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通用8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言】此例“浣溪沙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通用8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浣溪沙(纳兰性德【第一篇】

浣溪沙·红桥①怀古和王阮亭韵

纳兰性德

无恙②年年汴水③流。一声水调④短亭⑤秋。旧时明月照扬州。

曾是长堤牵锦缆⑥,绿杨清瘦至今愁。玉钩斜⑦路近⑧迷楼⑨。

注释

①红桥:桥名。在江苏扬州市。明崇祯时期建造,为扬州游览胜地之一。

②无恙:安好。

③汴水:古河名,原河在今河南荥阳附近受黄河之水,流经开封,东至江苏徐州转入泗水。隋炀帝巡幸江都即由此道。今水已湮废,仅泗县尚有汴水断渠。

④水调:曲调名,传为隋场帝时,开汴渠成,遂作此。杜牧《扬州》:“谁家唱水调,明月满扬州。”此曲为商调曲,唐曲凡十一叠。

⑤短亭:旧时城外大道旁,五里设短亭,十里设长亭,为行人休憩或送行饯别之所。

⑥曾是句:长堤,指隋堤。隋炀帝大业元年,开通济渠,自西苑引谷水、洛水入黄河;自板渚引黄河入汴水,经泗水达邗沟,自山阳至扬子入长江。渠广四十步,旁筑御道,并植杨柳,后人谓之隋堤。白居易《隋堤柳》:“隋堤柳,岁久年深尽衰朽,风飘飘兮雨萧萧,三株两株汴河口。大业年中炀天子,种柳成行夹流水,西自黄河东至淮,绿影一千三百里。”锦缆,唐颜师古《大业拾遗记》谓隋炀帝“至汴,帝御龙舟,萧妃乘凤舸,锦帆彩缆,穷极侈靡。……每舟择妙丽长白女子千人执雕板镂金揖,号为殿脚女。锦帆过处,香闻十里。”后以此典喻指帝王穷奢极侈,招致国破身亡。

⑦玉钩斜:隋代葬埋宫女的墓地。

⑧近:靠近。

⑨迷楼:楼名。故址在今扬州西北。隋炀帝时,浙人项升进新宫图。帝令依图起造于扬州,经年始成。回环四合,上下金碧,工巧弘丽,自古无有,费用金玉,努库为之一空。《古今诗话》云:“帝幸之,曰:‘使真仙游此,亦当自迷。’乃名迷楼。”

参考译文

汴水依旧如隋时的样子,年年东流。秋日的短亭传来一首《水调》的歌声。明月仿佛也是旧时的,静静地照耀着扬州城。

想隋朝的时候这里曾是何等繁华侈靡,如今河岸杨柳像人一般清瘦多愁,隋代葬埋宫女的墓地还是靠近了歌舞之楼。

创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康熙二十三年(1684)十月,是为纳兰扈驾巡幸江南抵达扬州之时所作。时,纳兰性德三十岁。

赏析

《浣溪沙·红桥怀古,和王阮亭韵》是由清代学者纳兰性德填词的作品。这是一首咏史之作。全词将历史的风物寓于当前红桥景物的描述之中,流露出一种兴亡之感和古今之叹。

纳兰此篇则明示之“怀古”,“怀古”之作是诗人咏怀的一种手法,无非是借用古人古事以抒情达意而已,可以说举凡诗词中的怀古之作都是诗人的咏怀之作。该篇亦是如此,作者借咏隋炀帝穷奢极欲,腐败昏聩之故实,抒写了自己的不胜今昔之慨。[2]

其一为王世禛首倡,描摹红桥风物。谓其坐落于绿杨城郭,登桥四望,徘徊感叹,亦当自迷。容若和之,曰为怀古。除了“旧时明月”,其所怀者,应当还包括长堤锦缆。前者乃自然物象,指明月照耀下的扬州;后者社会事相,指隋炀帝至汴京,锦帆过处,香闻十里场景。“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徐凝《忆扬州》)。汴水年年,水调声声。眼前物景似乎并无变化。上片布景,以“无恙”二字,说明一切。那么,当年经过汴水,巡幸江都的帝御龙舟及萧妃凤舸,至今又如何呢?

