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关系【范例8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关系【范例8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关系【第一篇】

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大成果,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建设生态文明,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为目标,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社会。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关系。自然界是人类社会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人类则可以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有目的地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但人类归根到底是自然的一部分,在开发自然、利用自然中,人类不能凌驾于自然之上,人类的行为方式必须符合自然规律。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整体,对自然界不能只讲索取不讲投入、只讲利用不讲建设。保护自然环境就是保护人类,建设生态文明就是造福人类。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古今中外,这方面的事例很多。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写道,“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他各地的居民,为了得到耕地,毁灭了森林,但是他们做梦也想不到,这些地方今天竟因此而成为不毛之地”。对此,他深刻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在我国,现在植被稀少的黄土高原、渭河流域、太行山脉也曾是森林遍布、山清水秀,地宜耕植、水草便畜。由于毁林开荒、滥砍乱伐,这些地方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蔓延,湮没了盛极一时的丝绸之路。楼兰古城因屯垦开荒、盲目灌溉,导致孔雀河改道而衰落。这些深刻教训,一定要认真吸取。

中华文明积淀了丰富的生态智慧。孔子说:“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吕氏春秋》中说:“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这些关于对自然要取之以时、取之有度的思想,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此外,“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哲理思想,“劝君莫打三春鸟,儿在巢中望母归”的经典诗句,“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治家格言,都蕴含着质朴睿智的自然观,至今仍给人以深刻警示和启迪。中华传统文明的滋养,为当代中国开启了尊重自然、面向未来的智慧之门。

我们党一贯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上世纪80年代初,我们就把保护环境作为基本国策。进入新世纪,又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经济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同时也积累了大量生态环境问题,成为明显的短板。各类环境污染呈高发态势,成为民生之患、民心之痛。随着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干净的水、清新的空气、安全的食品、优美的环境等的要求越来越高,生态环境在群众生活幸福指数中的地位不断凸显,环境问题日益成为重要的民生问题。老百姓过去“盼温饱”,现在“盼环保”;过去“求生存”,现在“求生态”。

保护生态环境关系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民族发展的长远利益。指出:“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把不损害生态环境作为发展的底线。”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保护生态环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必须清醒认识保护生态环境、治理环境污染的紧迫性和艰巨性,清醒认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对人民群众、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加大力度,攻坚克难,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持把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作为基本方针,把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作为基本途径,把深化改革和创新驱动作为基本动力,把培育生态文化作为重要支撑,把重点突破和整体推进作为工作方式,切实把工作抓紧抓好,使青山常在、清水长流、空气常新,让人民群众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

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关系【第二篇】

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近年来,“清单”制度逐渐进入大家的视野。党的xx届四中全会提出:“推行政府权力清单制度,坚决消除权力设租寻租空间。”

今年初,习总书记在北京听取了我市莲都区委书记林健东的汇报后,特地问起:“丽水没有雾霾吧?”林健东回答,20xx年,丽水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优良率达到%。去年10月,丽水被《人民日报》推荐为全国16个“洗肺”城市之一,“秀山丽水、养生福地、长寿之乡”声名远扬。

然而,经济发展,始终避不开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的供求矛盾。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战略,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把握绿色生态发展的潜在障碍,正视并妥善处理。宁波大学校长沈满洪指出,绿色发展的障碍主要来自于技术和制度两个方面。当技术条件一定的条件下,制度就是一个重要变量。

当前,我市举全市之力,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战略,打造丽水城市品牌,“制度”这个变量躲不开、绕不过。“清单”制度作为一项制度创新,就是破除绿色发展障碍的有效手段之一。

二、突出标准化,加快“清单”制度建设。

标准化思想最早起源于远古人类的声音、符号、记号及象形文字。现代工业,有了标准化,机械零部件的互换性得到统一,成就了机器大工业时代。如今,除了工业,标准化思想早已渗透到农业和服务业的各个领域,通过制定、实施不同层级、不同领域的标准,实施标准化的各组织机构在科学管理水平、综合竞争力水平、组织管理效率、质量安全水平等方面得到了极大提升。以标准化手段,加快“清单”制度建设,可从这几个方面进行:

1、统一“清单”梳理标准。依照权力属性对权力进行。

分类,清权厘权。如有的地方权力清单将行政权力划分为行政审批、行政处罚、行政征收、行政给付、行政奖励、行政强制、行政确认、行政裁决、行政规划及其他权力等10大类。并对每一类行政权力的梳理标准一步明确,对于可以细分的,要求细分到具体行政行为。全面梳理、摸清底数。并依据“权力法定、市场自主、社会自治”的原则,科学确定“保留”与“清理”各权力事项。对无法律法规依据或原法律法规依据被废止的行政法规,予以取消。

2、逐步实施标准化管理。第一步,对保留的审批事项。

网上运行、数据共享、监督检查等要素以标准的形式予以明确。第二步,以审批标准化管理为基础,全面建立行政权力清单制度,逐步把标准化管理推广到包括审批和非审批权力在内的所有行政权力上。

3、争创政务服务标准化试点。政务服务标准化对于提。

升政务服务水平、规范政务行为非常重要。目前,我省、市均设有服务业标准化试点项目,可定期向标准化主管部门申报。通过选取某一领域如行政审批中心,申报试点创建,以标准化为引领,搜集有关标准,建立健全政务服务标准体系,推进标准宣贯实施,可以大大优化政务流程,压缩时限,努力实现权力清单化、程序标准化、评价公开化,实现行政审批事项少、效率高、服务优。

4、强化学习培训,落实“清单”制度。举办各类专题。

学习培训会,邀请有关领导和专家作专题报告,并按各部门分类编排《清单手册》,广大干部深入学习,增强法治思维,提高业务水平。务求按“清单”开展各项工作,推动制度落到实处。完善“清单”制度实施的反馈机制与评价机制。

“清单”制度是充满活力的制度创新,是提高办事效率、激发市场和社会活力的突破口。以标准化手段推进这一创举,加快制度落地,有利于坐拥生态优势的丽水,充分用好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推动绿色生态发展,真正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关系【第三篇】

同志们:

目前,我们日益面临着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等困扰;当国人的钱包日益鼓起来以后,也越来越深切地体会到,物质丰富并不是生活质量的全部,清新空气、干净的水、宜居环境、放心食品也是幸福的必备元素。生态文明是中国转型发展大势所趋,也是人民过上更美好生活的民心所向,因此,建设生态文明,是实现人类文明永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从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到全面促进资源节约,从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到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展望未来的生态文明建设,我国将更加尊重自然规律,更加依靠发展方式转变,更加突出制度保障,更加重视全民参与。一个有着“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文化传统,又对现代工业文明有着深刻省思的民族,将在现代化之路上激发出强大的生态文明力量。

建设生态文明,并不是放弃对物质生活的追求,回到原生态的生活方式,而是超越和摒弃粗放型的发展方式和不合理的消费模式,提升全社会的文明理念和素质,使人类活动限制在自然环境可承受的范围内,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生态文明建设是长久之计,所以要建设好生态文明,关键是必须从大学生抓起,在我们大学生的脑中潜移默化,形成生态文明观。所以作为一名大学生,为建设生态文明,我们应积极倡导环保与生态文明,积极为生态文明事业做贡献。我们可以指定相关的措施,并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人们的认识,形成一种生态文明观。并且要明白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的思想。所以,在生活中,我们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节约:节约纸张、废纸再利用、不随手乱扔废电池、节约水电、少用或不用一次性物品。

二.保护:爱护花草树木、不践踏草坪、积极植树造林;在室内、院内养花种草,在房前屋后栽树;垃圾分类回收,回收废电池,金属,废塑料,尽量避免产生有毒垃圾,使用无氟冰箱,少用室内杀虫剂,不滥烧可能产生有毒气体的物品,及时举报破坏环境和生态的行为。

