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廉洁家风故事精编作品范例【精编5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我的廉洁家风故事优秀作品【第一篇】

今天在这里,我给大家说说我们家的家风,虽然,我是一个留守儿童,但是,我的爷爷奶奶从来就没有因为我的父母不在我的身边而娇生惯养我。

爷爷经常对我说:“勤劳俭朴、勤学好问、诚实为人、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奶奶经常告诫我说:“饭要自己吃,地要自己扫,路要自己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爷爷奶奶的教诲,使我从小就懂得了怎样做人的道理。渐渐地,我也养成了勤劳俭朴、勤学好问、诚实为人、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习惯。

我一直认为:家风是父传子,子传孙,子子孙孙相互濡染的家庭风气;家风是一种无声的教诲、无言的嘱托、无痕的传承,是最基本、最经常、最具有影响力的正能量教育。

每当我遇到困难的时候,爷爷就教育我说:“自己的路自己走,自己跌倒了要自己学会爬起来,不能埋怨自己前面的路途不平坦,只能责怪自己走路不小心”;奶奶说:“只有你自信、自尊、自强,你才能在人生的舞台上永远做自己的主人”。在爷爷奶奶的教育下,我从上幼儿园的时候,我就学会扫地,我学会了管好自己,自己洗脸,自己洗澡;有时还帮助爷爷奶奶择菜扫地,我们家有一个好习惯就是自己的碗自己洗。说到洗碗,还有一个小故事,妈妈说,在她和爸爸结婚的头一天,她吃完饭习惯地把碗放在水池里,这时你爸爸走过来告诫她说:“我们家的习惯是谁的碗谁洗,从今天起你也应该自己洗碗了。”从那时起她也学会自己洗碗了。一直到现在我们家里人都是自己洗自己的碗,即使是我,也不例外。

我认为:家风始终是靠家人的影响和自己的自觉养成的一种好的习惯;我们家的家风还包括尊老爱幼,不能随便直呼辈份高的人姓名;我们家的家风还包括以礼待人,常言道:礼多人不怪,予人玫瑰,手留余香。

我们家的家风可以概括为十二个字:“诚实善良、勤俭持家、勤奋好学。”爷爷奶奶就对我说:“做人要诚实善良,不说谎话,诚实善良是做人的第一要素。”

爷爷奶奶经常教育我说:“勤是摇钱树,俭是聚宝盆”;我的爷爷奶奶从来不讲究吃和穿。奶奶经常说,“做人一定要自力更生、勤俭节约”“常言道吃不穷穿不穷,计划不到要受穷”。如今爷爷奶奶都退休了,我们的生活日渐富足,却极少见爷爷奶奶买新衣服,姑姑平时给爷爷奶奶买一件好衣服爷爷奶奶总会说:“买那么贵的衣服干什么,好孬不都是穿吗?”爷爷奶奶经常说:“即便是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也要节衣缩食,没有必要讲这样那样的排场。”

爷爷奶奶就是我们家里的一面镜子,他们每天都会告诉我要节约用水用电,他们说:“节约要从一滴水、一度电做起。”我们家的节电方法:床头灯、房厅吊灯都用的是白炽灯,并且加装了调光节电装置,爷爷奶奶经常说:“离开房间,随手关灯”;我们家的空调的温度设定都是恰当即可,在家用空调在制冷时,爷爷奶奶说:“设定温度高2摄氏度,就可节电20%”;在节约用水方面:在刷牙的时候,爷爷奶奶经常告诉我说:“用口杯接水后,关了水龙头再刷牙”;我们家还把淘米水用来洗菜或洗碗,洗完菜的淘米水可用于浇花,擦家具;洗衣机漂洗衣服洗涤水用来拖地、冲坐便器;爷爷奶奶经常嘱咐我说:“洗澡时掌握调节冷热水比例,不要将喷头始终地开着,更不应敞开用水,淋浴要抓紧时间,全身淋湿即关喷头,用肥皂或浴液搓洗,一次冲洗干净”;爷爷奶奶经常说:“持身俭,则自立自尊,不求他人;治家俭,则家业兴隆,永世不堕。”是呀!有什么样的家风,往往就有什么样的为人处世态度。爷爷奶奶的教导,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生活再好也应以“俭”持家,因为俭以养德呀!

我认为: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主要精神、作风、品质的体现。好的家风,就是一个家庭或家族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同时也是一个家庭或家族幸福、和谐、美满、昌盛的法宝。作为家庭一员的我,应当成为一个良好家风的传承者、发扬者,使良好家风一代一代的传下去!

