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故乡经典散文最新8篇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冬日的故乡经典散文最新8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冬日的故乡经典散文【第一篇】
斜阳归隐,夜降临。一排排鳞次栉比的建筑物不约而同地闪耀着刺目的灯光,与其他灯光辉映,与穹宇繁星辉映,自然,也与我窗前的这轮明月相交。
多少次了,我听着汽车的轰鸣,期盼在那月色交融的天空去寻找一处可以栖息心灵的港湾,可事与愿违,希望的幻灭早已使我麻木。我所看到的,只是一个没几颗星的天空,惨白的月轮,以及一颗被生活折磨得遍体鳞伤的心。
于是,我不看了,也不再寻找了。
蓦然想起了小时候的月,那月啊,在故乡院落里的果树上升起,在我幼小的心灵里升起,在爷爷的额头上升起。那时候的月,清亮,洁白,在一圈圈的月晕中显得幽幽静美。夜阑人静时,周天星光璀璨,与月轮交相辉映,撒落了一地的银光。抬头仰望那美丽故乡的星河,如梦幻般给予我一丝恬静与惬意,让我深深地着迷于这深邃的星河。
我伴着爷爷讲的故事成长,他那娓娓动听的声音,让我对故事产生了深深的好奇。在这些故事中,他给我讲的最多的是陈胜起义的故事,每当讲到“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时他总是慷慨激扬,一脸希冀地望着我,那久经岁月镌刻的皱纹,似乎显得格外严肃,但又亲切。那样的眼神,深刻地铭记在了我的内心。
讲故事时,爷爷总是容光焕发,我听得也是一脸神往,格外开心。月光轻抚我的脸颊,照在童真的小脸上。那时候,我感觉这个世界一切都是新鲜的,一切都是这样安静祥和、无忧无虑的,在这恬静安谧的月夜中我展开了天马行空般的幻想。
那轮故乡的明月,却不知怎的,伴随着我年龄的增长越来越暗淡。星光垂落,却再也唤不起我心中的那份纯真。多少年了,故乡的那种月明风清的夜晚再也没有出现。或许,当院落里的果树被砍伐后,故乡的月,再也无从升起了吧。
冬日的故乡经典散文【第二篇】
夏日的暑假,我有一个月是于故乡度过。故乡的小路是安静的,没有城市马路那般的喧嚣。我时常在清晨漫步,漫步于这童年的老屋旁的小路上。
每年,我都会回到故乡。每年都会给我不同的感受。因为我一直随着故乡长大,但随着故乡的变化,他也老了。
随着缓行的时光回溯。是梦中,还是回忆?
那个故乡是个美丽的地方。我总是趴在老屋的窗台上观望那片土地:春天,是温和的。嫩芽新生,春风微拂,湖水荡漾。在河中浮游的鸭群时不时鸣叫,我便在河边栽种了一株花苗。现在,苗已成树,树上开花,可我却不知其花名,便称其“未名花”。夏天,是慵懒的。在故乡一带,夏季酷热,艳阳高照。酷暑中,睡意盎然,人们都愿拿着扇子坐在树荫下的竹椅上乘凉。我则总是倦于老屋的窗台上,在丝丝微弱的夏风中睡去。曾有一只麻雀的到来惊醒了我,那只麻雀一上一下的飞着,总是掉在地上。我便拾起了它,鸟儿如受惊般,飞走了。我想可能只是只不会飞的幼鸟,便给他起了名“麻球”,但是“麻球”再也没来看望过我。秋天,是丰盛的。五谷丰登,黄叶缤纷。在大人唱着歌收割作物时,我就在树下被扫起的枯叶堆上跳来跳去,枯叶的声音很好听,是模仿不出来的。冬天,是快乐的。白雪飘零,银装素裹。雪下得厚厚的,躺下去会有印子,很冷,但是好玩。雪人是我用铲子铲起来的,不知是雪还是铲子太重了,花了不少时间才堆好。冬天满足了我的好奇心。
童年的记忆很模糊,那这个曾经的美丽的故乡是梦中,还是回忆?
