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经济发展研究实用【推荐8篇】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农村经济发展研究实用【推荐8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农村经济发展研究【第一篇】
农业稳,则天下安,做好“三农”工作,对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为_制约农村改革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进一步推动宽城农业农村经济加快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我以茅坝乡为重点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就存在的问题、解决措施谈几点粗浅认识。
一、基本情况。
茅坝乡位于县城西南部,距县城40公里,交通不便、有5个自然村,4800口人,幅员辽阔、地广人稀,经济发展滞后,村民人均收入较低,无村集体收入,大多数村民都是靠外出打工来赚取收入。村民无娱乐休闲场所,生产生活条件较差。
二、存在问题。
通过座谈了解,许多村民反映近年来生活水平得到了较大改善,人心整体稳定。同时我们发现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基础设施差。茅坝乡仅有通往茅坝乡集镇的公里通乡道路已经硬化,基础设施差,“晴通雨阻”现象依然存在;全村至今尚未通自来水,农田水利配套设施为零。从全县看,至今仍有5个行政村和70-80%的自然村出行难;个别社未通自来水。一直以来,农业、农村的公共基础设施主要由农民自主解决,国家只给予适当补助。一是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在农民无力投入下变得越来越差,暴露出来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水、电、路、通讯、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等公共基础设施是代表。
二是支柱产业少。茅坝乡村民的现金收入主要来源于县内打零工和外出务工,养殖业中猪、鸡出售获取部分收入,种植玉米、小麦等粮食作物主要用于搞养殖,部分作物出售获取一定经济收入。农民80%以上的收入依然靠外出务工。可见,支柱产业的培植需要做大量工作,但由于受资源和市场的双重约束,真正能够在农民增收中发挥作用的产业却为数不多。
三是农产品附加值低。市场经济的发展给了农民面对市场的机会,同时也带来了除天灾之外的另一种风险,即市场风险,而_这双重风险的核心问题就是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就茅坝乡村而言,没有农业产业化企业,农民大部分以其农副产品的初始形态面对市场,产品基本上没有附加值。农民追求更多地是数量的增长,不注重质量的提高,更忽视了品牌效应,属于低水平发展,尚未形成规模效应和集约效应,农产品加工大多停留在初级生产、加工上,精深加工很少,因而农产品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不高,竞争力较弱。
四是农民市场意识不强。农民市场意识不强。农产品供求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造成农产品区域性、结构性过剩,价格持续走低,农用物资价格上涨,农产品销售难、增产不增收,直接影响农民收入的增加。另外,由于农民生产和销售成本都很高,处于无序的发散型经营,在生产上还不能顺应市场需求,抗御不了市场风险。
五是农民增收慢。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一直是社会各方面关注和讨论的热点,足见其严重程度和深远影响。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我们虽然一直强调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也采取了一定的措施,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问题并没有出现明显转机。
六是农民开支负担重。农民的收入主要支付农业生产、医疗费、教育投入等。由于农业生产资料的价格日渐增长,农业生产的费用占农民收入的比例也逐渐增加;农民一旦生病治疗,医药费的支出比重也会大幅度上升,尤其是主要劳动力生病后,进一步加剧家庭贫困;农村中,接受初高等教育的学生也让广大农民开支加重,特别是子女从上高中开始到大学毕业的7-8年时间里,每年平均需要10000元左右支付孩子学习费用,致使大多家庭无法扩大再生产。
三、下一步工作思考。
通过调研,深入了解了农村的真实情况,获得了第一手的资料,对如何做好农业农村工作得出了几点启示:
一要着力统筹城乡一体化生产力布局。城乡一体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和目标,规划是城乡一体化的龙头和基础。要科学规划,尽快形成一体化规划体系,实现城乡资源的统筹安排和利用。合理编制和完善土地利用、道路交通、产业发展、基础设设施等专项规划,着力构筑城乡联动发展、整体推进的空间发展布局。
二要合理选择产业,建立农业产业化发展体系。茅坝乡之所以发展缓慢,就是因为缺乏产业化支撑,单单依靠传统的土地经营产出极为有限,没有自己的经济收入,那就没有“地位”,也难以有号召力。所以一是科学选择产业化经营的组织形式坚持“利益均沾,风险共担”原则、农民自愿原则、因地制宜原则。从发展趋势看,我乡农业将形成“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的生产经营格局。因此,应顺应这种趋势,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合理规划生产基地,促使这种经营格局的形成。二是大力培育特色龙头企业。应积极为龙头企业的发展创造条件,促进龙头企业的发展。要做强做大龙头企业,以科技进步为动力,延长产业链条,不断开拓适销对路的新产品,以品牌开拓市场,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带动农户的牵引力。三是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连接市场、龙头企业和农民的桥梁,是强化农村社会分工、提高农业生产经营规模、推动农民整体进入市场的有效形式。应扶持、示范、引导农民依托龙头企业和专业大户建立起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大力发展小城镇,辐射带动农村发展。
