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贤事迹材料【范例4篇】
【路引】由阿拉题库网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乡贤事迹材料【范例4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乡贤事迹材料【第一篇】
摘 要 著名史学家罗香林在收集整理广东地方文献方面作出过重要贡献:他努力完善广东地方文献公藏的建设,并对广东近代史料、广东客家文献和兴宁地方文献资料等进行过卓有成效的整理。这些与他作为广东人和作为史学家的双重责任是密不可分的。
关键词 罗香林 地方文献广东
中图分类号 G25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7326(2005)O5一OllO—04
罗香林(1905—1978年),字元一,号乙堂,广东兴宁人,是中国现代著名史学家。他大半生工作生活在岭南,早年即以华南民族为研究对象,其一生大量研究工作都与广东地方文献密不可分。梳理罗香林有关收集整理广东地方文献的工作,可以使我们更全面地了解他的文化品格和治学特点。由于迄今尚未见有这方面的专论发表,本文不揣浅陋,试就罗香林在收集整理广东地方文献方面所作的贡献作些探讨。
一、建设广东地方文献公藏
1936年秋至1938年秋,罗香林担任广州市立中山图书馆(今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馆长,对图书馆的地方文献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罗香林十分重视广东地方文献的征集和保存。他认为,广东“先贤先烈之遗迹遗著,皆邦国人文思想之所寄,民族精神之所关,若不急谋搜集珍守,必为风雨所侵,虫蚁所蛀,再更百数十年,必遂湮灭残缺,征无可求,考无可据矣,兹岂不可惧耶!”因此,“凡属本省先贤先烈,以及乡邦俊彦,墨客骚人,以至方外闺阁,苟有著述,或书画墨迹,及其他遗物,以及行状影片之什,无论多寡,及已锓板与否,皆拟搜集,珍藏纪念。” 在罗香林的宣传倡议下,广东各界人士尤其是各地的收藏家纷纷将有关广东本省的著述寄赠中山图书馆,使该馆地方文献的数量不断增加。在此基础上他筹建广东文献陈列室,并组织编制《广东书目》。罗香林非常重视对广东地方文献史料的整理,他计划组织编撰《广东艺文备征目》和《广东金石叙目》。前者的内容,是将广东先贤先烈的遗著,无论存佚,全部加以叙录,那些已在阮元《广东通志·艺文志》及广东各府州县志书中出现的,或曾被各藏书家的书目叙及的,则逐类进行考订,其原书尚存者,则调取校勘,先前的叙录有误或不足的,则正之补之;那些未经前人叙录的,则据现存资料慎加叙录,其见于各氏家谱或传状墓碑者,亦严加校考,按实叙录。罗香林认为,此书编成后,一方面可以成为省内外人士搜罗广东著述的依据,另一方面,也可作为一般学人研究目录学的参考。后者的内容,是将广东省会及各县清代以前所有各种金石碑刻、题名砖瓦等概加叙录,其见于各书记录者,分别考索,误者正之,不足者补之;其新近出土,或旧存而未经前人叙录的,则依拓本或实物入录。这样,一方面可藉以保存本省史料,另一方面可为省内外搜罗广东金石拓本以作史迹考订的人士提供参考。遗憾的是,这项编印计划因抗战的迫近未能够最终完成。
