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字]2024年家长建议书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培养独立思考能力,鼓励参与课外活动,保持与教师沟通,共同促进孩子全面发展。下面是阿拉网友收集整理的[50字]2024年家长建议书4篇优秀范例,欢迎阅读参考,喜欢就支持吧!

家长建议书50字【第一篇】

忌恐吓、冷落孩子。

每当孩子调皮或犯错误时,很多家长都会不自觉地用诸如“不要你了”等话恐吓孩子,让孩子因害怕而“就范”。也有的采取冷落的办法,给孩子“冷脸”看。长期这样恐吓、冷落孩子,孩子易产生紧张、焦虑、抑郁、敏感、恐惧等反应,甚至有可能导致发育不良、智力低下以及神经衰弱、偏执、强迫等症状。

忌对比中“抹煞”孩子的努力。

很多家长追求完美,忽视孩子的努力,仅仅因为孩子没达到“最佳”或“理想”标准,就抹煞其成绩。如有的家长对孩子期望过高,常常把自己的孩子与邻居的孩子相比,一次没考好,就对孩子说:“你看人家小王就是比你聪明,这次又比你多考了2分。”长期抹煞孩子的成绩,会产生不良影响,使孩子不能正确地评价自己,逐渐变得自卑、压抑。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不断把外界的评价转为自我评价,长期对孩子持否定评价,会影响孩子正确地评价自己,并失去信心。

忌夸张言辞影响孩子。

很多时候,家长都没有注意自己的言辞中带有夸张的成分,“小事化大”,有些家长还会把事情“歪曲”。如孩子不小心犯了错误,有的家长会夸大后果,这样容量刺激孩子,孩子以后干什么事都畏首畏尾,变得胆小,而且更容易犯错,即使犯了错误也不敢对家长说,也为以后的许多不良行为,诸如撒谎、爱吵架、欺骗等行为埋下祸根,孩子长大后也容易犯错。

家长要成为孩子的一面好镜子。当孩子不听话或调皮捣蛋时,家长靠“言语暴力”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对孩子心灵造成的创伤却是深远的,老师和家长们应意识到它的严重性。家长是孩子的一面镜子,要教育好孩子必须先从自己做起。

一、家长应帮助初一孩子完成从小学到初中的学习过渡。

使孩子们做到:

1、适应变化了的学习环境。初中不同于小学,突出表现为"三多":课多、书多、老师多。不少孩子感到不习惯,对功课应接不暇。家长要引导孩子合理安排时间和精力,不要只重视班主任的课而忽视科任教师的课。

2、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孩子养成科学的作息守时、专注的读书听课、积极的勤学好问、独立钻研问题、自我验收的习惯等。

3、学会科学的学习方法。中学的学习任务很重,学校把学习方法指导已列入教学内容,家长要积极配合。一般强调五个环节:①预习②听课③笔记④复习⑤作业。

4、明确智力上要"三过渡",初中一年级与小学高年级在智力培养上既有衔接又有发展,要完成三个过渡:一、在感知方式上,由以听觉型为主转变为以视觉型为主,重视观察能力的培养。二、在记忆方式上,由以机械记忆为主转向以意义记忆为主。三、在思维方式上,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要鼓励孩子学会独立地对学习材料进行综合、判断、推理,发展思维能力。

5、加强意志锻炼。家长要使孩子在不断进步、不断成功的喜悦中增强信心。

二、家长应帮助初二的孩子防止成绩下滑。

初二阶段部分学生学习成绩容易下滑,如果得不到及时指导,必然导致心理上的厌学情绪,引起学习上的'恶性循环,那么,初二学生的家长,应如何帮助自己的孩子防止成绩下滑呢?

