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空巢老人调查报告总结最新8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言】此例“实用空巢老人调查报告总结最新8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空巢老人调查报告【第一篇】

土地是人类的衣食之本,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土地却遭受到空前的破坏。其中,土壤污染像一把软刀子,正在剥夺大片肥田沃土的生产力。

土壤污染主要是指土壤中某些有害物质大大超出正常含量,土地无法消除这些有害物影响的现象。严重的土壤污染可以导致农作物生长发育的减退甚至枯萎死亡,这些污染后果是可以及时发现的。更多的土壤污染并无明显表现,却降低了农产品的质量,特别是通过农作物对有害物的富集作用,暗地里危害牲畜和人体健康,必须引起高度警惕。

土壤污染主要来源于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废气、废渣以及化肥和农药。生活污水和人畜粪尿中含有许多植物需要的养分,用污水灌田或施用粪肥一般会使农作物增产。但这些废水、废物中的病原菌、病毒、寄生虫及虫卵等则进入农田,沉积于土壤中,造成土壤污染。人接触了污染的土壤和农产品,会引起破伤风、流行性病、地方病和寄生虫病等。

土壤一旦被污染,其影响很难被消除。有机农药分解很慢,重金属根本不分解,污染的土地即使在不再继续污染的情况下,三五年内仍含较高的有害物质,并可通过食物链富集危害人类。所以,受到严重污染的土地上的植物不但不能食用,也不能作饲料或肥料。

空巢老人调查报告总结【第二篇】

摘要:本文通过实际调查走访,分析和概述了农村空巢老人面临的主要问题:经济拮据,日常生活难以自理,身体健康与医疗没有保证,情感孤独,缺乏沟通,生活乏味,没有足够的娱乐活动,与邻里关系也时常紧张。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指出农村空巢老人问题的主要成因,提出了解决农村空巢老人问题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农村空巢老人 生活现状 主要原因 想法与建议

一、调查概述

为了解本地有关空巢老人的生活状态和身心健康,以斛有关农村空巢老人的各种普遍的生活问题,进一步完善我国对农村空巢老人的相关政策,我在学校学院的组织下于2011年1月2月的寒假期间对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现状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的对象为衡阳县库宗乡农村地区的60岁以上的老人。他们中或者子女在外务工、定居,身边无子女共同生活;或者是子女虽然与自己居住在同一社区,但不与自己共同生活;或者甚至膝下无无后人照料。调查的题目包括:经济状况、日常生活状态、健康与医疗问题、心理状态、娱乐活动等

方面共计28个题目。调查问卷共计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99份,回收率%,并且全部回收的问卷有效。问卷回收后,本人通过对问卷进行了认真的整理和统计分析,主要是进行单变量描述分析,即对每个指标进行加总,并计算出各项比重。

二、调查结果

经过对所有有效问卷进行统计分析、归纳整理,结果显示,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现状堪忧,他们面临的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经济没有足够来源,生活拮据

调查中我们发现65%的农村空巢老人没有收入,35%有经济收入。在有收入的空巢老人中,%是依靠在家种植水稻或农副产品,而有%的部分是依靠开小型商店,4%是依靠国家补助。他们的经济收入很低,月平均收入普遍低于500元。而没有经济来源的空巢老人的日常生活费用则全部来自子女的供养费用,而对于在外务工的子女而言,对在农村独自生活的老人的供养费用有%低于每月500元;空巢老人自述积蓄状况的数据显示,%有较多积蓄,%表示有一些积蓄,53%表示没有积蓄;%的空巢老人表示看病就医是家庭支出最大项,空巢老人的消费水平相对较低。就事实而言,很多空巢老人的饮食都不能满足身体营养需要,住所也十分简陋。

2.日常生活难以自理,行动不便

在被调查的农村空巢老人中,%的空巢老人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空巢老人生活能部分自理,生活能完全自理的只有39%。空

巢老人的子女在外地务工或定居,当他们需要照料时,%由老伴照顾,%由孙子女照顾,20%由亲戚朋友和邻居来照顾,村委会照顾占

%,无人照顾的占%,他们的日常照料较缺乏,因此,他们中曾经意外受伤的占42%,被偷、被抢、被骗的占%,被打骂、受虐待的占%。更严重的是,%的空巢老人生病时无人发现,疾病看护严重缺失。