抗战结束后不久,罗香林担任了当时教育部清理战时文物损失委员会的粤港地区代表, 组织调查广东抗战时期文献文物损失情况。他还积极支持创办广东文献馆,并成为该馆9位理事之一。广东文献馆成立于1946年9月, 其宗旨是:运用科学方法,配合时代精神,以征集保存、整理研究广东文献,促进发扬乡邦文化。到1948年初, 该馆已征集到广东著述1600多种,5万多册,其中包括广东最早的通志—— 明嘉靖戴琛《广东通志》。1947年1月, 广东省文献委员会成立,罗香林任副主任委员,一度主任委员,兼任文献委员会编纂组组长。他先后主持召开文献委员会的3次会议,计划重修广东通志,整理广雅书版,刊印《广东文献通讯》,刊行《广东文物》专集,并计划广泛征集地方文献资料,包括:“本省沿革有关之府厅州县各种旧志书及各项地图,本省有关之诗文著述及金石拓片,本省流传之礼典乐器,本省之各地方民俗歌谣,本省及地方之古迹名胜照片,本省重要及特殊方物之照片,本省公私机关团体发行之刊物,本省私人著述或译述,本省乡贤名宦之遗迹遗像传记行述碑志,本省人民私家谱牒等。” 广东各主要文献机构利用当时教育部分配给广东的文献复原费进行分工:广东文献馆重点搜购广东先贤资料和革命史料;广州市中山图书馆重点搜购广州史料;广东省立图书馆则重点搜购广东地方志及广东学术典籍。在政局动荡的情况下,罗香林与一批有责任心的文化人为广东地方文献公藏的建设作出了自己最大的努力。
二、整理广东地方文献资料
还在清华大学读书时罗香林就已立志终身研究华南民族问题,因此他非常注意挖掘和整理广东历史文化资料。加几岁时他曾计划编著《广东志书考》,欲将广东通志及广东各府州县志无论存佚,“概为考其编纂沿革、修撰经过、内容编制、史源得失、诸家叙录及其他有关事项,博综条贯,以为专书。其有原志尚存者,则为注明庋藏入地,以为研究广东人文演进、地方异宜之参考。” 由于人事拘牵,这个计划未能完成,尽管如此,他还是在任职广州市立中山图书馆期问将该馆所藏方志编成了《广州市立中山图书馆方志目录》一书。罗香林一生利用广东地方文献资料作了大量专门研究,涉及民族史、古代史、近代史、港澳史、华侨史等许多方面。他在进行学术研究的同时,对广东地方文献资料进行过一些专门的整理介绍。
1.整理广东近代史料。
1932年,罗香林受燕京大学国学研究所委派,在广东作人类学调查,乘便留心搜罗广东各地方的史料文献。他偶然得到稿本《刘永福历史草》,内容记叙黑旗将军刘永福抗法御日和征剿南服的经过,是刘永福晚年口述、由其家庭教师黄海安笔录的,约10万字,无章节,未及整理。罗香林认为这是有关黑旗军宝贵的原始资料,于是进行整理标点,将原文叙录未尽或与他书异同错综、足资印证者,略予考订,附案其问,并撰写导论,于1936年将此稿本公开出版。该书日后成为史学家研究刘永福和黑旗军的重要参引资料。
20世纪30年代初,罗香林搜集到鸦片战争期间广东民众抗英的一些原始资料:清道光年间的抄本《时事文件》和稿本原件《东平总社签捐簿》,对之进行整理,并增以江苏省立国学图书馆藏的旧抄本《广东夷务事宜》中的《粤义民文告》等,合辑为《鸦片战争粤东义民抗英史料叙录》在《社会科学丛刊》发表。其后,他还将旧抄本《时事文件》中其他一些资料——鸦片战争时期弹讽当时官吏的诗歌及说部拟目整理成《鸦片战争粤人说部与诗史》,发表在《书林》杂志。罗香林藏有抄本《天地会文件》一册,与当时已出版的平山周《中国秘密社会史》及萧一山《现代秘密社会史料》中的有关内容相似,但文字及篇幅略有不同,他将之标点,辑录为《天地会文件》在《广州学报》发表。罗香林将这些珍稀少见的资料及时整理发表出来,一方面是为有关的专业研究提供更多史料,另一方面,也为号召海内外收藏者继续公开补充相关史料。
罗香林还非常重视整理广东近代学者的遗著。晚年他任教香港大学,感念港大中文系创办者、首届系主任赖际熙的贡献,多方搜集赖氏遗文,辑录成《荔坨文存》出版。
2.整理广东客家文献资料。