我的廉洁家风故事优秀作品【第二篇】

阳光不时透过严厉之云,让廉洁伴我们健康成长,一窝成熟的鸟儿渐渐长大,飞向各自的天空。同时,一种爱的甘霖永远滋润着我们。对孩子严而有度不乏慈爱的父母,使子女带着他们廉洁自律的品格基因成为社会浩瀚烟海中一朵朵靓丽的浪花,激荡着生命,温暖着人间。

小时候,家里八口人,姊妹六个中我是老大。父母对我最为娇惯和重视。但从我记事起,觉得父母对我格外严厉。有一次,住在后院的二大给我一小块玉米面馍,回家后,母亲连嚷带骂,拉着我把馍送回去。母亲说二大腿残疾不能劳动,家里没一点粮食了,二奶奶整天吃野菜,饿晕过几次,他家太可怜了,不能吃她家的东西。无论我串门吃谁家的东西,母亲都变着花样还给人家。所以,我们姊妹几个都被母亲驯化得很规矩,从不拿别人的东西,从不占别人的便宜。母亲总说小孩子不懂事,大人还能不懂?小孩子的毛病都是大人惯出来的。

那时,父亲虽是教师,但因我家孩子多,母亲不能去地里劳动,按工分分粮食,我家总是缺粮户。每年都要买粮或借粮食才能维持到第二年粮食收获的季节。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粮食缺乏。我们的饭是一半玉米面汤一半野菜。有一次,我跟随邻家伙伴去拽猪草,看到她摘了队里一个瓜,赶紧把瓜埋到猪草下,我也东施效颦摘了一个。回家后父亲狠狠嚷我一顿,问我在哪块地摘的,拉着我把瓜送给村里的会计,会计说小娃家不懂得,以后不犯就算了。但父亲不肯,非让我给会计道歉。从此,我再没摘过队里的东西。有时还愤愤不平地给他说,那谁谁摘生产队的辣椒,拽生产队的苜蓿。父亲说,咱只管住咱不管别人。后来队里召开群众大会,要求每家大人管好孩子,不要把孩子培养成盗贼,听说是父亲提的建议。

父母从不占他人便宜,记得好多次我家没面了,借了邻居一碗麦面,邻居借给我们的是一平碗,而母亲还时,碗里的面堆得像座尖尖的小山。我和妹妹说不该给人家还那么多,母亲却说:“好借好还,再借不难”。无论借谁的粮食或面粉都是这样。村里谁家有困难,只要张开嘴,只要家里有,借啥给啥。父亲那时每月有5块钱的工资,邻居借钱,三块两块是常有的事。记得有家说媳妇,要借三块钱给女方买一块斜纹布料,一直到两年后孩子过满月了才还了钱。在父母言传身教的影响下,我们姊妹们也是与人为善,帮助别人不计报酬,凡事不怕吃亏,不贪占小便宜。

父亲教育我们做事要善始善终,信守诺言;做人要乐善好施,不计较个人得失。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本家四爷有两个儿子,在张家排行老五和老六。四爷分家时因少给老大一小间房,大儿子和大儿媳就与他成了翻天门神。大儿媳妇整天骂老两口,老二初中毕业回家,因反感哥嫂整天与父母吵架,就与哥嫂结上了冤仇。等到老二开始说媳妇时,他嫂子就千方百计从中挑唆,因此老二常去打嫂子。四爷临终时把我父亲叫到跟前交待:“老六的婚事你得给想办法招呼着办成,就指望你了。你答应我不?”父亲面对快要死去的四爷,说:“四大,你放心吧,老六的婚事我一定管!”四爷就在众人面前咽了气。

四爷走后,在外教书的父亲周末回来,自己买了烟酒去给本家老六说媳妇。因之前老五为了把老六的婚事捣瞎,曾借故去女方家闹过,女方父亲很是生气,说什么也不愿意。父亲把好话说尽,女方父亲还是不同意。女方父亲爱喝酒,一个月后,父亲又买了烟酒去陪他喝酒,一直喝到半夜才回家。因为喝酒太多,父亲回家后在昏醉中到厨房用瓢到水缸里舀了一瓢水咕咚咕咚喝下去。第二天天不明就起床去学校了。第二个周末没见父亲回来,只见妈妈哭。后来才知道父亲因喝酒过多又喝了很多冷水,得了急性肝炎被乡教办送到县医院去了。大约三个月后,父亲回家,他撑着虚弱的身体为老六提亲,女方父亲很受感动,答应无论如何都得让这门亲事成。

