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工作者分享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培训心得体会范文专业【范例8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请您参阅】下面供您参考的“教育工作者分享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培训心得体会范文专业【范例8篇】”是由阿拉网友精心整理分享的,供您阅读参考之用,希望此例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一下小编了!

教育工作者分享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培训心得体会【第一篇】

员工队伍老化,文化结构偏低,成为基层行业务快速发展的一种牵制力。以某支行为例:现有员工47人,其中:正式员工39人,派遣员8人。全行平均年龄,其中:正式员工平均年龄45岁。45岁以上员工占比%,大专以下文凭员工占比%。一线员工中有的已经是爷爷、奶奶辈了,还在戴着老花镜临柜。因此,认真落实总行2015年教育培训工作意见,大力实施立体人才库工程,加强员工素质教育,做好人才再造,着力“创建学习型银行、知识型员工”,推进全行可持续发展,是摆在我行面前亟待解决的重大人才战略问题。

1、抓好全员岗位培训,提高全员综合素质。员工培训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是读几本书,开几次会就能达到良好效果。我行从实际出发,实施“四结合”培训方案,解决好员工素质工程建设问题,即:一是结合岗位实际开展培训,按照经营管理人员、市场营销人员、临柜员操作人员三个层面,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二是结合年龄特点进行培训,组织青年员工积极参加网络培训,参加各项业务竞赛,不断提高专业水平,抓好中年员工业务培训,增强岗位适应能力;三是结合知识结构实施培训,搞好分层培训,以新带老,提升总体业务水平;四是结合规范服务管理培训,组织商务礼仪、个人修养方面的培训,坚持检查督导各个服务细节,培训、提高、再培训,着力打造商业银行一流服务品牌。

2、开展技术练兵活动,增强员工实战能力。人才成长离不开工作实践,对此,我行把提高业务技能作为建设“学习型”先进班组的有力手段,始终把业务技能训练和业务知识学习放在重要的位置抓紧抓实。采取内外结合的方式,外聘专家专题教学,内请有经验的员工“传、帮、带”,开办“投资理财知识普及万里行讲座”、“客户经理培训班”、“个金业务新产品新业务培训班”、“个人投资理财产品讲座”、“电子银行业务知识培训”等,学习内容的多样化和学习方式的立体化,丰富了员工业务知识和营销技能,提高了受理业务能力和水平,创造出有利人才成长的工作环境和发展环境。

3、提高员工思想认识,克服学习困难问题。去年8、9月份,由总行教育部编撰的《综合素质拓宽》、《阳光心态塑造》、《业务技能提升》、《转岗实例荟萃》等员工培训系列丛书,是针对工行中年员工现状而设计的一套适用教材。我行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组织中年员工学习适读教材,开展心态调整和新业务技能岗前培训,要求他们充分认识建设“学习型银行”重要意义,放下思想包袱,自我加压,克服工作与学习的矛盾,克服生活琐事多与学习时间少的矛盾,使自己尽快融入到现代商业银行素质高、业务精、作风硬的员工队伍中。

二、培养团队精神与魅力班组的实践经验。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引入“狼性文化”和“魅力班组”文化,以人为本,从实战出发,着力打造具有超强市场适应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的虎狼之师,形成多专业、多层面的人才梯队,是基层支行企业文化建设和员工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1、强化思想领导,灌输团队理念。团队精神是企业文化的灵魂和企业发展的动力,是企业的群体意识和精神风貌的统一体。为此,我行根据员工的年龄、经历、生活现状及不同阶段的思想状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引导员工树立“行兴我荣,行衰我耻”、“我靠工行生存,工行靠我发展”的理念,使员工认识到一个优秀团队的协作创新精神,是增强核心竞争力,体现员工价值,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2、构建“魅力班组”,培育精神文化。企业精神作为企业文化的深层内涵,直接决定着企业的兴衰,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最重要部分。我行着力打造“魅力班组”,丰富企业文化内涵,不断提高员工人文素养,组织员工开展营销竞赛,丰富业余生活,进一步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对促进支行的改革发展,保证各项工作顺利开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3、打造和-谐团队,提升队伍建设。我行坚持开展提合理化建议活动,引导员工为该行的发展献计献策,增强经营工作的活力通过培养员工对工行核心价值观和企业精神的认同度,引导员工树立良好的职业思想、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职业作风,增强团队精神。加强与员工的沟通与交流,促进领导与员工之间、员工与员工间的了解、信任与合作,从而达到取长补短,各尽所能,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让广大员工在和-谐的团队氛围中充满工作激-情。

