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创新教育大全精彩10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请您参阅】下面供您参考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创新教育大全精彩10篇”是由阿拉网友精心整理分享的,供您阅读参考之用,希望此例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一下小编了!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创新教育【第一篇】

创新思维是指能主动寻求新颖解决方法的思维模式,与其对应的是惯性思维,即已形成定势的思维模式。在小学教育过程中,作为接受主体的小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智高速发展的阶段,其所接受的教育模式对今后的人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为了培养独立人格和独立创新思维能力的人才,目前针对小学生的素质教育应着重从创新思维培养抓起,建立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价值取向教育体系。与传统的惯性思维相比,创新思维的最大异同点在于其具备流畅、变通、独创等特点,这些特点需要具备鲜明的个性色彩才能体现出来。在英国的一项调查研究中表明,心理学家对2000名儿童进行了为期10年的跟踪调查,结果表明成就最大的儿童与成就最小的儿童最显著的差异并非智力因素,而是在于个性品质的差异,其中冒险精神、独立性、自信、创新意志等方面尤为明显。因此,在小学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个性是培养创新思维的前提也是重点条件。

二、创新个性的培养。

1.培养小学生的冒险精神。冒险精神是创新个性中最重要的因素,只有具备冒险品质的人才会具备创新精神,因此,在小学课堂教育中,首先要创造一个可以让学生敢于提出不同观点、勇于反驳的课堂氛围,而并非追求统一答案,要让学生意识到,再幼稚、再错误的想法也有值得思考的价值,再离谱、再大胆的想法都不会被轻易否决,这是促进创新性课堂的标志。

2.培养独立性。独立人格是指在创新活动中不盲从、不随俗守旧、不从于习惯的束缚,能坚持自我间接的独立自主精神,在教育过程中,需善待“固执己见”的学生,并对个性强烈的学生表示理解,从他们的性格当中看出独立性的可贵,摒弃歧视观念,要适时对其进行正确引导,保护学生的独立性是教师应具备的职责。

3.培养自信心。小学生的自信心来自于实践的成功,在课堂中教师的首要工作是要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在学生回答问题后的口头表扬、鼓励性的语言或眼神动作均可提升学生的自信心。

三、创新思维的培养。

1.鼓励思考,激发创新意识。要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需要在教育过程中鼓励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积极思考,不断激发思维创新意识,例如在学习数学解题方法的过程中,针对一些趣味性的问题可以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更加深入的挖掘,如在学习过三角形的性质后,可以向学生提问:三角形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用途。让学生充分思考后回答,并讲述自己的思考过程。这种方法常常会让学生耳目一新,从而领略到学习三角形知识的魅力。

2.勤学好问,提高问题价值。针对小学生而言,向老师提问可以看作是其创新思维成长的第一步,因此需对小学生问题意识进行不断强化,让其懂得“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道理,只有教师在源头上树立正确问题教学方法,才能让学生在教育过程中敢于提问,善于提问,带着问题进入到学习过程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在引导学生提问的过程中需对问题的重难点进行分析,让学生在自我思考后多提出一些具备综合性、高认知的问题,充分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例如在学习自然科学中光的折射现象时,可引导学生自问:“为甚么光会在水中发生折射,这种现象与我们的眼睛有什么关联。”让学生带着这一问题进入到折射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并在课堂上穿插有趣的案例,让学生明白人的视角与折射平面的关系。

3.创设情景,培养创新能力。在教育过程中,教师需以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为依据,创设合理的教学情景,有意识的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例如在课堂上,可以鼓励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相互学习讨论,并结合自己在课外搜集到的素材进行组间讨论,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充当仲裁的角色,并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指导性分析,引导学生自己探求解决方法,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得到了开发与锻炼。

四、结束语。

创新思维是促进人类进步的主要动力,针对小学生群体,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培养小学生创新思维是在我国新课改背景下的关键工作,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在创新性教育的过程中多给予学生创新思维的机会和途径,将训练内容融入多种学科当中,这样才能提升小学生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好的完成素质教育目标,从而为国家培养更多的具有创造力的智力资源。

参考文献: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创新教育【第二篇】

课堂教学作为一种有效的集体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形式,已经历了300多年的历史,其间经历了各个阶段的发展变化。它从教师为中心的授受式课堂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发展到以学生为主体的导学式课堂教学形式。课堂教学结构也随之变化。近年来,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对传统的教学模式产生了巨大的冲击。cai(computerassistedinstruction计算机辅助教学)、wbi(web-basedinstruction基于网络的教学)不仅带来的是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技术上的一场革命,更是教学理念、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思想上的一场革命。作为课堂教学的内部组织形式的课堂教学结构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基于全新的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理念的新的课堂教学结构也孕育产生。

然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对数学的研究、数学的课程设置、数学教学的设计以及数学的评价方法的'影响尤为大,而且正推动着数学及数学教学的改革,促进了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结构的改革。

从中学数学教学的本身特点来看,中学数学教学是思维活动教学。中学数学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它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中学数学教学已从以往的知识体系为基础的教学向问题取向的创新型教学变革,也是激发课堂教学结构改革的重要内在因素。

基于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已经不再局限于扮演以往的角色: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素材的提供者,或是模拟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者,或是练习机器这样一个相对被动的角色。而这样的角色与创新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相去甚远。如果计算机辅助教学仅仅停留这一层面上,会失去它应有的生命力。这样的“辅助教学”充其量不过是传统课堂教学的一种手段。今天,计算机辅助课堂教学在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技术、新的环境发生变化。网络、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提供了这样的平台:它为课堂教学的开放性,为学习者的自主性、研究性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它促进了课堂教学结构变革。数学课堂教学结构的多样性以及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亲合性,使计算机网络技术与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产生了很好的互动。计算机辅助中学数学教学的概念不再是原来意义层面上的,而是更广泛、更深刻的,它的内涵更丰富。这就促使我们研究构建中学数学在cai、wbi下课堂教学的结构,以便总结出一些新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结构,使数学课堂教学结构更加合理、更加有效以及更具多样性。

一、cai促进传统型数学课堂教学结构改革。

可以预见的将来,我国的课堂教学仍然会沿袭这一方式。课堂教学的改革是渐进的,不可能一夜之间把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抛弃。而且传统的课堂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也有它的特点。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来改进课堂教学,使之适应现代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的要求,才是摆在我们面前需要首先思考的问题。中学数学教学中,可以从创新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的原则出发,按照传统的课堂教学来实施教学,其基本模式为:

提出。

[1][2][3]。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创新教育【第三篇】

前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在日后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发展已是刻不容缓的事情了,教师要能通过对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的创新,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的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有效的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本文将对创新农村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分析研究。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创新教育【第四篇】

这里所说的“创新教学”是指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学它是富有创造力的教师在开放的教学环境与资源中,以活动化的课程与教材为依托,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生自主活动为基础,促进每个学生创新学习,培养其创新态度、思维、习惯和品质的教学实践。而“小学创新教学模式”则是根据创新教育的基本理论和小学教学实际,建构起来的'具有创新特征的教学实践模式。我校以此为课题开展了为期3年的实验研究,取得了一些经验。

1人本性原则。

在教学中始终“以人为本”,把学生放在主体位置上,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关注学生的需要、情感和发展,为每个学生创设参与锻炼及展示才能的机会,让每个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

2创造性原则。

创新教学立意在“创”和“新”上,我们要求教师创造性地教,学生创造性地学。而对学生来说,创造性学的主要途径是探究,没有探究就没有发现,就没有创新。在教学中,我们始终注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创造条件让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让学生去感悟和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形成独到的见解和新奇的想法。通过思维碰撞、合作探究、比较、辩论等,引导学生求异求优,标新立异,敢问、会问,敢于质疑,学会探究,学会合作创造,形成创新精神和能力。

3个性化原则。

在一个班、一所学校,学生是千差万别的,都有着自己的个性。创新教学着眼于每个学生的发展,就要尊重这种个性。我们在实验中非常注重这一点,一是从学生实际出发,因材施教;二是从学生发展趋向出发,因势利导。

4持续发展原则。

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为小学生创造能力的形成奠定坚实的基础。

5最优化原则。

这里的最优化不是理想化,而是在现实条件下相对来说是最好的。在开展创新教学时,我们在利用教学资源、选择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创新等方面都特别注重按最优化的要求来实施。

小学创新教学模式是:以“开放化教学环境”为操作平台,通过建构“人本化教学理念”、“活动化教学课程”、“生成化教法系统”、“全息化教学评价”等四维,形成立体的创新教学实践,支撑起创新教学的“四创”(创新态度、创新思维、创新习惯和创新品质)目标,进而实现小学生创新态度、思维、习惯和品质的长足发展。其实施策略是:

1确立人本化的教学理念。

创新教学是一种崭新的教学形式,它必然需要新的教学理念来支撑。在实践探索中,我们逐步确立了创新教学的师生观。教学观、时空资源规等新的教学理念。具体可用三句话来概括:

(1)人人是主人,个个能创新。

[1][2][3][4]。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创新教育【第五篇】

当前我国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以其崭新的教育理念撞击着传统教育的方方面面。而创新教育,早已成为教育界的热门话题,创新教育关系着未来人才的素养。创新教育这一课题离不开语文教学这一庞大载体,只有把创新教育巧妙的融入语文课堂教学,指导语文教学,才能推进语文教学整体改革。因此如何把创新教育有机的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并使其为语文学科服务就显得至关重要。

1 理解现代教学含义,渗透创新教育

现代“教学”的含义不仅是教给学生知识,更应该教会学生求知,创新教育是建立在文化、专业、心理和思想素质基础上的一种高层水准的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必要手段,也就是说,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对传统教育的教育思想、体制、方法等方面进行全面改革。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更新教学观念。教师作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践行者,是最活跃、最关键的因素。 要顺利实现课程改革,致力推进素质教育,必须要提高素质,更新观念,实施课堂教学创新。素质教育提出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实践证明没有创新的教育,直接影响到了人的发展和素质的提高,使教育走进了死胡同。为此,教师定要有更新的创新的理念,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教师从思想上必须彻底根治以教师替代一切的陈旧模式。摆正各自的位置和角色,充分发挥教学的民主性,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让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活力的同时,不断开放教学空间。学生在课堂教学的心智应是开放的、自由的、不是压抑的。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创新。

2 创设教学方法,激发创新精神

传统的语文教法无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是注射器学生是接收容器;教学模式“八股”化,教师教1篇课文常常是五大块:时代背景、作者简介、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由于没有注入创新因素而导致教师说得头头是道,而听、说、读、写能力方面的训练内容则没有落到实处,教师一时口舌快活,而学生却“雾里看花”,结果却是收效甚微。因此,要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必须改变教法,渗透创新教育。

(1) 精心设计,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创新

精心设计能引起学生认知冲突的问题;能触动内心体验的问题;让学生从批判和参与决策的角度来生发的问题;新颖有趣的问题;来自学生身边的问题;这些问题它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所以,一方面,教师要善于提问题。要做好这项工作必须注意以下三点:首先,质疑的目的性要明确,不可随心所欲,要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其次,质疑要要设计的科学,严密但也要兴趣盎然,避免呆板枯燥。最后,还要有一定的难度。所谓难度,就是教师要设疑给学生解,让学生逾越。古人云:“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有疑难,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群情激昂地进行讨论,或者全神贯注地探索思考,从而激发学生进行创新。另一方面,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自己提问题,课堂一定要设计提问的环境,使学生想问、敢问、和善问,“小疑则小得,大疑则大得,不疑则不得。”牛顿有疑于苹果落地而发现万有引力;瓦特有疑于水蒸汽顶动壶盖而发明蒸汽机则是很好的例证。如果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能鼓励学生质疑,那么我们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将会得到很大的开发。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充分的发挥出来。例如在讲教学《一次比一次有进步》这篇课文时,小燕子在妈妈的指导下发现了冬瓜和茄子的不同时,我又精心设计了这样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如果你是这只小燕子,你会怎么做?学生回答说也会像小燕子一样一次比一次有进步。我接着又问:那你还能帮小燕子再去一次菜园,看看冬瓜和茄子还有什么不同这处?话音刚落同学们七嘴八舌,争辩激烈,通过孩子们仔细观察与发现,他们还找到了冬瓜和茄子的花的形状、颜色、开花的样子不同、冬瓜的皮厚、茄子的皮薄、冬瓜的种子大、茄子的种子小等诸多不同之处。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正是在这种热烈讨论中受到了锻炼。而作为教师的我在为孩子们感到高兴的同时,更为学生的具有的创新意识与能力而感到惊叹。