中秋节后,父亲又带病去给老六说媒让其结婚。女方父母答应了,可四奶奶家一贫如洗,原来喂的一头猪死了,没钱买肉。父亲就与母亲商量,把我家的年猪提前杀了给老六办婚事。老六把半扇子猪肉挂到下屋,谁知老五听说了,说:想得美,你的事过不成!又去女方家闹,被老六撵回来打了两棍子。这下好了,老大媳妇就睡到下屋不走了,说这土房应是她的。两口子尿到屋里,拉到屋里,把屋里弄得臭烘烘。不长时间猪肉就坏了。女方听说后也不结婚了。老六的婚事又没戏了。一直到年跟,母亲生气说猪肉白糟踏了。老六哭着去央求父亲把猪肉拿回来炼油。无奈,父亲把猪肉拿回家炼了油。后来还是在父母的帮助下,老六的媳妇才娶回来。为了老六的婚事,父亲既掏钱又赔了身体。几年后的一个春节,六大为感谢父母,给我家送了点大豆让我们过年做豆腐,父母没有接,让他拿了回去。父亲一生助人为乐,虽然他有病需要常年吃药,但帮助别人从不求回报。

如今,我们兄弟姊妹凭借勤劳的双手经营家庭,勤奋工作,孝敬老人,廉洁自律,在各自的生活圈内都有良好的威望。孩子们也具有良好的品德修养。这良好的家风是父母给予我们的宝贵财富,它似一股清泉在家族中流淌,滋润着每一个家庭的每一颗心;它似一团祥云佑护着我们,也必将沿着亲情的血脉绵延,滋养我们家族的未来。

我的廉洁家风故事优秀作品【第三篇】

父亲的车上总有一股沁人心脾的草药香。前几年妈妈不幸患病动手术,机缘巧合之下父亲和中医药结缘,感叹于传统中医药的神奇魅力,靠着聪慧的头脑和坚持不懈的学习,父亲成了县城为数不多的一名理疗师。

有一次,一位老顾客对父亲说:“老郑啊,你这理疗也该涨涨价了,全县都没有这么低价格了!”这几年经济发展迟缓,物价飞涨,为了让更多人体会到中医药的魅力,他一直都维持着原价。他说:“中医药既是中国传统治病救人的医药学思想和技术,又是中华传统文化精华的集中体现。传承和弘扬传统的中医药文化,不但可以为振兴中医中药奠定深厚的文化基础,而且可以帮助人们更加深刻地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牢固树立文化自信。”

后来,家里日子越过越好,父亲作为村干部,工作越来越忙,我劝他关掉理疗店,让自己稍微过得轻松些。可有一段时间,我发现父亲总偷偷到阳台接电话,还在一个小本子上写字。我很快找到了那个神秘小本,打开一看,上面竟密密麻麻地记录着:腰椎痛郑叔、关节炎郑伯、瘫痪王姨……。父亲这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再回想起有几次父亲因为“办事”,回来得很晚,我心里猜出了八九分。面对我的质问,父亲说:“都是乡里乡亲的,老人家不舒服,行动不便儿女又不在身边,我就到他们家里,给做做理疗聊聊天。”听了父亲的话,我又生气又心疼,”爸,我养得起你。你说作为老党员当村干部为村里做贡献,我无话可说。可是现在基层工作越来越辛苦,你下班后还要去他们家里做理疗,真的吃得消吗?再说了,你要是用钱,不还有我呢吗?咱家不需要你赚钱!”见父亲不说话,我又追问:”爸,你上门做理疗,一次能赚几块钱呀?我补给你,还不行吗?”见我咄咄逼人的架势,父亲含糊其辞,吐出四个字:“我不收费!”什么?不收费!“爸,那你图啥啊?”父亲低头半晌,才缓缓地说:”儿呀,这些老人有的儿女在外地,有的都瘫疼在床了,我上门帮他们做做理疗,这不算什么!”父亲的倔强,我是知道的。那天,大家不欢而散。

晚上,看着怀里的儿子,想起了为我们撑起温暖的家的父亲,一时间五味陈杂。是啊,操劳一辈子的父亲,又何尝不希望轻松度日呢?只是作为党员,作为村干部,父亲是真的把乡里乡亲都放在了心上,我抚摸着儿子说:”爷爷是想用自己的手艺去帮助别人。我们要向爷爷学习,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甘于奉献的人,知道吗?”