三要大力发展小城镇,辐射带动农村发展。推进城镇化对于解决“三农”问题、开拓农村市场、缓解内需不足、增加农民就业、缩小城乡差距、发展农村经济等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应牢固树立“小城镇,大战略”的观念,把发展小城镇作为推进城市化的重要途径,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完善功能,聚集人口,繁荣小城镇经济,提高小城镇的承载能力和发展后劲,使之成为统筹城乡发展的一个有效载体。全面改善农业农村基础条件。
四要全面改善农业农村基础条件。农村基础设施差一直是阻碍农业、农村发展的一大瓶颈。全面改善农业农村基础条件是民心所向。下一步要认真谋划、及时对接国家扩大内需政策和中央1号文件,抓好新村建设,加快推进农田水利、农业开发、生态林业、农村道路和文化、教育、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农业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农村经济发展研究【第二篇】
摘要:在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下,农村的经营发展也进入了全新的形式,山东省高密市根据目前的农村发展情况,将当地的土地承包流转工作落实到实处,并且根据当前的市场经济条件,对其进行有效引导,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村的经济发展,该文对引导农村土地流转,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有效策略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农村土地;流转;农村经济。
在农村的.生产生活当中,土地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础。
在土地承包经营制度的不断发展下,土地流转盘活了土地的整体使用权,通过对农村土地的流转,实现了农村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在土地流转的具体应用过程中,呈现了多样化的发展方式,通过合理的对土地流转工作的引导,能够保证农民的长远收益。
一、贯彻落实土地承包政策。
随着时代的发展,农村正在不断进行改革,但是由于改革之前,农业税收较重,在这样的情况下,人们渐渐选择了外出经商打工,土地的使用情况不容乐观,会严重阻碍农业的长远发展。
针对这种情况,需要认真落实土地承包政策,以此来对农村土地承包关系进行稳定,这样不仅能够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另外也不会损害农田承包人的利益。
在进行税费改革之后,政府出台了各种惠民政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人们的农业生产积极性,同时也可以稳定农户承包土地的经营权。
土地承包政策的落实,为农村的土地流转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对农户进行培养教育,加强相关政策的宣传。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土地流转还没有被彻底的进行,其主要原因是农户的思想仍旧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有顾虑,主要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农户受农业税收和征地补偿政策的影响,认为土地只有牢牢的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保证自己的利益不受侵犯;另外,由于对因政策的宣传不到位,大部分农户对新政策内容的理解不够深入,害怕失去土地的所有权和经营权。
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了实现农村土地流转工作的有序进行,需要做好农户思想疏导工作,加强对土地承包政策的宣传,其具体的方法和措施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对相关的土地承包经营流转政策进行宣传,并且对其中的内容进行具体的描述,使农民对土地流转政策有全新的认识,改变传统的土地经营观念。
当地的有关机构需要协助政府做好土地承包经营政策的宣传和落实工作,以此来消除农民心中的顾虑,使农民认识到土地流转的可行性,达到转变农民土地经营方式的目的;另外,需要相关部门对其中的利益关系进行明确,只要保证每个农民的利益不受到损害,土地流转承包政策就会较快的进行落实。
在这样的情况下,需要相关部门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对农民的实际土地使用权和土地使用范围进行统计。
对土地流转政策之后农民所得的经济收益进行前后对比,农民在确认自己的利益没有受到影响的情况下,会将自己所承包的土地主动流转给当地的种田大户。
三、对农民进行相应的技能培训。
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稳定之后,大多数农民的传统观念纷纷得到改变,在这样的情况下,农民会将自己所剩余的土地流转给其他农户,但是与此同时,也面临着没有土地种,缺少相关技术来外出打工的局面。
针对这种情况,政府应该结合当地部门,对农民进行相关的技能培训,在对农民的打工意愿和实际情况进行了解之后,相关部门可以对其所需要培训的技能进行分类,创建相应的培训基地,来对农民进行相应的技能培训。
在这样的情况下,可以有效的解决农民进行土地流转之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
另外,在这些经过培训具有相关技能可外出打工的农民和相关政策的带动下,农民都会自愿的将手里具有经营权的土地进行自愿流转。
四、对土地流转的方式进行规范。
在进行土地流转的过程中,需要对其进行规范化管理,以此来保证土地流转工作的有序进行。
一般情况下,需要根据相关的规定,对土地流转的原则进行确定,这些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依法、自愿、有偿。
在进行土地流转的过程中,必须在双方自愿的基础上,对所流转的土地范围、使用期限、使用形式和使用费用进行确定;在经过协商之后,签订相关协议,办理相关手续。
在这样的过程中,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能利用各种形式,来对承包方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进行阻碍。
其次是不能对土地的农业用途进行改变。
在进行土地流转之后,承包经营者不能改变土地的所有权和土地的使用方式;在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同一经济组织的成员有土地流转和土地承包的优先权,在这样的情况下,可以提高农民的整体收入。
另外,为了提高农民的整体收益,体现出土地流转的整体效果,需要引进高新农业科技项目。
