样描述的?齐读文中具体描写琥珀样子的句子。)

(二)分析推测,感受奇异

(1)这种种巧合给这块琥珀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我们不得不为科学家们的研究成果感到惊奇,那这块奇异的琥珀有什么科学价值呢?(2)读句子:(琥珀科学价值)

(3)推测是什么意思?(根据已经知道的事实来想象不知道的事)。知道什么?(琥珀的样子,)不知道什么?(发生在一万年前的故事,世界上有苍蝇和蜘蛛)。

(三)揣摩形成,感受奇异

1、理清琥珀是怎么形成的?(小组合作学习)

2、小组合作探究,找出答案,填写表格,汇报结果。

交流、小结:形成需要的条件。

a、文中有几处是描写太阳的?各是怎样描写的?哪些词最能体现天气的炎热? b、作者是怎样描写小苍蝇和蜘蛛的?

3、分析松脂球形成化石需要的条件。a、找出表明时间的句子(漫长的时间)

b、概括句子:陆地渐渐沉下去,海水渐渐漫上来……(地壳的运动)c、交流、小结

(四)谈论发现,感受奇异

(1)自读13—17自然段,进行交流:这块琥珀是怎样被人发现的呢?(2)角色朗读:父子对话(教师指导)

(五)揣摩写作特点

三、拓展延伸

1、出示化石图片,选择其一推测该化石的形成过程。

2、交流推测结果。

四、总结

五、板书设计:

奇异的琥珀教学设计篇4

《奇异的琥珀》教学设计

陈丽丽

教案背景:

《奇异的琥珀》选自s版第11册语文教材,主要写的是根据一块包裹着一只苍蝇和一只蜘蛛的奇异的琥珀,推测出琥珀是怎样形成的,怎样发现的,以及这块琥珀的科学价值,培养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精神。

教材分析:

《奇异的琥珀》是1篇说明文,主要写的是根据一块包裹着一只苍蝇和一只蜘蛛的奇异的琥珀,推测出琥珀是怎样形成的,怎样发现的,以及这块琥珀的科学价值。课文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12自然段),写这块奇异的琥珀是怎样形成的; 第二部分(13—17自然段),写这块琥珀被发现; 第三部分(18自然段),写琥珀的样子和价值。

这篇课文的主要教学目的是使学生了解人们根据一块同时包着苍蝇和蜘蛛的琥珀,推测出故事详情的情形,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和必要条件,培养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精神。

重点是从人们推测的故事中,了解这块奇异的琥珀的形成过程; 难点是明白人们是根据什么推测的,以及琥珀的形成的必要条件,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

文中配有两幅插图,合理的利用插图资源能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主要教学方法:

1.读:首先要求学生自己读,通过自读把握本课生字生词,努力把句子读通、读顺、读懂;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由词语到句子、到段落,理解文中生动形象的语句的表达效果;接着,指导学生有感情的读,读出文章中优美词句所描绘的情境和氛围,指导学生背诵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2.小组合作:四人一组,根据自身情况选定组长、记录员、发言人、补充员等职务,将自己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交流与讨论,记录员汇总后,由发言人在全班交流时进行发言,如果发言不全面,则可以由补充员进行补充说明。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按要求掌握本课生字生词。

2.使学生了解人们根据一块同时包着苍蝇和蜘蛛的琥珀,推测出故事详情的情形,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和必要条件,培养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精神。

3.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以自然段。教学重难点:

重点:从人们推测的故事中,了解这块奇异的琥珀的形成过程; 难点:明白人们是根据什么推测的,以及琥珀的形成的必要条件,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知道什么是琥珀吗?请打开课本第108页,仔细观察图片,说一说,你都能看到哪些关于琥珀的信息?

(指名让学生说,说完之后,教师出示课件:琥珀是古代松脂的化石,淡黄色、褐色或红褐色的固体,很脆,燃烧时有香气,摩擦生电,可作琥珀酸和各种漆,也可以入药或做装饰品。)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文章叫做《奇异的琥珀》,说的正式图片中的这颗琥珀。到底围绕它发生了什么样精彩故事呢?

1.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自学本课生字生词,努力把句子读通、读顺、读懂。

2.找一找,这颗奇异的琥珀是被怎么发现的?