第二天晚上,全家人吃过晚饭,父亲的手机又忽然响起。”爸,是不是村里的老人又找你了?”父亲没说话,一把按掉了手机的铃声。”爸,天冷了,我开车送你去吧!””不用,我也不想去。”父亲眼神暗淡,言辞闪烁。”爷爷,你去吧!爷爷最棒了!我以后也要像你一样,做一个奉献社会的好孩子!我长大了也要做一名共产党员!”听到儿子纯真的话语,父亲脸上的重重阴云才渐渐化开了。”走吧,爸!”我挽起父亲长满老茧的手,骄傲地对儿子说:”爷爷有一双'摩法手'。你看,这上面的一颗颗茧子,就是'摩法球',能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父亲和儿子都被我的话逗得哈哈大笑。

我的廉洁家风故事优秀作品【第四篇】

良好家风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家族、一个家庭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从《傅雷家书》到《写给未来的自己》,每一封家书都饱含了长辈对晚辈的关爱与教导,每一部作品都传承着淳朴、优良的家风。一门好的家风如同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滋养着每一代人的成长。

小时候,艰苦奋斗、不卑不亢的种子就种在了我的心中。记得小学六年级的时候,我从农村的小学转学到县里的一所封闭式中学,由于适应环境较慢,成绩一落千丈。姐姐听到这个消息后,没有言语上的批评或者鼓励,只是寄给我一个手电筒。我借助这个手电筒,仅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就将成绩恢复到正常水平。通过这件事,我明白了:无论身陷何种困境,只要相信自己永不放弃,就可以战胜一切困难。

长大后,报效祖国、忠诚于党的坚定理想信念装进了我的行囊里。曾祖父是一名抗日英雄,在接到征军通知后,他毫不犹豫、义无反顾地加入到抗日队伍中。尽管在战场上不幸牺牲了,但是他对党忠诚、奉献人民、永不服输的精神深深影响着我们。我清楚地认识到:党的事业是最伟大的事业,它要求优秀的人才加入并投身到社会主义建设中来。广大青年干部必须要积极地向党组织靠拢,忠诚于党的事业。有了这个认识和对自己的严格要求,我成功地加入了党组织,并从事着自己热爱的事业。

无论是刚性的成文家风,还是柔性的不成文家风,都可以影响一个人的方方面面,渗透在每一个言行举止当中,比如:积极的思想、高尚的品德、刻苦的精神、乐观的态度、节俭的作风。受家风影响,我才得以茁壮成长,有了现在的工作,加入了党组织,投身于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建设中。小到个人,大到整个社会,一门优良的家风可以塑造一个优秀的人才,千万门优良的家风就可以塑造一个美好和谐的社会。

____指出,我们要重视家庭文明建设,努力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成为人们梦想启航的地方。____的重要论述,为我们深刻把握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丰富内涵和目标任务,进而推动新时代家庭文明建设、弘扬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提供了根本遵循。作为一名党员,一名青年干部,在未来的路上,我要严以律已、廉洁齐家,努力以实际行动做到不负组织培养、不负人民所盼、不负时代所期。

我的廉洁家风故事优秀作品【第五篇】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

在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家国天下”的情怀已经深深融入每个中国人的骨髓和亲情血脉中,成为支撑我们伟大民族生生不息的重要精神力量。

记得小时候,父母经常给我们说的一句话是:“吃人嘴短,拿人手短,用人气短。”意思是:吃了人家的嘴上就有了短处,收了人家的东西手上就有了短处,求人家帮忙就欠了人家的人情,就会底气不足,就不能理直气壮。

父母对我们要求很严格,要求做到勤劳节俭,不贪占公家和个人的便宜,并监督我们执行,若发现了问题就及时批评和教育,进行纠正。常言道: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我想,这也就是我们的家教和家风吧。通过父母的教育、引导、影响和传承,历经岁月的积淀,已在我的脑海里烙下了深深的印记,成为我为人处世的理念、习惯和行为约束。

我老家在距县城20公里的洛河岸边的一个小镇。父亲生于1922年,即民国11年,少年时期上过私塾,后来坚持自学和锻炼,能写会算,在小镇上算是个有文化的人。解放后,父亲参加了工作,先在供销社,后转入粮管所工作。1960年,国家遭受严重的自然灾害,进入困难时期,父亲响应政府支持农村工作的号召,毅然回乡务农,先后担任生产队和大队的会计。

我出生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我的童年和少年时期,是大集体时代,是计划经济体制,是“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管理模式,生产队统一组织劳动,统一安排农业生产,按工分和家庭人口分配粮食,年底进行经济决算。由于体制原因,人们的劳动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受到束缚,造成粮食不够吃,老百姓的生活非常困难,日子十分煎熬。那时我们家七口人,我们姊妹五个,只有父亲一个劳力。在那个靠劳力吃饭、按工分分粮的年代,我们这个七口之家的生活艰难程度就可想而知了。