罗香林早在中学时代就开始收集客家歌谣,至1925年冬,已收录广东梅县、兴宁、五华、平远和蕉岭一带的歌谣200多篇。其后,他以通信的方式向各地客家朋友进一步征集客家歌谣。1926年秋,刚刚进入清华学习的罗香林着手编辑广东客家歌谣集,并以客家歌谣研究会的名义撰写《征集客家歌谣启事》,广泛征集客家歌谣及其他客家平民作品。该歌谣集1928年编就,1936年出版,书名《粤东之风》,内容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探讨客家歌谣的背景、价值、分类和考订等问题;第二部分为500余篇歌谣。罗香林收集选择广东客家歌谣的标准是:要富有文学意味;能代表一种特殊风俗或生活的;能代表平民的心理的;能表现儿童的真性的。他认为,“歌谣除了艺术上的贡献以外,尚有代表民间风俗习惯和语言转变的价值,而且还可以为教育家增进教育效能的工具。” 朱自清先生评价说, 罗香林的广东客家歌谣集是当时众多客家歌谣集中最完备的。
罗香林辑录《粤东之风》后,即有意研究客家历史文化。1930年冬,在顾颉刚等人的支持和推动下,他拟订《编辑客家史料丛刊计划书》,并在广东各地报章上刊载征求客家史料的启事,最早是在汕头的《汕报》上。启事谓:客家史料之编纂,当以客家各氏谱乘所载其上世迁徙源流与族裔之分布为主要部分,故冀各地客属贤达,将其所藏其族新旧谱乘惠寄研究,其有编卷繁多,不便全寄者,则乞摘要惠寄,惟摘抄时,须将该谱之修撰年代与主修人名,及所摘页数卷数等代为注明,等等。不久,即有梅县、兴宁、和平、平远、五华等地十几人将所藏或所修族谱或族谱摘要寄赠罗香林。1932年春,他在广东北江东江一带调查客家文化,所到之处皆设法索阅当地客家族谱,就地摘抄,得阅始兴、南雄、惠阳等地客家族谱十多种。以这些客家谱乘资料为基础,罗香林写成《客家研究导论》,于1933年出版,该书奠定了中国客家学研究的基础。其后,罗香林任职各地,仍然继续搜集与客家有关的资料。抗战之前,他获读花县《洪氏宗谱》,据此写成《太平天国天王洪秀全家世考》一文,发表在《广州学报》上。1940年代罗香林借阅到大埔、紫金、乐昌、兴宁、五华等地的一些族谱,这期间,他根据有关族谱资料对孙中山的家世源流进行了研究。
1949年以后,罗香林移居香港,继续向在港的客家人士询访谱乘,又借获摘抄了一批族谱资料。1965年,罗香林将自己保存下来的客家谱乘资料整理出版,书名为《客家史料汇篇》。至此,罗香林搜集客家谱乘已30余年,成为公认的客家学研究的权威。
3.整理兴宁地方文献。
罗香林对家乡怀有很深的感情,认为:“兴宁处粤之东隅,去闽赣殊近,其素习兼具粤赣闽之长,明耻尚义,隆礼守法。而贤能之士,每孕育其间。” 从20世纪30年代起他开始留意搜集、介绍兴宁学人的著述,曾在《书林》杂志上连载《四库别藏叙录》,主要介绍明代兴宁人的诗文集。40年代后期,罗香林与一批兴宁籍学者、文人发起筹印《兴宁耆旧丛书》,由他主持其事,计划第一集刊印书稿20余种,因政局动荡,未果。1958年,罗香林在香港与几位兴宁籍实业家发起辑印《兴宁先贤丛书》,由他拟定辑录略例,经过近20年的搜访、甄选、整理、校勘,该丛书第一集l0册先后辑印完成,共收入明、清和民国时期l4位兴宁学者的25种著作,内容涉及经解与小学、史乘与考据、诸子与方技、诗文与批评等。罗香林辑印《兴宁先贤丛书》的目的,正如他在此书跋中所说,“自昔国人辑印其郡或其邑先代丛书,俱以其有裨学术教化与地方文献也。而兴宁先贤丛书之辑印,则并有发扬先贤志业微意。”他还曾计划编辑《兴宁文征》,专门收录那些有价值却未能成帙的单篇文章,未果。
罗香林非常重视兴宁志书的搜集整理,认为志书对一邑文物之升降与社会之荣枯,关系至密。他在各地图书馆、书坊和诸家目录中先后搜集或传抄到《正德兴宁县志》4卷、《崇祯兴宁县志》6卷、《咸丰兴宁县志》l2卷、《兴宁图志考》1卷、《兴宁山志》2卷等。他曾根据这些资料写成《兴宁旧志考》和《兴宁明清县志考》两篇文章。1971年,应台北学生书局之约,罗香林将上述5种兴宁志乘交付影印,并为之作序,书名《兴宁明清县志》,为精装2册。罗香林始终以护持乡邦文献为己任,晚年还将自己所藏兴宁人的诗集,撷其精英,或有原集已佚而曾见别书征引者,则为转录,辑成《兴宁二十五家诗选》,于1973年出版。诗选收录了上自北宋下迄民国共25位兴宁诗人的作品,并附作者小传,或以诗传人,或以人存诗。该书被认为是兴宁诗家之大成,精华之所在。