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引进一些适合当地种植的农作物品种,以此来提高农业生产活动的整体收益,创造良好的土地流转工作氛围,在这样的情况下,土地流转工作的效益会得到极大的提升。
五、结语。
通过对农村土地流转工作的引导,能够有效的提高农业生产的整体收益,保证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实际的工作中,应该加强对土地承包经营政策的宣传和讲解,以此来改变农户的传统思想,对其进行有效的引导,推动土地流转工作的有序进行。
参考文献。
农村经济发展研究【第三篇】
市委组织部牵头,从市人大、市委党校、市财政局、民政局、农业局、中小企业局等单位抽调15名同志组成三个调研组,由市委组织部三名县级领导干部带队,深入六个县市区,对全市村级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认真调研。调研采取听取县市区委汇报,召开由乡镇党委书记,县市区人大、农业、民政、财政、土地、信用社、中小企业局等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及村级经济组织负责人参加的座谈会,进村与村干部、党员群众代表、致富能手等个别座谈、发放调查统计表等形式进行。共调查24个乡镇、97个村(其中经济强村35个,中间状态村18个,经济薄弱村44个),召开座谈会30个,座谈党员干部群众572名,基本摸清了全市村级经济发展现状,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通过调查发现,全市3705个行政村(居),2015年村级经济总收入共亿元,村集体经济收入(除农业税附加和公益金)亿元。其中村集体经济收入100万元以上的125个,占%;50100万元的142个,占%;1050万元的433个,占%;510万元的421个,占%;35万元的522个,占%;3万元以下的1148个,占%;经济空壳村813个,占%。
总的看,我市村级发展呈现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各级对发展壮大村级经济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各级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积极适应农村税费改革的新形势,把加快村级经济发展作为增强村级服务功能,保证基层组织运转,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基层政权的重要措施,列入重要议程,紧紧抓在手上。各县市区专门组织调研,分析现状,研究措施,岱岳区、肥城市、宁阳县制定文件,明确目标任务,落实领导责任,强化督促调度,推动了村级经济健康发展。岱岳区在成功试点的基础上,探索实施村村富工程,逐村制定发展规划,落实帮促措施,一村一策,加快发展;肥城市落实大班子领导干部联、乡镇领导干部包、市直部门帮、经济强村或强企业带的帮扶制度;宁阳县把村级经济发展情况作为考核乡村班子的硬指标,严格奖惩,调动了乡村发展村级经济的积极性。各乡镇也都通过组织村干部外出参观等形式,教育引导他们解放思想,增强发展欲望,还通过制定扶持政策,落实年度目标责任制等措施,督促村级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抢抓机遇,加快发展。二是村级经济增收的渠道越来越宽。各级广泛引入承包经营、租赁经营、股份制合作等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由单一的生产经营向资产经营、资本运营转变,以农为主向多业并举、一二三产业并重发展,形成了因地制宜,一村一策、一村多策的多元化发展格局。2015年,全市村级集体收入构成中,集体经营或承包企业收入亿元,占%,果园、鱼塘、四荒和机动地承包收入亿元,占%,有偿服务收入3810万元,占%,盘活闲置资产收入万元,占%,化解、清欠债务收入万元,占%,其他收入12517万元,占%。村级集体经济的实现形式日益多样化,呈现出收入来源渠道不断拓宽的趋势。三是村级经济发展两极分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各地由于受自然环境、基础条件、区位优势、班子状况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村级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日益突出,村与村之间的差距越拉越大。2015年,除农业税附加外,全市集体收入5万元以上的村仅占三分之一,而3万元以下的村占到%。经济强村干部精神状态好,发展氛围浓,发展环境好,路子越走越宽,发展后劲十足。这些村,群众生活富裕,社会稳定,各项公益事业发展快。而村级经济薄弱村基础差、底子薄,缺资金、缺人才,村干部待遇无着落,积极性不高,信心不足,信息不灵,发展难起步,增收无门路。这些村,村级组织服务功能差,公益事业难兴办,正常运转难保证,村级经济及社会各项发展缓慢。
二、主要做法。
在发展村级经济中,各级都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立足实际,发挥优势,创造了许多好经验、好做法。
场、186个农村经济合作社,237个致富协会。一些村发挥劳动力比较富足的优势,积极与一些有资质、有信誉的劳务中介组织联合,组织跨省、跨国劳务输出,收取服务费,增加村级收入。全市依靠有偿服务增收的村共有207个。三是靠资源。一些村充分利用土地、四荒、四旁、山林、河砂、石材等资源优势,通过租赁、拍卖、承包、入股等方式,稳定增加村级收入。泰山区大津口乡范家庄村针对村里荒山多、利用率不高的问题,引进泰山茶苑、茶厂等项目,每年集体增收10多万元。肥城市孙伯镇庄头村在路边、沟边种植速生杨8万多株,实行村集体统栽统管,收益分成,村集体每年增收100多万元。东平县彭集镇后亭村公开拍卖河砂资源开采权,村集体年增收20多万元。有的村充分挥旅游资源优势,积极发展旅游业,增加村级收入。泰山区大津口乡栗行村、沙岭村,岱岳区下港乡木营村、肥城市仪阳乡刘台村、东平县梁林村等山区村,积极开发旅游资源,集体年收入都在10万元以上。全市依靠资源增加村级收入的村共有1290个。
农村经济发展研究【第四篇】
