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乡漂泊的散文实用【通用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异乡漂泊的散文【第一篇】

拿到徐慧的散文集《永远的异乡人》,莫名地让我想到泰戈尔的诗,“我要抛弃所有的忧伤与疑虑,去追逐那无家的潮水,因为那永恒的异乡人在等我,他正朝我走来”,大约每个人的心头,都会有个“异乡”,有的人只是把脚步停留在念想里,有的人付诸于行动,无疑徐慧是个善于行动的人。

走在异乡的路上,无论回顾、展望,抑或沉思、遐想,心无不是充实的,因为心底总有个异乡在远方,其实,无论去路多远的异乡,它的方向都不会是虚无的,它总是被来路所指引着,这个来路,无疑是出发的地方,无妨称之为故乡,徐慧就是从故乡起步的',带着他的“异乡梦”。

于是,这位走在异乡路上的作家,就诞生了《永远的异乡人》,这部作品收录了徐慧行走异乡二十余载的感思,分六辑,这六辑分别囊括了,散文、散文诗、杂文、文艺评论,从此可窥见,徐慧是个写作的多面手。

谈论一位作家的作品,是不可撇开其人的,徐慧骨子里是个激情澎湃的诗人,王国维《人间词话》,诗有“有我之境,无我之境”,并且说,有我之境,由动之静时得知,宏壮有气势。如果套用给徐慧,徐慧这本散文集无疑有着“有我之境”的意味,有着激荡人心的力量。

我与徐慧在省作协读书班认识的,一见如故,跟他在一起,只要带着耳朵就行了,其他的都被他包办了,他极善弹,语言幽默富有感染力,多是谈他走在“异乡”的铭心感受,让你不觉地就被他带入他的思想里去了,文如其人,读他的文章,仿佛就听他神聊。

比如他的《品味故乡》一文,“这四年,我依然用不屈的灵魂挑着厚厚的期望和深深的内疚向前走着,我抚摸心情,平静地和我不畏艰难、纯朴宽厚对话,我渐渐明白了;我是乡土雕塑的,父亲让我走出乡土来,未必不是为了让我以更好的姿态走进乡土。”这段文字可以说是徐慧的直抒胸臆,也是他走在异乡的路上的顾首反思,“客里似家家似寄”,心安处既是故乡,不过,无论心飞出多远,心灵深处总窖藏着乡愁,越久越醇。

其实,异乡的佳处多是青春的梦,“我本是一弯浅浅的清澈的小溪,我从山谷中流出,沿着晶莹的碎石前行,有时候不甘寂寞,就随意地唱几首自己喜欢的歌。……我乐意在有意无意间,能给我周围的花草树木、土地庄稼以舒适的滋润,以难得的美感。请告诉大海,我情愿在舒缓的路上逐渐消失……”(散文诗《小溪的自白》)无疑徐慧是以小溪自况的,这是作家准备步入异乡的明澈初心,为异乡的梦想,奉献自己。

而今,作家徐慧已步入不惑之年,也就是说他已在异乡的路上,经历了无数的风风雨雨,虽然已褪去了青春的张扬,可依旧热情满腔,正如他的杂文《原始人的零碎思想》中所言的,“人到中年,已至不惑,不能大为于天下,转而修身齐家。”不说别的,仅从作者自喻为“原始人”来说,显而易见,他从未改变初心,同时,也秉承了,“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家国天下的情怀,这在他的《原始人的家风》里,也有相类似的表达。

其实,徐慧是带着自己的思想,行走在异乡的路上的,行路不是目的,散发自己的光热、思想、情怀,才是本真,书中收录一些文艺评论,亦透露了他的人生观,因为篇幅所限,就不再引文了。无疑,徐慧这部作品是值得称道的。

-->

-->

-->

异乡漂泊的散文【第二篇】

昨夜梦回家乡的途中,我坐在一辆没有蓬顶的车上,夜里看见一颗闪亮的星星坠落,想起民间的传说,天上一颗星,地上一个丁。天上如有星星滑下,地上就会有一个人逝去,就这样对身边的老乡说着。回到家乡,路过二伯母家时,看见二伯母正在搭简易棚,在上中间顶梁柱时,那根木梁柱突然弯曲陷下,我穿着一件白色棉衣,头带一顶白色帽子,回到了家。