忘不了。是梦,是故乡?!
是我那曾经美丽的童年,再不相见的,梦...
冬日的故乡经典散文【第三篇】
故乡七月的天总是阴晴不定,前一秒还是太阳焦躁,可一转身呐!它就不见踪影,白云也换成了乌云,转而便倾盆大雨降临。这样一来,偶尔会有时空错乱之感。
不远处的田间小路上,模模糊糊可以看见人影,至于是打伞的?背篮子的?还 是空手的?是完全看不清的,但你会发现人影移动的极快、堪比消防员急于救火的速度。极少人是因为害怕淋湿!,大多还是因为担心家中晾晒的粮食和害怕房屋漏雨导致淋坏干粮(大多户人家都是土著瓦房,通常屋外大雨屋内小雨)这一切在他们看来可比自己的健康感冒或什么的更为重要。
雨持续了半小时左右便停了。远处的山又变得清晰明了,青松更青,茶花更红,山腰处还生出了缕缕青烟般的云雾。瓦砾被洗得动人,刚才留下的雨水还淅淅沥沥的滴着。
雨后的故乡在诗人眼中该是充满诗情画意的水墨丹青、定是桃园明心中的那种幽静田园。可这一切对于故乡的人来说,那仿佛是在听优美的童话故事一般。有时雨季便是故乡人眼中的恶魔。
那条模糊的田间小路早已被冲刷得泥烂,上面的人可以清晰看出,他们朝着的方向和刚才的那些人相反,拎着锄头的,背起篮子的。时而会看到他们做出滑稽的动作,仿佛舞台上那些小丑,因为路实在太滑,也有的人脚上穿着泥湿的鞋,我猜想那一定是雨前的那双。
我喜欢下雨天,因为我总认为雨水能冲走心中的所有不愉 快。但故乡的雨水,它太过于承重。它总在讲述着有人的生活尽是诗和远方,但大多数人的生活无疑都将是在世俗与繁琐中徘徊的话语。
冬日的故乡经典散文【第四篇】
现在的湛江,在人们共同努力创造下,把它的每一个角落都打扮得如花一般,让人们看到了就如走进了梦寐以来的仙境一样,让人如痴如醉。
例如,在雷州的西湖,那里的景色可美了;碧波翠柳,亭园相映,具有一番独特的风景。记得那一次,我原本只是想去观赏一下那里的风景,谁知风景就犹如一位导游一般在不停地介绍给我那里优美的景色,让我不舍得离开继续留在那里观赏。
那里的柳树是多么美丽啊!那柳叶长长地不停地在水里摇摇摆摆。就犹如一位淑女在河边洗头发,一边摇着头发,一边照着镜子,一阵威风吹过来,那头发随风飘动,美丽极了!如果你当时在场的话,我相信你一定被它迷得如痴如醉。在西湖的中央有一座亭园,亭园的四周有许多柳树,他们倒映在湖水中,简直就如皇宫一样。在亭园里面有许多桌子椅子,那是为了方便人们可以坐在那里一边欣赏一边记录这美景的一举一动。
更具有一派生机勃勃、生灵的要算观海长廊了。绿树红花点缀其间,如一条绿色的绸带,飘拂在蓝色的港湾上。在晚饭后,有很多人在长廊上漫步,一边漫步一边欣赏日落的一番美丽的景色。当日落时,在天空中的云朵是多么美丽啊,一块金黄,一块绿,全都撒在大地上,让人的感觉好像太阳为大地缝制了一件金光闪闪的衣裳。每当一个人看到这时的景色如一幅画面的美景一样,都会连声称赞:、太阳就是这一番美丽而让人带来音乐感觉的使者。
在晚上,观海长廊的每一处地方都开了灯,像天上的星星那么明,照在人们的脸上,感到有一股温暖和浪漫的感觉!
在这片土地生活的人们,你们是祖国的栋梁,你们是祖国的花朵,现在挑起你们责任吧,努力学习,为祖国以后的繁荣、美好而刻苦学习吧!
