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初中物理教育教学研究专题发言稿(样稿)实用5篇
【导读预览】此篇优秀范文“2023年初中物理教育教学研究专题发言稿(样稿)实用5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整理分享,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此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初中物理教育教学研究专题发言稿篇1
摘 要: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物理实验是其中重要的教学内容,也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难点,由于物理实验涉及很多的实验步骤,加之其他因素的影响,导致初中物理实验教学难度不断增大,学生学习的不充分,影响到学生物理实验的质量,对学生的长远学习非常不利。因此,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实验教学的实际特点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确保学生学习的有效性。主要对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探讨。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实际的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响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进行物理实验教学,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物理实验的积极性,这样才能够保证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质量。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实验教学是其中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其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占着较为重要的地位,由于平时教师在课堂上主要以讲授理论知识为主,如物理概念、物理现象以及相关的物理计算公式,而学生学习物理的目的是将其有效地应用于生活中,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而通过实验,学生能够将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变成实际的操作能力,学生实验的过程实际上也是运用知识的过程。可以说,物理实验是确保学生有效运用物理知识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实际的课时安排,进行充分的物理实验教学,使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物理实验当中,以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实现学生物理学习上更大的进步。
二、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策略
1.为学生准备充足的实验器具
在以往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的物理实验过程主要以教师演示为主,只有很少一部分学生能够参与到实验当中,大部分学生主要是对教师物理实验的过程进行观察,进而影响学生实验学习的效率,学生无法亲手动手实验,对学习的积极性也造成较大的影响。因此,为了提高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质量,教师应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学生准备充分的实验器具,使所有学生都能够参与到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除了向学校申请购买专业的物理实验器具之外,还应该带领学生利用生活中的废品制作实验器具,将其有效地应用于初中物理实验中,高效率地完成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工作,确保学生物理学习的有效性,实现学生的长远发展。
2.优化物理实验过程
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还应该结合实际的教学情况,对物理实验过程进行有效的优化。教师应该摒弃传统的实验演示的方式,应该带领学生共同做实验,使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对物理知识进行领悟,进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效果。具体来说,教师应做如下几个方面的努力:(1)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实验,激发学生实验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2)对学生的实验过程进行有效的指导,当学生在实验中遇到困难的时候,教师应该及时帮助学生,以便于学生实验的顺利进行。(3)采取有效的实验策略。例如,教师可以开展小组实验,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学生能够集思广益、相互学习,提高实验的质量,促进实验的顺利完成。另外,教师还可以开展探究实验等,通过应用有效的实验策略,能够实现良好的实验效果,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将相应的物理实验知识掌握了,进而促进学生顺利地完成实验。
3.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科学评价
在每堂实验教学课即将结束的时候,教师还应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科学评价,这样才能使学生了解到自身在物理实验操作中存在着哪些不足,通过及时的纠正,能够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水平,确保学生物理学习的有效性。此外,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过程中,应该避免一些批评语言,以免影响到学生物理学习的自信心,对学生的长远学习造成影响。总之,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只有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有效的评价,学生才能够了解自身的优势以及劣势,通过积极的发挥优势,弥补劣势,才能不断地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水平,进而促进学生物理学习上更大的进步,使学生在初中阶段能够夯实物理基础,促进学生更为长远地学习。