不一会,我从梦中醒来。天已亮,要起床准备上班了,还来不及细解梦景。突然手机铃声响了,一看是家里打来的电话。惊闻,梦里没见到的二伯父,这家中的顶梁柱,经不住岁月的狂风吹猛雨打,病魔侵蚀了身躯,导致肝癌晚期过世了。从检查出结果到现在还不到几个月。

岁月的磨难和病痛让二伯父永远地倒下了,再也站不起来。二伯父的几个在外打工的女儿、女婿已赶回家里。

现已七十多岁的二伯父,一生辛苦地拉址着五个儿女长大成人。曾经历过失去成家只有几年的小女之痛。女儿们早就都出嫁了,儿子、儿媳为了生活,都在异地打工。

岁月的沧桑和生活的艰辛一路伴随走来,这些年还种着十几亩的水稻田,照看着孙儿、孙女。

去年八月下旬,祖父去世时,我和丈夫回到家里。看见二伯父忙里忙外在料理后事的过程中,虽然神情带着伤感但身体看上去健康且有精神,让人察觉不出有一丝病痛的样子。我还羡慕敬佩着二伯父比我们这些后辈还能干。

光阴似箭,转眼只过了一个春节,才进入三月中旬。如今,闻听噩耗传来,意料之外身处异地无奈的我,不能回家见上临别时的最后一面,我心情沉重,潸然泪下,让记忆回到从前,仿佛看见了二伯父慈祥的面容与关怀熟悉的身影:

二伯父泥瓦工手艺精湛。二十多年前,我出嫁走进了这个大家庭,成了二伯父的侄媳妇。由二伯父带头帮我建过房子。在动工之前,都是二伯父替我操心,尽量不浪费材料,并且合理地对建筑人员进行安排。房子建好后,由于我白手起家,家境艰难,又近年关,做房子的许多材料和生活开支都是托熟人赊欠的',所以拿不出现金付此工钱。都是二伯父担保着赊欠其他瓦匠师傅的工钱,承诺次年等收成后还清。并说自己的那份工钱,哪天手头宽裕一些,再给不迟,不要放在心上。次年秋收之后,卖了谷子,全部付清了瓦工们的工钱。每当我想到,二伯父平时的辛勤操劳的情景,一家人节衣缩食,在年底之前,付给辛苦工钱时,二伯父还执意少算了两天的工钱,当作建房中的帮助,以示作为长辈的心意。

在建房的过程中,生活安排上很随意,照顾不周,从不计较。在我困难消沉的时候,总是鼓励我,安慰说,日子是慢慢过的,不要着急,没有一步登天的事。你们夫妻俩都很努力,生活会好起来的。这关怀的话语,让我从消沉的日子中走出来,在生活上度过了一次又一次的难关,至今记忆犹新。

二伯父在五六十岁的时候,每当秋收农闲之后,继续加入到村子的建筑队,像年青人一样发挥着自己的瓦工这门手艺,以缓解家庭的压力与负担。终因年事已高,有一只眼睛的视力越来越模糊,就结束了建筑生涯,放弃了自己热爱的这门手艺。

二伯父生前非常勤俭节约,现在的生活比以前好了一些。在病魔的折磨痛苦中,生命是如此的脆弱。我的九十几岁的祖母还健在,二伯父再也没有机会来关照,已成了心中永远的遗憾;还没有看见孙儿们成家,来不及给机会让儿女们尽尽孝心了却心愿;来不及停下农活来享受生活,就这样不舍而遗憾地离开了人世。

此时,异地的天空布满阴云,早春冰凉的雨水从天上落下来,和着泪水透过无边的雨丝,我仿佛看见了家中所有的人,为痛失亲人的那种伤痛欲绝的哀悼神情;听见了家中所有人悲伤的哭泣声。

