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共青团十九届精神心得体会范文(优质8篇)
共青团十九届精神心得体会【第一篇】
忆起劳模,跳出脑海的是胸佩大红花的五十年头的劳模:王进喜、时传祥,他们意志坚韧、干劲冲天,他们对待工作满腔热忱,兢兢业业,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创建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他们是劳动人民中的楷模。说起劳模,我便想起了我的母校,想起了那里的两位老师:莘塔小学的袁云美校长和陈彩虹老师,他们朴实、敬业,把自己全部的爱洒向了孩子,把自己全部的精力奉献给了教化。他们是我们老师队伍中的楷模,也是我们广阔老师学习的榜样,学习他们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崇高精神,学习他们为人师表、诲人不倦的'师德风范,学习他们关爱学生、言传身教的优秀品质,努力争做一名“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华蜜老师。
陈老师把爱无私地给了孩子们,却很少顾及自己的身体。那一年,她突发腰椎盘突出症,为了不影响孩子们的学习,病情刚有好转,她就回到了课堂。站着,站着,有时腰会突然没力,她就趴在讲台上为学生上课;坐着,坐着,被腰椎压迫的神经会胀痛难忍,她就躺在两个椅子上为学生批改作业。这一年的毕业考试,她所带班级的语文成果全校第一。而她的腰椎却因没有得到刚好治疗而落下了病根。骨关节的消炎药已成为她的随身常备药,每次腰痛病发,就吃上一片,顶多再睡上一会儿,却从不耽搁学生半节课。陈老师用自己的行动告知我们爱学生是教化之本,爱是一切教化的前提,有爱才会有真正的教化。
作为一名老师,我们应当专心经营教化,用爱暖和童心,引领孩子沐浴阳光,引导孩子健康欢乐成长。爱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没有爱就没有教化。没有爱,就没有教化的华蜜生活。敬爱的老师们,让我们在劳模精神的引领下,做一名华蜜的人民老师。
共青团十九届精神心得体会【第二篇】
雷锋就是那个时代青少年心目中的明星和偶像。半个世纪过去了,雷锋的名字及雷锋精神穿越时空,在当代的影响仍然是那么巨大。
我们已故的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对雷锋精神曾这样概括:“雷锋精神是伟大的,雷锋精神是永恒的。雷锋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结合的产物,是我们民族精神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全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能够赢得亿万人民如此崇高和长久的敬意;一个普通的战士所表现的高贵品质,能够激励几代人的健康成长;一个群众性的活动,能够在几十年历史进程中延续不断,影响一个时代的社会风尚,这表明雷锋精神对于我们这个民族和社会过去具有、现在仍然具有重大价值和时代意义。
雷锋精神的实质是热爱祖国,处处把国家和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的献身精神,不讲索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是服从大局,不计个人名利得失,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在平凡工作岗位上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的钉子精神。
我们学习雷锋就是要像雷锋那样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像雷锋那样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树立集体主义思想,坚定社会主义、像雷锋那样艰苦奋斗、勤俭创业;像雷锋那样发扬“钉子”精神,努力学习革命理论和科学文化,用知识武装自已,提高自己,完善自己;像雷锋那样做好本职工作,创一流业绩。
学习雷锋要学习他的“螺丝钉精神”,他曾经说过:“自己要像一棵螺丝钉,拧在那里都要闪闪发光。”一所大厦要有栋梁支撑,也少不了小小螺丝钉的作用;不论是国家的栋梁,还是固定共和国大厦构件的螺丝钉,都应该闪闪发光。这就要真正使雷锋精神扎根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每一个岗位上,学习雷锋,就要像雷锋那样,紧跟时代步伐,永不满足,永不懈怠,发奋学习。学习雷锋,就要像雷锋那样,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和艰苦奋斗的作风,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在平凡岗位上兢兢业业、努力工作。
