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成果巩固拓展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脱贫成果巩固拓展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近年来,各地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聚焦“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全力推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但一些脱贫群众自我发展、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弱,脱贫成果巩固拓展仍存在不少困难和挑战,亟需引起重视并加以解决。
一、存在问题
一是返贫风险依然存在。目前,脱贫地区仍有部分脱贫人口收入水平不高,就业不稳定,经营的产业可持续性不强,抵抗风险的能力较差,若发生疾病、意外事故等导致收入大幅减少或支出突然增加的情况,这部分脱贫人口就有可能再度陷入贫困。同时,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加剧,农村无劳动能力或劳动能力低下的“老、弱、病、残”群体规模逐渐扩大,这些人群需要长期依赖社会救助与福利政策才能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如果取消其享受的兜底保障政策,将会重新进入贫困序列。
二是增收产业量小质弱。脱贫地区扶贫产业起步较晚,产业基础薄弱,产业结构单一,特色产业匮乏,且多以传统种、养殖业为主,产业链条短,“农业+”模式尚未得到广泛有效应用,农产品加工仅停留在初级产品阶段,深加工能力不足,产品附加值较少,引领农户增收能力不足。加之,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乡村从业人员年龄老化,新型职业农民力量不足,新理念、新技术、新模式推广运用受限,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不足,农业生产技术相对落后,制约了产业高质量发展。
三是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农村公共服务投入总量短缺,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足。教育方面,越来越多农村孩子前往县城上学,大面积学生流失,致使乡村学校越来越“小”、优质师资越来越“少”。医疗服务方面,随着新农合全面覆盖和农村经济水平提高,农民看病不再难,但农村医疗卫生条件较差、医生技术水平较低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文化生活方面,尽管村村建设了文化广场,但受经费不足等因素影响,大部分文化广场开展活动形式单一,主要是跳跳广场舞,群体性娱乐活动较少。
四是乡村建设仍需加力。近年来,按照中央省市要求,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统筹整合资金向贫困村倾斜扶持,基础设施条件不断改善,公共服务水平全面提升。但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仍然较低,个别村基础设施建设还有欠账,项目实施资金需求大,特别是原来的非贫困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水平等方面政策支持较少,资金普遍投入不足,乡村建设推进缓慢,乡镇之间、村组之间发展不平衡,非贫困村与脱贫村基础条件、公共服务等方面出现了新的逆差。同时,受基础条件限制,部分偏僻村组群众居住分散,垃圾桶配备、污水管网铺设难度大、费用高,仍存在生活垃圾乱丢、生活污水随意排放、柴草乱堆、家禽散养等现象。
二、对策建议
一是精准落实帮扶措施。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紧盯“三保障”及饮水安全核心指标,优化“四圈管理”措施,加大“一键报贫”系统推广力度,动态关注义务教育控辍保学、健康和医保政策落实、新增危房动态清零、农村供水稳定达标等情况,全面落实送教上门、困难学生资助、慢病卡办理、家庭签约医生服务、农户危房改造、供水管护保障等帮扶措施。全面落实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对有致贫和返贫风险人口中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且无法依靠产业、就业等帮扶措施实现稳定增收的困难群体,按规定落实低保、特困人员、临时救助,将农村困难群众中符合特困供养条件的及时纳入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做到应保尽保、应扶尽扶。
二是全链发展增收产业。坚持市场主导、政府扶持原则,对现有产业帮扶措施进行系统梳理,将政策支持重点从种养环节转移到农产品加工、品牌建设、产业融合等环节,政策支持主体从对农户的支持逐步扩大到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精心打造一批社会知名度高、市场竞争力强的特色品牌,培育壮大仓储保鲜、精深加工、冷链物流、电子商务等产业化龙头企业。根据县域产业优势和资源特点,围绕培育壮大区域特色农业主导产品、支柱产业和特色品牌,多方聚集产业要素,持续完善产业体系,融合推进牛、果、菜等特色产业全链条开发,深度挖掘开发乡村旅游,全力推进农旅融合,促进特色优势产业多元化开发、多层级利用、多环节增值。
三是加快补齐服务短板。统筹经费投入和项目建设,整合优化农村初中阶段学校布点,保留边远山村交通不便的村小和教学点,满足农村适龄儿童就近上学需求。大力实施名医堂工程,引导高水平医师服务乡村、优质医疗资源延伸到乡村,深入开展“互联网+”行动,将优质医疗资源通过信息技术赋能基层,推进重大疾病协作网延伸覆盖到乡村地区,方便群众就近获得优质医疗服务。加大乡镇文化事业建设经费投入,管好用好农家书屋、乡村文化广场等公共服务设施,广泛开展广场舞大赛、戏曲大赛等群众性文化活动,推动公共文化资源向基层倾斜,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四是分类推进乡村建设。综合考虑脱贫村与一般村村之间发展不平衡问题,按照“全域推进、全面振兴、逐村规划、一村一策”的思路,精准编制“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推进水、电、路、气、通信等基础设施提档升级,补齐短板弱项,让发展成果普惠广大群众。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行动,统筹做好农村厕所革命、垃圾革命、生活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推动农村人居环境由点及面、纵深推进,打造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持续深化“五治融合”乡村治理模式,推广运用积分制、红黑榜等机制,大力整治高价彩礼、厚葬薄养等陋习,推动形成文明乡风。
上一篇:乡村风貌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下一篇:推动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交流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