1、提高孩子对学习的认识。初二所学知识的难度明显比初一加大,功课有9门课之多,只完成每天作业、到考前才临时突击复习,是远远不够的。家长应着重指导孩子养成良好的复习习惯:当天学的,及时复习;单元学的,整体复习;阶段学的,系统复习。

2、改进孩子的学习方法:知识是有规律的,初二的学生应该能够认识到一些学习规律掌握恰当的方法了。家长对此也应该明确认识到掌握科学的方法比掌握具体知识更重要。

3、排除孩子的学习困扰。有些孩子成绩下滑是有多种原因的,心理因素是其重要的一方面。遇到这种情况,家长可以和孩子仔细谈谈心,帮助孩子克服心理障碍,及时疏泄不良情绪。

三、初中毕业年级的家长,应尽的责任。

1、对孩子进行全面透彻的了解。了解孩子在初三面对大容量的学习任务时的心理状态,使其对学习充满信心,勤奋刻苦,有针对性地对孩子进行谈心、教育,并要多与老师联系。

2、关爱、理解、支持孩子。初三学生的学习任务繁重,每个学生的基础不一,智力各异,学习成绩有差异是必然的。家长要从实际出发,对孩子既要督促又不苛求。要鼓励孩子制定出拼一拼能达到的目标,并协助他为之奋斗。生活上关心他们的冷暖。要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要关心他们的思想,当好孩子的大朋友。在孩子参加升学考试的前后都要注意孩子的情绪,做好稳定情绪的工作。在临考前,家长自己也要保持一种轻松的情绪,不要过分地唠叨,那样容易加剧孩子的紧张情绪。在升学考试结束后,家长要及时做好孩子的思想工作,特别是对考场上发挥不好的孩子更应做好安慰工作。

初三上半学期快要结束,初三生们觉得复习节奏越来越快,心理压力也随之增大,不少家庭矛盾也接踵而来。怎样才能当好一个合格的初三家长呢?我认为要做到“四要,四不要”。

要多多鼓励,不要唠叨批评

有的家长整天在孩子耳边唠叨:初三直接关系着中考的成败,一定要好好复习,认真听讲,跟着老师进度走等。有的家长看到孩子没按自己的要求学,动不动就批评甚至威胁等。实际上家长这样做不但收效甚微,而且无形中还增加了孩子的心理压力,更容易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不唠叨、批评不等于放任自流,撒手不管,家长要多鼓励,多从正面引导,多想方法和讲究策略,帮助孩子树立信心,引导孩子向正确的方向前进。如孩子放学后,没做作业在玩游戏,这时家长不宜严厉批评,粗暴制止,可试着对他说:“儿子,累一天了,玩会儿游戏没关系,可‘劲酒虽好,不要贪杯!’这样吧,破例让你玩半小时,半小时后要做功课,怎样?”以商量的口气,巧用广告词,以退为进,更容易解决问题,达到家长的教育目的。

要轻松愉快,不要过分紧张

一上初三,有的家长就把孩子当重点对象保护起来,全家都围着转,特别是临近中考,有的家长甚至请假回家照顾孩子;有的家长为了让孩子一门心思学习,限制孩子的自由,不准做这做那。其实这样兴师动众,紧张兮兮,反而给孩子造成更大的心理压力,不利于孩子平静放松地学习。家长要举重若轻,淡化紧张气氛,创造温馨平和的家庭氛围,用一颗平常心去面对、感染紧张备考的孩子。

要重视态度,不要强调分数

初三大小考试多如牛毛,很多家长把目光放在孩子的考分和排名上,考得好,自不必说,一旦没考好,顿时“晴转多云”。重视孩子的成绩,督促孩子进步无可厚非,但目光不能只盯着分数名次,还要重视孩子的学习习惯和态度。除去智力和能力这些先天因素,很大程度上,习惯和态度是一个人成功的关键。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认真踏实的学习态度,成绩自然会上去,退一万步讲,即使是成绩不理想,对于孩子而言,他已经尽力了,又何必苛求结果呢?因此,与其强调分数名次,不如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要合理定位,不要期望过高