“一花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我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就应该立足本岗,在不断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质的同时,把雷锋精神更好的继承、传承和发扬下去,引导学生正确的理解雷锋精神,确确实实的做到“让雷锋精神在我们的行动中发扬光大”。
共青团十九届精神心得体会【第三篇】
农历正月初八,春节刚过,我县教育局就组织召开了由校长、副校长、各室主任等人员参加的全县教育教学工作会议,会议由副局长那日松主持。会上认真听取了李树林副县长、北京教育学院教授吴松年、教育局白景学局长、教育局唐振刚副局长的讲话讲座和报告。会后,在学校的精心组织下,我又认真学习了《20xx年中学重点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教育局各科室计划等相关文件,这一系列的学习与实践对我来说,不仅是业务理论的学习,也是一次思想认识的提升,使我为开展好20xx年上半年的工作有了深厚的理论基础和科学的指导。首先,听了李树林副县长的讲话,使我清楚看到我们前郭县对教育的重视和投入之大,20xx年全县教育投入亿元,加强了对全县校舍的维护改造和机关新建,并计划对交通拥挤学校进行迁址。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我个人一定要顺应时代潮流顺应全县对于教育发展的潮流。李副县长的讲话我使我认清了形势,给我今后工作指明了方向。
坚持学习,持续发展。努力学习教育教学知识,要树立全面的质量观、科学的人才观、教育创新观、现代教育价值观、现代学生观,坚持终身学习,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形成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无私奉献为人师表,做好本职工作,服务学校。
第三,白局长的《抓规范促质量开创教育新局面》的讲话,使我们在抓好教学管理工作规范教学管理工作,提高教学质量,开展好教学质量文化年活动给出了提示,做了指示。会上局长要求我们要牢固树立质量意识,建立建全质量机制;明确差距,找准方向;深入规范质量管理,打造教学质量文化。告戒我们:工作作风有漂浮之处;教学管理有缺位之处;常规落实有不严之处;教研效率有低下这处;教师工作有倦怠之处。局长的这些指示和告戒,使我深思和反醒:一是我个人的工作缺少层次,没有高度,理论指导差,散乱。二是局长所说的不良现象在本人身上比较明显,空有一颗对学生的心,在工作中自律不足。结合局的讲话今后工作中每学年都要有个人的工作方向和工作要点并为之完成。要力求进步,加强自律。
第四,北京教育学院吴松年教授关于《突破疑难,再创佳绩》的讲座,指出了当前教育发展的六大趋势:教育均衡化发展,现代学校建设,创造学校特色品牌,教师专业化发展,软实力建设,增强管理专业含量。并提出了当前的忧患意识。如何解决办学疑难提出了思考和解决措施。作为业务管理者摆在我个人面前的是:
扼制学生两极分化,有效运用校本智力资源,有效精简配制课时,有效利用学校信息资源,加强管理实效性。
作为业务管理者我们要认识到成就与问题并存时问题更宝贵。我们的工作价值就在于解决问题,发展是硬道理硬就大理石硬在解决问题并且是以专业化的方式解决问题,问题就是发展机遇,矛盾就是发展动力。
总之,我们的管理是让每个孩子在学校中得到最佳发展,让每个孩子都品尝成功的快乐。心动不如行动,让我们所有教育工作者立即行动起来,让我们努力成为培养时代新人的弄潮儿,用自己对教育事业、对纯洁儿童的赤诚之爱,严爱优等生,关爱中等生,厚爱潜能生,让每个学生都能成人、成才、成功。让我们借着这次大会的东风,挂起20xx年学校教学的大帆,勇往直前,开拓进取,规范完善我们的教学,优化教学环节,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开展好教学质量文化年活动。
共青团十九届精神心得体会【第四篇】
唐朝,中国历史上一个充满辉煌的时代,也是一个以繁荣昌盛、开放包容为特征的时期。唐朝的繁荣与和平离不开唐精神的激励和指引。作为前辈,唐朝的英勇和智慧一直激励着我们,让我们明白了真正的历史发展是需要强大的文化支撑的。通过研究和学习唐精神,我深刻体会到唐朝的开放精神、包容精神、创新精神、敬业精神和奋斗精神对我们的影响和指导,启迪了我们走向未来。
首先,唐朝的开放精神给了我们很多启示。唐朝是中国历史上对外开放最早、程度最高的朝代之一。开放使得唐朝在国际交往中有更广泛的影响力和更多的受益。唐朝的开放精神告诉我们,只有与外界交流、学习,才能不断推动自身的进步。我们应该摒弃封闭思想,敞开胸怀去吸收新鲜事物,通过互相交流和学习,共同促进世界的繁荣与发展。
其次,唐朝的包容精神给了我们很多启示。唐朝是一个民族融合最为成功的朝代之一,汉族、蕃族、回族等多个民族在唐朝共同繁荣发展。唐朝的包容精神告诉我们,只有尊重不同的文化、宗教和民族,才能实现持久的和平与繁荣。我们应该学会理解、尊重和包容多元文化,营造和谐相处的社会环境。