[摘要]集体经济是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集体经济是村组区域内劳动群众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一种公有制经济形式。发展农村集体经济,能够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加快农村工业化、现代化步伐。延边如何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和地理环境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得更好、更快,这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摆到了我们面前。本文针对这一形势,将发展壮大延边地区农村集体经济作为行文主线,通过对发展现状对比剖析,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和方案,为延边地区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提出意见和建议。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调查法等研究方法,从延边地区实际情况出发,对延边地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现状、发展困境、问题原因、发展对策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延边地区的许多村级组织都处于“空壳”或负债状态,公共事务缺少投资,公益事业兴办不起来,基层村组织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每况愈下,有的村屯甚至连村干部的工资奖金和村级组织正常运转的经费都无法解决。以延边地区的汪清县为例,2012年,汪清县农村集体经济收入为万元,村均万元,其中没有集体收益的村达到100个,占到总数的50%。农村集体经济收入非常低已经是延边地区的普遍现象,严重制约了延边地区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制约了延边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的提高。
(二)增收渠道单一,发展缺乏后劲。
延边地区农村集体经济一般都是小规模经营,承包费、租金等成为农村集体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延边地区地处偏远的东北山区,属于相对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科技水平相较发达地区落后很多,农村集体经济生存和发展愈发艰难,难以应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经过对汪清县2012年农村集体经济收入结构进行调查和对比,当年汪清县村级集体总收入中,出让山地、征地补偿等一次性收入万元,占比59%;土地承包、门市租金等经营性收入万元,占比25%;粮食直补、退耕还林等其他收入万元,占比16%。这些数据都充分说明了延边地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还是主要依靠耕地、林地、果园、房屋、鱼塘、门市等集体资产和资源对外出租或发包,这些收入虽然风险小、来源相对稳定,但是却缺乏后劲。
(三)主导产业规模太小,农业产业化经济结构比例非常不合理。
延边地区许多村屯仍然依靠种植业、养殖业等传统农业来维持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则主要依靠商业、服务业和门店出租或村集体土地、果园、林地发包等,收入来源结构不合理,收入少。主导产业普遍规模太小,有的村屯甚至都不知道该以什么产业为主导产业来发展,更不用提规模效应和品牌效应,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和下游产品匮乏,附加值低,市场竞争力和市场份额少,产业化程度普通不高,农民和村集体没有合适的产业作为基础,农村和村集体的收入也就无法保证。
(一)不良债务多。
延边地区村级集体负债现象十分普遍且非常严重。这其中,有村集体办公司、办企业亏损所造成的欠债,也有为了发展义务教育、村屯环境整治等公益事业到处举债。这些债务长期积累,已经严重阻碍了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从汪清县村级集体负债情况看,截止到2012年底,汪清县有负债的村194个,占总数的97%。其中,负债10万元以下的136个,负债10-20万元的26个,负债20-50万元的22个,负债50万元以上的10个。这些债务中,有许多都已经成为陈账或死账,根本无法追回,村级债务化解起来非常困难,依靠自身实力根本无法化解。
(二)政策扶持不够。
延边地区还没有出台关于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方面的综合性文件。没有总体规划去指导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缓慢、不会发展,存在问题非常多,导致关于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现状的许多统计数据也模糊不清,难以制定切实可行、有针对性的政策文件。现在,农民群众非常需要政府出台关于土地使用、启动资金、资金扶持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另一方面,各县(市)、各乡(镇)基本上把主要精力集中到抓农村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以及农村基础配套设施的建设上,扶贫工作也着重在扶持农户的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上,对于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则缺乏有效扶持。
(三)资产管理差。
延边地区集体资产经营管理非常不好。在延边地区,个别村组办公司或办企业的时候,根本没有考虑本地的实际情况,对公司或企业投资的项目不进行论证把关,盲目四处借贷办企业,由于各种原因,投资效益越来越差,最后导致投资失败,欠下大量债务和贷款,根本无力偿还,给村级集体组织造成了巨大的经济负担;一些村集体在企业改制中对集体资产不评估或低评估,造成集体资产流失;还有的村非生产性开支数额较大,胡乱花钱现象严重,甚至贪污、挪用、侵占集体财产,造成集体资产流失。
(一)对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探索缺乏,对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认识较肤浅。
延边地区的各县(市)和各乡(镇)在选拔任用村干部上,更加注重村干部带头致富的能力和作用,忽视了村干部带动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本事,没有意识到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是促进农村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同时,对农村集体经济多样化发展缺乏深层次的探索,部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存在决策不科学、缺乏创业观念、不重视市场经济规律、产品科技含量低、市场附加值低、竞争力弱等现象,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对这些问题毫无办法。