主要针对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进行了相关方面的分析和探讨,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了解到,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通过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能够提高初中物理教学的质量,调动学生参与物理实验的积极性,使学生更加充分地融入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有助于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初中物理教育教学研究专题发言稿篇2
有效的物理课堂教学是每位物理教师都应该追求的。通过教师的有效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物理综合素质。要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可以通过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有效的教、学生有效的学和较好的评价体系去实现。
一、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运用物理学科本身的魅力,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和情感。同时,教师本身以饱满的热情、强烈的求知欲、热爱物理学科的情趣,带领学生去探索物理世界的奥秘,就会对学生的兴趣产生巨大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教学实际出发,经过精心设计,将最新的教学理念融入到每节课中,注意广泛搜集物理学科最新成果,结合教学内容,巧妙地包装,隆重地介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运用实验法、谈话法、调查法、文献法等学习方法,使学生从被动的学习方式中解脱出来,进行自主式研究性学习,对物理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各种先进的教学媒体走进课堂,教师还可以借助投影仪、计算机等先进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二、课堂提问应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科学探究的第一步就是提出问题,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加真实反映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所有的认知都是从提出问题开始,所以提问不论对于学还是教都是非常重要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设疑,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观察、思维、想象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有利于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便于有的放矢地开展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提问的有效性,对提高教学质量有着重要意义。在提问时,要注意:(1)精心设计问题,问题少而精,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体现教学重难点,反映教学的要求。(2)设计的问题难易适中,问题有梯度、宽度和深度。对难度较大问题的设置、解决采取铺垫递进式,先易后难,保持活跃的思维,主动积极地学习。(3)设计问题循序渐进,从学生已有知识出发,逐步到新知识。(4)设计的问题要力争新鲜,能给学生带来意外的惊喜,激发他们的求知欲。(5)教师提问语言准确,亲切和蔼,要尽可能地运用物理学科术语。这是高效课堂对教师教学智慧新的挑战。我们并不一味地反对教师讲,而是提倡教师面对问题有针对性地讲,该讲的不仅要讲,而且要讲得头头是道,明明白白。
三、规范优化教学语言,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等因素会影响课堂教学效果,教师的教学语言对教学质量同样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教师流畅的教学语言,能对学生产生很强的吸引力,讲课的逻辑(包括语言逻辑和科学逻辑)性强,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教师榜样的长期的熏陶,能提高学生思维和语言表达的严密性和规范性。例如,在讲“物体的浮与沉”时,研究浮力与重力的关系决定物体的运动状态,物体所受浮力是完全浸没时的浮力。在“力和运动的关系”中,关于惯性,是物体的一种物理性质,我们只能说物体具有惯性,而“物体受到惯性”等是错误的说法。教师必须在课堂上强调,物理语言的准确和规范。“教学语言”除声音语言外,还包含身体语言。上课时教师的表情、手势、动作、站位、运动等,都会对教学对象产生影响。知识丰富、姿态优雅,语言风趣、幽默的教师,会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偶像。这样才能实现“亲其师,信其道”,从而促进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四、针对性强的课堂练习是课堂高效的保障
作为检测和保证学生获取知识的有效途径,课堂练习的作用举足轻重。有些教师怕占用有限的课堂时间,习惯性将练习放在课后,其实每节课抽出十分钟左右的时间进行课堂练习,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还可以巩固本节课的所学内容。课堂练习的内容要注意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突出重点和难点,并且教师要对训练的结果进行有效评价。学生通过完成教师精心准备的课堂练习,能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熟练技能,掌握知识,体现了精讲精练的教学原则,更能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对于课堂练习的完成,一定要注重限时和精编两个细节。限时:要根据作业量的大小,设定一定的时间限定在课堂上完成作业,并且争取做到当堂反馈。课堂的高效,并不一定指向所有学生都学会,而是应该通过作业反馈,及时了解哪些学生会了,哪些学生没有学会,到底是哪里不会,有利于下一节课的辅导。精编:作业一定要精心选取和编写。精编需要比较,需要研究,需要有教师亲自做一遍的体验。