三、对广东地方文献的责任
罗香林在收集整理广东地方文献方面所作的不懈努力缘于他作为广东人与作为史学家的双重责任。
作为广东人,罗香林非常热爱乡邦文化。他曾写道,“窃我粤东,..灵秀所钟,人文独盛,其间潜心学问,锐意述作,兢民族之光誉,为不朽之大业者,代不乏人,而俗重气节,士矜义烈,每值国家多故,辄大声疾呼,不避艰虞,以图挽救,..”。他不同意那种谓广东是文化落后的地方、学术界的沙漠的说法,多次撰文和演讲,介绍广东在中国学术史上的地位。他认为广东学术思想,从汉代以后,愈演愈广,愈进愈深。具体说来,两汉至隋朝,为接受中原学术的时期;唐至宋元,为冶合内外思想而自为风向的时期;明代至清季,为岭学系统成立的时期;清末至当前,为科学发扬的时期。他认为广东学术的特性与前途可以概括为:“转移风气,有开必先,实大声宏,与国同寿”,呼吁人们应将广东的学术文化发扬光大,而不可妄自菲薄。另一方面,他也指出,广东地理在给予广东学术思想以优越条件的同时,也带来不少的困难,“气候上湿热时间较长,使学术研究者较易疲倦,而文物资料亦较难保藏”。罗香林认为,在这样的情况下,文化人应当义不容辞地担当起搜救保护整理地方文献的重任。罗香林十分敬重客家先辈黄遵宪,他一直珍藏着黄遵宪写给兴宁学者胡晓岑的一封亲笔信,黄遵宪信中写道:“记阁下所作《扮榆碎事序》有云吾粤人也,搜辑文献,叙述风土,不敢以让人。弟年来亦怀此志。”这话也道出了罗香林的心声。
作为史学家,罗香林深知文献资料的重要。他青年时代受业于梁启超、陈寅恪、朱希祖、顾颉刚等史学大家,受到系统而严格的史学训练,立志以史学为终身职志,他后来自号乙堂,正是由于四库中乙部为史部的缘故。历史学的功夫很大程度上在于搜集、考订和综合文献资料。罗香林晚年回忆恩师陈寅恪时说:“陈师对历史研究,常说:最重要的就是要根据史籍或其他资料以证明史实、认识史实,对该史实而有新的理解或新的看法,这就是史学与史识的表现凡前人对历史发展所流传下来的记载或追述,我们如果要证明它为‘有’,则比较容易。因为只要能够发现一二种别的记录以作旁证,就可以证明它‘有’了;如果要证明它为‘无’,则委实不易,千万要小心从事,因为如你只查了一二种有关的文籍而不见其‘有’,那是还不能说定的,因为资料是很难齐全的。现有的文籍虽全查过了,安知尚有地下未发现或将发现的资料仍可证明其非‘无’呢?” 。。陈寅恪这种治史态度对罗香林产生了很大影响。陈寅恪曾告诉罗香林,族谱里有很多的材料,可为做历史研究的取证,给他以很大的启发。他后来返乡搜集地方文献,就得到了陈寅恪的大力支持。罗香林一生持“遍地皆学问,无处不文章” 的信条,处处留心资料。每至一地,不是搜求地方史乘就是考订遗石古迹。20世纪30年代初,他在粤北作华南人种调查时,“工作余暇,每蹀躞书肆,搜求遗佚,遇地方人士熟悉当地掌故者,复就之咨询。凡地方志乘,家谱族牒,传状墓铭,签词符录,歌谣唱本,私家薄抄,金石碑刻,与前贤著作,皆分别搜讨,不敢或荒。虽短于时、绌于费,未能广购,而朋辈及当地人士所赠与者,不无可观”。应该说,这是罗香林搜罗广东地方文献颇典型的写照。罗香林整理文献也很迅捷,若获得新的珍贵文献,即使遇到时局动荡,缺乏勾稽参考的图书,他也会斟酌再三,将资料整理出来,“继念世事日亟,文物易摧,若不先将新获资料,速为理董成编,则再更离乱,必益难搜讨”可以说,罗香林在收集整理广东地方文献方面,真正做了史家的“勤而有常性,敏而有眼光”。
参考文献
1、罗香林.广州市立中山图书馆征求本省先贤先烈遗著遗物启事.书林,1937.
2、广东省文献委员会组织规程.广东文献通讯(第一号),1948.
3、罗香林.广东研究资料叙录史地篇序.书林,1937.
4、罗香林.粤东之风.上海:上海北新书局,1936.
5、罗香林.客家史料汇篇.台湾南天书局,1992.
6、罗香林.兴宁先贤丛书辑录略例 兴宁先贤丛书:第1册.香港兴宁先贤丛书校印处,1958,
7、罗香林.中国学术史上广东的地位.书林,1937.