长堤上,清瘦绿杨,不是曾为牵系过锦帆的彩缆吗?眼下所能见到的,尽为愁思笼罩。隋帝建造迷楼,已与宫女的玉钩,一起埋葬。下片说情,以长堤锦缆与清瘦杨柳对举,说明江上景物依旧,眼下人事全非,并以玉钩、迷楼,对于当年的人和事,表示哀悼,为寄吊古之情。词章因红桥之名,哀乐交乘,与原作之徘徊感叹,同一怀抱,可谓合作。

浣溪沙原文及赏析【第二篇】

原文

宋代:苏轼

缥缈红妆照浅溪。薄云疏雨不成泥。送君何处古台西。

废沼夜来秋水满,茂林深处晚莺啼。行人肠断草凄迷。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鹧鸪天

宋代:杨无咎

蕙性柔情忒可怜。盈盈真是女中仙。披图一见春风面,携手疑同玳瑁筵。

挥象管,擘蛮笺。等闲写就碧云篇。风流意态犹难画,潇洒襟怀怎许传。

水调歌头(寿梁多竹八十)

宋代:赵必{王象}

百岁人能几,七十世间稀。何况先生八十,蔗境美如饴。好与七松处士,更与梅花君子,永结岁寒知。菊节先五日,满酌紫霞卮。

美成词,山谷字,老坡诗。三迳田园如昨,久矣赋归辞。不是商山四皓,便是香山九老,红颊白须眉。九十尚入相,绿竹颂猗猗。

南乡子

宋代:吕胜己

斗笠棹扁舟。碧水湾头放自流。尽日垂丝鱼不上,优游。更觉心松奈得愁。

行客语沧洲。笑道渔翁太拙休。万事要求须有道,何由。教与敲针换曲钩。

浣溪沙原文及赏析【第三篇】

原文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译文

听一支新曲喝一杯美酒,还是去年的天气旧日的亭台,西落的夕阳何时再回来?

那花儿落去我也无可奈何,那归来的燕子似曾相识,在小园的花径上独自徘徊。

注释

⑴浣溪沙: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沙,一作“纱”。

⑵一曲新词酒一杯:此句化用白居易《长安道》意:“花枝缺入青楼开,艳歌一曲酒一杯”。一曲,一首。因为词是配合音乐唱的,故称“曲”。新词,刚填好的词,意指新歌。酒一杯,一杯酒。

⑶去年天气旧亭台:是说天气、亭台都和去年一样。此句化用五代郑谷《和知己秋日伤怀》诗:“流水歌声共不回,去年天气旧池台。”晏词“亭台”一本作“池台”。去年天气,跟去年此日相同的天气。旧亭台,曾经到过的或熟悉的亭台楼阁。旧,旧时。

⑷夕阳:落日。西下:向西方地平线落下。几时回:什么时候回来。

⑸无可奈何:不得已,没有办法。

⑹似曾相识:好像曾经认识。形容见过的事物再度出现。后用作成语,即出自晏殊此句。燕归来:燕子从南方飞回来。燕归来,春中常景,在有意无意之间。

⑺小园香径:花草芳香的小径,或指落花散香的小径。因落花满径,幽香四溢,故云香径。香径,带着幽香的园中小径。独:副词,用于谓语前,表示“独自”的意思。徘徊:来回走。

赏析

此词虽含伤春惜时之意,却实为感慨抒怀之情。

上阕:绾合今昔,叠印时空,重思昔;下阕则巧借眼前景物,着重写今日的感伤。

全词语言通俗晓畅,清丽自然,意蕴深沉,启人神智,耐人寻味。词中对宇宙人生的深思,给人以哲理性的启迪和美的艺术享受。

1.“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写对酒听歌的现境。作者回忆旧时与同僚一边饮美酒、一边填新词供伶人演唱的游乐生活。从复叠错综的句式、轻快流利的语调中可以体味出,词人面对现境时,开始是怀着轻松喜悦的感情,带着潇洒安闲的意态的。但边听边饮,这现境却又触发他对“去年”所历类似境界的追忆:也是和今年一样的暮春天气,面对的也是和眼前一样的楼台亭阁,一样的清歌美酒。然而,似乎在一切依旧的表象下又分明感觉到有的东西已经起了难以逆转的变化,这便是悠悠流逝的岁月和与此相关的一系列人事。

2.于是词人不由得从心底涌出这样的喟叹:“夕阳西下几时回 ? ”夕阳西下,是眼前景。但词人由此触发的,却是对美好景物与往事的流连,对时光流逝的怅惘,以及对美好事物重现的微茫的希望。这是即景兴感,但所感者实际上已不限于眼前的情景,而是扩展到整个人生,其中不仅有感性活动,而且包含着某种哲理性的沉思。夕阳西下,是无法阻止的,只能寄希望于它的东升再现,而时光的流逝、人事的变更,却再也无法重复。