总之,“让生活走进物理,让物理走进社会”。在物理教学中,要让学生兴趣盎然,主动投入,就需要教师有效地组织教学。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运用实验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运用教师自身的魅力和情感感染学生,都能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初中物理教育教学研究专题发言稿篇3
物理学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都很强的综合学科。随着新课标准的实施会有许多新的问题出现,需要我们探讨研究,因此,我们不仅要掌握新的教育理念,还要掌握新的物理研究方法。图表法、比较法、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转换法、类比法、建立模型法、理想实验法等是初中物理常用的研究方法。下面我将一些重要的实验方法进行一下分析。
一、控制变量法
所谓控制变量法,就是在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影响事物变化规律的因素或条件加以人为控制,使其中的一些条件按照特定的要求发生变化或不发生变化,最终解决所研究的问题。
如:通过导体的电流i受到导体电阻r和它两端电压u的影响,在研究电流i与电阻r的关系时,需要保持电压u不变;在研究电流i与电压u的关系时,需要保持电阻r不变。
为了研究导体的电阻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控制导体的长度和材料不变,研究导体电阻与横截面积的关系。为了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保证压力相同时,研究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二、转换法
物理学中对于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现象或不易直接测量的物理量,通常用一些非常直观的现象去认识或用容易测量的物理量间接测量,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转换法。
如:磁场运动看不见、摸不着,判断磁场是否存在时,用小磁针放在其中看是否转动来确定。要研究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首先就要知道怎样“看出”动能的大小。物体具有动能的大小是无法直接“看出”的。怎么办呢?我们可以利用能量与做功的关系,把物体具有能量的大小转换为它能够对外做功的大小反应出来。
三、
类比法为了把要表述的物理问题说得清楚明白,往往用具体的、有形的、人们所熟知的事物来类比要说明的那些抽象的、无形的、陌生的事物。通过类比,使人们对所要提示的事物有一个直接的、具体的形象认识,再逐步达到从理论上认识的高度。
如:认识电流时,用水流进行类比。认识电压时,用水压进行类比。通过类比,用大家熟悉的水流、水压的直观认识,使得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的电流、电压等知识跃然纸面,栩栩如生。
四、图表法
图象是描述物理过程、揭示物理规律、解决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它具有形象、直观、动态变化过程清晰等特点,能把物理问题简化明了,使探究过程优化,有效、简捷。例如在探究冰的熔化过程中,将实验数据作出图象,很容易理解晶体熔化的特点。
五、等效替代法
等效替代法是一种抓住两个看来不同的物理过程,寻求其相同的效果之处。用此来探究物理概念和规律来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
如:在电路中,若干个电阻,可以等效为一个合适的电阻,反之亦可,如串联电路的总电阻、并联电路的总电阻都利用了等效的思想。在“曹冲称象”中用石子等效替换大象,效果相同。
六、实验推理法
有一些物理现象,由于受实验条件所限,无法直接验证,需要我们先进行实验,再进行合理推理得出正确结论,这也是一种常用的科学方法。
如:在进行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时,当我们把物体在越光滑的平面运动的就越远的知识结合起来我们就推理出,如果平面绝对光滑物体将永远做匀速直线运动。在做真空不能传声的实验时,当我们发现空气越少,传出的声音就越小时,我们就推理出,真空是不能传声的。
七、建立模型法
建立模型法是人们为了研究物理问题的方便和探讨物理事物的本身而对研究对象所作的一种简化描述,是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采用理想化的办法所创造的,能再现事物本质和内在特性的一种简化模型。物理学的发展过程可以说就是一个不断建立物理模型和用新的物理模型代替旧的或不完善的物理模型的过程。
如:研究肉眼观察不到的原子结构时,建立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电路图是实物电路的模型。力的示意图或力的图示是实际物体和作用力的模型。
八、比较法
当你想寻找两件事物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就需要用到比较法,可以进行比较的事物和物理量很多,对不同或有联系的两个对象进行比较,我们主要从中寻找它们的不同点和相同点,从而进一步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
如:比较蒸发和沸腾的异同点;比较汽油机和柴油机的异同点;电动机和热机;电压表和电流表的使用。
如何引导学生选择适宜的研究方法,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关键。以上这些方法,还只是在初中物理的学习中常见的一些科学方法,列举出来,希望能够给大家一些帮助。
初中物理教育教学研究专题发言稿篇4
八道沟镇中学 宁钢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它既要有科学的思维,文学的理解,数学的方法,又要有操作的程序和实际动手的能力,我们的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科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不再是单纯的传授知识,而是要让学生会发现问题,会提出问题,会用科学的实验方法和实践的方法去探究这个问题,去解决这个问题,在课堂实验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所以我们物理教学的方法和方式必须进行大规模的变革。
一、物理实验探究的意义
第一、科学探究是物理课程标准提出的新要求,是物理新课程的一大突出特征,而实验教学活动是物理课程中科学探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课程标准中,物理课程内容标准由科学探究与科学内容两部分组成,因而,科学探究贯穿于新课程始终。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初中物理实验课堂应当也必然是开展探究活动重要阵地。在课堂教学中,学生需要通过实验过程的体验来激发兴趣、感受方法,学生也需要实验的结果来获得愉悦,满足成就感。物理课堂实验教学不是忽视物理知识的学习,而是注重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自主建构过程,实验教学与知识的建构是在同一过程中发生的。