延边地区多数村屯都没有预留机动地或预留的机动地非常少,使得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缺少最基本的生产要素――土地。同时,分得土地的农民又不愿意把自家的口粮田留给村集体用于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从延边实际来看,有集体经济收入的村大部分没有统一经营的龙头企业,集体经济收入主要依靠出租集体资产、资源来获取一定的租金、承包金,不能将集体资产、资源转化为资本。无集体经济收入的村组织完全依赖上级转移支付来维持村级组织运转,完全变为“三靠”模式,即村级运转靠“补”、公益事业靠“捐”、基础设施建设靠“要”。随着林权改革等产权制度改革的推进,村级集体财产不断减少,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已成为“无米之炊”。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进程越来越快,农村公益性支出逐年增加,尽管上级在不断提高相关补助额度,但是需要村集体负担的费用明显逐年增多,如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农村文化设施建设、新农村配套设施建设等等,都需要村集体承担一部分费用。另外,一些非生产性支出如报刊费、招待费等也占据相当比例,造成农村集体经济负担过重。
(一)加强村级干部队伍建设。
将村级领导班子配备到最好、最强、最优,提高能力素质,成为壮大集体经济的关键。结合素质升级,加强教育培训,是提高村级干部队伍素质的必要手段。村干部班子要充分认识发展集体经济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既敢于解剖困难和查找问题,也要积极利用当地优势,制定有效的方案和任期目标,同时能够坚持不懈将其解决。不仅如此,建立健全监督检查机制和激励机制也是十分必要的。对发展村内的集体经济做出突出贡献的,不仅要公开表彰进行精神鼓励,还要给予实际的物质奖励。
(二)积极寻找化解农村债务的方法。
一是要清收化债。由村委会对债权债务进行全面核对,逐项逐户清收债务。对有偿还能力的农户,实行财产抵押或以欠转贷,变无息为有息,利率由村民大会决定;对一时无力偿还的农户,制定还款计划,分期进行偿还;对确实无偿还能力的贫困户,通过规范程序,进行缓收、减收、免收;对极少数有能力但不愿偿还的农户,运用法律手段解决。二是要减息化债。理顺陈旧贷款利息,制止利息转本金形成新的债务。三是要剥离化债。按照“谁举债谁偿还”“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重新核定债务承担主体,剥离不该由村委会承担的债务。
(三)探索实行多种发展模式。
一是依靠本村的地理环境、资源优势、外部情况、村班子政治觉悟和思想进步程度等情况,从基础工作出发,积极挖掘形式的多样性,反对一刀切,利用本村优势,找到适合的发展方向,本着靠水吃水靠山吃山的原则,成立服务组织,开发信息,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二是要积极建设农村网络信息平台,将村内有效信息及外部的先进经验及时录入,为村民的种植养殖产业寻求同领域汇总相对技术成熟、运营良好的企业,聘请相关人员进行授课、手把手教学,并积极促进这些企业与本村合作社合作,争取创建收益联合体。三是根据本村资源优势寻找发展道路。农村集体资产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是土地,只有合理开发和充分利用集体土地,才能做到借地生财,进一步确保农村集体经济有长期收入。四是加快农村的农民合作社和企业的建设,将村内闲置土地和一些小型且亏损的集体企业及时转让和出售给村民经营,一些破产的集体企业闲置下的设备和工作厂房等出售租赁给私营企业,增加村集体收入,盘活集体资产。五是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资金,寻求政策扶持。在向上争取政策扶持时,可以考虑土地、林业相关优惠政策、种植业无偿补助、农田水利建设项目等相关领域,利用县(市)开展的结对帮扶、走访活动以及目前大力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等为载体,开展工程项目的整体规划和预计收入以及参股村民做出整体规划,确保审批成功。
(四)制定出台扶持政策。
政府的扶持一方面可以从宏观上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打破条块分割,在计划审批、工商登记、征占土地、资金投入、物资供应、产品销售、税费征收等方面提供方便;另一方面可以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发展给予财政、金融、税收等方面的支持、援助。在具体发展过程中,要明确统筹区域发展和城乡发展的要求,加大政府资金投入,减轻农村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方面农村集体经济所承受的负担,每年安排一定数额的农村集体经济专项发展资金,选取一批农村集体经济较为薄弱,但具有特色产业项目、发展产业潜力较大、短期见效快、示范辐射力强的村作为试点村进行扶持。同时,通过政策倾斜和包联扶持,鼓励和引导各村以创办企业、招商引资等形式组建经济实体,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实力。
五、结语。
延边地区农村集体经济的壮大和发展,直接关系到延边农民的切身利益和生活质量,影响着延边地区新农村的建设和改革大局,是体现着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理念。从大局来看,城乡一体化进程在我国大部分地区正在有序推进,在以城镇带动乡村、以工业反哺农业的大趋势下,延边地区的农村集体经济会得到各县(市)和工业部门在政策、资金、管理、人才、技术等方面的帮助和扶持,为自身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因此,农村集体经济特别是延边地区的农村集体经济将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呈现稳步上升的良好趋势。
参考文献。
农村经济发展研究【第五篇】
农村集体经济是集体成员利用其所有的资源要素,通过合作与联合实现共同发展的一种经济形态,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在农村的重要体现。农村集体经济理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但是目前农村集体经济的状况与其功能定位不相适应,也与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实现乡村振兴的要求不相适应,亟待通过政策引导和体制机制创新来改变这种状况。
一、**乡**村基本情况。