(2) 引导学生进行猜测,激发学生创新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实现创新教育》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

-->

-->

-->

-->

-->

-->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创新教育【第六篇】

人类即将进入一个新的时代——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是这一时代的最特色的概念,它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作为我们的教育一样也要创新,其着力点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那么小学数学课堂上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创设情境萌发创新

小学生的求知欲的形成要经历过好奇---求知---探索三个阶段。好奇是儿童的天性,世界上许多重大发明和新技术的发现往往从好奇开始。牛顿的万有引力的发现离不开对苹果自由落地的好奇。陈景润的歌德巴-赫猜想离不开1+2等于3的好奇。好奇心使人富有追根求源的精神。乐于深索事物的奥妙,发现其中的奇异。课堂上因此要引导学生勇于提出好奇问题。例如:在教学圆锥体体积公式时,学生在看完书后,往往对“等底等高”这个条件不太注意。这时我巧设陷阱设置悬念。学生进行倒水实验:用圆锥体容器盛满水倒入圆柱体容器。过了一会,一个小组倒了水,还没灌满;而另一小组的同学却大叫:“水溢出来了!”这是什么缘故呢?学生们议论纷纷。

二、主动探索引发创新

荷兰文学家费赖登塔尔认为通过自身活动得到的知识与能力比旁人硬塞的理解得透彻,掌握得快。同时善于应用,一般来说,保持较长久的记忆。他还认为:发现是一种乐趣。通过“再创造”活动是小学数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主要途径和方法。例如在教圆柱体体积公式时,让学生拿出圆柱体按切、拼、旋转步骤操作,得出一般的体积公式后,我对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能不能将拼成的长方体换一个角度摆放下,你又发现了什么?这时学生们纷纷举手说出他们的发现,原来圆柱体的体积还可以用侧面积的一半乘底面半径而得。学生在认知结构更新完善中创新思维得到了很好开拓。

三、沟通纵横激发创新

创新思维简单的.说就是有创见的思维如对已有知识经验进行不同方向不同程度组合进行再创造。从而获得新异独特的有价值的新经验、新知识、新方法等创造成果。在教学中在培养学生正向思维的同时鼓励学生从相反角度去看待和认识事物去思维。这样往往别开生面,独具一格常常导致新奇独特发现,取得突破性进展。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在掌握顺向思路的同时引导学生理解逆向思路。如“红花比黄花多4朵”让学生不改变题意说出黄花比红花少4朵、红花减少4朵和黄花一样多。

又如六一班学生数是六二班生数的11/12、让学生说出六二班是六一班的12/11、六一班生数和六二班的比是11:12、六一班人数比六二班少1/12等。在平时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训练学生的集中思维同时还给学生创设较多的训练发展思维的机会,设置一些开放性习题,使学生不但善于单向思维而且习惯于多向思维发展学生求异思维。例如,在“年月日”这一内容时,教师没按课本顺序而是在介绍年月日有关科学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动手计算一年多少天?学生纷纷利用自己原有的知识想出不同的计算方法。(1)31*7+30*4+2831*7+30*4+29 (2)90+91+92*2 91*2+92*2 (3)31*12-4-3 30*12+7-1等各自说出了自己的思路充分提高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四、激励成功培育创新

在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照本宣科讲得多,自己启动问题多、机械重复练习多、大课堂形式多,让学生动手少、启动问题少,智力活动少,多层次变式练习少,个人、小组学习交流少,得到鼓励创新少。因此学生是被动地“填鸭式”地接受数学知识,大脑成了数学知识容器,沉重的负担压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限制了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泯灭了学生的创造精神。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首先要加强自身的创新意识。应该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努力提高创新能力,掌握更具有创新性,更灵活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不断丰富和提高自己。本文就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

-->

-->

-->

-->

-->

-->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创新教育【第七篇】

课堂教学从教师为中心的授受式课堂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发展到以学生为主体的导学式课堂教学形式,结构也随之变化。近年来,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对传统的教学模式产生了巨大的冲击。cai不仅带来的是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技术上的一场革命,更是教学理念、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思想上的一场革命。作为课堂教学的内部组织形式的课堂教学结构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基于全新的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理念的新的课堂教学结构也孕育产生。它对数学的研究、数学的课程设置、数学教学的设计以及数学的评价方法的影响尤为大,而且正推动着数学及数学教学的改革,促进了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结构的改革。

从小学数学教学的本身特点来看,小学数学教学是思维活动教学。它的核心是培养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发展逻辑与创新思维能力。它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

[1][2][3]。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创新教育【第八篇】

构建“四步导学”课堂教学模式课题研究在我校实施以来,课题组积极申请立项,完善上报了子课题申请评审书,确定了课题研究实施方案,结合全县“三公开”新课堂教学活动,以课堂为主阵地,以培训为主抓手,以教研为突破口,深入地进行课题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现将课题组的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抓培训,夯实课题理念。

1、3月25日――4月3日,组织安排各学校领导和相关学科教师参加我县新课堂“三公开”教学暨能手考核听评课的研讨活动。

2、4月28日,组织安排全校16名教师到阳城三小进行了白板使用的相关培训,我校骨干教师郝学东,于5月4日下午,面向本校全体教师举行了关于电子白板的功能及基本操作培训活动。

3、4月29日,选派课题组领导和教师赴蟒河镇台头完小参加特级教师示范讲学活动。

4、5月8日上午组织全体教师观看了“首届山西省中小学教师电子白板教学应用技能大赛”获奖优秀课展示网络直播。

5、5月15日我校组织了数学学科听、评课教研活动,县教研室数学教研员杨二兵、原鹏飞老师应邀到校听课指导。

6、本学期课题组共组织5次课题研究专题培训。内容包含:“导学案”和教师的“个性化教学”如何结合;如何在“四步导学”课堂上关注生成资源;如何在“四步导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在小组合作中怎样调动所有成员积极参与;如何充分发挥小组作用,用好评价武器。

通过经常性的培训、学习、取经,及时组织参加活动的教师利用校本教研时间谈感受,讲收获,交流心得,并形成文字材料及时在阳城教育博客专栏进行网络研讨,为我校开展“三公开”教学活动树立了样本,有力促进教师新的教学理念和先进经验的学习,明确了探索“生动课堂”教学改革的途径与方法,对推动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搞活动,落实模式应用。