所以学生课堂上的实验活动是需要设计的,这种设计是教师要提供给学生适当的器材,对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有所思考和估计,在活动中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第二、课程改革越来越注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重视人的发展和培养,注重人文主义的教育。它的最大特点就是不是仅注重知识研究的结果,而是更重视研究知识的过程;不是仅注重知识的传授,而是更重视学生自主学习知识的能力;不是课堂上以教师为中心,而是重视师生的互动性学习、探究性学习。与时俱进的形势要求我们冷静思考,如何进行这一课题的研究。
第三,科研应该为实践服务,我们的实践是实验教学,也就是说,要通过我们教师的实验教学,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水平,提升我们整体水平,能在新课程改革中取得实质性的好成绩,那就不会辜负父老乡亲对我们的厚望。从这一点上说,我们更应该实事求是,认真地去进行这一课题的研究。
二、现状分析
我校多年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使教师和学生在思想上、观念上存在着重理论、轻实验;重实验结论、轻实验过程的倾向。针对目前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如演示实验通常由教师独揽,学生没有动手操作机会;用“做实验题”代替“做实验”等现象。长期以来学校没有专职的实验教师,因此从事这方面研究的教师很少。虽然有些教师初步研究过实验教学,但没有很明确的研究成果,校本教材贫乏,几乎是一贫如洗。从普九硬件验收以来,学校硬件达标已基本达标,加之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这就有待于我们的研究成果。我校部分物理老师对实验教学曾进行过前期研究,积累了一些研究的方法和经验,有助于我们对这个课题的研究。
三、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
加强理论学习与研讨。通过理论研究,使课题组成员对实验教学的意义及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认识到实验不仅是物理教学的基础,也是物理课程的内容,同时也是物理教学的重要方法和手段,是学生学习的有效途径,在实验的过程中使学生在“知识和技术”、“过程和方法”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重视物理实验教学过程。通过实验教学的案例研究,从教师教的方面来看,实验可以帮助教师给学生创设一个真实、直观、形象、生动的物理学习环境,使学生的学建立在主动的知识建构过程之中,提高了课堂的效率;从学生学的角度来看,设法让学生多动手做实验不仅可以满足学生操作的愿望,更重要的是可以让学生不断体会和尝到“发现”和“克服困难解决问题获得成功”后的喜悦,从而提高兴趣、增强信心、增强学习的欲望,进而转化为一种热爱科学的素质和志向;在进行观察与实验中,需要用精细敏锐的感知力和观察力,去及时捕获一些重要现象,从而培养了观察能力;通过设计实验、分析结果等能锻炼和培养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在研究原因、结果和形成概念的过程中,要进行概括、抽象的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通过分析、比较、判断、推理等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归纳能力、分析能力等),通过想象、假设锻炼和发展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在实际操作和汇报实验结果的过程中,培养组织能力、表达能力等等。实验不仅能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和坚忍不拔意志品质,而且能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优秀的道德品质,培养高尚的思想情操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为提高学生科学素养,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奠定坚实基础。
用多样化的评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运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地发展,促进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实现评价的诊断、激励和发展的功能。依据三维目标设计评价量表,让学生通过评价知道自己的进步,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才能较全面、有效地描述学生的学习状况,更多地体现对学生的关注和关怀,更多地从学习兴趣、情感体验方面发现学生的潜能与特长,促使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不断发展提高。
重视校本研修,积累校本教材,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在此过程中,课题组的老师对课本中的一部分效果不显著或者变量不容易控制,安全性能不太理想的实验进行了改进,使实验的可操作性,易观察性和安全性得到了较好的改进,也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丰富了校本教材。同时使教师的专业素养得到了发展,养成了爱看书、勤研究、多动手、常反思的习惯,通过撰写论文写作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初中物理教育教学研究专题发言稿篇5
摘要:物理课程是一门重要的自然学科,对于目前飞速发展的社会而言,物理学的实用性变得尤为突出,对于一线教学的物理课教师更提出了新的挑战。要想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跟上时代的步伐,就必须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和创新,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除了教学辅助设施(多媒体)的建设外,还应该加强物理试验室建设,让学生学习物理,感知物理,用物理解决实际问题。作为引导学生入门的物理教师,更应该加强教学上开拓思维,谋求创新。本文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分析了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情境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个人的