**乡**村位于乡场镇东面,距**乡场镇公里,全村耕地面积960亩,总户数260户,总人口848人,辖9个村民小组,全村共建有山坪塘15口。辖区内有村级主干道5公里,基本达到户户通。村党支部设书记1人,委员2人,共有党员37人,其中在家党员26名,预备党员0名。
二、**乡**村发展集体经济出现的问题。
村集体经济出现空壳现象,集体经济无力。
三、**乡**村发展集体经济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缺少“能人”,村干部待遇偏低、村级集体经济“一穷二白”的现实下,很多年富力强、懂经济、有头脑、有闯劲的人纷纷外出务工或创业,导致村干部年龄偏大,且思想保守、观念落后,缺乏经营能力。
(二)村集体经济发展意识不够强,重视度不够,思路不明确,没有把村级集体经济提上工作日程,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就更无从谈起。
(三)缺乏强有力的扶持措施和优惠政策。
对**村发展的总体规划、生产布局、资源优势、发展思路缺乏深人细致的研究,对农村发展集体经济缺乏必要的引导,缺乏强有力的扶持措施和优惠政策,起不到切实帮扶作用,无法引导村集体经济走上发展之路。
四、采取措施。
(一)开展个别谈话。
由党委书记负责与该村3位村干部进行一次个别谈话,对他们思想上、工作上存在的问题客观公正地指出,要求他们理清思路,努力探索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
(二)提高干部队伍。
要认真选优配强党支部一班人,注意从文化程度高、经营大户、科技致富带头人中选配村干部,提高村级班子发展集体经济的能力。特别是村党支部书记,在选配上一定要坚持标准,把那些事业心强、懂经营、会管理和开拓进取、无私奉献、不怕吃苦、廉洁自律的人选进班子。结合素质升级,加强教育培训,是提高村级干部队伍素质的基本途径。要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通过各种方式对村干部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经营管理能力,增强他们的法制观念。要开展政治理论教育和培训。重点是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来武装全体农村基层干部的头脑,提高其政治鉴别力和敏锐性,增强他们发展集体经济的恒心和本领。
(三)挖掘自身优势。
根据**村地理位置、外部环境、资源状况、干群思想解放程度等情况,发展集体经济的模式从实际出发,采取多种形式,不搞“一刀切”,不搞一个模式。要立足优势,选准路子,坚持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原则,引导**村立足资源、区位等优势,发展村级集体经济。
(四)落实具体帮扶。
由第一书记具体联系该村,村支部加强对该村的具体指导,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召开党员、群众大会,成立柠檬互助专业合作社,聘请专业人员点对点对农户开展技术培训,对柠檬贮存、产销一体化进行分类指导,增强村集体经济收入。
(五)加强经济管理。
要加强村级集体经济的财务管理和民主监督机制,防止集体资产流失,节约各项经费支出,减轻集体经济负担,实现集体经济的资产积累。加强集体资产管理,选用好机制。要把工作的侧重点放在完善和落实各项制度上,严格村级各项管理制度,促进村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
(六)创新管理机制。
大胆创新管理机制,形成良好发展局面。切实加强村级事务监督管理,把工作的侧重点放在完善和落实各项制度上,严格村级各项管理制度,促进村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
五、措施成效。
(一)乡主要领导组成工作组到**村召开了党员群众代表座谈会,走访党员、干部、群众了解村“两委”班子的情况及群众反映愿望,针对群众提出的问题进一步完善了问题台账。
(二)正视现状,认真分析村集体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存在的问题有收入来源单一,发展不平衡,缺乏制度保障。
影响和阻碍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缺少“能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缺少可利用资源,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政策支持力度不够。
(三)压实整顿责任,层层推动落实。
落实“一岗双责”,坚持支部书记、第一书记亲自抓,把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作为基层组织建设的重中之重,把整顿责任扛在肩上、落实到行动上。
(四)村集体要做到“有钱办事、有人管事、有章理事”,这是一个有机整体。
只有解决了“有钱办事”问题,才能调动干部积极性,达到“有人管事”的要求;“有章理事”是制度保证,确保村集体经济及各项工作健康发展,三者互为一体,缺一不可。其中,“有钱办事”是实现“三个有”目标的前提和基础。我们要把促进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增强农村发展后劲,推动“三农”工作健康发展置于农村工作的首位,统一思想认识,增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紧迫感和自觉性。通过扎实有效的抓发展、抓创新,不断增强“造血”功能。
(五)目前,**村已经开展系统性培训,培训对象覆盖村干部、村党员和全体村民,并根据不同对象量身定制培训内容,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培训内容涵盖思想政治、政策法律、手艺技能等,并根据不同对象的需求确定内容,增强培训的有效性。
培训主体邀请。
了党政领导、农业部门的技术人员作培训,地点在村委会、田间地头等。
六、下一步工作打算。
为彻底改变**村的无集体经济收入现状,与村“两委”一起带领群众增收、致富,今后的工作打算有以下几点:
(一)提高发展集体经济的知晓率,积极发挥村干部及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通过广播、标语等加大村集体经济政策的宣传,畅通群众的信息渠道。
(二)鼓励群众转变思维模式,使集体经济发展多元化,自主发展产业,如柠檬、核桃规模化种植等,不断增加群众经济收入,促进全村经济发展。
(三)积极向上级相关部门争取项目,不断完善**村基础设施,如水利设施、断头路连通、错车道的增设、危险路段防护栏的安装等,确保群众安全生产环境,促进集体经济的发展。
(四)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经常和群众交心谈心,及时了解他们所思、所想、所急,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和困难。
对力所能及的,及时加以解决,在能力范围外的,及时上报乡党委、政府争取相关项目进行解决,使群众能够全身心投入发展村集体经济的大潮中来。