再次,唐朝的创新精神给了我们很多启示。唐朝是一个以科技和文化创新为特征的时代,通过吸收、整合和创造,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发明和进展。唐朝的创新精神告诉我们,只有不断创新才能站在时代的前沿。我们要保持创新的精神,勇于开拓新领域,推动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此外,唐朝的敬业精神也给了我们很多启示。唐朝时,许多文人墨客、官员和士人以敬业精神频频为国家和民族做出贡献。敬业精神充分展示了他们对事业的热爱和责任心。唐朝的敬业精神告诉我们,在任何岗位上都应该尽心尽力,为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最后,唐朝的奋斗精神给了我们很多启示。唐朝是一个奋斗的时代,许多成功的人物都拥有坚持不懈的精神和不畏困难的勇气。唐朝的奋斗精神告诉我们,只有通过不断的努力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和目标。我们应该具备坚毅的意志,勇往直前,为自己的人生努力奋斗。
综上所述,通过对唐精神的学习和思考,我深刻地领悟到了唐朝的开放精神、包容精神、创新精神、敬业精神和奋斗精神对于我们现代人的重要意义。唐朝的文化传统是我们前进的动力和指导,我们要继承和发扬唐朝的精神,为实现自己的梦想和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唐精神,如同一面镜子,让我们看到了曾经辉煌的过去,也鼓舞着我们走向美好未来的追求和拼搏。
共青团十九届精神心得体会【第五篇】
近年来,学习精神逐渐被人们所重视。学精神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坚持不懈,追求进步,勇于挑战困难的一种品质。它跟我们的成长和未来有着密切关系。在我个人的学习经历中,我深感学精神对于我们终身受益的重要性,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二段:锲而不舍。
学精神首先要表现出来的就是锲而不舍的态度。在学习中,我们往往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需要耐心和毅力去克服。举个例子,当我第一次学习拉小提琴时,感到非常困惑和痛苦。但我并没有放弃,每天坚持练习,不断地纠正错误,直到有了进步。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让我明白只要真正去努力,就一定会收获成功。
第三段:不断追求进步。
学习精神还要求我们不断追求进步。只有不断加强自己的能力和知识,才能在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工作中,我总是相信自己能够做得更好,不停地设定目标,努力去实现。这种追求进步的心态,让我不断成长,也为我带来了更多的机会。
第四段:勇于挑战困难。
学精神的另一个核心是勇于挑战困难。让我们走出舒适区,去尝试一些似乎困难的任务,才能发现自己的潜力和才华。比如,我曾经有机会参加一个演讲比赛,我一开始非常紧张和害怕。但为了突破自我,我鼓起勇气参加了比赛,并对自己有了更高的要求。最终,我成功地完成了演讲,并获得了第一名。这个经历让我相信,只要我们敢于挑战和努力,成功就在不远处。
第五段:总结。
学精神是我们学习和成长的重要品质。锲而不舍、不断追求进步和勇于挑战困难,是学精神的核心要素。通过培养和坚持这些品质,我们不仅能取得好的学习成绩,还能在人生的道路上更加自信和勇敢。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一如既往地保持学精神,不断追求卓越,为自己的梦想努力奋斗。
共青团十九届精神心得体会【第六篇】
第一段:引言(200字)。
在我们生活的旅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然而,正是在这些困难和挑战中,我们才能够收获真正的成长和力量。而这种力量的源泉正是我们内心深处的精神。在追求完美和成功的过程中,我们切不可忽视与心灵的对话和内在体验。在如何与这种精神保持联系的问题上,尽管经验可能因个体而异,但是其中的共性依然是不容忽视的。
第二段:倾听内心(200字)。
我们忙碌的生活常常让我们迷失方向,忽视了我们内心深处的声音。我们应该时常倾听内心的声音,倾听它告诉我们真正的需求和愿望。在这个现实世界中,我们经常被物质和外界的声音所干扰,而忽略了内心最真实的声音。通过与内心的对话,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情感和需求,从而更好地把握自己的人生方向。
第三段:积极面对挑战(200字)。