心得体会
,供一起探讨。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情景创设;教学过程;困境
1引言
单纯的依赖考试模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过于单一,教学过程应由教师为主导,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出发,加强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兴趣和科学探索精神,就需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物理是理论与实际密切结合的一门重要学科,教学中注重科学探究实验,是实现学习方式多样的重要手段之一。教学方法的改进过程以激励学生的学习为本位,进而提高教与学的实效性、高效性。
2加强物理教学过程中的情境创设,激发学生学习物理课程的浓厚兴趣
新课程标准中强调以物理知识和技能为载体,让学生经历科学的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的探究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和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这对古老的教学手段需要更新模式,要求以书本为主、以实验为辅的教学模式进行多样化。教师教学需要情境创设等方式引入物理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探知物理现象。教师教学中尝试情境的创设。创设情境的实质是揭示物理现象的矛盾,引起学生内心的冲突,激起学生学习的疑惑、惊奇、探知的情感,促进积极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潜动力,使学生进入学习的角色。
引入新课进行情境创设
教学中,好的开端引入新课内容是教学成功的一半,作为物理教师,要重视这一教学环节。新颖的物理情境会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会让学生迅速地进入到新课的学习之中,摆脱学习上的迷惑与困境(学习无目的性),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领悟求知的真谛,从而为整堂课的教学效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比如:在讲授“串并连电路”时,我们可以制作一个简单的电路链接,用串并连开关体会小灯泡的开关,并接连一个滑动变阻器,观察小灯泡的亮度变化。这样实验的情境引入方式,把学生的兴趣与好奇心唤醒,情不自禁的思考其中的奥妙,从而为讲授串并连电路做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1 / 3
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物理课堂教学对情境的创设需要精心设计,提供学生学习探知真理的必要材料,引导学生想问题、导方法、出结论,发现新知识的规律。有些物理知识的学习需要教师的引导,让学生掌握物理的知识和一般概念,教师需要在授课中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主动思考。比如:在讲授“浮力”时,教师可问:“为什么木块放在水里不会下沉,铁球会下沉呢?”学生必然会回答:“铁的密度比木块大”,教师可以进一步追问:“那么,一个空心的铁球放在水里又会怎样呢?”这时很多同学会有不同的回答方式,教师针对不同学生的答案情境下,将浮力的知识内容清楚的进行讲解。由此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达到了良好的课堂效果。
3教学过程设计应遵从“从生活走向物理,探知自然现象的规律”
初中物理学科是贴近生活的一门自然学科,新课程教材注重到了每章、每节尽量以学生日常生活见到的实物和现象的引入,学生能感知物理现象在身边的切实存在,引发学生的共鸣、激发他们的兴趣。因此,我们的教学设计也应力争从学生熟悉的事例出发,这样既拉近了学习内容与学生之间的心里距离,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关心社会的科学情感。比如《汽化和液化》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刚刚开始接触物理,因此,在这一节的教学之初,我们就应该避开那些比较抽象的、一般化的物态变化和那些非常严密的物理概念,而应该从学生比较熟悉的日常生活当中的实例(比如晒衣服的问题)出发,认识到一种具体物质———水的物态变化过程。“水从衣服上跑掉了!”从这样一个学生很熟悉的生活现象中来认识汽化现象。但是在现在新的教育理念下,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组织形式应该进行改革,如何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解题技巧,而应该从实际的问题出发,使学生感到物理知识就在自己的身边、物理知识在实际当中是很有用的。因此,我们可以从一些具体的实例出发来引入所要研究的内容并通过对物理知识的学习来解决这些相应的实际问题。
4采用多种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新课程标准把“过程与方法”作为课程目标之一,与“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列,强调学生在参与科学探究过程中的体验和对科学研究方法的感受。所以物理教学不能只局限于教材知识内容本身,而应结合学校的物质条件和学生的兴趣、能力水平,开发多种多样的探究实践活动,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实践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于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一方面应注意保护学生的这种问题意识,同时我们还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能力水平积极地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一些专题研究。在进行专题研究的过程当中,教师应该自始至终积极参与到学生之中。在研究过程中,教师应给出帮助和指导,对最后的结论要得出正确的结论。
5结语
2 / 3
理知识,教师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上文结合实际,潜析了物理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励、情境创设等方面的一点点心得和体会,不妥之处望各专家学者批评指正,相信我国的初中物理教学会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3 / 3
下一篇:实用秋季腹泻精编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