4、坚持“以人为本”,凝聚员工思想。企业文化的最终体现,是通过员工层对管理者经营理念和决策措施的实践和贯彻,必须实现管理层与员工层的和-谐统一。为此,我行秉承“只有满意的员工,才有满意的客户”理念,从真情关爱员工,营造和-谐氛围入手,实施情感管理、和-谐管理。致力创建一支和-谐团队,让员工在快乐中工作,让团队在和-谐中成长,有效激发了员工的创造力和凝聚力,增强了员工对集体的归属感,进而升华为对工作的责任感。

5、关注中年员工,重燃营销激-情。中年员工是工商银行改革创新发展的中坚力量,科学规划中年员工职业生涯,重新激发中年员工活力,不仅是提升团队凝聚力的主要途径,也是保证工商银行可持续发展的有效人力资源支撑。为此,我行特别关注中年员工发展状况,解决好中年员工工作、生活上的困难,合理调整岗位,抓好岗前业务培训,增强中年员工岗位适应能力,以人为本,扎扎实实落实“中年员工振兴工程”,提升全行凝聚力、创造力和竞争力。

教育工作者分享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培训心得体会【第二篇】

20xx年9月11日至12日,我参加了海南省培训院组织的教科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材培训活动,此次培训左梦飞老师对新教材《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进行系统解读和教学建议;通过这次的培训学习,我收获颇多。

小学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的编写是按儿童的生活路径,以儿童的成长与发展的生活逻辑为核心设计的`。教材中的主体是儿童,教材的内容是儿童的生活。整体目标:普及法治知识,养成守法意识,使青少年了解、掌握个人成长和参与社会生活必需的法律常识和制度、明晰行为规则,自觉尊法、守法;规范行为习惯,培育法治观念,增强青少年依法规范自身行为、分辨是非、运用法律方法维护自身权益、通过法律途径参与国家和社会生活的意识和能力;践行法治理念,树立法治信仰,引导青少年参与法治实践,形成对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价值认同、制度认同,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教材关注一年级学生的整体成长、生活;了解学校生活的两个主体生活方式;学会玩,并且有意义地玩;学会主动思考,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有想法的参与学习。整本教材洋溢着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从多元的生活世界,力图体现多元、开放、平等、包容的价值观。新教材具备了以儿童的生活视角和路径,形成生活内容和教学相统一的叙事逻辑,教材力图体现和谐与温暖的情怀,体现着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和谐与温暖的关系。学生从课本中能学会做事、主动思考、积极参与学习,让自己努力从适应制度走向自理、自律、自觉、自主。

新教材中没有了说教性的内容,各册设计了相对集中的教育主题,呈现方式体现了儿童的审美需求,突出趣味性,激发了学生想象力,力求从生活中的小事中渗透法制教育。教师不仅要向学生呈现良好的道德实例和现实需求的法治知识,也应和学生一起解读、分析,更要带学生们走出教室,走进社会,观察、思考、感悟、实践。

面对新教材,我们要多思考,多研究,做一名研究型、反思型的教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教书育人,做一位有眼光、有底蕴、有情怀的教育者,用德浸润儿童心灵,用法呵护儿童成长。