冬日的故乡经典散文【第五篇】
有人说,这里一年刮两次风,一次刮六个月。说明这里的气候很有特点,不但风刮得大,而且持续时间长,足以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成了当地一道独特的景观。
日前,一场寒潮袭来,影响了北方大部地区。可是,预想中的雨雪没来,大风降温却不期而至。这风不是很大,也不是很强,却带来了满天的浮尘,给迟来的春天增添了丝丝寒意;浮尘飘在空中,它们无孔不入,钻进眼睛、鼻子、耳朵、嘴巴里,让人没法躲避;扑面而来的尘土,污染了秀发,模糊了视线,让人灰头土脸、狼狈不堪。
在这黄沙满天、烟尘滚滚、阴霾满天的日子里,人们该锻炼的锻炼,该上班的上班,该学习的学习,丝毫不在意老天的变脸。不同的是,男人多了一副眼镜,女人多了一层薄纱,老人多了一副手杖。他们以自己的方式,在严酷的自然面前不低头、不退缩,胸怀坦荡地面对自然。
这里的风大,那是历史久远,与自然、地理、环境都不无关系。听母亲说,我小时候遇上一场大风,直刮得天昏地暗,对面见不着人。场里为防火灾,不允许职工升火做饭。于是,父母亲轮流抱着我,就是睡觉也不肯放下,怕我在凉炕上被冻坏。那时候吃的,是商店分发的'饼干。可吃的东西有了,却没有水喝。因为风太大了,想打点凉水都很困难。
在幼时的记忆里,这里冬春两季的风,刮得特别大。有时,呼啸而至的寒风,能吹起地面的浮沙,打在我稚嫩的脸上,有点不能承受的感觉,深切体会到了什么叫“切肤之痛”。每每遇到这种情况,我总是紧闭双眼,背对着风的方向,步履艰难的往家走。如果不慎掉了帽子,千万不要逞能去捡,稍不留情就可能被风吹走。
也许我这么说,你可能不大相信,觉得我的话有点离谱。那好,就让我举个例子,说说这里风的威力吧。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有一段从突泉通往中旗的公路,几乎年年修年年坏,从来没有完全畅通过。究其原因,是砂石路面不够坚韧,抗不住寒风的侵蚀。一个冬春过后,路面千疮百孔、不堪重负,只有全面修复,才能继续使用。
这里的风沙,和土质有很大的关系。我去过孟恩套力盖,学校的沙坑挖一下就用,根本不必垫沙子;在白音胡硕旅馆,即使盛夏也没有纱窗,更没有蚊帐,因为这里从来就没有蚊子!原来,这里是沙质土壤,下雨后不会积水,没有蚊子滋生的条件;乌兰浩特至通辽的铁路沿线,是沙丘连着沙丘,视野内一片荒凉。也许用不了多久,这里就不叫科尔沁草原,而称为科尔沁沙漠了。
早年,人们用“棒打獐子瓢舀鱼,野鸡飞进饭锅里”来形容这里的富庶,以及大自然的慷慨。当年,十万官兵下北大荒,那真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可是,随着现代农业的开发,一片片湿地变成了良田,造成了地面水位下降。特别上世纪八十年代,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牲畜存栏数大幅增长,而草场却在不断萎缩。昔日漫山遍野的山杏花不见了,资源丰富的药材没有了,甚至生命顽强的鼹鼠都没了踪影。人们曾引以为豪的内蒙古草原风光,正面临着日益严重的荒漠化、沙漠化挑战。
当然,风也不是一无是处。不管春风多么的肆虐,都挡不住春天的步伐,随之而来的是满目清新;夏天的微微南风,吹来了太平洋的湿润,送来了充沛的降水,举目四望,碧水苍天,生机盎然;伴随秋风而来的,是满世界一片金黄。辣椒红了,冬瓜白了,黄豆炸开了角,谷子笑弯了腰,高粱涨红了脸;凛冽的北风吹来的,不仅有松涛的怒吼,还有漫天飞舞的雪花,给你一个期盼中的冰雪高原。
如今,人们正在开发利用风能。可以说,风的能量极其丰富,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纯天然、无污染的清洁能源。据统计,到2010年末,我国风电装机容量已跃居世界第一,在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我希望,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常态的禁牧能得以实施,草原的生态能得以改善,让草肥水美的秀丽画卷,不会成为历史的定格。如果有那么一天,我会邀请朋友,来草原体验绿草如茵,享受山花烂漫,喝一杯浓浓的奶茶,伴着马头琴的粗犷与悠扬,与豪放的蒙古族兄弟一起,同唱一曲“我爱你,美丽的科尔沁草原!”