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每个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挑战。面对挑战时,积极的态度非常重要。心态决定了我们如何去应对困难和挑战。相信自己的力量,相信一切困难都可以战胜,这是一种积极的精神。这种精神可以让我们在困难面前不畏缩,不放弃。只要我们保持着积极向上的心态,我们就能够战胜挑战,取得成功。
第四段:坚定信念(200字)。
对于任何人来说,信念都是非常重要的。正是信念给我们力量和勇气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当我们坚信自己能够实现目标,能够克服困难时,我们就会有更大的动力去行动。无论是在事业上,还是在生活中,坚定的信念都是一枚钻石般的珍宝。它能够在我们遇到困难时,给予我们坚持下去的勇气和力量。
第五段:保持平衡(200字)。
我们追求成功和完美的同时,也不能忽视自己的身心健康。在追求梦想的过程中,我们要保持身心的平衡,不断充实自己的内在世界。我们可以通过锻炼身体、培养爱好、与朋友交流等方式来寻找身心平衡。内心的平和和快乐是真正的成功和幸福,它是我们奋斗的目标,也是我们努力追求的结果。
结论(200字)。
心得体会与精神是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两个方面。通过倾听内心、积极面对挑战、坚定信念和保持身心平衡,我们可以更好地与自己的内在世界保持联系,成就更有意义的生活。无论我们所面临的困难有多大,只要我们保持着积极向上的精神,相信自己的实力,就能够克服一切困难,取得成功。重要的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而是我们在追求过程中坚守的信念和精神。
共青团十九届精神心得体会【第七篇】
劳动是劳模精神的基石,劳动者是劳模精神的主体。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就要营造有利于弘扬劳模精神的体制机制,形成良好的环境氛围。要尊重劳动、保护劳动,鼓励人们以更大的积极性从事劳动、创造价值。真诚帮助广大劳动群众解决工作、学习、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他们发挥聪明才智、建功立业营造更好环境和条件。要全面贯彻落实“四个尊重”的方针,充分发挥一切劳动者的首创精神,最大限度地把他们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推动科学发展上来。要从政治、经济、社会、法律、行政等各方面采取有力措施,进一步保障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作为发挥劳动者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最重要最基础的.工作。要切实发展和谐劳动关系,建立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完善劳动保护制度,让广大劳动群众实现体面劳动。要切实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认真解决广大劳动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这样,就能够充分发挥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主力军作用,让劳模精神成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强大动力。
劳模精神是什么?新时代下我们还需要劳模精神吗?劳模精神是否已经离我们渐行渐远?当听完国测一大队和巴山工务车间的劳模演讲后,这些问题有了答案。
测绘工作需要天南海北的流动,而巴山工务车间则是驻扎在秦巴山区襄渝铁路段的坚守者。“干,就要干出个样子”这是老师傅谢和平的话,“铁路修到这里,总要有人要养护,我们不来总要有人来,既然来了,来一天就要干好一天”这位陕北老师傅的话简单直白,却结结实实的告诉我们做人做事的道理,既然到了这里,做了这份工作,就要对得起工作,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巴山工务车间的劳模们称自己是土专家,靠着实打实的弯腰挨个检查铁轨,确保铁轨安全可靠性。世界这么大,谁不想去看看。巴山地处偏僻,交通不便,青工们又是如何耐得住寂寞和对繁华的向往呢?是责任,是老一辈养路工的重品行,讲奉献的言传身教让他们对这块土地产生了感情,生出了荣誉感和责任感。
劳模精神是什么呢?是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是爱岗敬业、争创一流,是勇于创新、淡泊名利,是始终以主人翁意识要求自己,是对工作、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无论时代怎么发展,劳模精神都历久弥新,是我们的精神高地,是我们的行为动力,劳模精神永远不过时!