三.宣传:提高自身的环保意识,关注新闻媒体有关环保的报道,利用每一个绿色纪念日宣传环境意识,阅读和传阅环保书籍、报刊,支持环保募捐,反对奢侈,简朴生活,参与环保宣传,做环保志愿者。广泛开展绿色环保、生态建设、环境保护等实践活动。

一棵树好栽,而一片森林则不易培育。生态文明重在建设,难在坚持。让我们携起手来,汇聚每一个人的努力,把生态意识体现在日常生活到发展建设的每一个环节,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保护环境,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托起一个山明水秀、天朗气清的美丽中国。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家园,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从我们做起,让我们一起携手共创美好中国,期待更好明天。

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关系【第四篇】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大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总书记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按照绿色发展理念,树立大局观、长远观、整体观,坚持保护优先,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建设美丽中国,努力开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1.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大成果,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建设生态文明,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为目标,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社会。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关系。自然界是人类社会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人类则可以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有目的地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但人类归根到底是自然的一部分,在开发自然、利用自然中,人类不能凌驾于自然之上,人类的行为方式必须符合自然规律。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整体,对自然界不能只讲索取不讲投入、只讲利用不讲建设。保护自然环境就是保护人类,建设生态文明就是造福人类。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古今中外,这方面的事例很多。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写道,“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他各地的居民,为了得到耕地,毁灭了森林,但是他们做梦也想不到,这些地方今天竟因此而成为不毛之地”。对此,他深刻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在我国,现在植被稀少的黄土高原、渭河流域、太行山脉也曾是森林遍布、山清水秀,地宜耕植、水草便畜。由于毁林开荒、滥砍乱伐,这些地方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蔓延,湮没了盛极一时的丝绸之路。楼兰古城因屯垦开荒、盲目灌溉,导致孔雀河改道而衰落。这些深刻教训,一定要认真吸取。

中华文明积淀了丰富的生态智慧。孔子说:“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吕氏春秋》中说:“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这些关于对自然要取之以时、取之有度的思想,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此外,“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哲理思想,“劝君莫打三春鸟,儿在巢中望母归”的经典诗句,“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治家格言,都蕴含着质朴睿智的自然观,至今仍给人以深刻警示和启迪。中华传统文明的滋养,为当代中国开启了尊重自然、面向未来的智慧之门。

我们党一贯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上世纪80年代初,我们就把保护环境作为基本国策。进入新世纪,又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经济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同时也积累了大量生态环境问题,成为明显的短板。各类环境污染呈高发态势,成为民生之患、民心之痛。随着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干净的水、清新的空气、安全的食品、优美的环境等的要求越来越高,生态环境在群众生活幸福指数中的地位不断凸显,环境问题日益成为重要的民生问题。老百姓过去“盼温饱”,现在“盼环保”;过去“求生存”,现在“求生态”。

保护生态环境关系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民族发展的长远利益。总书记指出:“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把不损害生态环境作为发展的底线。”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保护生态环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必须清醒认识保护生态环境、治理环境污染的紧迫性和艰巨性,清醒认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对人民群众、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加大力度,攻坚克难,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持把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作为基本方针,把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作为基本途径,把深化改革和创新驱动作为基本动力,把培育生态文化作为重要支撑,把重点突破和整体推进作为工作方式,切实把工作抓紧抓好,使青山常在、清水长流、空气常新,让人民群众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

2.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

总书记指出:“生态文明建设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生态环境问题归根到底是经济发展方式问题。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切实把绿色发展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推进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富强、中国美丽。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经济快速发展起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强调可持续发展,重视加强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工作。但也有一些地方、一些领域没有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以无节制消耗资源、破坏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发展,导致能源资源、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比如,能源资源约束强化,石油等重要资源的对外依存度快速上升;耕地逼近18亿亩红线,水土流失、土地沙化、草原退化情况严重;一些地区由于盲目开发、过度开发、无序开发,已经接近或超过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极限;全国一些地区持续遭遇雾霾袭击,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各类环境污染呈高发态势;等等。这种状况不改变,能源资源将难以支撑、生态环境将不堪重负,反过来必然对经济可持续发展带来严重影响,我国发展的空间和后劲将越来越小。总书记指出:“我们在生态环境方面欠账太多了,如果不从现在起就把这项工作紧紧抓起来,将来会付出更大的代价。”