有些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不顾孩子的实际水平,要求孩子考高分,考重点高中等。这种不切实际的高标准不但增加了孩子的心理负担,而且很容易使孩子自信心一再受挫,甚至会因看不到希望而选择放弃。家长一定要帮孩子合理定位,制定“跳一跳,够得着”的目标,激励孩子向着目标奋斗,通过努力实现目标。孩子在实现目标的同时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建立起信心,这将成为孩子向更高目标迈进的强大动力。

事实上,中考(微博)把学生推进有形的考场,同时也把家长推进一个无形的考场。只有尽快转变角色,及时调整心态,家长们才能在这场特殊的考试中取得满意的成绩,帮助子女成龙成凤。

好家长胜过好老师

从某种意义上说,中考比高考更重要。如何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好家长胜过好老师”,初三家长应该怎样做?初三家长要做些什么?初三家长能够做些什么?

调整心态优化情绪

有的家长非常担心孩子在初三掉队,只要看到孩子成绩波动就紧张,看到孩子在玩就着急,恨不得孩子每时每刻都在学习、都有进步……家长的情绪影响到了孩子,使得孩子很焦虑,担心这担心那,学习反而不能专心。

另一方面,一些家长夸大了初三的艰苦使得孩子很畏惧。其实,过了初一初二自然就是初三,初三学习任务更重些,面临中考压力也会大一些,这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须面对的,坦然面对就好。

期中考试结束了,孩子的成绩各不相同:有的很优秀,有的很一般,有的进步,有的退步……家长不要急躁,这些情况也都是正常的。不论孩子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什么状况,家长都要保持积极心态,要以此影响孩子,积极面对初三增加的学习任务和压力,面对学习生活中的困难,态度决定一切。

了解孩子理解孩子

作为家长,都想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帮助孩子取得进步。

教师要因材施教,医生要对症下药,都是要从实际出发。那么,孩子的实际是怎样的?你了解吗?倘若希望了解,又包括哪些方面:

首先,要了解初三学生的共性:他们感觉自己长大了,独立意识增强,听不进家长的意见;随着年龄的增长,可能会遇到感情上的一些困扰;初三学习科目增加,难度加大,有些不适应;老师和家长的不断强化,压力很大。孩子需要鼓励、指导、监督、帮助。

其次,要了解你的孩子:有没有明确的目标?什么样的目标?

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业水平;性格、心理、体质如何?优点、不足?信心不足还是骄傲?需要鼓励或鞭策?

压力大不大?有什么困惑?有哪些困难?

孩子就是孩子,有时候不够努力,有时候不够专心……这些是正常的,关键在于怎样引导。

根据实际帮助孩子

根据孩子实际情况,针对性地帮助孩子。首先培养初三意识:主动意识、目标意识、责任意识,拼搏意识(吃苦意识)、钻研意识、效率意识;和孩子一起确立目标,分解目标。目标要切合孩子的实际(一般情况下,跳一跳能够达到的);试着让孩子懂得做最好的自己。家长还要善于把自己的意图转化为孩子的意图和行动,但不要和别人去攀比,以防过度期望。

帮助孩子还包括和孩子一起制订初三学习计划,可以分长计划、短安排,如每天的学习计划、周末的学习计划、节假日的学习计划、各科的时间安排,有条不紊,循序渐进。另外,还有检查落实计划,查找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比如粗心问题,听课不够专心的问题。让孩子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寻找成绩增长点。

激发孩子的学习欲望,鼓励、指导、宽容、帮助解开思想疙瘩、克服自卑、自负、胆怯、不专心等。如果孩子心理压力过大,还可求助于学校的心理老师或心理医生。孩子学习方法的问题,可以求教于老师。

关注结果更重过程

半个学期过去了,看看孩子在学校处于什么状况?要帮助孩子处理好与老师的关系;帮助孩子处理好与同学的关系;纠正孩子的不良习惯,为高中打下好基础。

不妨关注一下,孩子成绩进步的原因是什么?弄清楚了好坚持,学习退步的原因是什么,要及时解决。要求孩子落实学习常规:预习、听课、复习、作业、考试、订正;了解孩子的学习态度、方法、行动,让孩子明确成功=艰苦劳动+正确方法+少说空话,合理安排、充分利用时间。