共青团十九届精神心得体会【第八篇】
是公平吗?书中认为,法律是首先为了维持立法者所代表之团体利益而制定;其次更是为了维持自身的发展而制定的。就此论断而言,法律显然无法超越个体(包括个人和团体)自身利益的羁绊。但公平要求做到不偏不倚,所有的参与者(人或者团体)的各项属性(包括投入、获得等)平均平等。个体之间利益不可调和的矛盾,决定了法律自制定起,就不带有公平属性。孟德斯鸠也认为:“所谓的平等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第一,结果平等(不可能的);第二,起点平等(也不可能);第三,机会平等(不完全可能);第四,规则平等(比较可取)。”
那么,法的精神是正义吗?“正义”一词,在我国最早见于《荀子》,“不学问,无正义,以富利为隆,是俗人者也”,流淌着满满的道德味道。在西方,柏拉图认为,人们按自己的等级做应当做的事就是正义。罗尔斯在《正义论》中把既存的主导西方社会的正义理论分为功利主义的正义观和直觉主义的正义观。柏拉图无异属于前者,而荀子则属于后者。无论是哪种主义的正义观,都显然不可能是法律所能捍卫的。国人似乎对正义有天生的狂热追求,格外推崇“路见不平一声吼”,然“扶不扶”的问题,在法律范畴里怎么处理都显得那么尬。
那么,法的精神是自由吗?人类似乎一生下来,就有追逐自由的本能与冲动。从装翅膀飞翔到换脑移植,人类不停地从广、深、宽、厚、长多个纬度探索扩张着自由度。孟德斯鸠认为,人类的普世自由便是凌驾众生,上帝因此为上帝。这样的普世自由在法律框架下显然是不可能实现的。于是书中关于自由的另一句经典——“自由并不意味着人们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自由仅仅意味着在法律许可范围内做一切事情的权利”——传颂至今。
那么,法的精神是人权吗?人权这个词极具诱惑力,英吉利的《权利法案》,法兰西的《人权宣言》,美利坚的《独立宣言》,无一不是因为标榜人权而走上神坛。人权这个词也极具杀伤力,已经成为时下国际政治中最重要的筹码,先有伊拉克,后有利比亚,都是在人权的大棒下深陷动荡。然而,正如孟德斯鸠所言:“甘蔗若不使用奴隶劳动力就太昂贵了。”人权是被广泛区别对待的,自然也就难以支撑起法的精神。
如同居里夫人所言:“我相信我们应该在一种理想主义中去找精神上的力量,这种理想主义要能够不使我们骄傲,而又能够使我们把我们的希望和梦想放得很高。”这样的追求在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中,也可见一斑。孟德斯鸠所处的时代是17世纪末和18世纪前叶,此时正值法国封建主义和君主专制从发展高峰急剧走向没落的时期,长期战乱、苛政使起义此起彼伏,政治、经济危机愈演愈烈。工业革命在法国逐渐兴起,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与专制主义的冲突日益尖锐,深受培根实验主义、笛卡儿理性主义影响的孟德斯鸠,怀揣着对一种新的理想社会治理方式的向往,倾其毕生所学,完成了这部传世之作。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的序言中用意大利文艺复兴早期的画家勒克莱?齐乔萌发与拉斐尔一较高下之雄心壮志时说的一句话作为结尾——“我也是画家”。在正文与序言之前,引用了古罗马诗人奥维德神话史诗《变形记》中的一句——“无母而生的孩子”。短短的这两话,便可揭示蕴藏在孟德斯鸠思想里向往美好的理想。
从某种意义上讲,法律的出现也是源自人们对于美好理想生活的追求。因为追求政治秩序的稳定,人们通过法律来安排权力更替;因为追求社会治理的安定,人们通过法律来调整各类关系;因为追求家庭生活的和谐,人们通过法律来规范内外交往;因为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人们通过法律赋予了各种权利,并为之设计必要的保护……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力量是人,而人们对美好生活坚定信仰和孜孜追求,也是人类社会不断前行的源源动力。笔者认为,这种坚定信仰和追求,正是镌刻在孟德斯鸠笔下法的精神。只有坚守对美好生活的坚定信仰,法律才不会沦为世俗的契约主义、工具主义,而真正成为人们自觉的价值追求。
网络热议的唐山“教科书式老赖”事件中,作为受害人儿子的赵先生无奈说出“等待正义”,有深刻的悲凉,也有深深的向往。“一切法律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里。”愿12月4日上午回响在全国各地各式各样殿堂里的宪法宣誓声,能够久久地回荡在人们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