8、罗香林.世界史上广东学术源流与发展.广东建设研究专刊,1947.
9、黄遵宪.关于乡邦文献与山歌寄胡晓岑,书林,1937.
10、罗香林.回忆陈寅恪师.载罗香林.梁诚的出使美国:附录一.香港大学亚洲研究中心,1977.
11、罗香林.刘永福历史草.正中书局,1936.
12、罗香林.唐代桂林之摩崖佛像.香港中国学社,1958.
(蒋志华,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地方文献部副研究馆员)
乡贤【第二篇】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宁夏籍乡贤、全体会员们:
大家晚上好!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庆祝甘肃省宁夏商会二届一次会员代表大会暨20xx年年会的胜利召开。感谢各位来宾在百忙之中抽空前来,我代表甘肃省宁夏商会全体会员及本人,向大家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谢意!本次会议圆满成功得益于陇宁两地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也得到了在座各位领导、嘉宾、宁夏籍乡贤、会员对商会的鼎力支持和殷切关心。感谢各位的到来,给本次会议增添光彩。
岁月不驹,天道酬勤。过去的三年,是我会扬帆起步的三年。商会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依靠全体会员的共同努力,我们从容应对各种困难,努力学习充电,争创学习型商会;我们调整商会工作重心,探索服务方式,争创服务型商会;我们努力加强自身建设,创新工作方式,争创团结和谐型商会;我们注重搞好对外联系,加强合作交流,争创开放友好型商会,各项工作实现了稳中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我们深知,我们取得的每一份成长,都包含着全体会员的辛劳和汗水,我们收获的每一点进步,都凝聚着全体会员的智慧和心血。我们深爱着这个开拓创新、团结和谐的商会大家庭,我们为能在这样的集体一起工作、生活和奋斗而倍感自豪和骄傲。为了开好这个盛会,我们的会员企业康慨解囊,勇于奉献,积极赞助,体现了一家人、一家新的理念,心有多大,爱心就有多大,在这里,我要代表商会向大家道一声:你们辛苦了,谢谢你们!
从今天开始,商会面临的形势将更加复杂,工作任务将更加艰巨,工作要求将更加严格。我们将坚持在各级领导的正确领导下,认真发挥好职能作用,深入搞好学习教育,以服务会员企业的发展为第一要务,以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为第一责任,以构建团结和谐商会、创建一流商会为第一目标,全力以赴,开拓创新,切实做好各方面的工作。
春潮涌动,诞生希望, 万众一心,催生力量。站在新的发展起点,我们深信,有上级领导的正确领导,有业界同行的关心支持,有全体会员的努力拼搏,我们一定会继续开创商会发展的新局面,为促进甘肃、宁夏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最后祝愿大家事业发达、身体健康、阖家欢乐、万事如意。谢谢大家!
乡贤【第三篇】
广大父老乡亲、各位乡贤:
值此新春佳节来临之际,我们向各位父老乡亲和乡贤一直以来对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表示由衷的感谢,向大家为家乡建设奉献智慧和汗水表示崇高的敬意,祝您们在新的一年里阖家团圆、万事如意!
多年来,镇受交通不便、环境落后等因素制约,一度发展受阻,农村环境和兄弟乡镇相比成了落伍兵,为彻底改变我镇农村环境落后面貌,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环境,全面贯彻落实市、县两级相关指示精神, 2013年以来,连续两年对31个村庄进行了硬化、净化、美化“三化”建设,并在全县率先通过市、县两级验收,村容村貌显著改观,村庄环境生态宜居,方便了群众生产生活,获得了群众的普遍好评。如今,尚有24个村没有进行环境整治,居住环境非常落后。镇党委、政府下决心再用一年的时间在全镇所有村庄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全镇的人居环境和对外形象必将有一个质的提升,必将为经济社会快速跨越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农村环境整治成果惠及千家万户,势在必行,但是工作的推进仍然面临资金、政策、规划、施工等多方面的困难,这离不开广大群众的群策群力,离不开各级干部的扎实苦干,离不开各位乡贤的鼎力支持。
父老乡亲们,各位乡贤,是我家,建设靠大家,我们都有责任、有义务为增辉添彩,小节彰显大德,小家汇成大家,您的积极支持反映出您的高尚品德,更代表着我们人的赤子之心,在此倡议广大干部群众和在外乡贤为家乡建设出资出力,造福桑梓,把我们祖祖辈辈所企所盼的好环境、好日子变为现实!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园情。让我们共同携手,为建设生态宜居、活力贡献出我们的一份力量。
XXX
年月日
乡贤事迹材料【第四篇】