教育工作者分享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培训心得体会【第三篇】

改变,应从“我”开始。

7月26日,我们来到了弋阳进修学校七楼参加了小学统编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培训。上午,陈主任组织我们观看了教育部副部长、党组成员朱之文《统一思想抓细抓实确保义务教育统编三科教材顺利使用》视频讲话。

朱之文强调,这次国家组织专门力量统一编写义务教育三科教材,不是对原来教材编写出版方式的简单调整,而是着眼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作出的重大部署,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要从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必然要求、把好教育系统意识形态关的战略选择、提升义务教育质量奠基工程的高度,充分认识统编三科教材的重大意义。朱之文指出,统编义务教育三科教材在理念上,突出德育为魂、能力为重、基础为先、创新为上;在内容上,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国家主权教育和法治教育等重要内容。

随后,陈禾根主任就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制》做了整体介绍,就编者的指导思想、编写思路和特点、以及《道德与法制》教材框架和说明做了详细的阐述,并结合生活中、教学中生动的实例加以说明,浅显易懂。

下午,二小骆帅老师就统编小学一年级《道德与法制》(上册)教材做了详细的剖析,每一个单元、每一课都做了详细的解读。让我们教者有据可依,有法可学,让我们明白了编者的意图与目的,同时也让我们明白了这门学科开设的重要性。我们老师有义务把编者的思想落到实处,让孩子们从小树立纪律意识、规则意识和道德与法制意识,切切实实为培养社会主义优秀的小公民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这次培训结束后,让我想起了方华局长写的《做有温度的教育》书中的一些观点:他说教育还应有一些更深、更长远的看不见、摸不着、一时发现不了,甚至永远都无法量化和具体化的东西。这些东西成不了教育的功劳,而只是教育的功德。他还说教育就是育人,我们不要做“十八岁的应试教育”,而要做“八十岁的终身发展教育”.是的,《道德和法治》学科里有很多的知识是不可量化的,也是无法检测的,这就更需要我们老师运用好教材,竭尽所能多做一些功德无量的事。

老师要适应时代的变化,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就必须不停地更新自己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重新审视自己的学生观,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为一位合格的人民教师。因此,我们需要学习,我们需要改变,改变应该从“我”开始。(弋江镇第二小学黄慧英供稿)。

2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7月26日,为时一天的小学教材《道德与法治》培训紧张而有序。上午学习了视频的重要讲话。以及陈禾根主任对新编教材的理解和分享。下午聆听了骆帅老师对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具体措施和建议。一天下来,真是受益匪浅。

10月23日,党的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青少年抓起。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法治中国”的建设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必须选择。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9月在中小学起始年级开设《道德与法治》课程。这门课程的开设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体现了中央以德治国与以法治国的治国理念,体现了贯彻党和国家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彰显了中华文化特色,符合青少年身心发展需求。

《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是价值观的教学,不是知识的教学。培育和践行社会核心价值观、教育观就是课程和教学中的“最大公约数”,要通过《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颗扣子,以核心价值观来统领教材和教学。

我们广大的一线教师,经过培训、学习,正像一支训练有素大军的先行者。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构建中,将会把道德与法治教育深植在中华传统文化中,让道德与法治教育有魂、有根、有文化的境脉,有历史的纵深感和厚重感。(朱坑小学杨月龙供稿)。

3

以人为本,以德育人。

7月26日我有幸参加了由教育局在暑期组织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新教材教师培训会。在此次培训中,我收获满满。

此次培训会由教育局陈禾根主任主持。他首先播放了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朱之文重要讲话。朱之文强调统编义务教育三科教材在理念上,突出德育为魂、能力为重、基础为先、创新为上;在内容上,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国家主权教育和法治教育等重要内容。