3.身体健康状况不好,就医不便

调查显示,多数农村空巢老人身体常被疾病困扰,44%的空巢老人患有一种慢性疾病,%患有多种慢性疾病,无疾病的仅占%。空巢老人所患慢性疾病主要是心脑血管病,%患高血压,%患冠心病,%患有脑血管疾病。空巢老人们还普遍反映求医看病比较困难,从附近就医医院的医疗状况来看,%的空巢老人认为附近医院的医疗设施一般,医术一般,21%认为医疗设施差,医术较差。从附近就医医院的收费来看:%空巢老人认为收费较高,勉强能承受,%表示收费过高,无力承受;从目前空巢老人医疗费用的主要来源来看,由子女承担的占%,老人自己承担的占%,亲戚承担的占%,村集体承担的占%,拥有医疗保险报销的占%,空巢老人的医药费用常常面临困境。所以,基于以上原因,%的空巢老人在生病时选择简单看看,吃点药,29%选择不去就医。

4.心理孤独难受,终日难以释怀

在经济负担、农活及家务负担、对教育孙辈的承受力方面,只有

%的老人认为很轻松,不成为负担,%空巢老人认为难以承受,因此,这三方面的负担导致农村空巢老人精神压力大,表现在%的老人常有压抑、焦虑、烦躁感,没有安全幸福、舒适满足感,幸福指数偏低。在所调查的自然村中,有室外活动场所的占%,基本没有专为老年人开设的活动区,也没有任何健身设施,所以,农村文体娱乐公共设施较少;在组织老年人活动方面,%的村子偶尔组织,%从不组织,经常组织老年人活动村子的仅占%,因此,包括空巢老人在内的农村老年人的社会活动较少。他们平时的娱乐方式主要集中在打牌、聊天,占所调查娱乐项目的%,看电视、听广播的占%,下棋、唱歌、听戏的占%。另外,从农村空巢老人主观意愿上看,他们中经常参加村里组织的老年活动的仅占%,而从不参加的高达%,偶尔参加的占%。所以,空巢老人的精神压力无处宣泄,导致他们心理缺乏安全感。从与子女沟通的频率上来看,只有%的空巢老人与子女沟通频繁,有事才联系的占%,基本不联系的占

%,与子女经常诉说苦恼和心事的仅占%,所以,%的空巢老人有孤独寂寞感,空巢老人的情感慰藉较贫乏。

在调查中,空巢老人也反应了大量其他方面的事实与想法,例如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容易与邻里发生各种小摩擦,闹点矛盾,也有经常与子女或儿媳发生意见纠纷的。同时,空巢老人们也提出了对政府和村支部的一些期望,如希望得到更多的生活补助,希望村里面能为老年人提供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娱乐活动,希望得到村里的集体照料等等。

三、调查后的思考及对关爱空巢老人工作的建议

本次调查结果表明,一方面,在人口老龄化和社会转型、农村经济水平和社会保障程度仍较低的背景下,高龄农村空巢老人比重偏高,农村空巢老人的身心健康难以得到保证和满足,生活中面临着许许多多的问题。另一方面,这些老人的物质和精神生活远远没有达到国家提出的“六个老有”的理想境界,国家对人数众多的农村空巢老人作出的实质性投入显得十分不足,所以,农村空巢老人问题不容忽视,值得深思。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农村空巢老人问题的主要成因是农村家庭养老功能逐渐弱化,自我、社会养老模式不够健全,农村医疗保障制度不够完善,老年人相关法律法规落实不够到位,农村老年人文体娱乐活动不够丰富。根据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要求,如何结合农村空巢老人的实际情况,有效地解决农村空巢老人问题是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课题。因此,通过以上的调查分析,我认为,要有效解决农村空巢老人问题,至少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即:

一、加强宣传力度,营造敬老爱老氛围。大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切实维护空巢老人的合法权益,使国家尊老爱老政策深入人心,营造关爱空巢老人的社会氛围,提高后辈关爱空巢老人的主动性和责任性。空巢老人所属的社区居委会要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要让社区养老服务工作更加贴近百姓,贴近空巢老人,让他们开开心心安度晚年。