冬日的故乡经典散文【第六篇】
当炎夏拖着长长的尾巴溜之大吉后,秋天就在悄无声息中悄悄来临。此时候,虽说是初秋,但暑气仍未消退,秋老虎的余威还在持续着。直到过了处暑节气,凉爽的秋天才缓缓慢慢地如约而至。此时此刻,天地间万物开始陆续换装。一些生命即将走向消亡,树木开始落叶,花草开始枯黄。遥远的群山渐渐地披挂上了淡淡的金黄。美丽的黄土塬,秋色连天,一派金黄。五谷丰登的季节到了,庄稼汉们露出了喜悦的笑脸。每逢金秋,故乡的梯田地也是一道羡煞旁人的自然景观。漫山遍野的色彩让人陶醉,低矮丘陵地带的黄土沟壑之间,点缀着树树黄叶,逆光下,山坡坡披满了黄金甲。那盘旋而上的黄土塬金光灿灿,裸露在秋田里,让人垂涎欲滴。一如画卷铺展开的苍茫草野,更有层林浸染的斑斓秋色。本就金黄的土地,再加之金秋染过,更是赏心悦目,流连忘返。
俗语有云:“一叶落而知秋”,当秋风摇曳着树木落下了第一片树叶时,秋意就向我们蹒跚而至。这之后,山涧的溪流里飘着落叶流淌在山谷迂回间。窑洞门前的院落里,清晨一开门,落叶满地。故乡的山峦层林尽染,整个村子像一副新泼墨成的水墨山水图,无不展现着故乡秋色的美。
秋天的第一个节气立秋过后,一场秋雨一场寒。寒潮卷席着冷意漫向了黄土高原,该穿秋衣秋裤的时候了。年年此时,总有亲人叫嚷着这样做。而我们阳奉阴违,总的挨到腿肚子都冷的抽筋时才偷偷地背着亲人换上了厚衣。在寻常的时日里,秋天闲了下来。庄稼汉们挂起了锄头,藏了耕犁,尽情地开启了赋闲在家的悠闲日子。他们在希望的田野上劳作了半年,耕耘了半年,汗水都洒在了黄土地上。这些可亲可敬的庄稼汉,直等到秋收时刻,他们才喜沁心骨。那是瓜果成熟的飘香,粮食丰收的喜悦。自然而然也是我们庄稼汉的欢庆时刻。
故乡人喜秋,特别是喜故乡的秋。从初秋到晚秋,这当中花草树木由绿变黄,黄土塬上的风光也变得无限美。放眼整个故乡,树树皆秋色,村村唯落晖。尤其碧空如洗的金秋十月,故乡的秋,更是蕴含了别种风情。不同深度的颜色,相互映衬,以不同的姿态尽情舒展,交织成了一种炫目、震撼的故乡秋之美、秋之韵、秋之醉。若等到黄昏落日时分,夕阳熔金,河水更像一条金龙蜿蜒而去。当柔柔的秋风吹拂过田野,一股迷人的秋香沁人心脾,余味无穷。故乡的秋,美在内心,亮在外表。村子里沉醉于秋色连天的氛围中,打秋的庄稼汉扬起黄澄澄的黍子、糜子在打谷场上眺望着金秋的原野,深情注视着那辽远的天边。炊烟从稀稀疏疏的屋顶漫向了村庄的上空,故乡秋山上的剪影渐渐地被无边的黑暗所吞噬。上山背秋的庄稼汉踏着细碎的步子,佝偻着腰身正徐徐跌落于高耸的山头。秋月从他们身后的山巅缓缓托起,一弯溶溶秋月露着洁白的笑脸照彻在故乡的土地上。晚饭熟了,孩童们掬水嬉戏于夜阑人静时分。他们争抢着去捞映在水里的秋月。然而,捞来捞去,却总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深秋的夜晚,是故乡最清静的时候。虫鸣听不见了,蝉声也隐退了。