地域特色是一个地区在经济、文化、历史等方面有别于其他地区的显著特征,会在本地人们的心目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也无时无刻不在熏陶着每一个“生于斯,长于斯”的人。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要就地取材、因势利导,让学生对地域特色的认同感更强烈,培植学生爱家乡之情感、强家乡之宏愿。
南皮,又名古皮城,历史久远,人杰地灵。悠久的历史,孕育出了众多志士仁人、贤达俊杰,如,唐代地理学家贾耽、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第一人张之洞、现代著名作家王蒙等。同时,南皮也是我国著名的五金之乡,产品远销国内外,并有多项技术获得国家专利。此外,民间舞蹈南皮“落子”“花狸虎”被评为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众多的文化遗产、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蓬勃发展的产业经济形成了独特的南皮地域文化,也为我们开发校本课程提供了最直接、最“廉价”的资源。
为此,我校组织教师开发了“古城风韵”这门校本课程,内容包括:南皮名人、名胜古迹、风俗人情、经济发展、文化艺术等五个方面。通过该课程的实施,学生了解了南皮的历史足迹和现实辉煌,也为“热爱家乡,服务家乡”赋予了浓重的文化气息。《古城风韵》被评为“省优秀校本教材”。
二、与教师专长相结合
教师是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主力军,是具体的组织者、实践者。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必须与本校教师的专业特长相结合。
我校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本着“人是第一要素”以及“开发就必须成功”的原则,仔细分析各学科教师的专业特长,由语文组开发了“经典诵读与文化作文写作素材”课程。这门校本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
活动一:“百灵鸟”日日唱响校园。为让经典文化之声响彻校园,我们在全校开展古诗词与经典故事诵读活动,评选出朗读能手,作为校园的“百灵鸟”。对这些“百灵鸟”的朗读,学校予以录音,然后利用校园广播,每天晨读前5分钟播放。这一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也通过时时熏陶,使学生沐浴在传统文化的雨露中。
活动二:文秀才月月大比武。为让经典文化与语文教学相结合,让学生的作文带些文化味儿,每月由语文组教师从诵读材料中选取写作素材,让学生参与写作,然后评选出优秀作品在“习作专栏”中展出。一年来,我们已组织13次这样的活动,许多学生的作品被推荐到相关报刊发表,学生的写作潜能被激发出来。
活动三:主持人课课“访圣贤”。为利用好历史名人这一素材,我们在语文课上推出了“访圣贤”活动,由两个学生组成一个小组,一个为主持人,一个扮演历史名人,效仿电视上的访谈栏目,进行采访活动。学生在这种情境之中,既培养了综合实践能力,又净化了心灵。在这里,经典文化成为优秀的教育资源。
活动四:小文豪周周“颂名人”。为充分利用该门课程所提供素材的教育价值,我们要求学生对其中的经典故事进行解读,颂扬故事中的人物,讴歌他们的崇高品质,形式可以是对联、颁奖词、小片段等。
经典文化的营养在“诵读”“写作”中得以吸纳,“文化精髓”在“感悟”“抒怀”时予以内化。
同时,我校有部级心理咨询师一名,为我们开发、实施心理健康课提供了人才保证。我们开设了心理健康课,建起了“心理咨询室”,编写了《心理健康》校本教材,开通了“家校共建网络”。《心理健康》被评为“省优秀校本教材”。
三、与学生需求相结合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语文教学为例,目前,学生对于语文的学习,已经偏离了语文学习的“原点”。作为语文学习四种技能的“听、说、读、写”其实就是两种技能:读、写。“听”实际上就是用耳朵“读”,“说”实际上就是用嘴“写”。如此看来,“写”占了语文学习的“半壁江山”。如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写作训练,成为时下中学语文教师面临的共同课题。
我校语文教师在总结经验、查寻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初中阶段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水平,开设了“中学生写作技法讲解”指导课。这门课程重在讲解一些易于学习的写作技法,如,“日记体串联法”“镜头剪切法”“情境渲染法”“排比增势法”“剧本编撰法”“标题点睛法”“题记(含后记)生辉法”等,目的是增强学生写作时的“理性”思考,以克服写作时盲目性、随意性。
通过这门课程的实施,学生的写作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学生习作在作文大赛中大面积获奖,当地报纸也经常刊发我校学生的优秀作文。
上一篇:最美家庭事迹材料5篇
下一篇:2023年丽江旅游精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