二、依靠各自然村自身的力量,作出实质性工作建设。一方面,各地可以村为单位建立老年人活动中心,为空巢老人提供良好的生活与娱乐环境,既有利于老人的身体健康,而且可以让老人找到属于自

己的生活,有一种归属感,重新找到生活的乐趣。另一方面,可以以一个或者多个自然村为单位建立队伍,在生活上给空巢老人以全面充足的照顾,让他们的生活各个方面都得到关照,也给他们的生活提供了保障,让空巢老人从生活上减轻负担。

三、以乡镇为单位,建立养老社区。对于一些生活有条件和有重病在身的空巢老人,政府可以提供更优越的环境供其生活,建立养老社区,以给这些老人养好身体,享受到快乐的晚年。

四、要加强组织领导,提高养老服务质量。各级党政部门,尤其是老龄工作部门,要引导社区建立老龄工作领导小组,把关心空巢老人生活作为重要服务内容。要进一步鼓励社会各界参与实施规范管理,切实加强社会调查,妥善解决社会从事养老服务所存在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难点问题。要充分发挥养老服务专业培训,努力为空巢老人服务,维护他们的权益。

空巢老人调查报告【第三篇】

一、 调查的背景目标

现在的社会上,越来越多的人都喜欢出去旅游,而且一出去就是好几天,我便利用放暑假的时间,调查一下人们对旅游的一些态度和观点,人们出游的方式和次数以及选择的地点、旅游的花销、旅游所关注的内容等,从而初步了解旅游的状况。

二、 调查的方式与结果

我采用到我的亲朋好友家去调查的方法。我首先对旅游的兴趣做了一个详细地了解,调查结果表明,有%的人很喜欢旅游,有%的人觉得一般化,而不喜欢出去旅游的人是0%。可见旅游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我又统计了一下数据,发现喜欢旅游的人当中,小孩占%,大人占%,老人仅占%,这说明大人和小孩精力十分充沛,有足够的能力去旅行,老人毕竟年老体弱,外出旅游的人相对较少。

随后,我又调查了旅游的花销情况,发现小孩和大人一样,大多都是希望在有限的钱内,尽可能让自己玩得开心一些,要不然既浪费了钱,又没了游玩的兴致;老人们则都是抱着一种只要玩到就满足的心态,钱还要尽量花得少,这样可以省一部分钱去养老,另一部分钱可以给自己的子女花,这就是小孩、大人和老人的区别。现在的人大多都是倾向于平价旅行,越昂贵人越少,消费量都是在20__元以下。

每个人都会有旅游的想法,因为一系列的原因可能不是人人都会有机会去实现旅游的愿望。于是,我对人们出游的方式以及时间段进行了调查。

结果发现,和家人一起出去旅游的占%,自己独自出游的占%,组团出游的占%,和好友一起出游的占%,利用其它方式出游的占%。

人们在寒暑假出游的占%,黄金周出游的占%,周末及课余时间出游的占%,其它时间出游的占%。

从中不难看出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出游的选择越来越理性化。出游的方式也逐渐多样化,但更倾向于好友以及亲人之间的旅行,更可以感受旅行的快乐、愉悦。由此可见,旅行已成为感情沟通必不可少的一座桥梁,寒暑假和黄金周已成为旅游的旺季,从中也可以大致推断出:生活节奏的加快,让人们难以找到充分的时间去旅行。

三、 总结

旅游已日渐兴起,越来越多的普通大众都可以外出旅行。在出去旅游前,要事先做好准备,选择合适的旅游项目和正确的路线,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给自己一个满意的假期。

指导老师:刘玉明

空巢老人调查报告【第四篇】

春节春雨春花艳,新年新岁新日红。值此新春佳节之际,广东省华南师范大学南海校区知行学社的部分成员利用寒假的闲暇之余就“春节文化”这个课题在广东省梅州市展开热火朝天的调查活动,经过一系列的访谈、观察和问卷的形式对梅州地区的春节文化进行认知、了解,最后对调查春节传统习俗、春节期间的活动、以及春节期间的开销三个方面的总结如下:

一、随着观代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这一连串的急剧化,使得些十分重要的春节民俗面着无形的危机。

“祭祖”这个春节中最能代表传统文化的重大仪式,是春节的灵魂。如今的人们,尤其是一些城镇的新一代,他们一出生,就已经身后无忧了,不仅不用再耕田种地,而且也远离了宗法家族,在春节里庆贺丰收祭祀祖先的意义因而有所减退,据调查将近有%的人因公出差,外出打工等诸多因素导致新年时未能回家“祭祖”;有%的人因地处城区,传统观念较为淡薄也未有“祭祖“;而余下的%尚还有延续”祭祖“的活动。由此可以看出,随着这种社会生活日趋现代,人们越来越相信科技,也不怕鬼敬神了,“祭祖”是否会随着岁月的累积而丢失,现在已成为一个值得人们深思的问题。

“守岁” 则是春节的核心,如果说,连它也要省略掉的话,那么肯定会影响到节日的地位,会减弱民众的节日心理,使人们觉得节日跟常日没有多大的区别。节日气氛不浓,进而就会影响到节日的传承。它本来的意义在于为了祈求长命百岁,而现在人们已经失去了这样的信仰和热情,就不太愿意熬夜了。但是我们把“守岁”当作一年中的不眠夜,这样大家可以在一起聊天、说话、娱乐,总结过去,畅想未来,这没有什么不好的。因此,仍有%的人依旧熬夜“春晚”,共度这样辞旧迎新之夜;只有余下的少数人或者沉溺于网络,无心“守岁”。“守岁”便利了人们的沟通,在日新月异的洪流中仍在进行。 20世纪以来我国的主流文化:反传统、反宗教信仰的观念盛行,加之国外节日文化的引入对我国传统年节产生巨大的冲击。近年来,物质享受为主的西方节日的兴盛。现代生活中的人们较为个性化同时又喜好多元化,因而需要多

样化的节日,这些因素让人们对春节的传统的风俗民情,深层的春节文化逐渐淡忘,拯救春节传统习俗文化已经是必要而不可少的了。虽然春节依旧在,但人们随着生活的发展进步而改变,有些人在春节中只是走走形式而从未留意春节伟大文化遗产的不断流失,所以一些重要的年节传统仍需要我们继承发扬。

二、当代社会,平时工作日的逐渐缩短,休息,娱乐时间的增多,但过年不再是们停耕休作的休息时间,温饱问题基本解决,人们已经不再像从前那样等着过年吃大餐,穿新衣,戴新帽,串门走亲戚,更多的是工作繁重等造成精神压力借此寻求解放,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社会的飞速发展,过春节的花样不断变化更新,几年变一次。呼机拜年,短信传情,餐馆年夜饭,至今又有旅游过大年一说。回忆起以往过春节的重点、主题,可以看出物质生活丰富陈设 ,年却越过越淡了。据所查资料显示,在50年代春节着重于年夜饭:几年肉快活吃几天:而在60年代的潇洒:在广阔天地里过年:70年代的年货:新奇玩艺造出来:80年代则是娱乐:看春节联欢晚会:90年代的拜年话:身体健康排第一。春节的活动就是这样一点一点地变化,据我们的问卷得知, 除了涉及与春节有关的活动,有%的人还会在家学习读书,其大多数为学 生:有%的人觉得出外观光不乏是一个有趣的设想,其大多是在家赋闲的退休人群及高薪的高层领导人:有%的人则认为在春节之作还应做一些在职的工薪阶层:有%的人则认为还应有其它更好的活动来丰富春节的空余时间,这当中包含了各个阶层的人群,因此,现代的人们也更多地渴望春节里能够有属于自己的自由和快乐,每个人都有对春节的不同诠注。

三、庆祝春节当然少了经济支出,并且春节的开销也可算得是衡量春节物质文化的一个重要标志。首先主要支出:吃吃喝喝还是一件大事:其次负担渐重:送礼开销高过赡养费。这两个是春节中的常见现象。近几年时,随着打工热潮高涨,春节回家过年的打工仔们的车费也就算到了春节的消费中:还有科技发展,手机短信拜年又成了当今的时尚,其费用算来也是不小的一笔。据了解,低层人群在春节期间消费大约在100—500元之间:中层人群消费在700—1000元之间:高阶层人群则在1000元以上。因而可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大多数人已能够过上一个富足的好年。