此外,做好家校配合,关注学校的工作安排:月考、期末考、模拟考等,和孩子一起积极准备课程的调整,需要家长配合的如检查背诵等,跟着老师的步子走。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沟通孩子在家里的表现;关注考试及招生政策的变化,对自己的孩子有哪些影响,要做哪些准备等等。

家长建议书50字【第二篇】

尊敬的老师你好:

暑假快过完了,在整个假期中,我发现孩子存在很多问题,如果不及时纠正,会成为习惯,对将来的发展会产生影响的,所以我想在那里提几点推荐,期望我们共同携手对孩子进行教育,是孩子得到良好的发展。

一.作业量方面,是不是就应有目的性,让孩子透过作业得到有效的提高;

二.作业质量反面,就应严格要求,不要潦草,不许混乱是吧?

三.在读书方面就应做出明确的要求:读什麽书,怎样读,读到什麽程度?是否写读书笔记?

四.在作文方面,就应不止必须数量的作文,而且要求必须认真写好,从字数到资料到质量都要有名求的要求,才能够使孩子努力写好;

五.日记的数量方面,大体就应假期最起码就应些20——30篇,把自我在假期的事情都写一些,不仅仅能够对假期生活做好记录,也能够锻炼写作潜力,积累写作素材不是吗?

总之,在假期中,我对你在做业方面的不知不是很满意,但是我提出的推荐也不必须是对的,如果我说的不对,期望谅解,对你个人没有什麽,只是期望我们能够携手把孩子教育好。多谢老师对孩子的关照!

家长建议书50字【第三篇】

我感到尽管教育部一再强调要向素质化教育转变,但学校老师的作法还没有多少改变,满脑子只有分数和名次,而且容不得学生稍有闪失,整天对学生进行批评和责怪。各种参考资料、练习题压得学生没有休息的机会,更谈不上自由活动的时光,就连下课10分钟也见不得学生放松一下,老师期望学生们每时每刻都看书、做作业。每科老师都强调本学科的重要,尤其还处处表现出排挤政治、地理、历史等所谓“副科”的学习,引导学生轻视这些学科。期末素质报告单上,老师的评语也极为简单,常见的是:“第*名,前进了*名”或“第*名,后退了*名”,难道老师眼里就只有名次?学生一学期的表现如何、品行如何却只字不提。我不愿看见在如此的高压下学习生活,我期望孩子快乐地学习,期望孩子首先是一个身体和思想都健康的人,其次才是期望孩子在老师的教导下学习有关的科学文化知识。因此借校长信箱提出如下推荐,仅供参考。

1.不要过多的布置作业,有些十分简单的作业也让学生重复做,这样太浪费时光。由于作业过多,有些学生的采取抄作业,以逃避老师的责骂和处罚。这样的作业对学生害多于益,也达不到老师布置作业的初衷。推荐适当布置些作业,让学生有时光自我独立完成,这样收效能够还好些。

2.我们都是读过书的人,学校的老师们在读书时也未必都是常胜将军,期望老师多给学生一些包容,一两次考试失误,不要太责怪学生了,谁不想每次都考好成绩,谁不想当第一,但失误也是难免的。我觉得老师应帮忙学生找找失误的原因、安慰一下,这样做可能比责怪学生更管用些。

3.常有老师下课拖堂,下午托管时上正课等现象,下课拖堂学生没有时光上厕所(学校厕所太少),中午放学时拖堂影响学生去食堂就餐。上一天的课学生已经十分疲倦了,托管时再上正课效果必须很差(学生也忙着做老师布置的一大堆作业,已没有心思听课了),期望学校予以干涉,做到准时下课、放学,托管时让学生复习、做作业。

4.以前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节目中讲过一个“差生”转变的事情,我觉得其经验很值得老师们借鉴,归结其中心思想就是:学生,尤其是中小学生,不适合指责式的严管,老师要同学生交朋友,要多给学生一些鼓励和表扬,“差生”的转变就是从老师的一次表扬开始的。期望老师们不要吝啬表扬,对学生多多鼓励,让孩子们在简单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成长。

