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伴我成长作文字5篇
古诗伴我成长作文字篇1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是我最喜欢的诗句,只有多读书、把书读透了,才能落实到笔下写出最美的文章。
在我三、四岁的时候,幼儿园老师教了我一些古诗,慢慢地我喜欢上了古诗,从此我便和古诗结下了不解之缘。暑假的时候,老师布置我们看《中国诗词大会》,我便又重温了古诗词的美好韵味,更勾起了我对古诗的浓浓深情。
当我看到学校的桃花开了,我便会想到“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看到冬天有人垂钓便会想到:“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看到妈妈我便会想起;“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让我深深感受到了母爱的伟大。
看到老师便会想起:“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诗让我理解了老师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
记得有一次下课了,同学们出去玩儿了,可我不想出去,便看起了《唐诗三百首》。时间飞逝,不知不觉上课了,我是班长,上课了应该喊起立了,我却被优美的诗句迷住了,还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同桌推了推我,小声说:“上课了,该喊‘起立’了。”我这才反应过来,可站起来却随口喊了声:“天下谁人不识君。”同学们都愣住了,随后便笑了起来,这样的事还有很多。
有了古诗词,我的生活变得更快乐了;有了古诗词,我也懂得了更多的知识。我相信,有了古诗词,世界会变得更美好,更幸福!
古诗伴我成长作文字篇2
从我记事时起,爸爸妈妈就开始教我古诗词了。
三岁的时候,妈妈就教我背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地头思故乡。”当我吟起这首诗时,在我的耳际就会响起一阵又一阵的亲人雷鸣般的掌声。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上小学低年级时,贺知章的这首《咏柳》便是我必背的古诗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上了中年级,要背的诗也越来越复杂了。像什么:“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这些诗都包含着浓浓的情意。
我越长越大,古诗词也越来越难。
渐渐的,我上了高年级。成为同校弟弟妹妹们的大哥哥,学习的古诗词也更上一层楼了。“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就是我们课本上的一首,孟郊写的《游子吟》。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深深的爱。
古诗词是我从小到大,伴我成长的好伙伴。我愿在古诗词的海洋里成长。
古诗伴我成长作文字篇3
古诗词,充满诗情画意。它可以给我们丰富的想象出诗人复杂心情,感受其中的画意。
古诗词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它源远流长,每1篇都是名家辈出、佳作纷呈。古诗内容广泛,有的咏山川、田园之美,有的写边塞将士的英勇气概,有的记述民间疾苦……一首首诗作,一面面镜子,反映社会生活,映照人们心灵。一首首诗作,是一幅幅生动的画,给人带来欢乐。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上幼儿园的我,好奇地看着月亮,周围非常安静,月亮照在地上,像一层白霜。远在他乡的诗人,一看见月亮,就会低着头思念起自己的家乡。这一幅月光图啊,让我想起宋代作家苏轼的一首词:“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乡是何年……”这一首词和李白的《静夜思》一样,用简洁的字笔来描述一幅生动的场面。
有一次老师给我们一幅画,上面画着一个姑娘,撑着一只小艇,旁边有几朵荷花和荷叶。老师问:“谁能猜出这首诗啊?”我站起来,脱口而出:“莲花坞,王维,日日采莲去,洲长多暮归。弄篙莫溅水,畏湿红莲衣。”老师大吃一惊,说:“这么厉害?”我说:“当然,我会想像那一幅画面,然后就背出来了。”同学们都向我鼓掌呢。我喜欢王维,他是一位画家,也是一位诗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从这以后,我每天背两首诗词,我的成绩也名列前茅。我感受到古诗的香气和韵味,古诗扩大了我的视野,增长我的知识,提高了我的文明素养,我也知道每一首诗中会有一幅画面。
古诗词,是中国的传统文化,有着悠长的历史。有的古诗词使我忧伤;有的使我生气;有的使我开心;有使我振奋。每一首诗都蕴含着一幅画,使人回味无穷,受益匪浅。古诗词,陪伴我成长。
古诗伴我成长作文字篇4
古诗,乃文化之精髓,语言之精练,内容之浓缩,意义之深长。它宛若一座穿越岁月长河的桥梁,横跨在我们心中,与古代相联,古朴又震撼人心!