接下来是二小的优秀教师骆帅分享了她在教学小学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一些心得。新教材的编写是按儿童的生活路径,以儿童的成长与发展的生活逻辑为核心设计的。教材中的主体是儿童,教材的内容是儿童的生活。教材关注一年级学生的整体成长、生活;了解学校生活的两个主体生活方式;学会玩,并且有意义地玩;学会主动思考,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有想法的参与学习。整本教材洋溢着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从多元的生活世界,力图体现多元、开放、平等、包容的价值观。新教材具备了以儿童的生活视角和路径,形成生活内容和教学相统一的叙事逻辑,教材力图体现和谐与温暖的情怀,体现着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和谐与温暖的关系。学生从课本中能学会守法、树立规则和公民意识、学会做事、主动思考、积极参与学习,让自己努力从适应制度走向自理、自律、自觉、自主。

下午的课堂,由最近到南昌参加部编历史教材教研员培训的骆帅老师主讲。她为大家详细介绍一年级道德与法治各单元的内容,要求和教法,并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加以阐述,鼓励老师们引导和组织学生,在各种有趣活动中去体验,从中获得收获,促进身心健康,快乐成长。

网上有种说法:消息越短,分量越重。她认为,年纪越小,教材越薄,课越难上。教师绝不能等闲视之,率性而为。教育人既要与时俱进,跟上时代发展步伐,及时吸取各方面的新知识,学会新本领,又要保持教育定力,善于分辨良莠,不盲目跟风,更不推波助澜。

最近,中国环保部宣布,今年底前拒绝塑料、纸张等四类二十多种固体垃圾入境。现在,国家推进部编中小学历史等教材,其宗旨也在于弘扬祖国优秀传统文化,(本文来自于范-文-先-生-网)抵制国内外反动、落后、腐朽的精神垃圾。通过陈老师、骆老师的经典剖析,使我认识到应该怎样突破新教材的重点难点;怎样才能深入浅出;怎样才能顺利打通学生的思维通道、掌握一定的学习要领,形成良好的政治素养;怎样才能将一个个知识点贯穿于我们的日常政治教学过程中。我已经认识到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应主动学习,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新教材贵在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让学生在通俗易懂但却蕴含人生哲理的知识点中轻松愉快的提高内在的`政治素养,形成科学合理的人生观,价值观。

部编本小学一年级《道德与法制》的编写是按儿童的生活路径,以儿童的成长与发展的生活逻辑为核心设计的。教材中的主体是儿童,教材的内容是儿童的生活。教材关注一年级学生的整体成长、生活;了解学校生活的两个主体生活方式;学会玩,并且有意义地玩;学会主动思考,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有想法的参与学习。整本教材洋溢着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从多元的生活世界,力图体现多元、开放、平等、包容的价值观。新教材具备了以儿童的生活视角和路径,形成生活内容和教学相统一的叙事逻辑,教材力图体现和谐与温暖的情怀,体现着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和谐与温暖的关系。此次培训,受益匪浅,在老师精彩的讲述中令我对新教材有了一个深入的了解(701学校朱宗琴供稿)。

4

教育需要方法学习需要乐趣。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榜样学习是人类学习,特别是意义获得与领悟的重要方式。榜样的言行,能够将人的理想存在状态具体化,对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的儿童特别适用。但是,在以往的榜样教育中,存在着榜样过于成人化,事迹过于极端化,脱离儿童日常生活与理解能力。而新教材在反思这些问题的基础上,榜样教育依然将成为低段学生的一个重要学习方式,一是创造性加入“绘本故事”,通过图示的方式,选取的主要是接近日常生活中好儿童的榜样;如第1课《上学啦,真高兴》,第2课的《交朋友》,第15课的《团圆》等,引导学生在阅读文本中学习行为的正确示范表达自己所悟的道理。二是强调同学之间互为榜样的一种学习意识,特别是建立一种同学间共同成长、相互支持的观念,改变传统上只向学校老师学习的观念。如教材第8课的《课堂作业认真做》,就突出了同学间的示范与互补学习。

在榜样学习中,会出现正面人物与反面人物,它也包括着一种反思与批判的引导。最典型的是教材中的辨析栏目,通常都会包含正反两方面的做法,我们可以回到学生的现实生活中,结合本班学生日常生活的实际情况,展示给他们一些容易混淆的例子,引导学生进行批判反思。逐步养成自觉的道德分辨意识。