家长建议书50字【第四篇】

父母们似乎每天都在告诉孩子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能做,而实际上,孩子们在成长中也会形成自己的意念,心理学家把他们这种没有用语言表达的心里话归纳为“摇头的心意”。

(1)请不要听见我哭泣而不理睬我。

在孩子哭的时候,大人往往觉得很烦,如果只是拿个玩具或食物给他,并不能满足孩子的真正需要。年幼的孩子需要成人在身旁陪他玩,和他说话,成人了解孩子,就得付出观察的时间,,你不妨在呵斥孩子“不许哭”、“老实点”之前,也从孩子的角度考虑一下他的伤心情绪。

(2)请不要只在我做你不喜欢的事情时,才注意到我的存在。

当孩子处在安静的状态中,成人经常不闻不问;而当孩子表现出顽皮或多动时,却会马上引起父母的注意。由此孩子发现:“只有在我调皮的尝试中,父母亲才注意到自己。”这会引起孩子层出不穷的负面行为,令成人觉得如今的孩子更加调皮。

(3)请不要指责我“笨蛋”,“愚蠢”,而不告诉我应该怎样做。

“真笨!”是一些父母指责孩子的口头禅,即使心中并非真的那样想,却经常随口而出,孩子来到这个世界,显现出的自我评价是从周围人的反应中建构出来的,如果他常听到“差劲”、“笨拙”等字眼,使得他对自身的价值不够乐观,而在尝试新能力的表现上大打折扣。

(4)请不要把我留在陌生的地方。

如果儿童对养育的环境并不熟悉,又不了解照顾他的人,这种经历对幼稚的心灵无疑是一种创伤,因为孩子无法理解父母去哪里了,更担心父母一去不回,怕生、黏人,常有恐惧感的孩子大多经历了这样的早期生活。

(5)请不要常给我糖果、玩具、书籍来代替你自己。

父母们在家里经常做一些儿童不能参与的工作,或者为了做自己喜欢的事而忽略孩子。然而孩子最需要的是和父母共同交流的时间,糖果、玩具等物品都不能取代善讲故事的妈妈和能够与自己游戏的爸爸。

(6)请不要强迫我吃你认为好吃、该吃的东西。

中国人非常注重饮食,觉得孩子的吃比其他问题都重要,饮食,原本为了健康,使人更有活力。如果在孩子的三餐上花过多的时间和精力,而使丰富的环境尝试相对减少,对于孩子生活目标就显得本末倒置。

(7)请不要今天亲我、赞美我,明天打我、责备我。

有的父母情绪起伏很大,心情好的时候就对孩子百依百顺;情绪恶劣时,就会一巴掌打在孩子身上。孩子经历了这种强烈的外界情绪感受,会产生很大的不安。

(8)请不要在我过多任性、无理表现时,反而放松给我的约束。

孩子有时会表现出任性,无理取闹,如果成人不坚持已经告知孩子的原则,以后孩子就会用各种方式争取他要达到的目标,从而带来育儿上的困扰。要知道,安静的孩子是来自权威式的家庭,这里的权威不是指专制,而是允许孩子表达意愿,而最后的决定权是在父母的一致决定上。研究表明,这种形式的家教对孩子的社会适应能力颇为有效。

(9)请不要哄我,威胁我,给我不能实现的诺言。

有的父母觉得:“反正孩子不懂,哄哄他就算了。”或是恐吓孩子:“再不老实我就把你交给警察!”这些做法都会导致孩子对父母言行的不信任感。

(10)请不要只问我为什么打架,为什么哭,而仍忙于你的工作。

当孩子发生自己的小问题时,成人容易马上做出指责的反应。然而,家长生硬的态度,常令孩子感觉自身问题的渺小,往往出现自卑心态,所以,留心观察孩子犯错误的原因,检讨亲子之间相处的各种可能,是现代父母应该用心的地方。

48 35927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