世界上许多国家包括一些发达国家,都走过“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在发展过程中把生态环境破坏了,搞了一堆没有价值甚至是破坏性的东西。再补回去,成本比当初创造的财富还要多。上世纪发生在西方国家的“世界八大公害事件”,如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伦敦烟雾事件、日本水俣病事件等,对生态环境和公众生活造成巨大影响。有些国家和地区,像重金属污染区,水被污染了,土壤被污染了,到了积重难返的地步。西方传统工业化的迅猛发展在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付出了十分沉重的生态环境代价,教训极为深刻。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建设现代化国家,走欧美“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行不通,而应探索走出一条环境保护新路。能源资源相对不足、生态环境承载力不强,已成为我国的一个基本国情。发达国家一两百年出现的环境问题,在我国30多年来的快速发展中集中显现,呈现明显的结构型、压缩型、复合型特点,老的环境问题尚未解决,新的环境问题接踵而至。走老路,去无节制消耗资源,去不计代价污染环境,难以为继!要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决不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要协调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走出一条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新发展道路,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质量的增长点、成为展现我国良好形象的发力点,让老百姓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实实在在的环境效益,为子孙后代留下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银行”。

3.以系统工程思路抓生态建设。

大自然是一个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系统。比如,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如果种树的只管种树、治水的只管治水、护田的单纯护田,很容易顾此失彼,最终造成生态的系统性破坏。总书记强调,环境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作为重大民生实事紧紧抓在手上。要按照系统工程的思路,抓好生态文明建设重点任务的落实,切实把能源资源保障好,把环境污染治理好,把生态环境建设好,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

牢固树立生态红线观念。生态红线,就是国家生态安全的底线和生命线,这个红线不能突破,一旦突破必将危及生态安全、人民生产生活和国家可持续发展。我国的生态环境问题已经到了很严重的程度,非采取最严厉的措施不可,不然不仅生态环境恶化的总态势很难从根本上得到扭转,而且我们设想的其他生态环境发展目标也难以实现。总书记强调:“在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上,就是要不能越雷池一步,否则就应该受到惩罚。”要设定并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将各类开发活动限制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之内。对于生态保护红线,全党全国要一体遵行,决不能逾越,确保生态功能不降低、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

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国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要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统筹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科学布局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基础统筹各类空间性规划,推进“多规合一”。加快完善主体功能区政策体系,实行差异化绩效考核,推动各地区依据主体功能区定位发展,严格实施环境功能区划,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化推进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保障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提高生态服务功能。要坚持陆海统筹,进一步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扎实推进海洋强国建设。

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主要来自对资源的过度开发、粗放利用。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从资源使用这个源头抓起,把节约资源作为根本之策。树立节约集约循环利用的资源观,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实行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等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大幅提高资源利用综合效益。推进能源消费革命,全面推动能源节约,确保国家能源安全,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主动适应气候变化。加强水源地保护,推进水循环利用,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严守18亿亩耕地保护红线,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严格土地用途管制。加强矿产资源勘查、保护、合理开发,提高综合利用水平。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

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要以提高环境质量为核心,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强化大气、水、土壤等污染防治。着力推进颗粒物污染防治,着力推进重点流域和区域水污染防治,着力推进重金属污染和土壤污染综合治理,集中力量优先解决好细颗粒物()、饮用水、土壤、重金属、化学品等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问题,切实改善环境质量。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推进荒漠化、石漠化综合治理,扩大湖泊、湿地面积,维护生物多样性,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推动形成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全球气候治理,中国因素不可或缺。中国把应对气候变化融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坚持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并重,承诺将于2030年左右使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实现。在推进国内生态文明建设的同时,要深度参与全球气候治理,积极参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谈判。积极承担与我国基本国情、发展阶段和实际能力相符的国际义务,从全球视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把绿色发展转化为新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新优势,为推动世界绿色发展、维护全球生态安全作出积极贡献。