只有那高挂在窑脑顶上的月不知疲倦地散发着幽暗的.光芒。此时,黄土地沉睡了,河流沉睡了,大自然也沉睡了。在漫长的秋夜下,故乡的秋在熹微的晨光中等待着喷薄而出。等翌日天放亮时,又是一个红红火火的金秋。此时候,沟沟壑壑上连绵成片的红叶林,像个迷宫一样,围拢在故乡的土地上。这些五彩的绚烂,遇上了流水之时则变得异常的光彩夺目。贫瘠的山峦增辉了,枯燥的生活有了趣味。整片故乡都被这硕果累累的金秋点燃了希望,庄稼汉们喜笑颜开,早早的就盼望着旭日东升。半晌,秋阳升起,又展现出了金色的沃野。
在故乡的秋里,使我记忆最为犹深的是背秋和晒秋。秋分节气一过,田野里就开始看到了庄稼汉的身影了。那时候,凡是劳力,全家出动。晌午时分也不归来。一家人在地畔畔上,半躺半卧将就着吃点干粮,喝点热水,打这一天的收秋仗。到了天擦黑时,才背秋下得山来。待收秋时日过后,田地里的庄稼都完毕了。有的还在晒秋,等水分干的差不多了,再在打谷场上打。此事完后,一年的劳作才全部结束。殊不知,当庄稼汉不容易,一年四季面朝黄土背朝天,一块块土疙瘩都经过他们的打刨,辛勤的汗水流了不知有多少。真可谓是“翻了架圪梁拐了道弯,满眼眼都是黄土山。咱们黄土里笑来黄土里哭,抓一把黄土撒上了天。”沉重的往事,依稀让我记忆犹深。那段贫困交加的岁月,在我的心里给我深深地烙上了故乡土地上的痕辙。至始至终,像一朵盛开在心田上的莲花,尚还没有沾染上世俗的尘埃。此刻,回想起马致远的词《天净沙·秋思》一词,“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短短数字,却道尽了人生的沧桑和故乡的荒凉。的确,秋又是一个肃杀的气象。秋冬交加之时,有些生命就到了生命的终点。它们退出了世间,继而零落成泥碾作尘,开始了崭新的生命在下一年里绽放新象。故乡亦是如此,金秋一过,萧条破败接踵而至。无边的原野再也望不见那金黄色的色彩。落日熔金里,黄土塬也没有了靓丽的身姿。故乡开始淡出了水墨的轮廓,转而走进了白描写意的寻常画廊。就这样,故乡的秋在几番美好的变幻中,镶嵌又剥落。从而变得满目疮痍,不堪入目。
但总之,故乡的秋最美。从新春吐绿到白雪纷飞,秋的色彩最让人陶醉与痴迷。乘着微弱秋风的翅膀,我们尽情览尽了故乡的山川河流与梯田沃土。这故乡黄土塬上的秋,有别于其他,更胜于其他。苍茫渺远的秋野上,风光无限,秋色连天,甚是天地间的福地之处。当生活的步伐紧步追来时,这无限的美好却渐渐地被我们所遗忘。忙碌的日子,再也不能深情注视那一方水土了。故乡养育了我们成长,当我们学会奔跑着追逐夕阳了,便把那方沃土上的金秋抛之千里之外了。而今,又是一年秋分节气,故乡的秋的身影爬上了我的心头。在远方的秋色中,我怀想起了故乡的秋。我不知道,这样的怀念还得持续多久。秋风飘摇着门前的树,病恹恹一般,显得软弱无力。秋雨淅淅沥沥地飘洒着,倚们而立,透过秋天的雨幕望去,那故乡雨幕下的金秋是否还如初记忆。