想到在这个大家庭里,虽然不缺人手帮忙料理后事。但是作为后辈的我,遗憾内疚地未能送上二伯父最后一程。只能在异地他乡的深夜里,记下这用言语无法表达出我内心沉痛的哀思与虔诚的寄托:

夜已深,窗外细雨纷纷扬扬,

有些冰凉,

时钟的滴嗒,声声敲打在我沉痛的心上。

我的思绪回到了故乡。

顺着您曾经走过的人生之路。

想起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岁月的沧桑,写满您的额头,

生活的重担,压在您的肩上。

风风雨雨里,您含辛茹苦。

坎坎坷坷中,您饱经磨难。

您勤劳的双手,铸就了不朽的品格。

您慈祥的目光,永存在后辈的心中。

您承载着家庭之舟坚毅前行。

刺骨的病痛突然来临。

您累了,倒下了,卸下了沉重的压负。

或许有些未了的遗憾。

还有一些难舍的牵挂。

这遗憾,这牵挂,

就让亲人们含泪替您诉说。

倾诉着这无尽的哀思。

愿二伯父:一路走好!安息!

3月12日深夜。

异乡漂泊的散文【第三篇】

聊聊三一毛一。

因她是这样直接又率性*的女子,我也索性*丢掉一切情绪的铺垫,大咧咧迎接她。以及她与荷西在撒哈拉营造的梦幻天堂。

对于她与荷西的恋情,不得不说是一场意料之中的意外。一场撒哈拉沙漠中的风花雪月。一个猫一样慵懒的流浪者,在很平常的时间准确无误邂逅了同样狂野却有着清朗眉眼的西部牛仔。于是这相遇便成了命中注定。

天命,是她吸引我的第一个因素。至于第二点,就是她与荷西的异国恋。应该说在三一毛一的一生中,她怕是再找不到这样的知音人了。她曾在文章中很直接的称赞他,“凡三一毛一的任何在外人看来极度疯狂的举动,在他看去却是最自然不过的事情,仿佛自己早就应该这样做了。”这是荷西的优点,在三一毛一眼里无疑是最吸引人的。

唯有心意相通的两个人,对于自己的举动,是完全不必解释的。仿佛从降临人世的那一瞬间开始,就是熟识的,甚至于不分彼此。就像左手握着右手一样,虽然没有特别的感觉,却是谁也离不开谁。失去任何一只,这痛都是连着心的。

荷西的死,无疑是三一毛一尘世中一个“自己”的灭亡,而剩下的只是影子,仅仅为了缅怀最后一丝爱的温暖。属于荷西的温暖。如果真有来世,她必定还会做女人,做荷西的女人。

这便是三一毛一的爱,直接坦荡,无怨无悔。三一毛一是静静站在夕陽外的归人,习惯让遥远的倦怠再次淹没自己。只是这一次,回头看,荷西不在身畔。

他们应是现代版的神雕侠侣。不同于前者,他们的爱情充满琐碎细腻,有矛盾,有摩一擦,但更多的是温暖。那种不染一丝烟火的'爱情太遥远,也太不真实,因之产生的文学效应不可同日而语。前者有朦胧而不切实际的美学境界,应该是“犹抱琵琶半遮面”,而后者却是实实在在的生活,或者就是千千万万为爱奔忙的夫妻,他们会精打细算,会抱怨,但更多的是会感恩。

两个人由相识到相知,再到相爱,最后决定步入婚姻一生相守。终究由‘谈’恋爱,变为‘练’爱。练习去爱,去包容,去迁就,不过不代表无原则宽容。在荷西与三一毛一身上,我看到两个在异国他乡不断忙碌不断奋斗却也在不断收获真情的人。一样是人生,正是因为差异,才显得完满。

他们应是荆棘草。丝丝缕缕都透着诗意的孤寂。不过依然向陽,盛放。

文字上呈现的三一毛一是快乐而迷糊的笨女人。但她笨得有价值。在鸡一毛一蒜皮的琐事上,即使邻居经常借东西一借不还,即使生活再多磨难,她也依然用快乐的心迎接每一天。即便她可能不是最出色*的作家,但却是一个有着真性*情的女人。一个敢于直面看待自己的喜怒哀乐,敢说想说的话,做自己想做的人,就是快乐而幸福的人。

