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精编征文例文【范例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参考阅览】此篇精品资料“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精编征文例文【范例4篇】”由阿拉网友整理分享,帮您减少加班熬夜,轻松写作尽在阿拉范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优秀征文例文【第一篇】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总书记在参加_届全国人大_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在坚持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维护各民族大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重大问题上不断提高思想认识和工作水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总书记对党的民族理论与时俱进的创新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总书记指出:“我们讲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一体包含多元,多元组成一体,一体离不开多元,多元也离不开一体,一体是主线和方向,多元是要素和动力,两者辩证统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科学把握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题中应有之义。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各民族之所以团结融合,多元之所以聚为一体,源自各民族文化上的兼收并蓄、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情感上的相互亲近,源自中华民族追求团结统一的内生动力。先秦时期,我国就形成了“五方之民”共天下的格局。秦朝开创大一统局面,开启了中原地区以“书同文、车同轨”为象征的国家统一进程,展开了“五方之民”及其后裔连续不断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画卷。这就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根深叶茂的原因所在。

我国在近代遭受西方列强侵略的危难中没有四分五裂,一个重要基础就在于历史赋予中华民族共同体团结统一的内生动力。各民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维护、激发和加强各民族团结统一的内生动力,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是先人们留给我们的丰厚遗产,也是我国发展的巨大优势。”丰厚遗产,集中体现为历史上各民族共同开拓了祖国的疆域、共同书写了中国的历史、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共同培育了伟大精神;巨大优势,集中体现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民族人民守望相助、同舟共济,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同心共筑中国梦。

“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我国56个民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平等成员,是维护、建设中华民族大家庭的要素和动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不能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个民族也不能少。各民族团结携手,共同迈进全面小康,体现了中华民族优良传统,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写照。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自觉认同。***总书记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文化自信基于文化认同。中华文化集中国各民族文化之大成,各民族文化是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基础。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有利于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各民族文化在融入和推进中华文化建设中实现升华,既是各民族文化得以保护传承、不断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坚实基础。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优秀征文例文【第二篇】

文化是一个民族显著的特征。中华民族的文化是各民族各区域历史文化、现实文化的集大成。中华文化让我们知晓精神血脉、懂得彼此的过去、展望共同的未来。

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

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共同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也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源泉与精神纽带。从纵向角度看,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记忆绵长、情感深沉。中华文化是人类社会早期进程中出现的主要文化之一,且未曾中断,其对中华民族发展进程的影响是一以贯之、深刻全面的,是各族人民热爱祖国、珍视和平、团结内聚、锐意进取的不竭动力;从横向角度看,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形态多彩、内涵厚重。中华文化由知识、理念、方法等组成,内容涉及如何认识自然、看待社会、做事做人、治理国家等。如2006年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刘三姐歌谣,内容涉及天文地理、神话传说、生产生活、伦理审美、恋爱婚姻等各个方面,生动显示了区域民间活态文化的复合价值与魅力。

文化是精神标识,也是认同之源。爱我中华,就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不断增强中华文化认同。

中华文化的特点与价值

任何一种文化都具有与众不同的特点或特征,中华文化的特点鲜明,在促进社会整合、团结内聚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其一,中华文化是向心的。中华文化的内向性既体现在东西南北向“中”的空间内向,也体现在天地人向“人”的人间内向。中华文化的特点是内向、内敛、聚合的。正是源于文化认同产生的凝聚力与向心力,中华文化的完整与文脉才能得以延续,也使得实现团结统一成为中华民族一贯的追求目标。其二,中华文化是包容的。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既体现在对外来文化的接纳方面,也体现在对文化差异的容纳方面。其三,中华文化是创新的。中华文化与时俱进地呈现事实、反映时势,经历了不断发展、不断变革、不断创新的历程。中华文化的演进过程,实际上就是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类型文化交往融汇的过程。

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中华文化价值导向明确,尤其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具有比较优势。首先,中华文化的价值导向核心是民本。“天地之性,人为贵”“夫民,神之主也”“民之所欲,天必从之”等均表明中华文化以人为中心,以人为主体,以人伦为核心。其次,中华文化的价值取向是“尚群”,看重整体、群体,“尚群”的传统是促进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动力。而且,中华文化崇尚和合,讲求整体性与和谐性。“合”体现的是整体思维、整体状态;“和”体现的是和美思维、和睦状态。“和合”文化渗透到民族关系中,就是谁也离不开谁的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大家庭。在新时代遵循“和合”理念,就是要建设各民族牢不可破、和谐相处的中华民族共同体。