(一)强化课改模式规范化。

20xx年12月,12月,我校确立了新课堂课改模式阶段目标,强力推行“四步导学”模式上课,各教研组积极调整、完善教研组教研、课改方案,开展了各学科“四步导学”生动课堂教学及小组活动展示,进行了“我与课改共成长”专题课改论坛。通过组织评议,推选出我校课改之星3人:宋蒲红、郭育平、吉云芳。20xx年6月举办了第二届“生动课堂”课改论坛,建立了“课改名师”档案。此举有力推动了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的“规范化”实施。

(二)推行课改工作常态化。

1、积极研制高质量的导学案。逐级审核导学案,从领导到教师人人参与导学案的编写、审核、定稿,从而提升导学案的编写质量。

2、领导推门听课、教研常态化。校领导坚持定时不定时深入到课堂教学中,抓教学、抓教研,听课后随即利用课余时间开展专题教研。要求学生人人备有语文积累本、数学纠错本,教师实行周批阅,并且纳入教师平时考核。

3、坚持进行质量监测。本学期共进行了两次教学质量监测反思分析,查找学科教学漏洞,并进行针对性研讨。

(三)综合实践活动标准化。

利用综合实践活动县展契机,我们积极研究,及时修订综合实践活动方案,完善适合寄宿制小学特点的综合实践活动项目,扎实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四)校际教研讲座促进化。

20xx年12月20日,我校和阳城县实验小学8位教师进行了校际教研活动,经过听课、互动交流研讨,从而明确了课改实践方向,坚定了全体教师深入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信心和决心,进一步鼓舞了我校全体教师投身课改的信念。

(五)领导深入教学经常化。

我校建立了课堂巡查制度,坚持每周进行督查,学校领导深入课堂听课,主动参加教研,实现了教学管理常态化,教科研活动经常化。

三、建模式,保障学科覆盖。

本学期以来,我校围绕构建“四步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课题,立足新课堂,运用新模式,教学“三公开”,研讨常态课,扎实开展听、评课教学教研活动,努力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充分利用课题研究扎实推进课改。“三公开”教学公开课活动,语文、数学、英语、音乐学科均进行了两轮公开教学研讨;科学、品德与生活、综合实践、体育、美术、地方与校本课程等学科进行了1次公开教学研讨,每次活动均由学校领导班子牵头,各教研组及时依托课题研究进行课堂教学专题研讨。(各学科相关研究活动情况在阳城教育网、阳城教研博客、阳城在线网进行了报道。)。

本学期公开课的展示奇葩朵朵,姹紫嫣红,浓墨重彩,可圈可点,课堂教学改革的特点大致可以概括为三“实”、四“突出”、五“转变”。三“实”,即课堂真实,教风朴实,训练扎实。四“突出”,即突出“四基”教学(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基本方法和基本态度)。突出学法指导,突出赏识、评价,突出个性化教学。五“转变”,即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由重接受学习向重探究性学习转变,由重关注学习结果向重关注学习过程转变,由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由以学科为中心向学科整合转变。具体情况如下:

1、三月份进行了数学、英语、品德与社会、科学等学科公开课教学研讨活动。教导主任李晋龙,政教副主任郝学东积极主动作了品德与社会和数学公开课。

2、四月份进行了音乐、语文、美术等学科公开课教学研讨活动。专职音乐教师张晓莉、美术教师郭莹登台展示了音乐和美术公开课,交流教师原仓库、张龙胜,支教教师王xx也踊跃承担了公开课。

3、五月份进行了数学、音乐、地方与学校课程等学科公开课教学研讨活动。专职音乐教师张晓莉与支教教师王xx同课异构教学展示,新聘数学教师郭晓金也主动进行了公开教学。

4、六月份进行了语文、外语、综合实践活动、体育等学科公开课教学研讨活动。交流教师延婷婷、新聘教师郭晓金精心准备、运用“四步导学”教学模式展示了语文课和综合实践活动课,深受大家一致好评。

5、开展了“家长进课堂”活动。五月安排的公开课教学,我们为加强家长与学校之间的交流沟通,关注孩子的成长过程,让学生家长走进学校、走进课堂,充分感受我校“课改”氛围,了解孩子学习、生活情况,共邀请3―6年级班的56名家长参加,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及时整理和整改家长的合理意见和建议,认真总结经验,不断提高完善,并将之常态化,形成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共同提升、有机融合的“大教育”机制,为我校进一步创建“家校共育、课堂生动”的人民群众满意的学校奠定基础。

四、研课题,完善模式构建。

(一)校本教研。

1、加强教研活动,以教学研讨促进课题研究。本学期,我们致力于打造“生动课堂”的教学研究,重视课前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和习惯的培养,重视教学目标的恰当预设、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教学流程的弹性设计。在教学活动中,我们通过教师的引导点拨和学生的参与情况来衡量一堂课是否和谐、生动、高效、充满活力。在“生动课堂”这一理念的引领下,我们的校本教研活动扎实、有序,并且形式多样,如语、数、英学科的青年教师课堂基本功竞赛,各年级组的“三人行”、“一课三议”、“同题异构”活动,老教师的传经课……老师们本着谦逊诚恳的态度和开拓创新的精神,以提高课堂教学能力为目标,积极地参与备课、上课、听课、评课活动,促进自身不断成长。

2、加强反思交流,以反思对话促进课题研究。学校为鼓励教师尽可能理性地去思索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让教师的经验在实践中总结,在反思中成长。每个月都引导教师做好反思对话。本学期,我们要求教师每月撰写“教育叙事”或“教育案例”,以自身教育教学中的事件引发思考,理性分析后叙写成文,上传至阳城教研博客进行交流。每月对这些文章进行统计、点评,本学期共上传300余篇博文,多数教师形成了教学反思交流的习惯。

3、加强子课题研究,以子课题的研究深化主课题研究。子课题的切入口小,主要研究的是与教师自身教学实践密切相关的一些问题,非常贴近教师教育教学,具有很大的研究意义。我校所有教师均申报了子课题,教师们从自己开始,从自己的课堂或他人课堂开始,以理性的眼光发现需要解决的问题,并在教学实践中思考、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在研究中成长。至学期末,学校各教师的子课题都撰写了较有质量的结题报告,叙写了课题研究过程、研究成果、研究后的思考等,都是比较有价值的。