3.指名分角色朗读父子的对话。(课件出示父亲的话)问:“很少见的”能让你感受到什么?(说明它“奇异”,正好与课题奇异的琥珀相照应,那么,这颗琥珀到底奇异在什么地方呢?)

4.请同学齐看18自然段(指名读)。5.首先,这颗琥珀是什么样子的?

(1)透明:可以看到小东西身上的每一根毫毛,和它们腿的四周好几圈黑色的圆环。

(2)两个小东西完整无缺:好好的躺着,每一根毫毛都没有损坏。课件出示:(从那块琥珀,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一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并且可以知道,在远古时代,世界上就已经有苍蝇和蜘蛛了。)从中你能发现什么信息?

(1)在远古时代,世界上就已经有苍蝇和蜘蛛了。(2)琥珀的形成需要万年之久。8.说明这颗琥珀具有哪些价值?(1)可以推测:发生在很久以前的故事

(2)可以知道:在远古时代,世界上就已经有苍蝇和蜘蛛了。

9.有感情的朗读第18自然段,并尝试背诵。

第二课时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这颗奇异的样子、价值及它是怎么被发现的,文中说:“从这颗奇异的琥珀,我们能推测出万年前的故事的情形”那么,到底是怎样的情形呢?请同学们迅速找到故事发生的过程,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请同学们四个人为一组,回到一万年前的故事,找出不懂或认为好的地方,进行小组交流学习。

3.汇报交流情况:

(1)故事发生的时间、季节、天气、远处有大海、近处有松树。(2)故事的主角:苍蝇、蜘蛛

(3)作者是怎么描写苍蝇和蜘蛛的?哪些词句让你感觉用的特别好,为什么?

(4)苍蝇和蜘蛛被困在松脂球里的原因是什么?(5)松脂球是怎么变成化石的?

(6)从中让你得到了关于琥珀的哪些知识? ①琥珀是古代松柏树树脂的化石 ②化石是由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埋藏在地下,经过漫长的时间变成跟石头一样的东西。

4.回顾全文,我们知道琥珀的形成需要经历哪些阶段?(1)形成松脂球(2)变成化石

5.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哪些收获?

6.小练笔:请你根据这颗奇异的琥珀的样子和它形成的条件,自己推测一个发生在一万年前的详细情形。

《奇异的琥珀》教学反思

二、教学思路: 1.这颗奇异的琥珀是被怎么发现的?找出相关内容读一读,还可以进行分角色朗读。

2.以课题中“奇异”二字入手,让学生说一说《奇异的琥珀》到底“奇异”在什么地方,引出琥珀的样子和价值。

3.根据琥珀的样子,引出琥珀的形成过程,让学生找出相关内容读一读,再想一想,它的形成过程中都需要哪些必要条件?这时可以课件出示几个词语,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将词语扩充成句子,总结出琥珀形成的过程,结束后,再次回到形成过程,体会作者在描述故事的过程中哪些语句用的特别好,有感情的读一读,感受这些生动形象的语句的表达效果。

4.对全文进行回顾总结,接着进行小练笔,让学生根据琥珀的样子和它形成的必要条件,自己推测它的形成过程,完成300字左右的小练笔,进而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探索精神,同时加强写作训练。

三、主要教学方法

1.读:首先要求学生自己读,通过自读把握本课生字生词,努力把句子读通、读顺、读懂;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由词语到句子、到段落,理解文中生动形象的语句的表达效果;接着,指导学生有感情的读,读出文章中优美词句所描绘的情境和氛围,指导学生背诵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2.小组合作:四人一组,根据自身情况选定组长、记录员、发言人、补充员等职务,将自己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交流与讨论,记录员汇总后,由发言人在全班交流时进行发言,如果发言不全面,则可以由补充员进行补充说明。