荷西就是这样一个同样率直,并且有着让常人无法理解的固执的男人。凡许诺三一毛一的事,一定按期做到。他送给三一毛一一副骆驼一尸一身化石作为定情礼物,虽然不是最奢华的,却是最珍贵的。于三一毛一而言,就是这样纯粹可感。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三一毛一此刻定是喝到了一杯甜度刚合适的温开水,味道虽平淡,却有暖胃的功效。而荷西再向三一毛一求婚时说的那一句,“我要的就是你这个样子,你不需要改变。如果你改变了,我干嘛娶你?”真是让同样身为女性*的我着实羡慕了三一毛一一番。有这样爱她恋她的男人,有这样接受并由衷欣赏她真性*情的灵魂伴侣在身边,也算不枉此生了。在水电极度紧缺,物质条件苛刻,客观环境迫人的撒哈拉沙漠里,荷西,用自己的一生为三一毛一撑起了一片让她不用再流浪可以安定的天,而这片天也成了三一毛一此后活下去的信念。那用棺材改装而成的家具,汽车轮胎做成的靠垫,不大却实用的木桌……无一不是荷西的心血,无一不温暖了三一毛一。也因此,这个爱流浪的人终于不必再流浪了。回不去的地方是家乡,而她找到了希望。这希望便是荷西。三一毛一虽然并未热烈的爱过荷西,(这一点她自己在文章中明确流露过),却仍然愿意随着他就此天涯海角的流浪下去,这也许就是她一生追逐的幸福吧。

给我一瞬间,对你一宠一爱;给我一辈子,送你离开。沧海桑田之后,她依然会是眉眼清浅心思细腻的三一毛一,而她钟爱的,依然是固执却迷人的他。此心不变,矢志不移。他叫,荷西。

只缘感君朝与暮,使我望断红尘路。

三一毛一,就要有荷西的,生命。

哪怕短暂如烟火。

亦无悔。

-->

-->

-->

异乡漂泊的散文【第四篇】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又一年端午,独自一人在异乡,孤单的游走在陌生城市的街角,看着城市中的人们忙碌着自己的节日,脚步匆匆。而我一人,像失孤的孩子,走在燥热的街头,承受着内心的孤独。

已不记得有多少年胳膊上没有母亲亲手绑的花线绳了,也不记得多久没有吃过端午当天母亲忙里偷闲给我们烙的摊叶饼了,还有母亲油里烧过的蜂蜜,透着淡淡的馨香。而今,这些儿时每年会有和会做的事情,已然成了我最真的记忆。

我独自走在街上,看着城市里的人们手里提着大袋子小袋子,里面装的全是好吃的,可我却不馋,也没有想吃的念头,我只想吃到母亲的摊叶饼,蘸着热滚滚拉丝的蜂蜜,甜上心头,简单却又幸福。

今年,我没有买花线绳,城里的花绳绳也是图好看,根本没有花线的意思。儿时,母亲会用绣鞋垫的花线各取一种颜色拧成麻花状,在端午这天大清早绑在我们的胳膊上,腿上。城里卖的花绳子很好看,可是在我看来,依然没有儿时母亲简单而又粗糙的绳子拧成的花绳好看。也许,是我习惯了母亲的花绳绳,习惯了母亲这简单的爱。

早晨出去,我看到一个男人手里拿着一把捆绑的柳树条,疾步走去,我想他是给家里插柳条去的。我很好奇这柳条他是哪来的?难道城里会随便让他爬上树去折柳条?我想着,又笑笑,怎么可能。直到下午出去路过一个菜市场,看到有人拿着柳条在卖,也是捆绑成一把一把的,我看了看,莞尔一笑。笑的是城里人什么都比农村好,可是端午这天折柳条就不如我们乡里了。

我们折柳条就是个折,还要挑好的折,而这里的人,是拿钱买,而且没得挑,我看着一把把叶子早已枯萎耷拉的柳条,不禁的心里一难受。所有的事情都是有两面性的,当选择了城市的繁华时,失去的便是农村的自在与清闲。选择了农村的自在与清闲时,便也失去了城市的繁华与开阔。