4、加强成长训练,以教师专业成长训练夯实课题研究。本学期,我校在进一步开展新课堂“三公开”教学活动的同时,开展了教师专业成长训练活动,给全体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搭建了一个成长平台。活动在教师间的反响很大,取得的效果也不错。

(二)课题研究。

1、课改论坛进行时。

6月12日晚,我校组织全体教师举办了第二届“生动课堂”课堂教学改革专题论坛。活动中教师们围绕学校本学期来开展的“三公开”教学活动的感受,结合自身参与课堂教学改革的经历,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谈体会,谈收获,找差距,找不足,深入剖析课改实施以来的得失。各位教师不仅从课改整体方面、某一学科、某一节课、某一教学环节等角度,展现了课改实施过程中的点滴收获,分享了自己的一些具体的、有效的、创新的、成功的做法,还对课改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和困惑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探讨。所有领导都参加了以此次活动。课改论坛活动的开展为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健康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2、专题研讨促成长。

我校举行了复习课专题研讨活动。全校教师及领导全程参加了活动。活动以学校骨干教师郝学东老师执教的《小数混合运算》复习课为范例进行主题研讨。郝学东老师执教的《小数混合运算》从口算切入,围绕本节课的主题,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估算、简便计算、综合运算等师生双边活动,为学生建构了完整的知识链,学生的兴趣高涨、思维奔放,整节课轻松、诙谐、生动、高效。参加活动的各位教师围绕如何上好复习课的活动主题进行了交流、研讨。老师们的发言既关注了复习课课堂教学的技术,又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和困惑,如在小组合作中个别同学与他人合作不主动,练习课缺少“新鲜感”,后进生对知识的遗忘率高,练习题设计的质与量,学生自主整理和归纳能力的提高等。通过复习课课型的研讨活动,将新课堂教学实践与新模式构建提升相结合,使教师有所思、有所悟,在交流研讨中达成了共识,体现了开展校本教研的实效性。

3、案例分析展精华。

学校要求45周岁以下(含45)教师都要参加案例分析活动。案例分析活动每次安排3名教师根据学校提供的课例作好充分的准备,写好案例分析稿,提前一周交给教研组长,然后在活动时进行交流和教研组长点评。我们对案例分析的要求是从各学科课程标准的理念出发,对案例中学习目标的设计、学习内容的确定,教学流程的设计进行较为深入的剖析,教研组长点评可以对教师的案例分析进行点评,也可以就案例本身提出商讨的建议。活动中教师认真钻研,踊跃交流,有很多争鸣。县教研室杨二兵、原鹏飞老师也参加过我们的此项活动,对我们的做法给予了好评。

(三)研究成效。

我校实施课题研究的成效非常明显,主要表现在:

1、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得到较大进展。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凸显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上教师们更能以平等、民主、和蔼的态度引领学生开展学习活动。在教学中,教师以引导者、合作者和促进者的角色出现在学生面前,学生的学习更加生动活泼,更爱学习。课改实验使学生开阔了思维,丰富了语言,初步形成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情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做到学有兴趣,学有个性,学有创造,学有所得。

2、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得到较大进展。课改实验过程中一定强度和密度的教研活动给老师们带来了压力,但也推动和促进了教师的成长。越来越多的教师撰写教学随记和案例,也促进了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不断反思和改进。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教师能自觉运用网络技术制作教学课件、创新教学方法,课堂教学的效率有了显着的提高,并且在各级各类刊物上发表的`论文数量越来越多,质量越来越高。

3、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得到较大进展。教师自觉地进行新理念的学习,不仅理论水平有了显着的提高,课堂教学中的理性思考也逐渐增多,并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课题研究的实施,为教师个性化教学提供了发展空间,教材处理与教学方法更加多样化,通过网上查询资料和联系实际生活以问题驱动教学,将学生本身作为课程资源,师生角色互换等等,已成为广大教师所追求的教学行为。

4、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得到较大进展。实践表明,教师课堂教学实践所付出的一切,在学生身上发生了可喜的变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课堂上变得更加生动活泼,教材变得更有生成性。

5、教学评价制度改革的实施得到了较大进展。在课改理念的指导下,我们加强了以课程标准为基础、能力为核心的考试命题研究,发挥了考试结果对改进教学的反馈指导作用,加强了对教学质量评价的研究,促进了学校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评价方式和评价机制不断完善,多元的、发展性的评价正在初步形成。

五、立章法,创新管理机制。

(一)课改管理。

1、制定完善了白桑小学高效课堂建设推进工作思路,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领会。

2、组织所有教师认真学习了《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和高效课堂小组体验式培训,要求教师在语文、数学、英语三科必须节节使用导学案。其他学科鼓励使用导学案(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也已开始使用)。

3、制定出台了高效课堂导学案评价标准、教导处制定出了高效课堂评价标准,建立了周、月质评监控及通报制度。

4、制定了具有可操作性的小组建设、小组合作学习、班级文化建设等要求,并组织全体教师集中培训操作流程。

5、各教研组组织本组教师进行了小组建设体验式培训。

6、各班结合本班特点制定出了具有班级特色的小组建设评价细则。

7、中层以上领导、教研组长、教学能手每学期至少带头主讲一节“生动课堂”示范课。

8、实行了领导包年级蹲点制,要求领导必须深入所包年级与教师共同实践,共同成长。(李晋龙包三年级班,程忠义包四年级班,郝学东包五年级2班)。

9、编发《高效课堂我们在行动》工作简报,通过阳城教育网、阳城在线网站和阳城教研博客以及教师个人博客等宣传媒介发布全校课改信息,为学校和教师搭建交流课改经验,共同进步成长的教研平台。

(二)常规要求。

1、备课:实行周考核积分制。语文、数学、英语每节积1分,科学、品社(品德与生活)每节分,综合实践每节分,音、体、美、地方每节分。实行提前一周备课制度。

2、上课:满分20分。上课必须带教案和导学案(导学案保证每生1份),每节课后的学生导学案必须进行批阅。

3、作业:每月的最后一周进行集中检查(抽查),进行积分。语文每周2次,作文2周1篇,数学每周3次,英语、品社、科学、美术每周1次,综合实践2周一次(主要检查学校相关表格填写及学生作品、作业)。