3.练笔

让学生根据这颗奇异的琥珀的样子和它形成的条件,自己推测一个发生在一万年前的故事。

四、反思与改进 1.课时内容变动

在原设计中,我仍然将全文教学放在两课时完成,但第一课时着重于讲解奇异的琥珀的发现、样子和价值,第二课时讲解琥珀的形成过程,但后来觉得,这样划分后,小练笔不能随堂练习会降低学生探索和习作练习的效果,同时将全文划分两课时又失去了流程的完整性,所以将设计内容进行了整合,第一课时用来对指导学生学习课文,以读、问、交流、汇报的形式将琥珀的发现、样子、价值和形成过程进行整体学习,第二课时着重于学生科学探索精神和习作能力的培养。

2.优点

(1)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思路清晰、完整,课前准备充分,课件效果较好。

(2)能放能收,对于一些简单易懂的问题,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自己解决,既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又节省了时间,还能让学生养成自学的习惯,提高阅读能力;

(3)汇报交流又练习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四人合作学习还能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精神,凝结团聚力。(5)教态大方得体,和学生之间建立了良好的默契关系。

(6)课堂及时对学生出现的错误予以纠正,注重学生语言组织能力的培养,尤其在总结琥珀的形成过程时,以字扩句,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语言总结能力,而且还很好的练习了学生的造句能力。

(7)分角色朗读对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用的比较到位。3.不足

(1)板书时字体不工整、版面不够整洁,板书设计能力欠缺,需要平时多家训练。

(2)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时,没有范读,学生读之前没有特意交代其他学生注意听,听完后对朗读的同学进行评价。

(3)对文中描写苍蝇和蜘蛛的词句的欣赏不够,只是让学生在交流完汇报的时候说了说,老师没有着重提出来,让学生有感情的读,如果能提出来具体的词句,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在读的过程中体会某些词语的妙用,将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有更大的帮助。

4.改进方向

(1)加强教学基本功训练,尤其板书的设计与应用。

(2)加强教学中学生对好词好句的理解、积累与运用,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3)坚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努力改进教学方法,以学定教,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学会学。

奇异的琥珀教学设计篇5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中这块琥珀的奇异之处及琥珀的形成过程,激发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2、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以及课文中生动形象的语句的表达效果。

3、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4、帮助学生认识“琥、珀、脂、黏、稠”,会写“琥、珀、嗡、脂、晌、渗、澎、湃、黏、稠、详”,掌握“琥珀、松脂、晌午、渗出、澎湃、黏稠、详细”等词语。

教学重点:

从人们推测的故事中,了解这块奇异的琥珀形成的过程。

教学难点:

明白人们是根据什么推测的,以及琥珀形成的必要条件,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

教学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理解题意。

二、初读课文。

﹡正音:“珀”字读“pò”,不要读“bó”;“脂”读“zhī”,不要读“zhǐ”;“湃”读“pài”,不要读“bài”。

﹡易写错的字:“澎”字中间部分的“士”不要写成“土”;“湃”字中的“拜”字左边不要多一横,右边不要少一横;“黏”字左边笔画较复杂,左半部不要丢掉中间的一撇一点,不要把下面写成“水”。

﹡理解生字词。

三、想一想课文大意。

主要写的是人们根据一块奇异的琥珀来推测出琥珀是怎样形成,怎样发现的,以及这块琥珀的科学价值。是1篇说明文。

四、理清文章层次结构:

课文共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12自然段)写这块奇异的琥珀的形成过程。

第二部分(第13——17自然段)写这块琥珀被发现。

第三部分(第18自然段)写这块琥珀的样子和价值。

五、指名或推荐学生逐段朗读全文,检查是否达到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六、默读课文第一部分内容,采用不同的方式简要写出琥珀的形成过程。例如:列表格、画箭头、写小标题、文字叙述等方式。

七、你对琥珀还有哪些了解?针对课文内容还有什么疑问?

附:板书:

形成(1—12)

21奇异的琥珀发现(13—17)

样子、价值(18)第二课时

一、回顾初读内容

1、上节课我们初步认识了一种化石,它叫什么?——琥珀

谁能简单地向大家介绍一下什么是琥珀?

2、课文围绕琥珀写了哪些内容?——形成、发现、样子和价值

3、编者把文中写的这块琥珀称之为“奇异的琥珀”,“奇异”是什么意思?——跟寻常的不一样,奇怪而特别,与众不同,令人惊奇而诧异。板书:与众不同令人惊异

二、深入学习课文

(一)透过“样子”,感受奇异

我们大家一起来看看这块琥珀,它奇异在哪呢?