面对人口大、缺劳力、缺粮食的困难状况,父母教育我们,要想维持全家的生活,要想保证我们姊妹几个都能上学读书,就必须勤劳和节俭,必须精打细算。无论是寒冷的冬天,还是炎热的盛夏,只要队里安排农活,父亲都积极出工干活,目的是多挣工分,养活全家。母亲则把家里的重担全挑了起来,既要做饭洗衣,又要纺花织布和做衣服缝被子,还要喂猪、养鸡和种菜,忙得昏天黑地。经常还夜里点着煤油灯纺棉花,给全家人缝补衣裳,熬到深夜。

记得上小学时,因家里困难,我每个学期一块多钱的学杂费和书费需要分几次才能交清,为此常常放学后被老师留下进行催要。我用的作业本,是父亲用五分钱一张的白竹纸裁一下,用白线纳一道做成本。看到别的同学用的是在商店里买的很漂亮的作业本时,心里很是羡慕。

父亲说过一件事:因家里人口大,母亲做衣服的任务很重,父亲曾说过,想买一台缝纫机。那时一台缝纫机需要一百多元,由于家里困难,一直没有买,只是个目标和理想。1963年,全国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简称“社教运动”,也称为“四清运动”,即清工分、清账目、清仓库、清财物,运动对象主要是农村基层干部。有人就将父亲一句普普通通的话汇报给“四清”工作队,因为父亲是大队会计,工作队就把父亲叫去,把手枪拍到桌子上,逼迫父亲交待经济问题。父亲因为很清白,没有任何问题,非常坦然,就对他们说:“我只是想买一台缝纫机,但没有钱,买不起。你们如果怀疑我有经济问题,可以去查账和调查嘛!”工作队调查了一阵子,什么问题也没有,还了父亲一个清白。

七十年代初的一个冬天,父亲去十几里外的地方参加公路会战。有一天晚上,父亲摸黑回到家里,带回来几个还有余热的肉馅包子,分给我们吃,给我们解馋。我们吃着肉包子,兴奋不已,高兴得不得了。原来是工地上改善生活,做了肉包子,父亲舍不得吃,竟然饿着肚子,摸黑走了十几里路,把自己的那份肉包子带回家,分给他的儿女们。

做人方面,父母亲对我们要求非常严格,教育我们不能拿集体的东西,不能占集体的便宜。记得有一年夏天,我和几个小伙伴去生产队的菜园子里玩耍,趁看管菜园子的老头不注意时,摘了几根黄瓜和几个西红柿拿回去吃。父亲发现后非常生气,狠狠教训了我一顿,硬是让我送回了菜园子。并说:“再有这事,决不轻饶!”

在父母的言传身教和长期影响下,使我逐步养成了勤劳节俭和不占便宜的习惯,做到自食其力。上小学时,我曾用几天的时间,到山坡上用竹竿勾洋槐树角,背回家里打洋槐树籽,到镇上的土产门市卖了八毛钱,给自己买了一本新华字典。上高中时的一个秋天,我利用几个星期天,借了一辆架子车,给十多里外的建筑工地拉麦糠,挣了六块钱,给自己买了一条红色绒裤,使那年冬天很温暖,感到很幸福。

大学毕业参加工作以后,不等不靠,不依赖父母,自己努力,成家立业。以后通过自己的打拼和不懈努力,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实现了儿时的梦想,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几十年来,自己工作过许多单位,党政机关、乡镇政府、职能部门、行政执法单位都干过,担任过许多领导职务,做到了清清爽爽、坦坦荡荡、踏踏实实。

父母的“三短”家教和家风传承,使我记住了生活的艰辛和来之不易,懂得了满足和珍惜,懂得了以勤治家、以德兴家、以廉保家的道理,时时提醒我不浮躁、不膨胀、不奢侈、不贪婪,守好人生的底线。

____曾经立下过“三原则”:“恋亲不为亲徇私,念旧不为旧谋利,济亲不为亲撑腰。”

____说:“我们要重视家庭文明建设,努力使千千万万的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成为人们梦想起航的地方。”“广大家庭要重言教、重身教、教知识、育品德,身体力行,耳濡目染,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迈好人生的第一个台阶。”

我也经常给女儿讲这些道理,期望能正确引导她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忘初心,坚定信仰,努力走好自己的人生道路。

48 1535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