时代赋予春节新的内容,时代也不断给予它新的挑战,不同的时代虽然内容上不断增新,但基本形式和主题相信会始终保持不变。“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国泰民安,”正是春节具有强大生命力和民族凝聚力的思想表现。无论怎么变,它祝福吉祥如意的深层含义没有改变。现在大多数春节家庭团聚的习俗至今相传,人们再苦再累,春节那几天一定要好好过,这是个生理调整的需要,也是社会和谐的需要。无论是旅游过年,上网过年,还是晚会过年,人们寻求的还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人们在同一的时间以大致近似的方式作大体一致的选择,是个人的需要,是社会的需要,也是民族的需要。

每个时代都为春节增添新的魅力,涂抹上新的色彩,我们身处于一个中华民族的全面复兴伟大时代,自然应该为春节这个古老的节日增光添彩,因为民俗应该是大众生活中自发形成和传承的,来体现民众的文化诉求。我们只有在保持传统与接受现代生活方式方面找到一个契合点,我们才可能构出一个新的民族文化体系,也就是在与时俱进的过程中,传读我们的春节文化,强化它的本土性,再向世界人民展示它具有灿烂文化的一面,让它成为世界人民同贺的和谐佳节。

空巢老人调查报告总结【第五篇】

2016空巢老人调查报告格式

此次xx社会实践对空巢老人的关注活动旨在呼吁全社会共同关心空巢老人并能制定系列有效措施解决此越发严重的社会问题,老年人过去都为社会创造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他们有享受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权利,如果一个社会的老年群体晚境凄凉,势必严重影响劳动人口的积极性,不利于生产力的进步和发展。如何解决打工子女外出挣钱与陪在父母身边成了一个深思之待解决的问题,从诸多方面讲我团队对空巢老人的调研帮扶活动意义深远。

总之,在现代新农村的建设中,农村空巢老人的问题是不可忽视的,农村留守老人作为老人这一弱势群体中的一个“脆弱群体”,我们必须采取措施为这一群体做些帮助,为促进和谐老龄生活做贡献,为老龄事业的发展做贡献,为构建和谐社会做贡献。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1.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分别选取以郚山镇黄皿旺村的留守老人作为本次调查的个案。

吾山镇隶属于山东潍坊安丘市,位于安丘市西南部,西与临朐交界,南与沂水接壤,面积113平方公里,该镇有10886户,人口万,耕地面积万亩。下辖店子村,亭子村, 小洼村,卜家庄村,河西村,小吾山村,黄皿旺村,闭门山村等68个村委会。

郚山镇是典型的以农业经济发展为主的偏僻乡镇,产业结构单一,剩余劳动力大量外流,空巢家庭比例逐年上升。

黄皿旺村位于郚山镇的东北方向,距离郚山镇中心位置较近,附近村民平日可以在集市上做些小买卖,是典型的农村自足型发展方式。由于地方经济发展的停滞青壮劳动力流失显现存在上升趋势,留守家庭在全镇具有代表意义。

2.调查方法:

2016年6月,中新网公布了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统计结果,结果显示了全国人口老龄化持续增加的态势。不同于部分学者将调查方向聚焦在城市老年保障体系的研究上,本调研团深入基层,亲身触及农村养老机制的方方面面。本次调查主要是采取走访、问卷调查、查阅文献及入户典型调查的方法,而且也向镇医院的院长、镇政府秘书长、镇敬老院的院长做了相关的了解。调查涉及农村空巢老人生活状况、医疗及社保、留守老人生活负担及“老有所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等。在入户典型调查中,从农村老年人的生活状况、医疗保障、养老现状和精神文化生活四个方面采用结构式访谈的方法,入户典型访问了20户老人。