4.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

建设生态文明,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革命性变革。实现这样的变革,必须依靠制度和法治。总书记指出:“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当前,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大都与体制不完善、机制不健全、法治不完备有关。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必须构建产权清晰、多元参与、激励约束并重、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法治化、制度化轨道。

完善经济社会发展考核评价体系。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犹如“指挥棒”,在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中是最重要的。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体现生态文明建设状况的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使之成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导向和约束。要把生态环境放在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的突出位置,如果生态环境指标很差,一个地方一个部门的表面成绩再好看也不行。

建立责任追究制度。资源环境是公共产品,对其造成损害和破坏必须追究责任。要建立环保督察工作机制,严格落实环境保护主体责任,完善领导干部目标责任考核制度。坚持依法依规、客观公正、科学认定、权责一致、终身追究的原则,针对决策、执行、监管中的责任,明确各级领导干部责任追究情形。强化环境保护“党政同责”和“一岗双责”要求,对问题突出的地方追究有关单位和个人责任。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建立健全生态环境损害评估和赔偿制度,落实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度。对造成生态环境损害负有责任的领导干部,必须严肃追责。

建立健全资源生态环境管理制度。推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要搭好基础性框架,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监管有效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以空间规划为基础、以用途管制为主要手段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以空间治理和空间结构优化为主要内容,全国统一、相互衔接、分级管理的空间规划体系;覆盖全面、科学规范、管理严格的资源总量管理和全面节约制度;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自然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以改善环境质量为导向,监管统一、执法严明、多方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更多运用经济杠杆进行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的市场体系;探索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实行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要完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通过全面设点、全国联网、自动预警、依法追责,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公众监督的新格局,为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要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

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关系【第五篇】

秦岭北麓自然资源、人文胜迹与地质遗迹丰富,是关中城市群的天然生态屏障和西安的重要水源地供给区。20xx年4月,市政府研究制定的秦岭北麓矿山专项整治方案出台,拉开了对分布于秦岭北麓矿山的整治序幕,向资源无序开发说“不”,坚定不移地保护好大秦岭的绿水青山。

向资源无序开发说“不”

临潼区秦陵街办杨家村大水沟组附近原来分布有多家采石场,目前已经全部停止开采。在一处废弃采石场旧址,记者看到巨大的山体下,裸露的石块依旧醒目,河道里的溪水虽不大,但已清澈见底,凡是有土的地方基本上都被杂草覆盖,周边原来分布的多个采石场关闭后带来的生态环境明显好转。

“秦岭北麓类似这样的采石采矿场关闭了不少,目前剩下还在生产的没有几家了”。据市国土局矿管处处长郑世骅介绍,20xx年4月,我市研究制定的秦岭北麓矿山专项整治方案出台,拉开了西安对分布于秦岭北麓大小矿山的整治序幕。

根据方案要求,20xx年秦岭北麓矿山关闭任务为16个(采矿权10个、探矿权6个)。截至去年底,整治工作推进顺利,全市已确定关闭矿权20个。目前,全市秦岭北麓现有探矿权15个,采矿权26个。26个采矿权中现只有4个生产,其他均处于停产整顿状态。

“我们现在就是要继续严格执行对秦岭北麓矿山的专项整治方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把资源开采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在保护优先的前提下,科学合理利用资源”。郑世骅说,开展矿山整治,并非一下子将矿山全部关闭,今年国土部门将继续加快矿山关闭进度,减少数量、提升质量,对小型分散的采石矿山一律关闭,以更好地保护秦岭生态环境。

凡资源储量接近枯竭、综合利用率低的矿山,劝其退出并对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后予以关闭;虽有资源储量,但开采方式落后,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不到位的,给予半年宽限期促其整改,若达不到要求,对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后予以关闭;有资源储量,能做到采选分离、边生产边治理矿山环境的,要提升环保标准,在资源储量评估确定的服务年限到期,对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后予以关闭。