总之,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认真、细致地与教材编写者进行对话,真正领悟编者的设计意图,做到正确、全面解读教材,并在此基础上去思考如何展开自己的课堂教学。作为一名村完小的教师,我认为我更有责任让孩子们爱上《道德与法治》这一门课,让孩子们在快乐学习中,深埋下良好品质和法治素养的种子,让这门课程真正做到“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曹溪镇芳湖小学叶福英供稿)。

教育工作者分享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培训心得体会【第四篇】

20xx年秋季开学,我省中小学校在起始年级开始使用小学语文(1年级)、小学道德与法治(1年级)、初中道德与法治(7年级)新编教材。为确保新编教材在我省顺利使用,省教研室先后在湖州、金华举行了小学语文、小学道德与法治、初中道德与法治新编教材专题培训,全省300多位语文、品德学科教研员及骨干教师参加了本次活动。

培训中,由杭州市下城区教师教育学院柳琏老师、杭州市青蓝小学娄屹兰校长等多人组成的小学语文专家团队从教材解读、入学教育、识字写字、汉语拼音、口语交际、阅读教学、字词句运用、课外阅读指导等各个层面对“部编本”语文教材进行了深入解读。浙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的执行主编王健敏教授对新教材的修订背景和教材设计进行了介绍,执行副主编林莉副教授对一年级教材的具体修订内容进行了解读。绍兴市教育教学研究院陈雅琴老师对人教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编写的整体思路及七年级上下册教材内容设计进行了详细解读;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侯定伟老师就粤教版《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特色及培训工作思路与大家做了总结交流。

与会代表还围绕新教材的培训与使用、拓展性课程的开发与利用,以及学科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化等问题进行了积极研讨。本次培训活动及时而有效,既有教材编者、出版社人员对教材的整体介绍,又有专家团队对教材的系列解读与教学建议,为新编教材在我省的全面顺利推开使用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也为下阶段我省学科教研活动的有效跟进、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理念明确了方向。

教育工作者分享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培训心得体会【第五篇】

教育部近日发布通知称,从2019年起,将义务教育小学和初中起始年级“品德与生活”“思想品德”教材名称统一更改为“道德与法治”。

这一决定是为了响应和贯彻党的xx届四中全会关于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的要求,强化中小学法治教育。相信教材更名之后,教育部还将推出更多的计划来推动中小学法治课程的建设和落实。

未成年人犯罪、校园伤害案件频发,早已引发公众对中小学法治教育的质疑和批评,加强法治教育的呼声日益高亢。但是,中小学校依然痛感无法施展拳脚,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在思想认识和课程意识上不够重视。二是缺乏法治教育专业教材,学校在校本课程建设上只愿意将精力花在考试科目上。即使学校有心开展法治教育,也常常感到力不从心。

因此,中小学法治教育教材更名,为中小学法制教育开了一个好头。让我们走进学校,听听他们的声音。

现在,未成年人的犯罪率逐年上升,并且恶意犯罪的情况也有抬头的趋势,这和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相对欠缺有着直接的关系,而学校又是未成年人学习知识的第一阵地,加强学校的法制教育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最好办法。那么中小学法制教育的现状如何呢?让我们跟随昌邑市都昌后伍塔小学的刘来国老师来做一下具体深入的了解:

首先,教育部门缺乏对学校法制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法制教育流于形式化。

学校是青少年法制教育的主阵地,但在学校教育中,与其他课程相比,法制教育仍然得不到足够的重视。这一点从现行教材的设置便可看出,在现行的教材中,只有初中二年级一门法律基础课,而小学六年和其他阶段的教学几乎没有任何法律课的设置,或者仅仅流于形式,半年上一次法制课。虽然有些学校领导自己也认为法制教育非常重要,但也感到无奈,因为法制教育没有纳入教学大纲,在课程安排上,重视程度上还不够。所以教育主管部门应重视学校法制教育的重要性,应该认识到加强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不是可有可无,而是必不可少。