(五)加强基层组织队伍建设,注重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努力形成合理的年龄、知识、优化村领导班子的群体结构,实现村领导班子的最优搭配,达到知识互补、性格相容,提高领导班子的整体水平和驾驭全局的能力。
目前,**村的整顿工作已基本完成,在上级领导的关心和帮助下,在乡领导和村党员干部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村集体经济大力发展中,与其他村的差距也在不断缩小。
农村经济发展研究【第六篇】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__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重大历史任务,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农村改革、推进“三农”工作的重大举措,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为扎实推进__村新农村建设工作,促进全村经济、社会、文化等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经与村党支部、村委干部讨论研究,并征求部分村民的意见,制定了__-__年__村新农村建设工作规划。
一、__村基本概况。
__村座落于__镇北面,与__区__镇毗邻,面积约20平方公里,大小山塘13个,全村759户,2711人,村两委班子成员5人,17个村民组,17位组长。现有党员102人,党员议事会成员10人,村民代表51人,现有党员中担任过村两委干部的54人,担任过主职干部的15人。__村自然资源得天独厚,如今的__村在镇党委、政府正确领导和支持下,有条不紊的开展着各项工作。
二、规划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__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中央《关于推进农村全面小康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二十字指导方针,充分调动全村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以增加农民收入和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以解决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利益问题为切入点,深化农村改革,激活发展动力,加大投入力度,强化基础建设,发展社会事业,推进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建设,积极改善生活条件,构建繁荣、富裕、民主、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三、规划建设期限。
自__年至__年,力争通过5年时间,把__村建设成为文明、富裕、殷实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四、规划的主要内容。
要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淘汰落后的生产方式,引进优良品种和先进的种养技术,逐步形成符合__村地理环境新的龙头支柱产业,增加农民群众的收入。
通过引导群众种植优良新品种,提高单产产量和产品的价格,增加农民的收入。同时引导群众种植甜叶菊、大蔸菜等,在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实现农民增收。
大力发展养殖业。针对__村临近升金湖的特点,大力发展饲养渔业,养殖家禽类,不断扩大养殖规模,遂步实现规模经营,提高畜产品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持续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按照三个“三分之一”目标,即“三分之一”农民从事传统种植业,三分之一农民从事畜牧养殖业,三分之一农民进城打工。加大村委会对劳动力转移的组织引导和扶持力度,扩大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落实补助,增强农民转岗就业能力。开展劳务对接,与省内外大中城市建立稳定的劳务合作关系。为农民工提供更多的中介组织和就业信息,培养劳务输出带头人。到__年,全村转移农村劳动力1200人,实现劳务收入550万元。
加大扶贫开发工作力度。按照“科学规划,分类指导、逐步实施”的原则,规划调整贫困户的推进方案,将全村的贫困户按行业特点,贫困原因分类,加大对贫困户的扶贫力度。着重扶持贫困户发展致富新产业,培育新的致富项目,提高“造血”功能。搞好对贫困户的培训,提高素质,增强其自我发展、自我提高的能力。进一步增加扶贫投入。到__年,全村要完成13户贫困户81个贫困人口的脱贫任务。
(二)__村基础设施建设规划。
重点建设好进村的道路,抓住这次村村通建设和一事一议的有利时机,把进村道路修好,协助有关部门规划好道路用地,发动群众出工出力,早日修好进入各组的道路。
加强人饮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力争用3-5年时间,把自来水引进各家各户,解决人和牲畜的饮水困难。
发动群众开展水利设施建设,提高农业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通过排查水利工程,抓住这次水利兴修的有利时机,进一步提高__村的防汛抗旱生产能力。
发动群众出工出力,建设硬化村道,力争到__年硬化率达到85%以上。
(三)__村公共事业发展规划:
巩固提高“普九”水平,深入推进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高农民受教育年限,力争到__年村民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1年。积极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切实搞好农民技能培训,加快培育新型农民。
加强村广播电视、图书馆和村文化活动室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推进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广播电视和通讯网络全覆盖,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活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农村经济发展研究【第七篇】