1、相继出示图片和文字,指读

在那块透明的琥珀里,两个小东西仍旧好好地躺着。我们可以看见它们身上的每一根毫毛。还可以想象它们当时在粘稠的松脂里怎样挣扎,因为它们的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

2、交流“奇异”之处:

“两个小东西”:苍蝇和蜘蛛,是一对天地,同处一室,实属不易;

“仍旧好好地躺着”,“身上的每一根毫毛”,“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完好无损,清晰可见,就象是昨天刚发生的事一样,不得不为之惊叹。

3、带着惊异之意,我们再来读读这几句话。指读、齐读。

4、惊叹之余,我们不由得会产生一系列的疑问:学生交流后归纳:这块琥珀到底是怎么形成的?

(二)揣摩“形成”,感受奇异

1、今天,我们不妨跟随科学家们,本着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探索奥秘的科学精神,以文字为依托,去想象一下这块琥珀的形成过程。

上节课同学们通过初读课文,分别用不同的方式把这块琥珀的形成过程勾勒了出来。在你仔细阅读文章内容,想尽办法弄清这块琥珀是怎样形成的同时,透过语言文字的描写,是否也感受到了它的奇异之处呢?

2、在上节课初读课文自己自学的基础上,再次认真默读课文的第一部分,完善你的想象,然后讲给大家听。

3、这块琥珀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怎样的过程?——松脂球化石

谁先来讲一讲松脂球是怎么形成的?

4、指名讲:在听讲的时候可以在书上做一些标记,谁知道做什么标记?——精彩之处、遗漏之处、不明之处

为什么要做标记:为评议做准备,免得遗忘。

5、听后评议:针对精彩之处、遗漏之处、不明之处谈出自己的看法

时间漫长:约莫一万年

自然环境:夏天正午阳光强烈树林中高大的老松树渗出厚厚的松脂松脂不断地往下滴

主人公苍蝇:一心一意打扮自己心情愉悦

蜘蛛:一心一意寻找美食神情专注

6、他刚才的讲述深深地吸引了大家,他哪讲得绘声绘色、富有情趣?——体会生动形象语句的表达效果。

7、大家把这样的句子找出来,有声有色地读一读吧!

8、所有的条件都具备了,松脂球就能形成了吗?——还要有一个恰当的时机

这个时机在什么时候出现了?发生什么意想不到的事了?谁来读读第7自然段?听后谈感受。——抓住“刚好”一词,感受“瞬间巧合”之奇异。

9、“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都过去了,这时为什么又提到苍蝇和蜘蛛,而且是“成千上万”只?——这块琥珀的魅力之所在——太少见了!

9、自己练习完整地讲一讲松脂球的形成过程。

10、松脂球又是如何变成化石的呢?

地壳变化:淹埋

时间漫长:又是几千年

(三)谈论“发现”感受奇异

1、一个“巧”字贯穿了这块琥珀的形成过程,那它的发现是否也存在着一种巧合呢?

2、自读第三部分之后进行交流。

(四)分析“推测”感受奇异

1、这种种巧合给这块琥珀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在感叹它本身“奇异”的同时,我们是否也在为科学家们的研究成果感到惊奇呢?指读地18自然段:能够从哪感受到?——“可以推测”、“可以知道”。

2、“推测”的意思是根据已经知道的事情来想象不知道的事情。科学家们知道的是什么?不知道的又是什么?——知道自己已有的知识、琥珀的样子和发现琥珀的过程,不知道它是怎么形成的。

科学家们就是依据这些,进行了合理的想象和推测。

3、我们再来看看描写琥珀样子的语句,和前文中的哪些描写相吻合?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想象和推测要有科学依据,不能凭空瞎想。

4、作者的这段描写也是很有层次的,我们不妨试着把它背下来吧!

看到想象推测

三、揣摩写作特点

1、这是1篇说明文,与你以前读过的说明文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有很多生动形象的语言,富有文学色彩,动植物富有人情味„„

2、本单元也要求我们写1篇说明文,到时可以采用这种写法试一试,一定会有不错的效果。

48 20480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