发挥中华文化价值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华民族共同体,是由各民族在长期交往交流交融中形成的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民族共同体。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有着独特的条件:其一,独特的政治传统。“大一统”的政治传统吸纳着各民族形成了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认同,都以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为己任。其二,兼收并蓄的文化传统。中华文化兼收并蓄、海纳百川,讲求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各民族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形成了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交融一体的局面。其三,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四周有自然屏障,形成一个相对独立且内部结构较为完整的地理空间,造就了中华民族发展的独特内聚性。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对自己的历史、文化和前途命运等所表现出的共同心理特征,是国家层面最高的社会归属感、面向世界的文化归属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要包括共同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和价值观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维护各民族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是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然要求,是党的民族工作开创新局面的必然要求。

对此,首先,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其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为新时代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根本遵循。其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把握好以下重点工作:一是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核心是增强文化认同,关键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二是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三是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四是提升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五是防范民族领域重大风险隐患。

总之,我们要始终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在各民族群众中深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时俱进地发挥中华文化的价值,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优秀征文例文【第三篇】

中国是一个有56个民族的大国家,在这个大家庭里,56个民族团结一心,互帮互助,谁也离不开谁。正所谓那句耳熟能详的话语:“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也离不开汉族。”不同的民族虽然有着不同的语言、不同的生活环境、不同的宗教信仰,但却有着同一个信念:维护民族团结。

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是社会安定、国家昌盛和民族进步繁荣的必要条件。中国的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有着内在的联系。民族团结的原则要求各族人民热爱祖国、维护统一,反对一切破坏团结、分裂祖国的活动。

各族人民齐心协力,共同促进祖国的发展繁荣。民族团结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进步的必要前提。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共同开拓了祖国的大好山河,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形成了谁也离不开谁的密切关系。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今天,56个民族要进一步巩固和发展这一关系,团结一致,形成强大的合力,共同推进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只有民族之间团结一心,祖国的明天才会更加美好;只要民族团结一心,祖国昨天的悲惨现象才不会发生;只要民族团结一心,祖国才会走向国际社会,走向真正的辉煌!56各民族用不一样的语言,说着一样的话:“中华民族团结一心,互帮互助,永远向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优秀征文例文【第四篇】

“56个民族56枝花56个兄弟姐妹是一家。”听着这首耳熟能详的歌曲,我想到了二年级时发生的一件事。

那天下午课间,老师让我把一大摞厚厚的练习册送到教室。我吃力地抱着练习册在楼道里走着,忽然脚底一滑,我重重地摔倒在地,手中的音乐书七零八落撒的到处都是。我被摔得头闷闷的,坐在地上发呆。这时,几个路过高年级的维吾尔族大哥哥、大姐姐立刻跑到我跟前把我扶了起来,他们一边帮我拍着身上的土,一边关心的问我:“小同学,有没有受伤,要不要陪你到校医室看看?”我连忙说:“谢谢你们,我没事。”

于是他们帮我把散落在地下的练习册一一捡了起来,这时上课的预备铃响了起来,我心里着急起来,大哥哥、大姐姐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说:“不要着急,小同学,我们帮你送吧。”听了这些关心的话语,我的心里充满了温暖。在这几个维吾尔族大哥哥、大姐姐的帮助下我们很快把练习册拿到了教室。我赶忙说:“大哥哥、大姐姐谢谢你们,耽误你们上课了。”大哥哥、大姐姐谦虚地说:“没关系,这是我们应该做的。”虽然他们做的是小事,但让我感到心里暖暖的。

其实我们身边这样平凡小事很多。还有一次,上完书法课,我和奶奶乘brt回家,那时正逢高峰期,车上人很多,挨挨挤挤的。我们又拿了许多的东西,在车厢里扭起了秧歌,东摇西摆的。这时一个维吾尔族的抱着小妹妹的阿姨连忙从座位站了上起来,要扶奶奶坐下。奶奶和这位阿姨互相谦让起来,最后奶奶抱着小妹妹坐在了座位上。一路上大家欢声笑语地拉起了家常。这么多的小事都说明了中华民族是个团结的大家庭,谁有了困难大家都会相互帮忙的。虽然我们的语言不怎么相通,生活习惯不怎么一样。但就像歌里唱的那样我们手拉手,心连心,民族团结一家亲。 

48 22010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