东亚经济发展模式是多样性的,还是单一的,长期以来一直是国际经济理论界争论不休的问题(注:本文的研究对象为新加坡、韩国、香港、台湾、马来西亚、泰国、印尼、菲律宾、中国和越南十个东亚经济体。)。在浩瀚的学术文献中,有关概念的使用及其内涵极其混乱。因此,在探讨东亚经济发展模式多样性问题之前,必须区分“东亚模式”、“东亚经济增长模式”和“东亚经济发展模式”的概念及其内涵上的差别。
笔者认为,东亚模式这个概念属于历史学与社会学的范畴,是从历史学与社会学的角度考察东亚国家和地区主要是“亚洲四小龙”实现现代化的过程。其内涵是指“亚洲四小龙”在相似的历史、宗教、文化(尤指儒教)的背景下,在强政府的干预下,重视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与人力资源开发,在经济与社会生活各方面实行赶超战略,加速实现现代化的一种模式。东亚经济增长模式则是属于经济学的概念。其研究对象是东亚地区经济增长规律及其增长源要素,包括劳动投入要素、资本投入要素以及扣除劳动与资本投入后的促进经济增长全要素生产率(totalfactorproductivity)。东亚经济发展模式的概念也属于经济学的范畴,是从经济学的角度考察东亚发展中国家与地区经济发展的基本特点以及基本经济发展状况。其本质内涵是分析东亚发展中国家与地区建立在经济增长基础上的经济发展,包括研究人均国民收入或人均gnp的发展趋势;经济结构的基本变化;经济的外部平衡能力;主要由本国(地区)人民而非外国人参与的经济发展过程及相应的收入分配关系;与之相适应的经济政策与管理体制(注:参见马尔科姆・吉利斯等:《发展经济学》第一、三、四章。&company1987年第二版;迈克尔・托达罗:《经济发展与第三世界》,中译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2年版,第79页。)。但是,随着近些年来各门学科的`相互融合,经济学家在考察一国经济发展时,已将视野从经济增长扩展到社会发展等更为广阔的领域。同时,为了简便,在国内外经济论文中,东亚经济发展模式通常被统称为“东亚模式”。
阅读有关英文论文或著作时,可以发现,东亚模式在英文中有两种表述:即eastasianmodels和eastasianmodel,虽然仅相差一个字母,但是二者的概念与内涵却是截然不同的。前者意为东亚地区的各种模式,后者则指东亚地区单一的模式。
[1][2][3][4]。
农村经济发展研究【第八篇】
东亚经济发展模式是多样性的,还是单一的,长期以来一直是国际经济理论界争论不休的问题(注:本文的研究对象为新加坡、韩国、香港、台湾、马来西亚、泰国、印尼、菲律宾、中国和越南十个东亚经济体。)。在浩瀚的学术文献中,有关概念的使用及其内涵极其混乱。因此,在探讨东亚经济发展模式多样性问题之前,必须区分“东亚模式”、“东亚经济增长模式”和“东亚经济发展模式”的概念及其内涵上的差别。
笔者认为,东亚模式这个概念属于历史学与社会学的范畴,是从历史学与社会学的角度考察东亚国家和地区主要是“亚洲四小龙”实现现代化的过程。其内涵是指“亚洲四小龙”在相似的历史、宗教、文化(尤指儒教)的背景下,在强政府的干预下,重视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在经济与社会生活各方面实行赶超战略,加速实现现代化的一种模式。东亚经济增长模式则是属于经济学的概念。其研究对象是东亚地区经济增长规律及其增长源要素,包括劳动投入要素、资本投入要素以及扣除劳动与资本投入后的促进经济增长全要素生产率(totalfactorproductivity)。东亚经济发展模式的概念也属于经济学的范畴,是从经济学的角度考察东亚发展中国家与地区经济发展的基本特点以及基本经济发展状况。其本质内涵是分析东亚发展中国家与地区建立在经济增长基础上的经济发展,包括研究人均国民收入或人均gnp的发展趋势;经济结构的基本变化;经济的外部平衡能力;主要由本国(地区)人民而非外国人参与的经济发展过程及相应的收入分配关系;与之相适应的经济政策与管理体制(注:参见马尔科姆・吉利斯等:《发展经济学》第一、三、四章。&company1987年第二版;迈克尔・托达罗:《经济发展与第三世界》,中译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2年版,第79页。)。但是,随着近些年来各门学科的相互融合,经济学家在考察一国经济发展时,已将视野从经济增长扩展到社会发展等更为广阔的领域。同时,为了简便,在国内外经济论文中,东亚经济发展模式通常被统称为“东亚模式”。
阅读有关英文论文或著作时,可以发现,东亚模式在英文中有两种表述:即eastasianmodels和eastasianmodel,虽然仅相差一个字母,但是二者的概念与内涵却是截然不同的。前者意为东亚地区的各种模式,后者则指东亚地区单一的模式。
development,20april,1998.)。
westviewpress,.)。不少学者使用世界银行的提法“经济实绩优良的亚洲。
经济体”(highperformingasianeconomies)或“东亚经济体”(eastasianeconomies),也有一些学者使用“亚洲型经济发展模式”。很多学者赞同世界银行在1993年出版的《东亚奇迹》报告书中提出的东亚不存在单一“东亚模式”的论点,明确提出,“在世界银行所涉及的八个经济体中,至少存在三种模式。日本、韩国、台湾的模式与城市经济体――新加坡、香港完全不同,应视为两种不同的模式,马来西亚、泰国、印尼这三个东南亚国家可被视为第三种模式。”
单一“东亚模式”与多样性“东亚模式”论争的实质。
单一“东亚模式”与多样性“东亚模式”论争的实质性问题主要有两个。第一,东亚发展中经济体的经济发展应采取何种理论作为指导;第二,东亚金融危机的爆发是否与东亚模式有着直接的关联。
1990.)。
在“亚洲四小龙”经济取得快速增长之后,东盟三国(马来西亚、泰国、印尼)、中国和越南的经济也相继得到了快速增长。日本政府与学术界认为,东亚发展中经济体所创造的“经济奇迹”都是引进日本直接投资带来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的结果,也是与东亚发展中经济体模仿和复制日本早期经济发展的经验、强调政府对经济的强干预分不开的。
日本在东亚地区经济实力与影响的增强直接导致美国在东亚的影响及其经济实力的削弱。为了使美国势力重返亚洲,美国政府通过其控制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用提供贷款和援助等方式,极力对东亚发展中经济体施加影响。美国通过提供有附加条件的贷款,要求受援国家和地区保持宏观经济稳定,接受自由市场经济理论,推行金融贸易自由化政策,实行非制度化改革。
forward,)。不久,在对世界银行报告书《东亚奇迹》的论点进行各种批评的过程中,又产生了与之相悖的理论――市场增进论(注:该理论认为,东亚政府所起的关键性作用不仅仅是对市场机制的一种补充,更为重要的是对市场机制的加强。参见青木昌彦等主编:《政府在东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中译本,中国经济出版社版,第2~10页。)。
asianstudie,1998;李晓西主编:《亚洲金融危机实地考察》,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版。)。
下一篇:旅游管理求职简历样例(优推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