4、常规检查:每月最后一周进行。重点检查备课质量,作业批改、语文积累本、数学记错本、教研笔记、听课笔记、业务学习笔记等。

六、找问题,明确科研方向。

(一)课题研究存在的问题:

1、教师模式应用的力度还不够大,部分教师课堂教学的创新意识还不够强。

2、教师成长机制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3、课题研究组成员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二)课题研究的方向与打算:

1、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课题分析研究水平。在研究过程中,做到定期、不定期地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做到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邀请专家来校讲学与安排教师外出学习相结合;定期开展专题课堂教学研究课、教研沙龙等活动,共同探讨课题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办法。

2、开展探究实践,构建优质高效生动课堂。

课题组将以课堂教学为依托,围绕不同的目标进行课堂实验,并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把课题研究推向纵深。骨干教师率先垂范,充分发挥示范辐射作用,每位成员及学科教师都必须积极参与实验课研究活动,及时交流、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总结和提升构建“四步导学”课堂教学新模式,为进一步实验积累数据和资料,确保课题研究高质量地开展。

3、组织经验总结,促进课题组成员业务提升。

所有课题组成员在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基础上,要认真进行教学反思,撰写教学案例和论文,总结研究成果。平时充分利用阳城教研博客平台,加快校园区域网和教师个人博客建设,及时发布通知和研究经验,为全校师生提供学习交流的服务平台。

4、实施开放性研究,进行多渠道的学习。

注重平时积累,定期进行qq网络研讨,研究过程中加强与县教研室和兄弟学校的联系,与他们讨论交流,共同提高。同时,积极派出教师外出学习取经,获取新的理念和信息,返校后上汇报课,与课题组成员展开交流,有效促进研究水平的提高。

(三)对县总课题组提出的建议:

1、县总课题组要为各校配备兼职课题督导员,每月深入子课题研究学校,了解研究工作进展情况,及时解决课题研究工程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并以“课题研究动态”的形式在全县交流通报。

2、要求各学校拿出专项课题资金用于课题研究,由各校课题组负责人和县局课题督导员统筹安排使用。

3、县总课题组要设立专项课题研究的成果奖励基金,用于有突出研究成果的子课题研究学校或研究者的奖励。以提高参与研究校及研究者的积极性。对消极应付的研究校要取消其立项课题,并通报批评。

4、县总课题组要对子课题研究的外出培训学习观摩交流等工作进行统一安排,以免造成课题研究走过场,只交资料不求实效的情况发生。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创新教育【第九篇】

一、模式研究的由来。

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主渠道、主阵地是课堂教学;教师的生命光采、成败得失主要反映在课堂上,学生的品德、知识、才能和创造力主要也在课堂里获得。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中枢,提高45分钟的课堂教学效益,便是这个中枢的核心。建构科学的、规范的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语文的教学效益。教学模式(modelofteaching)作为一种教学程序或策略,有一定的法则和原理,但操作时可以因时、因地、因对象而异,又具有一定的灵活性,教师可以普遍接受。

为了研究教学模式,一年多来,研修班课题组以改革开放的姿态,先后在杭州市学军中学、桐乡市第一中学举行了十余次观摩教学,吸引全省各地数百名教师前来听课、评课。对各种课型进行分析,大家发现成功范例是各式各样的,有许多无法预先确定的变量,但在它们的背后,都隐藏着一个合理的教学结构框架,是建构新模式的基础。在对各个成功范例作比较、分析之后,发现其中共同的、稳定的教学程序或策略。那就是在教师策导下,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没有压力感,始终保持安全、自由、舒畅的心态,让他们独立地去学习发现、创造。课题组经过抽象、概括,推出“独立自主,促成创新”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这个新模式吸纳了前人教学研究的智慧成果,是在诸多已有模式的交叉点上形成的,同时又是适应知识经济这一时代的产物。世上没有完全独立的教学模式,新模式是已有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延续和发展,因此有必要对前人的模式及其理论成果作一必要的历史回顾。

二、模式研究的历史回顾。

翻开中外教育发展史,可以发现教学模式的研究有两种走向,一是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讲究知识的系统性,重视接受现成的原理;一是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习所需要的知识,重视实际的运用,从而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教学模式。

五十年代,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所主张的教学以教师、教科书和课堂为中心,对我国教育界影响很深。六十年代我国开始解构凯洛夫教育思想,同时清理把语文课误成政治课、文学课或工具课的做法。上海育才中学推出了“八字”教学模式(读读、议议、讲讲、练练),其中四个要素不是独立的质体,它们相互交叉、相容。“议议”与“讲讲”就难有严格的区分;“讲讲”与“练练”常被颠倒。校长段力佩称之为“有领导的‘茶馆’式的教学”,实际上是在倡导一种宽松、自由的教学,意在拆解各种条条、框框的束缚,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教师是这个模式的“领导者”。

八十年代受改革开放思潮的裹挟,语文教学模式研究呈现多元化的倾向,诸如“情境教学”、“问题教学”、“探究教学”以及“八步读书法”、“作文三级训练”等,从不同视角,不同层次提出多种教学模式。著名的`语文特级教师几乎都提出过自己的教学模式,其中影响最大的是上海钱梦龙的“三主四式”(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和训练为主线,自读、教读、作业和复读四式课型)和辽宁魏书生的“自学六步法”(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和自结)。钱氏模式欲把以教师为中心的观念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结合起来,意在融通两端,消解矛盾,同时强化训练,以提高学生的解题与阅读能力,所以为方方面面所共同接受,但模式本身所使用的三个关键词及其关系的表述,尚存歧义。先说“主导”,指起决定作用者,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与之相对的是“被导”或“受导”;以教师为主导,学生的主体性就难以体现出来。再说“主体”,指有认识与实践能力者,与之相对的是“客体”;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又成了受制约的“客体”。“主导”与“主体”本是两个不同的范畴,也是不相对等、不相并列的概念,不能混同使用。教师必须是“主体”,然后才有“主导”可言。在课堂活动中,教与学本是一个复合主体,教师是实施的主体,学生是学习与价值的主体,双方在教学活动过程中相互转化,又都是相对的客体。此外,“训练为主线”的说法也欠妥,教学是师生双方碰撞的交流活动,让学生从头至尾“训练”,容易滑入以教师为中心的题海战,这显然不是钱氏模式的本意。