二、留守老人面临的困难与问题分析(一)家庭氛围缺失、精神生活单调

随着子女纷纷外出务工,一旦家庭“空巢化”后,家庭养老功能就被弱化,老年人需要亲情的尉籍和生活照料。据研究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各种身体器官的衰弱,老人在某些方面趋于孩童化,更需要子女的照顾。因此子女在老年人心目中有不可替代的位置。但通过对空巢老人的调查问卷的分析,只有%的外出务工子女经常给父母打电话。子女外出后,电话成了老人与子女的交流沟通的主要方式和精神慰藉。有时甚至连这些基本的精神慰藉都没有,老人大多过着“出门一孤影,进门一盏灯”的寂寞生活。

(二)留守老人仍需要劳动,但经济收入低、生活质量差

通过我们的问卷调查,大部分空巢老人从事体力劳动,仍然要承担农业生产的重担。由于目前绝大部分农村老年人没有社会养老保障,老人的经济主要依靠自己劳动所得和子女微薄的补贴。老人的劳动主要是种地,由于子女不在身边,许多农活要请人,成本高,收入低。,一般子女在外一年中也挣钱不多,还要承担自己的家庭开支,能给予老人的只有很少的一部分。

(三)生活缺乏照顾、孙辈抚养负担重

由于子女不在身边,日常生活的一些小事,诸如提个水,有些农村留守老人而言都比较困难。尤其是老人生病,需要子女陪同上医院治疗时,子女不在身边,更显得孤独无助。例如,我们团队调查的一个张爷爷,早上下着蒙蒙细雨,他独自一人拄着拐杖提着折叠椅,走了近两个小时的路来镇上输水,而正常人只需半小时,老人的行路艰难却没有子女照料,让人心酸。在农村留守老人中,诸如此类的情况普遍存在,老人们没有子女在身边,只有靠老两口互相扶持。而如果老人丧偶,日子就过得更加艰难。

(四)就医难、医疗费用不足问题突出

目前留守老人的健康状况整体较差,通过我们对外来务工子女调研的结果显示%的留守老人身体不佳,其中患慢性病的比例较高,很多老人处于亚健康状态。留守老人最担心的就是生病,生病几乎可以导致一切困难:经济拮据,缺少照料,心理负担加重等等。目前我国针对农村人口的医疗保障制度主要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但是由于现阶段我国财政投入水平的限制、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完善以及基层实施环节中人为因素的影响,使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还未发挥出应有的作用。由于合作医疗按比例报销和封顶制度的制约,使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对患大病的老年人的实质帮助非常有限。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青壮年劳动力外流导致老年人的经济拮据和情感的缺失,同时引起了隔代家庭的增加,加重留守老人的劳动、生活负担及抚养孙辈的负担。因此,为了适应这些变化,社会必须作出相应的调整。

(一)政策方面 社会正在进行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政府在制定政策是应该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充分考虑到农村的实际情况,统筹城乡发展,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出台相应的政策,加大政策的执行力度,提高外出务工人员的工资待遇,敦促各企事业单位必须按时按量发放外来务工人员的工资,保证外出务工人员的合法利益。只有这样,农民工才更有能力去赡养老人,尽量提高老人的生活质量。

(二)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

通过我们对城镇居民的调查,社会对留守老人的保障制度级政不够完善,因此政府应该出台相应的政策,建立健全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慈善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农村社会救助和农村社会福利投入,保证保障性收入分配到位。把符合条件的农村留守老人纳入低保范围,从经济上保证留守老年人达到基本生活水平。大约有60%城镇居民对农村留守老人不关注,因此必须增强社会尊老爱老的意识,政府制定政策定期向社会大众宣传尊老爱老,例如:每年评选出尊老爱老模范家庭,给予该家庭经济上帮助,给予该家庭子女就业就学上的优先选择权利等等。

(三)经济供养

1.增加农业创收,提高农村家庭收入

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发展当地的特色农业,可由当地的农业致富能手或专门的技术人员真正的“下地”“下乡”为农民讲解有关农业作物的种植方法和作指导。这样就可以减少农村劳动力的外流,为农民发家致富创造条件,提高农民收入,为养老奠定经济基础。

2.增强子女支付养老费用的能力

“赡养老人”是每个子女应尽的义务,目前子女供养是老年人晚年生活的保证,所以如果子女不在身边,就应该增加对老人的供养的费用,尤其对于那种身体状况不佳,要照看子孙,帮子女料理红白事的老人。这当然在大的方面需要国家的良好政策,加快和谐社会的进程。