未来将在蓝田、户县、周至选择一些生产条件和设备比较好的绿色大型矿山,作为原料基地,提高企业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生产水平,妥善解决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同时,加快砖瓦黏土矿的整合,通过建设现代化、自动化生产线,形成规模化生产,不仅可以更好地保护耕地,节约土地,也可以带来良好的经济和环境效益。

治理不留“后遗症”

据郑世骅介绍,对确定保留的矿山或通过整合设立的矿山,要求企业必须按照国家级绿色矿山建设标准进行开采,且要足额缴存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按照“谁破坏、谁治理”原则和“边开采、边治理”要求,督促企业履行法定义务,落实主体责任。采矿过程中和结束后,及时进行环境和生态功能恢复治理。

省国土资源资产利用研究中心高级工程师赵王涛表示,做好矿山整治是主动适应矿产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常态,满足生态保护新要求,坚持绿色发展,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只要坚持问题导向、底线思维,按照符合绿色发展的路径坚定走下去,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一定能够实现西安矿山数量和矿区面积“双减”、矿山产出效益和生态恢复面积“双增”、矿产资源管理提质增效升级,达到矿山整治预期目标。

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关系【第六篇】

亲爱的朋友们:

近年来,把科学保护漓江作为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和全市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探索、实践,走出了一条符合桂林实际的漓江生态发展路子。

今年7月10日晚,市民唐先生与其他99名市民从滨江路码头,登上了银子岩号游船,成为首批游览漓江市内段夜景的幸运儿。随着游船缓缓前行,叠彩山、伏波山、象鼻山、塔山、南溪山、斗鸡山在灯光照耀下清晰可见、熠熠生辉;在灯光的映衬下,漓江两岸树木竹林影影绰绰,幽静中带有一份朦胧美。一路上,唐先生和其他乘客们都纷纷拿出手机相机拍照留影,尤其是到达解放桥附近时,大家都为逍遥楼的壮观和气派而惊叹。

经过近一个小时的行程,首批体验夜游的.市民返回了码头,结束了行程。唐先生对于这趟游览赞誉不断,他觉得经过一段时间的整治,漓江市区段也变得很有样子了,在这样的环境下夜游漓江很舒服,他认为漓江夜游项目一定能够成为桂林又一条精品旅游线路。

其实,启动于今年2月的漓江城市段沿岸景观亮化改造工程,仅仅只是漓江城市段环境保护综合项目其中一个子项目。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实施了漓江城市段环境保护综合项目,并将其列为12项重中之重项目之一,由漓江风景名胜区工委、管委牵头实施。该项目分为6个子项目实施,分别是漓江城市段沿岸景观亮化改造、慢行步道建设、旅游码头改造提升、漓江城市段住家船清理、訾洲公园二期建设、漓江城市段沿岸绿化美化。

目前,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其中,漓江城市段沿岸慢行步道工程已于7月15日正式开工建设,项目总投资4547万元,建设漓江城市段西岸的虞山桥至龙船坪全长公里的慢行步道,计划在国庆节前完成项目建设;漓江城市段住家船清理整治已基本完成;还对漓江城市段(龙船坪—草坪码头以北)网箱养鱼进行了清理整治。

此外,漓江(城市段)排污综合治理项目进展顺利,已完成截污整治项目48个,截流污水总计20711吨/日,完成截污任务的%。

泛舟江上,令人心旷神怡。碧水清清,不仅流淌出靓丽的风景,也“监测”着这座城市的环保功绩:桂林的城市污水处理率%,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城市水域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始终保持100%,处于全国领先地位,漓江成为全国水质最好的城内河之一。

也难怪,20xx年n把漓江评为全球15条最美河流之一。世界自然遗产专家组也一致通过了桂林漓江喀斯特地貌入选世界自然遗产名录的决定。

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关系【第七篇】

据27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的消息称,内罗毕时间5月26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第二届联合国环境大会(unea-2)期间发布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中国生态文明战略与行动》专题报告。