其次,任课教师水平参差不齐,教师队伍缺乏专业化,学生积极性不高。

目前绝大多数学校的法制课教师基本上是由思想品德政治课教师兼任,个别学校是由班主任或校长兼任。现在的法律课教师多为带班上来的政治教师,其中很多教师可能从来都没有接触过法律,自身的法律意识和教学方法存在着一定的欠缺,导致很多教师只能照本宣科,进行填鸭式教学,遇到实际问题,就显得束手无策,甚至解答不了学生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教学质量大打折扣,课堂缺乏案例教学和课堂的灵活性,使法律课成了纯粹的知识讲授课,学生没有任何积极性可言。有的学校虽然聘请了法制副校长或兼职法律教师,但因受课程安排和兼职教师时间、精力有限的制约,不能满足实际需要。

具体表现在时间上,没有确定统一的法制课时,有的安排自习课,有的挤占政治课一点时间,有的甚至没有安排法制课。即使安排上法制课,在时间安排上也往往视情而定。目前尚缺乏成套统一的教材,除了初中开设的《思想政治》(内含少量法律知识)外,小学和高中均无法制教育正式教材,因而使小学、高中甚至大学的法制教育流于形式。

第四,职责不清,教育管理缺乏整体化。

学校的法制教育由于没有硬任务、硬指标,因而也就没有明确的职责和目标,形成法制课上与不上一个样、上好上坏一个样的状况。同时,在教育管理中由于缺乏合力,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不能有机结合,学生放学或放假回家后,主要是靠家庭与社会的教育,许多家长往往把希望寄托在学校,很少对自己子女进行有效教育,即使进行教育也很有限,特别是对已离开学校而未找到工作的青少年,由于学校管不了,家庭管不好,只有通过社会环境来约束,因此,造成法制教育脱节、死角现象突出。

根据教育部通知要求,从2019年秋学期起,小学一年级国家德育课程将使用《道德与法治》新教材。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xx大关于“立德树人”和“依法治国”等要求,帮助我县教师理解新教材,经研究,决定组织全县小学《道德与法治》新教材培训活动。现将此次培训活动相关事宜通知如下。

2019年9月8日上午报到时间:8︰10。

沭阳县孙巷小学。

各小学一年级德育学科教师(每校4人,人数不足的再安排二年级德育学科教师)。

1.各小学要安排学科骨干教师带队,并加强参会教师的纪律要求。

沭阳县教育局教研三室。

二〇一六年九月六日。

教育工作者分享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培训心得体会【第六篇】

9月11日上午我参加了焦作市名师工作室组织的《道德与法治》培训活动。听取了郑州市中原区研究室教研员王娴老师的讲座,收益匪浅。她从理解课程、解读教材、和研究教法等三个方面进行讲解。最后还观看了他指导的获国家级奖项的课,不仅有理论的指导,还有更直观的课堂教学。让我对新编《道德与法治》教材有了一个更新的认识,从而让我懂得了怎么才更好的把握好教材,如何有效地去教,下面就谈谈几点我的学习体会。

首先王娴老师先分析了德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德育课堂教学严重脱离儿童的现实生活。课堂教学局限于书本的世界内,回避了纷杂的现实生活,人为地造成了“纯而又纯”的教育,很多老师基本靠说教进行道德教育,学生没有良好的道德情感体验,他们所经历的书本世界无法与生活世界沟通起来。反思我之前的课堂教学,也存在着这样的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和学生的生活结合起来,不能脱离孩子们的生活。