我凝视故乡太久了,穿过长长的县界。在无边无际的秋色连天里,我寻觅着往日的那个关口。故乡远隔千山万水,但我只要能看到那巍巍挺拔的吕梁山脉时,心里油然地便喜从天降。故乡近在咫尺,却与我远隔重重大山。山洼洼里走出来的孩子,骨子里依旧流淌着故乡的血液。无论身在何处,我都深爱着故乡的金秋。
的确,故乡的秋如诗如画,一如美丽的浴后仕女,静如处子,动如脱兔。在秋阳慵懒的照在黄土地上时,满川花草染尽秋色,落霞都无与争辉。水天相接之处,天水一色。分不清楚,哪是天来哪是水。但总觉得,金秋时节,万叶婆娑,绚丽壮美,分外妖娆,故乡尽是片片金黄。
秋,集结了百丈红尘中的各色烟尘。有宋词里的含蓄婉约,也有豪迈奔放。间或,夹杂着温文尔雅的浪漫情调,以及冷艳凄楚的哀怨色彩。秋,我只喜欢故乡的秋,只喜欢黄土塬上的秋。纵使看遍大江南北的秋,但故乡的秋最惹人心醉神往。这或许是与故乡结下的乡结,也是解不了的乡愁。只要岁岁今朝,年年此时,那深埋心间的故乡的秋就会主动涌了上来,像一股洪流,骤至心头,任多少岁月都排不尽,也流不完。
故乡的秋,锁住了我的心房。时时刻刻都让我牵念于心,在我的心底里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只要生命还在运转的一天,她也就在。否则,永远都不灭亦不休!
冬日的故乡经典散文【第七篇】
故乡是与众不同的。
离开故乡久了,便会思念故乡夜晚的月光。月亮的光辉轻悄,仿佛一幅不经渲染的画布,又像飘落的静谧雪霜。
故乡的空气是与众不同的。吸久了城市的烟尘总会想起她的清新;故乡的空气是安静的,没有喧嚣,周遭只有潺潺的流水,还有那总也不会让人心生厌倦的虫鸣。喜欢躺在故乡的草地上,与大地亲密,仰望着蓝天,任那穿过指缝的阳光洒在脸上;任那伴着草香的空气充斥在我的身旁,好像张开我的双臂,把故乡放在心头,顺着血液流进身体每个角落,满满地,都是她。
故乡的水是与众不同的。故乡的水是源头,也流在我的心头。舀起一瓢故乡水,狠狠地呷上一口,便会唤醒许多儿时的回忆,儿时踩过的土地,踏过的青山依旧还在;故乡的水凉,河里的鱼异常鲜美。我们好像离槽出飞的鸟儿,怎么飞都飞不出儿时的回忆,怎么都走不出故乡的怀抱。儿时对故乡只停留在父母的方面,长大后愈加地怀念故乡,故乡是故乡,她是脱离出来的,特别是在受了委屈心累的时候,无论行过多远的路,看过多少风景,却总也忘却不了只许自己说她不好的故乡。
故乡的水也是与众不同的。淘气的孩童总会偷偷地摘些别人家的瓜果,三五成群,坐在山脚下分着吃,将脚伸进水里面荡起水花,比赛谁溅起的高;夕阳落山,家里人便会出来寻自家的孩子,溺爱地苛责一顿。
故乡的夜晚也与众不同。黑幕下只有点点的灯光,聒噪的蟋蟀不知疲倦地拉着独奏,这是献给故乡的'夜曲;萤火虫在月光下跳动着圆舞的节拍,顽皮的孩子怕打着手掌,口里呼唤着,捉进口袋里,送回家里,总会有哭着质问妈妈萤火虫不在发光的孩子。那些点亮一丝夜色的精灵。高中以后就再也没见过故乡的月,轻轻柔柔地洒在故乡的每一寸土地上;天空的星辰更加璀璨,总会给人一种深远安静的感觉。