该报告探究了中国在推广“生态文明”理念中的探索。作为“十三五”规划的一部分,中国已经承诺,到20xx年,用水量将减少23%,能源消耗减少15%,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18%。

报告认为,到20xx年,如果中国成功践行“生态文明”理念——建立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将生态发展与经济、社会、文化和政治发展完美融合,中国的森林覆盖率将达到23%以上,每年地级市空气优良天数将超过80%。

“想实现低碳经济,并非只有一条路可走,不同国家都在通过自己的方式进行经济和社会转型,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这份报告中提到的多种途径可以帮助我们对有效途径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为政府就如何以非传统的方式解决来自资源和环境的挑战提供了参考。”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阿奇姆·施泰纳说。

报告认为,中国已经取得了若干引人注目的成就。截至20xx年年底,中国全国城镇累计建成节能建筑面积105亿平方米,约占城镇民用建筑面积的38%。

此外,中国新能源汽车的产量在20xx至20xx年之间增长了45倍。中国还建成发展中国家最大的空气质量监测网,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部具备细颗粒物()等六项指标监测能力。中国也成功地在降低单位gdp能耗同时,降低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

报告列举了中国在推进“生态文明”的过程中,计划取得以下成就:

到20xx年,一次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48亿吨标准煤左右;到20xx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力争使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下降到62%以内;二氧化碳排放量将在2030年左右达到峰值;努力构建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制造体系。

“如果中国成功实现这些目标,那么这将会是向绿色经济转型的关键一步。中国将更有效地利用资源,限制气候变化造成的伤害,改善人民的健康。”阿奇姆·施泰纳说。

第二届联合国环境大会当日还举行了高级别会议,超过170个国家的120名部长级代表参会。

据环境保护部公布的消息,环境保护部部长陈吉宁在会上表示,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将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努力在发展中破解经济与环境之间的矛盾。

陈吉宁介绍,中国的生态文明强调经济、政治、社会、文化与生态环境的深度整合、“五位一体”,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为目标,将绿色理念融入生产生活的各个环节。同时强调政府与市场两个维度的制度创新:强化地方政府改善环境质量的责任,将生态环境纳入政府绩效考核体系,对官员任期内的生态环境损害进行终身追究;建立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不断完善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的市场体系。

此外,中国生态文明注重加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为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提供硬件支撑。注重动员全社会的共同参与,通过广泛的宣传教育,鼓励公众生活、消费方式的绿色化。

陈吉宁希望中国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理念和实践能为其他国家提供借鉴,并与各国一起,探索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成功范式,为全球可持续发展、为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做出应有的贡献。

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关系【第八篇】

二〇一x年五月,在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这一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生态环境与生产力之间的关系,是对生产力理论的重大发展,饱含尊重自然、谋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价值理念和发展理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经济快速发展起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强调可持续发展,重视加强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工作。但也有一些地方、一些领域没有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以无节制消耗资源、破坏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发展,导致能源资源、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比如,能源资源约束强化,石油等重要资源的对外依存度快速上升;耕地逼近十八亿亩红线,水土流失、土地沙化、草原退化情况严重;一些地区由于盲目开发、过度开发、无序开发,已经接近或超过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极限;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大、增速快;等等。这种状况不改变,能源资源将难以支撑、生态环境将不堪重负,反过来必然对经济可持续发展带来严重影响,我国发展的空间和后劲将越来越小。指出:“我们在生态环境方面欠账太多了,如果不从现在起就把这项工作紧紧抓起来,将来会付出更大的代价。”

环顾世界,许多国家,包括一些发达国家,都经历了“先污染后治理”的过程,在发展中把生态环境破坏了,搞了一堆没有价值甚至是破坏性的东西。再补回去,成本比当初创造的财富还要多。特别是有些地方,像重金属污染区,水被污染了,土壤被污染了,到了积重难返的地步,至今没有恢复。英国是最早开始走上工业化道路的国家,伦敦在很长一段时期是著名的“雾都”。一九三〇年,比利时爆发了世人瞩目的马斯河谷烟雾事件。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光化学烟雾事件使美国洛杉矶“闻名世界”。殷鉴不远,西方传统工业化的迅猛发展在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付出了十分沉重的生态环境代价,教训极为深刻。