专家又深入的分析了问题的根源所在。首先明确《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以培养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这个课程具有: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综合性。课程以儿童生活为基础,用“三条轴线”、“四个方面”组成课程的基本框架。其中,“健康的、安全地生活”是儿童生活的前提和基础。“愉快积极地生活”是儿童生活的主调。“负责人、有爱心地生活”是儿童应当遵循的基本道德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切记不能照本宣科,教师必须能够真正的理解教材、驾驭教材,凭借教材所呈现的话题、范例来学生激活自己的思想,得出自己的结论。不能光看图说话,要切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教师要学会“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然后专家结合三年级的教材给我们详细的解读了新教材。三年级上册教材的学习对象是刚刚升入中年级的学生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为主,思维直观、具体、形象。三年级学生:抽象思维开始形成,逐渐向深刻发展。三年级教材既兼顾儿童特点,又注意教材具有的思维含量。每个单元的问题域体现了鲜明的价值导向:《道德与法治》是体现国家意志的课程,承载着重大的历史使命,体现了鲜明的价值导向,具有其它学科课程所不能替代的育人功能。

接着,老师就每一单元,每一课进行了简要解析,让我们对教材有了初步的了解。之后,她又给我们讲解了用好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的整体教学建议。最后老师又让我们观看了一节优秀的课堂实录,让我们更直观的看到了《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是什么样的?真是到学生中去,到生活中去,让学生在生活中去体验,才能获得最直接的感受。

通过培训,我知道了教材只是媒介,我们要灵活运用教材。要根据自己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目标,搞一些适合自己本班学生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熏陶。老师要引领学生开展活动。玩耍也是学习,在玩中学,不是贪玩。关键是会玩。老师要引导学生,在玩中有收获,在玩的过程中受教育,懂生活规则,遵循游戏规则。让学生认识遵循规则的重要性。就像遵循交通规则,不遵循交通规则,后果会很严重的、在活动中树立正确的道德观,有好的品格,有好的性格。在德,智,体,美,劳中,德育为首。让学生在活动中做人,让学生懂得感恩,爱自己的学校,爱老师,爱父母。接纳父母的不完美,接纳老师的不完美,接纳同学的不完美。允许同学的不同,换位思考,团结同学。

引领学生发现同学的优点,发现同学的进步,发现同学的闪光点。让学生天天夸自己的同学,培养学生的积极心态。让所有学生充满自信,热爱生活,爱学习。帮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终身学习。

教育工作者分享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培训心得体会【第七篇】

9月11日,虽然天空下着绵绵细雨,但是也阻挡不了工作室成员参加培训研究的脚步。来自华夏区教研室的教研员xxx老师为我们做了精彩的专题报告———《让儿童生活更美好,让儿童成长更精彩》。虽然只有短短的一上午工夫,但是受益匪浅。

xxx老师以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材为例,从理解课程、解读教材、研究教法三个方面为我们进行教材的解读与分析。xxx在调研听课中发现,教《道德与法治》的老师在使用材的过程中,普遍存在一个严重的问题:德育课堂教学脱离了儿童的现实生活。课堂教学局限于书本的世界内,回避了纷杂的现实生活。很多老师基本靠说教进行道德教育,学生没有良好的道德情感体验,他们所经历的书本世界无法与生活世界沟通起来,课堂教学也就无法真正触及儿童的真实内心,未能真正从儿童的心灵深处产生触动和影响,孩子理解不到、体验不到、也用不到,这样的道德研究也就成为一种无意义、无实效的研究。针对这些问题,xxx为我们分析了问题的根源:有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脱离社会、家庭、学生生活的原因,也有学校生活与社会、家庭、学生生活不能整合的原因,说到底是学校思想品德教育与生活实际脱节、背离的原因。那设置这门课究竟是为了什么?它承担什么样的教育任务?我们可以从课程标准中找到答案,就是“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

课程标准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核心素养也做了明确的定位:“引导儿童热爱生活、研究做人是课程的核心。”教学中,我们要一直把引导儿童热爱生活、研究做人的核心素养贯彻德育的全进程,一直牢记“立德树人”的基本任务不能动摇。在本课程中,教师要由单纯的常识传授者转变为儿童举动的`指点者、撑持者、合作者。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努力创设适宜的举动环境与条件,灵动多样地选用教学举动和组织方式,联合实际培养儿童的品德和惯,保护儿童的好奇心,激发儿童探究的欲望,让他们能够生动、活泼、自动地研究,身心健康地成长。