魏氏教学模式实施以学生为中心。“定向”、“讨论”、“答疑”可以在教师指导下活动,也可学生自己组织活动;“自学”、“自测”完全是学生自主的学习活动。有时教师外出开会或讲课,长至一两个月,学生也能自己组织教学。魏氏建立了一整套严格的教学管理系统,规定学生每日、每周、每月和每学期定时必做的事;又建立了反馈检测的监督系统,师生共同管理学习活动。这一模式对学生要求很高,因为他们在某些方面已经取代了教师作用。课堂教学本是师生双方同地、同时对同一话题展开的交流活动,你来我往,对话问答,缺一不可。魏氏模式纯属个体教学经验的结晶,确切说是一种自学模式。

回顾语文教学模式的发展与演变,它虽然只是课堂教学所采用的一种结构或程序,但上下左右联系起来看,则是社会巨网中的一个网眼。我国知识经济已经初露端倪,要在21世纪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的主动地位,就必须转变传统教育观念,由书本教育、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创造教育发展,这是时代的要求,也是知识经济对教育的呼唤。

三、新模式的结构与内涵。

新模式以“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指导思想,以培养创造型人才为目标,用四个关键词作出简要的结构表述,其内涵如下。

“独立”。传统教育视学生为“受教育者”、“听话者”、“被动者”,创造教育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承认每个学生都是唯一的“这一个”。尽管他们的资质、禀赋以及成绩有差异,但都有成才的条件,教学不能用同一的标准和口径要求他们,应有所区别。实施分层教学,让超常者冒尖,带动普通者,使后进者也有所得。课堂上要留出自由活动的时间,激发学习的内驱力,保证人人有机会表现自己的才能,获得满足,增强信心。

“自主”。传统教育把教师视为绝对权威、主宰者、训诫者,创造教育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教师的任务是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提供经过选择的充足材料,处处、时时为学生,满足他们的好奇心、表现欲,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潜能,在学习中感受自己的智慧,体验成功的快乐,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促成”。传统教育把学生头脑当成仓库,一味往里堵塞知识,创造教育唤醒、激励、鼓动学生自己去开掘知识的宝藏。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由投之以鱼,转向授之以渔,不是代替学习,而是教以学习的方法论。教师要由主导者变为策导者,时时唤醒自己,停止讲授知识,赶快打开学生灵智的头脑,促成自我教育、自我学习和自我实现。

“创新”。传统教育把学生培养成“活字典”、“两脚书橱”,创造教育要使学生成为“发现者”、“创造者”。教育是社会文明、人类进步的阶梯,能帮助人们在极短的时间内,获取人类千百年实践聚积起来的知识,一下子站到了巨人的肩上。但接受前人知识只是一个跳板,要破除对知识、书本和权威的迷信,未来的英雄是创新者。要在接受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创造能力,也许这些发现和创造是十分幼稚的,甚至是可笑的,但它们是未来的、伟大创造的萌芽。

“独立自主,促成创新”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有两个层次。“独立自主”是对学生的期望,“促成创新”是对教师的要求,需要师生双向共同努力来完成。教师是课堂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和“管理者”。教学模式的动作最初是由教师来发动的,讲授、指导、促进都是由教师完成的,但这仅仅是一种外部刺激。学生是学习活动的“探索者”、“实施者”和“完成者”。外在的刺激只是一种促进,学生要接受新知,必须调集自身的所有力量,经过同化,顺应,才能内化纳入头脑,充实自己的认知结构。这个模式不以教师为中心,也不以学生为中心,而是双方协调合作,共同实施,并产生效益。

四、新模式的要求与操作。

新模式向教师提出三个要求:一是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重视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同步发展,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和思维力的培养,必须与触发学习兴趣,培育丰富的感情和坚定的意志、性格相结合。情商作为智力感情,是发展智商的保证,两者相辅相成。二要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师生互尊互爱;师生情具有动力、感染和诱导的功能,能促使双方加倍努力,教与学的主观能动性都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三要采用问答交流的教学方式。对话是沟通交流,传递知识、信息的最佳方式。发问、思考、论辩,被哲学家誉为无止休的歌唱。教学本身包含着问答结构,师生你问我答,我问你答,切磋研究,建立以创新为乐的师生关系,有助于推动教师的学习,开发学生的智能,促使教学上新台阶。

新模式的实施操作要注意三个环节。一是起始导读。这一段教师是主体,需要对教学定向,确定目标和要求;定度,确定内容的深度与广度;定序,确定教学的程序与方法,最后还要确定快慢节奏和一堂课的高潮所在。教师在完成导读指引之后,应迅速把学习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他们独立阅读、提问或思考;对课文内容及其相关知识,进行归类、整理,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二是中段激疑。这一段师生双方都是主体。经过教师指导,学生在认读、理解课文的字、词、句、篇之后,会产生良好感觉,自以为懂了。这时教师要提出质疑,创设问题情境,构置认知冲突,把阅读引向深入;或者拓展思路,设计新的、异类练习,把阅读铺展开去,一纵深一横扩,增强阅读的深广度。三是终端延伸。这一段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协助学生完成知识向能力迁移,并通过语言文字加以落实。让学生自己先把课堂上获得的知识加以系统化,然后进行重组,寻求知识的内在规律,再加以简化;最后通过练习,达到知识的活化。语文教学特殊性在语言文字上,动脑、动口,更需动手。语言能力是语文教学的基本功,需要长期积累、存储,需要融会贯通,这是学生终身学习和未来发展的基础。

五、新模式的效益评估。

效益是课堂教学模式的生命,是评价模式得失的唯一标准。效益包括效率和效果,前者按经济原则评估计算投入与产出的比例;后者按质量原则评估,计算学生达标的数量与程度。概而言之,效益评估指教学目标的达成度,以及社会、个人对语文期望值的达成度。可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考察。

一是检测学生参与教学的程度。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是以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质量来测定的。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情况,看表情神态、发言次数、课堂笔记和查课后作业。设计一份《课堂师生交流、教学共振记录量表》,统计教学活动的时间,包括教师导读、讲解、答疑、板书和布置作业的时间,学生自读、思考、提问、抄写和作业时间;测定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广度与深度,包括发言问答的覆盖面,有多少人达到教学要求;搜集反馈信息,有多少学生课后要求持续学习,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程度如何,等等。