中国是一个有十三亿多人口的大国,我们建设现代化国家,走美欧老路是走不通的。能源资源相对不足、生态环境承载能力不强,已成为我国的一个基本国情。发达国家一两百年出现的环境问题,在我国三十多年来的快速发展中集中显现,呈现明显的结构型、压缩型、复合型特点,老的环境问题尚未解决,新的环境问题接踵而至。走老路,去无节制消耗资源,去不计代价污染环境,难以为继!中国要实现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必须走出一条新的发展道路。

我们只有更加重视生态环境这一生产力的要素,更加尊重自然生态的发展规律,保护和利用好生态环境,才能更好地发展生产力,在更高层次上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要克服把保护生态与发展生产力对立起来的传统思维,下大决心、花大气力改变不合理的产业结构、资源利用方式、能源结构、空间布局、生活方式,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决不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决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探索走出一条环境保护新路,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共赢,为子孙后代留下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银行”。

以系统工程思路抓生态建设。

强调,环境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作为重大民生实事紧紧抓在手上。要按照系统工程的思路,抓好生态文明建设重点任务的落实,切实把能源资源保障好,把环境污染治理好,把生态环境建设好,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

要牢固树立生态红线的观念。生态红线,就是国家生态安全的底线和生命线,这个红线不能突破,一旦突破必将危及生态安全、人民生产生活和国家可持续发展。我国的生态环境问题已经到了很严重的程度,非采取最严厉的措施不可,不然不仅生态环境恶化的总态势很难从根本上得到扭转,而且我们设想的其他生态环境发展目标也难以实现。强调:“在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上,就是要不能越雷池一步,否则就应该受到惩罚。”要精心研究和论证,究竟哪些要列入生态红线,如何从制度上保障生态红线,把良好生态系统尽可能保护起来。对于生态红线全党全国要一体遵行,决不能逾越。

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国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要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统筹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科学布局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严格实施环境功能区划,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化推进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保障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提高生态服务功能。要坚持陆海统筹,进一步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扎实推进海洋强国建设。

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大部分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的原因是来自对资源的过度开发、粗放型使用,如果竭泽而渔,最后必然是什么鱼也没有了。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从资源使用这个源头抓起,把节约资源作为根本之策。要大力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加强节能降耗,支持节能低碳产业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确保国家能源安全,努力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强水源地保护,推进水循环利用,建设节水型社会。严守十八亿亩耕地保护红线,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严格土地用途管制。加强矿产资源勘查、保护、合理开发,提高矿产资源勘查合理开采和综合利用水平。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

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良好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要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强化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着力推进重点流域和区域水污染防治,着力推进颗粒物污染防治,着力推进重金属污染和土壤污染综合治理,集中力量优先解决好细颗粒物()、饮用水、土壤、重金属、化学品等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问题,切实改善环境质量。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推进荒漠化、石漠化综合治理,扩大湖泊、湿地面积,保护生物多样性,提高适应气候变化能力。

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

建设生态文明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革命性变革。实现这样的根本性变革,必须依靠制度和法治。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大都与体制不完善、机制不健全、法治不完备有关。指出:“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要完善经济社会发展考核评价体系。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犹如“指挥棒”,在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中是最重要的。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体现生态文明建设状况的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使之成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导向和约束。要把生态环境放在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的突出位置,如果生态环境指标很差,一个地方一个部门的表面成绩再好看也不行。

要建立责任追究制度。资源环境是公共产品,对其造成损害和破坏必须追究责任。对那些不顾生态环境盲目决策、导致严重后果的领导干部,必须追究其责任,而且应该终身追究。不能把一个地方环境搞得一塌糊涂,然后拍拍屁股走人,官还照当,不负任何责任。要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

要建立健全资源生态环境管理制度。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加快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健全能源、水、土地节约集约使用制度,强化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制度,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生态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健全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强化制度约束作用。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

48 28857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