总之,作为道德与法治的教师,一定要树立新的教材观,认真钻研教材,用好教材,把每一节课上好。

教育工作者分享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培训心得体会【第八篇】

年9月11日上午我参加了焦作市名师工作室组织的《道德与法治》培训活动。听取了郑州市中原区研究室教研员王娴老师的讲座,收益匪浅。她从理解课程、解读教材、和研究教法等三个方面进行讲解。最后还观看了他指导的获国家级奖项的课,不仅有理论的指导,还有更直观的课堂教学。让我对新编《道德与法治》教材有了一个更新的认识,从而让我懂得了怎么才更好的把握好教材,如何有效地去教,下面就谈谈几点我的学习体会。

首先王娴老师先分析了德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德育课堂教学严重脱离儿童的现实生活。课堂教学局限于书本的世界内,回避了纷杂的现实生活,人为地造成了“纯而又纯”的教育,很多老师基本靠说教进行道德教育,学生没有良好的道德情感体验,他们所经历的书本世界无法与生活世界沟通起来。反思我之前的课堂教学,也存在着这样的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和学生的生活结合起来,不能脱离孩子们的生活。

专家又深入的分析了问题的根源所在。首先明确《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以培养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这个课程具有: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综合性。课程以儿童生活为基础,用“三条轴线”、“四个方面”|组成课程的基本框架。其中,“健康的、安全地生活”是儿童生活的前提和基础。“愉快积极地生活”是儿童生活的主调。“负责人、有爱心地生活”是儿童应当遵循的基本道德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切记不能照本宣科,教师必须能够真正的理解教材、驾驭教材,凭借教材所呈现的话题、范例来学生激活自己的思想,得出自己的结论。不能光看图说话,要切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教师要学会“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然后专家结合三年级的教材给我们详细的解读了新教材。三年级上册教材的学习对象是刚刚升入中年级的学生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为主,思维直观、具体、形象。三年级学生:抽象思维开始形成,逐渐向深刻发展。三年级教材既兼顾儿童特点,又注意教材具有的思维含量。每个单元的问题域体现了鲜明的价值导向:《道德与法治》是体现国家意志的课程,承载着重大的历史使命,体现了鲜明的价值导向,具有其它学科课程所不能替代的育人功能。

接着,老师就每一单元,每一课进行了简要解析,让我们对教材有了初步的了解。之后,她又给我们讲解了用好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的整体教学建议。最后老师又让我们观看了一节优秀的课堂实录,让我们更直观的看到了《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是什么样的?真是到学生中去,到生活中去,让学生在生活中去体验,才能获得最直接的感受。

通过培训,我知道了教材只是媒介,我们要灵活运用教材。要根据自己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目标,搞一些适合自己本班学生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熏陶。老师要引领学生开展活动。玩耍也是学习,在玩中学,不是贪玩。关键是会玩。老师要引导学生,在玩中有收获,在玩的过程中受教育,懂生活规则,遵循游戏规则。让学生认识遵循规则的重要性。就像遵循交通规则,不遵循交通规则,后果会很严重的。在活动中树立正确的道德观,有好的品格,有好的性格。在德,智,体,美,劳中,德育为首。让学生在活动中做人,让学生懂得感恩,爱自己的学校,爱老师,爱父母。接纳父母的不完美,接纳老师的不完美,接纳同学的不完美。允许同学的不同,换位思考,团结同学。

引领学生发现同学的优点,发现同学的进步,发现同学的闪光点。让学生天天夸自己的同学,培养学生的积极心态。让所有学生充满自信,热爱生活,爱学习。帮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终身学习。真正做到让儿童的生活更美好,让儿童的成长更精彩!

48 19506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