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伙在家创业致富例子视频 农村人在家创业实用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读预览】此篇优秀范文“农村小伙在家创业致富例子视频 农村人在家创业实用”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整理分享,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此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农村小伙在家创业致富例子视频 农村人在家创业篇1

2013年严漫从西安美术学院毕业,虽然成绩优秀,但她找工作并不顺利,“很多时候,我去公司应聘,人家看见我戴的助听器,根本不愿意给我机会。”碰壁的次数多了,倔强的严漫横下一条心,既然找不到合适的工作,那就自己当老板,给自己打工。

选择什么项目呢?严漫打算做农业,并用半年时间考察了市场,“我去了河南、湖南等多个省份,跑遍当地农贸市场,最终决定养鸽子”。

2014,严漫和来自武汉职业技术学院的同伴一起,在青山注册成立武汉鸿飞鸽业科技有限公司,在黄陂区罗汉街建起了占地100余亩的生态养鸽基地。

拟建湖北大型养鸽基地

原本拿画笔的手现在却用来养鸽子,跨越如此之大,严漫坦言“中间遇到过不少坎儿”。

因为起步资金不够,一开始她只买了1000对白王鸽和灰王鸽。“去外地调研市场时,我也曾‘卧底’当地的养殖场,偷学养鸽技术。原以为养鸽不难,谁知基地建起来后,尽管百般精心喂食,鸽子还是不断死亡,2个月就死了400多只。”

看着每天都在减少的鸽子,严漫心里很着急,是放弃还是坚持?最终,不服输的她选择“输也要输得明明白白”,一定要找出问题出在哪儿。

那段时间,严漫吃住都在养鸽基地,一天只睡几个小时,大部分时间都在观察鸽子的状况。最终她发现,鸽子死亡是因为疾病预防技术不到位。她一边请教专家,一边买回大量养殖书籍自学养鸽技术。最终,半路出家的严漫变成了肉鸽养殖的能手。

爱动脑筋的严漫还勇于创新,她自主研发的自动化机械养殖系统,不仅提高了养殖效率,还降低了人工成本。“用传统的人工养殖方式,1个工人最多喂养14对鸽子,而采用机械喂养,一部机械可以同时投喂食54对鸽子。这就意味着,1部机械可以代替4个工人。”

目前,鸿飞鸽业常年存栏量在8000对以上,计划未来两到三年存栏30000对-50000对以上,填补湖北无大型养鸽基地的空白。

农村小伙在家创业致富例子视频 农村人在家创业篇2

600亩的红薯地一望无际,十几位工人一字排开,在认真地给刚钻出地面的红薯苗追施营养有机肥……这是记者5月24日在沈丘县纸店镇小李庄村看到的景象,这片红薯地的负责人,就是海归硕士李建峰。

七年的留学生涯,李建峰学到的不仅仅是课本上的知识,国外先进的企业管理模式,甚至是农业生产模式,都对他产生了很深的影响,因此回国以后的李建峰踌躇满志,渴望将自己在外看到的、学到的运用到实践当中。

本来回国以后李建峰主要负责家里服装厂的管理工作,因为公司是在乡镇,所以平常接触农村群众的机会也比较多。“慢慢地我发现他们仍在延续传统落后的生产方式,一家一小块地,基本都在种植粮食作物,一方面不能有效地形成产业链,不能把效益最大化;另一方面也无法适应千变万化的大市场和广泛联系的市场经济。”李建峰说,他通过与这些群众的交流发现,其实大家都有强烈的致富愿望,只是发展特色种植受市场行情制约有风险,村民们不敢冒险,同时又被土地制约,不能外出谋求其它发展,从而导致他们固守现有生活的情况。

“我当时就觉得国外的大农场模式可以解决这种矛盾,有少数人把土地承包起来,不仅能有效地使用大型机械耕作,节约成本和时间,还能将大多数人从土地上解放出来。”李建峰说,“后来我通过调查,发现在国内已经开始推广和农场模式类似的‘土地流转’,我觉得这种模式还要更好,因为农民不仅从土地上被解脱出来,还能按时获得相应的土地租金,勤快点再外出打工,能拿两份钱。”

“建设纸店,服务三农”可不是一句空话,找到解决之道的李建峰立即着手开始准备土地流转的相关事宜,成立了“东明农民合作社”,并考察合适的种植项目。

他通过前期的调查发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观念的转变,红薯制品将在生活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尽管人们正在通过拉长产业链的方式来刺激红薯的生产和淀粉加工,但仍满足不了市场需求。目前,不含明矾等任何添加剂的红薯制品,以口感优美而深得消费者青睐。

产品用途广,原料价格低廉,加工开发增值空间大,前景良好,李建峰最终将自己创业的项目锁定在加工淀粉、粉条及相关食品上。

李建峰通过当地政府了解到了土地流转的相关政策,随即决定承包土地搞创业,并把项目选定在种红薯,同时将产业链延伸至淀粉、粉条加工上。

他从自己老家小李庄行政村流转的1000亩土地也全部完成了相关手续,2014年9月,李建峰的第一批600多亩秋红薯顺利种下。

流转土地、建厂房、买设备……李建峰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2014年9月,600多亩秋红薯顺利种下;当年12月,600亩秋红薯喜获丰收,亩产达到6000多斤。据李建峰介绍,一般秋红薯产量要比春红薯低,每亩6000多斤的产量已经是很好的了,这与他科学种植的理念是分不开的。“这批红薯从育种到种植,再到中期的管理,后期的采收,都有专攻红薯种植的农业科研人员全程指导。”李建峰不无得意地对记者说。

不仅种田要科学,产业管理上的科学合理与统筹规划,也是李建峰这位海归硕士的一大法宝。“我们都担心这红薯过冬不好放,结果厂房建成和收红薯时间正好对上,一点都不耽误做粉条。”员工李朝方说。

李建峰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按每斤红薯出一斤粉条的比例计算,这一季秋红薯他获利近百万元。

“等今年春红薯下来利润更可观,亩产能达到8000多斤,到时候就可以让大家看到真正的利润,吸引他们投身这个项目。”李建峰表示,“我们还要打造生产过程全公开的观光农产品加工产业。到时,粉条加工生产全程对客户开放,让他们买得放心,吃得安心。”

李建峰,沈丘人,毕业于天津大学,2005年~2012年先后在美国中田纳西州立大学、温斯洛普大学留学,分别获会计硕士学位和mba学位。

48 8687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