二是检测教师投入的程度。要做到:第一,教学目标明确,难点、重点突出,讲解简明扼要、切中肯綮;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达成度接近100%。第二,教学可利用时间和实际利用时间无误差,接近100%,教师没有讲废话。第三,课堂教学自然流畅,快慢适度,气氛热烈,有意外的惊喜,能一波一浪,把教学推向高潮,有回味。

三是观察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理解课文中的难点,能自行归纳主题、说明写法,并引发有一定创见的议论,进而引申发挥,解决相关的异类问题,直至纠谬,对教学内容或课文提出新的见解。学生不只是知识的消费者,也是知识的生产者。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如果学生的解题能力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超越了教学内容和教师的要求,其中少数尖子学生在某些方面,甚至比教师理解得更好。这便是创造能力培养的极致。

四是要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埋下伏笔。讲好一党观摩课,按照一种教学模式授课并不难。难在这堂课要具有前瞻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保持继续学习的势头。做到“曲终人不散”,在课堂教学结束之后,学生始终保持着学习的兴奋点,主动去寻找学习的新材料,以求深入一步;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是无止境的,一山更比一山高。语文教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能为学生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埋下伏笔,就不是成功的教学。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创新教育【第十篇】

斯托利亚指出:数学教育是数学活动的教育,也就是思维活动的教育。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引导学生主动地创造性地学习数学,是当前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课题。我们认为,实施创新教育,就是创设自由、和谐、开放、民主的学习氛围,让每个学生注定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为每个学生提供创造发展的机会,让学生在合作、探索的情境中,获取基础知识和思维方法,使他们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创新能力。下面就数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谈点看法:

出自

一、教师备课要创新

实施创新教育,作为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建立真正的创新教育的理念,所备的课要与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学生的生活实际相适应,要从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着想。备课时一般做到:

(1)教学目的要创新。要根据教材内容但又不拘泥于教材内容制定具体的目的和要求。

(2)教学过程要创新。设计时可不循旧规,对如何导入新课、如何讲授新课、主要环节如何处理进行创新设计。

(3)教学方法要创新。可以采用提问法、发现法、联想法、操作法等等,方法不固定单一,思维不封闭僵死。

(4)教学程序要突出创新。

(5)师生合作要体现创新性。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着,而是学生学习过程的引路人,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探究知识。

(6)课堂提问要有实践创新性等。

二、课堂教学要创新

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主要是要体现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实践证明:学生的学习过程越开放,思维就越活跃,思维发展也就越充分。

教师让大家想一想谁能吧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比一比谁的方法最新颖、独特、有创造性。学生们在这样的情境中创新,边思考、边讨论、边操作,得出了多种推导方法。 引导自主学习,激励学生探索创新。美国心理学家杰斯认为:“数学不同于外部控制人的行为,而应该用于创造条件能够促进人独立自主和自由学习的条件。”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是通过学生实践活动发展起来的.。思维研究认为,每个人都蕴藏着无限的潜在创造力。教师要尽量创造条件给每个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笔尝试、动口表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探索知识,自己去发现规律,变学习过程为探索创新的过程。比如,在学习了分数的认识后,教师让学生取一张正方形纸,把它折成面积相等、形状相同的四块,同学们很快想出四种折法。这时教师并不急于告诉学生其他折法,造成了悬念,激发了学生积极探索的欲望,既促进他们进一步思考尝试、探索,又得出了多种折法。

运用问题解决,启迪学生开拓创新。小学生好奇心强,教学中教师要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扶持学生的创新意识,满腔热情地鼓励学生大胆提出各种各样标新立异的问题,使学生从求异发散向创新推进,从探索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启迪,从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开拓、创新的精神。现在,教师已不习惯课堂上鸦雀无声,他们从不指责学生在老师讲课时插嘴,常鼓励学生:“谁想到了什么?”“谁灵感来了?”“谁的方法有新意?”“谁的解法最多?”“不用举手就可以说”。课堂上有时争得面红耳赤,教师反而会鼓励学生:“就应该这样,有多种看法,才会有相互启发。”种种不同的看法,体现了学生思维的活跃性。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增强了学生的主题意识,而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也就是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欲望,学会了创造性思维。

加强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协作创新。合作学习是发挥学生集体智慧、让学生参与、交流信息、互相学习、相互促进、主动求知、共同提高的一种学习方式。一个人要有所创造,除了个人努力钻研和具有开拓精神外,还要有善于与人合作共事的精神,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小组群体的活动功能,给学生较多讨论分析的机会,使学生在知识方面相互补充,在学习方法上互相借鉴,善于合作,集智取长,协作创新、努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三、作业设计要创新

社会调查等。4、综合作业。将学科知识汇总、联网,锻炼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等。5、开放性作业。设计一些如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问的开放性题、多题一解总结规律等等,可以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思考从各种设想出发,不拘一种形式,不局限于一种途径,尽可能地作出合乎条件的多种解答,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评价体制要创新

评价是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贯穿于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对于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评价的功能不仅仅是甄别与选拔,而是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及发展的不同需求,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评价内容也更全面了,不仅关注学业成绩,还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态度,尤其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的进步与变化。评价的方法也多种多样,不仅有书面作业,还有行为观察、问题研讨、研究性学习、情境测验、成长记录等。对于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不在于看学生的分数、平均分的高低,重点要看教师的教学过程,比如看教师的教学设计上是否有创新思想,是否能适应时代和学生发展的需要,是否符合小学数学的发展规律,课堂上是否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学方法是否运用多种方法的优化组合,看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得是否扎实灵活等等。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主要实行激励性评价,不论是课堂提问、做作业,还是其他教学活动,教师要善于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的积极性,注意保护学生创造的火花。激励学习评价会使学生产生喜悦的情绪,激励学生不断创新的欲望和需要。这种体验能促进学生向激励的方向努力,追求再一次的成功。激励性学习评价是促进学生创造性的催化剂,是挖掘学生潜能的有效武器。

上坝田小学

刘安飞

2017年3月

-->

-->

-->

-->

-->

-->

-->

48 16912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