我,是一个爱诗的女孩。古诗,让我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它,就这样陪着我慢慢长大。
种下“诗”的种子。
孩时,诗的墨香便环绕着我。我有一个姐姐,那时他刚好上小学。她时常会拿出课本,静静地坐在窗边,用那清脆悦耳的声音朗诵古诗。这时,我便会乖乖的坐在姐姐身旁,静静地聆听——“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有时,我听着,听着,便在脑海中展开了另一个世界的憧憬与想象……这样一来,“诗”便在我幼时心中扎下了深深的根,那朴素玉洁的花,便随着我的成长,悄然开放。
与“诗”携手,共同成长!
还记得,我背的第一首诗,至今仍是记忆犹新。偶尔与爸爸手牵手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暮然间,望到池塘中的几只大白鹅,它们脖子高高地挺着,不住地叫着:“嘎——嘎——嘎。”不知不觉中弄碎了水中的浮萍,那清脆的绿色,随着水纹荡漾开来。我好奇地望着这群快乐的天使。紧接着,爸爸便高声吟诵起来:“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于是,我便学会了人生中的第一首诗——《咏鹅》。
上了小学,古诗的积累量大了。学习古诗,我再也不是从前的不求甚解,我有了自己的感受和见解。我读出了诗中不一样的美。我认为,美就是龚自珍“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献身精神;美就是苏东坡“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的超脱与豁达;美就是王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清幽与恬淡……升入初中后的我,对爱国诗篇更是情有独钟。文天祥一句惊天动地,气壮山河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达了他至死不渝的精神。范仲淹的一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表现了他胸怀四海,为国家肝脑涂地,呕心沥血之情。在魂归西天之际,陆游拖着病躯,挥笔颤颤微微写下“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千古绝唱!
悲哉,壮哉!雄哉,前辈们,我为你们自豪!
腹有诗书气自华。
量的积累,达到质的飞跃。古典诗词已伴随着我的成长,融进了我的生活。它改变了我,也成就了我,它已成为一种潜在的气质,如影随形,将会与我相伴一生!
古诗的魅力,正如那灿烂的阳光,继续照耀着我茁壮成长,我也要与你白首不分离。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这上下五千年的漫漫征途中,诗词的探索永无止境,不会停息。接下来,将会由我们接力,继续传承和发扬!
古诗伴我成长作文字篇5
记得我四岁的时候,爸爸给我买了一本带图画的《唐诗五十首》。每天吃完晚饭,我都会迫不及待地坐在阳台的护栏上,津津有味地听妈妈给我读诗、讲诗,那时的情景至今还历历在目……
七岁的时候,上小学了,从此每个学期我们都会学四首以上的古诗,在老师的传授下,我不仅能将《春晓》、《村居》等古诗倒背如流,还能准确无误地解释其中的含义。
经过这样几年的锻炼,不仅培养了我对古诗浓厚的兴趣,还能运用自如。不信吗?
那是一个星期天的早上,阳光灿烂。一大早我就被妈妈从床上叫了起来,我揉着朦胧的眼睛,嘴里自言自语地背着孟浩然的《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妈妈不耐烦地说:“别背了,快去洗脸吃饭吧!”
在妈妈的再三的催促声中,我很快地吃完了饭。我把碗里的饭粒全部巴拉进来嘴里,还把饭桌上的米粒也捡起来送进了嘴里。妈妈见了说:“哎哟,今天的女儿怎么这么乖呀?把饭桌上的米粒也捡起来吃了。”我说:“妈妈,你小时候学过《锄禾》这首古诗吗?”说着,我就背起了这首古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接着,我又说:“古人告诉我们饭碗里的每一粒米都来之不易,是农民伯伯用汗水换来的。所以老师教育我们,从小就要养成爱惜粮食的好习惯。”妈妈听了我的话,不住地点着头。
不仅如此,当我和小伙伴出去游玩时,见到长长的柳枝抽出了细细的嫩芽,那柳枝在微风的吹拂下,好像是一位美丽的少女在梳理着漂亮的长发,我不由吟诵起“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河岸边,枯黄的茅草中,已经钻出来小小的嫩芽。远看还不明显,走近细看时已经一片葱绿。看着这美丽的景色,我不禁脱口而出:“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我的小伙伴笑着说:“哟,你快成一位小诗人了。”我微微一笑,说:“什么小诗人呀,我不就是把古诗灵活运用了吧。”
看!这就是古诗的魅力。这不仅能丰富我们的知识,还给予我们美的享受。所以我要说:“一路有古诗,快乐在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