故乡与其他地区一样,又与别处处处不同。
离开故乡久了便会思念故乡,心是故乡的,念也是故乡的。故乡今晚的月光应该依然那样秀美吧。
冬日的故乡经典散文【第八篇】
在故乡的字典里无岭有山,这与故乡人生存的地理环境有关,山揽住村子,山怀抱家园,山锁住了人们的心,山阻隔了望远的视野,山捆绑了行走的腿脚。其实,这些高低错落的山,海拔并不高,它光秃,平缓,逶迤低矮,在旁人的眼里是岭坎崖的肖像。山与山的牵手,村与村的衔接,凭借一条深浅不等,长短各异的沟。沟是山的脉络和走向,沟是山的路标和方位,沟更是山的鼻息和眼睛。走出沟,就走出了故乡的方寸天地,就到了川塬,到了繁华的城镇,到了山外的世界。
循沟斜趟的上坡上,星落棋布的村子,在几棵经年长不大的白杨树,榆树的身旁候着,懒洋洋的晒着阳光,吮吸雨露风霜,纵横交叉的白晃晃阡陌是一条条仅供人,牲畜挪步的弯曲野径,这是每所庄院通向旱田的耕作路,也是春风夏阳秋雨中庄稼人颠波的人生路。山是村子的支架,山是故乡的脊梁,而沟是山的心脏。曾记得父亲好几次说,沟是好地方,我挺纳闷疑惑,沟有啥好?人在其间,空旷悠远阴森可怕,左看是山,右看是山,抬头只见一溜天,如井底之蛙。只不过父亲自小在沟的延伸和穿梭中长大。正应了句古言:金窝,银窝不如山沟里的土窝。
沟把山扯断,沟把村子隔开,沟使人有了翻山爬坡的吃力,光流汗不算,还磨鞋硌脚,遇上倒霉的鬼天气,大雨滂沱,山洪如脱缰的野马倾泻入沟,毁路投石险象环生。坐在坡上的人家愁水不愁吃,每个年程怕天旱。老天爷一瞪眼,毒辣辣的红日头晒烫地面。泉枯,地焦草棉,村里人就到龙王庙摆祭祀求雨,天麻麻亮把木桶架在毛驴背上去沟里驮水。沟里的`水养活了山上的人家。
沟是蓄水的池子,天旱旱不死沟底里从岩缝中滴嗒,滴嗒的山泉水。循沟入山或出山的人,赶路渴了,就能喝到润心滋肺的玉液琼浆——山泉水。每座山根下的一眼眼泉水,在曲折缓慢的流程中,汇拢一条顺沟出山的小河,而小河是与大河,大江贯通的。难怪故乡人在口语中把“沟”不称沟,而叫河沟,哪怕这条沟无一丝水源,的的确确是干沟,也叫河沟。村子里的牛羊在山坡上把野草装进肚皮后,翘高尾巴扯展蹄子,一气狂奔到沟里,喝饱了,才晃晃悠悠慢慢腾腾地溜达到山上。水是生命之源。沟里的草长势旺树成荫,还有许多天然形成的大大小小的山洞,孩子们常跑到沟里嬉闹,在淹不过膝盖的河沟里打水仗,草丛里捉迷藏,甚至有的孩子干了坏事,害怕父母责罚,也躲到山洞里藏身。平日里,山里人出山,山外人进山,赶不到栖息地,便在沟底的山洞里过夜,燃一堆篝火暖身,享受着山夜的静谧与天籁之音。
故乡的山,故乡的河沟,把许许多多的故乡人送出了沟的门槛,在异地他乡每忆起故土会潸然泪下,崇敬与感恩之情在心头汇拢。
山托起一轮火红的太阳,照耀在村子的头顶,那河沟里的水默默地向山外流去,流去的还有村子里渐渐长大的孩子。
上一篇:高三班主任学期总结【参考5篇】