对于一个处在异乡的人来说,最怕的是过节。所有人回家的回家,出去旅游的旅游,而我,只能待在狭小的房子里,一个人静静的思考人生。也许是庸人自扰,人生根本不需要我去思考,有些事情也不是思考就能解决的,只是喜欢胡思乱想,喜欢天马行空。

陪伴我的是手机,翻开朋友圈,看着谁谁谁去了哪哪哪,谁谁谁吃了什么东西,我也只是淡淡的一笑,看着也是一种满足。你走过了我从未走过的路,我看过了你从未看过的东西。仿佛在每个节日里,儿时的记忆会变得更加清晰,甚至某些从不曾想起的事会在这一瞬间变得清晰明了。

城里人的节日基本都是在某个餐馆里度过的,吃吃喝喝,玩玩闹闹,而我记忆中的每个节日,都是与父母在自家餐桌上,吃着母亲做的简简单单的饭,听父亲不时的讲一下关于这个节日的来历和故事,就已心满意足。

时间一晃就过去了,我已不记得有多少年没有和父母一起过端午节了,每年的节日也成了电话这头和电话那头简单的慰问与叮咛。父母已渐渐老去,每年却是两个人独自过节,多想陪着他们一起过个节。可是,流浪在异乡的游子,万水千山,也只能托清风明月捎去对父母的慰问与子女的不孝之情。

古人云,父母在,不远游。可是生活在这个尘世,有太多的事情是我们无法左右的,生活不易,为了生活只能四处奔波。没有谁愿意在生活的大漩涡里迷失,也没有谁愿意丢下父母与子女孤单的游走在陌生的城市,只是生活的压力不得不使你走向这条路。

看着别人搀扶着父母散步,我多想此刻搀扶着我的父母,和他们一起走在故乡阡陌纵横的小路上,看绿意盎然,山色青青。然而,这一切只能是我小小的愿望,不知何时才能实现。

多少人和我一样,奔走在陌生的城市,酸甜苦辣一人尝尽,多少次想要放弃,可是想到家里的亲人,咬牙坚持了下去。生活就是一把刀,一刀刀宰割着我们的肉体和灵魂,可是我又不得不佩服人体的自我修护功能,无论遭遇多大的心灵折磨与肉体的鲜血淋漓,都会在某日某时完好无损。

一个强大的内心就是这样磨炼而来的吧,经历过了一个人的孤独与寂寞,才能耐的住所有的磨难,咬牙坚持。就像此刻异乡客的我,幻想着和父母一起吃着母亲做的一桌子好饭,说说笑笑,谈天说地。

节日对于异乡的我们而言,无非是一种沉痛的打击,对于家乡的父母而言,又何尝不是?他们记挂着我们是否吃的好?过的好?工作是否顺利?一切都是这样的重复再重复。而我们,只能在一次次的重复里,假装坚强的微笑。

节日,我买了唯一有味道的酒醅,尽管没有母亲的.味道,可我依然愿意想成是母亲亲手为我而做的,带着浓浓的爱的味道。一道几多工序的酒醅是母亲端午前要准备好几天的,那每一粒圆圆的没有皮的麦子,都是母亲亲手捣出来的。当然,城里卖的都是拿机器直接做好的,少了亲手捣几个小时的工序。每次端午前,村里的婶婶姨姨会有好多人排队去捣麦子。说到捣麦子,跟捣蒜一个道理,只是捣的东西石头做的,大了许多。

还有那么多儿时美好的记忆,仿佛就在昨日,我依然记得,可是父母却老了,我儿时的伙伴也长成大人了。在异乡的我啊,怀念着我的过去,也只有这么些简单的文字来描摹内心的迷茫与胆怯。

那些常年奔波在外的游子,请记住每一个节日,记得在每一个节日里有许多和你们一样的异乡客,看着陌生的街角,怀念着自己家乡简单的街道。看着窗外明亮的月亮,怀念着故乡的月,今夜是否一样亮又圆?只为点亮故乡低洼的路,为每个游子照亮回家的路。

48 17734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