(四)生活照顾

老人的生活很重要,而其存在的问题也很突出。如何在生活上对老人进行照顾,是值得我们进行思考并提出可行解决方案的。而这就要充分考虑老人的生活特点,结合社会、家庭和个人共同的力量,给老人创建美好的生活。

由于打工子女家庭收入的增加,有些子女更愿意将花部分钱保证老人的生活。政府可对此进行引导,建立老年公寓、敬老院、托老所等,对于老人特别是独立生活能力较差的老人进行照顾。

(五)精神慰藉 经我们走访服务的20家留守老人情况的分析,老人精神方面的问题比较突出,而这一点恰恰是政府部门和外出务工子女忽视的。而老人精神慰藉上的问题是很多方面因素导致的,根本的解决措施还是在经济、医疗等方面上,上面已详细阐述,以下介绍解决当前老人精神方面的具体措施。

1.当地政府可以以乡镇为单位设立心理咨询机构专门为留守老人服务,定期下乡主动了解老人的内心世界,发现问题就及时解决。乡镇政府领导和村委会成员可以经常下乡慰问留守老人。此外,村委会可以开关注身边留守老人的动员会,唤起人们关注身边留守老人的意识,从而改善留守老人精神生活。

2.还应加强孝道宣传。教育外出务工人员尊重父母,时时与父母保持联系,大事与老人商量,尊重老人的意见;按时给老人寄钱送物;让老人无后顾之忧。“常回家看看”,记得挂念家庭,时常打电话回家了解父母的生活状况及身体状况,更好地敬老爱老。更要加强宣传邻里之间要互相帮助的力度,通过学习提高整体素质,关注留守老人,共创和谐社会。

结束语:

老龄化问题是人口老龄化加剧并引起人们普遍关注的影响国家全局的一个重大问题。研究该问题的一批专家学者在研究时采用惯用的基尼系数及大数研究方法,但由于部分人数据统计的出入较大,所以多数的研究称不上典型,结果也就没了意义。

在研究农村老人生活现状这一问题时,团队初步分析归纳了农村老年人的构成后发现其存在很大共性。考虑到基尼系数及大数研究方法的可操作性较差不利于验证。团队决意跳出基尼系数及大数研究方法,另辟研究蹊径,从以户为单位的典型案例研究入手,用实证的方法解构农村老年人生活的空间。

团队深入留守老人的家中对老人的生活和精神各个方面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发现了老人们的几个问题:一,经济收入不高,生活质量差;二,生活缺乏照料,有时还要管护孙辈;三,家庭氛围缺失,精神生活单调;四,医疗问题突出,健康保障亟待解决等几个问题。当然,各级党委,政府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如采取最低生活保障,困难帮扶等具体的措施。而为了解决老人“空巢空心”的精神方面的问题,提出了以下几个建议:多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实施电信问候,推进入户抚慰活动等。

在实践活动过程中,我们不仅深切的体会到团队团结起来无与伦比的凝聚力,而且深切体会到老人在生活和精神生活方面的困难。团队成员从生活和精神方面入手关爱留守老人,帮助老人解决一些实际的困难,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增强了服务意识,并在深层挖掘出“留守老人”的问题。在与镇政府,村大队进行交流的过程中,不仅提高了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提升了我们的分析和判断能力。当然,对老人尽一些绵薄之力,也使我们更明了自己的能力有限,关注留守老人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从最初的一个想法到一纸策划案,从一纸策划案到一个暑期的调研考证,从调研考证到厚厚的一摞调查报告,整个团队一路走来,收获颇丰,感触最深的还是“实践出真知”。为期一周的社会暑期实践活动圆满结束。经过团结合作、调查配合,我们对留守老人问题有了更深的了解,有效的实现了了解社会、锻炼自我、增长才干、学以致用的实践目的,认真履行了作为一名大学生的责任与义务,为我们大学毕业走上社会奠定了初步的基础。在此,我们由衷的感谢学校以及学院给予我们这么好的机会出去锻炼、体验生活。

48 1386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