3.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一联工巧而浑成、流利而含蓄,用虚字构成工整的对仗、唱叹传神方面表现出词人的巧思深情,也是这首词出名的原因。但更值得玩味的倒是这一联所含的意蕴:花的凋落,春的消逝,时光的流逝,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即使惋惜流连也无济于事,所以说“无可奈何”,这一句承上“夕阳西下”;然而这暮春天气中,所感受到的并不只是无可奈何的凋衰消逝,而是还有令人欣慰的重现,那翩翩归来的燕子不就像是去年曾于此处安巢的旧相识吗 ? 这一句应上“几时回”。花落、燕归虽也是眼前景,但一经与“无可奈何”、“似曾相识”相联系,它们的内涵便变得非常广泛,带有美好事物的象征意味。在惋惜与欣慰的交织中,蕴含着某种生活哲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只不过这种重现毕竟不等于美好事物的原封不动地重现,它只是“似曾相识”罢了。

此词之所以脍炙人口;广为传诵,其根本的原因于情中有思。词中似乎于无意间描写司空见惯的现象,却有哲理的意味,启迪人们从更高层次思索宇宙、人生的问题。词中涉及到时间永恒而人生有限这样深广的意念,却表现得十分含蓄。

回过头来再看一下这首词,作者在回忆旧时的美好生活,可是,夕阳西下,光阴似箭,那昔日的情景何时能再现 ? 落花坠地,更引发词人年华流逝的无可奈何之感;似曾相识的燕子去年飞走今年尚且还会归来,而过去的岁月却一去不返了。

想到这里,词人不禁独自在园中充满花香的小路上徘徊。思想与动作构成双重叠合,在徘徊沉思中遥应上片的回忆,造成循环往复的态势,使读者更加感到时间的宝贵,与诗人产生强烈的共鸣。

浣溪沙原文及赏析【第四篇】

原文

摊破浣溪沙

纳兰性德

风絮飘残已化萍,泥莲刚倩藕丝萦。珍重别拈香一瓣,记前生。

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悔多情。又到断肠回首处,泪偷零。

摊破浣溪沙

一霎灯前醉不醒,恨如春一梦畏天明。淡月淡云窗外雨,一声声。

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不多情。又听鹧鸪啼遍了,短长亭。

摊破浣溪沙

林下荒台道韞家,生怜玉骨委尘沙。愁向风前无处说,数归鸦。

半世浮萍随逝水,一宵冷雨葬名花。魂似柳绵吹欲碎,绕天涯。

翻译

风中的柳絮残飞刀水面化作浮萍,

河泥中的莲花虽然刚劲果断,但是它的茎却依然会丝丝萦绕不断;

别离时拈一花一瓣赠与对方,记念以前的事情。

人们常说人多情了他的感情就不会很深,

现在真的后悔以前的多情;

回到以前伤心离别的地方,泪水禁不住悄悄流下来。

赏析

忘了一个人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对方忘了你。

“你既无心我便休。”据说有个人看到这句诗,顿时大彻大悟,从此出家做了和尚。

有情也罢,无情也罢,佛说红尘中人出家叫大彻大悟,其实如今只怕众生会说出家人还俗叫大彻大悟。

我说,欲|望就像海水,只会越喝越渴。

什么叫做大彻大悟,观点不同,无法勉强。究竟哪个算是大彻大悟,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只愿天下人人快乐。

浣溪沙原文、赏析【第五篇】

原文: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注释:

①碧纨(wàn):绿色薄绸。

②芳兰:芳香的兰花,这里指妇女。

③流香涨腻:指女子梳洗时,用剩下的香粉胭脂随水流入河中。杜牧《阿房宫赋》:“弃脂水也”。

④这句指妇女们在发髻上挂着祛邪驱鬼、保佑平安的符录。

⑤再少:重又年轻。(该词没有“再少”句)

赏析:

端午(农历五月初五),我国民间传统节日。本名“端五”。《太平御览》卷31引《风土记》:“仲夏端午、端、初也”。亦名“端午”、“重五”、“重午”。民间有端午吃粽子、赛龙舟、吊屈原等风俗。

本篇描写妇女欢度端午佳节的情景。上篇描述她们节日前进行的各种准备,下篇刻画她们按照民间风俗,彩线缠玉臂,小符挂云鬟,互致节日的祝贺。

221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